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γ輻射劑量率的測定
環境地表γ輻射劑量率是指田野、道路、森林、草地、廣場以及建築物內,地表上方一定高度處(通常為1m)由周圍物質中的天然核素和人工核素發出的γ射線產生的空氣吸收劑量率。吸收劑量表示單位質量物質所接受或吸收的平均輻射能量。吸收劑量的定義用公式表示為:吸收劑量 單位為Gy。 是質量為dm的物質吸收的電離輻射的平均能量。
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儀主要有電離室型環境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儀、塑料閃爍探測器的環境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儀、具有能量補償的計數管型環境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儀以及具有能量補償的熱釋光劑量計。
(1)技術要求
本法主要使用專用γ輻射劑量率儀器進行測量,要求測量環境地表γ輻射劑量率的儀表應具備以下主要性能和條件:
a.量程范圍。低量程1×10-8~1×10-5Gy·h-1;高量程1×10-5~l×10-2Gy·h-1。
b.相對固有誤差:<15%。
c.能量響應:50keV~3MeV相對響應之差<30%(相對137Cs參考γ輻射源)。
d.角響應:0°~180°R/R≥0.8(137Csγ輻射源)(R,角響應平均值;R,刻度方向上的響應值)。
e.溫度:-10~+40℃(即時測量儀表),-25~+50℃(連續測量儀表)。
f.相對濕度:95%(+35℃)。
儀器使用前要到校準實驗室進行校準。
(2)儀器類型
用於環境γ輻射劑量率測定的儀器按探測器分類主要有電離室、閃爍探測器和計數管3種類型。
A.電離室。電離室是靈敏體積內充有適當氣體的電離輻射探測器。探測器一般有高壓極、收集極和保護極。高壓極、收集極間加有高壓電場。此電場不足以引起氣體放大,但能夠把電離輻射在靈敏體積內產生的離子電荷收集到電極上,供測量系統進行測量。環境γ放射性測量使用的電離室一般採用球形或圓柱形,見圖66.23。電離室環境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儀的系統組成如圖66.24所示。為提高靈敏度並縮小電離室體積,一般在靈敏體積內充有25~35kPa的高壓氣體,成為高氣壓電離室。
技術特點與存在問題。
a.常壓電離室用於環境γ輻射劑量測查的優點是結構簡單、能量響應好,缺點是靈敏度較低。在使用中,為提高靈敏度需要將靈敏體積做大,使儀器較為笨重,不便攜帶;常壓電離室的靈敏度隨溫度氣壓的變化較大。測量時必須攜帶氣壓計,隨時進行溫度、氣壓修正。
圖66.23 球形電離室示意圖
圖66.24 高氣壓電離室典型測量電路
b.高氣壓電離室用於環境γ輻射劑量測量的優點是由於充氣壓力高,測量靈敏度高於常壓電離室;由於其密封特性好,不需要進行溫度、氣壓修正,使用方便。存在的問題是在100keV以下電離室壁吸收會使讀數偏低,增加壁厚可加強對低能放射性的吸收,改善電離室的低能響應,但縮小了電離室能量響應的范圍。80keV以下的低能射線份額需要進行修正。
B.閃爍探測器。閃爍探測器主要有塑料閃爍體探測器和NaI晶體探測器
閃爍探測器是一種對於電離輻射靈敏的探測器。當電離輻射與閃爍體物質相互作用時,閃爍體物質的原子、分子被電離或激發,被電離或激發的原子、分子退激時,一部分電離、激發能量以光放射性形式釋放,形成閃爍光。閃爍光被收集到光電轉換器件上,發出光電子,產生輸出信號。閃爍體發出的閃爍光與電離輻射的能量和空氣比釋動能有關。閃爍探測器的原理結構示意如圖66.25。閃爍體探測器一般由閃爍體和光電轉換器件組成。通常閃爍體通過光導與光電倍增管組成一體裝入避光的暗盒中。
圖66.25 閃爍探測器原理結構示意圖
