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纜敷設的方法和步驟
1、埋地敷設
將電纜直接埋在地下的敷設方式簡稱埋地敷設,埋地敷設的電纜必須由鎧裝及防腐層保護,裸裝電纜不允許埋地敷設。一般的電纜溝深度不超過0.9m,還需要在電纜溝上鋪磚或保護板。
2、 支架敷設
電纜支架敷設一般在車間、廠房和電纜溝內,在安裝的支架上用卡子將電纜固定,電纜支架之間水平距離為1m,電纜垂直敷設要設卡距,電纜卡距為1.5m。
3、 頂管敷設
頂管敷設是預先將保護管敷設好,再將電纜穿入管內,管道內徑不小於電纜外徑的1.5倍,一般鋼管作為保護管,單芯電纜不允許穿管敷設。
4、 橋架敷設
電纜橋架是架設電纜的一種構架,通過橋架把電纜從配電室或控制室送到用電設備,電纜橋架製作工廠化、系列化,質量容易控制,安裝也方便,整體結構美觀,是由托盤、梯架的直線段、彎通、附件等構成,是支撐電纜的連續性剛性結構系統的總稱
2. 電纜直埋地敷設的施工工序及工藝要求
請參考國家標准GB50168-2006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纜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第5節電纜的敷設下的第2條。
5.2直埋電纜的敷設
5.2.1 在電纜線路路徑上有可能使電纜受到機械性損傷、化學作用、地下電流、振動、熱影響、腐植物質、蟲鼠等危害的地段,應採取保護措施。
5.2.2 電纜埋置深度應符合下列要求:
1、電纜表面距地面的距離不應小於0.7m。穿越農田時不應小於1m。在引入建築物、與地下建築物交叉及繞過地下建築物處,可淺埋,但應採取保護措施。
2、電纜應埋設於凍土層以下,當受件限制時,應採取防止電纜受到損壞的措施。
5.2.3 電纜之間,電纜與其他管道、道路、建築物等之間平行和交叉時的最小凈距,應符合表5.2.3 的規定。嚴禁將電纜平行敷設於管道的上方或下方。特殊情況應按下列規定執行。
(2)電纜地下直埋敷設方法及步驟擴展閱讀:
工藝標准:
1.1目的:為使電纜線路分項工程施工作業規范化,促進施工技術進步,確保施工質量,制定本施工工藝標准。
1.2適用范圍:本工藝標准適用於工業與民用建築安裝工程中的建築電氣分部電纜線路分項工程施工作業,對於特定場所施工作業有特殊專業要求的應按規定進行。
1.3施工作業條件:
1.3.1和分項工程相關的施工技術文件應齊全有效,如施工圖、圖紙會審紀要、施工組織設計、質量計劃、工藝評定標准,及相關技術標准、規范、標准圖等。
1.3.2參與施工的作業人員應具備相應的施工技術資質,需要時應安排對該項施工作業的適應性培訓,考核合格者才能准許上崗作業。
1.3.3本項施工作業應使用的機具性能必須滿足施工特性需要,且操作安全可靠,用於檢測的計量器具量程、精確度應符合測量對象的要求,且在規定的有規檢定周期內。
3. 直埋光纜敷設有哪些步驟,電纜套管敷設的要求
直埋光纜敷設步驟:(1)光纜溝的開挖及要求:光纜直埋敷設時,可能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如耕地、排水溝和地面設施、鼠害、凍土層深度等。因此,直埋光纜一般要比管道光纜埋得深。只有達到足夠的深度以後,才能防止各種外來的機械損傷。此外,在達到一定深度後地溫較穩定,減少了溫度變化對光纜性能和光纖傳輸特性的影響,減小了鼠害,從而保證了光纜線路的安全性和通信傳輸質量(2)光纜溝的深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原郵電部規定:一般情況下光纜溝的深度為1.2m,上寬為60cm,底為30cm。當同溝敷設兩條或兩條以上的光纜時,每增加一條光纜,溝寬增加10cm。(3)光纜溝的溝底應平整、無坎。在石質、半石質溝底應墊10cm細土或砂土,以免傷害光纜。(4)光纜溝應平直,與中心線的偏移不得超過10cm,拐彎處的光纜溝,應符合光纜最小曲率半徑的規定。光纖光纜等相關的最好選擇達標的,我們工程布線一般使用菲尼特的光纖相關,因為達標性價比高。
4. 電纜的敷設方式有哪些
抱歉,我就試驗一下:看看這個專家活動到底是個啥。以下網路資料而已。
5.
