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茅台鎮傳統醬香酒的製作過程有哪幾步驟
茅台鎮素被稱為「醬香之鄉」,其中最為出名的以茅台酒為例,除了茅台酒以外茅台鎮還有其他的優質醬香型白酒七種武器酒、黔小驢小酒等都採用傳統的的生產工藝釀造。
醬香型白酒的生產過程:兩次投糧,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溜酒;三高:高溫制曲、高溫堆積發酵、高溫餾酒;兩長:基酒生產周期長(1年1次)基酒儲藏時間長(至少3年)。這樣釀造出來的優質醬香型七種武器酒這樣的茅台鎮傳統醬香酒才會有喝時好喝、好吞,喝後不頭痛、不口乾的特點。
B. 醬香酒製造工藝過程
醬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流程:
母糟大麴→粉碎→曲粉 ↓↓ 高粱(下沙)→粉碎→配料→蒸酒蒸料→攤涼→加曲→ ↓↓ 酒尾原酒→貯存→勾兌→再貯存→ →翻拌→堆積→入窖→發酵→出窖酒醅→高粱粉(糙沙)
工藝說明:
A.原料粉碎 醬香型白酒生產把高粱原料稱為沙。在每年大生產周期中,分兩次投料,第一次投料稱下沙,第二次投料稱糙沙,投料後需經過八次發酵,每次發酵一個月左右,一個大周期約10個月左右。由於原料要經過反復發酵,所以原料粉碎得比較粗,要求整粒與碎粒之比,下沙為80%比20%,糙沙為70%比30%,下沙和糙沙的投料量分別占投料總量的50%。為了保證酒質的純凈,醬香型白酒在生產過程中基本上不加輔料,其疏鬆作用主要靠高梁原料粉碎的粗細來調節。
B.大麴粉碎 醬香型白酒是採用高溫大麴產酒生香的,由於高溫大麴的糖化發酵力較低,原料粉碎又較粗,故大麴粉碎越細越好,有利糖化發酵。
C.下沙 醬香型白酒生產的第一次投料稱為下沙。
1)潑水堆積:下沙時先將粉碎後的高粱潑上熱水(稱發糧水),潑水時邊潑邊拌,使原料吸水均勻。也可將水分成兩次潑入,每潑一次,翻拌三次。注意防止水的流失,以免原料吸水不足。然後加母糟拌勻。母糟是上年最後一輪發酵出窖後不蒸酒的優質酒醅,發水後堆積潤料10h左右。
2)蒸糧(蒸生沙)先在甑篦上撒上一層稻殼,上甑採用見汽撒料,出甑時糧食不應過熟。出甑後再潑上熱水(稱量水),保持適當的含水量
3)攤涼潑水後的生沙,經攤涼、散冷,並適量補充因蒸發而散失的水分。
4)堆集:當生沙料的品溫降到32℃左右時,加入大麴粉,加曲粉時應低撒揚勻。拌和後收堆,堆要圓、勻,冬季較高,夏季堆矮,當取出的酒醅具有香甜酒味時,即可入窖發酵。
5)入窖發酵:堆集後的生沙酒醅經拌勻,然後入窖,待發酵窖加滿後,用木板輕輕壓平醅面,並撒上一薄層稻殼,發酵30~33天。
6)開窖配料:把發酵老練的生沙酒醅分次取出,每次挖出半甑左右,與破壞、發糧水後的高梁粉攪拌,其發水操作與生沙一樣。
7)下窖發酵把蒸熟的料醅揚涼,加曲拌勻,堆集發酵,技術操作與生沙酒一樣,然後下窖發酵。應當闡明,醬香型白酒每年只投兩次料,即下沙和糙沙各一次,今後六個次序不再投入新料,只將酒醅重復發酵和蒸酒。