塑料閃爍體是有機閃爍物質在塑料中的固熔體,屬於有機閃爍體。環境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儀採用的閃爍體主要是能量響應較好的塑料閃爍體或在塑料閃爍體中加一定量的錫或在閃爍體外表面塗上一層ZnS(Ag),使探測器的能量響應得到改善。
NaI(Tl)閃爍探測器具有靈敏度高的優點,由於其能量響應較差,所測量的數值偏差較大,在環境測量中已很少使用。也有經過技術改造後將其用於環境測量的。
技術特點與存在問題。
a.採用塑料閃爍體的儀器在25keV~1.3MeV范圍內能量響應可達±10%,對於3MeV以上宇宙射線的高能量脈沖輻射易於出現飽和。其對於高能輻射的響應不好。
b.採用NaI(Tl)閃爍探測器的儀器對宇宙射線的響應小,而對低能量的γ射線響應過大。
c.由於光電倍增管的溫度特性不好,使儀器隨溫度變化的特點十分明顯。
C.高靈敏計數管。
圖66.26 閃爍體探測器原理結構示意圖
計數管是一種氣體電離探測器,被探測的射線進入計數管靈敏體積內引起氣體電離,生成正、負離子。後者在被電極收集過程中受電場加速獲得足夠能量,並再次使氣體電離,即產生氣體放大。放大終止後,在電場作用下正離子鞘向陰極漂移在陽極上感應出一
個電壓脈沖。計數管在一定的工作電壓下輸出脈沖幅度相同,而與入射粒子能量、種類等無關。計數管輸出的電壓脈沖接入脈沖計數電路即可進行測量。若將脈沖計數率與計量率關系對應建立,就可以進行環境放射性空氣吸收劑量測量。測量系統的原理電路如圖66.26所示。
技術特點與存在問題。
a.計數管用於環境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測定具有系統簡單、易於小型化的特點,可形成攜帶型現場測量儀器;同時其性能穩定,環境適應性好。它存在自身本底高、靈敏度較低、對低能響應大、需要進行能量平衡等缺點。
b.一般情況下,可用於環境水平測量的計數管自身本底大多在每分鍾20~50個脈沖,約為40~100nGy/h。
(3)儀器的選擇
由於高氣壓電離室對高能的宇宙射線響應好,由於其電離室壁是不銹鋼材料,故對陸地輻射低於50keV的低能響應較差。塑料閃爍探測器低能區響應好,高能區響應差。所以,專業實驗室常選擇塑料閃爍體探測器和高氣壓電離室儀器共同進行環境測量,以實現互補。
各類環境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儀的對比見表66.14。
表66.14 各類環境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儀的對比
續表
(4)測量方法
環境地表γ輻射劑量率測量方式分兩種。
a.即時測量。用各種γ劑量率儀直接測量出點位上的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瞬時值。
b.連續測量。在核電廠等大型核設施的環境固定監測點上,測量從本底水平到事故的環境輻射場空氣吸收劑量率的連續變化值。布設在固定監測點位上的熱釋光劑量計測出一定間隔時間內環境輻射場的累積劑量值。
(5)測量步驟
兩種測量方法的測量程序都應按儀器校準、天然本底測量、測量點的確定、測點測量4個步驟進行。
A.儀器檢查和校準。使用儀器前後,應認真檢查,通常用監督源檢查儀器的工作狀態,確認其狀態正常,方可使用。當儀器沒有監督源時,可採用固定條件下的狀態檢查。
將儀器放置在一個固定地點上(室內、外均可)。由於雨雪天測量時本底值將明顯降低,因此,室外測點應避免雨雪天測量。要求測點周圍沒有外來放射性干擾。長期測量該點的本底讀數值,每次測量取10個讀數,計算平均值Db,並繪出Db變化曲線。每次測量的10個讀數的平均值與長期觀測該點的平均值Db相對變化小於10%,則視為儀器正常,方可對儀器進行校準。
較好的辦法是找一個空曠地帶(距附近高大建築物30m以上,高1.5m的地面上),放置一兩個與測量對象核素和能量相似的標准源(Ra源即可),將儀器探測器與源處於同一水平線,按式(66.58)建立不同I與儀器讀數的關系曲線(橫坐標表示已知劑量率,縱坐標表示儀器讀數)。減去儀器本底後,使曲線通過原點,橫坐標與曲線的夾角為α,儀器讀數與cotα的乘積即為校準後的某點劑量率。
