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一数学方程(工程)问题解决的技巧
要会转换,看到一个与其他数据相关较多的设为未知数,或者要求的设为未知数。方程时可保证2个方程一边相等,右边相互加减得出。
B. 初一数学,关于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
1、解:设先安排整理的人员有x人,
由题意得:x/60+2(x+15)/60=1 .两边同时乘以60得:x+2(x+15)=60
解得:x=10.
答:先安排整理的人员有10人. 2、解:设从开始到结束共抽水x小时,
由题意得:(1/24 + 1/30)x+ 1/40(x-8)=1,两边同时乘以120得:(5+4)x+3(x-8)=120
解得:x=12.
答:从开始到结束共抽水12小时. 2、题目:甲单独完成一项工作做需要12天完成,乙做这项工作需要6天,现在甲做了3天,所剩工作量由甲和乙一起完成,问还需要多少天能完成这项工作?
解:设还需要x天才能完成,由题意得:3/12+x/12+x/6=1
解得:x=3
C. 初一数学题(用方程解决问题)
1.某工厂用直径为60mm的圆钢锻造成半径为75mm、高为8mm的圆盘,应截取圆钢长为多少?(要求算式)
设应截取圆钢长为x毫米
(60/2)^2*3.14*x=75^2*3.14*8
x=50
2.大船装500/3盐,小船装300/4盐,大小船数量相等
设大船小船各有x只
500/3乘以x+300/4乘以x=4350
x=18
3.汽车速度是20M/S
设离山谷的距离为X,那么4*340=2X+20*4
解得X=640M
D. 初一!用方程解决问题!急!高分!
1. 设计划用时间为x
20x+100=23x-20
23x-20x=100+20
3x=120
x=40
任务:20x+100=900
时间 效率 工作量
原来(x )(20)(20x)
现在(x )(23)(23x )
2. 一本书,小明计划每天读60页,3天读完。实际读了4天后,还剩20页。
实际每天读多少?
(效率)(时间)(任务)
(计划)60 3 (180)
(实际)40 4 (160)
E. 初一年级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方法。
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育重点和难点
重点: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和解法.
难点:字母系数的条件的运用和公式变形.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问:什么叫方程?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 解方程2x-1 3-10x+1 6=2x+1 4-1
解 去分母,方程两边都乘以12,得
4(2x-1)-2(10x+1)=3(2x+1)-12,
去括号,得
8x-4-20x-2=6x+3-12
移项,得
8x-20x-6x=3-12+4+2,
合并同类项,得
-18x=-3,
方程两边都除以-18,得
x=3 18 ,即 x=1 6.
二、新课
1.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我们把一元一次方程用一般的形式表示为
ax=b (a≠0),
其中x表示未知数,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对未知数x来说,字母a是x的系数,叫做字母系数,字母b是常数项.
如果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系数用字母来表示,那么这个方程就叫做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
次方程.
以后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在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中,一般用a,b,c等表示已知数,用x,y,z等表示未知数.
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与只含有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相同.按照解
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最后转化为ax=b(a≠0)的形式.这里应注意的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去乘或除方程的两边,这个式子的值不能等于零.如(m-2)x=3,必须当m-2≠0时,即m≠2时,才有x=3 m-2 .这是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和只含有数字系数的方程的重要区别.
例1 解方程ax+b2=bx+a2(a≠b).
分析:这个方程中的字母a,b都是已知数,x是未知数,是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这里给出的条件a≠b,是使方程有解的关键,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要运用这个条件.
解 移项,得
ax-bx=a2-b2,
合并同类项,得
(a-b)x=a2-b2.
因为a≠b,所以a-b≠0.方程两边都除以a-b,得
x=a2-b2 a-b=(a+b)(a-b) a-b,
所以 x=a+b.
指出:
(1)题中给出a≠b,在解方程过程中,保证了用不等于零的式子a-b去除方程的两边后所得的方程的解是原方程的解;
(2)如果方程的解是分式形式时,一般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例2 x-b a=2-x-a b(a+b≠0).
