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现场止血方法有哪些
现场止血方法常用的有五种,使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也可以把几种止血法结合应用,以达到最快、最有效、最安全的止血目的。
一、指压动脉止血法
适用于头部和四肢某些部位的大出血。方法是: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动脉,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头,阻断血液流通。这是一种不要任何器械,简便、有效的止血方法,但因为止血时间短暂,常需要与其他方法结合进行。
1.头面部指压动脉止血法。
(1)指压颗浅动脉,适用于一侧头顶、额部的外伤大出血。在伤侧耳前,用一只手的拇指对准下颌关节压迫领浅动脉,另一只手固定伤员头部。
(2)指压面动脉,适用于面部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或拇指和中指分别压迫双侧下颌角前约1厘米的凹陷处,阻断面动脉血流。因为面动脉在面部有许多小支相互吻合,所以必须压迫双侧。
(3)指压耳后动脉,适用于一侧耳后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拇指压迫受伤一侧耳后乳突下凹陷处,阻断耳后动脉血流,另一只手固定伤员头部。
(4)指压枕动脉,适用于一侧头后枕骨附近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四指压迫耳后与枕骨粗隆之间的凹陷处,阻断枕动脉的血流,另一只手固定伤员头部。
2.四肢指压动脉止血法。
(1)指压肱动脉,适用于一侧肘关节以下部位的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拇指压迫上臂中段内侧,阻断肱动脉血流,另一只手固定伤员手臂。
(2)指压挠、尺动脉,适用于手部大出血。手指分别压迫伤侧手腕两侧的挠动脉和尺动脉,阻断血流。因为挠动脉和尺动脉在手掌部有广泛的合支,所以必须同时压迫双侧。
(3)指压指(趾)动脉,适用于手指(脚趾)大出血。用拇指和食指分别压迫手指(脚趾)两侧的指(趾)动脉,阻断血流。
(4)指压股动脉,适用于一侧下肢的大出血。用两手的拇指用力压迫伤肢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股动脉,阻断股动脉血流。伤员应该处于座位或卧位。
(5)指压足背、胫后动脉,适用于一侧脚的大出血。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压迫伤脚足背中部搏动的足背动脉及足跟与内踝之间的胫后动脉。
二、直接压迫止血法
适用于较小伤口的出血。方法是:用无菌纱布直接压迫伤口处,压迫约10分钟。
三、加压包止血法
适用于各种伤口。方法是:先用无菌纱布覆盖压迫伤口,再用三角巾或绷带用力包扎,包扎范围应该比伤口稍大。这是一种目前最常用的止血方法,在没有无菌纱布时,可使用消毒卫生巾或餐巾等代替。
四、填塞止血法
适用于较大而深的伤口。方法是:先用镊子夹住无菌纱布塞入伤口内,如一块纱布止不住出血,可再加纱布,最后用绷带或三角巾绕至对侧包扎固定。
五、止血带止血法
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四肢大出血,其他止血法不能止血时才用此法。止血带有橡皮止血带(橡皮条和橡皮带)、气性止血带(如血压计袖带)和布制止血带。其操作方法各不相同。
1.橡皮止血带。左手在离带端约10厘米处由拇指、食指和中指紧握,使手背向下放在扎止血带的部位,右手持带中段绕伤肢一圈半,然后把止血带塞入左手的食指与中指之间,左手的食指与中指紧夹一段止血带向下牵拉,使之成为一个活结。
2.气性止血带。常使用血压计袖带,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只要把袖带绕在扎止血带的部位,然后打气至伤口停止出血。
