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铺设滴灌带之前需要提前整平土地,避免有尖锐和凸起的东西扎伤或托起滴灌带。
安装:安装之前要仔细看明白说明书,然后再安装。
铺设:转动机器要放轴承,铺设完毕之后,在表面撒一层1cm厚的土壤来保护滴灌带。
保护:安排专员来管理滴灌带,及时给滴灌系统送水,防止紫外线暴晒导致设备老化。
滴灌带使用注意事项
滴灌带使用过程中,观察设备是否有杂音以及振动异常,出现此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停止设备的运转,然后做一个全面的检查,如果问题较严重,需要专业厂家进行维修。
灌溉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检查滴头的出水情况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可以灵活转动,包括转向是否正常,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
2. 滴灌带旁通能否与90PE硬管连接
是可以连接的。
在PE硬管上用钻孔器打孔,放一个橡胶圈,把旁通压进去就可以的。
现在滴灌带和PE或是PVC的主管基本上都是这种连接方式。安装简单,节省成本。
你问的厂家肯定不是专业的,这种连接方法是非常普遍的。
3. 玉米隔沟突替灌如何实现玉米种植技巧
1. 选地、选茬
玉米适应性很强,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格。但要使膜下滴灌玉米达到增产增收,应该选择耕层深厚、土壤肥力较高、保水保肥、排水良好的地块。在选茬上,最好不选用连作3a以上的玉米茬,应选择大豆、马铃薯等肥茬。
2. 精细整地,整平细耙
整地的质量是关键,直接影响到播种质量、覆膜质量和玉米生长发育。要做好根茬粉碎还田,必要时人工拣净搂除根茬残体。秋整地应深松整地,做到上实下虚,无坷垃、土块,结合整地施足底肥,及时镇压,达到待播状态,为高质量覆膜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
3. 膜下滴灌管道的铺设及注意事项
3.1 膜下滴灌主管道的铺设
根据水源位置和地块形状的不同,膜下滴灌主管道铺设方法主要有独立式和复合式两种。
(1)独立式主管道铺设。独立式主管道的铺设主要用于狭长地块,其主管只有一条并深埋在地下,其余主管毛管均分布在地面上。此种铺设方法具有省工、省料、操作简便等优点,缺点是不适合大面积作业。采用独立式主管道铺设主要是以中小型移动滴灌设备为主。有效灌溉面积一般为20-27hm2,平均一次性投入每亩地成本450元左右。
复合式主管道铺设。采用复合式主管道的铺设可进行大面积膜下滴灌作业,有效弥补了独立式主管道铺设存在的缺点。此种方法具有滴灌速度快、水压损失小、滴灌均匀等特点。适合于水源与地块较近,田间有可供配备使用动力电源的固定场所。一台机具一般可控制200 hm2左右的条田。这种铺设方法适用于各种条田和不规则地块,适用范围较广。一次性投入每亩成本500-600元。
(2)小型移动式管道铺设。小型移动式管道铺设主要适用于小地块,面积一般不超过6.7 hm2,随意性大,主管道一般分布在地面上且根据地形铺设,当年使用完后可回收存放第二年再次使用。这种方法一次性投入小,但作业成本较高,采用辅助人工成本较前两种铺设方法要多,因此,此种灌溉模式目前使用较少。
自压滴灌。利用高度差进行自压滴灌,主管道铺设方法大多为复合式。这种方法省去了动力部分且可以进行大面积滴灌、喷灌作业,其经济效益明显,一次性投入小,使用方便,滴灌作业效果好,可同时采用喷灌、滴灌联合作业模式,每亩一次性投入一般在400元左右。
3.2 支管的铺设
(1)支管的铺设距离
支管的铺设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滴灌作业速度和作业费用以及一次性投入成本。据测试表明,支管间距离在50-70m的滴灌作业速度与质量最好;小于50m间距的,虽然滴灌速度较快,但增加了支管数量,进而增加了一次性投入成本;大于70m间距的,虽然减少了一次性投入成本,但延长了滴灌时间,只是滴灌作业的速度降低,滴灌作业成本明显加大。
(2)支管铺设形式
支管一般都铺设在地面与滴灌带连接处,通常支管的铺设形式有两种:
直接连接法。单支管与主管直接连接并经过接头与滴灌带直接连接。这种连接形式用料少、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有效减少了地面支管铺设的投入成本。其缺点是水压损失大,前后滴灌作业时所产生的水压不一致,造成土壤湿润程度不均,降低出苗率,农作物生长不均,影响作物。