2
敷設方式選擇
5.
2.
1
電纜敷設方式的選擇,應視工程條件、環境特點和電纜類型、數量等因素,以及滿足運行可靠、便於維護和技術經濟合理的原則來選擇。
5.
2.
2
電纜直埋敷設方式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同一通路少於6根的35kv及以下電力電纜,在廠區通往遠距離輔助設施或城郊等不易有經常性開挖的地段,宜採用直埋;在城鎮人行道下較易翻修情況或道路邊緣,也可採用直埋。
2
廠區內地下管網較多的地段,可能有熔化金屬、高溫液體溢出的場所,待開發有較頻繁開挖的地方,不宜用直埋。
3
在化學腐蝕或雜散電流腐蝕的土壤范圍內,不得採用直埋。
5.
2.
3
電纜穿管敷設方式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在有爆炸危險場所明敷的電纜,露出地坪上需加以保護的電纜,以及地下電纜與公路、鐵道交叉時,應採用穿管。
2
地下電纜通過房屋、廣場的區段,以及電纜敷設在規劃中將作為道路的地段,宜採用穿管。
3
在地下管網較密的工廠區、城市道路狹窄且交通繁忙或道路挖掘困難的通道等電纜數量較多時,可採用穿管。
5.
2.
4
下列場所宜採用淺槽敷設方式:
1
地下水位較高的地方。
2
通道中電力電纜數量較少,且在不經常有載重車通過的戶外配電裝置等場所。
5.
2.
5
電纜溝敷設方式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在化學腐蝕液體或高溫熔化金屬溢流的場所,或在載重車輛頻繁經過的地段,不得採用電纜溝。
2
經常有工業水溢流、可燃粉塵彌漫的廠房內,不宜採用電纜溝。
3
在廠區、建築物內地下電纜數量較多但不需要採用隧道,城鎮人行道開挖不便且電纜需分期敷設,同時不屬於上述情況時,宜採用電纜溝。
4
有防爆、防火要求的明敷電纜,應採用埋砂敷設的電纜溝。
5.
2.
6
電纜隧道敷設方式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同一通道的地下電纜數量多,電纜溝不足以容納時應採用隧道。
2
同一通道的地下電纜數量較多,且位於有腐蝕性液體或經常有地面水流溢的場所,或含有35kv以上高壓電纜以及穿越公路、鐵道等地段,宜採用隧道。
3
受城鎮地下通道條件限制或交通流量較大的道路下,與較多電纜沿同一路徑有非高溫的水、氣和通訊電纜管線共同配置時,可在公用性隧道中敷設電纜。
5.
2.
7
垂直走向的電纜,宜沿牆、柱敷設;當數量較多,或含有35kv以上高壓電纜時,應採用豎井。
5.
2.
8
電纜數量較多的控制室、繼電保護室等處,宜在其下部設置電纜夾層。電纜數量較少時,也可採用有活動蓋板的電纜層。
5.
2.
9
在地下水位較高的地方、化學腐蝕液體溢流的場所,廠房內應採用支持式架空敷設。建築物或廠區不宜地下敷設時,可採用架空敷設。
5.
2.
10
明敷且不宜採用支持式架空敷設的地方,可採用懸掛式架空敷設。
5.
2.
11
通過河流、水庫的電纜,無條件利用橋梁、堤壩敷設時,可採取水下敷設。
5.
2.
12
廠房內架空橋架敷設方式不宜設置檢修通道,城市電纜線路架空橋架敷設方式可設置檢修通道。
5. 簡述一下怎樣直接埋地敷設電纜要符合哪些要求
簡述一下怎樣直接埋地敷設電纜?要符合哪些要求?
