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谈如何面对孩子的分离焦虑
孩子在小时候会表现得格外的黏父母,这是每个小孩都会经历的阶段。在与父母分离的时候,会做出一系列的行为来挽留父母。往往会以哭闹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孩子为了发泄心中的焦虑。如何应对孩子的分离焦虑症?我觉得有以下方法。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抽出大量的时间,去和孩子相处,要让孩子能够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意,经常说一些例如:“宝贝我爱你,你是我最宝贵的东西”之类的话,这样的话可以让孩子在潜意识里知道父母是不会离开自己的,父母是爱自己的 。
最后我想告知各位,孩子分离焦虑症是一种正常现象,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孩子会渐渐地脱离分离焦虑这一阶段,因此即使你的孩子表现出分离焦虑,也不要感到担心,这仅仅是必经的一个阶段罢了。
⑵ 分离焦虑是很正常的行为,家长该如何妥善应对
众所周知,人是属于有情感的高级动物,有人说:“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便是人类有情感”,对于这种说法,个人还是持保守观点的,在我看来,不仅只有人才有情感,其实许多动物也是由情感的,只是它们表达情感的方式与途径与人类有所差异而已。有了情感之后,每当分离之时,便会出现分离焦虑,据专家表示,分离焦虑会出现在各个年龄阶层,不论你是六、七十岁的爷爷、奶奶,还是二、三十岁的青少年,又或者是几岁的孩童,都会有着分离焦虑的出现,当然,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而言,出现分离焦虑的原因与程度会有所差异。
孩子是父母的未来与希望,父母是孩子的摇篮与臂膀,两者是需要相互作用的。
⑶ 什么是分离焦虑及解决办法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
为了尽快稳定新入园幼儿的情绪,帮助他们度过入园焦虑期,适应新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保证正常的教育尽快开展,新入园教育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家园配合,加强小班幼儿入园的准备工作。
幼儿园是幼儿第一次步入较正规的集体生活环境,对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起决定性作用。师幼关系和班级气氛会对幼儿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其中教师是关键。在孩子入园前,父母可有意识地多带孩子到幼儿园来,熟悉其周围环境和教师,经常把孩子带到幼儿园来看看,谈谈,玩玩,让他们观察幼儿园里其他小朋友的游戏活动等,家长还可以放手让孩子玩,让教师抱一抱,亲一亲,让孩子熟悉新的声音,使他们喜欢上幼儿园及幼儿园里的老师和小朋友。入园后,老师要主动、热情接待新入园的孩子,抱一抱,亲一亲,摸一摸,问一问,叫一叫孩子的乳名,表示最喜欢他,让孩子感到温暖、安全。总之,教师要用一颗爱心去温暖孩子的心,在生活上关心照顾他们,在精神上支持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可亲可爱。
(2)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区别对待。
既然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和所受的教育与环境各异,以至于他们的分离焦虑之表现也各不相同,那么,我们也应该根据幼儿各自的特点对症下药。如:暴躁型的孩子,我们可采用冷处理的方法,他急的时候,老师千万不要急,可把他撇在一边,拿几样玩具给他,待他平静下来之后则用亲切的语言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他,鼓励他。又如:波动型的孩子重要的是让其有事干,老师要不停地给他新的刺激,让他参加不同的游戏活动,以保持他对新的环境的好奇心、新鲜感。