糙沙酒蒸餾完畢,酒醅出甑後不再增加新料,經攤涼,加尾酒和大麴粉,拌勻堆集,再入窖發酵一個月,取出蒸酒,即得到第二輪酒,也即是第2次原酒,稱「回沙酒」,此酒比糙沙酒香,醇和,略有澀味。今後的幾個次序均同「回沙」操作,分別接取三、四、五次原酒,總稱「大回酒」,其酒質香濃,味渾厚,酒體較飽滿,無邪雜味。第六次序發酵蒸得的酒稱「小回酒」,酒質醇和,糊香好,味長。第七次蒸得的酒為「枯糟酒」,又稱追糟酒,酒質醇和,有糊香,但微苦、糟味較濃。第八次發酵蒸得的酒為丟糟酒,稍帶枯糟的焦苦味,有糊香,通常作尾酒,經稀釋後回窖發酵。 醬香型白酒的生產,一年一個周期,兩次投料、八次發酵、七次流酒。從第三輪起後不再投入新料,但由於質料破壞較粗,醅內澱粉含量較高,跟著發酵次序的增加,澱粉被逐漸耗費,直至八次發酵完畢,丟糟中澱粉含量仍在10%左右。
C. 醬香白酒怎麼做
醬香型白酒「987」釀造工藝概括為: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的工藝過程:
茅台鎮為醬香型白酒生產集中地,選用當地優質高梁為原料,嚴格按照節氣,端午采曲、重陽投料。基酒生產周期長達一年,共分清蒸下沙、混蒸糙沙共二次投料,一至七個烤酒輪次,概括為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歷經春、夏、秋、冬一年時間。
由於其生產周期長,資金佔用巨大,在茅台鎮能夠嚴格按照這一傳統工藝生產的企業屈指可數!
兩次投料工藝流程:
1、清蒸下沙――採用總投料量的一半,經潤糧→配料→上甑蒸糧→下甑潑水→攤涼→灑酒尾→撒曲→堆積→下窖→封窖發酵→開窖取醅為清蒸下沙工藝流程;
2、混蒸糙沙――採用總投料量的另一半,經潤糧→配料(加入一次清蒸下沙後的醅料)→上甑蒸糧蒸酒(這次蒸出的酒不作正品,潑回酒窖重新發酵)→下甑潑水→攤涼→灑酒尾→撒曲→堆積→下窖→封窖發酵→開窖取醅為混蒸糙沙工藝流程。
九次蒸煮指:清蒸下沙一次,混蒸糙沙一次,混蒸糙沙後的醅料→上甑蒸酒為第三次蒸煮,第三次蒸煮後的醅料為熟糟,熟糟經攤涼→撒曲→堆積→下窖→封窖發酵→開窖取醅→上甑蒸酒六個輪次循環過程中有六次蒸煮,共九次蒸煮。
八次發酵指:清蒸下沙一次,混蒸糙沙一次,熟糟→上甑蒸酒六個輪次循環過程中有六次封窖發酵,每加曲入窖發酵一個月,共八次發酵。
七次取酒指:混蒸糙沙上甑蒸酒後第一次取酒,熟糟→上甑蒸酒六個輪次循環後取六次酒,共七次取酒。經七次取酒後的酒糟為丟糟。
各輪次酒質量各有特點,分質貯存,三年後進行盤勾。盤勾後再貯存一年,經微調後出廠。
每輪次蒸餾得到的酒還可分為三個典型體,即窖底香型、醬香型和醇甜型。
1.窖底香型一般產於窖底而得名,己酸乙酯為主要成分。
2.醬香是構成醬香型白酒的主體香,對其成分目前還未能全部確認,但從分析結果看,其成分最為復雜。
3.醇甜型也是構成醬香型白酒特殊風格的組成分,以多元醇為主,具有甜味。
醬香型白酒酒液具有純凈透明、醇馥幽郁的特點,是由醬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風味融合而成。它在釀制過程中從不加半點香料,香氣成分全是在反復發酵的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它的酒度一直穩定在52°~54°之間。在調配時,從不加一滴水,都是以酒勾酒。
D. 醬香型白酒是怎麼釀造的
醬香型白酒是最具有收藏價值的,而且它的製作工藝比較復雜,周期比較久,所以從而也限制了它的產量
醬香型白酒的製作步驟:
