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開口箍與屋面柱筋連接方法

開口箍與屋面柱筋連接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23 08:14:19

A. 開口箍 構造要求 我們知道開口箍筋是下面一個U 上面帶個勾子,再在上面加一個大蓋子扣住形成的箍筋

閉合箍抗剪和抗震遠比開口箍好.當檢查到節點有遺漏箍時,我們一般採用兩個開口箍對焊的方式補救,搭接基本上不採用

B. 鋼筋直螺紋連接頭綁箍筋問題

鋼筋接頭

1、鋼筋的接頭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同一縱向鋼筋不宜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接頭,接頭末端至鋼筋彎起點的距離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

2、底板筋、基礎梁、上筋接頭位置:支坐或支坐兩側1/3范圍內。

底板筋、基礎梁、下筋接頭位置:跨中1/3范圍內。

樓板下筋支坐搭接,上筋跨中搭接錯開接頭50%。

3、縱向受力鋼筋機械連接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35 d且不小於500㎜。(d為較大鋼筋直徑)同一連接區內,鋼筋受拉區接頭為50%。

4、同一構件中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應相互錯開,綁扎搭接接頭中鋼筋的橫向凈距不應小於鋼筋直徑且不小於25㎜。鋼筋綁扎搭接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1.3I1(I1為搭接長度),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

a.對梁、板、牆、構件不宜大於25%;

b.對柱、構件不宜大於50%;

c.當工程中確有必要增大接頭面積百分率時,對梁類構件不應大於50%。

5、基礎底板、梁、牆、柱、框架梁鋼筋d≥20㎜採用滾壓直螺紋連接,(中心車庫底板 16採用機械連接)機械連接等級為I級,d<20㎜,鋼筋採用綁扎搭接。

6、直螺紋連接

(1)首先檢驗連接套筒的外觀,套筒表面應無銹蝕、污染、裂紋黑皮等缺陷,標志完整清晰。

(2)鋼筋連接施工時,鋼筋規格必須與連接套規格一致,鋼筋和套筒的絲扣應完好無損。

(3)連接水平鋼筋時,必須從一頭往另一頭依次連接,不得從兩頭往中間兩端連接。

(4)連接鋼筋時,將待連接鋼筋擰入同規格的連接套內擰緊,只要達到力矩扳手調定的力矩即可。套筒外露的圈數大致相等。

(5)經擰緊後的直螺紋接頭用紅油漆做好標記,以防遺漏。

(6)經擰緊後的直螺紋接頭,外露完整絲扣數不超過一圈。

綁扎底板鋼筋

1、根據在防水保護層上彈好的鋼筋位置線,按圖紙標注先鋪下層的長鋼筋,再鋪下層上面的短鋼筋。接著依次綁扎局部加強筋。較長鋼筋用直螺紋連接。

2、底板底層鋼筋綁完後,墊上50厚水泥砂漿墊塊,間距1000㎜雙向梅花形布置,墊塊墊好後,再綁地梁。

3、①綁地梁鋼筋時按梁的截面高、寬搭設鋼管架,按料單註明的鋼筋規格分號進行綁扎,達到力矩板手調定的力矩即為合格。

②綁大梁時,在上層主筋上畫出箍筋間距,按規量套上所有箍筋,按所畫的位置與主筋骨綁扎牢固箍筋與主筋垂直。注意箍筋彎鉤接頭開口向上位置應錯開,箍筋轉角處與主筋用套扣綁扎並用梁截面限位卡控制梁截面寬度。

③當大梁主筋兩排以上者間距用ф25或ф32鋼筋隔開(不小於20㎜)或用砂漿墊塊隔開,間距2M,並用鐵絲與上鐵綁牢;兩排主筋每1.5M用鐵絲綁一次,保證位置准確。

④加工箍筋時,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為135°;箍筋彎的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10倍。

4、地梁綁完後再放馬凳,一個方向連放搭接100㎜扎牢,另一方向間距1.5M。馬凳用 22~ 25鋼筋製作,馬凳放好後,放縱橫定位鋼筋在定位鋼筋上畫好間距,並距邊50㎜距離放第一根鋼筋,最後進行底板上層鋼筋擺放綁扎。

5、基礎底板上鐵在端頭處搭滿牆或梁。

6、集水坑及電梯井為鋼筋要求每個扣均綁。後澆帶為外圍兩根鋼筋的相交點應全部綁扎,其餘中間點可隔點交錯綁扎,並用一順扣或八字扣.

