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LDA拔氢的原理是什么
LDA是有机强碱,二异丙基氨基锂,pKa为34,pKa比它小的质子都可以被它夺取。
LDA空间位阻比较大,与位阻小的质子反应快(动力学控制),比如苯基丙酮与LDA反应,甲基上的质子先失去,尽管实际上苯甲基上的质子pKa更小。另外LDA是非亲核性强碱,也就是一般不作为nucleophile参与SN2反应
② 二异丙基氨基锂的制备与结构
在0至-78°C的条件下,向二异丙基胺的THF溶液中缓慢加入正丁基锂,即可制得LDA的THF溶液。二异丙基胺的pKa值为36,因此LDA可以对大部分的醇和含α-氢的羰基化合物(包括羧酸、酯、醛和酮)起去质子化作用。在THF溶液中,LDA主要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 ,而在其去质子化其他物质时会先行分解成单体。
LDA已经商品化,市售LDA为其溶液,通常溶剂为极性非质子溶剂,如THF或乙醚。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小剂量使用时(小于50毫摩尔),常常在临用前现配。
③ 求助二异丙基氨基锂(LDA)的合成方法
二异丙基氨基锂(LDA)的合成方法一般的有机试剂合成书上都有,到图书馆随便找本就应该有。LDA温度也不需要-78度,-20度(冰盐浴)就可以了,反应时间如ls 15到30min,如果不换溶剂,直接加就好了。
④ 二异丙基氨基锂的性质
化学式 C6H14LiN or LiN(C3H7)2
摩尔质量 107.1233 g/mol g mol-1 密度 0.864 g/mL at 25 °C(lit.)
熔点 °C (? K)
沸点 65 °C
在水中的溶解度 与水反应
pKa 34
黏度 ? cP(?°C) 主要危险 腐蚀性
⑤ LDA是什么有机化学物质,有什么性质
二异丙基氨基锂,一种应用在有机合成方面的强碱,合成方法:由二异丙胺和丁基锂反应生成
⑥ LDA是什么化学试剂缩写
中文名:二异丙基氨基锂
英文名称:Lithium diisopropylamide
结构简式:((CH3)2CH)2N-Li+ pKa=35
CAS 号:4111-54-0
外观:棕黄色溶液
密度:0.812 g/mL at 25 °C
加入0.24%稳定剂,低温保存
用途:非常有名的大位阻强碱,不亲核碱,只能与质子作用而不能发生其他的亲核反应,用于形成碳负离子。
制备:二异丙基胺与丁基锂反应。
性质:凝固点-22℃。可燃性液体。对空气与水敏感。由二异丙胺与金属锂于低温下反应制得。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强碱。
制备
⑦ 二异丙基氨基锂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碱
对“碳”酸的去质子化作用可分为动力学控制及热力学控制两种。
⑧ 饱和氯化铵猝灭二异丙基氨基锂的原理
NH4+具有酸性,而LDA为强碱,发生酸碱反应,Li被H代替
⑨ 二异丙基氨基锂中含有的正丁烷怎么去除
丙醇是丙三醇上的羟基被氯取代所产生的一类化合物,包括单氯丙二醇:3-氯-1,2-丙二醇(简称3-氯丙醇,3-MCPD),2-氯-1,3-丙二醇(2-MCPD)和双氯丙醇:1,3-二氯-2-丙醇(1,3-DCP),2,3-二氯-1-丙醇(2,3-DCP)。在氯丙醇系列化合物中,污染食品的主要成分是3-MCPD,次要成分是1,3-DCP,二者的含量比是20:1。3-MCPD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可溶于水、乙醇、乙醚。相对密度1.132,沸点160~162℃[1] 。
