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科普 > 重瓣紫绣球种植方法

重瓣紫绣球种植方法

发布时间:2025-08-03 13:06:55

⑴ 菊花的资料

形态特征 菊花为多年生宿根亚灌木。株高30 cm—200cm,菊花的茎干因种类不同而不同,或直立,或开展(分枝多),或匍匐(茎干柔软,分枝多,匍匐生长),有的比较纤细,有的比较粗壮。枝条表皮呈青绿色,有的呈紫褐色,上有纵沟,表皮被灰白色茸毛,节间长短不一致。菊花的叶为单叶互生,叶柄长1 cm—2cm,柄基两侧有托叶或退化,叶卵形至长圆形,边缘有深浅不同的缺刻及锯齿。叶脉明显,叶面深绿色,有的有淡紫色晕。叶的形状因品种不同而异,分正叶、深刻正叶、长叶、深刻长叶、圆叶、葵叶、蓬叶和船叶等。

菊花的花为头状花序,单生或数个聚生于枝顶,微香。花径因品种不同而异,一般在2 cm—40cm不等,花序外由绿色苞片构成花苞。花序上着生两种形状的花:一为筒状花,俗称“花心”,花冠连成筒状,为两性花,中心生一雌蕊,柱头2裂,子房下位一室,围绕花柱着生5枚聚药雄蕊;另一为舌状花,着生于花序边缘,俗称“花瓣”,花内雄蕊退化,雌蕊1枚,舌状花瓣,形状分平、匙、管、桂、畸等,花色有白、粉红、雪青、玫红、紫红、黑红、黄、棕色、淡绿及复色等。花期9—12月,也有夏季(5月)、冬季及四季开花等不同生态类型。种子(瘦果)成熟期12月至翌年2月。

品种 菊花在鄢陵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据鄢陵县志记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栽培品种也有1000多个,常见的栽培品种有(按花色分):

白色花系 太白积雪、十丈竹帘、清水得阁、高原之云、野马分鬃、玉龙闹海、梨香菊、海满天、白衣学士、大白莲、白剑云、白云托雪、白雪塔、白牡丹等。

黄色花系 按德屯、金龙探爪、火烧祥云、广东黄、金丝猴、夕阳得月、斗鸡、黄云、金龙飞舞、黄扶手、黄石公、黄冠、金皇后、黄牡丹等。

红色花系 帅奇、红宝石、飞鸟美人、汴京红、飞火轮、朱砂灌耳、金杯大红、火炼金丹、红玛瑙、大红袍等。

绿色花系 绿朝云、绿牡丹、清水绿波、清流戏水、绿柳垂荫、绿松针、绿春盘等。

墨红色系 墨荷、墨葵、黑牡丹、墨麒麟、墨绣球、墨球等。

其它色系 锦绣似锦、绿衣红裳、雪罩芙蓉、国华万寿、金鸡报晓、嫦娥奔月、海底捞月、紫云香、紫红袍、粉面金刚、紫牡丹、紫绣球等。

生态习性 菊花属阳性植物,但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光的要求也不同。在营养生长和发育阶段都需要充足的阳光。在花蕾展开以后,植株停止生长,这时就不再需要充足的阳光,可以遮阴或半遮阴,因此可长期移置室内摆放,延长花期和观赏时间。如果需要进行杂交育种,为了收获充实饱满的种子,在花期和开花后都应给予充足的阳光。菊花喜欢湿润凉爽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抗寒性和抗霜能力。在炎热的夏季生长多处于半停顿状态;立秋以后生长旺盛,这时茎干加粗,叶片增大,开始进行花芽分化。

