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干制食用菌抽样方法

干制食用菌抽样方法

发布时间:2022-06-22 23:53:31

Ⅰ 进行菌种质量检测的常用方法哪些

1、直接观察。对引进菌种观察包装是否合乎要求,棉塞有无松动,试管、玻璃瓶和塑料袋有无破损,棉塞和管、瓶或袋中有无病虫侵染,菌丝色泽是否正常,有无发生变化。然后在瓶塞边作深吸气,闻其是否具备特有的香味。原种和栽培种可取出小块菌丝体观察其颜色和均匀度,并用手指捏料块检验含水量是否符合标准。

2、显微镜检验。若菌丝透明,呈分枝状、有横隔、锁状联合明显,再加上具有不同品种固有的特征,则可认为是合格菌种。

3、观察菌丝长速。将供测的菌种接入新配制的试管斜面培养基上,置于最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如果菌丝生长迅速、整齐浓密、健壮有力,则表明是优良菌种,否则即是劣质菌种。



优质菌种的标准

食用菌的种类虽然繁多,但从总体上看,每一个优良菌种均有"纯、正、壮、润、香"的共性。其标准是:

1、菌种的纯度要高,不能有杂菌感染,也不能有其他类似的菌种。

2、菌丝色泽要纯正,多数种类的菌丝应纯白、有光泽,原种、栽培种菌丝应连结成块,无老化变色现象。

3、菌丝要粗壮,分枝多而密,接种到培养基吃料块,生长旺盛。

4、培养体要湿润,与试管(瓶)壁紧贴而不干缩,含水适宜。

5、具有每品种特有的清香味,不可有霉、腐气味。

Ⅱ 野生菌怎样进行干制

1.干制的基本原理
定义:野生食用菌采收后,通过自然或人工的方法,除去菌体中的水分含量,使含水量降到12-13%的安全水分过程.

目的:通过干制加工,使菌体的含水量迅速降低,可溶性物质的浓度相对提高,抑制菌体细胞的酶活性,减少微生物的侵袭和繁殖,保持菌体的良好品质.

原理:在干燥过程中,通过热能的作用,使食用菌吸热,水分蒸发,从而菇体水分被排除,当所含水分超过平衡水分的菇体与干热空气接触时,水分开始向外界环境和菇体表外扩散,直至内外含水量一致时,蒸发水分的运动才停止.

2.干制加工技术工艺
原料-分级整理-摊筛-升温-通风排湿-倒筛或翻筛-检验-包装-贮藏-运输

3.干制的方法及设备
包括自然干制和人工干制.依靠太阳晒干或热风干燥的称为自然干制.利用烘房或烘干机等设备认为操纵,使菇体干燥的方法称为人工干制.

配置干燥设施应根据生产集中程度,资金多少,技术力量等综合因素来确定其方法,规格,型号,容量等.依每次烘烤鲜品数量,将烘干设施分为大,中,小,家用四种类型.

大型烘干设备:一般每炉次可烘干鲜菇2000-2500千克.可采用塞进式强制通风烘干房.

中型烘干设备:每炉次烘烤鲜菇500-1000千克,可采用塞进式强制通风烘干房.

小型烘干设备:每炉次烘烤鲜菇250千克左右.可制作简易烘干房.

家用烘干设备:每炉烤20-25千克.可购置小型烘干机,如SHB-30型烘干机,也可自制小型烘干箱.

4.食用菌干品质量特点
优点:菌片完整,香味浓郁,具有野生食用菌原有色泽和风味特征;

耐贮藏,不易腐烂变质.

设备可简可繁,生产技术容易掌握.

缺点:鲜味,口感质地较鲜菌下降,复原性差,部分营养物质含量降低.

5.干品加工实例:
(1)金耳干品加工技术
原料:收购色泽金黄色,菌朵根部面积小,耳瓣松散,纹路清晰,有弹性,菌肉相连,紧密度好,菌肉可见白色纹路,有胶质液,内外色差基本均匀的金耳子实体为原料.

分级整理:按大小,品质分清等级,挖掉褐色耳蒂,用清水漂洗,去掉泥沙,木屑等杂污,再以纱布及去表面水分.

摊筛:将金耳单个分散摊晾在竹筛上,切不可堆放.