中文名
氯丙醇(1-氯-2-丙醇)
外文名
chloropropanol(s);propylene chlorohydrin(s)
分子式
CH3 CH(OH)CH2Cl
目录
1 简介
2 来源
3 危害
4 预防措施
氯丙醇简介
【中文名称】氯丙醇(1-氯-2-丙醇)
【英文名称】chloropropanol(s);propylene chlorohydrin(s)
【英文别名】 1-chloro-2-hydroxypropane; 1-Chloro-2-propanol, remainder 2-chloro-1-propanol; 1-chloroisopropyl alcohol; alpha-propylene chlorohydrin; propylene chlorohydrin; sec-propylene chlorohydrin;
【结构或分子式】
CH3 CH(OH)CH2Cl
分子结构:
所有C原子均以sp3杂化轨道形成σ键。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94.54
【密度】1.115
【沸点(℃)】126~127
【闪点(℃)】51
【粘度mPa·s(20℃)】4.67(20℃)
【折射率】1.4392
【性状】
无色液体,有微弱气味。
【溶解情况】
溶于水、乙醇和乙醚。
【用途】
用于制备1,2-环氧丙烷和丙二醇等。
主要用于生产环氧丙烷,医药上用于合成氯丙嗪
【制备或来源】
由丙烯与次氯酸作用而成。
【其他】
有两种异构体,较重要的是1-氯-2-丙醇。性质活泼,与氢氧化钙作用生成1,2-环氧丙烷,与氨作用生成1-氨基-2-丙醇。
【注意】
如果再生产酱油中用了添加盐酸的方法来加速生产,这会导致产品中氯丙醇含量偏高,对人体有害,会影响人的健康。
氯丙醇来源
酸水解植物带白(HVP)产生;焦糖色素的不合理使用和生产;食品生产用水被氯丙醇污染;食品包装材料含有氯丙醇;其他加工方式使食品中产生氯丙醇。
⑩ 氯化铜沸点
氯化铜(Cupric chloride),无机化合物,化学式CuCl2。氯化铜是共价化合物,为平面链状。易从空气中吸湿而变成蓝绿色斜方晶体二水合物CuCl2·2H2O。[1]氯化铜为黄棕色粉末,易溶于水、乙醇、丙酮,溶于氨水,稍溶于丙酮和乙酸乙酯,微溶于乙醚。其水溶液对石蕊呈酸性反应。[2]
氯化铜在自然界中以水氯铜矿存在。通常由碳酸铜和盐酸反应制得。通常用作有机和无机反应催化剂,媒染剂,杀虫剂,石油脱臭、脱硫和精制剂。[2]
中文名
氯化铜
外文名
Cupric chloride
别名
无水氯化铜、二氯化铜[3]
化学式
CuCl2
分子量
(无水)134.45、(二水)170.48
快速
导航
制备方法
应用领域
安全措施
毒理资料
储存运输
成分检验
理化特性
物理性质
氯化铜为单斜品系黄色或黄褐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其易溶于水(g/100g):0℃时69.2、10℃时71.5、20℃时74.5、25℃时76.4、30℃时78.3、40℃时86.8、50℃时89.4、60℃时98.0、100℃时110.5;溶于乙醇:0℃时43.3、20℃时50.0、40℃时58.3、60℃时70.8;溶于甲醇:0℃时56.5、20℃时58.6、40℃时61.8、60℃时66.4;也溶于乙醚、丙酮、吡啶、液氨和硫酸。[4] 故在有机反应中为常用的催化剂(尤其是碳氢活化反应)。
氯化铜
氯化铜有潮解性,易从空气中吸湿而变成蓝绿色二水合物CuCl2·2H2O,CuCl2·2H2O的天然矿石又称水绿铜石。正交晶系浅蓝色结晶。氯化铜本身由于离子极化和姜-泰勒效应而呈平面四方形结构,而不像其他过渡金属二氯化物(如氯化亚铁)呈正四面体结构。在干燥空气中风化,在湿空气中潮解,潮解后成绿色。相对分子质量170.48。相对密度2.54。熔点110℃(失去二分子水,变成氯化铜)。氯化铜水溶液重结晶时,42℃以上得一水合物,24~26℃得二水合物,15~25.7℃得三水合物,15℃以下得四水合物。[4]