答:接埋地敷設電纜簡稱直埋電纜,是沿已選定的線路挖掘壕溝,把電纜埋在裡面。電纜根數較少、線路較長時多採用此法。施工時要符合以下要求。
(1)直接埋在地下的電纜通常使用鎧裝電纜。
(2)挖掘的溝底必須是松軟的土層,沒有石塊或其他硬質雜物,否則,要鋪以100mm厚的軟土或砂層,電纜周圍的泥土不能含有腐蝕電纜金屬包皮的物質(烈性酸破溶液、石灰、爐渣、腐殖質和有害物渣滓等),否則,須予以清除或換土,埋深不能小於o.7m(在嚴寒地區,電纜應敷設在冰凍層以下)。
(3)電纜敷設完畢,上面應鋪以100mm厚的軟土或細砂,然後蓋上混凝土保護板,覆蓋寬度應超過電纜直徑兩側以外各50mm。在一般情況下,可以用磚代替混凝土保護板。
(4)電纜中間接頭盒外面要求有生鐵或混凝土保護盒。如果周圍介質對電纜有腐蝕作用,或者地下經常有水並在冬季可能冰凍,則保護盒內要注滿瀝青。
(5)電纜接頭下面必須墊以混凝土基礎板,其長度要伸出接頭保護盒兩端約600~700mm。電纜自土溝引進隧道、人孔和建築物時,要穿在管中,管口要予以堵塞,防止漏水。
(6)電纜相互交叉,與非熱力管道和溝遭交叉,以及穿越公路和牆壁時,都要穿在保護管中,保護管長度應超出交叉點前後Im,交叉凈距離不能小於250mm,保護管內徑不能小於電纜外徑的1.5倍。
(7)電纜與建築物平行距離要大於0.6m,與電桿持0.6m的距離,與排水明溝距離要大於Im,與熱力管道平f5為2m,與樹木的距離為L5m。
(8)無鎧裝電纜從地下引出地面時,高度1.8m。下部分,要求採用金屬管或保護罩保護,以防機械力損傷。
(9)在鎧裝電纜的金屬外皮兩端要可靠接地,接n目不能大於100。
(10)在電纜通過的無永久性建築物的地點,要均F樁,接頭與轉彎處也要埋設電纜標樁。
6. 直埋電纜的敷設方式
除了直埋電纜外還有以下常見的電纜敷設方式:
1,在電纜橋架內敷設
2,沿鋼纜敷設.
3,穿管敷設.
4,沿牆用線卡固定敷設.
5,電纜溝(隧道)內沿電纜支架敷設.
7. 電纜直埋電力工程安裝施工程序和標準是什麼
電纜的直埋可以加適當的防護將電纜埋在一定深度的土層下面。/電纜直埋就是先挖溝,填砂,放電纜,鋪上蓋板,再填土。
⑴直埋敷設電纜的路徑選擇,宜符合下列規定:
①應避開含有酸、鹼強腐蝕或雜散電流電化學腐蝕嚴重影響的地段。
②無防護措施時,宜避開白蟻危害地帶、熱源影響和易遭外力損傷的區段。
⑵直埋敷設電纜方式,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電纜應敷設於壕溝里,並應沿電纜全長的上、下緊鄰側鋪以厚度不少於100mm的軟土或砂層。
②沿電纜全長應覆蓋寬度不小於電纜兩側各50mm的保護板,保護板宜採用混凝土。
③城鎮電纜直埋敷設時,宜在保護板上層鋪設醒目標志帶。
④位於城郊或空曠地帶,沿電纜路徑的直線間隔100m、轉彎處或接頭部位,應豎立明顯的方位標志或標樁。
⑤當採用電纜穿波紋管敷設於壕溝時,應沿波紋管頂全長澆注厚度不小於100mm的素混凝土,寬度不應小於管外側50mm,電纜可不含鎧裝。
⑶直埋敷設於非凍土地區時,電纜埋置深度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電纜外皮至地下構築物基礎,不得小於0.3m。
②電纜外皮至地面深度,不得小於0.7m;當位於行車道或耕地下時,應適當加深,且不宜小於1.0m。
③直埋敷設於凍土地區時,宜埋入凍土層以下,當無法深埋時可埋設在土壤排水性好的乾燥凍土層或回填土中,也可採取其他防止電纜受到損傷的措施。