升温,通风,排湿:入烤箱1-2小时温度控制在30-40度,3-5小时后升温至45-55度,烘烤6-8小时,当含水量降至10%左右,即可结束烘烤.在烘烤过程中注意加强通风,排除水蒸汽.

倒筛或翻筛:在烘烤过程中,要倒筛或翻筛4-6次,以便使金耳烘烤均匀.

检验:按金耳干制品产品质量标准进行检验.

包装:干燥后应立即分级包装以防吸潮,按小包250克或500克密封于塑料袋内,再放入纸箱或木箱封藏,每箱内放些小包石灰袋用以吸潮.

(2)竹荪干品加工技术
原料采收:选用成熟,菌柄20-30厘米左右,未开伞,色泽纯正的鲜竹荪,去除菌托及杂质待用;

摊筛:将竹荪整齐地排列在蒸笼内,蒸3分钟后取出,均匀摆放在烤筛中;

烘烤:将烤筛放到烤架上进行烘烤,烘烤初期温度不宜过高,以40度左右为宜,待菇体水分减少至半干时,小心地翻动菇体,以免粘贴到烤筛上,然后徐徐增高温度,最高到55度时,直至烘干.烘烤过程中,用鼓风机送风排潮.

包装:将烘干的竹荪整齐地捆成小把,装入塑料食品袋中,密封贮存,食用时用开水泡发,仍不减原有的风味.

如何把新鲜野生菌加工成干货

把新鲜野生菌加工成干货常用的方法就两种烘烤和晾晒。

1、烘烤就是通过干热的方式使野生菌脱水变干变硬的过程。

(3)干制食用菌抽样方法扩展阅读:

野生菌一般生长于云南松、高山松、占风松等针叶林和混交林地带,单身至群生。野生菌因地理环境的不同和各地所生长的植被的不同也就带来了野生菌的种类多样化。

大型野生食用菌生长在林区,生长的环境受污染少或有的地方生长环境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的外界污染,因此天然的大型野生食用菌是绿色食品,也是蛋白质、氨基酸含量丰富和脂肪含量极低、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较多的保健食品。

Ⅳ 食用菌(蘑菇)的生产流程方法以及在新农村示范村的市场可行性分析

一、食用菌市场情况调研分析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食用菌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年生产量达到10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和出口量的70%。致富5000多万中国人。食用菌是一种投资低、见效快、利润高的项目,一般利润至少百分之百,产出是投入的2—3倍,经济效益高于其他行业。

但是,近年来国内有一些生产食用菌大棚,由于设备简陋不配套、卫生管理水平低下、菇农素质不高,加上使用大量农药,导致香菇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不合格与不稳定。

依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新型食品开发发源符合“天然、营养、保健”的原则之外,还要求具备营养功能、嗜好功能和生理功能,故此,中国食用菌要走出国门,打入世界市场。就必须在食用菌栽培与加工上作到科学管理,无公害环保。

二、项目的介绍

食用菌(`````)实验基地,经过实地考察,项目拟投建在.``````

占地约25亩(标准为例).项目拟投资900万元,.项目是以节能、低耗、无公害、环保为宗旨,项目技术水平将定位在高品质、高产值、高附加值的无公害食用菌栽培与加工的产品方面。

项目实行国家指导,地方政府扶持,企业经营,带动农户,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为农民增产增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贡献。

(一)项目主要内容

该基地拟建三个项目:

一是建立以食用菌为主产品的三级制种生产流水线;

二是建立以顺季节生产食用菌为主的无公害栽培基地;

三是建成食用菌保鲜加工车间。

1、建立年产120万袋食用菌栽培种的生产线

(1)拟建一流的食(药)用菌保育种中心;

第一阶段有地收集可适于当地气候的使用菌优级菌种作为生产的当家品种;

第二阶段对引进的优良菌种进行小规模的出菇试验,成功后再扩大面积栽培;

第三阶段全面收集野生可食用菌,针对性的进行栽培试验,为生产提供新品种、新菌株。

(2)对培养基进行探研,研究出能充分利用当地原料资源并能提高产量与品质的最适配方;

(3)简化制种原料加工工序及相关设备;

在生产中应将枝桠条与粉碎工序合二为一,将桔杆类切断与粉碎工序集为一体,将大简化生产工序与生产成本;

