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规范使用现代汉语词汇
现代汉语的规范要确立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及其内部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形音义各方面也要制定标准进行规范。可以根据汉语的历史发展规律,结合汉语的习惯用法,对普通话内部所存在的分歧和混乱现象进行研究,选择其中的一些读法或用法作为规范,并加以推广。
㈡ 汉语中逗号的用法汉语如何使用逗号
逗号在汉语及大多数外语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标点符号,朝鲜语使用句号多于逗号属于特殊情况。那么逗号有哪些使用的方法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汉语中逗号的用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汉语中逗号的用法
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例如: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用来分开句内各词语或表示语气的停顿。
提示:“,”不可放在一行之首或开头。
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呀”“啦”等语气助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例如:八月的大街上摆满了水果,像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葡萄啊......
并列成分做谓语时,如果并列成分是主谓结构,那么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
例如:她衣服新潮夺目,头发齐耳根长,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大声大气。
外文逗号的用法
逗号不再是中文中的全角格式“,”,而变成了半角格式“,”。
在英语逗号(即comma)和撇号(Apostrophe)“'”和右引号“'”的外形很相似,但贴底线书写;在汉语它的形状为“,”,一般置中或置底,并占一大格;在日语它和汉语中的顿号形状相同。
但汉语的逗号同其他语言不同,分隔并列的词汇另有顿号。而在大部分语言中,“,”都可用来分隔并列的词汇。
在部分欧洲语言,“,”可以视为小数点。
㈢ 汉语"的、地、得"的使用方法
不少同学对“的”、“地”、“得”这三个词的用法含混不清,乱用一通。为帮助同学们掌握它们的用法,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分析例句,明确用法
这里有一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
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二、修改病句,强化认识
这里有一组“的”、“地”、“得”用法欠妥的句子,请大家来当“医生”,给这些句子治治病,以强化已有认识。
1. 由于李红同学学习勤奋,这次语文测试,她考的特别出色。
2. 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在紧张得收割麦子。
3. 助人为乐地小华被市少工委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正确用法应为“考得”、“紧张地”和“助人为乐的”。)
㈣ 汉语“的”有哪些用法
de
结构助词,多用在定语或形容词的后面,表修饰,一般说明某物与某人的关联:
用在定语的后面。
(1)领属性定语:兔子~尾巴;学校~礼堂;老张~脾气。
(2)限制性定语:纯金~项链;郊区~房子;三天~假期。
(3)描绘性定语:蔚蓝~天空;绿油油~庄稼;愁眉苦脸~样子。
用在定语的后面。
(1)定语和中心词之间是一般的修饰关系:铁~纪律‖幸福~生活。
(2)定语和中心词之间是领属关系:我~母亲‖大楼~出口。
(3)定语是人名或人称代词,中心词是表示职务或身份的名词,意思是这个人担任这个职务或取得这个身份:今天开会是你~主席‖谁~介绍人?
(4)定语是指人的名词或人称代词,中心词和前边的动词合起来表示一种动作,意思是这个人是所说的动作的受事:开他~玩笑‖找我~麻烦。
用在主谓短语中间,使之成为偏正短语。
他~死亡‖狐狸~狡猾‖您老~光临。
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或短语的后面,构成“的”字短语。
我们~‖国家~‖买~卖~‖最优秀~‖唱~唱~,跳~跳,自豪的。
用来构成没有中心词的“的”字结构
(1)代替人或物:这是我~,那才是你~‖菊花开了,有红~,有黄~。
(2)表示某种情况、原因:大星期天~,你怎么不出去玩儿玩儿?‖无缘无故~,你着什么急?
