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龙棕的种植方法

龙棕的种植方法

发布时间:2022-05-18 10:30:31

❶ 龙棕是裸子植物还是被子植物

龙棕是被子植物。

呈灌木状,体高0.5-0.8米;无地上茎,地下茎节密集,多须根,向上弯曲,犹如龙状,故名龙棕。叶簇生于地面,形状如棕榈叶,但较小和更深裂,裂片为线状披针形,长25-5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浅2裂,上面绿色,背面苍白色;叶柄长25-35厘米,两侧有或无密齿。

果实肾形,蓝黑色,宽10-12毫米,高6-8毫米。种子形状如果实,胚乳均匀,胚侧生,偏向种脐。花期4月,果期10月。

(1)龙棕的种植方法扩展阅读

该种仅见于中国云南西部至西北部的大姚、宾川(鸡足山)、永胜以及中部的峨山等地区,在海拔1500-2300米的范围内有少量分布。

龙棕主要分布于气候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年均降雨量约为85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约为74%,年平均温度约为14℃左右。植物区系属东亚植物区,中国喜马拉雅区的云南高原地区及横断山脉外缘地区。植被类型大部分属于中亚热带半湿性常绿阔叶林,海拔1900-2300米,土壤类型主要是红壤、山地黄壤,pH为5.5-6.5,其中以山地黄棕壤最适于龙棕分布生长。

龙棕耐阴,喜温暖,喜肥,喜湿润,特别是幼苗更是如此。但在分布区内某些干旱地带成年植株也长势良好,说明其具一定的抗旱性。

龙棕常生长在云南松林下,并同时伴生有云南油杉和黄青冈,林下长有水红木和马桑等,其在植物群落中处于伴生种地位,其生长发育很大程度上受所在群落的制约和影响。

❷ 棕树剥下来的棕能用来种植松土种植花卉吗

棕榈树苗。棕榈树属常绿乔木。树干圆柱形,常残存有老叶柄及其下部的叶崤,它原产中国,除西藏外中国秦岭以南地区均有分布,常用于庭院、路边及花坛之中,适于四季观赏。木材可以制器具,叶可制扇、帽等工艺品,根入药。
棕榈

棕榈树属常绿乔木。树干圆柱形,常残存有老叶柄及其下部的叶崤,它原产中国,除西藏外中国秦岭以南地区均有分布,常用于庭院、路边及花坛之中,适于四季观赏。木材可以制器具,叶可制扇、帽等工艺品,根入药。
编辑摘要 编辑信息模块 中文学名: 棕榈 ?中文别名: 唐棕、中国扇棕、拼棕 英文名: Trachycarpus fortunei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Liliopsida) 目: 棕榈目(Arecales )只有这一科。 ?科: 棕榈科(学名:Palmae)又称槟榔科。 属: 棕榈属 ?种: 棕榈种 分布: 在中国主要分布在秦岭、长江流域以南温暖湿润多雨地区
棕树,学名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又名唐棕、中国扇棕、拼棕,棕榈科棕榈属长绿乔木。为单子叶植物,树高达5~7米,干径20厘米左右。树干圆柱形,直立无分枝,干上具环状叶痕呈节状。叶圆扇形,簇生于树干顶端向外展开,掌状深裂至中部以下,成多数的披针形裂片;叶柄两侧有锯齿,叶基的苞片扩大成黄褐色或黑褐色的纤维状鞘包被树干,通称棕皮或棕片。花单性,肉质圆锥花序生于叶丛中,有明显的大形花苞,花淡黄色而细小,初出苞的花穗花小多数密集如鱼子,古称“棕笋”(又名木鱼)。花萼和花冠均三裂,雄蕊6枚,子房三室,心皮基部合生。核果球状或呈肾形、成熟时由绿色变为黑褐色或灰褐色,微被蜡和白粉,甚坚硬。花期4~5月,10~11月果熟。
棕桐树是一特用经济树种。其主要产品棕皮能制作徐绳、棕垫、地毯等, 嫩叶可编织帽、扇、篮、包, 木材可以做桥桩、猪牛栏柱和水槽等, 种子粉碎后可以喂养家畜, 花果与陈旧棕丝烧制的“陈棕碳” 可入药。棕树树姿优美, 四季常春, 又是较好的园林树种。棕树一次种植, 几十年受益。故农谚说“ 家有万棵棕, 世代不受穷” 。

棕榈原产于中国,现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乃世界上最耐寒的棕榈科植物之一。棕榈在中国主要分布在秦岭、长江流域以南温暖湿润多雨地区,以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陕西最多,垂直分布在海拔300~1500米,西南地区可达2700米。棕榈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极耐寒,较耐阴,成品极耐旱,惟不能抵受太大的日夜温差。栽培土壤要求排水良好、肥沃。棕榈根系较浅,无主根,种时不宜过深,栽后穴面要保持盘子状。棕榈对烟尘、二氧化硫、氟化氢等多种有害气体具较强的抗性,并具有吸收能力,适于空气污染区大面积种植。除此之外,棕榈还有许多用途,树干纹理致密,外坚内柔,耐潮防腐,是优良的建材;叶鞘纤维可制扫帚、毛刷、蓑衣、枕垫、床垫、水塔过滤网等;棕皮可制绳索;棕叶可用作防雨棚盖;花、果、棕根及叶基棕板可加工入药,主治金疮、疥癣、带崩、便血、痢疾等多种疾病;种子蜡皮则可提取出工业上使用的高熔点蜡;种仁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蛋白质,经磨粉后可作牲畜饲料;未开花的花苞还可作蔬菜食用。
棕榈
1、线棕(马尾棕、粗棕、竹节棕)
线棕的树干高大,节间长,叶身大,叶柄长,叶色浓绿,皱褶先端较尖,叶质较薄,棕片厚而密,棕丝粗长,结构较稀,顶端结合成带而下垂。产量及出丝率高,毛脚少,最适宜制绳索。但对立地条件要求较高,树干高,节间长,采剥不方便。种实椭圆状卵形,熟时蓝黑色。
2、板棕(密棕)
板棕的树干粗肥,树势较矮,节间密,叶身较大,叶柄粗肥,叶色翠绿,皱褶先端凸尖,叶质肥厚。棕皮宽,棕丝较短,棕丝顶端分离而稍下垂,毛脚少,产量较高,宜于编制蓑衣。对立地条件要求也较高。树干粗肥,节间短,便于采剥。种实肾脏形,熟时黄褐色。
3、毛棕(细棕)
毛棕的树干较粗,叶身小,叶柄短,叶色淡绿,棕片宽不及板棕,长不及线棕,棕丝短细,质脆,毛脚多,产量低,质量差。对立地条件要求一般。
4、山棕
山棕一般处于野生状态,植株矮小,干细节密,叶身小,叶柄短,叶色黄绿,棕片狭短而薄,棕丝短,产量低,质量差。能耐干瘠,抗风力强。
棕榈 - 中国特有珍稀品种 棕榈
1、水椰(Nypa fruticans Wurmb)
现状:渐危种。水椰是中热带海岩沼泽土生长的半红树、红树林的建群种。由于过度砍伐和采摘果实,使水椰林林相及天然分布受到极大影响。尤其在近几年内,封港的大片水椰林树被砍去,用作盖房屋、工棚等。若不加强保护,将沦于濒危状态。