1、原料粉碎――醬香型白酒生產把高粱原料稱為沙。在每年大生產周期中,分兩次投料,第一次投料稱下沙,第二次投料稱糙沙,投料後需經過八次發酵,每次發酵一個月左右,一個大周期約10個月左右。由於原料要經過反復發酵,所以原料粉碎得比較粗,要求整粒與碎粒之比,下沙為80%比20%,糙沙為70%比30%,下沙和糙沙的投料量分別占投料總量的50%。為了保證酒質的純凈,醬香型白酒在生產過程中基本上不加輔料,其疏鬆作用主要靠高梁原料粉碎的粗細來調節。
2、大麴粉碎――醬香型白酒是採用高溫大麴產酒生香的,由於高溫大麴的糖化發酵力較低,原料粉碎又較粗,故大麴粉碎越細越好,有利糖化發酵。
3、下沙――醬香型白酒生產的第一次投料稱為下沙。每甑投高粱350kg,下沙的投料量占總投料量的50%。
(1)潑水堆積下沙時先將粉碎後高粱的潑上原料量51~52%的90以上的熱水(稱發糧水),潑水時邊潑邊拌,使原料吸水均勻。也可將水分成兩次潑入,每潑一次,翻拌三次。注意防止水的流失,以免原料吸水不足。然後加入5~7%的母糟拌勻。母糟是上年最後一輪發酵出窖後不蒸酒的優質酒醅,經測定,其澱粉濃度11~14%,糖分0.7~2.6%,酸度3~3.5,酒度4.8~7%(V/V)左右。發水後堆積潤料10h左右。
(2)蒸糧(蒸生沙)先在甑篦上撒上一層稻殼,上甑採用見汽撒料,在lh內完成上甑任務,圓汽後蒸料2~3h,約有70%左右的原料蒸熟,即可出甑,不應過熟。出甑後再潑上85的熱水(稱量水),量水為原料量的12%。發糧水和量水的總用量約為投料量的56~60%左右;出甑的生沙含水量約為44~45%,澱粉含量為38~39%,酸度為0.34~0.36。
(3)攤涼潑水後的生沙,經攤涼、散冷,並適量補充因蒸發而散失的水分。當品溫降低到32左右時,加入酒度為30%(V/V)的尾酒7.5kg(約為下沙投料量的2%左右),拌勻。所加尾酒是由上一年生產的丟糟酒和每甑蒸得的酒頭經過稀釋而成的。
(4)堆集當生沙料的品溫降到32左右時,加入大麴粉,加曲量控制在投料量的10%左右。加曲粉時應低撒揚勻。拌和後收堆,品溫為30左右,堆要圓、勻,冬季較高,夏季堆矮,堆集時間為4~5天,待品溫上升到45~50時,可用手插入堆內,當取出的酒醅具有香甜酒味時,即可入窖發酵。
(5)入窖發酵堆集後的生沙酒醅經拌勻,並在翻拌時加入次品酒2.6%左右。然後入窖,待發酵窖加滿後,用木板輕輕壓平醅面,並撒上一薄層稻殼,最後用泥封窖4cm左右,發酵30~33天,發酵品溫變化在35~48之間。
二、醬香型白酒的工藝細節講解
醬香型白酒生產工藝季節性很強。嚴格按照節氣進行,端午踩曲、重陽投料,一年一個生產周期,再經三年陳釀,加上原料進廠、勾兌,存放時間至少要5年以上才能出廠。
一是按照高梁的收割季節;二是順應茅台當地的氣候特點;三是避開高營養高溫生產時節,便於人工控制發酵過程,培養有利微生物體系,選擇性利用自然微生物。
醬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與其他白酒工藝相比,是十分獨特、科學合理的,在發酵過程中溫度高達63度,比其他任何白酒溫度高出10---15度,在整個大麴發酵過程中可優選環境微生物種類,最後形成以耐高溫產香微生物體系,在制曲過程中首先做到了趨利避害之功效。