岩石礦物分析第三分冊有色、稀有、分散、稀土、貴金屬礦石及鈾釷礦石分析
式中:R為源中心距探測器中心的距離;A為源的γ常數,1mg鐳源距探測器1m處A為825×71.667fC/(kg·s);I為以γ單位表示的劑量率。
B.天然本底的測量。在進行γ輻射劑量率測量時需扣除儀表對宇宙射線的響應部分。不同儀表對宇宙射線的響應不同,可根據理論計算,或在水深大於3m,距岸邊大於1000m的淡水面上測量或與對宇宙射線響應已知的儀表比較得出。環境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本底測量一般在室外選點,測量點應距離附近高大建築物30m以上的空曠地帶(最好在土地上),距地面100cm處進行測量。測量10個讀數,計算平均值和平均值的標准偏差。
C.測量點的確定。測量的目的決定於測量點位置的布設。在一般建築材料和建築物內進行環境檢測時,應按照測量目的和源項的照射途徑,以及人群活動情況分別確定測量點位的布設。建築材料測量應按照檢測模型情況,將測量點設置在模型中央。探測器距模型表面50~100cm。
全國性或一定區域內的環境γ輻射本底調查,對同一網格點的建築物、道路和原野(城市中的草坪和廣場),γ輻射劑量率的測量可同時進行。
D.測量。
a.室內測量。要考慮建築物的類型和層次。測量點一般選擇在室內中央,距地面100cm處進行測量。若出現測量值異常時,則應按照100cm間距進行網格劃分測量,以確定異常點的位置。距離牆壁應大於100cm。
b.室外測量。在城市中的道路、草坪和廣場測量時,測點距附近高大建築物的距離需大於30m,並選擇在道路和廣場的中間地面上1m處。
測量點應距離附近高大建築物30m以上,距地面100cm處進行測量。室外環境地表測量時應考慮到降雨、降雪,以及氡、釷射氣的析出與擴散、地面植被情況等因素的影響。所在山地丘陵地區還應注意到岩石露頭的影響。
(6)劑量估算
環境γ輻射對居民產生的有效劑量當量可用下式進行估算:
岩石礦物分析第三分冊有色、稀有、分散、稀土、貴金屬礦石及鈾釷礦石分析
式中:He為有效劑量當量,Sv;Dγ為環境地表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Gy·h-1;K為有效劑量當量率與空氣吸收劑量率比值,本方法採用0.7Sv·Gy-1;t為環境中停留時間,h。
⑵ 個人劑量計的原理
個人劑量計一種用來測量每個受核輻射照射的工作人員在工作時所受輻射劑量的儀器。常用的有個人劑量筆、膠片劑量計和熱釋光劑量計等。劑量筆是一個靈敏的筆形驗電器,充電後,其中塗有金屬的石英絲達最大偏轉。當受到輻射作用時,驗電器中氣體產生電離,使石英絲偏轉角度減小,通過以倫琴刻度的標尺可以直接讀出所受的劑量,使用方便,但環境濕度影響較大。
個人劑量報警儀智能型袖珍儀器。它採用最新的功能較強的單片機技術製作而成。主要用來監測X射線和γ射線。在測量范圍內,可任意設置各種閾值報警值,並發生聲光報警及時提醒工作人員注意安全。該儀器內存大,可存貯約一周的數據。利用工作人員個人佩戴的個人劑量計進行的測量,或對其體內或排泄物中的放射性核素的種類和活度進行的測量,以及對測量結果的解釋。
⑶ 您好,看到您的回答我受益非淺,但還有幾個問題特向您請教,謝謝。
1、放射衛生方面需要用到計量認證的,大部分是指使用到的計量器具,探測儀器如報警式劑量計,因為所使用到的探頭的種類和材質不同、所測輻射種類的不同會用到不同的計量方法,網上搜搜還是很多的,例如:GB16348-1996X線診斷中受檢者放射衛生防護標准;GB16351-1996醫用γ射線遠距治療設備放射衛生防護標准;GB16353-1996含放射性物質消費品的放射衛生防護標准........挺多的,就不列舉了;CT(計算機X射線斷層掃描)診斷過程中使用到X射線,肯定要對該射線的能量范圍、強度進行嚴格計量,以保證儀器本身是安全的,可能用到:GB18464-2001醫用X射線治療放射衛生防護要求、GB8279-2001醫用X射線診斷放射衛生防護要求。
2、GR200A型個人劑量片個以用來監測中子對人體造成的吸收劑量;中子個人劑量監測用熱釋光劑量計,主要材質是LiF,另外還會摻雜一些元素,如Mg、Cu、P、Ti等等,型號也就多了;不好說全;