2、琼棕(Chuniophoenix hainaensis Burreet)
现状: 濒危种。又名陈棕,为海南岛植物,分布范围极为狭窄。近年来,产区大量收购茎秆 作工艺品,所以屡遭砍伐,致使资源日益减少,现已处于濒临灭临的境地。
3、矮琼棕(Chuniophoenix humilis C.Z.Tang et T.L.Wu) 为中国特产的稀有珍贵植物,与琼棕的区别在于植株矮烛。茎秆较细,叶较小,裂片少,花序较小,分枝少,且不再分枝,分枝上的小苞片为黄褐色,花淡黄色,花瓣强烈反卷,果较小。生态学和生物学特征等与琼棕相近,观赏价值更高。应加强保护,以免绝灭。
4、龙棕 (Trachycarpus dracocephalus Ching et Hsu)
现状:渐危种。龙棕物产于云南西部,由于分布区局限、零星分散,结果量少,自然更新能力差,加上森林被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失调,致使植株日渐减少。
5、董棕(Caryota urens L.)
现状:渐危种。董棕在中国仅云南有少量分布,主要生于石灰岩山区。由于过度采伐,成龄植株日渐减少,有些地区的生境完全被破坏,已失去自然更新的条件,而且其生物学特性特殊,自然更新周期较长,容易陷于濒危状态。
棕榈 - 科属特性
1、刺葵亚科。仅刺葵1属,17种。分布于非洲、亚洲。海枣是热带干旱地区的重要植物,是西亚、北非的重要食品,常见于沙漠绿洲,有生命之树之称。干果从中东输入,称伊拉克枣。
2、贝叶棕亚科。31属,360余种 。分布于热带各地及地中海地区;大部分具掌状叶的棕榈都属于该亚科,不少种类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最常见的用途是叶片供编织各种器具;叶鞘纤维作填充物等,如中国广东产的蒲葵,长江流域出产的棕树。
3、糖棕亚科。产热带非洲、亚洲,共6属40余种,产于非洲的海菲棕,又称非洲棕榈酒椰,是非洲内陆草原地区重要经济植物,花序可取汁酿酒和做饮料。特产于印度洋塞舌尔群岛的双椰子的果实,是植物界最大的,每果重达30余千克。
4、鱼尾葵亚科。产亚洲和大洋洲,3属38种。鱼尾葵产热带东南亚,幼嫩茎尖可作蔬菜,树干髓心可制淀粉,中国南部也产。莎木分布于亚洲湿热地区,果实煮熟后可食用,花序轴产糖汁,中国南方也有分布。
5、鳞果亚科。共有22属600余种,主产亚洲热带。本亚科出产多种重要经济产品,如省藤为东南亚地区重要藤类资源,供编织各种精美家具、器皿,茎长达200余米,中国南方也产。藤血竭为着名的血竭原植物,其果实可提取红色树脂,作中药血竭或染色颜料用。西谷椰产东南亚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树干髓心可制成西谷米(西米)作主粮用。
6、椰子亚科。共22属640种,分布于世界热带各地,主要分布于南美洲。椰子广泛栽培于世界湿热地区,特别是海岸地区,果实为重要水果、食用油料;果皮为填充纤维,中国南方也产。油棕原产西非热带,种子富含油脂,为棕榈油来源,中国云南和广东有栽培。
7、槟榔亚科。共有120属,1100种,泛热带分布。槟榔为亚洲热带重要药材和咀嚼品,男女老幼皆用之,有护齿、助消化、杀虫之效;中国云南、广东有栽培。王棕属植物的幼嫩茎尖可作蔬菜;王棕是热带普通的观赏树木。
8、水椰亚科。1属1种,即水椰,分布于亚洲热带、大洋洲,北延至中国海南岛和台湾,常生长于海湾泥沼地带或在红树林中混生;常有胎生习性;果肉可食或以盐渍后食用;花序轴流出汁液可制饮料;叶供编织、盖房等。
9、象牙椰亚科。3属15种。分布于美洲热带。象牙椰子果实称为植物象牙,用于制作工艺品。
棕榈 - 栽植技术
1采种
从15 ~ 40 年生的壮年树上采种.幼龄树和老龄树上的种子不宜采用。要在11 ~12 月间, 棕树种实已完全成熟、呈灰揭色时采收。种实除去小枝梗后, 放在室内, 铺12 ~ 15厘米厚, 摊晾15 天左右, 即可播种。若待春播应将种子与湿沙混合, 摊放室内, 上盖一层稻草, 保湿贮存。
2.整地播种
做苗圃的地应选择靠近水源、不易受旱受涝、较肥沃的沙壤土或粘壤土。一般每“ 7 平方米施腐熟的人粪尿8 ~ 10 担、过磷酸钙20 千克, 耕翻后, 做成宽1 . 4 米的畦,安徽潜山县农业区划办(帕奋。50) 周学雍君庐黯溉稽渠整碎畦面土块, 即可播种。播前要将种子放在草木灰水中浸泡48 ~ 64小时, 擦去果皮和种子外的蜡质, 洗净播种。由于棕树种子的发芽率一
般只有40 %左右, 故要播足种子,每6 67 平方米播种50 一60 千克。条播, 条距20 ~ 25 厘米。播后用灰粪和细碎肥沃的土杂粪混合后盖种,不可覆盖过厚, 以2 ~ 2 . 5 厘米为
度。然后上盖一层稻(麦)草, 以防土壤干燥板结。
3. 苗期管理
出苗80 %以上时, 于傍晚将盖草掀去, 用喷壶喷湿畦面。幼苗期要保持土壤湿润, 及时拔除杂草. 出苗一个月后, 每“ 7 平方米用尿素2 千克对水浇施。3 ~ 4个月后, 幼苗长出3 片叶时, 即行假植。假植土壤要疏松肥沃, 每6 67 平方米施腐熟土杂粪80 ~ 1 0 担。假植行株距15 厘米x l3 厘米, 栽后每夭傍晚要浇水, 直至成活。一个月后, 开始松土追肥。高温季节, 要在苗间擂芭茅秆遮荫。苗高6 0 厘米左右, 即可移栽。
4. 移栽
选择土壤潮湿肥沃、排水良好的山脚坡地, 尤以田头、地边、宅旁、溪岸、路边等空闲地为佳。低洼地、重粘土、死黄泥、过酸过碱、土层浅的地均不宜栽植。成片栽植的, 要在移栽前一年的7、8 月间, 将地面杂草灌丛全部砍倒, 深挖土30厘米左右, 把杂草灌丛埋入土中; 待移栽时, 打碎土块, 捡除石块、树根等, 挖穴造林. 穴深及长宽各30 厘米, 行株距17 米又1 . 3 米, 每6 67平方米约栽3 0 株。零散栽植的, 要2 0. 劝自,在移栽处整地挖穴, 穴深30 ~ 35 厘米, 穴长宽各4 。厘米, 株距2 米, 做行道树的株距要在3 米以上。由于棕苗无主根, 须根群向四方伸展, 故应在穴底中央铺垫一些土, 让其高于四周. 栽植时, 苗茎立于中间高处, 须根倾斜伸向四周低处, 然后填土踩实。注意不宜栽植过深, 严防把苗心埋入土中. 穴深苗小的, 可在穴底填些腐熟的土杂粪或肥土. 移栽后, 每2 ~ 3 年施肥一次, 施用火粪、垃圾、土杂粪等。还要注意排水防债, 以防引起烂根死亡. 并应注意及时清除树干上的苔癣、地衣、膝蔓等。

棕榈 - 主要作用
棕桐树是一特用经济树种。其主要产品棕皮能制作徐绳、棕垫、地毯等, 嫩叶可编织帽、扇、篮、包, 木材可以做桥桩、猪牛栏柱和水槽等, 种子粉碎后可以喂养家畜, 花果与陈旧棕丝烧制的“陈棕碳” 可入药。棕树树姿优美, 四季常春, 又是较好的园林树种。棕树一次种植, 几十年受益。故农谚说“ 家有万棵棕, 世代不受穷” 。
概括为以下几点
1、棕榈树栽于庭院、路边及花坛之中,树势挺拔,叶色葱茏,适于四季观赏。
2、木材可以制器具。单子叶植物中的棕榈科江苏棕榈基地有100万株左右以其特有的形态特征构成了热带植物部分特有的景观。
3、双子叶植物棕榈棵,叶鞘为扇子型,可做扇子。
4、棕皮在浙江做成棕衣,是古代的雨衣。
5、棕榈花主治:血崩;带下;肠风;泻痢;瘰疬。
6、棕榈皮主治:吐血;衄血;便血;血淋;尿血;血崩;外伤出血。
7、棕榈根主治:吐血;便血;崩漏;带下;痢疾;淋浊;水肿;关节疼痛;瘰疬;流注;跌打肿痛。
8、棕榈子主治:肠同;崩漏;带下;泻痢;遗精 。