菊花喜欢疏松肥沃和富含腐殖质、通气透水良好的沙壤土。土壤pH值在6.0—8.0的微酸性、中性和微碱性土中都能生长,但不耐强酸和强碱。菊花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在土壤含水量 60%的情况下生长最好。但在不同生长发育期,对水肥要求也不一样。鄢陵县王敬庄村菊花老产地的花农有这样的谚语:“小怕淹,老怕旱,花蕾形成时是大肚汉”。就是说菊花在苗期(营养生长期)怕水淹,要小水、小肥勤施用;在花蕾形成及孕蕾过程中,要大水大肥(是苗期2—3倍)适时用。这样有利于开大花、多开花、开好花。

菊花萌芽力很强,老植株易萌发新枝,但生长和开花较差。因此要每年以分株、扦插、嫁接等重新繁殖新株为宜。菊花栽培切忌连作。

繁殖方法 一般有两种繁殖法,即营养繁殖和种子繁殖。为了保持菊花的优良性状不变,在生产当中一般都用营养繁殖,只有在培育新品种时才进行种子繁殖。

1、营养繁殖 营养繁殖的方法有多种,生产中常用的有扦插、分株、嫁接等。

(1)扦插 扦插又分芽插、嫩枝插、叶芽插和带蕾全光雾扦插。

①芽插 在秋末冬初取植株外部的脚芽扦插。取植株周围萌发的脚芽,芽头充实丰满。芽选好后,保持插穗5 cm—7cm,按株行距3 cm×4cm或4 cm×5cm,插入温室和大棚内的苗床或花盆中,扦插深度不超过3cm,过深易腐烂。保持7—8℃的室温,翌年春暖后移植室外。

②嫩枝扦插 此法应用最广,一般在4月份进行,截取嫩枝8 cm—10cm长作插穗,插后精心管理。在18—21℃下,多数品种20天左右即可生根,30天即可移植装盆。苗床介质可用园土加1/3的砻糠灰。在高床上可用芦席、芦帘或60%遮阴网遮阴。注意土壤不可过湿,以免烂根死苗。

③叶芽扦插 在繁殖稀有品种时,为节省繁殖材料,从枝条上剪取带腋芽的叶片进行扦插。将叶柄基部插入盆土中,让腋芽的顶部和盆土面平。插后放在蔽阴的室内养护,增加周围的环境空气湿度。待叶芽生根,新稍长到5cm左右时分苗装盆,再逐渐移到阳光下养护。

④带蕾全光雾扦插 插穗选小菊系列,带3mm左右的花蕾。将带花蕾的插穗剪成7 cm—8cm(一般3—4节),剪去下部1—2节上的叶片。扦插基质下层用草木炭土,上层用蛭石。扦插株行距3 cm×4cm,扦插深度3cm。扦插后立即用全光雾设备喷雾,开始时要使叶面始终保持一层水膜,生根后调节喷雾量,以叶片不萎蔫为宜。一般5天左右产生愈伤组织,10天左右生根,15天左右根系已较发达。从扦插到定植大约需要20天左右。带蕾全光雾扦插育苗时间短,生长快,植株矮小,根系发达,开花整齐。

在生产过程中,根据花农的实践经验,扦插时间还可根据对开花时间的要求确定。如10月份扦插,翌年5月份开花;3月份扦插,作短日照处理8—9月份开花;用早花品种5月份扦插,10月份开花;6月份扦插,11月份开花;8月份扦插,春节开花。

(2)分株 一般在清明前后,把植株连根挖出,依根的自然形状带根劈开,分植于盆中。

(3)嫁接 一般在艺菊的栽培过程中使用。为使菊花生长健壮,培养成大立菊或菊塔等造型,用黄蒿、白蒿或青蒿做砧木,将带有顶芽的菊花枝梢嫁接在蒿子各主、侧枝上,让其生长、开花,随人意愿,捏、拿、捆、绑,造成菊塔、菊树等,提高菊花的观赏价值。嫁接一般在4—5月进行,应在疏阴或蔽阴的环境下进行。剪取菊花的枝梢做接穗,随采随接,接穗长6 cm—8cm,剪下接穗后先剪去下面的叶片,保留上面2—3枚小叶,用利小刀将接穗基部削成一侧宽一侧窄的楔型状削面,削面长2 cm—2.5cm,随即含入口。然后再用剪刀剪去砧木侧枝,并用刀片将剪口削平,随着截面的一侧纵切一刀,切口长3cm左右,立即将削好的接穗宽面向外插入砧木的切口中,皮层相互对齐,最后用塑料布条缠紧绑好,待接穗长出2 cm—3cm长的新梢(10天左右)时,要及时松绑。以免影响嫁接部位的加粗生长。