观察方程结构的特点,请说出解方程的思路.
答:这个方程中含有分式,可先去分母,把方程转化成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的一般形式.在方程变形中,要应用已知条件a+b≠0.
解 去分母,方程两边都乘以ab得
b(x-b)=2ab-a(x-a),
去括号,得
bx-b2=2ab-ax+a2,
移项,得
ax+bx=a2+2ab+b2
合并同类项,得
(a+b)x=(a+b)2.
因为a+b≠0,所以x=a+b.
指出:ab≠0是一个隐含条件,这是因为字母a,b分别是方程中的两个分式的分母,因此a≠0,b≠0,所以ab≠0.
例3 解关于x的方程
a2+(x-1)ax+3a=6x+2(a≠2,a≠-3).
解 把方程变形为,得
a2x-a2+ax+3a=6x+2,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a2x+ax-6x=a2-3a+2,
(a2+a-6)x=a2-3a+2,
(a+3)(a-2)x=(a-1)(a-2).
因为a≠2,a=-3,所以a+3≠0,a-2≠0.方程两边都除以(a+3)(a-2),得
x=a-1 a+3.
2.公式变形.
在物理课中我们学习了很多物理公式,如果q表示燃烧值,m表示燃料的质量,那么完全燃烧这些燃料产生的热量W,三者之间的关系为W=qm,又如,用Q表示通过异体横截面的电量,用t表示时间,用I表示通过导体电流的大小,三者之间的关系为I=Qt.在这个公式中,如果用I和t来表示Q,也就是已知I和t,求Q,就得到Q=It;如果用I和Q来表示t,也就是已知I和Q,,求t,就得到t=QI.
像上面这样,把一个公式从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叫做公式变形.
把公式中的某一个字母作为未知量,其它的字母作为已知量,求未知量,就是解含字母
系数数的方程.也就是说,公式变形实际就是解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公式变形不但在数学,而且在物理和化学等学科中非常重要,我们要熟练掌握公式变形的技能.
例4 在公式υ=υo+at中,已知υ,υo,a,且a≠0,求t.
分析:已知υ,υo和a,求t,也就是把υ,υo和a作为已知量,解关于未知量t的字母系数的方程.
解 移项,得
υ-υ0=at.
因为a≠0,方程两边都除以a,得
t=υ-υo a.
例5 在梯形面积公式s=12(a+b)h中,已知a,b,h为正数.
(1)用s,a,b表示h;(2)用S,b,h表示a.
问:(1)和(2)中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
答:(1)中S,a,b是已知量,h是未知量;(2)中s,b,h都是知已量,a是未知量.
解 (1)方程两边都乘以2,得
2s=(a+b)h.
因为a与b都是正数,所以a≠0,b≠0,即a+b≠0,方程两边都除以a+b,得
h=2sa+b.
(2)方程两边都乘以2,得
2s=(a+b)h,
整理,得
ah=2s-bh.
因为h为正数,所以h≠0,方程两边都除以h,得
a=2s-bh h.
指出:题是解关于h的方程,(a+b)可看作是未知量h的系数,在运算中(a+b)h不要展开.
三、课堂练习
1.解下列关于x的方程:
(1)3a+4x=7x-5b; (2)xa-b=xb-a(a≠b);
(3)m2(x-n)=n2(x-m)(m2≠n2);
(4)ab+xa=xb-ba(a≠b);
(5)a2x+2=a(x+2)(a≠0,a≠1).
2.填空:
(1)已知y=rx+b r≠0,则x=_______;
(2)已知F=ma,a≠0,则m=_________;
(3)已知ax+by=c,a≠0,则x=_______.
3.以下公式中的字母都不等于零.
(1)求出公式m=pn+2中的n;
(2)已知xa+1b=1m,求x;
(3)在公式S=a+b2h中,求a;
(4)在公式S=υot+12t2x中,求x.
