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讲评书的小技巧和方法

讲评书的小技巧和方法

发布时间:2022-09-23 20:33:17

❶ 讲评书的小窍门是什么

讲出自己的风格就够了。声音洪亮、清晰,语言诙谐、易懂就很好了。评书比赛,拿奖是次要的,让自己讲得开心就好!

如何说评书才能把评书说好具体有什么技巧和方法高手进

首先是逻辑重音你要保证没有问题,这很重要。当然你是要参赛的选手了,这个不应该还存在问题,但是请你确认这一点;
其次像这种耳熟能详的段子,节奏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请你找个老师好好指点一下吧。
这种东西没听到你说,谁也没法指导你。

呵呵,楼上两位这种观点我不能苟同,,自己说得舒服开心是很重要的,但是仅仅这样可远远不够,尤其楼主是要参加比赛的,哪儿能只管自己开心,,说句不客气的话,这种“只要自己开心”的话还是留着送给败北落第的人听吧~

❸ 评书有哪些叙事技巧和模式

让我们来从浅至深的看一下。

希望你能越来越有成就哦。

怎么说评书啊!

作为一个评书演员,应当善于状物表情。这就需要做到“五到”,即心到、足到、口到、手到、眼到;欲求惊人需擅长“八技”即吼叫、爆头、鹅鸣、犬吠、牛喊、马嘶、状哭和状笑。即所谓“五到八技”之能。当然要说新书,就更应该掌握一些新技巧了。另外,要有三种功夫,即“说功”“打功”和“作功”。掌握了以上各种技巧,在表演时加以灵活运用,才能把书说好。

下面,分别就“三种功夫”加以简单说明:

说功:所谓“说功”就是嘴上的功夫.说书人并非平铺直叙地照本宣读,它是需要具有说唱演员所共有的几种功夫,即口、齿、唇、舌、喉的技巧,只有这样才能说的利落,句句送到听众耳朵里。所以一个评书演员要有好的嗓子,吐字,咬字要清楚,声音要嘹亮。一个特别好的评书演员,应当会“口技”这种特殊技能。“口技”虽难,但可贵,更有以无声见长者,无声之声,更为珍贵。说书是通过娱乐形式和人物故事,使听众受到感动能自我教育,所以,在说书当中应该有风趣,幽默,把听众吸引到故事里去,使之和书中人物的感情溶合在一起,共悲忧,同欢乐。这样,才能达到最高的演出效果。

❺ 如何跟着评书演员学评书

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进行学习,最重要的还是靠自身努力。
评书是很大众化的东西,人人都能说。但要掌握评书的要素。这都是表演艺术家的经验。评书核心要素,这是和朗读的区别。
1.对评书故事有自己的理解,这个最重要,之所以不听朗诵而听你的破嗓子就是因为,观众需要你对故事的分析理解。觉得有趣
2.细致,说书细致到人物穿着吃饭,故事真实而立体。
3.演绎,说学逗唱,耍嘴绕口令唱歌增加艺术感染力
4.生动,就是人物说话学习口音区别,语气抑扬顿挫,理解最重要,生动其实最次。建议先学习写评书和改变评书当你对评书有独到的深刻理解说出来给观众评书就大成了,可以听听曹灿的李自成和单田芳的评书。
同时,要想成为一名评书演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天赋条件。首先要懂得做人的道理,不仅是台上,台下也是一样。另外一方面,要懂得一些的各方面知识,这需要逐步的去扩展、去学习,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要在生活中对需要的东西留意,去琢磨,去吸收,去借鉴。

❻ 过去有很多说书人,它们是怎样准备说书内容的

“十年胳膊五年腿,十年出不了个评书嘴”。评书是个很难学的职业,非得耐得住寂寞,下苦功夫才行。

评书演员祝兆良,为了创作新书《赛金花》,查史料,翻古书,自费下江南寻访青楼遗迹和赛氏传说,多次采访京城老妓女,详细记录风月旧俗。

因而他的评书《赛金花》史料翔实,内容丰满,情节跌宕,扣人心弦,一经推出即广受好评,吸引了大量书座。 评书评书,评古论今,主要的功夫在“诗外”,在长期的积累。

❼ 说书有什么技巧

一般而已说书要把听众带入书中,和听众产生共聆。你可以边说边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表现出来,这样更形象生动。

❽ 如何学习评书

评书是很大众化的东西,人人都能说。但要掌握评书的要素。这都是表演艺术家的经验。评书核心要素,这是和朗读的区别。1.对评书故事有自己的理解2.细致3.演绎. 4.生动 1.理解 这个最重要,之所以不听朗诵而听你的破嗓子就是因为,观众需要你对故事的分析理解。觉得有趣2.细致 说书细致到人物穿着吃饭,故事真实而立体.3.演绎 说学逗唱 耍嘴绕口令唱歌 增加艺术感染力 4.生动 就是人物说话学习口音区别 语气抑扬顿挫 理解最重要,生动其实最次。建议先学习写评书和改变评书 当你对评书有独到的深刻理解说出来给观众 评书就大成了. 可以听听曹灿的李自成 和单田芳的评书。真的是朗读和评书的对撞。没有理解就是朗读