2、播种繁殖:一般在3月上旬播种。播种前20天先准备育苗培养土,一般用其它盆花翻盆换下来的老土,筛去杂质,再摊放水泥地上曝晒,每天翻一次。播种容器使用专供种花苗的“苗浅盆”,盆底有5个透水孔,洗净晒干,再把盆底的透水孔用碎瓦片盖上,装上培养土,再用木板按实刮平,土面距盆沿保持3cm左右。把细小的菊花种子均匀地撒在盆土表面,每个“苗浅盆”的下种量不超过0.2g。覆土时用窗纱装上少量细沙,均匀的筛在盆土表面以看不见种子为宜(厚度不超过0.3cm)。然后将种盆放在清水中,让水通过盆底透水孔向上透入盆土。待盆土表面见湿后把盆提出,放在室内见光处或室外疏阴下。盆口用白纸盖上,再用玻璃盖上。中午把玻璃挪开个小口透气,盆土不干不浇水。如果盆土干,再把盆放入在清水盆中透水。10天左右种子萌发出土,待苗长到2cm时,间苗一次,株距保持1.5cm,待苗长到3cm时进行第二次间苗,株距2 cm—3cm,每次间苗都要去弱留强,去坏留好。待苗生长到5cm时,可用小竹片分别带土把苗挖出移植,小花盆护养,以后逐渐换大盆。

栽培技术 在鄢陵栽培菊花,最普通的方法就是盆栽。其方法很多,常用的主要有:

1、一次生根栽培法 现鄢陵菊花主产地王敬庄的花农总结出的顺口溜为:“三插(农历三月扦插)、四栽、五打头,五月六月要勤锄,七月、八月水长流,九月、十月结绣球”。也就是说农历三月扦插,四月上盆,五月开始摘心,一直到立秋要适时进行。五月六月要勤中耕除草,七月八月花蕾形成期勤浇水施肥,九月十月陆续开花。根据花农经验总结,盆栽菊花还有以下几种方法:

(1)扦插后上盆法 出园时根系损伤轻,花径大,花色正,花期长。

(2)地植套盆法 扦插苗定植于高畦上,农历5月中下旬,套上大孔盆。把苗从盆底大孔中掏出,分次上土,待花蕾现色时再从盆底下齐断根出圃。但花质量不如前者,根系损伤较重。

(3)盆中嫁接法 根据栽培目的,可于农历10月至翌年2月在温室的花盆中播种蒿苗,到2月底再搬到室外,4月间再往蒿苗上嫁接菊花。以后管理同扦插上盆法。用此法培育菊花的根系大,植株也健壮,开花早,花大(花径增大30%左右)、花多、质量好,经济效益比以上两种方法高数倍。

2、二次生根栽培法:一般不多用。在4月扦插,苗成活后上盆,加装盆土1/3至1/2的深度,待侧枝长出盆沿后,再用竹扦或小木棍固定枝条,使枝分布均匀,并用盘根法调整植株的高度;再往盆里加土覆盖,而后枝上又生根。当枝条长到一定的高度时,还可再盘根调整一下高度,最后再加足肥土。这样培养出的菊花外形整齐、美观、株矮、叶壮、枝健、花大、花多、花齐、花艳、花期长,招人喜爱。

3、三次生根栽植法:鄢陵王敬庄花农多用此法培育较大而健壮的盆花,从秋末冬初扦插到翌年10月开花需要一年时间。具体操作有以下4个阶段:

(1)冬存:在秋末冬初的10月(与小麦播种期同)栽植母株时,精选健壮脚芽在温室中扦插育苗。

(2)春插:在翌年3月中下旬分苗上盆,盆土用普通腐叶土,不加肥。

(3)夏定苗:利用摘心、剥侧芽,促进脚芽生长。到6月底出土新芽长至10cm时,选发育充实健壮、芽头丰满的苗进行换盆定植。

(4)秋养护:将选好的苗移入口径20 cm—24cm盆中。盆土用普通培养土加0.5%过磷酸钙和适量杀虫、杀菌剂;盆底孔上 放上几根柴草,草上面再放上1cm厚的炉渣以便通气、透水;炉渣上再放少许土,周边再加底肥。然后将小盆中的菊苗连土坨倒出,以新芽为中心栽植到大盆中,并剪除多余萌蘖芽,加土到原苗深度压实。换盆后萌蘖新株与母株同时生长。待新株发育到壮苗后,即把老枝齐土剪去,再松土并填入普通培养土三成,加20—30%腐熟粪肥。这时盆土已有八成满的肥土,一周后第三次生根,新老三次生根与菊苗迅速生长,形成具有较大的健壮植株。在整个过程中,换一次盆,填2次土,母株和新株三次生根。期间要注意摘侧蕾,防病虫、浇水、追肥直到现蕾开花。用这样的方法培植出来植株最好,最有观赏价值,经济效益也最高。

花期控制

1、光照处理

(1)提早开花 菊花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许多大菊系优良品种都是从10月才陆续开花的。如果想让它们在国庆节开花,必须进行短日照处理。其方法是利用暗室或黑布罩子(蒙两层黑布),给菊花遮光(必须遮严,不能漏光)。每昼夜遮光13—14小时,见光10—11小时。日出前遮住,9—10点放光,至于遮光多少天才能达到目的,还因品种不同而异。花农实践得知:

①需要进行40—50天短日照处理的品种有:银龙分水、朱缕万卷等。

②需要60天短日照处理的品种有:曲江春色、黄梨香、春满干坤、金蟠龙、金大鹏、木兰换装、鸳鸯荷、紫云、碧玉球等。

③需要70天短日照处理的品种有:太真含笑、金背大红、贵妃醉酒、绿心黄蝶、金鸡报晓等。

2、推迟开花 要想让早花品种菊花在元旦或春节开花,应进行长光照处理。在预定花期70天前,连续每昼夜给予15小时以上的光照。一般在日光温室或大棚中养护,每10m2安装40瓦日光灯一盏,日落前把灯打开,夜里10时左右关灯,每昼夜只给9个小时黑暗时间,直到元旦或春节前70天左右停止补光。这样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2、温度调节 经过处理,在花蕾透色后,采用特殊的温度处理,可提早或推迟几天开花。如果到时需要提早开花,应放置在室内温暖的、阳光充足的地方催花;如果需要推迟开花,应立即放到阴凉的地方,适当降低温度,可使花推迟几天。

主要病虫害 病害有白粉病、叶斑病、褐斑病、炭疽病等,虫害有蛴螬、地老虎、白粉虱、蚜虫、红蜘蛛等。

适生范围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大马乡王敬庄村为鄢陵菊花的传统生产基地。

⑵ 牡丹花有几种,该怎么

牡丹花在中国全国各地不同花色(如:红、紫、紫红、粉、白、蓝、绿、黄、黑和复色等)、不同花型(如:单瓣型、荷花型、皇冠型、楼子型、绣球型等)和具有抗旱、耐寒、耐热、耐湿等特性,可以种植在温带、寒热和亚热带地区的品种300多个,还有日本、美国、法国品种100余个。