醬香型白酒高溫堆積發酵是其利用自然微生物,進行自然發酵生香的過程,也是形成醬香型白酒主要香味物質的過程,其堆積發酵溫度高達53度。通過高溫堆積發酵,形式醬香白酒特殊芳香物,也通過微生物細胞蛋白產生氨基酸等營養物質。這種高溫堆積發酵是其他白酒工藝所不具有的。
醬香型白酒生產工藝的蒸餾也與其他白酒完全不同。他的蒸餾溫度高達40度以上,比其他白酒高出10---20度,主要目的一是分離醬香型白酒酒精發酵的有效成份;二是去除發酵過程中的副產物或不利物質或低沸點物質,是醬香型白酒飲用後不口乾、不上頭的一個重要原因。
醬香型白酒工藝中的三長主要是指基酒的生產周期長、大麴貯存時間長、基酒酒齡長。基酒生產周期長達一年,共分下沙、造沙兩次投料,一至七個烤酒輪次,概括為二次投料、九次蒸餾、八次發酵、七次取酒,歷經春、夏、秋、冬一年時間。而其他白酒只需幾個月或十多天即可。醬香型白酒大麴貯存時間長達六個月才能進入制麴生產使用,比其他白酒多存3-4個月,這對提高基酒質量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大麴用量大,是其他白酒的4-5倍。醬香型白酒一般需要長達三年以上貯存才能勾兌,通過貯存可趨利避害,使酒體更加醇香味美,加之高沸點物質豐富,更能體現其醬香型白酒的高品味價值。
醬香型白酒系純發酵蒸餾食品,它不允許也不能添加任何香氣、香味物質,53度醬香型白酒不允許添加水,而其他白酒甚至洋酒,都需要添加水、色素、香料。醬香型白酒酒香由醬香、窖底香、醇甜香三種香型體酒組成,在勾兌酒的過程中,可根據要求的口味調配比例,使其口感適中於不同的人群。
E. 自製醬香酒的做法
摘要 您好親,幫您查到的資料顯示:1、准備材料:酒糟適量、木桶一個、大碗一個、鋁鍋一口、毛巾適量、水適量。
F. 醬香酒的釀造工藝和具體步驟
醬香酒的釀造工藝和具體步驟。這個問題只有你自己知道,沒有人能夠了解,只有你親身的體會和經歷才能夠知道工藝的具體步驟。
G. 自己怎麼釀醬香酒
醬香酒的發明歷程
說到醬香酒的發明,最早可追溯到清代的賴嘉榮,賴嘉榮祖籍福建,清道光年間,其祖父 以清軍統帶職務,受朝廷調遣,前往貴州仁懷地區駐防戡亂,公元1826年,解甲歸田,在地理環境獨特的茅台村創辦"茅台燒春"酒坊。
公元1862年,醬香(俗稱茅香)始祖賴嘉榮出生,其祖父得孫甚喜,把酒慶賀,酒興所致,豪氣干雲,收購貴州商人周秉衡的"衡昌燒坊"酒廠以記此事。賴嘉榮傳承祖業後,致力於烤酒技術和復雜的勾兌工藝的研究,成績斐然。
公元1902年,賴嘉榮突破了歷史上酒類釀造的傳統工藝,獨創"回沙"工藝和復雜的釀酒技術,研究出風格最完美的醬香大麴酒(俗稱"茅酒"),其酒質晶亮透明,微有黃色,醬香突出,令人陶醉,口味幽雅細膩,酒體豐滿醇厚,回味悠長!開拓了白酒史上空前的神話,成為一代茅酒巨匠,從此引發了茅台鎮的醬海風雲,後人稱之為"醬香始祖"、"賴茅鼻祖"。茅台鎮"醬香型"酒也由此得名而名揚天下。歷經民國、解放直到現代的不斷發展,醬香酒已形成中國獨立一派的醬香酒文化。醬香酒的四個等級
醬香酒按其12987生產工藝,一年周期,兩次投料,9次蒸煮,8次發酵,7次取酒,存放3年,再做老酒勾調,到出廠時,前後經歷5年時間,是目前我國白酒中,生產周期最長的酒類。
醬香酒分為四級,分別是坤沙、碎沙、翻沙、串香四級,品質由高到低,著名的飛天茅台就是砷沙工藝的醬香大麴酒。醬香酒的市場現狀
