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普洱茶製作方法如何

普洱茶製作方法如何

發布時間:2022-05-25 11:19:47

怎麼煮普洱茶

可以製作普洱咖啡奶茶。

用料:咖啡粉15克、牛奶200毫升、普洱茶葉10克。

1、壺內倒入200ml清水,把普洱茶葉放入濾網中,蓋上蓋子,啟動沸水功能。

❷ 普洱熟茶的製作工藝是怎樣的

普洱熟茶的製作工藝主要有下面四個工藝程序。
一、散茶堆放
普洱熟茶發酵的第一步,是對散茶進行一個大克重的堆放,最初的普洱茶的發酵,基本上要一噸到三噸,因為如果數量不夠多,茶葉堆放在一塊,哪怕通過撒水悶在一個房間裡面,堆溫還是起不來。
一開始能發酵熟茶的廠都是大廠,因為他們的發酵車間相對來說是大的,但是後面因為整個勐海新增了非常多的小茶廠,所以它的發酵車間會一定程度上縮小,這也就帶來了後期發酵的堆子,也就是茶的量可以往下減。但是基本上還是要一噸左右,甚至是大幾百公斤才能去進行熟茶的發酵。
二、灑水
在堆好的生茶上面灑水,然後把它固定堆放在一個地方,這個環境是相對密封的。這個時候會產生一些溫度。正常來說茶葉的溫度可能會比空氣的溫度低個十度左右。當外部的水分也起來的時候,又在一個相對來說密閉,茶葉全部堆放在一塊的時候,他的中間的就會升溫。
一般來說普洱熟茶發酵如果持續超過 60 度,就會出現焦味。在普洱熟茶的發酵過程中,發酵時需要對發酵程度有一個持續控制。比如說起溫的時候,至少能達到 40 度,然後發酵比較順暢的那幾天,堆溫比較高的時候,會達到 60 度以下,介於 45 和 60 度之間,那這個是比較正常的一個溫度,它就不會產生過度的焦化感。
三、物質消耗(香氣的產生)
茶葉的內含物質和氧氣進行結合了之後,它就會開始消耗內含物質。茶葉從採下來的第一刻開始,只要有加工,都是在消耗養分。只是消耗的方式不同,消耗的過程不一樣。熟茶在發酵過程中,每一天都在消耗營養物質,從而可以提前的轉化出一些獨特的芳香性的物質。
四、翻堆
不停地這樣去翻堆,作用其實是讓氧氣進來,只有氧氣進到茶堆裡面,它才會和茶葉當中比如說芳香性的物質、茶鹼、多酚類的物質形成一些氧化和聚合,才會產生出熟茶的靈魂物質——菌類,才會能夠轉化出我們熟茶當中能喝到的,比如說比較甜的類似於桂圓啊、紅棗啊、荷葉香的這種香氣。基於熟茶發酵的水分、溫度或含氧量,它就會在 40 天道 60 天的時間,形成熟茶獨特的品質,形成熟茶獨特的茶色,形成熟茶獨特的湯感。