牡丹花喜凉恶热,宜燥惧湿,可耐-30℃的低温。喜阴,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或砂土壤,忌粘重土壤或低温处栽植。花期4-5月。
土壤:1.土质:牡丹适宜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土壤。土壤排水能力一定要好。盆栽可用一般培养土。2.土性:中性或中性微碱土。
浇水:“牡丹宜干不宜湿。”牡丹是深根性肉质根,怕长期积水,平时浇水不宜多,要适当偏干。栽植前浇2次透水。入冬前灌1次水,保征其安全越冬。开春后视土壤干湿情况给水,但不要浇水过大。
施肥:栽培牡丹基肥一定要足。基肥可用堆肥、饼肥或粪肥。通常以一年施三次肥为好,即开花前半个月喷洒一次以磷肥为主的肥水加花朵壮蒂灵;开花后半个月施一次复合肥;入冬之前施一次堆肥,以保第二年开花。

⑶ 绣球花的品种有哪些

绣球花以其肥厚的叶片和鲜艳的花朵深受人们喜爱。它们有着多种品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类型:
1. 白绣球
白绣球,亦称白花绣球,以大而圆的花朵着称,花瓣丰满,色调清新,花朵间的间隔较大,营造出一种雅致的氛围。
2. 紫绣球
紫绣球,亦称紫花绣球,其花朵呈球形,色彩鲜明,通常由数百朵小花组成,盛开时尤为迷人。
3. 红绣球
红绣球,别名红花绣球,以其直径较大的花朵和鲜艳的色彩引人注目,是极具观赏价值的品种。
4. 玫瑰绣球
玫瑰绣球,亦称重瓣绣球,以其球形饱满、花瓣繁多的花朵而闻名,色彩丰富,每个颜色都散发着不同的魅力。
5. 秋绣球
秋绣球是颇受喜爱的品种之一,其花朵呈半球形,颜色浅蓝,花朵形状独特,叶片亦具美感,给人以清新之感。
6. 海棠绣球
海棠绣球,别名海棠花,以其饱满的花瓣和艳丽的色彩而美观。海棠绣球还有一个特点,即花朵凋谢后叶片会变为紫色,增添了其独特之处。
7. 云南绣球
云南绣球通常呈灌木状,花期较长,花序球形,花瓣厚实,鲜红色,群花斑斓。秋季时,云南绣球的花朵还会转变为紫黑色。
总结
绣球花的品种繁多,每一种都有其独特之处,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种植。无论是布置花坛还是室内装饰,它们都能带来愉悦的视觉享受。

⑷ 变色牡丹怎么养

(一)浇水。盆栽因其容量较小,装土少,持水量有限,必须及时浇水,方能保持牡丹的正常需水量,栽好后应马上浇透水1次,以后每隔3~4天浇水1次,以保持盆土湿润为宜。

若土壤过湿。易使枝叶徒长,长时间过湿或积水还会烂根。尤其夏秋季节,更应控制盆土的湿度,做到不干不浇。过湿芽旺秋发,翌春不开花。



(二)施肥。盆土养分有限,只有适时追肥,才能保证牡丹正常生长发育。

追肥可以在翌年春季开始,将芝麻、花生、豆饼水泡经发酵后使用。

施用时要对水,生长期每周施肥水1~2次。开花前和花期可每天浇1次。花谢后宜养花进行叶面喷肥,冬季休眠期可不追肥。

变色牡丹怎么养的漂亮

变色牡丹花要选宽敞通风、上午有阳光、土壤肥沃疏松的地方,不可种在积水地、阴湿地、瓦砾地。筑台种植时,台的大小应根据植株多少及大小而定,高度应视该处原来的地势及地下水位高低而定。
一般高度为 50—100厘米,以石块或砖块砌成台基,并铺些碎瓦片或碎砖。
若土壤粘重,应换用培养土。
培养土以6份国土、3份腐叶土、1份砻糠灰混合使用。 牡丹的种植与其他花卉不同,牡丹栽种后不需要灌水,更不能浇粪水。人冬壅土即可防寒,春暖后扒开壅土,以利生长。
施肥经验是:基肥要足,定植时施入堆肥、饼肥,粪肥。
肥上要盖土。追肥要控制,春季花后可追肥一次,肥料必须腐熟.不可过浓。
夏季不追肥。
施肥以冬肥最重要,施冬肥要结合培土。
新种牡丹不宜施浓肥,尤忌浇浓粪,否则肉质根会发霉烂死。养分来源以基肥为主。花后虽处于生长季节,也仍不宜施液肥。种植一年以后,也要以冬施固体基肥为主。