現在說到醬香酒,必說茅台,茅台一騎絕塵,遙遙領先眾企,2017年以600億產值占據市場較大份額。茅台鎮上大多數酒廠都會給茅台酒廠做生產配套,為茅台廠提供大量的生產用基酒。
醬香酒的健康性,近年來受到市場的認可,茅台酒成為最具代表性的品牌,其它酒廠的生產份額相對較小,對市場產生的品牌影響較弱,也導致醬香酒市場發展,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醬香酒的開發建議
1、生產
由於醬香酒的生產受制於原產地限制因素,因此,生產上醬香酒需要在茅台鎮完成,可以通過在茅台鎮上尋求規模較大、工藝嚴謹的酒廠做生產合作。2、品牌
更重要的是品牌規劃,畢竟現在的高端市場是茅台酒的天下,因此,應遵循建立品牌,先低後高的市場規律,而不是橫空出世,硬抗茅台的強大影響力。
3、定位
可以定位年青客群,而不是與茅台等一眾大佬爭奪傳統市場,醬香酒應該走下神壇,貼近社會大眾,而不是高高在上,應走出一條低價位、大數量、廣渠道的新路。這種錯位競爭定位對剛剛起步的品牌,尤其重要。
4、市場
制訂市場發展計劃,可以集中資源做區域市場,形成市場示範效應後,再推而廣之。在賣點上,強調歷史只是常規思路,社會大眾已經審美疲勞了,更重要的是抓住年青一代,也可以借鑒江小白的另類市場發展路徑,畢竟醬香酒的優秀酒質是可以征服年青一代。
H. 醬香白酒的釀造工藝是什麼
醬香型白酒主流有四大釀造工藝:坤沙、碎沙、翻沙、串沙。
一、坤沙
坤沙工藝是釀制醬香型白酒工藝中最好的一種,坤沙工藝釀制醬香型白酒需要經歷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兩次投料,整個釀制周期長達一年。七次取出來的酒要存放三年以上,才能成為基酒,然後再進行勾兌。
二、碎沙
碎,字面意思破碎的意思,碎沙是指被碾碎的高粱。是指將原料100%破碎,打磨成粉狀。碎沙工藝,破碎的高粱非常容易發酵,也算是速成工藝,而且出酒率比坤沙有了大幅的提高。
三、翻沙
翻,翻來覆去(也形容多次重復),翻沙,是指用坤沙酒第9次蒸煮後丟棄的酒糟,再加入一些新高粱和新曲葯,釀出的酒。等於是廢物再利用,「廢渣」翻身變「好料」,「翻沙酒」生產周期短,出酒率高,品質差。
四、串沙
串,多個同類東西串在一起,串沙酒同時也叫串香,則是用坤沙酒第9次蒸煮後丟棄的酒糟,加入食用酒精蒸餾後的產品(和翻沙的區別是沒有用到糧食,直接酒精勾兌)。有的甚至是直接用食用酒精加水和香精香料勾兌而成。
茅台酒釀制技藝特徵
茅台的製造工藝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三高」、「三長」和「季節性生產」,這是茅台工藝的獨特之處。茅台工藝的「三高」是指茅台酒生產工藝的高溫制曲、高溫堆積發酵、高溫餾酒。茅台酒大麴在發酵過程中溫度高達63℃,這比其他白酒的制曲發酵溫度要高10~15℃。
茅台酒高溫堆積發酵是茅台酒利用自然微生物,進行自然發酵生香的過程,也是形成茅台酒主要香味物質的過程,其堆積發酵溫度高達53℃。茅台酒的蒸餾餾酒溫度高達40℃以上,比其他白酒高10~20℃,這使得在蒸餾過程中可以更好地分離茅台酒精發酵的有效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