(4)节能型的灭菌生产线的技改工程

1)投建轨道车与常压灭菌锅并在外壳包覆100——200mm厚的 膨胀珍珠

岩与矿渣棉,将大大提高保温效能;

2)在常压灭菌锅后面建成开放式接种车间,并使用生产栽培种的数量达到

4000袋以上。

(5)在环保工程方面

应定时、定量严格检测生产原料中的农药残留量与金属含量是否超标,另应防止转基因抗虫棉的棉籽壳、施过倭壮素的稻草及使用过抗菌剂的杂木屑作为培养料。

对水质与空气应定时进行送样或现场抽样检测,凡不符合环保标准与卫生标准的一律不准进行生产。

2、拟建立54座钢塑结构标准化的栽培大棚

栽培大棚式的选择——采用钢塑结构的栽培大棚

1)栽培大棚规格:跨度:8米;肩高:1.5米;顶高:2.5米:长度:25米:

2) 钢管直径:22毫米:管壁厚:1.2毫米;

3) 技术指标:抗风能力:风压652pa;风力11级;承压:雪压294pa;

4) 其它配件:门、遮阳薄膜、防虫网、喷水系统等;

5) 在栽培场所应建可调试的围棚,顶部与四周用一层或多层遮阳网,内层再用高密度防虫网,为生防起双重调节与保护作用。即将遮阳控光,棚内控湿、控温与防虫等多功能溶为一体。

3、 拟建年产100吨保鲜菇流水线

1) 投建500立方米的高温冷库;

2) 投建分捡车间、加工车间、包装车间、下脚料处理车间。

该项目以节能、低耗、无公害、环保为宗旨,使之成为适于国情、高效型的现代化菇类工厂,达到国外同类生产水平。

本项目采用高起点、高投入、高产出,成为现代化食用菌产业化的楷模之一。项目的技术水平将定位在高品质、高产值、高附加值的无公害鲜菇栽培与加工产品方面。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全部设计应立足在使食用菌生产集约化、产业化、商品化;

2) 选育出适于在本设施内进行多种菌类栽培的优质高产新菌株;

3) 不断总结出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配方与生产技艺,同时还应与其设备生产流程相配套;

4) 坚持以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的方针、建立无公害、无污染、环保型的病虫防治体系。

Ⅳ 请问在食用菌种植技术上,哪家单位最有鉴定权

种植技术上目前没有所谓的鉴定权。但是有一些国家和省部级的行业和技术标准。详见下述标准。如果你是指菌种质量鉴定权,请再另外追问。


(1)质量标准GB7096-1996食用菌卫生标准,GB7098-1996食用菌罐头卫生标准,GB/T14151-1999蘑菇罐头,GB/T11675-1989银耳卫生标准,GWT6192-1986黑木耳。

(2)技术规程GB/T18525.5-2001干香菇辐照杀虫防霉工艺。

(3)方法标准GB/T12530-1990食用菌取样方法,GB/T12531-1990食用菌水分测定,GB/T12532-1990食用菌灰分测定。

GB/T12533-1990食用菌杂质测定。GB/T15672-1995食用菌总糖含量测定方法,GB/T15673-1995食用菌粗蛋白质测定方

法,GB/T15674-1995食用菌粗脂肪测定方法。

(4)基础标准GB/T12728-1991食用菌术语。

(5)物流标准目前尚无

目前主要的行业标准搜索雪梅食用菌,有SB/Tl0038-1992草菇,GH/T1013-1998香菇。QBl357-1991香菇猪脚腿罐头,QBl397-1991

猴头菇罐头,QBl398-1991金针菇罐头,QBl399-1991香菇罐头。SN0631-1997出口脱水蘑菇检验规程,SN0632-1997

出口干香菇检验规程,SN0626.7-1997出口速冻蔬菜检验规程食用菌,SN/T0860-2000出口蘑菇罐头中硒的测定方法荧光分光光度法。

NY/T223-1994侧耳,NY/T224-1994双孢蘑菇,NY5095-2002无公害食品香菇,NY5096-2002无公害食品平

菇,NY5097-2002无公害食品双孢蘑菇,NY5098-2002无公害食品黑木耳,NY5099-2002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

