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徐麦30栽培技术
徐麦30的栽培技术主要涵盖播种、肥水管理、追肥、后期管理以及病虫草害防治五个方面。其播种期较为灵活,通常在9月底至10月中旬,但最适宜的播期为10月1日至15日,此时播种量宜在12至16万基本苗。对于土壤肥力较低或播种期推迟的情况,需适当增加播种量以确保产量。
在肥水管理上,目标产量为500kg/亩时,建议施氮量为14至15kg/亩(其中基肥中有机肥占比约50%,氮肥基追比为7:3),P2O5施用量为7至8kg/亩,K2O施用量约10kg/亩。强调在充足基肥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冬季前和返青期的施肥量。在冬季施用2.5至5kg尿素以促进平衡生长,在拔节期(3月25日前后)施用尿素10至15kg,以巩固分蘖成穗,主攻大穗,提高粒重。
后期管理方面,应注重养根保叶,提高千粒重。通常情况下,每亩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0.25至0.5kg,对脱肥田块可每亩再添加1至1.5kg尿素混喷。同时,应做好田间三沟配套和灌水抗旱工作,以提高抗灾能力。
病虫草害防治方面,播种前可使用0.1%粉锈宁或立克秀等拌种,以减轻或推迟纹枯病的发生。返青前后及早使用井冈霉素和粉锈宁预防纹枯病。在抽穗前后,根据当年白粉病的流行趋势,及时使用粉锈宁防治白粉病,并结合蚜虫防治,适当添加磷酸二氢钾、微量元素等进行药肥混喷,以增加后期光合物的生产量,增强抗逆性。同时,要注意天气状况,及时防治赤霉病。
依据“秋防为主,春防为辅”的原则,加强草害的防治工作,确保作物健康生长。
徐麦30原名“徐麦270”,属半冬性中晚熟小麦品种,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周91098/徐州25号杂交,于2003年育成。徐麦30耐肥抗倒,抗寒性强,综合抗病性较好,多年试验示范表现出较好的丰产、稳产性,适宜江苏省淮北麦区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