(3)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运用文学作品和文艺形式陶冶心情,树立榜样。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最独特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有些心理学家把游戏称为幼儿的“主导活动”。我国着名的学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这是因为游戏在幼儿生活中确实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与机能的快感相联系,可缓解紧张状态,给孩子们带来巨大的快乐。因此,开学初,教师可设计一些新颖的、有趣的游戏活动。这不仅能消除幼儿相互之间以及与教师之间的陌生感和恐惧感,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而且还可以使幼儿对新环境产生新鲜感,这种方法对波动型的孩子最为有效。
⑷ 有分离焦虑的孩子家长要如何正面应对
分离焦虑是指当一个人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环境或与陌生的人在一起,或远离自己的家或家人时,他会感到焦虑或压力。
(4)妈妈不在身边,接替者采取的方法
●给宝宝看全家福相片或妈妈相片,以缓解宝宝的焦虑情绪。
●给宝宝一个认同的拥抱。 当宝宝有分离焦虑哭得很伤心时,接替者可采取拥抱的方式,抱着宝宝、拍拍他的背,和他说说话,以表达自己的立场,给予宝宝充分的安全感。
●和宝宝玩游戏。很多孩子都喜欢游戏,当他专注于游戏时,常常会忘了其他事情,比如吹泡泡、敲敲打打、读故事等。
●转移目标;带宝宝玩积木、玩具,出去走走等。
结语:孩子的分离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成长过程,是孩子成长的过渡期,孩子依赖你,离不开你,说明孩子对你的信任。妈妈们不需要过多的担心。
⑸ 分离焦虑是什么如何缓解分离焦虑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情续,如果不能很好的排解,就有可能被这些情绪所控制,影响自己的生活、工作,甚至可能影响到自己身边的人。人在某些特定的时候,或者是遇到某些事情时,可能会产生焦虑的情绪。这种情绪来时,人的心情很不好,会感到特别的烦躁不安,甚至有可能会出现一些身体的症状,比如恶心、呕吐等。分离焦虑也是属于焦虑情绪的一种,但是这种焦虑,是因为离开某个熟悉的人或者熟悉的环境所产生的。导致人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生活环境的改变,或者是生活习惯被要求发生巨大的变化。人如果一时不能适应这些改变,就会产生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虽然只是一种情绪,但是严重的话,也可能导致某些心理疾病的产生。所以学会缓解、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要与熟悉的环境分开,可以试着先去适应新的环境,让自己从中得到放松。如果是孩子上幼儿园导致的,可以先陪同孩子一起进入幼儿园,有熟悉的人陪伴,在陌生的环境里慢慢适应,效果会好很多。
⑹ 幼儿分离焦虑的解决办法
幼儿分离焦虑在临床上可以采用心理治疗或者药物治疗:1、心理治疗,对于家长来说,要逐渐培养儿童自理能力,扩大儿童与世界的接触面,培养孩子与他人进行共同合作、沟通交流、游戏等,提前做好分离准备,对于已经有明显的分离焦虑的孩子来说,可以通过放松训练、生物反馈训练、音乐疗法等方法消除由于焦虑引起的肌肉紧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2、药物治疗,对于个别比较严重的分离焦虑患者,影响到睡眠、饮食或者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躯体症状的时候,可以考虑应用抗焦虑药物,主要是以苯二氮卓类的药物治疗效果好,如地西泮,也可以使用β-受体阻断剂,如普萘洛尔,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7-8月龄,幼儿即可能出现分离焦虑迹象(看不见妈妈就哭闹),通常在10月龄-1.5岁时达到最高峰,2岁前消失。
l 父母应认真对待分离焦虑,不建议采取偷偷离开的方式,而应该有意识地进行母婴分离。在每次分离前10-15分钟提前告知,让幼儿习惯家长打了招呼离开一定会回来。
l 可以通过短暂的分离练习帮助幼儿适应,与他达成“离开”的常规仪式,让他更容易接受。如去另一个房间几分钟,告诉孩子你去哪里会很快回来,他闹起来就大声叫他的名字,
⑺ 学前教育什么是"分离焦虑"怎样消除幼儿的入园分离焦虑
处理幼儿园入园时的分离焦虑,这几件事家长一定要做!
1、每天郑重地告诉孩子:我们只是短暂地分开。
孩子出现分离焦虑时最怕的就是“妈妈不要我了!”被抛弃的恐惧战胜一切的事情。所以要让孩子克服分离焦虑,就要让他放下恐惧。每天郑重地与他道别,告诉他,我们只是短时间分开,然后用详细的时间描述让孩子知道当他做完什么事情后妈妈就会来接他回家。
只要孩子知道他不是被抛弃,他对幼儿园就不会那么排斥。
2、郑重地把孩子交到老师手上。