(1)部位。上臂外伤大出血应扎在上臂上1/3处;前臂或手大出血应扎在上臂下处,不能扎在上臂的中1/3处,因该处神经走行贴近肱骨,易被损伤;下肢外伤大出血应扎在股骨中下1/3交界处。
(2)衬垫。使用止血带的部位应该有衬垫,否则会损伤皮肤。止血带可扎在衣服外面,把衣服当衬垫。
(3)松紧度。应以出血停止、远端摸不到脉搏为宜。过松达不到止血目的,过紧会损伤组织。
(4)时间。一般不应超过5小时,原则上每小时要放松1次,放松时间为10~15分钟。
(5)标记使用。使用止血带者应有明显标记,可贴在前额或胸前易发现部位,写明时间。如立即送往医院,可以不写标记。
3.布制止血带。将三角巾折成带状或将其他布带绕伤肢一圈,打个蝴蝶结;取一根小棒穿在布带圈内,提起小棒拉紧,将小棒依顺时针方向绞紧,将绞棒一端插入蝴蝶结环内,最后拉紧活结,并与另一头打结固定。
不要长时间用绷带结扎,应每隔1小时左右放松10~15分钟,以防通端肢体缺血坏死。
2006年12月20日下午,一名30多岁的女子搭乘一辆出租车。细心的出租车司机王师傅突然发现,女乘客双手腕部各有一道利器割伤的伤口,鲜血直流。见状,他一边用手压住伤口帮该女子止血,一边迅速报警。
公安人员接到报案后,迅速通知了120急救中心。120急救医生赶到现场后,迅速冲上去救治。经医生检查发现,女子双手腕部伤口长3~5厘米,伴有活动性出血。幸运的是,由于止血及时,该女子没有生命危险。
掌握简单的止血技术,不仅对自己有利,而且也能够帮助他人。
㈡ 外伤出血常用的有那四种止血方法
四种常止血方法 常见的损伤按创伤类型分为皮肤擦伤、撕裂伤、刺伤、异物插入、骨折等, 按照损伤的部位可分为头面部、颈部、胸部、腹部和四肢。在意外发生的现场, 控制出血是非医疗专业人员所能做的少数几种影响后期救治效果的措施之一。成功控制外出血的重要因素是紧压出血区并持续一段时间,直到出血停止或急救专业人员赶到。出血量与出血速度因损伤程度的不同而异, 所以采用的止血方法也不同。常用的止血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压、包、塞、捆。 压:当看见伤口流血, 最常做的急救动作就是用手按住出血区, 这就是压迫止血法。压迫止血法分两种:伤口直接压迫, 无论用干净纱布还是其他布类物品直接按在出血区都能有效止血。另外一种是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在出血动脉近心端的邻近骨头上,阻断血运来源,以达到止血目的。找压迫点时要用食指或无名指, 不要用拇指, 因为拇指中央有粗大的动脉,容易造成错误判断。当找到动脉压迫点后,再换拇指按压或几个指头同时按压。指压止血法虽然操作容易, 但不经过系统培训,很难达到止血目的。 包:无论什么样的出血, 最终都要用包扎来解决。包扎所用的材料是纱布、绷带、弹性绷带或干净的棉布或用棉织品做成的衬垫。包扎原则是先盖后包, 力度适中。先盖后包即先 在伤口上盖上敷料(够大、够厚的棉织品衬垫) , 然后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这是因为常用的普通纱布容易粘伤口, 给后续处理增加难度。力度适中指的是包扎后止血有效, 远端的动脉还在搏动。包扎过松, 止血无效, 包扎过紧,会造成远端组织缺血缺氧坏死。 塞:用于腋窝、肩、口鼻、宫腔或其他盲管伤和组织缺损处的填塞止血法, 是用棉织品将出血的空腔或组织缺损处紧紧填塞, 直至确实止住出血。填实后, 伤口外侧盖上敷料后再 加压包扎, 达到止血目的。采用这种止血方法的危险在于, 用压力将棉织品填塞结实可能造成局部组织损伤, 同时又将外面的脏东西带入体内造成感染, 尤其是厌氧菌感染常引发破 伤风或气性坏疽。所以, 在野外环境中, 非专业人员除非必须, 尽量不采用此法。 捆:止血带止血法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是有效的, 如战伤、较大的肢体动脉出血等。通常止血带用于手术室, 对控制肢体出血是有效的, 但潜在的不良作用包括暂时的或持续的对神经和肌肉的损伤, 也会因肢体缺血引起全身性并发症, 包括酸中毒、高钾血症、心律失常、休克、肢体毁损, 甚至死亡。并发症与止血带的压迫力量过大和持续时间过长密切相关, 因此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非医务人员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 不要使用此法。