牡丹(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灌木。

茎高达2米;分枝短而粗。

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偶尔近枝顶的叶为3小叶;顶生小叶宽卵形,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有时具白粉,侧生小叶狭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叶柄长5-11厘米,和叶轴均无毛。

花单生枝顶,苞片5,长椭圆形;萼片5,绿色,宽卵形,花瓣5或为重瓣,玫瑰色、红紫色、粉红色至白色,通常变异很大,倒卵形,顶端呈不规则的波状;花药长圆形,长4毫米.

花盘革质,杯状,紫红色;心皮5,稀更多,密生柔毛。蓇葖长圆形,密生黄褐色硬毛。花期5月;果期6月。

拓展资料

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

”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

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唐代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1985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

在中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

植物学史

牡丹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

在甘肃省武威县发掘的东汉早期墓葬中,发现医学简数十枚,其中有牡丹治疗血瘀病的记载。

牡丹原产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诸省山间或丘岭中,人们发现了它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而变野生为家养。

从南北朝“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至今,栽培历史也有1500年了。

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牡丹发生了变异,出现了许多花大色艳的品种,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栽培范围由长江、黄河流域诸省向全国扩大。

如今已扩展到中国东北、东南,以及内蒙、新疆、西藏、台湾等地。

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则始于南北朝。据唐代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极分明。子华北齐人,则知牡丹久矣。

”又据《太平御览》谢康乐说:“南朝宋时,永嘉(今温州一带)水际竹间多牡丹”。

“牡丹”这一名称的出现,标志着牡丹栽培历史的开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牡“(意谓可无性繁殖),其花红故谓“丹”。”

隋代,牡丹的栽培数量和范围开始逐渐扩大,当时的皇家园林和达官显贵的花园中已开始引种栽培牡丹,并初步形成集中观赏的场面。

《隋志素问篇》中说道:“清明次五时牡丹华。”这又足以说明牡丹作观赏植物则规模更大。

据唐《海山记》记载.

“隋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今洛阳西苑公园一带),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有赫红、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软条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

隋都西苑种植牡丹与隋炀帝广泛收集民间的奇花异草有关。

唐朝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唐都长安的牡丹在引种洛阳牡丹的基础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当时已出现了种植牡丹的花师。

据柳宗元《龙城录》记载:“洛人宋单父,善种牡丹,凡牡丹变易千种,红白斗色,人不能知其术,唐皇李隆基召至骊山,植牡丹万本,色样各不同。

“当时的“艺人“因受社会所限,生活所迫,所掌握的“绝技”是不外传的。

所以,宋单父种植牡丹的“绝技“使后人“不能知其术”。但是,从“植牡丹一万本(株),色样各不同”来看,牡丹的栽培技术已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在唐代,宫廷寺观,富豪家院以及民间种植牡丹已十分普遍。

据《杜阳杂记》记载:“高宗宴群臣赏双头牡丹”。《酉阳杂俎》载:“穆宗皇帝殿前种千叶牡丹,花始开香气袭人“。

《剧谈录》载:“慈恩寺浴堂院有花两丛,每开五六百花,繁艳芬馥,绝少伦比”。

当时,刺激牡丹种植业发展的原因,不仅是牡丹被众多的人们喜爱,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而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唐国史补》载:“人种以求利,本有值数万者“。在唐代的大量栽培下,繁育出众多的品种,使牡丹花瓣化程度提高,花型花色增多。