答案:
1.(1)x=3a+5b 3; (2)x=ab; (3)x=mn m+n; (4)x=a2+b2 a-b (5)x=2a.
2.(1)x=y-b r; (2)m=Fa; (3)x=c-by a.
3.(1)n=p-2m m; (2)x=ab-am bm; (3)a=2s-bh h;
(4)x=2s-2υott2.
四、小结
1.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与只含有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相同,但应特别注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去乘或除方程的两边时,这个式子的值不能为零.我们所举的例题及课堂练习的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都保证了这一点.
2.对于公式变形,首先要弄清公式中哪些是已知量,哪个是未知量.把已知量作为字
母系数,求未知量的过程就是解关于字母系数的方程的过程.
五、作业
1.解下列关于x的方程
(1)(m2+n2)x=m2-n2+2mnx(m-n≠0);
(2)(x-a)2-(x-b)2=2a2-2b2 (a-b≠0);
(3)x+xm=m(m≠-1);
(4)xb+b=xa+a(a≠b);
(5)m+nx m+n=a+bx a+b(mb≠na).
2.在公式M=D-d 2l中,所有的字母都不等于零.
(1)已知M,l ,d求D; (2)已知M,l D,求d.
3.在公式S=12n[a1+(n-1)d]中,所有的字母都是正数,而且n为大于1的整数,求d.
答案:
1.(1)x=m+n m-n; (2)x=-a+b 2; (3)x=m2 m+1; (4)x=ab; (5)x=1.
2.(1)D=2lM+d; (2)d=D-2lM.
3.d=2S-na1 n(n-1).
课堂数学设计说明
1.学生对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的认识和解法以及公式变形,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含字
母系数的方程与只含数字系数的方程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当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中的字母给出特定的数字时,就是只含数字系数的方程.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是从复习解只含
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入手,过渡到讨论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公式变形,
体现了遵循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事物的规律.
2.在代数教学中应注意渗透推理因素.在解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和公式变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所给题中的已知条件是什么,在方程变形中要正确运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如在解方程中,常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乘(或除)方程的两边,并要论述如何根据已知条件,保证这个式子的值不等于零,从中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把代数运算和推理蜜切结合.
F. 七年级方程到底怎么解、急求、!
二元一次方程组
方法有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特殊情况可利用待定系数法
这几种方法网络上均可搜到
待定系数法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方法。用待定系数法分解因式,就是先按已知条件把原式假设成若干个因式的连乘积,这些因式中的系数可先用字母表示,它们的值是待定的,由于这些因式的连乘积与原式恒等,然后根据恒等原理,建立待定系数的方程组,最后解方程组即可求出待定系数的值。在初中竞赛中经常出现。
例、分解因式x ﹣x ﹣5x ﹣6x﹣4
分析:已知这个多项式没有一次因式,因而只能分解为两个二次因式。
解:设x ﹣x ﹣5x ﹣6x﹣4=(x ﹢ax﹢b)(x ﹢cx﹢d) = x² ﹢(a﹢c)x ﹢(ac﹢b﹢d)x ﹢(ad﹢bc)x﹢bd
所以 解得
则x -x -5x -6x-4 =(x +x+1)(x -2x-4)=(2x+1)(-x-4)
编辑本段
待定系数法解题步骤
使用待定系数法解题的一般步骤是:(1)确定所求问题含待定系数的解析式; (2)根据恒等条件,列出一组含待定系数的方程;. (3)解方程或消去待定系数,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例如:“已知x2-5=(2一A)·x2+Bx+C,求A,B,C的值.”解答此题,并不困难.只需将右式与左式的多项式中的对应项的系数加以比较后,就可得到A,B,C的值.这里的A,B,C是有待于确定的系数,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待定系数法.