棕榈 - 棕衣

后冯村穿的棕衣式样
浙江省仙居县后冯村历史上以穿棕衣为主要经济来源。这一村的棕衣为长衣,无袖,下垂一层密集的棕片,使不透水。20多年前,农村房前屋后还到处长着棕榈树,树干上裹着层层棕片。要使用棕丝时,携把刀搬把梯子爬上棕榈树,将一片片的棕丝剥下,去掉棕叶,晾干待用。编制棕蓑衣的工具十分简单,一根比筷子略小的引针,一盒用桐油浸过的用来润滑引针棕丝。制作棕衣时,先抽棕丝。用钉耙梳理成片的棕丝,抽丝,搓成棕丝绳备用。先做领子,将片状的棕丝按衣领的形状叠起,用棕丝绳细细缝起来。衣领制成后再一片片拓展成肩部、背部。然后制作棕衣下摆,最后拼接成一件棕蓑衣。编制一件棕衣一般需要2天时间。
那时,编制棕衣这一行相业相当兴旺,每年还有师傅到县外各地巡回编制棕衣,至少都会在一个村里呆上个把月。现在用棕衣的渐渐少了。首先是因为,近年来,农民生产项目多样化,且耕种效率大幅提高,“斜风细雨即归家”,除了插秧和偶尔一二次紧急之事,已不再风雨无阻整年泡在田里劳作,田间劳动的雨具用途已大为减少,其次是被现代多样化的雨具如塑料雨衣、雨伞等所替代,年轻人比较喜欢。但讲实际的老农还是喜欢棕衣,它有透气、结实耐用,特别是在插秧时,用来给秧苗遮阳。
但年轻人总是肯为美而牺牲实用,而且,他们也是各有优点,比如有的轻便,有的美观。因此,许多编制棕衣师傅早已改行另谋生路了,这个行当、手艺大约也被人已忘得差不多了。虽然许多农家还可见到棕衣的身影,但都是些年留下的破棕衣。农村的菜园边、山岗上,还偶有几棵老棕榈树在风中寂寂寞而立。
从文献记载来看,早在周代,人们已使用起雨衣。最早的雨衣为芒草所制,名“蓑”,又称“蓑衣”。江南盛产棕榈树,多用棕丝编织蓑衣,称棕衣,也有称“棕蓑衣”。传说上古时虞尧为种田人出生,他登位时无衣可穿,就剥来毛棕编成蓑衣,穿着接受百姓的祝贺。后来蓑衣就成为圣服,不但可避风雨,且可防猛兽。《明会典·计赃时估》:“棕蓑衣一件,三十贯。”可见棕蓑衣伴着人们已经走过几千年的历史了。
很久以来,蓑衣是各家必备雨具,连王公贵族豪门中亦少不得此物。《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写道:“只见宝玉头上带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黛玉不觉笑了:‘那里来的渔翁!’”江南多雨,蓑衣更是不可少。只是后来,随着其它更美观的雨具的出现,它从家家必备之物,退到农家独有,成为南方农民劳作时的专用的雨具。记得小时候,农村家家都有好几件棕衣,一般是家里有几个劳力就至少有几件棕衣。先前夏天时,生活困难的人家还用几片棕片缝制短裤。
历史上蓑衣对人们生活影响甚深,这从历代诗文中得到反映。如《诗经·小雅·无羊》:“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汉毛亨注释:“蓑,所以备雨;笠,所以御暑”。唐崔道融《田上》诗:“两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最着名的是唐代张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名句,描绘了一幅极富诗意的江南渔家生活画面,或让人垂羡的江南隐者生活场景[1] 。
棕榈 - 生长及棕片采割 棕榈
棕榈幼年阶段生长十分缓慢,且要求适当的荫蔽。其茎长出土壤表面约需3-5年,形成掌状有皱折的正常叶片要3-4年,投产时间要在8年以上,而此时榈树高度仅1.3-1.5m这样缓慢的生长过程,在裸露地无荫蔽的条件下尤为明显。同一土壤和品种,在为全光照1/4-1/5的光强下比1/2的光强生长旺盛。投产前,年生长过程的特点表现为生长期,生长量小,速生期不够明显。在幼年阶段,棕榈的这一特性在品种之间基本上是一致的。为了加快棕榈的生长,在整个幼年阶段需要进行较长的持续管理。特别是当年新叶生长的5-9月,由于棕榈高、径生长几乎是同期进行,初期生长主要依靠前期积累的光合产物的供给。
棕榈 - 副产品 棕榈油
棕榈油是从油棕树上的棕果(Elaeis Guineensis)中榨取出来的,它被人们当成天然食品来使用已超过五千年的历史。棕榈油的原产地在西非。1870年,棕榈油传入马来西亚,当时只是作为一种装饰植物。直到1917年才进行第一次的商业种植。在六十年代,马来西亚为了帮助减少对橡胶和咖啡的贸易依赖,开始大大提高棕榈油的产量。
棕榈油也被称为“饱和油脂”,因为它含有50%的饱和脂肪。油脂是饱和脂肪、单不饱和脂肪、多不饱和脂肪三种成分混合构成的。棕榈油是植物油的一种,能替代其它油脂,可代替的有大豆油、花生油、向日葵油、椰油、猪油和牛油等。由于棕榈油与各种油脂的相互关系,棕榈油的价格也是随着世界一般油脂价格的游走而浮动,同时,棕榈油价格的波动幅度也很大
品质介绍
棕榈油是世界油脂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81年,它在世界油脂总产量中占了很大比重,约为9%。预计它在世界油脂市场的贸易总额还会进一步增加。
棕榈油是从油棕树上的棕果(Elaeis Guineensis)中榨取出来的,它被人们当成天然食品来使用已超过五千年的历史。棕榈油的原产地在西非。1870年,棕榈油传入马来西亚,当时只是作为一种装饰植物。直到1917年才进行第一次的商业种植。在六十年代,马来西亚为了帮助减少对橡胶和咖啡的贸易依赖,开始大大提高棕榈油的产量。
油棕是一种四季开花结果及长年都有收成的农作物。油棕的商业性生产可保持25年。
油棕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在马来西亚,目前每公顷油棕生产大约5吨的油脂,每公顷油棕所生产的油脂比同面积的花生高出五倍,比大豆高出九倍。一般的马来西亚已到成熟期的油棕,每年每公顷平均产量是3.7吨毛棕榈油。
棕榈油也被称为"饱和油脂",因为它含有50%的饱和脂肪。油脂是饱和脂肪、单不饱和脂肪、多不饱和脂肪三种成分混合构成的。
棕榈油是植物油的一种,能替代其它油脂,可代替的有大豆油、花生油、向日葵油、椰油、猪油和牛油等 。由于棕榈油与各种油脂的相互关系,棕榈油的价格也是随着世界一般油脂价格的游走而浮动,同时,榈油价格的波动幅度也很大。
用途
棕榈油在世界上被广泛用于烹饪和食品制造业。它被当做食油、松脆脂油和人造奶油来使用。象其它食用油一样,棕榈油容易被消化、吸收、以及促进健康。棕榈油是脂肪里的一种重要成分,属性温和,是制造食品的好材料。从棕榈油的组合成分看来,它的高固体性质甘油含量让食品避免氢化而保持平稳,并有效的抗拒氧化,它也适合炎热的气候成为糕点和面包厂产品的良好佐料。由于棕榈油具有的几种特性,它深受食品制造业所喜爱。
此外,棕榈油还可以用来制造肥皂、菜油、以及其它许多种类的产品。
在我国,目前食用精炼棕榈油,产品规格方面,主要指标是溶点不超过24℃-33℃,用于食品(面包、饼干等)的煮炸方面,每年的需要量占进口量的绝大部分;工业使用的精炼棕榈油,要求溶点不低于44℃,主要用于制造肥皂、硬脂酸及甘油,每年的需要量基本是在十几万吨
棕榈 - 生存环境和对人类的作用
棕榈树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耐寒性极强,可忍受零下14度的低温,是我国栽培历史最早的棕榈类植物之一。
用途
棕榈树栽于庭院、路边及花坛之中,树势挺拔,叶色葱茏,适于四季观赏。木材可以制器具。单子叶植物中的棕榈科江苏棕榈基地有100万株左右以其特有的形态特征构成了热带植物部分特有的景观。双子叶植物棕榈棵,叶鞘为扇子型,在江苏棕榈基地最多.提供棕纤维,叶可制扇、帽等工艺品,根入药。[2]
棕榈 - 功能主治 棕榈
收涩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
1、鼻血不止。用棕榈烧灰,吹入流血的鼻孔内。
2、血崩不止。有棕榈皮营业税存性,空心服三钱,淡酒送上。
3、敌国淋不止。用棕榈皮半烧半炒,研为末。每服二钱。
4、屙血。作棕榈皮半斤、桥楼一个,共烧成灰。每服二钱,米汤调下。
5、泻痢。用棕榈皮烧存性。研为末,水送服一匙。
6、小便不通。用棕榈皮烧存性,水酒送服二钱即通。
棕榈 - 栽培及经营方式 棕榈