求,NY5186-2002无公害食品干制金针菜,NY5187-2002无公害食品罐装金针菇。ZBX710044990香菇肉酱罐

头,ZBX77004-1990草菇罐头,ZBX77008-1990滑子蘑罐头,ZBX79001-1988出口蘑菇罐头中尿素的测定方法。

蒙古自治区DBl5/T367-2001日光温室双孢菇栽培技术;黑龙江省DB23/T163-2001黑木耳菌种厂建设及黑木耳菌种生产技术规范、

DB23/T164-2001木段栽培黑木耳技术规范;上海市DB31/242-2000食用菌菌种双孢蘑菇、DB31/T259.1-2001安全卫生

优质食用菌、DB31/T259.2-2001安全卫生优质食用菌生产技术操作规范;浙江省DB33/243.1.1999开化黑木耳第一部分菌种、

DB33/243.2-1999开化黑木耳第二部分栽培技术、DB33/243.3-1999开化黑木耳第三部分商品耳、DB33/384.1-2002

无公害猴头菇第一部分菌种、DB33/384.2-2002无公害猴头菇第二部分栽培技术操作规程、DB33/384.3-2002无公害猴头菇第三部分

商品菇;福建省DB35/T143.1-2001福鼎白色双孢蘑菇标准综合体体系表、DB35/T143.2-2001福鼎白色双孢蘑菇栽培种、

DB35/T143.3-2001福鼎白色双孢蘑菇栽培技术规范、DB35/T143.4-2001福鼎白色双孢蘑菇鲜菇收购、

DB35/T143.5-2001福鼎白色双孢蘑菇、DB35/T144-2001屏南紫灵芝,DB35/T149.1-2001寿宁花菇标准综合体体系

表,DB35/T149.2-2001寿宁花菇菌种选育技术规范,DB35/T149.3-2001寿宁花菇栽培技术规范、

DB35/T149.4-2001寿宁花菇保鲜技术规范、,DB35/T149.5-2001寿宁花菇烘干技术规范、,DB35/T149.6-2001

寿宁花菇冻干技术规范、DB35/T149.7-2001寿宁花菇、DB35,T153-2001屏南夏香菇、DB35/T155-2001仙游姬松茸;

河南省DB41/T287-2002无公害食用菌质量安全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DB45/32.5-2000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鲜食用菌;云南省

DB53/T096-2002;甘肃省DB62/T749-2001食用菌品种平菇2号、DB62/T932-2002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双

孢蘑菇、DB62/T933-2002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平菇,DB62/T934-2002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金针菇、

DB62/T935-2002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香菇、DB62/T936-2002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茶树菇、

DB62/T818-2002定西地区无公害蔬菜食用菌质量安全、DB62/T826-2002定西地区无公害蔬菜食用菌产地环境条

件,DB62/T827-2002定西地区无公害蔬菜平菇生产技术规程、DB62/T828-2002定西地区无公害蔬菜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

DB62/T829-2002定西地区无公害蔬菜双孢蘑菇生产技术规程、DB62/T830-2002定西地区元公害蔬菜白灵菇生产技术规程、

DB62/T831-2002定西地区元公害蔬菜杏鲍菇生产技术规程、,DB62/T991-2003白银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白灵菇;青海省

DB63/T403-2002无公害双孢蘑菇生产技术规程、DB63/T415-2002无公害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DB63/T417-2002无公害

平菇生产技术规程、DB63/T418-2002无公害香菇生产技术规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Ⅵ 食用菌制种技术的分离与培养