步骤:
一、确定所求问题含待定系数的解析式。上面例题中,解析式就是:
(2-A)× x2+Bx+C
二、根据恒等条件,列出一组含待定系数的方程。在这一题中,恒等条件是:2-A=1 B=0 C=-5
三、解方程或消去待定系数,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A=1 B=0 C=-5 答案就出来了。
利用等式的性质使方程组中两个方程中的某一个未知数前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然后把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以消去这个未知数,使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得以求解。
这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叫作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1. 将其中一个未知数的系数化成相同(或互为相反数);
2. 通过相减(或相加)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3. 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得到这个未知数的值;
4. 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一个方程,求得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5. 写出方程组的解。
例题:
1. 3x+2y=7 ①
5x-2y=1 ②
解:
①+② : (3x+5x)+2y+(-2y))=(7+1)
8x=8
∴ x=1
把X代入① : 3x+2y=7
3×1+2y=7
2y=4
∴ y=2
x=1
y=2
代入消元法:把其中一个方程的某个未知数的系数变成1,代入另一个方程即可。比如:
2x+y=9 ① y=x+2 ①
5x+3y=21② 2x-y=-1 ②
解:由①得:y=9-2x ③ 解:把①代入②得:2x-(x+2)=-1
把③代入②得:5x+3(9-2x)=21 2x-x-2=-1
5x+27-6x =21 2x- x=-1+2
5x-6x = 21-27 x=1
-x = -6 把x=1代入①得:y=3
x =6 ∴方程组的解为 x=6
把x=6代入③得:y=-3 y=3
∴方程组的解为 x=6
y=-3
消元法的例子:{x-y=3 ①
{3x-8y=4②
由①得x=y+3③
③代入②得
3(y+3)-8y=4
y=1
所以x=4
则: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x=4
{y=1
G. 初一 数学一元一次方程难题解法
方程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内容.最简单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它是进一步学习代数方程的基础,很多方程都可以通过变形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本讲主要介绍一些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用等号连结两个代数式的式子叫等式.如果给等式中的文字代以任何数值,等式都成立,这种等式叫恒等式.一个等式是否是恒等式是要通过证明来确定的.
如果给等式中的文字(未知数)代以某些值,等式成立,而代以其他的值,则等式不成立,这种等式叫作条件等式.条件等式也称为方程.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方程的解的集合,叫作方程的解集.解方程就是求出方程的解集.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又称为一元),且其次数是1的方程叫作一元一次方程.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总可以化为ax=b(a≠0)的形式,这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最简形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化为最简形式ax=b;(5)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出方程的解.
一元一次方程ax=b的解由a,b的取值来确定:
(2)若a=0,且b=0,方程变为0·x=0,则方程有无数多个解;
(3)若a=0,且b≠0,方程变为0·x=b,则方程无解.
H. 初一用方程解决问题
8人平均分为两组,两组先后步行相同的路程,设这个路程为x千米,那么每组坐车路程为 15-x千米,共用时间 x/5+(15-x)/60 小时;当小汽车把每一组送到离机场x千米处、回头遇到第二组时,第二组已经行走了x千米,这时小汽车所行路程为 15-x+15-2x=30-3x(千米);由于小汽车行30-3x 千米的时间与第二组行走x千米的时间相等,所以有:(30-3x)/60=x/5,解得: x=2(千米).所用时间为:2/5+(15-2)/60=37/60(小时)=37分钟<42分钟
I. 初一怎样列方程解决问题
初一主要是一元一次方程,把未知要求的最小量设为x,然后跟着题目列出等式。
J. 初一数学用方程解决问题(5)
设:若只有乙队疏通这段公路时,需要x小时能完成任务?
因为半小时甲队已完成了工程量的1/24,所以甲队1小时的工程量是1/12
又因为
甲队提前半小时开工,所以它的工作时间是16-10=6,
乙队的工作时间是16-10.5=5.5
1/x×5.5+1/12×6=1
5.5/x+1/2=1
11+x=2x
x=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