(1)棕粮间作型
这是成片发展棕树,以短养长,以耕代抚促进棕树生长和早日投产的主要经营方式。一般棕树多点播或撒播,每公顷保存3000-6000株,约12年可以投产。投产后每公顷可收棕片750-3000kg。
间种作物有玉米、马铃薯、薯类、豆类等。大小春一起,每公顷可收粮3000-3750kg。亦有大春种,小春休闲者。
(2)棕树同其它树种混交型
这种栽培方式主要出现在海拔800-1300m(1500m)的地带,混交树种在盆地边缘多为桤木、柏木、油桐、香椿、长杉、泡桐等。棕树同速生阔叶树的混交效果较好,同针叶树的混交效果较差。一般先植其它树种,待其郁闭或接近郁闭后再栽棕榈。这样可利用先植树抑制杂草改善光照、水分和养分状况,创造棕榈幼年阶段生长的适宜环境。
(3)棕、茶套作型
这是产茶山区一种常见的栽培方式,也是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方法之一。一般做法是:
棕树行距2m,株距1m。在两棕树之间种茶2行。常先植茶2-3年后植棕,或棕、茶同时种植。4-6年后收茶,10年左右开始收获棕片。在这种栽培方式下,1ha可收茶15-30公担,棕树投产后年可收棕75-100kg。缺点是多毛虫危害。
(4)棕树纯林
在劳力较少、荒山面积较大、土壤表层多石块或石栎、不宜农作的地区,常培育棕树纯林。一般是一次种植,然后让其不断地天然更新,以达到边培育后继资源,边利用的目的。这种群落的特点是“几世同堂”,密度大,一般12年左右可以投产。
栽植密度对这种经营方式尤显重要。一般采用1m×1m的株行距。在土壤表面石块遍布的地方,棕榈纯林在造林后连续除草、施肥管理3年,幼林生长也很不理想。6年生平均高仅33cm,平均地径4.3cm,叶片12个。虽然林地上有一定数量的天然更新的成年投产棕树,但产量低。因此,这种经营方式未必可取。
(5)四旁种植
四旁种植在分布区同内是最广泛的一种栽培方式。以地边和屋旁种植为主,作为四旁绿化树种或群众自用。多零星,不能五项原则商品。
棕榈 - 主要危害 棕榈

1、气候性病害,主要出现在西缘山地,这是由于花期的低温和阴雨使花序蕾不能长出苞片致病而引起的腐烂。主要影响棕片色泽,形成所谓“花壳棕”。
2、虫害主要有天牛、介壳虫等,防治方法与一般树种相同。
3、动物性危害:一是来自山鼠和田鼠啃吃棕心和棕籽;二是来自吃虫的啄木鸟,因其要啄开树皮食虫,故树干常有孔洞,经雨水侵入,使树干腐朽而枯倒。

❸ 植物提问我家有棵南方树人家说叫棕子。

棕榈(拉丁文Trachycarpus fkrtunei)又名唐棕、中国扇棕、棕树、拼棕、鬣葵,为棕榈科棕榈属常绿乔木,原产于我国,现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乃世界上最耐寒的棕榈科植物之一。茎干直立,高5-10米,茎部常被残存不易脱落的叶鞘纤维包裹,叶形如扇,簇生于茎顶,掌状深裂,直径50-70厘米;裂片多数,线条形,宽1.5-3.0厘米,坚硬,顶端浅二裂,钝头,不下垂,有许多纤细的纵脉纹;叶柄细长,顶端有小戟突;叶鞘纤维质,网状,暗棕色,缩存。肉穗花序多数簇生,下垂,花极小,淡黄白色,雌雄异株或同株。核果,肾状球形,直径1厘米左右,熟时蓝黑色,有白粉。花期4-5月,果期11月。棕榈属植物种类众多,常见栽培的有山棕、雪山棕榈、喜马拉雅棕榈、石棕、龙棕、泰国山棕等。
棕榈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极耐寒,较耐阴,可忍受寒风侵袭,至-15℃都不会冻死,欧美温带地区种植较普遍,甚至在英国南部及加拿大温哥华地区户外都有栽培。成品极其耐旱,惟不能抵抗太大的日夜温差。常用播种繁殖,可在11-12月果熟时,连果穗剪下,阴干后脱粒即播,也可沙藏至翌年再播,播前先用60-70℃的温开水浸泡24小时,播后50-60天开始发芽。棕榈苗期生长较缓慢,常需3-4年方可出圃种植。小苗可以裸根移植,大苗则需带土球。栽培土壤要求排水良好、肥沃。棕榈根系较浅,无主根,种时不定过深,栽后穴面要保持盘子状,寒冷地区可盆栽,冬季移入室内越冬,也可就地搭建温棚保温越冬。
棕榈乃世界上最耐寒的棕榈科植物之一,树干挺直,叶形如扇,清姿优雅。可对植或列植于庭前、路边,也可孤植或群植于池边、林缘、窗前,同时,棕榈对多种有害气体具较强的抗性,且有吸收能力,适于空气污染区大面积种植。除此之外,棕榈还有许多用途,树干是优良建材;叶鞘纤维可制扫帚、毛刷、蓑衣、枕垫、水塔过滤网等;棕皮可制造绳索,历史上曾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直到塑料制品开发后,才逐渐被取代,棕叶可用作防雨棚盖;棕根及叶基棕板可加工入药;种子蜡皮则可提取出工业上使用的高熔点蜡;种仁磨粉还可作牲畜饲料;未开花的花苞还可作蔬菜食用,棕榈真可谓全身都是宝。

❹ 龙棕属于什么植物

为了改善周边的环境,通常会种植一些植物来进行绿化,比如在一些居民区或者是公园内,会见到一些常见的绿化植物,这些绿化植物不仅能够有效的改善环境卫生,在生态平衡方面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比如龙棕这种植物就是比较常见的绿化植物,那么龙棕属于什么植物呢?龙棕属于棕榈科棕榈属灌木状植物。这种植物通常在我国的云南西部以及西北部等地区比较常见,适应这种植物生长的土壤,有红壤以及山地黄壤,这种植物喜欢温暖的环境,同时也比较喜欢湿润,比较耐阴。这种植物是比较典型的矮化类型植物,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❺ 棕榈科的植物叶子变黄变红的原因

棕榈科植物的概述

棕榈科植物种类繁多,栽培历史十分悠久,是仅次于禾本科的最重要的经济植物。棕榈科植物是在被子植物出现不久就已存在的,人们普遍认为,棕榈科植物为原始裸子植物、现已灭绝的开顿目(Caytoniales)分化衍生出的后代。

棕榈科植物为泛热带至亚热带分布,目前已知的有200多属近3000种,主要分布中心在美洲、亚洲的热带地区、大洋洲及太平洋诸岛、非洲与欧洲也有分布。大多数棕榈科植物的生境地在海拔1200米以下,但有些物种,如蜡材棕(Ceroxylon alpinum)在海拔3900米地安第斯山地北部,甚至超过用材树种生长海拔界限地地方仍能正常生长。有些物种较耐寒,如棕榈、加拿利椰子(Phoenix canariensis)、智利酒椰子(Jubaea chilensis)等。

棕榈科植物是我国重要经济树种之一,主要以剥取棕片为经营目的,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有棕榈栽培经验的记录。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工艺的需要,现已逐步形成了棕片、棕籽、棕叶(包括心叶)、棕叶柄及棕树材的综合利用体系。如扇叶糖棕(Borassus flabellifer)、砂糖椰子(Arebga pinnata)、贝叶棕(Corypha umbraculifera)、水椰(Nypa fruticans)、椰子(Cocos nuciferus)、董棕(Caryota urens)、棕竹(Rhapis excelsa)以及毛里求斯棕(Mauritiella uinifera)等粗壮的花序梗富含淀粉,可割取汁液制糖、酿酒、制醋或充当饮料。油棕(Elaeis guineensis)则是重要的油料植物,其果实和种仁的含油量高达50%~60%,有“油王”之誉,由果皮榨出来的油称为棕榈油或棕油,而由种仁榨出来的油称为棕仁油,二者精炼后均为上佳食用油,同时还是高级的工业润滑油。椰子不仅可割取其汁作饮品,而且其胚乳晒干后榨出来的油还是国际贸易中的大宗商品,与油棕一样,其榨出的油可食用,也可用于制造人造奶油或奶酪,同时还是生产肥皂、蜡烛等日用品的重要原料。

棕榈科植物的生态特征

1、 分类

棕榈科(Palmae或Arecaceae)属单子叶植物纲初生目。

棕榈科植物根据其形态特征划分:(见表1)