7、綁扎暗柱和牆體插筋

根據牆下彈好的線,用線墜吊到底板上層鋼筋上面用紅漆做標志,根據牆、柱筋外皮保護層尺寸進行插筋,保證牆、柱(暗柱)位置准確,用水平梯子筋 12固定豎筋,用定位卡 18~20固定柱筋。

底板內的暗柱綁扎兩道箍筋,牆體綁扎兩道水平筋。

牆柱插筋錯開搭接50%。

外側水平筋連接通邊轉彎,上下相鄰兩排水平筋搭接≥1.2IaE,錯開≥500。

外擋土牆、臨空牆、水平鋼筋在內。

成品保護

1、鋼筋綁扎

(1)樓板的彎起鋼筋、負彎矩鋼筋綁好後應做保護,不準在上面踩踏行走。澆築混凝土時派鋼筋工專門負責修理,保證負彎矩筋位置的正確性。

(2)綁扎鋼筋時禁止碰動預埋件及洞口模板。

(3)負模板內面塗防腐劑時不要污染鋼筋。

(4)安裝電線管、暖衛管線或其他設施時,不得任意切斷和移動鋼筋。

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1、鋼筋綁扎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1)澆築混凝土前檢查鋼筋位置位置是否正確,振搗混凝土時,防止碰動鋼筋,澆完混凝土生立即修整甩筋的位置,防止柱筋、牆筋位移。

(2)配製梁箍筋時應按內皮尺寸計算。避免梁鋼筋骨架尺寸小於設計尺寸。

(3)箍筋末端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4)梁主筋進支座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彎起鋼筋位置要准確。

(5)板的彎起鋼筋的負彎矩鋼筋位置應准確,施工時不應踩到下面。

(6)綁扎板的鋼筋時用尺桿畫線,綁扎時隨時找正調直,防止板筋不順直、位置不準。

(7)綁扎豎向受力筋時要吊正,搭接部位綁扎不少於3個扣,綁扣不能用同一方向的順扣。

(8)在鋼筋配料加工時要注意,端頭有對焊接頭時,要避開搭接范圍,防止綁扎接頭內混入對焊接頭。

(9)所有甩出鋼筋,在進行混凝土施工時,必須用塑料套管或塑料布加以保護,防止混凝土污染鋼筋。

(10)直螺紋連接接頭連接擰緊後用力矩扳手全數檢查,按不小於表規定的力矩值進行檢驗,檢查時在扳手擰轉半圈內聽到扳手「咔」的一聲響為合格,否則須重新擰緊。

鋼筋直徑(㎜)
20
22~25
28~32

擰緊力矩值(N.m)
160
230
300

(11)力矩扳手不得用作擰緊絲頭扳手,並應隨時校核其准確性,扳手不用時將力矩調到0。

(12)鋼筋滾軋直螺紋接頭檢查時,還要填寫檢查記錄。
廣東四達鋼筋直螺紋連接技術有限公司

C. 鋼筋綁扎的幾種綁法

主要有五種,柱子鋼筋綁扎工藝、梁鋼筋綁扎、板鋼筋綁扎、樓梯鋼筋綁扎、柱箍筋綁扎。

1、柱子鋼筋綁扎工藝:按圖紙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箍筋數量,箍筋套在下層伸的搭接筋上,立柱子鋼筋,在搭接長度內,綁扣不少於3個,綁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採用光圓鋼筋搭接時,角部彎鉤應與模板成45°,中間鋼筋的彎鉤應與模板成90°角。

2、梁鋼筋綁扎: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梁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扎。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梁中應交錯綁扎,箍筋彎鉤為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如做成封閉箍時,單面焊縫長度為5d。

3、板鋼筋綁扎:綁扎板筋時用順扣或八字扣,除外圍兩根筋的相交點應全部綁扎外,其餘各點可交錯綁扎(雙向板相交點須全部綁扎)。如板為雙層鋼筋,兩層筋之間須加鋼筋馬凳,以確保上部鋼筋的位置。負彎矩鋼筋每個相交點均要綁扎。

