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霍桑实验的研究方法与局限性

霍桑实验的研究方法与局限性

发布时间:2022-07-01 03:41:50

㈠ 简述霍桑实验的主要内容,并评价其在管理学发展中的地位。

1924年,美国科学院的全国科学研究委员会决定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一项研究,探讨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对工人工作效率的影响。这项研究被称为“霍桑实验”,领导并完成这项实验的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梅奥教授。这项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照明实验,目的在于调查和研究工厂的照明度与作业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二者之间并没有单纯的直接关系,但生产效率仍和某种未知的因素有关;
2.继电器装配室实验,目的是要发现休息时间、作业时间、工作形态等作业条件与作业效率的变化存在何种关系。结果发现,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不是作业条件,而是员工的情绪。影响员工情绪的重要因素是企业的人文环境即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
3.访谈计划,目的是了解如何得到员工真正的内心感受,进而了解倾听他们的诉说对解决问题的帮助,最终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结果发现解决员工的不满情绪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具有很大的影响。

㈡ 霍桑实验的原则和主要方法是什么

霍桑实验共分四阶段:一、照明实验。二、福利实验。三、访谈实验。
四、群体实验。
五、态度实验
霍桑试验的结论主要有:
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即工人除了物质需要外,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因此不能忽视社会和心理因素对工人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否定了当时科学管理学派认为金钱是刺激工人积极性的唯一动力的说法
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的组织。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相互间必然产生共同的感情、态度和倾向、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惯例,非正式组织独特的感情、规范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非正式组织不仅存在而且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率有重大影响
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梅奥认为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工人的满足度,即工人对社会因素、人际关系的满足程度。如果满足度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协作精神就高,生产率就高

㈢ 崔桑实验运用了哪一种研究方法,有什么局限性

崔桑实验运用了运动关系研究方法。
霍桑试验是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
霍桑实验是管理心理学中的一个着名实验。

㈣ 关于霍桑实验

霍桑效应——畅通宣泄渠道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比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为探求原因,1924年11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等多方面专家参加的研究小组,在该工厂开展了以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课题的一系列试验研究,这一研究课题的中心是“谈话试验”,专家们用两年多的时间,找工人谈话两万余人次,并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做详细记录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不准反驳和训斥。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量大幅度提高。这是由于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有诸多不满,无处发泄,“谈话试验”使他们这些不满都发泄出来,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社会心理学家们将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之为“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 启示我们:作为领导者,在具体的领导活动中,一定要注重畅通宣泄渠道,努力营造那样一种使人们既生动活泼、又心情舒畅的良好气氛,切莫堵塞言路。当前,面对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压力,面对制度不健全带来的某些不公正、不公平、不健康现象和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不少群众或不适应,产生失落感;或心理失衡,滋生失望情绪;就是那些在物质生活方面取得成功的人们,也由于竞争压力和人情隔膜而感到生活空虚无聊、苦闷乏味,以至于“端起碗来吃肉,搁下筷子骂娘”。所有这些都说明,在当前,畅通宣泄渠道,让群众“放气”、“减压”确有必要。

霍桑实验

1924~1932年,以哈佛大学教授G.E.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的总称。

1924年11月,霍桑工厂内的研究者在本厂的继电器车间开展了厂房照明条件与生产效率关系的实验研究。研究者预先设想,在一定范围内,生产效率会随照明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实验结果表明,不论增加或减少照明强度都可以提高效率(有两个女工甚至在照明降低到与月光差不多时仍能维持生产的高效率)。随后,研究者又试验不同的工资报酬、福利条件、工作与休息的时间比率等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也没有发现预期的效果。

1927年梅奥等人应邀参与这项工作。从1927~1932年, 他们以"继电器装配组"和"云母片剥离组"女工为被试,通过改变或控制一系列福利条件重复了照明实验。结果发现,在不同福利条件下,工人始终保持了高产量。研究者从这一事实中意识到,工人参与试验的自豪感极大地激发了其工作热情,促使小组成员滋生出一种高昂的团体精神。这说明职工的士气和群体内的社会心理气氛是影响生产效率的更有效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梅奥等在1928~1932年中,又对厂内2100名职工进行了采访,开展了一次涉及面很广的关于士气问题的研究。起初,他们按事先设计的提纲提问,以了解职工对工作、工资、监督等方面的意见,但收效不大。后来的访谈改由职工自由抒发意见。由于采访过程既满足了职工的尊重需要,又为其提供了发泄不满情绪和提合理化建议的机会,结果职工士气高涨,产量大幅度上升。为了探索群体内人际关系与生产效率之间的联系,研究者在1931~1932年间进行了对群体的观察研究。结果发现,正式群体内存在着非正式群体,这种非正式群体内既有无形的压力和自然形成的默契,也有自然的领导人,它约束着每个成员的行为。