表1

亚 科
形 态 特 征
主要属种










乔木或灌木,单生或丛生。叶片扇形或近圆形、近心形,掌状分裂,少数种类不分裂或羽状分裂;裂片向内折叠,少数向外折叠。花两性、单性或杂性,雌雄异柱;花在花序分枝节上单朵或2朵并生,花序外由苞片组成的佛焰苞所包围或部分包围,绝无3朵并生现象;雄蕊多枚或6枚;心皮3枚,离生或各种合生。核果含种子1~3粒。
棕榈属

蒲葵属

轴榈属

石山棕属

棕竹属

琼棕属

刺葵属

丝葵属

贝叶棕属

糖棕属

箬棕属








攀援状木质虅本,少数为乔木状或为无茎木本植物,单生或丛生,有的种类一次开花结果后即死亡,如钩叶虅属、酒椰属等,多数具利刺。叶羽状分裂,稀少近掌状分裂,裂片外向折叠。花单性或杂性,雌雄异株或同株,雌雄花略微异形,稀为两性花;花在花序上成对着生或为其变形;雌蕊6枚或多数;心皮3枚,合生,仅1个心皮发育,含1个胚珠,子房外壁发育成多数覆瓦状排列的鳞片,果实成熟时多数鳞片包围中、内果皮。
黄虅属

省虅属

钩叶虅属

蛇皮果属

酒椰属








匍匐茎,丛生。羽状裂片,裂片外向折叠。花单性,雌雄同株,但雌雄花序异形,雌花聚生于茎顶成球状聚伞花序,雄花着于侧生的短穗上;花被片6枚,线形,雄蕊3枚,花丝合生成柱状;心皮3枚,离生。果皮呈球形,由压扁具棱角的心皮组成,有或无种子。
水椰属










高大乔木或中小型灌木,稀无茎,单生或簇生。叶羽状分裂,二裂或不分裂;裂片外向折叠。花序具多个佛焰苞,稀仅具1个佛焰苞;花单性或两性,单生或呈蝎尾状聚伞花序,极少种类的蝎尾状聚伞花序只有3朵花,且雄花生于雌花之上;心皮合生,子房3室。
Wendlatia属

(我国不产)








乔木或灌木,稀为无茎植物,单生或丛生。叶羽状全裂,裂片外向折叠,稀少内向折叠。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稀少两性,花在花序分枝节上常3朵并生,中间1朵雌花,两侧各1朵雄花,花序为1枚大型佛焰苞所包围,花被片退化;心皮3~7枚,稍合生;子房1~3室,核果,含1至数枚种子。
桄榔属

鱼尾葵属

瓦里棕属

槟榔属

山槟榔属

椰子属

王棕属

荻棕属

假槟榔属

油棕属

皇后葵属










茎直立或无茎,单生或簇生。叶羽状分裂,外向折叠。花单性,雌雄异株,且显着异形;雄花序为单歧聚伞花序,雄花簇生,花被极度退化,雄花极多;雌花聚成球状,单生,密集,萼片和花瓣伸长为条形,肉质,花柱和柱头极伸长,5~10枚心皮合生。果实头状,有5~10枚种子。
Palandra属

(我国不产)

棕榈科植物其他分类方法:(见表2)

表2

叶形
棕或葵
叶为掌状或扇形

榈或椰
叶为羽状

耐寒性
热带棕榈

耐寒棕榈
除棕榈属外,大多数国内很少见

光照强度
沙漠棕榈
喜光照充足,耐旱,抗逆性强

阴生棕榈
半阴或较荫蔽的环境中生长良好,耐阴性强

2、 常见棕榈科植物的主要特征:(见表3)

表3

优 点
具 体 表 现
物 种

四季常青
冬天不落叶,一年四季常青。
布迪椰子、欧洲矮棕、加拿利椰子、智利酒椰子

耐盐碱
有较强的耐盐碱性,可不必采取任何措施或只需采取简单的防护措施后直接种植于海边。
椰子、佛州银榈、飓风椰子、酒瓶椰子、塞内加尔海枣、短棕竹、大王椰子、箬棕、毛里求斯白榈、白实榈、华盛顿棕榈

耐旱
可忍受长期干旱缺水的生长环境,在干旱贫瘠的沙漠边缘地带依然可以长时间地保持绿色。
加拿利椰子、食用海枣、华盛顿棕榈、壮干薄葵、樱桃椰子、布利蜡棕、酒樱桃椰子、布迪椰子

耐阴
耐半阴或全阴。
三药槟榔、竹节椰子、泰氏榈、短穗鱼尾葵、美丽针葵、棕竹

我国特有珍稀品种

1、水椰(Nypa fruticans Wurmb)

①现状:渐危种。水椰是中热带海岩沼泽土生长的半红树、红树林的建群种。由于过度砍伐和采摘果实,使水椰林林相及天然分布受到极大影响。尤其在近几年内,封港的大片水椰林树被砍去,用作盖房屋、工棚等。若不加强保护,将沦于濒危状态。

②形态特征: 丛生常绿灌木,高 3-7米。叶为大型互生羽状复叶,长3-4米,宽1.1-1.5米;小叶片狭长披针形,长50-80厘米,宽3-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向外折,全缘;中脉在叶背凸 起,具金典色纤维束状附属物数至10余枚。佛焰花序顶生,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柔夷药序状,生于雌药序下,细小,佛焰苞舟状,长10-15厘米,萼片与花瓣各3,雄蕊3,连合成柱状;雌药生于花序顶部,排成头状,大于雄花,花被片6。果序球形,生果序上有32-38枚 成熟心皮;成熟心皮核果状,褐色,光亮,倒卵圆形,长10-11厘米,微压扁而个六棱,顶浑圆,基部渐狭;种子圆形,长3-4厘米,宽约4厘米,胚乳白色,均匀,中空。 地理分布 分布于海南崖县、陵水、万宁、琼海、文昌和琼山的塔市附近红树林或半红树林 中,约当北纬18°12′-19°54′的沿海港湾。亚洲和大洋洲的热带海崖也有分布。

③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分布区的年平均温为23.8-25.5℃,最冷月(1月)平均温为 17.3-12℃, 年降水量1400-2100(-2500)毫米。土壤一般为半碱性的治泽上,pH值 6.8-8.0。水椰有丛生 粗壮的匍匐状茎及肥硕的叶鞘,能抗风浪 。常成纯林,或与红树林中的海莲Bruguiera sex angula (Lour.) Poir.、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L). Engl.、榄李Lumnitzera racemo sa Willd.、桐药树Aegiceras corniculantum (L.) Blanco.及苦郎树Clerodendron inerme (L.) Gaertn.等混生。水椰具胎生现象,幼苗也能飘游的特性。

④保护价值: 水椰是典型的热带海岩植物,又是孑遗植物,对研究棕榈科的系统发育及起源, 热带植物区系、古生物学、古地理学等都很有价值。佛焰花序上的汁液含糖15%左右;种仁 可食;其叶可盖屋及编织席篮等工艺品;还防风浪、固海堤、绿化海岸,净化空气的作用。

⑤保护措施: 建议在万宁石梅港青皮林保护区、文昌霞场港红权林保护站及琼山东褰港红树林保护站将水椰林列入保护对象,加强管理保护,并扩大宣传及开展繁殖试验。 栽培要点 种子一般在5-6月成熟,可即行采种、育苗。宜选择淡水河溪通港湾沼泽海涂处 造林,植后要注意防止牛、畜的踏踩与嚼吃。

2、琼棕(Chuniophoenix hainaensis Burreet)

①现状: 濒危种。又名陈棕,为海南岛植物,分布范围极为狭窄。近年来,产区大量收购茎秆 作工艺品,所以屡遭砍伐,致使资源日益减少,现已处于濒临灭临的境地。

②形态特怔:常绿丛生灌木至小乔木状,高3-8米,茎直立、粗壮,直径4-8厘米。叶团扇形, 宽50-80厘米,掌状深裂,裂片14-16,线形,先端渐尖,不分裂,或者为2浅裂;叶柄上面具沟槽,无剌。肉穗花序腋生,多分枝,呈圆锥花序式,主轴和分枝上有的管状总苞和漏斗状的小苞片;花两性,紫红色;花萼筒状,长约2毫米,宿存;花瓣为卵状长圆形,长5-6毫 米;雄蕊4-6,花丝基部扩大并连合;子房由2枚合生心皮组成,长圆形,花柱短,柱头2枚。浆果球形,直径约1.5厘米,成熟时呈黄色至红色,外果皮薄革质,中果皮内质;种子球形,径约1厘米,灰白色。