希望采纳
㈢ 现场止血的方法有哪些
现场止血方法常用的有五种,使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也可以把几种止血法结合应用,以达到最快、最有效、最安全的止血目的。
一、指压动脉止血法
适用于头部和四肢某些部位的大出血。方法是: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动脉,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头,阻断血液流通。这是一种不要任何器械、简便。有效的止血方法,但因为止血时间短暂,常需要与其他方法结合进行。
1.头面部指压动脉止血法。
(1)指压颗浅动脉,适用于一侧头顶、额部、额部的外伤大出血。在伤侧耳前,用一只手的拇指对准下颌关节压迫领浅动脉,另一只手固定伤员头部。
(2)指压面动脉,适用于面部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或拇指和中指分别压迫双侧下颌角前约1厘米的凹陷处,阻断面动脉血流。因为面动脉在面部有许多小支相互吻合,所以必须压迫双侧。
(3)指压耳后动脉,适用于一侧耳后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拇指压迫受伤一侧耳后乳突下凹陷处,阻断耳后动脉血流,另一只手固定伤员头部。
(4)指压枕动脉,适用于一侧头后枕骨附近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四指压迫耳后与枕骨粗隆之间的凹陷处,阻断枕动脉的血流,另一只手固定伤员头部。
2.四肢指压动脉止血法。
(1)指压防动脉,适用于一侧肘关节以下部位的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拇指压迫上臂中段内侧,阻断肽动脉血流,另一只手固定伤员手臂。
(2)指压挠、尺动脉,适用于手部大出血。手指分别压迫伤侧手腕两侧的桡动脉和尺动脉,阻断血流。因为桡动脉和尺动脉在手掌部有广泛的合支,所以必须同时压迫双侧。
(3)指压指(趾)动脉,适用于手指(脚趾)大出血。用拇指和食指分别压迫手指(脚趾)两侧的(趾)动脉,阻断血流。
(4)指压股动脉,适用于一侧下肢的大出血。用两手的拇指用力压迫伤肢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股动脉,阻断股动脉血流。伤员应该处于坐位或卧位。
(5)指压胜前、后动脉,适用于一侧脚的大出血。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压迫伤脚足背中部搏动的胜前动脉及足跟与内踝之间的胜后动脉。
二、直接压迫止血法
适用于较小伤口的出血。方法是:用无菌纱布直接压迫伤口处,压迫约10分钟。
三、加压包止血法
适用于各种伤口。方法是:先用无菌纱布覆盖压迫伤口,再用三角巾或绷带用力包扎,包扎范围应该比伤口稍大。这是一种目前最常用的止血方法,在没有无菌纱布时,可使用消毒卫生巾或餐巾等代替。
四、填塞止血法
适用于较大而深的伤口。方法是:先用镊子夹住无菌纱布塞人伤口内,如一块纱布止不住出血,可再加纱布,最后用绷带或三角巾绕至对侧包扎固定。
五、止血带止血法
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四肢大出血,其他止血法不能止血时才用此法。止血带有橡皮止血带(橡皮条和橡皮带)、气性止血带(如血压计袖带)和布制止血带。其操作方法各不相同。
1.橡皮止血带。左手在离带端约10厘米处由拇指。食指和中指紧握,使手背向下放在扎止血带的部位,右手持带中段绕伤肢一圈半,然后把止血带塞人左手的食指与中指之间,左手的食指与中指紧央一段止血带向下牵拉,使之成为一个活结。
2.气性止血带。常使用血压计袖带,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只要把袖带绕在扎止血带的部位,然后打气至伤口停止出血。