❸ 普洱茶的製作工藝方法是什麼

曬青毛茶經過發酵陳化,就演變成普洱熟茶。人工發酵普洱茶的第一道工序是渥堆,首先將茶葉勻堆,再潑水使茶葉受潮,然後把茶葉堆成一定厚度,蓋麻袋或塑料袋保濕,讓其發酵。發酵期間的溫度控制很重要,溫度低,發不起來,溫度高,燒堆。必須視溫度變化及時翻堆調節溫度。經過一段時間堆積發酵,茶葉色澤變為褐紅色。渥堆達到適度後,扒堆晾茶,解散團塊,散發水分,自然風干。待茶葉乾燥,再進行篩分分檔,製成普洱散茶。人工發酵普洱茶陳化期比生茶陳化期短的多。
具體的說,普洱熟茶製作工藝要經過原料的采購、毛茶的付制、發酵、翻堆、乾燥、分篩、揀剔、拼配,和壓制、包裝與貯運等環節,每個環節都有極強的技術因素:
1、原料采購:普洱茶是以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而形成的具有獨特陳香的一類茶。因此,曬青毛茶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普洱茶的品質。
2、毛茶付制:毛茶入廠以後,按級歸堆、付制,要求老嫩基本一致,在進入下一道工序以前,要進行分篩,這樣能起到「撈頭」、「割腳」的作用,有利於增進發酵的勻度。
3、發酵:普洱茶的發酵,是一個技術含量較高的環節,處理不好,將會嚴重影響普洱茶的品質,發酵時,毛茶一般含水量在9%-12%之間,也就是說必須增加茶葉的含水量才能進行發酵,而茶葉的含水量又必須根據茶葉的老嫩、氣溫、空氣濕度、季節、發酵場地等不同情況來適時調整。因為發酵是微生物和植物酶類緩慢綜合發酵的過程,在工廠化的生產中,一般採用大堆發酵,潮水後堆高1.0-1.5米,每堆不低於10噸。潮水堆成堆後,蓋上濕麻布袋,這樣可以起到增濕保溫的作用,有利於發酵的進行。
4、翻堆:普洱茶在發酵過程中,必須掌握好發酵溫度、堆溫,密切注意環境的變化,適時翻堆。發酵室內要求安裝溫、濕度計,茶堆四周要插溫度計,由專人負責記錄溫濕度的變化。新發酵堆成堆後第二天必須進行翻堆,俗稱「翻水」,再成發酵堆,以便水分分布均勻。如第一天加水不足,第二天翻堆時須補水,然後再拌勻成堆。一般來說,完成發酵需翻堆5-8次。當然,可根據毛茶的嫩度、發酵場堆溫、濕度及發酵程度靈活掌握翻推的次數。翻堆時要求茶葉無團塊,而且得掌握好溫度。溫度低於40°C,難以達到理想的發酵效果,而高於65°C,則會出現燒心茶葉,造成葉底不展開,味淡,湯色暗。因此,掌握好溫度、濕度是生產普洱茶的關鍵。經過幾次翻堆後,當茶葉顯現褐紅色,茶湯滑口,無強烈苦澀味,湯色紅濃具陳香時,即可開溝進行攤涼。
5、乾燥:發酵和翻堆工序結束後,為避免發酵過度,必須進行乾燥,有機普洱茶乾燥宜用室內發酵堆開溝進行通風乾燥,當茶葉水分含量14-20%,每隔3-5天開一次溝,初期按順序開溝,順序開溝結束以後,按反方向進行交叉開溝,如此循環往復至茶葉含水量低於14%,即可起堆進行分篩。普洱茶的乾燥切忌烘乾、炒干、和曬干,否則將會影響到普洱茶的品質。
6、分篩:分篩可以使茶葉達到外形條索粗壯肥大、完整的要求,並依次確定茶葉的號頭。一般圓篩、抖篩以及風選聯機使用篩孔的配置,按茶葉的老嫩而定,即我們常說的「看茶做茶」。根據篩網的配置,把普洱茶分篩為正茶、頭茶和腳茶,正茶送揀剔場待揀,頭子經灑水回潮後解散團塊,腳茶經再分篩處理後製成碎茶和末茶。各級別對樣評定,進行分別堆碼。
7、揀剔:根據樣茶和客戶的不同要求,對各級各號頭茶進行揀剔,剔除非茶類物質,揀凈茶果、茶梗和其它夾雜物,揀剔驗收合格後,分別堆碼等待拼配。
8、拼配:根據茶葉各花色等級的質量要求,將不同級別、不同篩號、品質相近的茶葉按比例進行拼和,使不同篩號的茶葉相互取長補短、調劑品質、提高質量,保證產品合格及全年產品質量的相對穩定。
9、包裝和貯運:普洱茶的包裝和貯運要符合牢固、整潔、防潮、美觀的要求,必須用食品級包裝材料,外包裝上印有與普洱茶相配套的文字說明、產品條形碼和食品標志。又因普洱茶發酵是微生物和植物酶類等綜合發酵的過程,而發酵結束後是一個緩慢的酯化後熟過程,因此,在包裝成件後,必須干倉存儲,以利酯化作用的緩慢進行。
以上是普洱茶熟茶散茶的加工工藝,如果要加工成緊壓茶,還要根據具體的要求,將揀剔好的「散茶」經高溫蒸壓,做成各種形狀的普洱茶,然後進行乾燥,讓茶品中的水分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防止茶質的改變,再進行倉儲陳化。
普洱茶生茶的製作工藝
1、攤涼:散失鮮葉中一部分水分。在走水過程中有一些香氣物質形成,部分大分子酯容性糖水解為小分子可容性糖。
2、殺青:普洱生茶的加工原料是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曬青毛茶多採用鍋炒殺青,因大葉種含水量高,殺青時必須悶抖結合,使茶葉失水均勻,高溫快速鈍化酶活性,制止多酚氧化。蒸發一部分水分,利於揉捻成條。
3、揉捻:破碎茶葉細胞,保證茶汁在沖泡時充分浸出。揉捻要根據原料老嫩靈活掌握,嫩葉輕揉,時短;老葉重揉,時長。掌握揉至基本成條為宜。
4、曬干: 把揉捻好的茶葉在太陽光下自然曬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葉中的有機質和活性物質。而其曬乾的茶葉表面細胞孔隙最大,有利於在發酵過程中產生大量熱量。
5、 蒸壓:把曬乾的茶葉用蒸汽蒸濕,放在不同模具里壓成形。
6、乾燥: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儲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0%以下。