在栽培方面角度说,唐代已开始尝试牡丹的熏花试验,据《事物纪原》记载:

“武后诏游后苑,百花俱开,牡丹独迟,遂贬于洛阳”。

这虽为传说,但从中可以分析出“牡丹独迟”的原因,是当时的人们还没有真正掌握其生长规律而造成熏花的失败,使其不能与其它花卉同放。

作为唐代东京的洛阳,从初唐到五代十国的后唐,牡丹种植业都在不断的发展,其规模不亚于西京长安。

据宋《清异录》记载:“后唐庄宗在洛阳建临芳殿,殿前植牡丹千余本,有百药仙人、月宫花、小黄娇、雪夫人、粉奴香、蓬莱相公、卵心黄、御衣红、紫龙杯、三支紫等品种”。

宋代,牡丹栽培中心由长安移至洛阳,栽培技术更加系统、完善,对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一批理论专着。

这其中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等。

记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其中包括择地、花性、浇灌、留蕾、防虫害、防霜冻以及嫁接、育种等栽培方法,总结出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成熟经验。

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中载:“种花必择善地,尽去旧土,以细土用蔹末一斤和之“、“白蔹能杀虫,此种花之法也”。

《洛阳花木记》中载:“凡栽牡丹不宜太深,深则根不行,而花不发旺,以疮口(根茎交接处)齐土面为好”。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对栽培牡丹十分严格,从选地到种植都十分讲究,这也许是洛阳牡丹能够甲天下的原因之一。

北宋时,洛阳牡丹的规模是空前的。

当时洛阳人不单爱花,种花,更善于培育新品种,牡丹“不接则不佳“,他们用嫁接方法固定芽变及优良品种,这就是北宋时最突出的贡献。

南宋时,牡丹的栽培中心由北方的洛阳、开封移向南方的天彭(四川彭县)、成都、杭州等地。

在这些栽培地,首先引种了北方较好的品种,并与当地的少量品种进行了杂交(天然杂交),然后通过嫁接和播种的方法,从中选出更多更好的适宜南方气候条件的生态型品种。

陆游着的《天彭牡丹谱》中记述了洛阳牡丹品种70余个。

明清时,中国牡丹的栽培范围已扩大到安徽的亳州、山东的曹州、北京、广西的思恩、黑龙江的河州等地。

《松漠纪闻》记述了黑龙江至辽东一带种植牡丹的情况:富室安居逾二百年往往辟园地,植牡丹多至三二百本,有数十丛者,皆燕地所无。

另据《思恩县志》记载:“思恩牡丹出洛阳,民宅多植,高数丈,与京花相艳,其地名小洛阳”。

这说明当时牡丹北至黑龙江,南至广西。

明清时关于牡丹着述更多,薛凤翔着《亳州牡丹表》、《牡丹八书》,从牡丹的种、栽、分、接、浇、养、医、忌八个方面进行了科学的总结。

干隆年间编纂的《洛阳县志》列古代和当时品种共169个。

清代熏花已十分普及,据《曹州牡丹-附记七则》载:“右安门外草桥,其北土近泉居人以种花为业,冬则温火煊之,十月中旬,牡丹进御矣“。

再据《五杂俎》载:“朝迁进御常有应时之花,然皆藏之窖中,四周以火逼之,隆冬时即有牡丹花,道其工力,一本数十金“。

这时的催花技术己达到相当的水平,此技术至今还在采用。

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牡丹种植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牡丹的栽培数量不断增加,栽培技术水平逐年提高。

洛阳、荷泽等地先后成立了牡丹专业的科研机构——牡丹研究所。

在前人的栽培管理的基础上,使牡丹的栽培技术又得到了新的发展。

同时,中国还出版了一批较高学术价值的专着,如刘淑敏等编着的《牡丹》,喻衡着的《牡丹花》,魏泽圃等主编的《洛阳牡丹》等等。

这些着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了充实和发展,作了一些理论上的新探索。

牡丹不仅是中国人民喜爱的花卉,而且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珍爱。

日本、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加坡、朝鲜、荷兰、德国、加拿大等二十多个国家均有牡丹栽培,其中以日、法、英、美等国的牡丹园艺品种和栽培数量为最多。