4、樓梯鋼筋綁扎:根據設計圖紙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綁扎主筋後綁扎分布筋,每個交點均應綁扎。如有樓梯梁時,先綁梁後綁板筋。板筋要錨固到梁內。底板筋綁完,再綁扎梯板負筋鋼筋。主筋、負筋數量和位置均要符合設計要求。

5、柱箍筋綁扎:按已劃好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扎,宜採用纏扣綁扎。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扎,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扎。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布置,並綁扎牢固。

(3)開口箍與屋面柱筋連接方法擴展閱讀


GB50666-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

5.4.9 鋼筋綁扎的細部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應在接頭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

2 牆、柱、梁鋼筋骨架中各垂直面鋼筋網交叉點應全部扎牢;板上部鋼筋網的交叉點應全部扎牢,底部鋼筋網除邊緣部分外可間隔交錯扎牢;

3 梁、柱的箍筋彎鉤及焊接封閉箍筋的對焊點應沿縱向受力鋼筋方向錯開設置。構件同一表面,焊接封閉箍筋的對焊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超過50%;

4 填充牆構造柱縱向鋼筋宜與框架梁鋼筋共同綁扎;

5 梁及柱中箍筋、牆中水平分布鋼筋及暗柱箍筋、板中鋼筋距構件邊緣的距離宜為50mm。

綁扎接頭規范

1、搭接長度的末端與鋼筋彎曲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

2、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扎接長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

3、直徑等於或小於12mm的受壓I級鋼筋的末端,以及軸心受壓構件中任意直徑的受力鋼筋的末端,可不做彎鉤,但搭接長度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35倍。

4、鋼筋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

5、受力鋼筋的綁扎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從任一綁扎接頭中心至搭接長度Z,的1.3倍區段范圍內有綁扎接頭的受力鋼筋,其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如下:受拉區不得超過25%;受壓區不得超過50%。

鋼筋的工藝性能:

1、彎曲性能:

按下表規定的彎心直徑彎曲180度後,鋼筋受彎曲部位表面不得產生裂紋。牌號公稱直徑a

2、反向彎曲性能:

根據需方要求,鋼筋可進行反向彎曲性能試驗。

反向彎曲試驗的彎心直徑比彎曲試驗相應增加一個鋼筋直徑。先正向彎曲45度,後反向彎曲23度,後反向彎曲23度。經反向彎曲試驗後,鋼筋受彎曲部位表面不得產生裂紋。



D. 建築高層屋面梁鋼筋與柱接點做法

屋面框架梁與邊柱、角柱頂接點做法見11G101-1,圖集中A、B、C、D、E各大樣,應由工程施工圖說明中指定。

E. 什麼是開口箍筋

開口箍,當無法用正常的箍筋的時候比如型鋼混凝土中的工字鋼裡面無法用普通的箍筋,就採用開口箍筋,形狀似區字去掉叉的,左右對稱。

在混凝土結構中樑柱一般都應採用閉口箍,開口箍一般用於線腳等非受力部位。

(5)開口箍與屋面柱筋連接方法擴展閱讀:

一、箍筋肢數

箍筋的肢數是看梁同一截面內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數

小截面梁因寬度較小,相應產生的梁內剪力較小,採用單肢箍即可,類似於一個S鉤。

像一般的單個封閉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兩根鋼筋,屬於雙肢箍。

再如,截面寬較大的同一截面採用兩個封閉箍並相互錯開高度方向就有四根鋼筋,屬於四肢箍。

以此類推。

二、製作要求

用光圓鋼筋製成的箍筋,其末端應有彎鉤(半圓形、直角形或斜彎鉤)。彎鉤的彎曲內直徑應大於受力鋼筋直徑,且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 2.5倍。對一般結構,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不應小於90°,彎鉤平直部分的長度不宜小於箍筋直徑的5倍。

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構件,圓形箍筋的接頭必須釆用焊接,焊接長度不應小於10倍箍筋直徑;矩形箍筋端部應有135°彎鉤,彎鉤伸入核心混凝土的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於20cm。