③地理分布:仅分布于海南东南部陵水吊罗山及保亭、琼中等地区,生于海拔600-900主地带的林下。

④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产地常年高温多湿,年平均温为21-23℃,年降水量达2 200-2 400毫米,相对湿度85%以上。土壤为砖红壤,pH值4.5-5.5。生于山地雨林或沟谷雨林的林下,常见下山坡下部、沟谷两旁的阴湿环境中。其主要伴树种有红花天料木Homalium hainanense Gagnep.、瘤果柯Lithocarpus handelianus A.Camus、石绿含笑 Michelia shiluensis Chu n et Y.Wu等。果期8-9月。

⑤保护价值:为海南特有种,对研究棕榈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和植物区系,有一定的科研价值 。茎秆坚韧,为工艺品材料。可作庭园观赏植物。

⑥保护措施:吊罗山已列入保护区的规划之内,应尽快建立机构,严禁砍伐,并开展繁殖试验研究,扩大种植。

3、矮琼棕(Chuniophoenix humilis C.Z.Tang et T.L.Wu)

为我国特产的 稀有珍贵植物,与琼棕的区别在于植株矮烛。茎秆较细,叶较小,裂片少,花序较小,分枝少,且不再分枝,分枝上的小苞片为黄褐色,花淡黄色,花瓣强烈反卷,果较小。生态学和生物学特征等与琼棕相近,观赏价值更高。应加强保护,以免绝灭。

4、龙棕 (Trachycarpus dracocephalus Ching et Hsu)

①现状:渐危种。龙棕物产于云南西部,由于分布区局限、零星分散,结果量少,自然更新能力差,加上森林被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失调,致使植株日渐减少。

②形态特征:常绿状小乔木,植株高50-80厘米;无地上茎,地下茎节密集,粗壮,多须根, 在土同起伏弯曲。叶簇生于地面,掌状深裂至1/3-1/4处,轮廓近圆形,长25-3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2浅裂;叶柄长25-35厘米,两侧有或无密齿。花序复圆锥状,长40-48厘米;花萼和花冠3裂;雄花黄色,有发育雄蕊6, 退化雄3;雌花淡绿色,心皮3,胚珠3,仅1枚发育。核果肾形,成熟时蓝黑色,长1-1.2厘米,直径6-8毫米。

③地理分布:零散分布于云南永胜、宾川、巍山和大姚。多生于海拔1900-2300米以云南松Pin us yunnanesis Franch. 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内。

④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龙棕分布区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温13-15.5℃,年降 水量750-932毫米,相对温度75%。常生于云南松林下,有时伴生有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 lynianw Mast.、黄青冈Cyclobalanopsis delavayi (Franch.)Schott.。林下有水红木Vibu rnum cylindricum Buch.-Ham 3x D.Don、马桑Coriaria sinica Maxim.等。龙棕零散或丰 片生长。由于长期受高原干热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植株比较矮小,听片集生地面,形成特殊 的生态景观。花期4月,果期10月。

⑤保护价值:龙棕为我国特有种,其形态特殊,有一定的科学意义,也是庭园绿化、盆景栽培的优美植物。

⑥保护措施:云南鸡足山已划为自然保护区,应将龙棕列为保护对象,严禁采挖。保护区内或有关植物园和园林部门应引种栽培,繁殖种苗,扩大栽培。

⑦栽培要点:10月份采收成熟种子,放在盛有砂土和泥炭的盆内催芽,发芽后移植于苗床,培 育大苗,或作盆栽,或下地定植。但该种生长较弱,迁地种植时必须有温暖湿润环境,并加强管理。

5、董棕(Caryota urens L.)

①现状:渐危种。董棕在我国仅云南有少量分布,主要生于石灰岩山区。由于过度采伐,成龄植株日渐减少,有些地区的生境完全被破坏,已失去自然更新的条件,而且其生物学特性特殊,自然更新周期较长,容易陷于濒危状态。

②形态特征:常绿棕榈状乔木,高10-20米,胸径30-70厘米,树干中下部常膨大如瓶状,具的 环状叶痕。叶聚生于顶部,二回羽状复叶,长5.5-6.6米,宽2.6-4米,叶柄粗壮,叶鞘叶柄及叶轴上被黑褐色糠秕状鳞片;羽片20-24对,长1.3-2米,每侧有小羽片23-27,成偏斜楔形,边缘具大小不等的啮蚀状缺刻,顶端的一片为宽楔形,具2或3裂。穗状花序长达2.5米以上,下垂,花序轴粗壮,分枝花序多达 400-500,长达 1-1.8米;花极多,每3朵聚生,雌花位于中间,两侧是雄花;雄花萼片3,具纤毛,花瓣淡红色,雄蕊30-102;雌花萼片具纤毛,花冠淡绿色,不育雄蕊3,子房2室,胚珠单生。果为浆果状核果,熟时深红色,圆球形或扁球形,直径2-2.4厘米;种子近球形或半球形。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勐腊、金平、河口、个旧,西部贡山,西南部沧源,东南部 马关、麻栗坡、西畴、富宁等县。通常生于海拔700-1500米石灰岩山地的林中,个别最高可 分布到2450米,最低到200余米。印度、斯里兰卡、绚甸至中南半岛亦有分布。

③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董棕自然集中分布区(以西双版纳为例)的气候特点是温暖多雨,干 湿分明,5-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11月至次年2月多雾,年平均温20-21.6℃ ,年降水量1400-1600毫米,相对湿度80%。土壤为黑色石灰土,pH值6.8-7.5。董棕既能生长在土层较厚的方,亦可扎根于土壤较少,岩石裸露的石缝隙里。为林中的下乔木,一般伴生树种有四数木Tetrameles undiflora R.Br.、油朴Geltis wightii Planch.、闭花木Cleistanthus sumatranus Muell.和轮叶戟Lasiococca comberi var.pseudoverticillata (Merr.)H.S.Qiu等。其幼苗在林下生长,需要一定的荫蔽,长大后可减少荫蔽或下荫蔽。木董棕 需要20-30年后才能开花结果,结果后随即枯死,虽然结果很多,但天然成苗率较低。花果期有交错现象,一般果熟期在5月和10月。

④保护价值:为我国稀有大型棕榈植物,树干髓部可提取淀粉,木质部黑色,坚硬耐腐,可作 物特殊用材;叶鞘的纤维坚韧,可制棕绳;树形,是热带地区美化环境的树种,值得大力保 护和广泛栽培。

⑤保护措施:建议在董棕分布较集中的石灰岩山地(如勐腊县醒河流域的董棕分布区)划定 自然保护区砍伐。同时在热带的园林单位应有计划地人工栽培,以保存种质资源和满足引种 栽培所需的种苗。

⑥栽培要点 采收成熟果实,搓洗去是实和果肉,将种子放在砂床上催芽,经常保持湿润,发芽后移至苗就要上,适当荫蔽。绿化栽培最好用培育2-3 年生大苗,在雨季初期带上定植,容易成活。

棕树的品种及特征

棕树,学名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又名唐棕、中国扇棕、拼棕,棕榈科棕榈属长绿乔木。为单子叶植物,树高达5~7米,干径20厘米左右。树干圆柱形,直立无分枝,干上具环状叶痕呈节状。叶圆扇形,簇生于树干顶端向外展开,掌状深裂至中部以下,成多数的披针形裂片;叶柄两侧有锯齿,叶基的苞片扩大成黄褐色或黑褐色的纤维状鞘包被树干,通称棕皮或棕片。花单性,肉质圆锥花序生于叶丛中,有明显的大形花苞,花淡黄色而细小,初出苞的花穗花小多数密集如鱼子,古称“棕笋”(又名木鱼)。花萼和花冠均三裂,雄蕊6枚,子房三室,心皮基部合生。核果球状或呈肾形、成熟时由绿色变为黑褐色或灰褐色,微被蜡和白粉,甚坚硬。花期4~5月,10~11月果熟。

棕榈原产于我国,现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乃世界上最耐寒的棕榈科植物之一。棕榈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秦岭、长江流域以南温暖湿润多雨地区,以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陕西最多,垂直分布在海拔300~1500米,西南地区可达2700米。棕榈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极耐寒,较耐阴,成品极耐旱,惟不能抵受太大的日夜温差。栽培土壤要求排水良好、肥沃。棕榈根系较浅,无主根,种时不宜过深,栽后穴面要保持盘子状。棕榈对烟尘、二氧化硫、氟化氢等多种有害气体具较强的抗性,并具有吸收能力,适于空气污染区大面积种植。除此之外,棕榈还有许多用途,树干纹理致密,外坚内柔,耐潮防腐,是优良的建材;叶鞘纤维可制扫帚、毛刷、蓑衣、枕垫、床垫、水塔过滤网等;棕皮可制绳索;棕叶可用作防雨棚盖;花、果、棕根及叶基棕板可加工入药,主治金疮、疥癣、带崩、便血、痢疾等多种疾病;种子蜡皮则可提取出工业上使用的高熔点蜡;种仁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蛋白质,经磨粉后可作牲畜饲料;未开花的花苞还可作蔬菜食用。