间接连接法。间接连接法是利用一条支管与主管道直接连接,再通过三通阀在支管上引出一个接头,与已铺设的支管在再平行铺设一支管。二次铺设的支管长度可根据地形及土质条件来确定,在支管间装有一控制阀,滴灌带安装在第二条支管上。二次铺设的支管可在同一直线内分为数段以满足不同土壤所需营养成分。此种支管铺设方法具有灵活性、可操作性等特点,同时满足不同土壤条件下农作物的所需的水、肥条件,水压损失小、滴灌作业质量高、速度快、土壤湿润程度相同等优点。其不足之处是增加了一条支管因而相应增加了控制、连接件等部件,致使一次性投入成本加大。
4. 大棚滴灌安装方法
大棚滴灌系统要求安装容易,移动方便,配套性好,出水均匀,寿命长,故障少。
大棚滴灌系统的安装方法:
1,控制首部:通常设在滴灌系统供水水源处,由水泵、肥料桶、过滤器及压力表等组成,具有动力、过滤、进肥等作用。控制首部可安装定时装置。水源可以是河水、塘水、溪水、水库水或池塘水等,水经过水泵加压并经过滤器过滤后进入滴灌系统。
首部根据肥料进人滴灌系统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泵后(压入)式和泵前(吸人)式喷滴灌系统。
(1)泵后式滴灌系统:肥料是在水泵出水口后,在肥料桶内与灌溉水一起压入滴灌系统。水泵可以是潜水泵、自吸泵、管道泵,肥料桶要求强度大,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可以是铁制,也可以是水泥制,在生产上使用较少。
(2)泵前式滴灌系统:肥料是在水泵进水口,通过水泵吸力与水一起进入滴灌系统,水泵要选择管道泵或潜水泵、自吸泵。管道泵一般用于棚群固定式喷滴灌系统;潜水泵、自吸泵一般用于单棚或几棚移动式喷滴灌系统。
2,输水管路:为滴灌系统的输水部分,由主管、支管等组成。主管一般用聚氯乙烯管,支管采用聚氯乙烯管或黑聚乙烯管等材料。为节约土地,防止老化,延长使用寿命,主管多埋在地下。支管在每个大棚的端面,为便于移动,多铺设在地面。因此,需选用黑色管,管径为25mm,以防止老化。在大棚支管与主管连接处装一阀门,用于控制大棚灌水。
3,滴灌管:喷滴灌系统的出水部分,滴灌管上安装滴头,微喷上安装微喷头。滴灌管滴头间距取决于滴头流量、蔬菜种类及土壤透水性等多种因素,一般为0.30m。滴灌管铺设在畦面植株根部,与畦长相同;为节省成本,也可铺在畦面2行株中间。铺设时,滴灌管要铺平、拉直。根据滴头安装在滴灌管上的方式不同可分为软管滴灌管、内镶式滴管、外镶式管等多种。悬挂式微喷悬挂安装在离地面2.20~2.50m高的位置,输水管管径为25mm,微喷头间距4m。
4,大棚悬挂式微喷头:大棚悬挂式微喷头按散水方式分为单流道旋转式悬挂式喷头和压力散水式微喷头,工作压力2.50~3kg/cm2,散水直径4m。
5. 大棚灌溉滴灌管如何安装
1、安装滴灌系统,保证每一段主管的控制面积基本不超过半亩。同时与各软管接触的地面平整,保证水流通畅。
2、滴灌管中并覆盖地膜后使用,若不用地膜覆盖,可将滴灌带孔向下铺设。
3、使用干净的水源,水中不能有大于0.8毫米的悬浮物,否则要加上网式过滤器净化水质。用自来水和井水时一般不用过滤。
4、在安装和田间操作时,谨防划伤、戳破滴灌带或主管。
5、施肥后应继续灌一般时间清水,以防化学物质在空中积累堵塞孔口。
6、为防止泥沙等杂质在管内积累而造成堵塞,逐一放开滴灌带和主管的尾部,加大流量冲洗。
6. 怎样安装和管理膜下滴灌
安装和管理膜下滴灌的方法如下:
1、膜下滴灌的安装:
(1)安装材料准备:滴灌系统一般包括水泵、蓄水池、过滤网、输水管、滴灌管、和施肥器等。常用的简易滴灌设备不需要专门的水泵,蓄水池,只需要在原有灌溉设备基础上,铺好滴灌管即可。一般主管选用管径80-120mm的防老化黑色软管或半硬管;支管选用40-50防老化黑色软管,软管上是灌水速度打不同孔径和密度的小孔利于滴水。
(2)系统安装:棚内有蓄水池时,蓄水池上方覆盖薄膜等防止杂物落入。简易的滴灌设备不修建蓄水池,浇水量主要通过浇水时间确定,灌水时间不可过长,否则就失去了滴灌的优势。直接将主管接到外部输水管道上,追肥时配合施肥器使用。以不影响农事操作为限,将主管道沿棚室南部或北部铺设好,在覆盖地膜前将支管连接铺设好。主管沿作物种植行垂直方向铺设,支管沿种植方向铺设。
2、膜下滴灌的管理:
(1)规范操作:要想达到蔬菜滴灌的最佳效果,设计、安装、管理必须规范操作,不能随意拆掉过滤设施和在任意位置自行打孔。
(2)注意过滤:大棚温室膜下滴灌蔬菜,要经常清洗过滤器内的网,发现滤网破损要更换,滴灌管网发现泥沙应及时打开堵头冲洗。