❹ 來說說最傳統的普洱茶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傳統普洱茶的製作方法大體為殺青、揉捻,乾燥、分揀,拼配、蒸壓等幾道工序。 毛茶完成了汽蒸以後,揉茶師將其倒在包茶布中,壓緊、打結、再進行壓揉,這個動作要非常快,手法講究,而且還要有相當的技藝,才不至於將底茶揉到表面,麵茶揉到裡面。最後一個步驟則是將包有茶葉的茶包放在壓制機械上,經上下擠壓製作成大小圓扁不同的形狀。‍‍

❺ 普洱茶現代製作方法需要多長時間

現代普洱茶在采青到包裝需要35天時間,對於後發酵的茶葉還需等待3個月左右即可飲用,另外提醒普洱茶存放時間越長味道更醇厚。下面介紹一下普洱茶的製作工藝。
現代普洱茶製作工藝有以下十個步驟:
(1)採茶菁
普洱茶最佳的採摘時間在日出半小時後,這樣可以避免其鮮葉水分含量過高,不利萎凋與殺青。採摘普洱茶一般在每年春天的為「春尖」、「春中」、「春尾」,夏茶的採摘也俗稱「二水」,秋茶採摘又稱「谷花」。茶葉採摘季節的不同,也會形成高低不同的品質;一般「春尖」及「谷花」兩個時期採制的茶葉品質最好:目前雲南上好的普洱茶多是以「春尖」為主體製成的。
(2)萎凋
這是要借著陽光或者熱度讓剛採收好的茶葉中的苦度、澀感揮發,讓茶葉軟化脫水。萎凋要恰到好處,除了時間的控制,空內溫度大約在22一24℃左右最適合,因為假使溫度太低茶的香味就溢發不出來,溫度太高,味道則差。
(3)殺青
其實普洱茶末在還沒有緊壓成型前還是綠茶,製作普洱茶殺青不可或缺,目的就是要讓茶葉停止揮發,當茶等經萎凋失去水分但是尚未乾透時,利用殺青的方式,也能夠使茶葉的水分更均勻,現在的殺青方式多採用鍋式殺青或滾筒式殺青,古時為手工翻炒法。殺青完後,仍是將茶葉攤涼,准備進行揉捻,正常茶菁葉色由鮮綠轉為深綠或墨綠。
(4)揉捻
依據茶菁原料的老嫩程度不同,揉捻時需做輕重調整,嫩葉輕些,老葉重些,目的在於把片狀茶葉製成條狀或圓珠狀。傳統制茶以手工進行揉茶,並且依據茶菁的粗細,分粗揉與復揉二次,尤其針對梗枝部分特別首重二次復揉。
當時揉捻的工作據說算得上是一種特技了,所以都是由專門的揉茶師來完成的,他們是普洱茶精製加工的關鍵人物,那時思普地區的各茶葉商號和茶莊都會聘技術高明、操作熟練的揉茶師來掌管這道工序。
現代制茶剛多以機械式盤式揉茶機處理,而後再人力進行部分加工或挑揀。茶經過揉捻後體積基本上已經減少大半了。
(5)曬青
將揉捻後的茶著薄薄攤開,曬至茶葉含水量約為新葉的10%左右,如果乾燥不完全,將會使茶著過度發酵,甚至可能發霉現象。如果沒有陽光也可用烘乾的方式,不過利用陽光會有特殊的香味,這是早期普洱茶味道特殊的重要原因之一。此時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曬青毛茶」了。
(6)渥堆
