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日語上海話的梗
日語上海話的梗指的就是上海本地方言,有時候聽起來像日語,有一些音節以及一些語句聽起來比較像日語,所以在說上海話的時候就經常會在網路上或者在現實中會被人調侃說是在說日本話。
不過,因為日本話是由中國傳過去然後並且改造的,所以日本話跟中文也就是跟某一些地方的方言比較像,也是情有可原的。
然後日語跟上海話因為有一些音節,或者有一些語句比較像,所以經常會被人調侃。因為國家裡面也到處都有各種不同的方言,有時候一些方言是完全聽不懂,並且聽起來像外語的對方人多,所以被人調侃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貳』 上海話為什麼日本人能聽懂
上海話日本人能聽懂是因為,日語和上海話有很多地方很相似的地方,比如和都念to二都念ni慢死了上海話oso日語osoi人にん死L,道口虹,說上海話也常被當做日本人。
還有人拍過一個視頻,上海話與日本話的日常對話,不懂日語的我聽起來簡直完全沒有障礙,也難怪有人說日語是一門中國方言了。
眾所周知,日語和漢語千年來互通有無,糾纏不清,日語和上海話聽起來很相似,這已是網路上被探討過的話題。
上海話課程在日本高校大受歡迎和日語聽著很像上海話有關,日本人學上海話,會是一種什麼感覺,日本愛知大學開設了一門上海話選修課,自2006年開始,如今已是第14年。
『叄』 為什麼上海話聽起來像日語
因為上海話中有很多特有的音與日語中的音相近。
比如說:
上海話可以用日語音標表示:
あつ--鞋子
わ
--壞
だ
--帶
らし--垃圾
う
--我
しゃ--寫
太多了。
另外,上海話中有些話是從日語演變過來的,(可能是在租界里傳出來的)
比如說:
上海話中的「噢嫂」就是讓你快一點的意思,
來源就是日文中「おそい」
『肆』 如何學說上海話
大概可以從軟體學習,看劇看視頻學習,或者接近上海人來學習三方面來。
軟體學習
在apple store和安卓的軟體市場上,只要輸入上海話就有很多種類的app可以下載,而且可以聽怎麼讀音,應該是比較地道正宗的方法,這樣的話自己一個人也可以學習上海話。
看劇看視頻學習
很多人都知道阿福,他是一個德國人,但是結婚之後留在中國,他的妻子是上海人,所以他接近上海家庭之後說話很上海,而且還拍了很多上海話的吐槽視頻,說的非常地道。所以如果你身邊有上海的朋友或者你去上海玩都很好,當然如果有條件可以去上海工作然後住在上海的市井人家,學到的上海話更加地道。
『伍』 語請問哪個國家或民族的語言和日語很像呢
我覺得上海話和日語無縫連接
『陸』 我愛你上海話的音譯
我愛你上海話是「我歡喜儂」
1、我ngu——陽平上去調223(後鼻濁音,有些年輕人發wu其實是蘇北口音。宋初《廣韻》記載「我」的發音是「五可」切,和ngu一致)
2、歡hoe——陰平調52(oe在上海話是「安」的發音,和日語う類似。口型介於普通話o和u之間。)
3、喜shi——陰上去調334(和普通話發音基本相同,同日語し)
4、儂nong——陽平上去調223(和普通話發音基本相同)
連續變調時音調為低-高-高-高。
(6)上海話日語無縫連接方法擴展閱讀:
上海話音譯詞:
由於上海的開埠,不少外國人來到上海,形成了華洋雜處的社會環境。外語的一些單詞直接進入了上海方言,並影響到了全國。比如,上海話里的「拿摩溫」(指的是工頭) 其實是英文中的number one。
「先生」早期的譯音是「密斯脫」,符合上海話的發音,而不是「密斯特」。又如水泥叫「水門汀」,用國語是怎麼也讀不出水泥的英語發音的,一用上海話,就非常接近英語的cement了。
席夢思是上海人把名牌床墊的牌子Simmons作為這類西式床墊的統稱,到今天,上海乃至全國,知道席夢思是床墊的多,而知道mattress是床墊的少。
還有「沙發」一詞,也只有用上海話來說才最接近英語發音。「模子」這個詞,它是由英語「mould」衍生而來的,從「模型」、「模具」發展到某一類任務的典型,後來索性指某人「有型」,夠朋友,講義氣。
『柒』 為什麼日語和上海話有那麼多相近的地方,酷似吳語的一個分支