(3)用跟主语相同的人称代词加“的”字做宾语,表示别的事儿跟这个人无关或这事儿跟别人无关:
这里用不着你,你只管睡你~去。
(4)“的”字前后用相同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这样的结构,表示有这样的,有那样的:
推~推,拉~拉‖说~说,笑~笑‖大~大,小~小。
用在动宾短语或离合词中间,表示该行为发生在过去。
回来时乘~飞机‖在哪儿理~发?‖在火车上吃~饭。
用在句末,表示确定的语气。
这是不可能~‖是小张告诉我~。
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
这件事儿我知道~,一定的。
用在两个同类的词或词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
破铜烂铁~,他捡来一大老乡们沏茶倒水~,待我们很亲热。
用在列举项的后面。
也就是这家店,针头线脑~还能买到‖工具箱里,钳子、锤子~,什么都有。
〈口语〉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
(1)表示相乘:这间屋子是五米~三米,合计共十五平方米。
(2)表示相加:两个~三个,一共五个。
dí
[形容词]确实;实在:~确‖~当(—dàng,恰当)‖~证(确凿的证据)。
dì
1、[名词]箭靶的中心:目~‖有~放矢◇一语中~。
2、用于译音:波罗~海。
dī
[名词]的士:小型载客出租汽车,[英taxi]打~‖面~。
㈤ 如何正确使用汉字
一)汉字的特点
汉字是表意文字,是用表意的符号来记录汉语的。汉字的一个字就表示一个音节,如:天(tian)、地(di)、人(ren)等。一般说来,一个汉字还代表一定的意义。因此说,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我们看了字形,一般不能读出字音,读出字音也不能就写出字形。只有弄清了一个字的音、形、义三者的关系,才能认识这个汉字。
从汉字的结构上看,汉字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表意的,另一种是既有表音成分又能表意成分的文字,就是“形声字”。其实,形声字的表音部分(声旁)本身也是一个表意字,只是被借用来表示一些字的读音,并非纯粹的表音符号,仍然没有脱离表意系统。
(二)汉字的造字方法
汉字的造字方法,古代有“六书”之说,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其中前四种造字法是最常用的,而形声造字法用得最多,①一般说来,一个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是固定的,如果任意调换位置就会成为另一个字,或者造成错字。例如“吟”字的形旁“口”在声旁“今”的左边,如果把“口”调到“今”的下边,就成了“含”字;如果把“口”调到“今”的上面或右边,就不成为字了。这一点我们书写时要特别注意。②形声字声旁的变化,造成误读、误用的情况也是较为常见的,应当避免只读半边的错误。
(三)汉字的音、形、义
认识汉字并且正确地使用汉字,要在音、形、义三个方面下功夫。每一个汉字都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只有会读、会写、能讲明意义,才能达到准确使用汉字的目的。
⒈字音
汉字读音的主要障碍是多音字和形声字。多音字要注意分辨字的意义和用法。汉字的意义不同,用法就不同,其读音就有所不同,再加上语体色彩的不同等等,使汉字的读音显得难于把握。实际上,只要辨识清楚多音字的字义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读音问题也就解决了。至于形声字,要注意其声旁的作用,形声字的声旁与该字的关系大致可分为四种:第一,该字的读音与其声旁的读音完全相同,声旁能够表音,如驶、裱、裤、附;第二,声母相同韵母不同,声旁有表音作用,但不准确,如浪、眠、砌;第三,韵母相同声母不同,声旁虽有表音作用但不准确,如霜、欣、效、捎;第四,声母韵母都不同,声旁完全失去了表音的作用,如江、池、疫、珊。除此之外,声旁与该字也存在着声调的相同与不同之分。掌握形声字的结构关系,以及声旁与形声字的关系,有助于准确认读汉字。
⒉字形
汉字的形体结构是靠笔画作为区别标志的。笔画是组成汉字的基本材料,因此必须把握汉字的基本笔画。了解汉字笔画组成的偏旁,才能避免写错字。偏旁有其固定的位置,不能随便改变。了解了这些特点,就会避免写错字。
⒊字义
掌握汉字的字义有两种方法。
