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采集用户需求
如何获取和发现用户需求
一、显性需求,发现用户的这个需求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式:
用户调研、竞品分析、数据分析、行业分析(市场分析)4个方法,轻松挖掘产品需求
1.用户调研:
线上问卷调查工具网站有:麦客、问卷星、金数据等,
在设计调查问卷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有先入为主的毛病,自己挖个洞引导用户往里钻。这样做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调研真相”,但也远离了真正的用户需求。所以在进行用户调研的时候一定要遵守客观、谨慎的原则,而不是自己挖个洞然后引导用户往里钻。
2.竞品分析
A.竞品分析算是做产品的基本功和日常任务了。总的来说,竞品分析的作用就是:
更清晰的了解市场态势及走向,让团队跟上趋势;
更具体的分析业务场景,更细致的把握用户需求;
借鉴竞品优点,规避竞品缺点。
B.竞品分析的流程
一般来说,竞品分析的姿势是这样的:
a确定竞品分析目标,明确竞品分析的目的;
b圈定竞品分析的边界,选择合适的分析对象。
c确定分析维度。对产品目标进行拆解,分析了解用户需求,据此获得竞品分析的维度:分析的侧重点,以及分析时需要采用什么标准。
d进行对比分析。按照步骤二所得维度,对所选竞品进行逐项对比、分析优劣。
e总结及建议。总结对比分析的收获,给出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中庸的困局
然而,就算掌握了分析流程,也未必给得出具有建设性建议的竞品分析报告。
一来,流程的合理无法弥补分析思维的不足;
二来,随着互联网发展愈加成熟,产品愈发同质化——分析愈发中庸的竞品往往只能得出愈发中庸的结论。
3.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所得来的用户需求,会比用户调研的更靠谱些。因为很多时候,用户表达的都是自己想要的,而不是真正需要的,但用户行为所遗留下的数据却是很诚实的。
据说,微信出来之前,微博的产品做过数据分析,发现有30%左右的用户非常高频的使用发私信功能(即为移动IM),但微博并没有重视这一点,这个疏漏也间接造就了微信等一大波移动IM的崛起。
数据分析的流程:
数据分析一般的流程如下,与产品开发及运营紧密结合,从而做到让数据引导产品运营及需求管理:
比起用户调研和竞品分析,数据分析更加系统化——这句话反过来说,就是坑也更多:
数据来源:必须保证源数据的真实、完整及准确。为此,必须和数据挖掘的技术人员以及和业务相关的运营人员说明清楚数据分析的目的、数据的范围及数据统计的口径;
数据备份:处理前请备份!
屁股决定脑袋:要从一堆数据里提取出具备说服力的结论不容易,但要为自己的论点拼凑出一套数据却很简单——虽然这套数据最终也是站不住脚的——在做数据分析的时候,客观谨慎是必须的原则。
B. 需求收集的常见方法有哪些
需求收集的常见方法有:
1、用户访谈:找寻目标用户并近距离接触,最好是以会面的形式,也可以采取电话沟通等途径增进了解,目的是通过交谈了解用户真实感受。
2、调查问卷:通过线上问卷的形式(有实体的也可以线下收集,但会增加统计工作量),设置一些有关产品功能、使用方面的问题。最终通过统计收集来的问卷信息,获取用户需求分布并直观解读各项数据情况。
3、可用性测试:制作高保真demo或可操作原型提供给目标用户试用,观察用户操作使用过程,并诱导用户说出操作原因。
4、数据分析:对前端、后端设置埋点,统计并记录用户与产品相关联的数据信息,如按钮点击、UV、PV等。
(2)获取需求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需求收集阶段完成后,你就会惊喜的发现,需求铺天盖地而来,但面对五花八门的需求该如何取舍,这可就是一门学问了。
在需求分析阶段,我们要做的是对需求初步挖掘,目的是找出用户的实际心理需求。在此过程中,实现对需求从标到本的剖析,探究表象背后的真实目的。虽然看上去很高深,其实,最终的分析结果只决定该需求是否有被记录下来的必要。
就像用户需要一匹马(需求),在对用户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之后,发现他其实是想更快的前往某地(目标)。而我们的工作,正是服务于那些有出行要求的人。我们有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在此基础之上,让用户能通过我们提供的方式更好的出行。那么,这个需求就有必要被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