1、线棕(马尾棕、粗棕、竹节棕)

线棕的树干高大,节间长,叶身大,叶柄长,叶色浓绿,皱褶先端较尖,叶质较薄,棕片厚而密,棕丝粗长,结构较稀,顶端结合成带而下垂。产量及出丝率高,毛脚少,最适宜制绳索。但对立地条件要求较高,树干高,节间长,采剥不方便。种实椭圆状卵形,熟时蓝黑色。

2、板棕(密棕)

板棕的树干粗肥,树势较矮,节间密,叶身较大,叶柄粗肥,叶色翠绿,皱褶先端凸尖,叶质肥厚。棕皮宽,棕丝较短,棕丝顶端分离而稍下垂,毛脚少,产量较高,宜于编制蓑衣。对立地条件要求也较高。树干粗肥,节间短,便于采剥。种实肾脏形,熟时黄褐色。

3、毛棕(细棕)

毛棕的树干较粗,叶身小,叶柄短,叶色淡绿,棕片宽不及板棕,长不及线棕,棕丝短细,质脆,毛脚多,产量低,质量差。对立地条件要求一般。

4、山棕

山棕一般处于野生状态,植株矮小,干细节密,叶身小,叶柄短,叶色黄绿,棕片狭短而薄,棕丝短,产量低,质量差。能耐干瘠,抗风力强。

棕榈的生长及棕片采割

棕榈幼年阶段生长十分缓慢,且要求适当的荫蔽。其茎长出土壤表面约需3-5年,形成掌状有皱折的正常叶片要3-4年,投产时间要在8年以上,而此时榈树高度仅1.3-1.5m这样缓慢的生长过程,在裸露地无荫蔽的条件下尤为明显。同一土壤和品种,在为全光照1/4-1/5的光强下比1/2的光强生长旺盛。投产前,年生长过程的特点表现为生长期,生长量小,速生期不够明显。在幼年阶段,棕榈的这一特性在品种之间基本上是一致的。为了加快棕榈的生长,在整个幼年阶段需要进行较长的持续管理。特别是当年新叶生长的5-9月,由于棕榈高、径生长几乎是同期进行,初期生长主要依靠前期积累的光合产物的供给。

主要栽培及经营方式

(1) 棕粮间作型
这是成片发展棕树,以短养长,以耕代抚促进棕树生长和早日投产的主要经营方式。一般棕树多点播或撒播,每公顷保存3000-6000株,约12年可以投产。投产后每公顷可收棕片750-3000kg。
间种作物有玉米、马铃薯、薯类、豆类等。大小春一起,每公顷可收粮3000-3750kg。亦有大春种,小春休闲者。
(2)棕树同其它树种混交型
这种栽培方式主要出现在海拔800-1300m(1500m)的地带,混交树种在盆地边缘多为桤木、柏木、油桐、香椿、长杉、泡桐等。棕树同速生阔叶树的混交效果较好,同针叶树的混交效果较差。一般先植其它树种,待其郁闭或接近郁闭后再栽棕榈。这样可利用先植树抑制杂草改善光照、水分和养分状况,创造棕榈幼年阶段生长的适宜环境。
(3)棕、茶套作型
这是产茶山区一种常见的栽培方式,也是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方法之一。一般做法是:
棕树行距2m,株距1m。在两棕树之间种茶2行。常先植茶2-3年后植棕,或棕、茶同时种植。4-6年后收茶,10年左右开始收获棕片。在这种栽培方式下,1ha可收茶15-30公担,棕树投产后年可收棕75-100kg。缺点是多毛虫危害。
(4)棕树纯林
在劳力较少、荒山面积较大、土壤表层多石块或石栎、不宜农作的地区,常培育棕树纯林。一般是一次种植,然后让其不断地天然更新,以达到边培育后继资源,边利用的目的。这种群落的特点是“几世同堂”,密度大,一般12年左右可以投产。
栽植密度对这种经营方式尤显重要。一般采用1m×1m的株行距。在土壤表面石块遍布的地方,棕榈纯林在造林后连续除草、施肥管理3年,幼林生长也很不理想。6年生平均高仅33cm,平均地径4.3cm,叶片12个。虽然林地上有一定数量的天然更新的成年投产棕树,但产量低。因此,这种经营方式未必可取。
(5)四旁种植
四旁种植在分布区同内是最广泛的一种栽培方式。以地边和屋旁种植为主,作为四旁绿化树种或群众自用。多零星,不能五项原则商品。

主要危害

●气候性病害,主要出现在西缘山地,这是由于花期的低温和阴雨使花序蕾不能长出苞片致病而引起的腐烂。主要影响棕片色泽,形成所谓“花壳棕”。

●虫害主要有天牛、介壳虫等,防治方法与一般树种相同。

●动物性危害:一是来自山鼠和田鼠啃吃棕心和棕籽;二是来自吃虫的啄木鸟,因其要啄开树皮食虫,故树干常有孔洞,经雨水侵入,使树干腐朽而枯倒。

❻ 谁有兰州市2014年生物地理会考试卷,谢谢了

命题人:寸金燕
(本试卷共8页,两大题,46小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 注意: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
第一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A.梨树 B.蘑菇 C.鱼化石 D.病毒
2. 某化工厂每天要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硫,为减少污染,周围应多种植的植物是
A.女贞和海桐 B.海豚和柠檬
C.芭蕉和法国梧桐 D.槐树和女贞
3.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要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心,装片移动的方向应该是
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下方 D.左上方
4. 如图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有关实验步骤,正确顺序是