3、RGD-3B與LM-3是通用型熱釋光劑量讀出器,他們是不直接「測」貝塔粒子或者X、r射線的,「測」粒子及射線的電離效應要靠LiF劑量片,它能將接收到的粒子或射線轉化成能量的形式儲存起來,當劑量片受熱(一定溫度)時再將能量以可見光的形式發射出來,(光強整體比較弱,人眼很難分辨)要由探頭收集並度量;所以說,能不能測貝塔粒子,關鍵還是看是哪種劑量片以及該劑量片的外殼結構,因為,貝塔粒子的穿透性不太好(比阿爾法粒子是好那麼一點點),但是想穿透劑量片的塑料質外殼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除非能量足夠強),加上貝塔粒子在空氣中射程極短(一般不超過1米),所以實際中我們都是用專用探頭緊貼著桌面或者地面測的。簡單說:用劑量片測貝塔粒子不現實
⑷ FWT-60-00, 輻射變色薄膜劑量計, 怎樣操作它
FWT-60-00,輻射變色薄膜劑量計,長寬均為1cm,非常小、薄,一般用鑷子操作。操作時,不要夾中間,夾周邊角就要以。中間部分要吸收輻射的。
波長范圍,510 nm 10-200 kGy, 600 nm or 605 nm: 1-30 kGy。更多情況,可以咨詢:深圳市灣邊貿易有限公司,Tel: 0755-86216601. 灣邊貿易專門從事加速器、輻照配件及相關工具儀器。
⑸ LD50的測定
1 LD50的測定方法很多,如:目測機率單位法、加權機率單位法(Bliss氏法)、寇氏法(Karber氏法)及序貫法等,其中Bliss法是比較推薦使用的方法。此法對劑量分組無嚴格要求,不需要劑量組有0%和100%死亡率,是目前公認最准確的測定方法。但本法計算繁瑣,故現多採用計算機程序計算。
2 我國衛生部規定,Bliss法是作為新葯LD50測定評定必須採用的方法。
3 LD50【半數致死量】是評價化學物質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參數,也是對不同化學物質進行急性毒性分級的基礎標准。化學物質的急性毒性越大,其LD50的數值越小。
4 常與ED50【半最大效應濃度】配合計算治療指數LD50/ED50,用以評價葯物的安全性,治療指數大的葯物相對安全。
5 LD50 越大越好, 就是說濃度要很高很高才會導致半數死亡
6 ED50就越小越好,意思是很少的劑量就能發揮作用
7 單就以上某一項來說是沒有意義的,LD50大 ED50也大,同樣是危險性大
8 所以用其比值 描述葯物的安全性,而單獨的LD50 就只能描述葯物的毒性了。
(5)不同劑量計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LD50的表達方式通常為有毒物質的質量和試驗生物體重之比,例如"毫克/千克體重"。雖然毒性不一定和體重成正比,但這種表達方式仍有助比較不同物質的相對毒性,以及估計同一物質在不同大小動物之間的毒性劑量。
應用半數致死這量度方法有助減少量度極端情況所帶來的問題,以及減少所需試驗次數;然而這亦代表LD50並對所有試驗生物的致死量:有些可能死於遠低於LD50的劑量,有些卻能在遠高於LD50的劑量下生存。在特殊需要下,研究人員亦可能會量度LD1或LD99等指標(即殺死1%或99%試驗總體之劑量)。
物質的毒性往往受給予方式影響。一般而言,口服毒性會低於靜脈注射的毒性。故此在表達LD50時經常會附帶給予方式,例如「LD50 i.v.」表示靜脈注射下的LD50。
和LD50相關的兩種指標,LD50/30和LD50/60,是分別指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導致受試總體在30天或60天後半數死亡的劑量。這些指標通常用於描述輻射毒性。
⑹ 輻照殺菌技術的劑量測量
1、放射性強度
又稱放射性活度,是度量放射性強弱的物理量。
曾採用的單位有:
(1) 居里(Curie簡寫Ci)
若放射性同位素每秒有3.7×1010次核衰變,則它的放射性強度為1居里(Ci)。
(2) 貝可勒爾(Becqurel,簡稱貝可Bq)