直埋敷設的電纜與鐵路、公路或街道交叉時,應穿於保護管,保護范圍應超出路基街道路面兩邊以及排水溝邊0.5米以上,直埋敷設的電纜引入構築物,在貫穿牆孔處應設置保護管,管口應實施阻水堵塞。
直埋敷設電纜的接頭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接頭與鄰近電纜的凈距,不得小於0.25米,並列電纜的接頭位置宜相互錯開,且凈距不宜小於0.5m。3 斜坡地形處的接頭安置,應呈水平狀。 4重要迴路的電纜接頭,宜在其兩側約1.0m開始的局部段,按留有備用量方式敷設電纜。直埋敷設電纜採取特殊換土回填時,回填土的土質應對電纜外護層無腐蝕性。
北京愛普電力工程公司是一家送變電承包三級電力安裝公司,專注於電力管井隧道、電力報裝增容改造、配電室工程、臨時用電、城市道路照明施工安裝工程。熱線4007708166
8. 直埋電纜線路在埋設時有哪些要求與規定
直埋電纜線路在埋設時的要求與規定如下:
1、地下直埋電纜線路應採用鎧狀電纜。電纜的埋設深度應由地面至電纜外皮不小於0.7m;電纜外皮至地下建築物的基礎0.6m,不得小於0.3m;電纜相互間距:水平接近時最小為0.1m,不同部門的電纜之間間距0.5m;
電纜互相交叉時最小凈距0.5m;電纜與熱力管道、煤氣、石油管道接近時的凈距為2m,相互交叉時凈距為0.5m;電纜與樹木主幹的距離不小於0.7m。
2、直埋電纜溝內不得有石塊等其它硬物雜質,否則應鋪以100mm厚的軟土或沙層,電纜敷設後上面再鋪以100mm厚的軟土或沙層,接著蓋以混凝土保護板或磚,覆蓋的寬度應超出電纜兩側各50mm。
3、直埋電纜在進入手孔井、人孔井、控制箱和配電室時應穿在保護管中,且管口應做防水堵頭。與城市道路、橋梁等交叉時應增加保護管,保護管的頂部到路面的深度不小於0.7m,保護管兩端伸出車道不小於0.5m。
電纜從地下引出地面時,地面上要加一段2.5m的保護管,管根部應伸入地下0.2m,保護管須固定牢靠。
電纜線路在管、溝內敷設的要求:
1、電纜溝的砌築應考慮分段排水,溝底應有良好的散水坡度,溝的蓋板一般用鋼筋混凝土蓋板,室內經常需要開啟的電纜溝一般用鋼蓋板。整條電纜溝都應裝設連續的接地線,接地線的兩頭和接地極連通。
2、在橋上敷設的電纜應加墊彈性材料製成的襯墊,橋兩端和伸縮縫處應留有電纜鬆弛部分,以防電纜由於結構脹縮而受到損壞。
3、電纜穿保護管長度在30m以下時,直線段保護管內徑不小於電纜外徑的1.5倍;有一個彎曲時不小於2倍;有兩個彎曲時不小於2.5倍。電纜穿保護管長度在30m以上時,直線段保護管內徑不小於電纜外徑的2.5倍,過長時應設手孔井或人孔井。
(8)電纜地下直埋敷設方法及步驟擴展閱讀
電纜線路的驗收應進行以下檢查:
(1)電纜規格應符合規定,排列應整齊,無損傷,標牌齊全、正確、清晰;
(2)電纜的固定彎曲半徑、有關距離及單芯電力電纜的金屬護層的接線應符合要求;
(3)電纜終端、中間頭不滲漏油,安裝牢固,充油電纜油壓及表計整定值應符合要求;
(4)接地良好;
(5)電纜終端相色正確,支架等的金屬部件油漆完整;
(6)電纜溝及隧道內、橋架上應無雜物,蓋板齊全。
9. 電纜溝內敷設電纜的方法是什麼
電纜溝內敷設電纜的方法:
1、電纜溝內全長應裝設有連續的接地線裝置,接地線的規格應符合規范要求。其金屬支架、電纜的金屬護套和鎧裝層應全部和接地裝置連接,這是為了避免電纜外皮與金屬支架間產生電位差,從而發生交流電蝕或單位差過高危及人身安全。