A.④②①③ B.③④②① C.②③④① D. ①②③④
5. 山羊的结构层次是
A、细胞→器官→组织→系统→动物体
B、细胞→组织→器官→动物体
C、器官→组织→细胞→动物体
D、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6.与呼吸作用有关,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A.线粒体 B.叶绿体 C.细胞壁 D.液泡
7. 我们吃的馒头和面条大多是用小麦种子磨成的面粉制成的,那么你知道面粉主要是来自小麦种子的
A.胚芽 B.胚轴 C.胚乳D. 子叶
8.解释农业生产中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水稻的“烧苗”现象,这是因为
A.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细胞失水 B.土壤温度太高
C.水分太多,根无法呼吸 D.土壤缺乏足够的营养
9.木本植物的茎能够不断加粗,是因为有
A.筛管 B.导管 C.形成层 D.茎的全部
10.西瓜的果实中水分充足,在结果期间,西瓜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A.植物生长 B.蒸腾作用
C.形成果实 D.光合作用
11.移栽植物应尽量在幼苗期,并且要尽量带土,这是为了
A.保护根冠和分生区 B.保护幼根和根毛
C.保留水分和无机盐 D.防止植物不适应环境
12.一朵花中最重要的部分是
A.花蕊 B.雄蕊 C.雌蕊 D.萼片
13.人体个体发育开始于
A.卵细胞 B.受精卵[来源:学C.胎儿 D.婴儿
14.下列哪项不是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A.身高和体重的突然且迅速的增加 B.性心理有所觉醒
C.第二性征发育 D.出现生殖器官
15. 调节人体跑步动作的系统是
A.运动系统 B.呼吸系统 C.神经系统 D.内分泌系统[来源:学科
16.人体内食物的化学性消化开始于
A.胃 B.小肠 C.食道 D.口腔
17.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患
A.夜盲症 B.佝偻病 C.贫血 症 D.坏血病[来源:
18.当人体出现急性炎症时,血液里数量明显增多、并能吞噬病菌的血细胞是
A.红细胞 B.血小板 C.白细胞 D.血浆
19.血液从主动脉到右心房流经的途径是
A.肺循环 B.体循环
C.肺循环——体循环 D.体循环——肺循环
20.外界气体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实现的。
A.呼气运动 B.呼吸作用 C.气体交换 D.肺的运动
21.用玻璃管向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将出现的变化
A.变蓝 B.变浑浊 C.无变化 D.变红
22.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A、膀胱 B、输尿管 C、肾 D、尿道
23.下列反射活动中,属于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积累而形成的是
A.缩手反射 B.排尿反射 C.眨眼反射 D.望梅止渴
24.内分泌紊乱会引起一些疾病。下列与激素分泌无关的疾病是
A.扁桃体炎 B.巨 人症
C.地方性甲状腺肿 D.侏儒症
25.某同学将水稻、苹果、松树归为一类,把贯众、海带和葫芦藓归为另一类。则他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根的有无 B.陆生或水生
C.果实的有无 D.种子的有无
26.列生物中,形态结构为单细胞,细胞内没有成形细胞核的是
A.细菌 B.酵母菌 C.霉菌 D.衣藻
27.下列关于无脊椎动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腔肠动物都可以食用 B.扁形动物都是寄生虫
C.环节动物都生活在土壤中 D.线形动物有口有肛门
28.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是
A.红桧 B.梧桐 C.龙棕 D.桫椤
29.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的关键是在野生水稻中发现了雄性不育株。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30.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为
①能人阶段 ②南方古猿阶段 ③智人阶段 ④直立人阶段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31.人曲肘动作符合杠杆原理,起支点作用的是
A、关节 B、骨 C、骨骼肌 D、骨骼
32.唐朝诗人白居易写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这句诗反映了鸟的什么行为
A.攻击行为 B.贮食行为 C.防御行为 D.繁殖行为
33. 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结构简单,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 农田生态系统 D. 海洋生态系统
3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将动物放到动物园里
C.建立基因库 D.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
35.家蚕一生中吐丝的阶段是
A、受精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36.植物园引进了一种稀有花卉,技术人员想在短时间内将其大量繁殖 ,比较理想的方法是
A、种子繁殖 B、植物的组织培养 C、扦插 D、压条
37.下列与娃娃鱼生殖和发育方式一样的动物是
A、鲍鱼 B、鲸 C、蝾螈 D、鳝
38.影响鸟卵胚胎发育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A、温度 B、阳光 C、水 D、空气
39. 下列关于DNA、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DNA分子 B.xkb1.com 一条DNA分子上包含有许多基因
C. 基因是DNA 上控制生物性状的片段 D. 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40.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
A. 豌豆的圆粒与绿粒
B. 人的有耳垂与卷舌
C. 番茄的红果与黄果
D. 桃的果实表面有毛与李的果实表面光滑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41. (6分)如图是番茄的生长发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从l→2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 ,图中3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
(2)图中5是由受精后的______发育而成的.
(3)番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24 条,那么,图中4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______条,图3中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______条.
(4)番茄的果实红色(R)为显性,黄色(r)为隐性.若图中4为红色的番茄果实,则它的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__ .

42.(6分)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
类型
数据
项目 工业污染区 非工业区
深色 蛾 浅色蛾 深色蛾 浅色蛾
释放数目 154只 164只 472只 496只
再回收率 58% 25% 6% 42%
(1)桦尺蛾的体色(深色、浅色)在生物学上称为 .其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一种 (填“遗传”或“变异”)现象.
(2)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选择正确的选项并填在横线上) 的结果.
A.烟熏 B.捕食这种颜色的食物 C.自然选择
(3)桦尺蛾的个体发育要经过卵、幼虫、 、成虫四个阶段,我们把这种类型的发育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期的桦尺蛾对桦树的危害大,用 的方法治理这种林业害虫,既经济又环保.
43.(8分)如图是利用天竺葵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操作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结合此实验的操作过程,将图中操作步骤正确排序 。
(2)图②的目的是 ;图⑦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的目的是 。
(3)将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该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 溶解于酒精中,直到叶片变成 .脱色时为什么要隔水加热? 。
(4)本实验得出的结论: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44.(8分)下图为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 ]_________的折射,在[ ]_____________上形成物像。
(2)青少年如果用眼不当,会造成近视,可以配戴___________透镜加以矫正。
(3)某同学看故事书是,激动地热泪盈眶。在些过程中,故事书中的文字先在眼内成像,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 ]_________传递到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视觉。
45.(7分)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一个农田生态系统做调查之后,所绘制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中有 种生物。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是来自绿色植物通过 固定的光能。这些能量是通过 依次进行传递的。
(3)通过调查,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认识到:如果人们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大量捕捉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蛇、蛙、鸟,就会造成 、 的大量繁殖,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所以他们呼吁人们:不要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此,动物在维持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6.(5分)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野外采集草履虫时,发现水表层的草履虫数量比深层的多。为什么会这样?请帮助他们完成分析与探究过程。
(1)分析并作出假设:
水体表层氧含量高于深层,草履虫的表膜可以完成__________________,实现它与水环境的气体交换;结合观察到的现象,可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制定并实施计划:
①取甲、乙两只烧杯,加入等量的水。
②取草履虫放入两只烧杯中,两烧杯中草履虫的大小和数量要_________,放置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
③甲烧杯中放置一个细纱网,使草履虫无法靠近水面,乙烧杯__________________ 。
(3)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两烧杯中草履虫的生存情况。结果发现甲烧杯中草履虫生活力降低甚至死亡,而乙烧杯中草履虫正常。据此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D B D A C A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B D C D D C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D C D A D D B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D C A B B C A A C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44. (8分)(1)2 晶状体 3 视网膜 (2)凹
(3)4 视神经 大脑的一定区域
45.(7分)(1)4、4;
(2)光合作用;食物链
(3)鼠、昆虫、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稳定性)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

❼ 龙棕是什么类的植物 ( 蕨类 裸子 被子)

龙棕拉丁名 Trachycarpus nana Becc.
中文名 龙棕
拉丁科名 Palmae
中文科名 棕榈科
保护级别 2
分布 云南
现状 渐危种。龙棕特产于云南西部,由于分布区局限、零星分散,结果量少,自然更新能力差,加上森林被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失调,致使植株日渐减少。
海拔下限(米) 1900
海拔上限(米) 2300
形态特征 常绿状小乔木,植株高50-80厘米;无地上茎,地下茎节密集,粗壮,多须根,在土内起伏弯曲。叶簇生于地面,掌状深裂至1/3一1/4处,轮廓近圆形,长25一35厘米;裂片线状披针形,长25-55厘米,宽1.5一2.5厘米,先端2浅裂;叶柄长25一35厘米,两侧有或无密齿。花序复圆锥状,长40-48厘米;花萼和花冠3裂;雄花黄色,有发育雄蕊6,退化雄蕊3;雌花淡绿色,心皮3,胚珠3,仅1枚发育。核果肾形,成熟时蓝黑色,长1一1.2厘米,直径6-8毫米。
特性 龙棕常分布于米以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内。分布区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温13--15.5℃,年降水量750--932毫米,相对温度75%。常生于云南松林下,有时伴生有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 Mast.、黄青冈Cyclobalanopsis delavayi(Franch.)Schott。林下有水红木 Viburnum Cylindricum Buch.--Ham.ex D.Don、马桑Coriaria sinica Maxim.等。龙棕零散或成片生长。由于长期受高原干热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植株比较矮小,叶片集生地面,形成特殊的生态景观。花期4月,果期10月。
保护价值 龙棕为我国特有种,其形态特殊,有一定的科学意义,也是庭园绿化、盆景栽培的优美植物。
保护措施 云南鸡足山已划为自然保护区,应将龙棕列为保护对象,严禁采挖。保护区内或有关植物园和园林部门应引种栽培,繁殖种苗,扩大栽培。
栽培要点 10月份采收成熟种子,放在盛有砂土和泥炭的盆内催芽,发芽后移植于苗床,培育大苗,或作盆栽,或下地定植。但该种生长较弱,迁地种植时必须有温暖湿润环境,并加强管理。

阅读全文

与龙棕的种植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物理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浏览:83
双元音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79
素麻花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564
旅游失温的解决方法 浏览:342
敲木架陶瓷瓦的安装方法 浏览:313
2连续乘以十个2的简便方法 浏览:904
药物分析tlc杂质检查方法 浏览:203
java类方法有什么用 浏览:925
6听筒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964
柳树种植方法 浏览:389
美雄诺龙的检测方法 浏览:267
99乘78的简便运算方法 浏览:966
用点电荷来代替带电体的研究方法叫微元法 浏览:232
微博主页皮肤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04
本金罚息计算方法 浏览:490
治疗肚子疼的最快方法 浏览:944
胯打开的方法和技巧 浏览:173
波菜种植方法和时间 浏览:243
忧郁症如何治疗方法 浏览:953
双胶纸张厚度计算方法 浏览: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