(1)部位。上臂外伤大出血应扎在上臂上1/3处;前臂或手大出血应扎在上臂下处,不能扎在上臂的中1/3处,因该处神经走行贴近肽骨,易被损伤;下肢外伤大出血应扎在股骨中下1/3交界处。
(2)衬垫。使用止血带的部位应该有衬垫,否则会损伤皮肤。止血带可扎在衣服外面,把衣服当衬垫。
(3)松紧度。应以出血停止、远端摸不到脉搏为宜。过松达不到止血目的,过紧会损伤组织。
(4)时间。一般不应超过5小时,原则上每小时要放松1次,放松时间为10~15分钟。
(5)标记使用。使用止血带者应有明显标记,可贴在前额或胸前易发现部位、写明时间。如立即送往医院,可以不写标记。
3.布制止血带。将三角巾折成带状或将其他布带绕伤肢一圈,打个蝴蝶结;取一根小棒穿在布带圈内,提起小棒拉紧,将小棒依顺时针方向绞紧,将绞棒一端插入蝴蝶结环内,最后拉紧活结,并与另一头打结固定。
不要长时间用绷带结扎,应每隔1小时左右放松10~15分钟,以防通端肢体缺血坏死。
2006年12月20日下午,一名30多岁的女子搭乘一辆出租车。细心的出租车司机王师傅突然发现,女乘客双手腕部各有一道利器割伤的伤口,鲜血直流。见状,他一边用手压住伤口帮该女子止血,一边迅速报警。
公安人员接到报案后,迅速通知了120急救中心。120急救医生赶到现场后,迅速冲上去救治。经医生检查发现,女子双手腕部伤口长约3~5厘米,伴有活动性出血。幸运的是,由于止血及时,而且未伤到肌膨,该女子没有生命危险。
掌握简单的止血技术,不仅对自己有利,而且也能够帮助他人。
㈣ 口腔颌面部损伤后出血怎么办
结扎止血法最常用且较可靠。如条件许可,应用消毒血管钳夹住出血点,再做结扎止血。紧急情况下,可先用血管钳夹住血管断端,一起固定妥善包扎后送去手术。口腔颌面部如出血严重,局部又不能妥善止血时,可结扎颈外动脉;损伤后的出血如为组织渗血、小静脉和小动脉出血,可在出血部位应用止血药、各种止血粉、止血纱布,如云南白药、明胶海绵,然后外加干纱布,加压包扎。全身使用止血药物如安络血、止血敏等可以辅助止血或减少渗血,但不能代替局部止血。口腔颌面部出血较多、情势紧急时,可用指压止血法,即在伤区外用手指将供应动脉的近心端压向骨骼,以暂时止血。面颊部及唇部出血,可在咬肌止端前缘的下颌下缘处,将颌外动脉压向下颌骨;颞额区出血,可在耳屏前将颞浅动脉压向颧弓根;出血范围较广者,可使病员仰卧,头偏向健侧,在环状软骨平面,胸锁乳突肌前缘,将搏动的颈总动脉压向深层的第6颈椎横突,但施压不可过久,压力不可过大。毛细血管、小静脉及小动脉的出血可采用包扎止血法,即软组织复位后,在损伤处覆盖多层纱布敷料,再用绷带加压包扎。注意包扎的压力要适当,不可使骨折块移位或影响呼吸。当口腔颌面部有开放性和洞穿性创口时,可用填塞止血法急救。将纱布块填塞于创口内,再用绷带行加压包扎。在颈部或口底创口内填塞纱布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窒息。
㈤ 一名交通事故的口腔颌面创伤的患者,伤后立即急诊入院,应做哪些检查及处理
诊断检查
1、注意有无呼吸道阻塞、口唇发绀、躁动不安、鼻翼煽动等呼吸道阻塞先兆。
2、检查脉搏、血压和瞳孔变化。
3、查明窒息发生的原因,是否因损伤组织移位或异物、血块、分泌物堵塞呼吸道,是否因局部血肿或水肿的压迫而闭塞呼吸道,有无分泌物、血液、呕吐物吸入气管内。
4、检查时尤其要重视昏迷患者。
治疗方案
一、防治窒息
(一)治疗
1、针对窒息的原因,进行抢救。舌后坠者,将舌牵出并在舌前部穿线牵拉固定。咽喉部有异物、呕吐物者,应立即清除。
2、由血肿或水肿而闭塞呼吸道者,昏迷患者喉头反射消失者,及有异物、呕吐物被吸入气管内者,均应作气管切开。
3、紧急时,可作环甲膜切开,纠正后改作正规气管切开术。或以数个粗针头刺入环甲膜,以保持通气。
4、后送时,应采用俯卧位或侧卧位。
二、止血
(一)治疗
1、指压止血 根据出血部位可将颈总动脉压于第六颈椎横突处;在下颌骨下缘指压颌外动脉,在耳屏前指压颞浅动脉。
2、填塞及包扎止血 深部创口可用填塞止血。浅部创口一般都可采用包扎止血;创口可放入止血粉或明胶海绵。
3、结扎止血 创口内明显出血时,根据出血部位,结扎相应的颈外动脉分支,必要时作患侧颈外动脉结扎。
(5)颌面外伤后常用的止血方法有扩展阅读