握堆是與古法最大的區別,這是1973年昆明茶廠最先發明的。具體過程是潑水在製成的曬青毛茶上,使茶葉吸收水分受潮,然後堆成一定厚度,再利用濕熱的原理將茶葉加速熟化。這樣做,也就使得普洱茶在短時間里有了古時普洱茶甘、滑、醇、厚以及陳香的特點,大大縮短了加工的時間。
(7)晾乾
渥堆後,將茶葉薄薄的攤開,自然風化。過渡泥堆會使其茶性、茶質變壞,直接影響茶品香氣感,且不利於陳化;可若是乾燥不足則茶心附近最容易產生霉變。風干後的茶毛料可直接銷售。也可依據需求蒸壓加工。
此外,有時,我們可能會發現普洱茶的表面會有白霜,這是茶葉本身氧化酵素發生作用的結晶,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單寧」。其味苦,具有消炎的作用』,是茶物質逐漸氧化的結果,在學術上稱這種現象為自然氧化作用。單寧對多種細菌、真菌和微生物有明顯的抑制能力,在相同的抑制濃度下,不會影響人體細胞的生長發育。單寧又有獨特的抗氧化性,能有效抵禦生特氧化作用和清除活性氧的功能,現在在化妝品中加入單寧能有效果抑菌並具有保健防腐作用。
(8)篩選分級
茶葉採摘時。葉和芽同時采,一般從茶樹枝條的尖往下採摘到第三葉:一葉一芽的采、二葉一芽的采一葉一芽。三葉一度的采二葉一芽。分級時,級別高的芽多,級別低的葉多梗多。
(9)緊壓成型
乾燥的毛茶經高溫蒸軟後,依據需要再緊壓成型,這里又可分為餅型、沱型、磚型等等。這也是普洱茶重要的分類方。
(10)包裝
普洱茶包裝很特別,是用筍葉,用棍棒將茶條緊塞於內附筍葉的悠內,籃口覆蓋筍葉,用細蔑纏牢。
堆積緊塞並且用筍葉把茶葉包嚴,在古時是為了使茶葉在運輸的過程中不下於受損,對「後發酵」的形成來說,它對籃內茶坯起到保溫保濕的作用,能在較長時間內有效保持茶內水分和因微生物繁殖等因素形成的堆內濕熱環境,從而達到促進內質變化的目的。筍葉透氣性好,柔軟而且有韌性,能防潮,還有怡人的清香,普洱茶會吸收談的天然竹筍香。

❻ 普洱茶的製作方法有幾道

雲南普洱茶,茶湯橙黃濃厚,香氣高銳持久,香型獨特,滋味濃醇,經久耐泡,沖泡五六次後仍有香味。深受人們喜愛。普洱茶的三青是指普洱茶製作工程中的曬青、烘青、炒青三種製作方法,
雲南普洱茶,茶湯橙黃濃厚,香氣高銳持久,香型獨特,滋味濃醇,經久耐泡,沖泡五六次後仍有香味。深受人們喜愛。

普洱茶的三青是指普洱茶製作工程中的曬青、烘青、炒青三種製作方法,這三種不同的加工技術成就了普洱茶不同的茶品質及風格。

曬青毛茶常使用鍋炒殺青,殺青溫度較低,葉溫多在80℃以下,多酚氧化酶鈍化較少,低沸點香氣物質未完全消失,殺青葉透青草氣,殺青程度較嫩。

烘青、炒青毛茶:鍋炒、滾筒、蒸汽、熱風殺青均可用,殺青溫度高,葉溫多在90℃以上,多酚氧化酶破壞徹底,低沸點香氣物質消失,殺青葉透清香,無青草氣,殺青程度較老。曬青毛茶殺青溫度低,酶活性被保留,帶青草氣。有利於普洱茶後期「發酵」。烘青、炒青殺青溫度高,酶活性破壞徹底,不利於普洱茶後期「發酵」。