一是辨别同音字或近音字,了解词语的确切意义。因同音字而写错别字的情况很多,如“磬竹难书”、“即往不纠”、“金壁辉煌”等,如不确切了解这些词的含义,很容易把它们写错,其实,正确的写法应为“罄竹难书”、“既往不咎”、“金碧辉煌”。因音近字和形近字写别字的情况也不少,还有一些误加偏旁或省略了偏旁的字,都是因为对字义的把握不准确而造成的。
二是注意形声字中形旁和字义的关系,大多数形声字的形旁跟字义的联系是比较密切的,很容易分辨出来。例如“膺”与“鹰”都是形声字,但“膺”的形旁是“月”,与人的身体部位有关,“膺”是“胸”的意思,可以组成“义愤填膺”:“鹰”的形旁是“鸟”,与鸟类有关,“鹰”是鸟名,可以组成“苍鹰”。注意到汉字的这一特点,就能较好地识别并准确地掌握汉字,减少认读或书写错误。
㈥ 古代汉语中汉字的使用情况包含哪几种,请举例说明
1、通假字的使用,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与“早”
2、异体字的使用,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如“峯”与“峰

3、古今字。
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4、字体的使用,如小篆,隶书,楷书
㈦ 汉字是如何产生的,关于汉字有什么独特的使用方法
世界上的任何一门语言,都存在一个共通的普遍现象,那就是一词多义,就拿我们的汉语来说,一个简单的词汇,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自然产生了各种不一样的含义,可以简单归纳为三大类:本意、引申义、假借义。这在我以前的文章中已经详细写过,这里就不再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阅读:从甲骨文到简体字,汉字词汇演变了3000多年,总结出了3个规律
再说我们熟悉的英语,入门级别的单词如can、have、play,同样有多重意义。这也是学习英语最大的难点之一:太多的词义并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只能死记硬背,更别说要搞清一个英语单词的本义了,这压根儿不是普通学生能做到的。
对英语成绩好的同学来说,看到一个单词就能立刻拼出它的读音,但却未必能知晓其义,而汉语恰巧相反,我们看到一个陌生汉字,往往可以猜出其大致的意思,却不能读出来。
这是两种语言的特点所决定的,英语是表音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

“牧”、“休”、“步”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㧑,江河是也”——《说文解字》
形声字,顾名思义就是形体加上发音,形声字由意符(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声符表示读音,形声字没有什么局限性,可造性很强,而且结构形式非常简洁明晰,所以汉字中的形声字是占比重最大的一类,从汉代起就占据了汉字的大半江山。
“江河”二字都是形声字,左边三点水是意符,重点在右边,“江”字声符从“畺”,原指国家的疆土、边疆,因此水与江组合起来,就是属于疆土和国家的水道;“河”字声符从“可”,本义是肩挑、负荷,水与可结合起来,就是以肩挑土石,修筑河堤防汛的意思。
㈧ 汉语中数字使用方法
汉语中数字的使用规律
《新民晚报》2004年10月31日第3版“污水成塘,过路人胆战心惊”第2行:“一两个月就要堵塞一次,每次都隔了好久才来修。”
《新民晚报》2004年10月31日第3版“4万元换回一堆废纸”第2段:“今天一早,张女士在桃浦七村看到一位邻居扑在地上,号啕大哭。……原来,昨天下午,这位邻居在桃浦10村遇到两个人,……”。
《新民晚报》2004年10月31日第11版“东方女排5连胜”第1行:“全国女排联赛昨天激战三场,上海东方女排3比0战胜福建女排,取得5连胜”。
《新民晚报》2004年10月31日第13版“福建旅行社看好‘金马游’”倒数第3行:“如果开放金马游,两夜三天的行程费用估计在2000元左右”。
上述是笔者在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新民晚报》同一天的报纸上摘录的部分数字。这些数字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关键是它的书写方式令笔者产生了几点疑问:“一两个月”是否可以同时存在并表示一个时间概念;“桃浦七村”与“桃浦10村”是否为两个不相关的桃浦新村;“激战三场”与“5连胜”是否有必要一个用中文数字表示,一个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两夜三天”是否一定要用中文数字表示?