下面简单介绍以下最常见的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现场处理方法:
1、面部软组织挫伤
这种损伤一般无需到医院就诊,受伤如不超过24小时,可用毛巾浸冷水后冷敷,有条件的也可用冰袋,以帮助止血,减轻疼痛。如受伤时间超过24小时,则应采取热敷,可用温毛巾或热水袋敷于伤部,以帮助化瘀,但不管是冷敷还是热敷,都不要连续进行,以避免引起冻伤或烫伤。
2、牙折
(1)重症牙折发生后,一方面影响咀嚼功能,另一方面影响美观,所以,一旦发生缺损较大的牙折,特别是牙髓暴露于外的,最好立刻到医院牙科急诊就诊,予以相应紧急处理后,再择期行补牙术。
(2)轻症如牙折程度较轻,缺损较小,可不必立刻进行急诊处理,可自行或请人帮助用大蒜瓣涂擦表面,用脱敏牙膏刷牙,不要用伤牙咀嚼食物,根据情况,选择合适时机去医院行断牙修补术。
3、口腔颌面部复合伤
由于口腔颌面部所处的特殊位置,创伤程度较重时很容易发生复合伤,并可影响到颅脑而发生颅底骨折或颅脑损伤,且由于在正常时口腔、鼻腔等存有大量细菌,所以也容易并发感染。
(1)处理危重损伤当怀疑口腔颌面部有复合伤时,一定要冷静,首先处理危及生命安全的损伤,如清除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发生;
(2)出血对面部及头皮等处的出血,可用无菌敷料或干净布料、毛巾等行加压包扎。
(3)伤口处理对于面部、颈部裂开性或穿通性伤口,可采取填塞止血的方法,将无菌敷料或干净布料填塞伤口,然后再行加压包扎;
(4)休克如患者的生命体征不平稳,出现休克症状,应立即送往附近医院急诊室进行抢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口腔颌面部外伤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口腔颌面部创伤
㈥ 创伤后如何止血 常用的止血方法有哪些
出血,尤其是大出血,属于外伤的危重急症,若抢救不及时,伤病人会有生命危险。止血技术是外伤急救技术之首。现场止血方法常用的有四种,使用时根据创伤情况,可以使用一种,也可以将几种止血方法结合一起应用,以达到快速、有效、安全的止血目的。(一)指压止血法指抢救者用手指把出血部位近端的动脉血管压在骨骼上,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而达到止血目的。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首选止血方法。直接压迫止血:用清洁的敷料盖在出血部位上,直接压迫止血。间接压迫止血: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动脉血运,能有效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二)加压包扎止血法伤口覆盖无菌敷料后,再用纱布、棉花、毛巾、衣服等折叠成相应大小的垫,置于无菌敷料上面,然后再用绷带、三角巾等紧紧包扎,以停止出血为度。这种方法用于小动脉以及静脉或毛细血管的出血。但伤口内有碎骨片时,禁用此法,以免加重损伤。(三)填塞止血法用无菌的棉垫、纱布等,紧紧填塞在伤口内,再用绷带或三角巾等进行加压包扎,松紧以达到止血目的为宜。本法用于中等动脉。大、中静脉损伤出血,或伤口较深、出血严重时,还可直接用于不能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的出血部位。(四)止血带止血法四肢较大动脉出血时救命的重要手段,用干其他止血方法不能奏效时。如使用不当可出现肢体缺血、坏死,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温馨提示:仅供参考,如有疑问请详细咨询相关专家。
㈦ 外伤出血常用的止血方法有哪些
止血法用于外伤出血。常用的止血法如下:1.手压止血法手压止血法是用手指压住动脉经过骨骼表面的部位,达到止血的目的,为应急措施。
2.止血粉止血法将止血粉直接撒在出血创面,立即用纱布加压包扎,一般可达到止血目的。