❾ 评书的笔法有哪些

1.明笔叙述这是指说书人给听众讲故事的口气。叙述故事发生的年代、内容、人物的行动、情节的变化。

2.暗笔指为避免拖沓絮叨,将与本段故事关系不大的情节一笔带过,略而不提。

3.伏笔指在前面先埋伏一根线,后面再详述。

4.惊人笔是写情节比较紧张,用来增加听众欣赏兴趣的手法。

5.倒插笔正在叙述主要故事时,临时又倒叙一段另外相关的事。

6.补笔故事中引出一件事,马上交待清来龙去脉,补叙清楚,为以后的故事发展做好铺垫。

7.掩笔也称“扣子”,“听书听扣儿”就是制造悬念的意思。评书中常使用“扣子”里套“扣子”的掩笔,通称“连环扣”。

8.评论是以说书人的口气对书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或者古书今说进行解释。

9.赞赋传统评书中前人留下的固定成套的词句,有赞(人物、兵器、疆场、脸谱等)、赋、诗词等连串的套话。其特点是:散文少、韵文多,因此千人一面,有些呆板,比较粗糙。

10.包袱即说书当中要从内容出发,穿插笑料,抖响“包袱”。

❿ 评书有哪些叙事技巧和模式

评书的叙事技巧和模式如下:
明笔
明笔——清清楚楚地叙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面、情节。如前面所举《夺印》开头的例子,就是明笔。

暗笔
暗笔——对琐碎的无关紧要的过程,一笔带过,避免啰嗦拖沓。例如《夜闯珊瑚潭》有一段:“夏良银书记根据上级指示,把搞近洋生产的几个后生组织起来巡逻查夜。”至于怎样巡逻,出动哪些人,守住哪些路口,都是用暗笔处理的。

伏笔
伏笔——前面先埋伏一根线,后面就不用赘述了。例如《双枪老太婆》中,前边先将老太婆化妆成贵妇人的穿着打扮交代清楚,就给后面伪军在她面前声言要抓住老太婆去领重赏,打了伏线。这样处理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惊人笔
惊人笔——把情节安排得很紧张,以增加听众欣赏兴趣。例如,《赤胆忠心》中,杨作霖深夜藏在唐山市伪商会会长的衣柜里,敌人几次搜查来到屋内,都因一些其他原因而始终没有发现他。

倒插笔
倒插笔——正面叙述的故事中,又倒叙一段另外的故事。例如,《平原枪声》中刚说到马英自枣强县回到萧家镇,紧接着就倒叙起马英的出身、经历、全家受地主苏金荣迫害的经过。