食用菌菌种分离方法有四种,即组织分离法、孢子分离法、耳木分离法和土中菌丝分离法。
(一)组织分离法
组织分离法是利用子实体内部组织来获得纯菌种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分离材料大体可分为三种。
1、子实体组织分离
①、种菇的选择 从优良的品系中选取优良的个体作种菇,以单生菇、菇形圆整、无病虫害菇作分离材料。
②分离 把种菇带入接种箱内,用75%酒精表面消毒,用解剖刀在菌柄中部纵切一刀,然后撕开,挑取菌盖与菌柄交界处的一小块组织,接种到PDA培养基上,数天后就可看到组织块及培养基上有白色菌丝,即表明分离成功。
2、菌核组织分离 茯苓、猪苓、雷丸等药用菌,常利用菌核分离得到菌种。分离方法是将菌核表面消毒后,用解剖刀切开,取中间组织1小块,接入PDA培养基上,20℃—25℃培养。
3、菌索分离 密环菌,假密环菌常用菌索来分离。方法是将菌索表面消毒后,去掉菌鞘,把白色菌髓部分用无菌剪刀剪成小段。移接在PDA培养基上,20℃—25℃培养,有白色菌丝长出且无污染,即表明分离成功。
(二)孢子分离法
孢子分离法是利用菌类的成熟孢子能自动弹射的原理,在无菌操作条件下,使孢子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萌发长成菌丝体而获得菌种。
1、种菇的选择 孢子分离用的形态不同,孢子分离的方法也不同。
①整菇插种法:是将整只成熟度适当的种菇,经表面消毒后,插入孢子采集器内,放在适当的温度下,让其弹射孢子的方法。蘑菇、香菇、草菇等食用菌常用此法采集孢子。
②钩悬法:将新鲜的成熟度适当的耳片用无菌水冲洗后悬挂在无菌的三角瓶内或有孔钟罩内,在一定温度下让其弹射孢子。木耳、银耳常用此法采收孢子。
(三)、耳木(菇木)分离法
耳木(菇木)分离法是利用耳木或菇木中的菌丝体得到菌种的方法。
1、耳木的采集与选择 一般在该菌的生长季节里,选取生长的子实体大、肉质厚、成熟度适当、无杂菌感染的耳木或菇木进行分离。
2、分离方法 在所选耳棒长有子实体的部位,横断面锯下锯成1cm厚薄的木片,带入已经消毒的接种箱(或接种室)内。将上述木片浸入0.1%升汞溶液中30s—60s,用无菌水冲洗数次,以冲去残留的升汞液,放在无菌纱布上吸干水分,多面手用灭过菌的榔头,解剖刀切去树皮部分,把木片劈成小块,随后用镊子将小木块放入PDA培养基上,每管放一块,放适宜温度下培养。
(四)土中菌丝分离法
它是利用菌类地下的菌丝体来分离得到菌种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腐殖质腐生菌的分离,用前述三种方法能分离得到菌种,一般不采用这一方法。但在野外采集时,菇类子实体已腐烂,而又十分需要该菌种时,就要用此法分离。具体操作如下:
①取菇体下与菇根相连的菌丝体,尽可能取较清洁的菌丝束。
②由于土壤中含有各种微生物,如细菌、放线菌、霉菌等,因此分离时要用无菌水反复冲洗菌丝束,把附着的泥土等杂物冲洗干净,把无菌棉花或纱布吸干水分。
③取菌丝束尖端部分,接入有细菌抑制剂的培养基中,25℃左右培养,无杂菌污染即分离成功。
④菌丝的鉴定。在土中获得的菌丝,其可靠性较小,必须经过出菇鉴定,才能确认是该菌的菌种。 接种后的原种或栽培种全部拿出培养箱或培养室,根据不同食用菌菌丝发育最适温 度进行培养。培养2~3天后,菌丝开始生长时,要每天定期检查,如发现黄、绿、橘红、黑色杂菌时,要及时拣出清理。尤其是塑料袋菌种,检查工作到菌丝长满为止。培养室切忌阳光直射,但也不要完全黑暗;注意通风换气,室内保持清洁,空气相对湿度不要超过65%;同时菌种瓶、袋不要堆叠过高,瓶间要有空隙,以防温度过高造成菌丝衰老,生活力降低。特别是对加温的培养室要注意:一要保持室内温度的稳定,因在温差较大的情况(特别是母种培养)会形成冷凝水,而使菌丝倒伏变黄。有条件的话,可根据菇类的菌丝生长对温度的要求,按品种分开放在不同温度的培养室(箱)内培养。同时要注意经常调换原种、栽培种排放的位置以使同一批菌种菌丝生长一致。二要注意通风换气,以免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影响菌丝生长。

Ⅶ 食用菌的干制加工如何进行

食用菌的干制就是在自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食用菌中水分蒸发,并使其含水量降低到12%~13%的安全含水量以下的工艺过程。水分蒸发的结果,使菇体中可溶性物质的浓度提高到微生物难以利用的程度,以利贮藏和运输。香菇、木耳、银耳、竹荪等大都是以干制品的形式进入国内外市场的。