F. 關於框架柱鋼筋的搭接問題

柱豎向鋼筋直螺紋接頭嚴禁設置在箍筋加密區范圍內,同一平面內豎向鋼筋接頭按50%錯開不小於35d(d為柱主筋),且不小於500mm
框架柱鋼筋綁扎要點
一般框架柱鋼筋綁扎應注意箍筋與主筋兜角綁扎到位、箍筋加密高度以及柱頂縱筋錨固符合規范要求。
1)工藝流程
套柱箍筋—連接豎向受力筋—畫箍筋間距線—綁箍筋
按圖樣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箍筋數量,先將柱箍筋套在下層伸出的鋼筋上,然後連接框柱鋼筋,主筋接頭位置依據設計、圖集要求錯開,在立好的柱子豎向鋼筋上,用粉筆畫出箍筋間距,然後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採用纏扣綁扎。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與主筋交點均要綁扎,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扎,柱上下兩端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箍筋的間距應符合設計要求,保護層塑料墊塊卡在外豎筋上,間距500mm。
2)綁扎要點
修整、清理
清理下面預留柱筋上的混凝土渣,根據柱邊線校正柱立筋位置。
豎向鋼筋連接位置
柱豎向鋼筋直螺紋接頭嚴禁設置在箍筋加密區范圍內,同一平面內豎向鋼筋接頭按50%錯開不小於35d(d為柱主筋),且不小於500mm。
對豎向鋼筋的連接接頭進行外觀檢查或按要求取樣試驗,合格後用腳手架臨時固定立直,開始綁扎箍筋。
柱鋼筋綁扎:
柱鋼筋綁扎應注意起步箍筋、底部定位卡、加密區及箍筋與主筋綁扎到位,箍筋的開口應沿柱四角主筋通轉布置(見下圖),對於圓形柱,其箍筋的搭接處應沿柱通轉布置在不同的四個面上以避免出現薄弱區。
查柱子歪、扭位現象,調整合格後在柱上口設置柱定距框(固定鋼筋的位置,可周轉使用),及限位箍筋,並設置保護層墊圈

G. 鋼筋(柱、梁)搭接用什麼方法好

你想問的是鋼筋連接用什麼形式好吧?

有三種形式:搭接,焊接,機械連接

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梁、柱縱向受力鋼筋的連接方法,應符合下列規定:
1)框架柱:一、二級抗震等級及三級抗震等級的底層,宜採用機械連接接頭,也可採用綁扎搭接或焊接接頭;三級抗震等級的其他部位和四級抗震等級,可採用綁扎搭接或焊接接頭;
2)框支梁、框支柱:宜採用機械連接接頭;
3)框架梁:一級宜採用機械連接接頭,二、三、四級可採用綁扎搭接或焊接接頭。

位於同一連接區段內的受拉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超過50%;

當接頭位置無法避開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區時,宜採用機械連接接頭,且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應超過50%;

H. 樑柱交接處鋼筋如何穿插

據《混凝土結構工程設計規范》及11G101圖集,框架結構樑柱節點區域柱子的箍筋應當做加密處理,加密區域為:
1、底層柱自嵌固部位Hn/3(Hn為凈高)。
2、其餘部位為Hn/6、hc(hc為柱子截面長邊尺寸或圓柱直徑)、500mm中的最大值。
見圖1:

但由於樑柱節點區域鋼筋密集,且由於施工順序問題,往往造成柱子加密區箍筋缺失的現象。針對樑柱節點鋼筋密集造成節點核心區加密區箍筋少放或漏放的現象,可考慮三種解決方法
1、U形箍焊接法
在梁主筋放置後,未綁扎前,先把節點內柱箍筋按位置(梁下、梁內、樑上)和數量放置好,待梁鋼筋綁扎完畢,再勻開預先放置的柱箍筋,按設計要求進行綁扎;若因節點鋼筋過密,預先放置箍筋確實困難,不得已可少放幾道,不足的在梁鋼筋綁扎完畢,用兩個開口箍筋(U形箍筋)焊接,為滿足抗震要求,可用相應規格焊條單面焊接一段(不小於10d)。

2、導筋——箍筋籠沉梁法
此方法是將核心區箍筋焊接成箍筋籠,其步驟是先配備所需節點核心區外圍箍筋,在外圍箍筋四邊外皮焊接導筋,按間距焊接成鋼筋籠,鋼筋籠套入柱縱向鋼筋內,然後鋼筋籠與梁鋼筋同時綁扎,最後綁紮好後梁鋼筋和鋼筋籠一起落入樑柱模板內,如果箍筋為復合箍,可以全部採用拉筋,拉筋須同時鉤住縱向鋼筋和外圍箍筋。