江浙滬的方言確實與日語有很大的相似之處。首先我們得從日語與漢語的關系開始說起。漢語傳到日本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吳音」、「漢音」和「唐音」,這也是日語音讀的三個主要種類。
在日語中,漢字是分為兩種讀法的:音讀和訓讀,所謂音讀,指的是保留該等漢字當初傳入日本時的漢語發音;而訓讀呢,則是使用該等漢字之日本固有同義語匯的讀音。而在音讀當中,有這么一種發音方式:吳音。
脫胎於北朝系統的隋朝完成了中華的大一統,而隋朝之後緊接著就是空前強大的唐朝,隋朝陸法言載錄南北學者討論韻學的成果,編成了《切韻》一書,融合南北朝官音,為唐朝長安正音所沿襲,對後世影響甚大。
歸國的日本留學生也以長安秦音為正統,稱為「漢音」,平安時代之後,由於推動漢音普及的日本知識分子對「和音」的蔑稱態度,將其遍地為「吳音」(意味僅僅是吳地的讀音,不是中華正統的漢字讀音),所以「吳音」受到打擊。
日語里的其他中國方言:
而除了吳音,漢音外,日語漢字讀音還有唐音(鐮倉時代以後直至近代傳入日本的漢字音,也就是明清時期的南方標准語「南京官話」,此「唐」指的不是唐朝,而是對中國的泛稱,主要限於佛典誦讀及學問研究等,對一般用語的影響很小,僅限於特定的詞語。)、慣用音(傳入日本後發生變異,不合於以上任一種的讀音)等。
『捌』 上海話跟日本話好像啊
這主要是因為吳語(上海話)和日語都保留了古漢語的全濁聲母,而漢語族語言中系統性地完整保留全濁聲母的僅吳語一家。因此大部分中國人都會覺得吳語聽感像日語。另外,日語音讀中的吳音就是來自六朝時期的江浙地區。
小貼士:
吳語又稱江浙話,主要分布在蘇南浙江上海為中心的江浙地區,以蘇州話和上海話為代表,使用人口約8000萬,按母語人口計算是世界排名第十位的語種,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非官方語言。中派上海話是區內的共通語。
『玖』 我想學上海話,能教我些日常用語嗎
上海話的重要特點是聲母清濁對立,韻母多單母音,讀音系統有兩套(文白異讀),音調保留入聲,多字連讀有連續變調。
簡單地說,清濁對立就是指聲母除了清音外(普通話的bp,dt,gk,j,x,h)還有相對應的濁音(bh,dh,gh,jh,xh,hh),即從發音一開始就振動聲帶。清濁對立繼承了古漢語的特點。在現代的日語,英語,法語中都有濁音。比如英語單詞stand中,s和t都是清音(基本上對應普通話的s,d),而d是濁音。
入聲是指漢語中平、上、去、入四聲中的第四聲。不要和普通話的四聲混淆起來。普通話的四聲實際是四調,即漢語四聲八調中陰平、陽平、上、去四調。上海話最早的時候和古漢語一致,有四聲八調。最近一些聲調進行了合並,只剩五調,入聲還是保留的,但是比較簡化,不區分韻尾,一律用喉塞音結束。簡單的說就是一個音發一半,後面被「吞」了回去。
上海話是吳語的一個分支。吳語歷史比較古老,可以追溯到唐宋以前,很多字讀音和北宋《廣韻》中記載的是一致的。所以學習上海話關鍵要知道一個字的原始面貌,在古漢語中大致是什麼樣的,是發清音還是濁音,是什麼聲調。因為普通話濁音都合並到清音了,一些聲母甚至轉化成了翹舌音(古漢語無翹舌音),入聲合並到其他三聲。所以要知道這些字的原始面貌,就只能靠學習和操練了。
文白異讀是指一個字兩種讀音。白讀用來讀傳統詞彙,文讀用來讀外來語和新詞彙。文白兩種讀法有的時候可以任意,有的時候如果讀錯就會顯得比較古怪。
連續變調的意思是一段話或者一些連續的字語速快時往往整段音調只由第一個字來定,忽視後面的字其本來的音調。演變異常迅速的上海話正朝著二聲調語音系統發展,即只有高低調,類似日語。
上海話和普通話的音調差別如下(5分制):
上海話(新派):
陰平52 陰上334 陰去334 陰入(55)
陽平223 陽上223 陽去223 陽入(12)
上海話(老派):
陰平52 陰上44 陰去35 陰入(55)
陽平22 陽上213 陽去13 陽入(22)
普通話:
陰平55 上214 去51
陽平35
先給你兩個上海話拼音方案吧,雖然都是簡化版。第一個靠攏普通話拼音,第二個靠攏國際音標。其他的一時半會兒也講不完,只有靠慢慢學習和操練了。
上海話拼音方案第一式:
聲母: b剝 p朴 bh薄 m摸 f福 fh服 d答 t塔 dh達 n鈉 l辣
z資 c雌 s思 sh詞 j雞 q欺 jh旗 x希 xh齊
g格 k客 gh軋 ng額 h嚇 hh合
韻母: i衣 u烏 yu迂 y字
a啊 o丫 e埃 ao凹 ou歐 oe安
an張 en真 ang章 ong中 ak扎 ek浙 ok作 ik筆
er而 m姆 n唔 ng魚
零聲母陰調i 行前改用y,陽調前改yh;u行前改用w、wh;yu行前用yu、yhu。
鼻音、邊音陽調用mh nh lh nhg
聲調:凡是聲母第二字母是h的,都為陽聲調;尾有k的,都為入聲:如此區分了陰去、陽去、陰入、陽入聲調;陰平聲調除聲母h用hr外,其他都用雙寫聲母字母表示。
字母v用於陽入字僅「勿」一字開頭的三字組實際讀成陰入開頭連讀變調調式時,作「勿」的聲母用,以區別於除「勿」外的陽入字開頭的三字組連讀變調通用調式。
上海話拼音方案第二式:
聲母:p剝 ph朴 b薄 m摸 f福 v服 t答 th塔 d達 n鈉 l辣
ts資 tsh雌 s思 z詞 c雞 ch欺 j旗 sh希 zh齊
k格 kh客 g軋 ng額 x嚇 h合
韻母: i衣 u烏 yu迂 z字
a啊 o哦 e埃 oa凹 eu歐 oe安
an張 en真 ang章 ong中 ak扎 ek浙 ok作 ik筆
el而 m姆 n唔 ng魚
零聲母陰調i 行前改用y,陽調前改yr;u行前改用w 、wr;yu行前就用yu yru。
鼻音、邊音陽調用mr nr lr ngr
聲調:凡是古全濁聲母、次濁今方案中帶r聲母開頭的音節,都為陽聲調;音節尾有k的,都為入聲:如此區分了陰去、陽去、陰入、陽入聲調;陰平聲調都在該音節最後加字母q表示。
有些人,「米」、「面」讀成不同韻母,則以「i」表示「米」的韻母,「ii」表示「面」的韻母。
兩個拼音方案都設置模糊音。有些人(主要是新派上海話)韻母an、ang合並,則用ang表示合並後的音;韻母ak、ek合並,則用ak表示合並的音。
日常用語的話先介紹幾個(靠攏第二式):
代詞:
我:我(老派ngu,中派ngo,新派wu)
你:儂(nong)
他: 伊(yi)
我們:阿拉(ak'lak)、我伲(ngu'gni)
你們:那(na)
他們:伊拉(yi'la)
我的/你的/他的:我個/儂個/伊個(ngu'ek/nong'ek/yi'ek)
這個:個個(gek'ek) 或者 第個(tik'ek)
那個:哎個(e'ek) 或者 咿個(i'ek)
哪個:嚡里個(a'li'ek)
這里:個面嗒 (gek'mi'tak) / 個嗒 (gek'tak) / 個面 (gek'mi)
那裡:哎面嗒 (e'mi'tak) / 哎嗒 (e'tak) / 哎面 (e'mi) 或者 咿面(i'mi)
哪裡:嚡里(a'li) / 嚡里嗒 (a'li'tak)
數詞:
一(yik)
兩(liang)
三(se)
四(sz)
五(ng)
六(lok)
七(qik/tshik)
八(pak)
九(ciu)
十(zak)
你好嗎?:儂好伐(nong'ho'va)
你吃過飯了嗎?:儂飯吃過了伐?(nong've'chik'ku'lek'va)
謝謝:謝謝(zha'zha)
再見:再會(tse'hwe)
不知道:勿曉得(vek'sho'tek)
『拾』 上海話,寧波話,中國普通話,這三個詞語用日語怎麼說
★最好說:
上海話→上海語(シャンハイご)
寧波話→寧波語(ニンポーご)
中國普通話→中國標准語(ちゅうごくひょうじゅんご)
北京話→北京語(ぺきんご)
廣東話→広東語(かんとんご)
-----------------------------------
★也可以說:
上海方言→上海方言(シャンハイほうげん)
寧波方言→寧波方言(ニンポーほうげん)
中國普通話→中國標准語(ちゅうごくひょうじゅんご)
------------------
★[訛り(なまり)]和[弁(べん)]也有[方言,口音]的意思。
上海弁(シャンハイべん)
寧波弁(ニンポーべん)
因為上海話和寧波話與普通話差別太大,所以用[語]或[方言]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