孩子去了幼儿园以后,需要一个依赖对象,如果妈妈让他知道,老师是值得信任的,他对老师的信赖感增强后,他也会更适应幼儿园。妈妈需要事先与老师沟通好,请老师配合。然后每天真诚地告诉孩子:妈妈很信任XX老师,妈妈不在的时候,老师会像妈妈一样关心照顾你,你有什么想法要告诉老师。然后郑重的把孩子交到老师手上。
孩子就会知道即使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也有值得信赖的人,而不是举目无亲!这样孩子才会真正的信任老师,才能克服内心的恐惧与焦虑,尽快适应幼儿园。
3、如果妈妈自身有严重的分离焦虑,初入园阶段最好换人接送。
很多孩子的分离焦虑是被家长感染的,就像我一样。有的妈妈在幼儿园门口与孩子分开,搂搂抱抱半小时,还一副依依不舍的样子。这就是妈妈与孩子彼此的分离焦虑相互影响的结果,这样的状况下,最好换爸爸或爷爷奶奶接送。
有的孩子虽然不想与妈妈分开,但如果妈妈送情绪就比较稳定,换了其他人送会大哭大闹,这时,最好由妈妈负责送。
4、接纳孩子的情绪,给他足够的支持。
分离焦虑需要得到接纳和认可,妈妈每天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给他一些支持,让他知道自己的情绪是被接纳的,自己有分离焦虑是正常的。当情绪被接纳后,孩子才会更快地走出来。
孩子苦恼时,一定不能粗暴对待!否则只会加重孩子的焦虑。
其实分离焦虑并不是幼儿园时才出现的,在孩子6个月的时候,分离焦虑就会出现,如果妈妈从小就正确处理分离,孩子入园时的分离焦虑就会好处理得多。最后分享几个处理小宝宝分离焦虑的方法。
1、让孩子明白妈妈很快会回来
对处于分离焦虑期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让他们知道妈妈会回来的。分离之所以会让孩子感到焦虑,主要是孩子担心妈妈不要自己了。因此,让他们适应分离,知道妈妈会回来就显得格外重要。
2、循序渐进的让孩子适应分离
让孩子接受分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刚开始,妈妈可以把宝宝放在客厅或厨房的门口,妈妈自顾自做事,给宝宝一两个他喜欢的玩具,让他能一边玩一边看到你。接下来,妈妈可以让孩子在一个房间独自玩耍,自己则在隔壁房间随时待命。宝宝一叫,妈妈就马上出现在面前。让宝宝知道,即使他看不到妈妈,他也是安全的。
然后,妈妈可以在爷爷奶奶或保姆看护孩子的情况下,与孩子短暂分离。妈妈要郑重的与宝宝告别,告诉孩子:妈妈有很重要的事情,要暂时离开一下,5分钟之后就回来。然后妈妈把孩子交给其他人,关门离开。这个时候即使宝宝大哭大闹,妈妈也不要心软,过了5分钟之后,妈妈再开门回家。大声的对宝宝说:“宝宝,妈妈回来了!”当宝宝逐步适应后,妈妈可以把分离的时间逐渐延长为10分钟,半小时,一小时,半天,一天……。
3、每天郑重的与孩子告别
每次离开的时候,妈妈一定要非常郑重的举行一个告别仪式,与宝宝拥抱、告别,让他明白妈妈的不舍,然后让宝宝看着妈妈离开。这个过程非常重要,这样孩子才能正确的对待分离。
当然,这样的过程刚开始很心酸,孩子目睹妈妈离开,会伤心的大哭,很多接替者因为不想看孩子这么伤心,会要求妈妈偷偷离开,这种方法短时间看确实对孩子的情绪稳定更有效,但从长远来看,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不利的。还有的接替者因为厌烦孩子哭闹而采取威逼利诱的方法,威吓孩子:妈妈不要你了。这样的方法看似立竿见影,但宝宝不过是被吓住了,并没有根本解决问题,反而还可能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比如,会加重孩子的分离焦虑,宝宝的内心对分离感到更恐怖,同时还会产生被欺骗等其他的情绪问题。
最好的办法是在孩子伤心的大哭时,接替者可以采取拥抱的方式,抱着孩子、轻轻地拍拍他的背,和他说说话,告诉他妈妈只是暂时性的离开,很快就会回来,与妈妈通电话或视频聊天,也是很好的解决方法,这些都会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
⑻ 如何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期”
一、家长怎样来帮助孩子做好入园准备
心理准备
入园前家长要和孩子经常谈论幼儿园,可以谈自己小时侯在幼儿园是如何的快乐;也可以谈邻居、同事家小孩在幼儿园的趣事;带孩子到幼儿园玩,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小朋友学本领、游戏玩耍的地方,在那里能够玩到许多新玩具、结交许多新朋友,有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激发孩子想上幼儿园的愿望。
对幼儿来说,幼儿园是一个充满新奇,陌生的场所,他们想去幼儿园又怕去幼儿园。想和小朋友朋一起玩又带着恐惧。另外,还要给孩子灌输一个概念:爸爸妈妈要上班,小孩子应该上幼儿园,所有的孩子都是这样的。尽量使孩子在入园前对幼儿园有个美好的影响,激起他们想入园的愿望与兴趣。