化学性质
氯化铜热稳定性不如氯化亚铜,但在水溶液中较氯化亚铜稳定。氯化铜水溶液高浓度时呈黄绿色,在浓度稍低时呈绿色。中等浓度呈蓝色,稀浓度时呈天蓝色,加热时呈黄褐色。呈黄色的原因是因为形成了[CuCl4]2+配位离子,呈蓝色是因为形成了[Cu(H2O)4]2+配位离子,二者并存时呈绿色。与氨作用,生成美丽的深蓝色铜氨配位离子[Cu(NH3)4]2+,此配位离子溶于醋酸时,形成醋酸铜氨液,可用作一氧化碳的吸收剂。氯化铜与强碱作用,形成浅蓝色的氢氧化铜。与还原性阴离子如I-、CN-等作用,形成亚铜盐(或配合物)沉淀。[4]
1.分解反应
铜与氯有较强的结合力,加温至993℃时,仍得不到单体铜。
2CuCl2=2CuCl+Cl2↑(加热到993℃)[4]
2.与磷酸、亚磷酸、次磷酸反应
CuCl2+2H3PO4=Cu(PO3)2+2HCl+2H2O(加热)[5]
3CuCl2+2H3PO4=Cu3(PO4)2↓+6HCI[5]
2CuCl2+H3PO3+H2O=2CuCl↓+H3PO4+2HCl[5]
6CuCl2+2H3PO2=6CuCl↓+H3PO3+3HCl+POCl3[5]
3.与碱反应
Cu2++2OH-=Cu(OH)2[6]
CuCl2+4NH3·H2O=[Cu(NH3)4]Cl2+4H2O[7]
4.与还原剂反应
CuCl2+Cu=2CuCl[5]
CuCl2+Cu+2HCl(浓)=2H[CuCl2][5]
CuCl2+H2=Cu+2HCl[5]
CuCl2+Fe=FeCl2+Cu↓[5]
2CuCl2+2KI=2CuCl↓+2KCl+I2↓[5]
2CuCl2+4KI=2CuI↓+4KCl+I2↓[5]
2CuCl2+SnCl2=2CuCl↓+SnCl4↓[5]
2CuCl2+Cu2S=S+4CuCl[5]
6CuCl2+2NH4Cl=6CuCl+8HCl+N2↑(加热)[5]
2CuO4+2NaCl+SO2+2H2O=2CuCl↓+2NaSO4+H2SO4[8]
5.复分解反应
3CuCl2+As2S3=3CuS↓+2AsCl3[5]
CuCl2+H2S=CuS↓+2HCl[5]
CuCl2+2KCN=Cu(CN)2↓+2KCl[5]
CuCl2+Ag2S=CuS↓+2AgCl↓[5]
6.水解反应
氯化铜CuCl2水解时,它的水溶液显酸性。
CuCl2+2H2O⇌Cu(OH)2+2HCl[9]
Cu2++2H2O⇌Cu(OH)2+2H+[9]
7.作氯化试剂、氧化试剂和路易斯酸试剂
氯化铜是一个对多种官能团化合物有效的氯化试剂,能实现羰基化合物如丁醛的α-氯化反应。反应通常在含氯化锂的极性溶剂中进行。当反应在质子溶剂如甲醇中进行时,则得到α-氯化二甲基乙羧醛(式1)。
式1
氯化铜也能实现芳香环化合物的氯化反应,如在四氯化碳中作用于苯酚或烷氧基苯化合物实现邻位或对位的氯化反应(式2)。
式2
含活泼亚甲基的化合物如9-烷氧基-10-甲基蒽与氯化铜反应能得到偶联产物(式3),然而结构相似的9-烷基-苄基蒽在氯化铜作用下则发生自由基反应得到10-苯亚甲基蒽(式4)。
式3、式4
酮或酯在二异丙基氨基锂LDA作用下得到的锂化烯醇式结构能被氯化铜氧化为1,4-二羰基化合物。如叔丁基甲基酮和苯乙酮在LDA和氯化铜作用下发生交叉偶联反应(式5)。
式5
氯化铜能催化β-二羰基化合物对芳基偶氮烯烃的1,4-加成反应,得到相应的吡咯衍生物(式6)。此外,氯化铜还能催化水、醇和芳香胺对芳基偶氮烯烃的加成反应(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