带着以上问题,笔者参阅了《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等工具书,并结合多年编辑实践,发现汉语中数字的使用有其规律可循,现同广大读者探讨如下:
1. 汉语中数字使用的一般规律。《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版,下称《词典》)第1060页“数字”条目介绍:数字是表示数目的文字。汉字的数字有小写大写两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是小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是大写。众所周知,表示数目的方式还有一种,也是用途最广的是阿拉伯数字,用“12345678910”等来表示。那么,在什么情况下用汉字大、小写恰当,还是用阿拉伯数字合适,根据人们长期的实践,汉字大写一般只在金融系统涉及金额和日期时使用。因此,剩下的问题就简单了,就是在汉语中涉及数字到底用汉字小写还是阿拉伯数字的问题。笔者认为有两种基本规律:一是具体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如5元钱、24小时),抽象数字用汉字小写(如七上八下、三板斧);二是一般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如3条红领巾、18辆汽车),重要数字用汉字小写(如党的十六大、廿世纪)。
2. “○”和“零”的使用规律。平时我们看书报,经常看到有这么两种写法:“二○○四年”或“二零零四年”,这两种写法是否妥当。《词典》711页“○”的条幅中有(同“零”)的字样;而“零”的条幅中却没有(同“○”)的字样。显而易见,“○”可以用“零”来代替,而反过来却不可以。实际应用中还会碰到一个难题:阿拉伯数字中的“0”同汉字小写的“○”在书写或打印时较难区分。因此,笔者认为:在应用汉字小写“○”时,尽量用“零”,而不要用“○”。
3. “二”和“两”的使用规律。按照第一条规律所述的20个汉字大小写数字和10个阿拉伯数字,其中并没有“两”的地位,但“两”字却是汉字数字中使用频率仅低于“一”(在《词典》第1337~1345页中共有组词258个)的亚军数字。尽管在《词典》中,“二”的组词有53个,“两”的组词只有51个,但在实际涉及数字的使用中,“两”的使用频率大大高于“二”字。笔者认为:“二”字只在表示序数(一、二、三)、小数(三点二〈3.2〉)和分数(三分之二)时使用,其他情况下一律用“两”(二两除外);也可以倒过来讲:句子中明确表示只有两次、两人、两辆的一律用“两”,而句子中可能出现一次、一人、一辆或三次、三人、三辆的,那就要用“二”。
4. 世纪和年代用汉字比较妥当。2004年11月24日晚上9点半东方卫视《东方夜谭》节目主持人刘仪伟在采访姚谦时谈到赵薇等演员在扮演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人物时口误为“叁零(音)年代”。这其实不是刘仪伟的错,笔者主观认为刘仪伟的主持稿件上写的肯定是“30年代”而非“三十年代”。又如《城市管理》2004年第2期第42页开头第一句话就是:“1980年代以来”,不知是1980年,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所以,根据上述第一条规律,世纪、年代属于比较重要的数字,且为了同一般的19××、20××年有所区别,世纪和年代还是用汉字书写比较恰当。
5. 文章末尾的日期应用汉字书写。一篇文章包括题目、尊称、内容、谦词、落款、日期等几大层次,而日期是一大层次。因此,文中内容中涉及的日期可用阿拉伯数字,而末尾的日期一定要用汉字书写。
6. 本刊常用的数字序列。本刊常用的数字序列有两种:一二三四和1234,前者用黑体字标注,后者用楷体字标注,而文章内容一般用宋体字。如果文章的层次比较多,可以类推用(1)(2)(3)(4)、①②③④、ABCD、abcd。按照本刊一般3千字左右的规模,后面4种一般不会出现。
话题再回到本文开头,笔者认为:“一两个月”应为“一二个月”,“桃浦10村”应为“桃浦十村”,“激战三场”应为“激战3场”,“两夜三天”应为“2夜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