干制加工有自然干制和机械干制两种方法。在干制过程中,干燥速度的快慢,对干制品的质量起着决定性影响——干燥速度越快,产品质量越好。

(1)自然干制

是利用太阳光为热源,以自然风为辅助进行干燥的方法,适于竹荪、银耳、木耳、金针菇、灵芝等品种。此法简单、古老、投入小。加工时将菌体平铺在竹帘上,互不挤压。翻晒时,要轻,防破损,一般要2~3天才能晒干。此法适于小规模加工。有的加工厂为节约费用,等晒至半干后,再进行机械烘烤,但这需根据天气状况、菌体含水量等情况灵活掌握,要防止菇体变形、变色甚至腐烂。

(2)机械干制

用烘箱、烘笼、烘房以炭火热风、电热及红外线等为热源进行烘烤,使菌体脱水干燥的方法。此法干制速度快、质量好,适用于高档产品的大规模加工。其设备按热作用方式可分为热气对流式干燥、热辐射式干燥和电磁感应式干燥。目前大量使用的是直线升温式烘房、回火升温式烘房及热风脱水烘干机、蒸气脱水烘干机、红外线脱水烘干机等。

食用菌脱水干燥的工艺多种多样。以香菇为例,为使菇型圆整、菌盖卷边厚实、菇褶色泽鲜黄、香味浓郁、含水量达到12%的出口标准,必须把握好以下环节:

①采摘、装运 要在八成熟、未开伞时采摘,这时孢子还未散发,干制后香味浓郁、质量上乘。采前禁止喷水,采下后放在竹篮内,不可用布袋、尼龙袋装运,防止挤压、破损、变色、变质。

②摊晾、剪柄 鲜菇采后要及时摊放在通风干燥场地的竹帘上,加快菇体表层水分蒸发。不可将鲜菇放在潮湿的地面,以防褐变,影响干菇色泽。摊晾后,按市场要求,一般按不剪柄、菇柄剪半、菇柄全剪三种方式分别进行处理,同时清除木屑等杂物及碎菇。

③分级、装机、烘烤 要求当日采收,当日烘烤。将鲜菇按大小、厚薄、朵形等整理分级,菇柄朝上均匀排放于烘帘上,质量稍差的下层排放。为防止在烘烤过程中香菇细胞新陈代谢加剧,造成菇盖伸展开伞、色泽变白、降低品质,在鲜菇进机前,可先将空机增温到38~40℃,再排菇上架。

④掌握火候 采后香菇含水量高达90%,此时切不可高温急烘。开机操作务求规范:在点火升温的同时,启动排风扇,使热源均匀输入烘房。待温度升到35~38℃时,将摆好鲜菇的烘帘分层放入烘房,促使菇体收缩,增加卷边程度及菇肉厚度,提高干菇品质。烘房温度控制:第1~4小时保持38~40℃,第4~8小时保持40~45℃,第8~12小时保持45~50℃,第12~16小时保持50~53℃,第17小时保持55℃,第18小时至烘干保持60℃。

⑤注意通风排湿 随着菇体内水分的蒸发,烘房内通风不畅会造成湿度升高,导致色泽灰褐,品质下降。操作要求:第1~8小时打开全部排湿窗,第8~12小时通风量保持50%左右,第10~15小时通风量保持30%,第16小时后,菇体已基本干燥,可长闭排湿窗。

用指甲顶压菇盖,感觉坚硬并稍有指甲痕迹,翻动哗哗有声时,表明香菇干度已够,可出房、冷却、包装、贮运。

Ⅷ 食用菌制菌种技术是什么

食用菌制菌种技术是:

一、母种制作

1、母种特征。

优质母种一般要求菌丝洁白、浓密、粗壮、生长整齐、气生菌丝少,有菇香味。

2、母种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水1000ml,ph控制在5.5-6.5之间。

3、培养基制备。

挑选出尚未发芽,无病害,不发青的新鲜马铃薯。在洗净去皮后,称取200g,并将其切成小块,装入烧杯之中。倒入1000ml清水,加热煮沸并保持20-30分钟左右,直至马铃薯酥而不烂(加热过程中略微加以搅拌)。