普洱茶曬青原料,苦澀為首選,湯色泛黃、苦澀雜味會隨時間化掉。當年春芽、春尖、春玉燙色滋味的,消費者極易鑒別;烘青、炒青茶味清爽,湯色碧綠,有糯米或板栗微香,但陳舊後出苦不出甘。

存放多年後,曬青葉色褐紅,烘青、炒青葉色變黑,沖泡後曬青茶底微微皺折黑褐,而烘青、炒青的茶底則較平滑光鮮,葉底色澤非常接近紅茶。

烘青和炒青在氧化和發酵過程中有一個共同點,遇濕、遇潮、遇水就變苦。烘青和炒青與潮濕為敵,而曬青則與潮濕為友。自然陳化的生普和人工發酵的熟普都同濕熱發生過聯系,因而區別茶中是否混有非普洱茶烘青和炒青還有一些其它方法,除觀察葉底外,對比品嘗非常重要。

以上便是普洱茶的三種制茶方法,愛茶的您喜歡哪一種呢?

❼ 普洱茶的製作方法

1) 普洱綠茶的品質特點為清湯綠葉,其製法經過殺青、揉捻、乾燥三道工序。殺青的目的,主要是通過高溫破壞鮮葉中的酸性並便於揉捻;殺青的方法,目前有手工殺青和機械殺青兩種。揉捻的目的,是為了卷緊茶葉條索,適當破壞葉組織,使茶質容易泡出;揉捻時,根據輕→重→輕和老葉熱揉、嫩葉冷揉的原則,使之通過揉捻達到條索緊、勻、細、直的要求。其乾燥方法有炒干、烘乾、曬干三種,並依此乾燥方法不同將綠茶分為炒青、烘青、曬青三種。乾燥的目的,是蒸發水分、緊結條索,透發香氣,增進色澤。精製後的綠茶,經過再加工後,一是窨製成普洱花茶,二是製成普洱沱茶、普洱茶磚(青)、普洱餅茶(青)。
2) 普洱紅茶其製作經過萎凋、揉捻、發酵、乾燥四道工序。通過萎凋強酶的活性,使其在揉捻和發酵中茶多酚得到充分的氧化,形成特有的色、香、味,再經高溫乾燥破壞酶的活性,使其形成的特有品質得以固定。其品質特徵是紅湯紅葉,從其外形與品質分,有小種紅茶、紅碎茶和功夫紅茶3種。
3) 普洱青茶為輕發酵茶,其製作經過萎凋、做青、炒青、揉捻、乾燥五道工序,其特點在於做青,通過做青而達到青茶「綠葉紅鑲邊」的特徵。這是介於紅茶和綠茶之間的半發酵茶,既有綠茶的甜爽,又具紅茶的色、香,卻無綠茶的微苦和紅茶的澀味,香氣清純、湯色清亮、喉韻清爽。
4) 普洱黃茶為輕發酵茶,其基本工藝近似綠茶。製作經過殺青、揉捻、悶黃、乾燥四道工序。其悶黃工序,是黃茶製作的主要特點,通過揉後溫坯悶黃以改變茶葉的品質,其品質特點是黃湯黃葉。
5) 普洱黑茶為後發酵茶,採收一芽五、六葉的「普洱茶」鮮葉,經過殺青、揉捻、渥堆、乾燥四個工序製作而成。製作特點是渥堆,在殺青和揉捻之後渥堆24天,使葉色變為油黑。其品質特點是葉色油黑、湯色橙黃主要用以製作緊壓茶(熟)。
6) 普洱白茶為輕微發酵茶,其品質特點是茶的外表披上白色茸毛,色白隱綠。其製作特點是既不破壞酶的活性,也不促進氧化作用,不炒、不揉,順其自然。將鮮葉經過萎凋後,採取風乾的方法進行乾燥後即可。選用鮮葉,一般為一芽二葉,白茶的特徵是色白如銀,香氣清純、湯色淡黃,滋味甜爽。

