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中物理解决浮力难题的方法
1、应用浮力的知识,计算浸没在水中的物体的体积和物体的密度。
f浮=g物-f
…
①
f浮=ρ水v排g
…②
由这两式,得v排=f浮/ρ水g
=(g物-f)/ρ水g
浸没时,v排=v物
所以物体的体积
v物=(g物-f)/ρ水g
而密度
ρ物=m物/v物=g物/gv物
将上式物体的体积代入,得
ρ物=g物ρ水/(g物-f)
2、应用浮力知识,计算漂浮在水面的物体的密度。
f浮=ρ水v排g
…①
f浮=g物=ρ物v物g
…②
浮力等于重力,①=②。
ρ物v物g=ρ水v排g
ρ物v物=ρ水v排
若漂浮的物体有3/5的体积浸入水中,即
v排=(3/5)v物,
则物体的密度是水的密度的3/5,即
ρ物=(3/5)ρ水。
3、根据浮力的知识,计算液体的密度。
(1)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的秤钩上
先后记下物体在空气中、水中、另一种液体中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g、f1、f
。
f浮=g-f1…①
f浮=ρ水v排g…②
①=②
v排=(g-f1)/ρ水g
同一物体浸没在水中和另一种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但浮力不相等。
在另一种液体中的浮力
f浮1=g-f…③
f浮1=ρ液v排g…④
③=④
ρ液=(g-f)/v排g
=(g-f)ρ水/(g-f1)
(2)同一物体先后漂浮在水面上、另一种液面上。浮力相等。
物体浮在水面时,物体有3/5体积浸入水中,v排1=(3/5)v物。
物体浮在另一种液面时,物体有2/3体积浸入液体中,v排=(2/3)v物。
f浮=ρ水v排1g
…
①
f浮=ρ液v排g
…
②
f浮=g物=ρ物v物g
…
③
由①、③得物体的密度。
由②、③(
或
①、②),可算出另一种液体的密度。
4、根据物体的浮沉情况,可比较物体密度或液体密度的大水。
(1)
同一物体分别浸在三种不同的液体中
,分别处于漂浮、悬浮、下沉状态。
漂浮时,ρ物<ρ液1
悬浮时,ρ物=ρ液2
下沉时,ρ物>ρ液3
得
ρ液1>ρ液2>ρ液3
(2)三个不同物体浸在同一种液体中,分别处于漂浮、悬浮、下沉状态。
按上方法,可比较出三个物体密度的大小。
❷ 游泳时人浮不起来怎么办
一、克服对水恐惧
1、在水中进行漂浮时,要克服对水的恐惧,否则恐惧后紧张慌乱,不知所措,即使是没有过胸的水深,也会发生溺水的情况。
2、一般学游泳是在浅水区练习,因此心里要时刻记住,自己可以站立在水中,而且自己可以憋气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当自己沉入水中时,都没有必要急忙立即站立起来呼吸,自己可以憋气好不慌乱地进行处理,这个时间是完全充裕的。
二、保持身体的放松
1、在做漂浮训练时,要保持身体的放松,不要害怕,身体不能乱动,头部也不要仰起。初次练习时,可以完全放松自己,憋气在水中漂浮,不要指望漂浮时呼吸,那在没有掌握好一点技巧前是做不到的。漂浮时,身体在水中是平行的。
2、在憋气漂浮憋不住时,再站立起来呼吸。这样可以了解和感受水的浮力,利于熟悉水性。以后再进行适当进行其他练习,就很容易是身体浮于水面了。
三、先做俯漂练习
漂浮一般有俯漂和仰漂两种做法,俯漂即面部朝下,背部朝天;而仰漂则相反,是背部朝下,面部朝天。一般先进行的漂浮训练是俯漂,这样更容易进行,也是蛙泳、自由泳、蝶泳中的身体姿态,便于以后进行游泳练习。 练习方法是憋气,身体放松不动,漂浮在水面上,等到憋不了时即可站立起来呼吸。
(2)浮力差怎么解决方法扩展阅读
一、漂浮不起来的原因:
人体在水中,如果没有急流,一般都是会浮在水面上的。在游泳池里自然可以浮起来。而一些人不敢漂浮,漂浮不起来。
二、主要的原因要两个原因。
1、是在水中的时候心里紧张慌乱,身体尤其是四肢不由自主的乱动。
2、是头部使劲抬出水面,想要呼吸,从而使身体浮力减小,反而更加下沉。
❸ 怎么学好物理中的浮力
1、浮力的产生原因: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如以正方体为例,它的左右、前后四个面在同一深度,所受的压力互相平衡。上、下两底面由于深度不同,则压强不同,下面的压强比上面的压强大,从而使物体受到的向上的压力比向下的压力大,这两个压力之差就形成了液体对物体的浮力。
2、应用阿基米德定律应注意:
(1)浮力的大小只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体积及液体的密度有关,而与物体所在的深度无关。
(2)如果物体只有一部分浸在液体中,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也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3)阿基米德定律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物体在气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气体的重量。
3、用阿基米德定律测密度:
(1)测固体密度:称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而后把物体完全浸在水中,称出物体在水中的重量,两次重量之差便是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定律便可算出物体的密度。
(2)测液体密度,称出某一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在水中的重量及被测液体中的重量。根据物体在水中重量与在空气中重量之差用阿基米德定律可算出物体的体积即排开被测液体的体积,根据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与在被测液体中的重量之差可以知道物体所排开的被测液体的重量,于是便可算出液体的密度。
4、有关浮力问题的解题思路
浮力问题是力学的重点和难点。解决浮力问题时,要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确定研究对象。一般情况下选择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为研究对象。
(2)分析物体受到的外力。主要是重力G(mg或ρ物gV物)、浮力F浮(ρ液gV排)、拉力、支持力、压力等。
(3)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明确物体上浮、下沉、悬浮、漂浮等。
(4)写出各力的关系方程和由题目给出的辅助方程。如体积间的关系,质量密度之间的关系等。
(5)将上述方程联立求解。通常情况下,浮力问题用方程组解较为简便。
(6)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❹ 浮球阀浮力不够关不好怎么办