使用三层纱布进行过滤,然后取出过滤液,并加水补至1000ml。在马铃薯汁液中加入琼脂,并继续加热至琼脂完全融化,最后加入葡萄糖、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并加水补至1000ml。

使用试纸检测ph。将其装入试管中,添加高度以试管高度的八分之一至五分之一为宜,然后加棉塞,并进行包扎。

接着将其放入高压锅内进行灭菌处理,等到指针指向0.04MPA时,排放冷空气,然后接着升压至0.105MPA,并保持半个小时左右。自然降温至60℃后出锅,摆放成斜面。

4、接种

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接种。接种结束后,将其放入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3-2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5%左右。在培养7-10天后,即可用于原种接种。

二、原种制作

1、原种配方

配方一:小麦(玉米)95%,石膏粉2%,过磷酸钙2%,尿素0.5%,白糖0.5%,ph保持在5.5-6.5之间。

配方二:籽壳87%,麸皮10%,蔗糖、白糖0.5%,石膏粉1%,过磷酸钙1%,尿素0.5%,并加水120-130%。

2、培养基制备(配方一)

将小麦(玉米)筛检干净,并称重,然后放置于清水中浸泡2小时左右。浸泡结束后,将其放入开水之中,一边煮一边搅动,并及时检查煮的程度,尤其是煮至15分钟后,需要更加频繁的进行检查。

当小麦粒(玉米)没有白心,熟而不烂时,将其捞出,并放置在尼龙布上进行晾晒。等到小麦粒(玉米)表面无多余水分时,加入过磷酸钙和石膏粉,并搅拌均匀。

将其装入瓶中,并使用高温塑料和橡皮圈将瓶口封好,然后进行灭菌处理。灭菌时,压力保持在0.105MPA左右,并维持2-3小时。灭菌过程中,注意冷空气的排放时间。

3、培养基制备(配方二)

将白糖、石膏粉、尿素、过磷酸钙溶化制成母液,然后加水进行稀释。用稀释液将棉籽壳拌湿,堆放2-3小时左右。

加入麸皮,不断搅拌,等到用手捏紧培养料,指缝中有水外渗而不滴落时为宜。装瓶,然后按照配方一的制备方法进行接下来的操作。

4、接种

等到培养基出锅冷却至室温后进行接种。

接种后,将其放入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3-2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5%左右。在培养20-25天后,即可长满瓶子(培养至10-12天时,需要摇晃瓶体)。

三、栽培种制作

1、培养基配方及制作

培养基配方及制作方法与原种相同。

2、接种

使用75%酒精擦洗手部,并对原种瓶外进行消毒。倒出少量原种于灭菌瓶中(该步骤于酒精灯火焰上方进行),每瓶原种大约可以接种20-25瓶。

将其转移至温度为23-25℃,空气相对湿度为65%的环境下进行培养,20-25天后即可长满。

培养结束后,立即进行播种。如果暂时不用,在低温环境下保存(10-14℃环境下,保存时间不超过10天,2-4℃环境下,保存时间不超过20天)。

经过低温保存的菌种,在使用前需要放置在常温环境下恢复1-2天左右。

制作食用菌菌种的意义:

菌种性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好坏。优良的菌种应具备遗传性状稳定、生命力旺盛、高产、优质、纯度高、抗逆性强等特性。

因此,选用优良菌株,掌握好制种技术,严格菌种质量,做好菌种的保藏工作,是食用菌生产中的重中之重。

阅读全文

与干制食用菌抽样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下巴皮肤破损如何处理方法 浏览:664
底滤鱼缸正确打氧方法 浏览:838
电子和电流的计算方法 浏览:834
如何瘦小腿大腿最有效的方法 浏览:360
三维触控使用方法 浏览:558
约束带的使用方法 浏览:910
抗疫治疗的最新方法 浏览:520
魅族2手机权限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140
治疗孕吐的方法 浏览:573
用钱折东西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504
数据驱动的决策方法研究 浏览:412
干蒜瓣怎么腌制方法大全 浏览:619
数字电子设计教学方法 浏览:745
华为拍照照片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227
大米枇杷粥的食用方法 浏览:335
李子园施肥方法视频 浏览:580
恐惧症治疗好的方法是什么 浏览:144
虫百敌的使用方法 浏览:673
握拳的公式方法有哪些 浏览:420
荷花家庭种植方法 浏览: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