❽ 普洱茶的製作過程

普洱茶的製作過程: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是加工普洱茶的原料。寫普洱茶,得先交代曬青毛茶的製作過程。

1.殺青。殺青是綠茶生產的標志,是綠茶區別於紅茶最重要的工序。殺青後,酶的活動終止了。紅茶不殺青,酶的活動發酵時仍在進行,是一種酶促發酵過程。曬青毛茶大多採用鍋炒殺青,因大葉種含水量高,殺青時必須悶抖結合,使茶葉失水均勻,達到殺透殺勻的目的。

2.揉捻。揉捻破碎茶葉細胞,保證茶汁在沖泡時充分浸出。揉捻要根據原料老嫩靈活掌握,嫩葉輕揉,時短;老葉重揉,時長。掌握揉至基本成條為宜。

3.曬干。日曬乾燥是曬青毛茶區別於炒青和烘青的根本點。天晴時,薄攤晾曬;天陰時,茶葉就攤晾在火塘上吊掛的竹席上。曬青毛茶偶有煙味,原因就在於此。

歷史上,雲南曬青毛茶是手炒手揉,日曬乾燥,設備簡陋,多是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手工作坊。傳統製作,保留了柔和的陽光、自然緩慢和仍在變化中的乾燥過程,也賦予了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廣闊的發展空間。

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及其製成品有悠久的歷史,本文將對其分類和銷售情況、特別是普洱茶形成過程作一些簡要介紹。

1.直接以毛茶形態銷售和消費。省內產區和部分地區的農民、城鎮中的部分居民直接飲用曬青毛茶,雲南人稱其為「大葉茶」。西北地區直接大量購買和銷售曬青毛茶,在楚雄州廣通火車站自然形成一個曬青毛茶交易市場。

2.通過篩分、風選、揀剔和分級,精製加工成滇青茶,產品有春蕊、春芽、春尖、滇配茶和春玉等散茶。春蕊用一級曬青毛茶斬頭去尾提制而成,多數為芽毫,消費者形容為「白花花的」,說明原料細幼。春芽用一、二級曬青毛茶各半加工;春尖用中檔曬青毛茶加工;配茶以中低檔曬青毛茶加工,順序有甲配、乙配和丙配;春玉是春蕊、春芽、春尖的副產品。雲南省各茶廠均生產滇青茶,銷往省內外。滇青茶經久耐泡,除一般飲用外,還宜作烤茶沖泡飲用。

3.經蒸揉或蒸壓成型,產品有沱茶、緊茶、圓茶(後改名七子餅茶)、方茶、餅茶、磚茶、貢茶、竹筒香茶等壓制茶,習慣上統稱緊壓茶。一般沱茶重100克,外徑8.3厘米,高4.3厘米,主銷四川等地。應客戶要求歷史上也曾生產過250克和125克產品。心臟型緊茶主銷西藏,重量250克(1952年以前238克)。文革中,心臟型被改為磚塊型,1986年又恢復心臟型生產,目前同時生產和銷售心臟型和磚塊型緊茶。圓茶(七子餅茶)形似月圓,是雲南傳統出口品種,暢銷港澳地區和東南亞。產品直徑20厘米,中心2.5厘米,邊厚1.3厘米,每個凈重357克,7個一筒,計2.5公斤。餅茶(又稱小圓餅茶),主銷滇西北地區,每個凈重125克,直徑11.6厘米,邊厚1.3厘米。20世紀50年代每個凈重為100克。方茶銷區與餅茶相同,重125克,正方形,規格為10×10×2.2厘米。普洱貢茶,有五斤重團茶,三斤重團茶,一斤重團茶,四兩重團茶,一兩五錢重團茶。