浮球阀浮力不够关不好,
可以采用调整相关参数解决,
比如杆干比例,液位高度等等。
❺ 关于浮力的问题
浮力
1、 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其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2、 阿基米德原理
① 内容: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要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
② 公式:F浮=G排=m排g=ρ液gV排
理解:(1)浮力的大小只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体积及液体的密度有关,而与物体所在的深度无关。(2)如果物体只有一部分浸在液体中,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也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3)阿基米德定律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物体在气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气体的重量。
当液体密度不变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当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不变时,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当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的乘积越大,浮力越大。
反之,就越小.
浮力的大小只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体积及液体的密度有关,
与物体的密度无关,与物体的体积无关,(物体漂浮时一半在水面上,一半在水下.只有浸没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才等于物体的体积)与物体所在的深度无关。
3、 物体的浮沉条件
上浮:F浮>G 悬浮:F浮=G 下沉:F浮<G
理解:研究物体的浮沉时,物体应浸没于液体中(V排=V物),然后比较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的平均密度可以知道,则物体的浮沉条件可变成以下形式
①ρ物<ρ液,上浮 ②ρ物=ρ液,悬浮 ③ρ物>ρ液,下沉
4、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来实现浮沉的;热气球是通过改变自身的体积来实现浮沉的;密度计的工作原理是物体的漂浮条件,其刻度特点是上小下大,上疏下密;用硫酸铜溶液测血液的密度的原理是悬浮条件
5、有关浮力问题的解题思路
浮力问题是力学的重点和难点。解决浮力问题时,要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确定研究对象。一般情况下选择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为研究对象。
(2)分析物体受到的外力。主要是重力G(mg或ρ物gV物)、浮力F浮(ρ液gV排)、拉力、支持力、压力等。
(3)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明确物体上浮、下沉、悬浮、漂浮等。
(4)写出各力的关系方程和由题目给出的辅助方程。如体积间的关系,质量密度之间的关系等。
(5)将上述方程联立求解。通常情况下,浮力问题用方程组解较为简便。
(6)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❻ 计算浮力的6方法是什么啊
有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一、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压力差法
f浮=f向上-f向下
,其中,f向上是物体在液体中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向上的压力,f向下是物体上表面受到液体向下的压力。
二、称量法
用弹簧测力计称出物体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g,再把物体放入液体中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则f浮=g-f。
三、阿基米德原理法
f浮=g排=
m排g=ρ液gv排,其中,g排为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为液体的密度,v排为物体在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
四、浮体平衡法
当物体漂浮或悬浮在液体中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等,即f浮=g物。
注意,在解决浮力计算问题时,不要只拘泥于一种方法,有较多的题目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甚至必须用不同方法交替使用才能解答,因此,作为学生必须牢固掌握这几种不同计算方法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应用。希望能对你解浮力计算有所帮助.下面有几道
❼ 科学浮力学不好该怎么办怎样学好浮力
学好浮力题有“捷径”
无论是初学“浮力”,还是中考复习,都感到这部分内容越学问题越多,题目越做越难。经常在中考临近时还有很多好同学从各种渠道拿一些“浮力”习题来请我解答。对于该现象,我从两个角度来说明。
首先,浮力问题是在力、密度、压强学习之后才引入的。大家都知道,这三个内容本身就在中考知识点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学浮力有一定的难度就不足怪了。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并不知道中考的要求,所以感到难学就拼命解题。尤其是一些教师也认为题目越难越有成效,中考把握越大,不惜把一些超纲题、竞赛题也大量地给学生演练,弄得师生都不堪重负,这种高成本(指付出的不必要的精力和时间)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
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学好“浮力”是否更好些呢?
