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戊烷,1-戊烯,異戊二烯,怎樣用化學方法區別
可採用加成氫氣的方法區分,能加的為後兩者,加的最多的是戊二烯,其次一戊烯,無變化的是戊烷
❷ 有機化學,如何鑒別1,3-戊二烯與1,4-戊二烯
用順丁烯二酸酐鑒別; 如果你的1,3-是順式的話,是可以的,通過D-A反應,生成沉澱; 但是如果是反式的就不行了
❸ 鑒別13庚二烯和15庚二烯,用化學試劑的方法
鑒別13庚二烯和15庚二烯,用化學試劑的方法
1,3-庚二烯是共軛二烯烴,性質和1,3-丁二烯相似,而1,5-庚二烯中兩個雙鍵離得較遠,兩個雙鍵之間影響很小,這樣的二烯烴叫共軛二烯烴,性質和單烯烴相似
共軛二烯烴和孤立二烯烴的最簡單的鑒別方法:測定二者的折射率,共軛二烯烴的折射率高於孤立二烯烴
原因:光線穿過真空的速度與穿過透明物質的速度之比稱為該物質的折射率.實際測定時以空氣為相對標准,即光線在空氣中的速度與在透明物質中的速度之比稱為該物質的折射率.光在物質中減速是因受分子中電子,特別是結合得不太緊的價電子的干擾而引起的.而這種干擾是與分子的極化直接相聯的.分子越極化,折光率越高.說明該分子易極化,由於共軛體系π電子雲易極化,因此它的折射率也比相應的孤立二烯烴高.
❹ 用三種化學方法鑒別二烯烴,烯烴,烷烴
1.分別加入冷、稀的高錳酸鉀鹼性溶液,不能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是烷烴;能夠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是烯烴、炔烴和共軛二烯烴.
2.向不能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三種烴中分別加入順丁烯二酸酐(利用雙烯合成反應,只要是能夠生成沉澱的反應都可以),能夠生成沉澱的是共軛二烯烴;不能產生沉澱的是烯烴、炔烴.
3.向不能生成沉澱的兩種烴中分別加入銅氨溶液(或者銀氨溶液),生成紅色沉澱(或者白色沉澱)的是炔烴,無現象的是烯烴.
❺ 13–環己二烯與環己烯用化學方法怎麼辨別,區分
加入順丁烯二酸酐,有白色沉澱的是1,3-環己二烯(Diels-Alder反應),環己烯不反應.
❻ 用化學方法鑒別1,3-戊二烯與1,4-戊二烯。
這個是競賽題還是大學有機化學題?
加入順丁烯二酸酐並加熱,產生白色沉澱的是1,3-戊二烯,因為1,3-戊二烯屬於共軛二烯烴,可以與順丁烯二酸酐發生雙烯合成反應(D-A反應),而1,4-戊二烯不屬於共軛二烯烴,不能發生該反應。
會發生類似於如圖的反應:
❼ 用化學方法鑒別1—戊烯,1—戊炔,1,3—戊二炔,戊烷
戊烯——含有不飽和鍵(從加成,氧化角度)、戊缺——含有不飽和建、1,3戊二炔(類比共軛——1,3、1,4加成)、戊烷(飽和烴——取代)
首先最容易辨別的是戊烷(飽和烴易取代、難氧化),
可分別取試劑加入酸性高錳酸鉀等氧化性試劑看顏色變化。
其餘三種均不飽和,可發生加成反應。分別取試劑一定量(V),加入溴水,同樣看顏色變化(從量上判斷),烯烴的消耗量低。
雙烯烴和炔烴可加入溴水,待反應完全
待反應完全後分別取反應試液滴加氫氧化鈉和乙醇混合液加熱,發生消去反應,收集氣體或觀察現象(戊缺消去產生的量更大)
具體分析可追問
❽ 有機化學,2,3-戊二烯怎麼寫,2,3-戊二烯是有兩種結構,但是怎麼區分,用R與S還是用其他字母或方法標記
這個屬於同分異構類型中的手型異構(鏡面異構)。也就是結構式上的順反異構,2,3戊二烯結構式就是圖片上的結構式,其異構類型的另一種結構式就是沿烯烴鍵中間橫向對折,將其中一方的碳碳鍵與碳氫鍵互換位置,就形成另一種異構體,標記直接在名稱後面用「順」或「反」
❾ 1-丁炔 2-丁炔 1,3-戊二烯化學法區分
解析:
1-丁炔、2-丁炔 室溫下為氣態
1,3-戊二烯 室溫下為液態
銀氨溶液 或 亞銅氨溶液 可鑒別三鍵位於端點的炔烴與一般炔烴:
[Ag(NH3)2]OH + HC≡C-CH2-CH3 → AgC≡C-CH2-CH3↓ + 2NH3 + H2O
(白色沉澱)
[Cu(NH3)2]OH + HC≡C-CH2-CH3 → CuC≡C-CH2-CH3↓ + 2NH3 + H2O
(磚紅色沉澱)
CH2=CH-CH=CH-CH3 + Br2 → CH2Br-CH=CH-CHBr-CH3
或
CH2=CH-CH=CH-CH3 + Br2 → CH2Br-CHBr-CH=CH-CH3
(溴水由黃色褪為無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