㈠ 糾正胎位
我九個月檢查是頭位,繞頸一周,半月後卻變成了臂位,繞兩周.我做兩天「胸膝跪床」後不適停了,再每天散步一個半小時,晚上用電筒照肚臍下方(寶寶眼睛會跟光走),在肚臍下方放手機音樂.七日後,也就昨天我去檢查是頭位,繞一周,可以安心一點了.
㈡ 糾正胎位不正的方法
胎位不正在不同的孕周有不同的發生來率,如懷孕5個月,有33%的幾率發生胎位不正,懷孕8個月時約8.8%的幾率發生胎位不正,懷孕9個月時約有5%的幾率發生胎位不正,說明約九成的胎位不正會自動轉正。胎位不正在孕7個月前無需糾正,如果孕30-32周後發生胎位不正,這時該糾正。
糾正前要做B超檢查,排除有無臍帶纏繞自,若無臍帶纏繞,可選擇三種糾正方法。第一種是膝胸卧位,孕婦可在家練習。第二種是激光照射至陰穴或艾灸至陰穴,第三種是外倒轉術,這兩種方法須在醫院完成。這三種方法會有一定的風險,可能會出現胎盤早剝、胎膜早破、臍帶纏繞等情況。矯正胎位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能自作主張,矯正一段時間需及時到醫院檢查,隨時觀察胎位的變化。當然遇到持續性胎位不能糾正,應由產科醫生進行評估,決定分娩方式。
㈢ 怎麼糾正胎位
這是一種中醫糾正胎位的方法.孕婦平卧或採取正坐的姿勢,松解褲帶.同時由醫生灸雙側至陰穴(足小趾端外側),每日1~2次,每次15分鍾,5次為一療程,一周後復查.這一方法操作簡便,無痛苦,經濟,孕婦也可學著自行灸治.
㈣ 胎位如何糾正
你好,胎位不正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做胎位糾正。糾正的主要方法有:胸膝卧式。 在孕7個月前胎位不正,只要加強觀察便可。因為宮內羊水較多,胎兒有活動餘地,會自行糾正胎位。若孕7個月以後胎位仍不正,便要糾正了。 孕婦可用胸膝卧式。要領是解盡小便,放鬆褲帶,跪在鋪著棉絮的硬板床上,雙手前臂伸直,胸部盡量與床貼緊,臀部上翹,大腿與小腿成直角。如此每日兩次,開始時每次3-5分鍾,以後增至每次10-15分鍾。胸膝卧位可使胎臀退出盆腔,增加胎頭轉為頭位機會。 在寶寶還沒有入盆之前,是會有頂住胃的感覺的。等寶寶胎位糾正過來,一般情況都會在臨產前轉為頭位的。一定要定期做產前檢查和學會自我監護。
㈤ 如何糾正胎位不正
如果是在懷孕30周以前出現的胎位不正有異常,不需要特殊處理,可以自行恢復到正常胎位。如果是在懷孕30周以後出現的胎位不正,需要做胸膝卧位或者艾炙至陰穴的方法來調整胎位。如果最後臨產時仍然胎位不正,需要進行剖腹產手術終止妊娠。
㈥ 糾正胎位不正的方法有那些
看看你幾個月了,我的胎位也不正,頭在上,醫生說讓他自己再游游看,能不能自己掉過來
㈦ 糾正胎位不正的方法有哪些
多數胎兒在子宮內的位置都是正常的,但也有少數屬胎位不正,約佔5%,常見的不正胎位有枕橫位、枕後位、臀位;也有因胎頭俯屈程度不同的異常頭先露,如額先露、面先露,以及橫位、復合位先露等不正胎位,但比較罕見。
有些胎位不正是可以糾正的,如枕橫位、枕後位、臀位、橫位等。一般橫位應隨時發現及時糾正;臀位在妊娠7個月後糾正;枕橫位則需在臨產後宮口開大到一定程度或接近開全而產程受阻時再糾正。
妊娠30周前,大部分胎兒為臀位,30周後多數可自動轉為頭位。故即使是臀位,也沒必要在30周前糾正;30周後仍為臀位或橫位者,是需要糾正的。
糾正胎位可採用胸膝卧位,艾卷灸至陰穴和三陰交穴、激光穴位治療、手法倒轉、側卧位等方法。以上方法均為產前應用。若臨產後胎位仍無變化,可在消毒情況下採取陰道內手轉胎頭或內倒轉術。
產前糾正胎位要持之以恆,手法倒轉胎位等要做到動作輕柔,以免用力過大傷及胎兒和孕婦。
膝胸卧位糾正胎位
妊娠30周前,對於胎位是否屬於臀位可以不必管它,但30周以後,如仍屬臀位,可利用膝胸卧位方法來糾正。此法藉胎兒重心的改變及孕婦橫隔阻力,增加胎兒轉為頭位的機會,7天為一療程,如沒有成功可再做7天,有效率60%~70%,少數孕婦在做膝胸卧位時出現頭暈、惡心、心慌,不能堅持,則需改用其他方法糾正胎位。
分娩後子宮韌帶鬆弛,仰卧過久,子宮因重力關系容易向後倒,如不糾正,日後可引起腰痛、痛經、月經流向腹腔。從產後10天開始做膝胸卧位,每日2次,對於預防子宮後傾位有一定意義。
臀位自行矯正胎位
"臀位自行矯正法"是一種簡便有效的糾正胎位的方法,其有效率可達92%,它的做法是這樣的:
孕婦平卧床上,腰部墊高20厘米(1~2個枕頭),雙小腿自然下垂在床沿。每日早晚各做1次,每次10~15分鍾,3天為一療程。
在做臀位自行矯正法時要注意:矯正方法安排在妊娠30~34周內效果最好;矯正宜在飯前進行,矯正時要平靜呼吸,肌肉放鬆;墊子應柔軟、舒適,高度適中;如出現陰道流水、流血或胎兒心音突然改變(有條件者可監聽),應停止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