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小学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小学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发布时间:2022-01-27 10:42:33

㈠ 小学生做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一、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

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

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

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

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

(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

一半了。)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

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简要概括来说:① 纵观全文,把握主旨。② 认真审题,定向扫描。③ 筛

选组合,定向表述

二、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拨

1

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体型

① 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

(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②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③ 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

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2

概括某段大意

① 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

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

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

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② 摘句法,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例如《我的老师》中的第二自然段,就

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

③ 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

内容很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

见、所闻、所感。

④ 联合法。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

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例如《记一辆纺车》的

第四段,就要综合三层意思:纺线使衣着自给,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

服,纺线是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观念。

3

修辞手法的作用

关注公众微信号:学而思培优在线语文(xesyuwen100) 获取更多资源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①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②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③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④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⑤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4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

(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5

五种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扬,为什么赞

扬;或反对,为什么反对。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它一般可

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6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往往是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7 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的答题模式

谁 ---- 为了什么 ----- 做了什么 ---- 结果怎样

8 “ 根据语境解释词语 ” 题型

有两种答题方式:

一种是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直接写出该词语的意思;

另一种更为完整,即在解释完该词语后,再加上----在文中指的是……

㈡ 小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

《阅读理解》网络网盘免费在线下载链接:

提取码:jrim

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㈢ 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技巧和方法

1.首先快速地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体裁,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看开头段,过渡段和结尾段。理清文章的脉络,不要把时间花在生僻字,难读懂的句子上。
2.然后,浏览文章后的试题,带着问题再仔细认真的读一遍文章,确定问题答案所属的大概段落,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或总结概括问题的答案。对于文章主旨或文中某句话的理解必须联系上下文进行综合分析。

03
最后,做完题后,复读全文,对照问题和所写答案再从头到尾再浏览一遍文章,以确保万无一失。

04
下面介绍几个做阅读题的小技巧。当遇到概括文章大意,或文章主要写里一件什么事时,抓住文章的关键句,用“谁+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如何”的句式进行回答。

05
当遇到概括文中事物或人物特点特征时,答案不止一点要认真概括提炼,注意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等词语,包含这些词语的句子往往就是描写事物的特征。概括人物特征时从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的句子进行提炼。

06
当遇到分析某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时,找到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如果出现在文章开头,则起引出下文,照应题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如果出现在文章中间,则起承上启下,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如果出现在文章结尾,则起总结全文,照应前文,照应文章题目等作用。
以上方法技巧,不一定适用所有阅读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㈣ 小学高年级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培养

1、避免发声。出声阅读是影响阅读速度的重要因素。实验统计表明,朗读的速度最快每分钟只能达 到200字,而默读每分钟可达800字左右,是朗读的4倍。因此,提高阅读首先要学会默读。默读的关键在于避免出声,有的人在读时虽然听不到有明显的出声 现象,但是仔细观察会发现他的唇或舌在动,说明其阅读仍有不易觉察的潜在发声现象,这仍会影响到阅读的速度。在实际阅读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克服唇动、舌动 的现象。

2、减少注视点。阅读过程中,眼睛是以快速眼跳运动的方式进行的。其中眼跳运动的时间只占 10%,而眼睛停留在各个注视点上停顿的时间占到总时间的90%。可见,眼睛主要不是靠眼跳的运动,而是通过眼跳中的注视停顿来获取信息。这样,减少一行 乃至一页文字中的注视点,也就相应使得视觉幅度扩大,每次眼停获得的信息增多,从而可以节省阅读时间,提高阅读的效率。

3、缩短眼停时间。眼停时间是指眼睛在每个注视点上停留的时间。减少停留的时间,也会相应提高整体阅读的速度。

4、避免回视。回视是指眼跳经过某一注视点后又重新返回。回视的次数越多,阅读的速度就会越慢。因此,必须努力克服回视的毛病。一般来说,回视的出现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阅读缺乏自信,总担心没有完全看清楚。要避免回视,就应从这些方面多加注意。

㈤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步骤技巧和方法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分为以下几步: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总结中心思想。
2.认真读题目要求,理解题意。
3.带着问题进文章阅读有关内容,认真思考,总结语言。
4.检查题意是否跑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符号是否正确。

㈥ 小学语文阅读题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在我们的考试中占有很大的分值。

答题没思路,不知道该写什么;

写了一堆没有扣得分点,连安慰分都没有;

读不懂,答题慢,交卷了还写不完;

······

很多小学生都表示"阅读理解好难啊!"

那么做阅读题需要注意什么?有什么技巧?

第一部分:词语

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

二、动词理解
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三、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

第二部分:句子

一、句子分析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修辞的分析: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3)答题格式:修辞+结合上下文,修辞的作用

A、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把XX比作(把XX拟人化)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B、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应用排比句能使句式更整齐,更有气势,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C、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D、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E、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F、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答题格式: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G、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H、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三、仿写句子
公式:
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怎么提升小学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小学阅读理解就是在读的时候一定要做标记,分好段带着问题去读,有用的就滑出来,题目的答案基本上都在文章中

㈧ 小学阅读理解的方法和技巧

阅读理解的方法和技巧,应该让学生在输入的基础上理解阅读文章的意思,然后回答客户的问题

㈨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网上有很多啊,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阅读理解去找相应的答案。另外自己也要在不断写阅读的过程中,自我去总结一些答题技巧,这样才能更为深刻。

阅读全文

与小学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大枣和枸杞的食用方法 浏览:85
五个测量电阻方法高中 浏览:419
纯净水的测量方法 浏览:200
分析言简意思的方法 浏览:596
煎饼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565
踢足球的正确方法和技巧 浏览:374
墙壁卡扣侧怎么安装方法视频 浏览:117
微信分享朋友圈图片的方法 浏览:858
氯乙腈检测方法 浏览:713
乌龟苗种植方法 浏览:339
380v电线被打断后可连接方法 浏览:288
管道使用方法 浏览:682
音响箱尺寸计算方法 浏览:54
平面吊顶怎么安装方法 浏览:427
语言学中的统计方法有哪些 浏览:610
冒菜如何制作方法 浏览:629
腿下击掌训练方法 浏览:633
变量相关关系定量分析用什么方法 浏览:928
绿联扩展坞连接电脑方法 浏览:168
游走关节炎如何治疗方法 浏览: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