生活准备
会自己用勺进餐,克服要别人喂饭或挑食等不良习惯;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服装鞋袜及其他用品等。衣服应便于穿脱,没有尖锐的饰品,在作息时间的安排上,应逐渐接近幼儿园的生活规律。为减轻和消除幼儿的紧张情绪,家长可为幼儿带上一块小手帕或心爱的玩具,使孩子觉得新鲜愉快,增加入园的亲切感。此外,请给孩子备一到二套替换的衣裤,放在一个写有孩子姓名、班级的袋子内,来园时交给老师,以便在孩子尿裤后及时更换。
交往准备
多带孩子到家庭之外的环境中活动,多接触其他孩子,多和孩子讲有关独立、勇敢的故事或做一些相关主题的游戏。教孩子知道自己的名字,最好能认识自己的名字,(在幼儿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毛巾和杯子,它们都放在固定的位子,标有孩子姓名和标记的位子)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如大小便、口渴、饥饿等。教孩子学会和老师、小朋友打招呼,如“老师早”“再见”等。
教孩子学会不独霸玩具,不抢别人的玩具。
二、孩子入园初期,家长送孩子时应注意什么
孩子的表现
一般来说,入园前上过托班的孩子适应起来较快,常与外界交往的孩子也较容易适应,他们在几天之内就会爱上幼儿园。而在家庭生活中过多娇惯、体质较弱的孩子适应起来较慢。这类孩子会出现哭闹、心事重重、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甚至尿裤子、不肯午睡和吃饭等情况。这些表现是正常的。相信,在老师的精心照料下,所有孩子都会慢慢适应并喜欢幼儿园生活,对此家长不必担心。
家长注意
家长一定要信任幼儿园和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因孩子哭闹得厉害而尝试停几天再送幼儿园。那样做,只会强化孩子的哭闹行为,使他觉得只要苦恼就会让父母心软。所以,一旦将孩子送进幼儿园就一定要“铁石心肠”,以最快的速度离开,将孩子的哭声抛在身后。千万不要每天长时间的滞留在幼儿园内陪着孩子,这除了影响幼儿园的正常的教学秩序,还会无意义的延长了孩子的适应过程。每天孩子回家后,家长要和他多交流,对孩子的幼儿园生活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多鼓励他。在每天接孩子的时候,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一天的情况,请老师当着孩子的面多讲他的进步,家长也随即将这些讲给孩子熟悉的人听,当然也要当着孩子的面将讲。听到别人夸奖自己,孩子心里也会很高兴。这时乘热打铁对他说明天再去。
有些家长总认为让孩子上幼儿园是委屈了孩子,见到孩子后嘘寒问暖,过分亲昵,对孩子提的各种要求百依百顺。这样,孩子会认为上幼儿园是爸爸妈妈对不起他,会想办法提出各种要求作为补偿。所以,在孩子回家后不要老是问他:“在幼儿园想不想妈妈?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老师好不好?”的一类话;而应多问“今天在幼儿园你和谁一起玩的?老师和你们玩什么游戏了?”等等。另外,也要嘱咐家里人,特别是长辈,别觉得孩子上幼儿园就是受委屈,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情绪。
三、关于家园合作(让我们齐心协力)
⑼ 小孩子出现分离焦虑症,有哪些正确的解决方法
养育孩子从来都不是一件易事,不同阶段的孩子面临不同的问题。
怀孕的时候想着,宝宝出生了就好了;出生后想着,长大了就好了;长大后又想着送去幼儿园就好了。其实很多家长不知道,送完幼儿园需要操心的事情更多。
并不是所有的宝宝都能顺利入园,大部分孩子还是会有“分离焦虑”。
哭闹、冷战、不吃饭等方法都可能是孩子表达不满的方式,那么家长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愉快的进入幼儿园生活?
每天送孩子去幼儿园,都是一场折磨
桃子的宝宝今年3岁半了,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考察,桃子终于选到了一家非常满意的幼儿园,正常五一假期之后就准备送去。
桃子一直都是自己一个人带孩子,想着孩子终于可以送去幼儿园,自己解放了,甚至开始约闺蜜逛街了。可是谁也没想到,每天送孩子去幼儿园都是一场折磨。
◆ 给一点时间
如果我们大人到一个新环境,也需要一点时间去适应,对于孩子也一样,给她们一些时间去适应,不要着急不要催促,这是属于孩子自己的成长过程。
◆ 多沟通
与孩子多沟通,在幼儿园开心的事情、难过的事情、学会的事情,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