1貝可表示放射性同位素每秒有一個原子核衰變。
(3) 克鐳當量
放射γ射線的放射性同位素(即γ輻射源)和1克鐳(密封在0.5mm厚鉑濾片內)在同樣條件下所起的電離作用相等時,其放射性強度就稱為1克鐳當量。
2、放射性比度
將一個化合物或元素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濃度稱為放射性比度,也用以表示單位數量的物質的放射性強度。 照射量(Exposure)是用來度量X射線或γ射線在空氣中電離能力的物理量。
使用的單位有:
(1) 倫琴(Roentgen,簡寫R)
(2) SI庫侖/千克(C·kg-1) 1、吸收劑量單位
(1) 吸收劑量
被照射物質所吸收的射線的能量稱為吸收劑量,其單位有:
(1) 拉德(rad)
(2) 戈瑞(Gray,簡稱Gy)。
(2)劑量率
是指單位質量被照射物質在單位時間內所吸收的能量。
(3)劑量當量
是用來度量不同類型的輻照所引起的不同的生物學效應,其單位為希(沃特)(Sv)。
(4)劑量當量率
是指單位時間內的劑量當量,單位為Sv·s-1或Sv·h-1。
2、吸收劑量測量
(1) 國家基準--採用Frickle劑量計(硫酸亞鐵劑量計)
(2) 國家傳遞標准劑量測量體系--丙氨酸/ESR劑量計(屬自由基型固體劑量計),硫酸鈰-亞鈰劑量計,重鉻酸鉀(銀)-高氯酸劑量計,重鉻酸銀劑量計等
(3)常規劑量計--無色透明或紅色有機玻璃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三醋酸纖維素,基質為尼龍或PVC的含有隱色染料的輻照顯色薄膜等
⑺ 劑量測量的儀器及原理
目前測量環境輻射外照射劑量,從測量方法上大體可分為三種:①瞬時劑量率測量;②累積劑量測量;③γ譜儀分析。
測量瞬時劑量率的儀器常採用電離室,GM計數管,閃爍劑量率儀等。測量累積劑量的儀器常採用熱釋光劑量計,近年國外發展使用駐極體電離室型探測器。γ譜分析儀器採用NaI(Tl),HP(Ge)為探測器的攜帶型就地測量γ譜儀。本節主要介紹瞬時測量及就地γ譜測量儀器及原理。
10.2.3.1 閃爍體型儀器測量劑量率
閃爍探測器是在環境外照射劑量測量中使用較廣泛的一種儀器,主要由閃爍體和光電倍增管組成。所用的閃爍體主要有兩類:塑料閃爍體和無機閃爍體。
用塑料閃爍體作為探測元件的閃爍型儀器,如德國產的PTB-7201,國產的FT620型和SG102型儀器,它的主要優點是:靈敏度高,能量響應好,質量輕,攜帶使用方便等。缺點是易受溫度影響,自身本底較高,對宇宙射線響應存在問題。
塑料閃爍體型儀器的探測元件為圓柱型塑料閃爍體(φ75 mm×75 mm),其表面塗以ZnS(Ag)薄層。塑料閃爍體的能量響應曲線在很寬的光子能量范圍(10 keV~3 MeV)內較為平坦。對於能量低於100 keV的光子,ZnS(Ag)的發光率約為塑料閃爍體的9~10倍,能夠補償塑料閃爍體對低能光子響應的降低。光電倍增管採用高增益低雜訊的GDB-52LD型,以獲得好的信噪比。光電倍增管外有一層磁屏蔽材料,使其不受外界磁場(包括地磁感應場)的影響。閃爍體外有一層蔽光套和一層保護套。整個探頭要蔽光和密封。
儀器對宇宙射線的響應必須予以注意。其對宇宙射線的測量值與高壓電離室測量值一般可在±10%之內相符合。對宇宙射線響應的儀器,在測量時,必須對測量值進行修正。當儀器在地面測量吸收劑量率為D測,則有下述關系
環境地球物理學概論
式中:Dγ為地面上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D宇響為儀器對宇宙射線的響應值。
環境地球物理學概論
式中:D總為地面輻射和宇宙射線的總空氣吸收劑量率;D宇為測量點上宇宙射線實際空氣吸收劑量率值。
10.2.3.2 高壓電離室測量劑量率
在測量環境γ劑量率的各種儀器中,目前人們普遍認為高壓電離室是一種靈敏度高,性能可靠,測量精確度高的儀器。高壓電離室環境輻射劑量率儀由球形(或圓柱型)高壓電離室、弱電流放大器和數據顯示部分組成。