4.以上曬青茶系列產品,經後發酵陳化,均可演變成普洱茶。後發酵不再是酶促作用。雲南山高路遠,交通閉塞,茶葉運輸人背馬馱。為降低運輸成本,各類曬青緊壓茶相繼出現了。一匹馬馱運50公斤散茶,改為緊茶可馱運70公斤,運量提高40%,運費降低40%。漫漫茶馬古道在消磨時間的同時,還在悄悄地重新塑造原始的曬青茶葉。在重塑過程中,微生物、水分、熱量、空氣等對普洱茶的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交通狀況不斷改善,運時縮短,陳化期不夠,所以50年代初人工發酵普洱茶出現於香港。相對於自然發酵陳化的「生普」 或「原舊普洱茶」,人工發酵普洱茶被茶人稱為「熟茶」或「熟普」。1973年4月,雲南召開茶葉加工會議,率先安排昆明茶廠試驗生產人工發酵普洱茶。人工發酵使用的原料統統是散茶,曬青緊壓茶類不可能再重新渥堆發酵。1976年,「熟普」散茶壓制的沱茶7663、茶磚7581面市了。同一時期,「熟餅」也走向市場。用曬青毛茶精製而成的滇青茶類,是近代為適應市場發展出來的品種,成本高,除個別片末茶後發酵用於袋泡茶外,雲南一般不作為普洱茶原料使用。人工發酵普洱茶,基本上使用曬青毛茶為原料。

人工發酵普洱茶第一道工序是渥堆。渥堆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普洱茶色香味品質形成的好壞。首先將茶葉勻堆,再潑水使茶葉受潮,然後把茶葉堆成一定厚度,蓋麻袋或塑料袋保溫,讓其發酵。發酵期間的溫度控制極其重要,溫度低,發不起來,溫度高,燒堆。視溫度變化及時翻堆調節溫度,才能夠保證發酵正常進行。經過一段時間堆積發酵,茶葉色澤變為褐紅色。渥堆達到適度以後,扒堆晾茶,解散團塊,散發水分,自然風干。待茶葉乾燥,再進行篩分分檔,製成普洱散茶。人工發酵普洱茶陳化期比生茶陳化期短得多。
最後註:(普洱茶的選材和製作方法要求很苛刻,稍有不注意會影響好味道的哦,請你小心)

❾ 普洱茶是怎麼製作而成的

稱茶

比較傳統普洱茶如果壓製成普洱茶餅,一般分為麵茶、芯茶、底茶三部分。麵茶最細嫩,底茶次之,芯茶相對前兩者較粗老。故不同的茶葉會同時分幾個原料來稱重。

蒸茶

將稱好的茶葉按底茶、芯茶、麵茶的順序倒入一個鐵皮製成的圓桶內,放入內扉,將裝有茶葉的圓桶放到特製的蒸汽設備上方蒸軟。

裝茶

將蒸軟的茶葉放到一個定型縫制的布袋內,裹口做型,定出緊壓茶的基本形狀。裹口做型是個技術活,要做出餅形圓潤,厚薄適度、均勻,窩心端正的外形美觀的茶餅,不是一件簡單事。

壓制

布袋裝茶葉做型完畢後根據不同要求,放入機械壓制模具內進行壓製成型。根據不同形狀的緊壓茶,調整壓制的壓力、時間、次數。普洱餅茶一般使用「機械壓制,石磨定型」的獨特成型方式。機械壓制使茶葉內含物質得到適度的釋放,再用石磨定型,使得成品茶餅松緊度適中,茶餅由內到外的空間密度均勻。

閱讀全文

與普洱茶製作方法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筆記本電腦開機鍵失靈的解決方法 瀏覽:659
如何做爆米花兒童簡單方法 瀏覽:329
嬰兒兩個月不喝奶瓶的解決方法 瀏覽:155
我的世界模組視頻製作方法 瀏覽:767
熱冷交換方法有哪些 瀏覽:898
牛油果柑的種植方法 瀏覽:949
肝多發性治療方法 瀏覽:530
網課培訓的課時計算方法 瀏覽:171
演化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963
如何緩解胃癌的有效方法 瀏覽:623
孕婦手麻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155
oppo手機第一次最好的充電方法 瀏覽:879
春節晚會圖片製作方法 瀏覽:54
手機版裝載電腦版模組組件方法 瀏覽:735
雨傘架安裝方法 瀏覽:716
木質手機架安裝方法 瀏覽:29
循環水中銅離子檢測方法 瀏覽:60
鈦的快速治療方法 瀏覽:888
龍膠囊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358
鼻漏的治療方法 瀏覽: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