3.加压包扎止血法用于中小动脉和静脉损伤出血。用急救包压迫创口包扎后止血,若效果不满意,可加敷料再用绷带加压包扎,同时抬高患肢。
4.屈曲肢体加垫止血法用于肘或膝关节以下出血,在无骨关节损伤时可以使用。如前臂大出血,在肘窝处垫以棉垫卷,将肘关节尽力屈曲,借衬垫物压住动脉,用绷带或叠成带状的三角巾固定于屈肘姿势。
5.止血带止血法用于
四肢伤大出血。在肢体的适当部位,如上臂的上1/3,股部的下1/3,用棉花、纱布或毛巾等物作为衬垫后再上一止血带。以左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持止血带的头端,将长的尾端绕肢体一圈后压住头端,再绕肢体一圈,然后用左手食指、中指夹住尾端,将尾端从止血带下拉过,由另一端牵出,使之成为一个活结。
上止血带的时间不能超过5小时,每1~1.5小时松解1次,每次1~2分钟,松解止血带时应在伤口处用敷料加压,防止松解后引起猛烈出血。
㈧ 面部失血,怎么止血
动脉出血
特别是较大的动脉,血流猛急,呈喷射状,一般在外伤时多见。急救方法是就地止血,一般在受伤动脉的近心端,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进行止血。止血时应行动快,止血彻底,防止失血过多。
指压止血法
指压止血法是动脉出血最迅速的一种临时止血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伤部上端用力将动脉压瘪于骨骼上,阻断血液通过,以便立即止住出血,但仅限于身体较表浅的部位、易于压迫的动脉。
1.肱动脉压迫止血法
此法适用于手、前臂和上臂下部的出血。止血方法是用拇指或其余四指在上臂内侧动脉搏动处,将动脉压向肱骨,达到止血的目的。
2.股动脉压迫止血法
此法适用于下肢出血。止血方法是在腹股沟(大腿根部)中点偏内,动脉跳动处,用两手拇指重迭压迫股动脉于股骨上,制止出血。
3.头部压迫止血法
压迫耳前的颈浅动脉,适用于头顶前部出血。面部出血时,压迫下颌骨角前下凹内的颌动脉。头面部较大的出血时,压迫颈部气管两侧的颈动脉,但不能同时压迫两侧。
4.手部压迫止血法
如手掌出血时,压迫桡动脉和尺动脉。手指出血时,压迫出血手指的两侧指动脉。
5.足部压迫止血法
足部出血时,压迫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
(三)加垫屈肢止血法
加垫屈肢止血法是适用于四肢非骨折性创伤的动脉出血的临时止血措施。当前臂或小腿出血时,可于肘窝或国窝内放纱布、棉花、毛巾作垫,屈曲关节,用绷带将肢体紧紧地缚于屈曲的位置。
(四)止血带止血法
止血带止血法,主要是用橡皮管或胶管止血带将血管压瘪而达到止血的目的。这种止血方法较牢固、可靠,但只能用于四肢动脉大出血。
1.止血带结扎法
橡皮止血带使用方法:左手拿橡皮带、后头约16cm要留下;右手拉紧环体扎,前头交左手,中食两指挟,顺着肢体往下拉,前头环中插,保证不松垮。如遇到四肢大出血,需要止血带止血,而现场又无橡胶止血带时,可在现场就地取材,如布止血带、线绳或麻绳等。用布止血带止血时,放平入环,拉紧固定。用线绳或麻绳止血时,可绞紧固定。
2.使用止血带时应注意的问题
(1)止血带应放在伤口的近心端。上臂和大腿都应绷在上1/3的部位。上臂的中1/3禁止上止血带,以免压迫神经而引起上肢麻痹。
(2)上止血带前,先要用毛巾或其他布片、棉絮作垫,止血带不要直接扎在皮肤上;紧急时,可将裤脚或袖口卷起,止血带扎在其上。
(3)要扎得松紧合适,过紧易损伤神经,过松则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一般以不能摸到远端动脉搏动或出血停止为度。
(4)结扎时间过久,可引起肢体缺血坏死。因此要每隔1h(上肢或下肢)放松2~3min;放松期间,应用指压法暂时止血。寒冷季节时应每隔30min放松一次。结扎部位超过2h者,应更换比原来较高位置结扎。
(5)要有上止血带的标志,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和部位。用止血带止血的伤员应尽快送医院处置,防止出血处远端的肢体因缺血而导致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