一、学好浮力的关键是把力、二力平衡、密度和压强的知识理解透彻
因为浮力实际上是上述知识的一个应用。或者说是在掌握上述知识的基础上,来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其难度大、题型多就成为必然。
二、注意浮力问题中二力不平衡和三力平衡的问题
一般来说,初中物理三力平衡的问题较少,目前正式出现在教材考纲上的为弹簧秤问题,对于这类题,一定要学会简单的受力分析,但不可任意去拓展。
例:2003 年上海中考卷有一浮力题为:体积为1×10 -3米3的物体浸没在水中,物体受到浮力为
牛,若物体受到的浮力重力的合力为20牛,则物体的重力为牛。对于第一空,很容易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代入数据计算出浮力为9.8牛,但第二空,重力G与浮力方向正好相反,只有G>F浮,才有 G - F 浮=20 牛,因此 G= F 浮+20 牛=29.8 牛
三、浮力变化题首先注意因密度或排开液体体积的变化导致浮力变化。例如:某潜水艇从东海潜入长江,浮力是否变化?有的同学认为潜水艇处于悬浮态,故浮力不变,这显然是错误的,应该注意到V排不变,液体密度变小,故浮力变小。
其次注意把物体放入盛有或盛满某液体的容器中,受到浮力问题是要十分当心的。因为盛有必须考虑盛满和未满两种情况。
例:某物重10牛,轻轻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溢出2牛的水,求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本题若轻易地认为F浮=G排水,就会立即得到F浮=2牛,但这仅仅是在盛满水的情况下的答案。若仔细分析“盛有”,要考虑到未满时,应在放物体后水位上升,先满再溢出,则浮力应大于2牛,而物体若最后漂浮或悬浮所受浮力最大,F浮= G=10 牛,故答案为10牛≥F浮≥2牛。
四、实际生活生产中的问题和综合题浮体问题例如:某船体截面可视为5000 米2的矩形,在长江中装货后船体下沉了6米,问装货为多少吨?该题应考虑货在船中却浮在水上,因此G货=F浮=G排水,所以G排水=G货,即M货G=M水G,M货=ρ水V排=ρ水hs=1000 千克/米3,且空气、氦气、氢气的密度分别为:1.29 千克/米3,0.18 千克/米3,0.09 千克/米3,求该球分别充入空气、氦气、氢气后,所受浮力为多大?
该题只需计算出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即可,因充三种气体浮力都一样。
答案是:F浮=ρ液gV排=1.29 千克/米3×9.8 牛/千克×10 米3=126.42 牛
总之,不要盲目做题,特别不要做大量难题,因为浮力并非中考中要求较高的知识点。
❽ 怎样解决浮力问题
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其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2、
阿基米德原理
①
内容: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要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
②
公式:F浮=G排=m排g=ρ液gV排
理解:(1)浮力的大小只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体积及液体的密度有关,而与物体所在的深度无关。(2)如果物体只有一部分浸在液体中,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也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3)阿基米德定律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物体在气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气体的重量。
当液体密度不变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当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不变时,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当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的乘积越大,浮力越大。
反之,就越小.
浮力的大小只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体积及液体的密度有关,
与物体的密度无关,与物体的体积无关,(物体漂浮时一半在水面上,一半在水下.只有浸没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才等于物体的体积)与物体所在的深度无关。
3、
物体的浮沉条件
上浮:F浮>G
悬浮:F浮=G
下沉:F浮<G
理解:研究物体的浮沉时,物体应浸没于液体中(V排=V物),然后比较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的平均密度可以知道,则物体的浮沉条件可变成以下形式
①ρ物<ρ液,上浮
②ρ物=ρ液,悬浮
③ρ物>ρ液,下沉
4、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来实现浮沉的;热气球是通过改变自身的体积来实现浮沉的;密度计的工作原理是物体的漂浮条件,其刻度特点是上小下大,上疏下密;用硫酸铜溶液测血液的密度的原理是悬浮条件
5、有关浮力问题的解题思路
浮力问题是力学的重点和难点。解决浮力问题时,要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确定研究对象。一般情况下选择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为研究对象。
(2)分析物体受到的外力。主要是重力G(mg或ρ物gV物)、浮力F浮(ρ液gV排)、拉力、支持力、压力等。
(3)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明确物体上浮、下沉、悬浮、漂浮等。
(4)写出各力的关系方程和由题目给出的辅助方程。如体积间的关系,质量密度之间的关系等。
(5)将上述方程联立求解。通常情况下,浮力问题用方程组解较为简便。
(6)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❾ 初三物理初三物理浮力、压强学的很差,怎么办啊
真的,初中浮力和压强只要把几个公式记住了,在套下就OK了.一般不会有什么题目难住的,我也初三,体会过了!
1、示重法:F浮=G-F液
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示数G,物体浸在液体中时的示数F液。
2、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pgv
物体受到液体的浮力大小为它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3、状态法:F浮=G物
当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时,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4、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用公式。
漂浮:F浮=G
物体所受重力与所受浮力为一对平衡力,据二力平衡,重力等于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排开液体体积小于物体体积,所以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
悬浮:F浮=G
物体所受重力与所受浮力为一对平衡力,据二力平衡,重力等于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排开液体体积就是物体原来体积,所以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
下沉:F浮<G
这时物体受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和底部对物体的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据合力规律,重力+支持力=浮力,所以重力小于浮力。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