补笔
补笔——引出一个人物,三言两语简单地交代清楚人物的来龙去脉。

掩笔
掩笔——也叫“扣子”。为了故事紧凑动人,往往将观众急于要知道的结果先造成悬念,一直到一个段落结束时,才道出真相。"扣子"应该是随着故事情节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形成。例如歌颂烧瓷工匠卢纯为保护国宝瓷瓶,和反动势力斗争终生的中篇评书《宝光》,全书共十六回,写得跌宕起伏,疏密错落,艺术感染力较强。在每回结尾都有一个“扣子”。象第四回的结尾是:“……卢纯近前一看大吃一惊:啊!王福怎么死啦?”第十一回的结尾是:“郭老蔫一见卢纯不由大叫一声:‘你,你怎么出来啦?’大总管一听颜色更变,转回身来两只眼睛死死盯住了卢纯。”这种“扣子”通称“书中扣”。
为了缓冲书中情节的紧张气氛,有时使用一种绷紧不放、故做轻松的手法,把故事支出去。象《杨家将》中,说到:“皇帝大怒要杀杨六郎,满朝文武纷纷保本,皇帝就是不准。”这本来是很紧张的情节,但说书人却有意把这件事搁置不提,反而很风趣的转到另外一件事上去: 皇帝不准本,满朝文武面面相觑,突然丞相王袍跪倒丹墀以下:“启奏万岁,臣已年过古稀,耳聋眼花,窃位素餐,不能为国效劳,实感寝食不安,请万岁恩准为臣回乡务农。” 皇帝心说;我没准本你就用辞官来将我的军哪!“好,三日交印,五日腾府,准奏。“ 谢万岁!”王袍下去了。他刚走,“噗通”又跪倒一个人,谁呀?双天官寇准:“启奏万岁,臣年五旬,请旨告老还乡。”皇帝心说,嗯!还是这套:“好,三日交印,五日腾府,准奏。”“谢万岁!”寇准刚走,“噗通”又跪倒一位颜查散:“启奏万岁,臣年已三十,耳聋眼花……”
接二连三,听众越听越可笑。但听众在欢笑中并未忘记杨六郎到底被杀了没有。这种手法就叫"绑上蔓儿的扣子"。还有一种层层设置悬念,解完旧扣系新扣的手法叫“连环扣”,也是评书中常用的手法。
评书的表演形式:
评书的表演形式,早期为一人坐于桌子后面,以折扇和醒木(一种方寸大小,可敲击桌面的木块。常在开始表演或中间停歇的当口使用,作为提醒听众安静或警示听众注意力,以加强表演效果,故名)为道具,身着传统长衫,说演讲评故事。发展至20世纪中叶,多为不用桌椅及折扇、醒木等道具,而是站立说演,衣着也不固定为专穿长衫。 评书用北方语音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调的普通话语说演。中国华北和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均见流行。因使用口头语言说演,所以在语言运用上,以第三人称的叙述和介绍为主。并在艺术上形成了一套自身独有的程式与规范。比如传统的表演程序一般是:先念一段“定场诗”,或说段小故事,然后进入正式表演。正式表演时,以叙述故事并讲评故事中的人情事理为主,如果介绍新出现的人物,就要说“开脸儿”,即将人物的来历、身份、相貌、性格等等特征作一描述或交代;讲述故事的场景,称作“摆砌末”;而如果赞美故事中人物的品德、相貌或风景名胜,又往往会念诵大段落对偶句式的骈体韵文,称作“赋赞”,富有音乐性和语言的美感;说演到紧要处或精彩处,常常又会使用“垛句”或曰“串口”,即使用排比重叠的句式以强化说演效果。在故事的说演上,为了吸引听众,把制造悬念,以及使用“关子”和“扣子”作为根本的结构手法。从而使其表演滔滔不绝、头头是道而又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表演者要做到这些很不容易,须具备多方面的素养,好比一首《西江月》词所说的那样:“世间生意甚多,惟有说书难习。评叙说表非容易,千言万语须记。一要声音洪亮,二要顿挫迟疾。装文装武我自己,好似一台大戏。
评书的节目以长篇大书为主,所说演的内容多为历史朝代更迭及英雄征战和侠义故事。后来到了20世纪中叶也有篇幅较小的中篇书和适于晚会组台演出的短篇书,但长篇大书仍为其主流。
评书的特色:
流传下来的传统评书,都具有汉族口头文学的特征。它汇集了人民 群众的智慧,既是历代评书艺人的心血结晶,也是群众性的艺术创作成果。它通过“册子”(一部书的详细提纲,也称“梁子”)和口传心授方法流传下来。不同流派、不同演员对一部书的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尤其在“评议”方面,因人而异,具有很大的可变性。评书艺人既是演员又是作者,他们的表演过程,往往就是精心构思和不断创作的过程。这正是口头文学的特点。

评书的特点:1.故事性强。2.篇幅一般较长。3.人物众多、情节复杂,但结构单纯,眉目清楚。4.语言丰富,表演细致,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细节描写较多。
此外,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有些外在的特征。一是散说体与说唱体交错发展。二是艺人说书与文人创作交错发展,亦即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交错发展。

评书又称说书、讲书,广东粤语等地区俗称讲古,古代称为说话,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在宋代开始流行。各地的说书人以自己的母语对人说着不同的故事,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一部份。清末民初时,评书的表演为一人坐于桌后表演,道具有折扇和醒木,服装为长衫;至20世纪中叶,多不再用桌椅及折扇、醒木等道具,而以站立说演,服装也较不固定。而在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后,在电子媒体及推广普通话的冲击之下,一些方言的说书文化日渐式微,处于濒临消失的状态,但还仍然有其活力。

阅读全文

与讲评书的小技巧和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坐侧马桶怎么安装方法 浏览:561
如何用物理方法解决手机进水 浏览:713
写穿山甲的作文适合什么说明方法 浏览:953
苦苦菜食用方法 浏览:831
c4世嘉空调使用方法 浏览:440
如何保持自信的方法 浏览:47
新型智能车库解决方法 浏览:371
关于王字的研究报告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 浏览:10
门诊胆囊息肉最佳治疗方法 浏览:807
房产税上海计算方法 浏览:858
有什么方法可以集客 浏览:826
上颚有一白点最快解决方法 浏览:106
打结子线连接8字环方法 浏览:423
无磁陨石判断最简单方法 浏览:993
最快手机录入方法 浏览:124
野葡萄的种子传播方法是什么 浏览:145
p1pa音频分析仪使用方法 浏览:431
仓房气密性测试方法图片 浏览:538
CMRR测量方法cadence 浏览:321
日语如何才能考到n1方法 浏览: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