2、敷設在不填黃沙的電纜溝內的電纜,為防火需要,應採用裸鎧裝或非易燃性外護層的電纜。
3、電纜線路上如有接頭,為防止接頭故障時殃及鄰近電纜,可將接頭用防火保護盒保護或採取其它防火措施。
4、電纜溝的溝底可直接放置電纜,同時溝內也可裝置支架,以增加敷設電纜的數量。
5、電纜固定於支架上,水平裝置時,外徑不大於50mm的電力電纜及控制電纜,每隔0.6m一個支撐;外徑大於50mm的電力電纜,每隔1.0m一個支撐。排成正三角形的單芯電纜,應每隔1.0m用綁帶扎牢。垂直裝置時,每隔1.0—1.5m應加以固定。
6、電纜溝內的金屬結構物均需採取鍍鋅或塗防銹漆的防腐措施。
7、電力電纜和控制電纜應分別安裝在溝的兩邊支架上。若不具備條件時,則應將電力電纜安置在控制電纜之上的支架上。
10. 低壓電力電纜敷設方式及注意事項有哪些
低壓電力電纜
1.低壓電力電纜敷設路徑應避開規劃建設或施工用地,便於施工和維護,且路徑短。
電纜的敷設方式常見的有9種。戶內敷設。適合戶內敷設的電纜品種有普通電纜,柔性和剛性礦物質絕緣電纜,分支電纜。敷設要點:水平敷設距地高度應不低於2.5m,不能滿足要求時,須穿管或加防護罩。平行敷設凈距不小於較大電纜的外徑。與熱力管道平行或交叉敷設間距120mm,無法滿足是,須加隔熱板,與非熱力管道凈距為150mm,且兩端應長於非熱力管道各500mm.電纜固定支架上敷設的電纜應排列整齊,減少交叉。
導管內:適合戶內,外明敷或暗敷。彎頭數有限制,小截面電纜不超過3個,總彎角不超過180度。大截面電纜不超過2個,總彎角不超120度。一個彎頭20m時,應加設中間接線盒。導管內徑應不小於電纜外徑的1.5倍。若電纜有中間接頭。需設接頭箱,並在管口設防火封堵。
地下直埋:同一路徑電纜不宜超過6根,人行道埋深不小於700mm,農田下不小於1000mm.嚴禁正上正下方其他管道平行敷設。接頭和下方應鋪墊混凝土板,接頭和相鄰電纜間距不小於250mm.電纜路徑上方地面應設標志樁。
電纜排管內:適用范圍:電纜數量較多,地下空間局限或地面不易開挖處。排管類型:混凝土磚塊拼接,排插式連接。施工要點:排管坡度不宜小於0.2%,排管深度,人行道及綠化帶不小於0.5m,車行道下不小於0.7m.排管直線段長不宜超過100M。排管敷設的電纜應採用塑料外護套或裸鎧裝。
電纜溝:戶外電纜溝的溝口宜高出地面50mm,以減少地面水進入,電纜溝在進入建築物處應設有防火牆。電纜溝採用放進混凝土蓋板,重量不超高50KG。電纜溝通道寬度和支架層間垂直凈距,支架或固定點間距0.15-1.0米。電纜溝應防水,電纜溝內應設接地干線,溝內金屬支架應可靠接地。
電纜隧道:應防水,底部設排水溝,建築物連接處,應設防水牆,隧道兩端應設出口。電纜在支架上按電壓高低,由上而下一次排列。隧道內應設接地干線。無關的管線不得共用和通過電纜隧道。應盡可能避免隧道局部下降。
橋梁和構架上:穿金屬導管,敷設在路基上,沿人行道欄桿立柱外側敷設。防止振動損傷應選擇銅導體鎧裝電纜,採用蛇形敷設。電纜應充分鬆弛。電纜下方設緩沖襯墊。
架空:適用於廠區和城市電網的擴建改建,埋設電纜有困難的臨時用電。檔距宜為35-45mm,採用水泥桿。每根電纜用單獨鋼索吊掛。
水下:河床穩定,無石山,流速緩慢,岸線穩定,非拋錨的水域,遠離碼頭,渡口,水工構築物,敷設方便,電纜應敷設於水底。電纜嚴禁交叉,間距不宜小於50M,上岸段設置醒目的帶夜間照明的警示牌。電纜不宜在水中有接頭,必要時可使用軟接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