球形高壓電離室是一個直徑為200~250 mm,室壁厚度為1.5~3 mm的不銹鋼球,內充高純氬氣體,收集極是置於球形電離室中心的小空心不銹鋼球,用細不銹鋼管支持於外球中心,經三軸金屬-陶瓷絕緣子引出。
當射線在電離室的室壁和氣體中產生電離時,氣體中離子在電場作用下運動,被收集極收集產生輸出電流訊號。在電子平衡的條件下,γ射線在電離室中產生的電流訊號與自由空氣中的吸收劑量率有關。
充氬-鋼壁電離室對γ輻射響應為
環境地球物理學概論
式中:(μen/ρ)Ar和(μen/ρ)Air分別是氬氣和空氣的質量吸收系數,該比值是γ輻射能量E的函數;WAir和WAr是在空氣和氬氣中形成一個離子對所需要的平均能量;p是在0℃時所充壓力;V是電離室的體積;Bγ和Be分別是γ吸收劑量累積因子和電子吸收劑量累積因子,Bγ和Be與有效壁厚度、源能量和充氬量pV有關。而且,除了在低能與低氣壓之外,其依賴關系較小;(μ/ρ)是鋼壁對γ射線的質量減弱系數;x是室壁有效厚度。
高壓電離室對宇宙射線響應,可用下式表示
環境地球物理學概論
式中:S為氣體對於宇宙射線帶電粒子的碰撞阻止本領,氬氣與空氣對於宇宙射線μ介子和電子阻止本領比為0.85;ρ為氣體密度,ρAr/ρAir=1.38;W為氣體介質中產生一個離子對所消耗的平均能量,WAir/WAr=33.85/26.4。於是由式(10.2.40)得到
環境地球物理學概論
上式推導中,假設對於宇宙射線高能帶電粒子,鋼壁充氬電離室系統被視為在空氣介質中的氬空腔,根據空腔電離理論原理推導得出。但是,實際上,在空氣介質中圍繞氬空腔的是鋼壁。因此,由宇宙射線中高能電子在鋼壁中產生的電磁簇射強於在空氣介質中,從而發生過渡效應。從有關文獻的理論計算和實際測量得到不同壁厚的過渡因子(或稱「t」因子,原文為「Transitior Effect」),引入過渡因子後式(10.2.41)有
環境地球物理學概論
式中:T為電離室室壁的過渡因子。
在一般本底環境輻射場中電離室輸出總電流可表示為
環境地球物理學概論
式中:Iγ為地球γ輻射產生的電離電流;Ic為宇宙射線產生的電離電流;Ib為絕緣子電壓、漏電電流和電離室內壁放出的α粒子所產生的電離電流之和。
在天然環境輻射場中測量的吸收劑量率,可用下式表示:
環境地球物理學概論
式中忽略了Ib,因為國產的電離室自身本底一般不大於1×10-16A。
⑻ 輻射單位krad與GY換算
1krad=10Gy。拉德(rad)和戈瑞(Gy)都是輻射吸收劑量的單位,以前習慣使用的單位是拉德(rad),現在國際單位制單位是戈瑞(Gy),1Gy=1J/Kg。
吸收劑量是電離輻射給予單位質量物質的能量。嚴格的定義是電離輻射給予質量為dm的物質的平均授予能量dE被dm除所得的商,用D表示。
(8)不同劑量計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輻射作用於物質引起的物理、化學或生物變化首先決定於物質單位質量吸收的輻射能量。因此吸收劑量是一個重要的物理量。但是研究表明,輻射類型不同時,即使同一物質吸收相同劑量,引起的變化也不相同,特別表現在對生物損傷的程度方面。
例如0.01戈瑞快中子的劑量引起的損傷和 0.1戈瑞γ輻射的劑量引起的損傷相當,即快中子的損傷因子為γ輻射的10倍。因此在輻射劑量學中建立了劑量當量這種物理量。吸收劑量的測量方法有空腔電離室法、量熱法和化學劑量計。
⑼ 個人劑量儀的劑量儀與劑量計的區別
1、個人劑量儀和個人劑量報警儀是同一種儀器;只是稱呼上不同而已。他們一般測量累積劑量和劑量率;圖片如下:
2、個人劑量計:是不同於個人劑量儀和個人劑量報警儀的設備;一般只用來測量累積劑量;而且都是採用熱釋光劑量計來做;國家規定只有具有衛生部頒發的資質的機構才能對外提供個人劑量計的數據讀取服務。圖片如下:
⑽ 個人劑量計的介紹
個人劑量計通常有幾種叫法,個人劑量筆,個人劑量片,個人劑量儀,個人劑量報警儀,個人輻射劑量儀,放射性個人劑量報警儀等。用於檢測個人所照射的劑量檢測。個人劑量計一種用來測量每個受核輻射照射的工作人員在工作時所受輻射劑量的儀器。常用的有個人劑量筆、膠片劑量計和熱釋光劑量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