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施工测量中常用的测量校核方法有哪三种
一、水准路线有几种,校核时有所不同:在闭合水准路线中,起始点和终止点都是同一个点,将各段高差求和,与理论值0进行比较。在附合水准路线总,用终点高程和起点高程之间的差值作为高差理论值,将高程求和,求误差。支水准路线用往返来测量的方法,比较往返测量的高差绝对值进行检核。
二、优缺点:闭合路线对于起自始点的精度过于依赖,一旦点位变动,无法发现;附合水准路线因为需要两个水准点,其精度可靠性好,控制点有问题时容易发现;支水准路线可靠性和精度稍差,如果不往返测量,就很难确定精度,往返测量时,与闭合水准路线类似。
三、校核时,高差测量值的限差有两种方法计算:其一是根据测站数进行计算,比如±12√n,其二是根据路线长度进行计算,比如±12√L。
前者缺点是:如果每站视距较小,则n多,限差偏大,适合坡度大的地方和山地进行测量。后者适合多种情况。
四、每站测量的方法有两种:两次仪器高法和双面尺法。各有优缺点,前者测量时间长,后者更快速;前者适合于单面尺,后者适合红黑尺和基辅分划尺。
B. 在水准测量中如何进行计算校核,测站校核和路线校核
水准测量的计算校核、测站校核和路线校核分别如下:
计算校核:
待定点B的高程是根据A点和沿线各测站所测的高差计算出来的。为了确保观测高差正确无误,须对各测站的观测高差进行检核,这种检核称为测站检核。常用的检核方法有两次仪器高法和双面尺法两种。
(1)两次仪器高法:两次仪器高法是在同一测站上用两次不同的仪器高度,两次测定高差。即测得第一次高差后,改变仪器高度约10cm以上,再次测定高差。若两次测得的高差之差未超过6mm,则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测站的观测高差。否则需重测。
(2)双面尺法:双面尺法是在一测站上,仪器高度不变,分别用双面水准尺的黑面和红面两次测定高差。若两次测得高差之差未超过6mm,则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测站的高差。否则需要重测。
测站校核:
虽然每一测站都进行了检核,但一条水准路线是否有错还是没有保证。例如,在前、隐档后视某一转点时,水准尺未放在同一点上,利用该转点计算的相邻两站的高差虽然精度符合要求,但这一条水准路线却含有错误。
路线校核:
虽然每一测站都进行了检核,灶察乱但一条水准路线是否有错还是没有保证。例如,在前、后视某一转点时,水准尺未放没孝在同一点上,利用该转点计算的相邻两站的高差虽然精度符合要求,但这一条水准路线却含有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