海外牡丹园艺品种,最初均来自中国。

早在公元724-749年,中国牡丹传入日本,据说是由空海和尚带去的。

1330年至1850年间法国对引进的中国牡丹进行大量繁育,培育出许多园艺品种。

1656年,荷兰和东印度公司将中国牡丹引入荷兰,1789年英国引进中国牡丹,从而使中国牡丹欧洲传播开来,园艺品种达100多个。

美国于1820-1830年,才从中国引进中国牡丹品种和野生种,后来培育一种黑色花的牡丹品种。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喻衡先生在他所着的《牡丹花》一书中这样写道:“牡丹在国外也用于庭园栽植,植株高度可达2米,花径达20-30厘米,每天暮春时节,花朵盛开.

硕大无比,清香四溢,冠居群芳,虽远离故国,也大有一副'花王'的气派。”

⑸ 绣球花都有什么品种

绣球花是广受欢迎的观赏植物,以其肥厚的叶片和鲜艳的花朵着称,深受人们喜爱。绣球花的品种繁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品种介绍:
1. 白绣球
白绣球,亦称白花绣球,以其大而圆的花朵、丰满的花瓣和清新的白色着称。花朵间的间隔较大,营造出一种雅致的清新氛围。
2. 紫绣球
紫绣球,别名紫花绣球,以其球形的花朵和鲜艳的色彩而受到喜爱。通常情况下,每朵花由数百朵小花组成,盛开时尤为壮观。
3. 红绣球
红绣球,别名红花绣球,以其较大的花朵和鲜艳的颜色引人注目。各种颜色的小花聚集在一起,形成夺目的景观。
4. 玫瑰绣球
玫瑰绣球,亦称重瓣绣球,以其球形且饱满的花朵、众多的花瓣和多样的颜色而备受青睐。每种颜色都能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
5. 秋绣球
秋绣球是颇受欢迎的一个品种,以其半球形的花朵、浅蓝色的花色和独特的花形而显着。其叶片也颇具观赏价值,令人眼前一亮。
6. 海棠绣球
海棠绣球,别名海棠花,以其饱满的花瓣和艳丽的色彩而美观。海棠绣球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花朵凋落后叶片会变为紫色,增添了其独特魅力。
7. 云南绣球
云南绣球通常呈灌木状,花期较长,花序球形,花瓣较厚,鲜红色,群花争艳。到了秋季,云南绣球的花朵还会转变为紫黑色。
总结
绣球花的品种丰富多样,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无论是种植在花坛中还是作为室内装饰,绣球花都能带来美好的视觉体验。

阅读全文

与重瓣紫绣球种植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冷凝水回收安装方法 浏览:367
铸造应力定量分析方法 浏览:164
面粉和食盐的鉴别方法 浏览:93
资本结构的分析方法 浏览:395
坡屋顶面防雷检测新方法 浏览:92
心脏刺痛变凉解决方法 浏览:651
有框玻璃门安装方法图解 浏览:866
枪火兄弟谷歌框架解决方法 浏览:158
金银花扦插盆栽种植方法 浏览:796
有什么土方法让胸变大 浏览:414
重瓣紫绣球种植方法 浏览:201
56乘9的计算方法 浏览:571
脚背血栓如何治疗方法 浏览:10
素食的正确锻炼方法 浏览:253
洋甘菊面霜使用方法 浏览:749
最简单验证门是否完好方法 浏览:488
露得清面膜罩使用方法 浏览:841
挽裤脚的方法视频 浏览:821
小视频的制作方法有哪些 浏览:785
罗勒籽油的功效与食用方法 浏览: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