3、模板後封法
此方法側重細分工藝流程,合理安排工作順序,要求木工和鋼筋工緊密配合,保證節點區域箍筋綁扎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做法是將柱的箍筋分段綁扎:首先木工鋪設梁底模,盡早給鋼筋工提供施工面,但不鋪設梁側模板和樓板模板,鋼筋工先將柱箍綁至梁底下;其次再穿好框架梁底筋後綁扎節點區箍筋;最後在鋼筋工綁完框架梁鋼筋和柱箍筋後,木工再鋪梁側模板、樓板底板以及柱側模板。這樣的安排可能要增加綁扎框架梁鋼筋使用的操作架,這時可以用工具式腳手架來解決。如果樓板底模是用鋼管做頂撐,也可以先搭頂撐架,利用它來做綁扎梁鋼筋的操作架。

I. 開囗箍筋放梁鋼筋內側還是外側

是指用來滿足斜截面抗剪強度,並聯結受力主筋和受壓區混筋骨架的鋼筋。箍筋分為單肢箍筋、開口矩形箍筋、封閉矩形箍筋、菱形箍筋、多邊形箍筋、井字形箍筋和圓形箍筋等。箍筋應根據計算確定,箍筋的最小直徑與梁高h有關,當h≦800mm時,不宜小於6mm;當h800mm時,不宜小於8mm。梁支座處的箍筋一般從梁邊(或牆邊)50mm處開始設置。支承在砌體結構上的鋼筋混凝土獨立梁,在縱向受力鋼筋的錨固長度Las范圍內應設置不少於兩道的箍筋,當梁與混凝土梁或柱整體連接時,支座內可不設置箍筋。箍筋開口應設置在受壓處,基礎樑上鐵受拉,下鐵受壓,所以就設置就朝下。我的理解就是開口設置在鋼筋少的部位,如KL,因為下鐵受拉,一般下鐵比上鐵配置鋼筋要多,所以箍開口一般設置在上鐵部分。基礎梁簡單說就是在地基土層上的梁。基礎梁一般用於框架結構、框架剪力牆結構,框架柱落於基礎樑上或基礎梁交叉點上,其主要作用是作為上部建築的基礎,將上部荷載傳遞到地基上。基礎梁計算的關鍵,在於選擇合理的地基模型求解地基反力。梁箍筋開口一般在樑上部,相鄰的箍筋開口錯開; 主梁和主梁相交時下部鋼筋沒有什麼搭接長度,伸入支座的長度滿足梁的錨固長度就可以了,錨固長度有規定的。

J. 獨立柱開口箍筋設置

如今的鋼筋末端都是135°彎鉤,且平直段非抗震5d、抗震10d且不小於75mm。柱箍筋綁扎,相鄰箍筋交口處錯開就行,個別沒有錯開也不傷大雅,不是強條,規范用詞是『宜』,意思是一般情況下,就要錯開,不排除有個別少數沒有錯開的。

閱讀全文

與開口箍與屋面柱筋連接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牛油果柑的種植方法 瀏覽:949
肝多發性治療方法 瀏覽:530
網課培訓的課時計算方法 瀏覽:169
演化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962
如何緩解胃癌的有效方法 瀏覽:623
孕婦手麻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155
oppo手機第一次最好的充電方法 瀏覽:879
春節晚會圖片製作方法 瀏覽:54
手機版裝載電腦版模組組件方法 瀏覽:735
雨傘架安裝方法 瀏覽:716
木質手機架安裝方法 瀏覽:28
循環水中銅離子檢測方法 瀏覽:60
鈦的快速治療方法 瀏覽:888
龍膠囊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358
鼻漏的治療方法 瀏覽:387
哄老婆的方法有哪些現實 瀏覽:508
一氧化氮有哪些檢驗方法 瀏覽:95
日本電池檢測方法 瀏覽:102
如何快速讓心跳加速的方法 瀏覽:117
餐巾紙盒圖片製作方法 瀏覽: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