(3)适量灌水: 每次滴灌时间长短要根据缺水程度和蔬菜品种决定,一般控制在1h-4h。
【膜下滴灌】是在膜下应用滴灌技术。是将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有机结合,即在滴灌带或滴灌毛管上覆盖一层地膜,是一项节水增效农田灌溉新技术。
7. 滴灌带的安装步骤有哪些
滴灌带的安装步骤如下
滴灌用水一般经过首部枢纽稳压、过滤、施肥,再通过干管、支管,之后由滴灌带滴到植物的根部。
滴灌带的安装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在支管上打孔
在聚乙烯支管上先用专用打孔工具进行打孔。
2、输水管与滴灌带相连
用专用旁通将输水支管与滴灌带连在一起。
3、清洗与封头
滴灌带与输水管按照步骤1、2安装完毕后要打开输水阀门进行冲洗,将系统及滴灌带中存留的杂质颗粒冲洗掉,之后将滴灌带尾端翻卷两折,用剪断的滴灌带头将末端封住,如
贴片式式滴灌带运行、使用条件:
1、滴灌带必须在大于0℃的环境温度下使用。
2、滴灌用水必须经过120目以上的过滤器进行过滤。
3、在进行滴灌作业时,必须缓慢地打开输水总开关并逐步达到额定工作压力,以避免由于猛然打开阀门带来的瞬时高压对滴灌系统的破坏。
4、滴灌带在铺放时,迷宫流道的凸面应朝上。
5、剪切滴灌带时应垂直剪切,剪切位置应在两个流道之间。
6、本滴灌带为地上使用,切不可将滴灌带埋入地下。
小管出流装置多用于果树灌溉,节省水 ,施肥方便,达到水肥一体化的效果
8. 滴灌可以用软带作为明管主管道吗
摘要 1、按行距配好节通,量裁好主管带;
9. 求大神指点滴灌带的铺设方法
地下滴灌技巧就是灌溉进程中,水经过地埋毛管上的灌水器迟缓渗入邻近泥土,再借助毛细管作用或重力扩散到全部作物根层的灌溉技巧。因为灌溉进程中对泥土结构的损坏轻,有利于维持作物根层蓬松通透,并能减少水分的蒸发丧失,不仅节水增产效益显然,而且主动化程度高,可大批节俭劳力和能源。在干旱地区,运用这种技巧还能有效地抑制田间杂草。 在设计地下滴灌系统时,其管道水力学和灌程度均性等部分与地表滴灌系统相同。因为这一系统的所有部分都埋置在地表以下,对水质恳求更高,因此,选择好的过滤器十分重要。另外还要在灌溉系统的高点安装进排气阀,以防灌溉断水时产生负压造成滴头堵塞。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和丘陵地区,可思索使用具备抗负压堵塞功能的滴头。 毛管埋深通常要思索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田间耕作深度,避免因犁翻泥土造成损坏。对免耕作物,可依据泥土和作物根系发育深度等条件判别;二是泥土情况。在透水性较强的轻质泥土中,毛管埋深不宜太大,以防产生深层渗漏;对毛细吸水能力较强的壤质土,则可恰当增长埋深,减少无效的蒸发丧失。若耕层内含有透水较差的粘土夹层时,毛管应埋在夹层以上。另外,因为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如果毛管埋深太大则不利于作物幼苗生长,但埋深太小又会影响作物生育后期对水分的需求。综合上述因素,毛管埋深通常在20厘米—70厘米之间最为适宜,果树的最佳毛管埋深通常在40厘米—50厘米,大田作物则为30厘米—40厘米。 毛管间距主要取决于当地气候条件、泥土质地和作物品种,领域通常在0。25米—5。0米之间。对于种植在沙性泥土上或干旱地区的作物,较小的毛管间距有助于田间泥土水分的均匀散布,但间距太小会使投资加大。在多雨的湿润地区,能够使用较大的间距,但这决定于作物类型、泥土条件和可接受的风险程度。通常较小的间距多用于平播密植类作物,如草皮、小麦等,而较大间距常用于蔬菜、果树、棉花、玉米等行播作物。对于大植株等行距作物,毛管埋置在两行作物中间或随行安排;对宽窄行种植的作物,毛管应置于窄行间;对于植株排列不规矩的果树采取随行布设情势较为适宜。 地下滴灌灌溉时间的判别,通常以实测或盘算的蒸发量、泥土特点与作物特点为依据。若按作物耗水速度判别灌溉时间,应采取小定额多次灌水的方法;如要在泥土水分下降到某个下限值时才灌水,就可能需数天才灌1次水。对蔬菜等水分含量较多的作物,常使用前一种灌水频率,果树和大田作物宜采取后一种方法。 另外,该灌溉系统在运行进程中要经常进行冲刷。为了延长地下滴灌系统的使用寿命、避免灌水器的堵塞,除对灌溉水进行恰当过滤消除杂质外,还有必要经过施用某些化学物质减轻灌水器堵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