在心理学研究的历史上,霍桑实验第一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提到首要地位,并且提醒人们在处理管理问题时要注意人的因素,这对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梅奥根据霍桑实验,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人际关系学说为西方管理科学和管理工作指出了新的方向。但也有人对霍桑实验提出批评,认为它带有推论的性质,缺乏客观性。研究者没有考虑工人的阶级觉悟、工会的作用以及其他厂外力量对职工态度的影响。而且研究者又把职工看成是管理部门使用的工具,而不是生产的主人。

㈤ 什么是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是管理心理学中的一个着名实验,是关于人群关系运动的实验研究。1924—1932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Mayo,George Elton,1880—1949)主持的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所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它发现工人不是只受金钱刺激的 “经济人”, 而个人的态度在决定其行为方面起重要作用。

(5)霍桑实验的研究方法与局限性扩展阅读:

一、霍桑实验的背景

霍桑实验是192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全国科学委员会在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项实验。目的是为了弄清照明的质量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但未取得实质性进展。1927年梅奥和哈佛大学的同事应邀参加霍桑实验和研究。

这一系列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心理学研究是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梅奥主持。

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成绩很不理想。为找出原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研究小组开展实验研究。

二、实验阶段

1、照明实验

时间从1924年11月至1927年4月。

2、福利实验

福利实验是继电器装配测试室研究的一个阶段,时间是从1927年4月至1929年6月。

3、访谈实验

研究者在工厂中开始了访谈计划。此计划的最初想法是要工人就管理当局的规划和政策、工头的态度和工作条件等问题作出回答,但这种规定好的访谈计划在进行过程中却大出意料之外,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群体实验

群体实验是银行电汇室研究。

梅奥等人在这个试验中是选择14名男工人在单独的房间里从事绕线、焊接和检验工作。对这个班组实行特殊的工人计件工资制度。

㈥ 霍桑效应是哪种资料收集方法的缺点

所谓“霍桑效应”,就是指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霍桑效应 (Hawthorne Effect)或称霍索恩效应,起源于1924年至1933年间的一系列实验研究,由哈佛大学心理专家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提出此概念。霍桑一词是美国西部电气公司座落在芝加哥的一间工厂的名称,是一座进行实验研究的工厂。实验最开始研究的是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包括外部环境影响条件(如照明强度、湿度)以及心理影响因素(如休息间隔、团队压力、工作时间、管理者的领导力)。

㈦ 什么是霍桑实验,通过霍桑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1. 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是192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全国科学委员会在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项实验。

  2. 结论:

    (1)社会人理论

    (2)士气理论

    (3)非正式群体理论

    (4)人际关系型领导者理论

㈧ 梅奥在霍桑实验中的重要发现是什么它对管理学发展有何影响

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社会人”,即人是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成员,因此,要调动工人的积极性,除了物质需求的满足,还必须注重满足工人在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需求。

霍桑实验证明了工作效率主要并非取决于工作条件和工作方法,重要的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即工人的士气或工作情绪。士气又和人的满足程度有关,满足程度越高,士气就越高。因此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应当是提高员工的满足感。

霍桑实验证明员工中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组织有其特殊的关系和规则。正式组织通行的主要是效率逻辑,非正式组织通行的则是感情逻辑。管理者应当正视非正式组织存在的现实,并处理好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

霍桑实验和梅奥提出的“社会人”、“士气”、“非正式组织”的概念,开创了管理学中的一个新的领域,即强调人际关系整合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对管理学发展影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人、财、物是企业经营管理必不可少的三大要素,而人力又是其中最为活跃,最富于创造力的因素。即便有最先进的技术设备,最完备的物质资料,没有了人的准确而全力的投入,所有的一切将毫无意义。

对于人的有效管理不仅是高效利用现有物质资源的前提,而且是一切创新的最基本条件。尤其是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唯一路径。而创新是人才的专利,优秀的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谁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了人力资源,谁就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时代背景

古典管理理论的杰出代表泰勒、法约尔等人在不同的方面对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且对管理实践产生深刻影响,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着重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纪律性;而未给管理中人的因素和作用以足够重视。他们的理论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即社会是由一群群无组织的个人所组成的。

他们在思想上、行动上力争获得个人利益,追求最大限度的经济收入,即“经济人”;管理部门面对的仅仅是单一的职工个体或个体的简单总和。基于这种认识,工人被安排去从事固定的、枯燥的和过分简单的工作,成了“活机器”。

㈨ 霍桑实验的结论与意义

霍桑试验的主要结论:梅奥通过霍桑实验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为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实验的理论基础。在西方心理学界,他被公认为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和管理心理学的先驱。

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

即工人除了物质需要外,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因此不能忽视社会和心理因素对工人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否定了当时科学管理学派认为金钱是刺激工人积极性的唯一动力的说法。

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的组织

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相互间必然产生共同的感情、态度和倾向、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惯例,非正式组织独特的感情、规范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非正式组织不仅存在而且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率有重大影响。

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梅奥认为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工人的满足度,即工人对社会因素、人际关系的满足程度。如果满足度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协作精神就高,生产率就高。

意义:

霍桑实验对管理理论有相当的贡献

1、它让工人了解自己不全然只是机械的延伸;

2、它引发产业界与学术界做一系列的相关措施与研究;

3、它替管理学打开了一扇通往社会科学领域的门;

4、它同时也令研究者检讨调查不能与标的物太接近,否则会影响实验的结果(称之为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

贡献:第一次把研究的重点从工作和物的因素上转移到人的因素上,不仅在理论上对古典管理理论作了开辟和补充,还为现代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而且对管理实践产生深远影响。

(9)霍桑实验的研究方法与局限性扩展阅读

实验背景:

霍桑工厂是一家生产电话机和电气设备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是,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效率低下。

为了探究原因,美国科学院组织了一个包括多方面专家在内的研究小组进驻霍桑工厂,对该厂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全面考察和多种实验。整个实验前后分4个阶段,即照明实验、继电路装配实验室实验、大规模的访谈实验、继电路绕组的工作实验。

霍桑效应在沟通管理上的实用性:

倾听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具有成熟智慧的管理者会认为倾听别人的意见比表现自己渊博的知识更重要。

他要善于帮助和启发他人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不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善于聆听别人的意见,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的思维,这样不仅可以是使员工增强对管理者的信任感,还可以使管理者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更有效地组织工作。

适时地赞誉别人也是管理中极为有效的手段。在公开的场合对有贡献的员工给予恰当的称赞,会使员工增强自信心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创造更佳的业绩。采用“与人为善”的管理方式,不仅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工作气氛,而且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使其能继 续坚持不懈地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

人是生产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充分调动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广泛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动力和士气,才能创造初优质的产品和优良服务。赢得市场客人的青睐和市场竞争的优势。

那种“雇佣式”、“掠夺式”,只能使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以人为本”员工第一,注重感情投资,采用参与式,民主式管理,改革企业内部劳工资与福利分配制度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员工积极性,是现阶段需要的管理方式。

管理不仅是对物质生产力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对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的管理。人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是社会上最宝贵的资源,是生产力中最耀眼的明珠。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将成为现代企业前进的主旋律,“重视人、尊重人和理解人”的管理思维模式才会为企业创造美好灿烂的明天。

㈩ 1. 霍桑试验采用了哪几种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请具体的说明什么实验用了什么方法。

1、照明实验

假设是“提高照明度有助于减少疲劳,使生产效率提高”。经过两年多实验发现,照明度的改变对生产效率并无影响。

具体结果是:当实验组照明度增大时,实验组和控制组都增产;当实验组照明度减弱时,两组依然都增产,甚至实验组的照明度减至0.06烛光时,其产量亦无明显下降;直至照明减至如月光一般、实在看不清时,产量才急剧降下来。

2、福利实验

实验目的是查明福利待遇的变换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发现,不管福利待遇如何改变(包括工资支付办法的改变、优惠措施的增减、休息时间的增减等),都不影响产量的持续上升,甚至工人自己对生产效率提高的原因也说不清楚。

3、访谈实验

此计划的最初想法是要工人就管理当局的规划和政策、工头的态度和工作条件等问题作出回答,但这种规定好的访谈计划在进行过程中却大出意料之外,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工人想就工作提纲以外的事情进行交谈,工人认为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公司或调查者认为意义重大的那些事。访谈者了解到这一点,及时把访谈计划改为事先不规定内容,每次访谈的平均时间从三十分钟延长到1-1.5个小时,多听少说,详细记录工人的不满和意见。

访谈计划持续了两年多,工人的产量大幅提高。

4、群体实验

实验者原来设想,实行这套奖励办法会使工人更加努力工作,以便得到更多的报酬。但观察的结果发现,产量只保持在中等水平上,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平均都差不多,而且工人并不如实地报告产量。深入的调查发现,这个班组为了维护他们群体的利益,自发地形成了一些规范。

(10)霍桑实验的研究方法与局限性扩展阅读:

霍桑实验结论:

1、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2、有效沟通是管理中的艺术方法

3、企业文化是寻求效率逻辑与感情逻辑之间的动态平衡的有效途径

管理不仅是对物质生产力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对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的管理。人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是社会上最宝贵的资源,是生产力中最耀眼的明珠。只有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切实树立“重视人、尊重人和理解人”的管理思维模式,企业的发展才可能有美好灿烂的未来。

阅读全文

与霍桑实验的研究方法与局限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汽车手机磁性支架使用方法 浏览:382
8乘两位数简便方法 浏览:545
血小板太低有什么好方法 浏览:518
脑梗治疗的最新方法 浏览:141
17x19简便方法计算 浏览:186
怎样才能学好生物的方法和技巧 浏览:668
洗洁精洗衣服的正确方法如何 浏览:382
平方根解决方法 浏览:895
希捷移动硬盘使用方法 浏览:969
搽护肤品步骤和方法 浏览:364
约见顾客的方法都有哪些 浏览:537
白马骨的食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浏览:223
急性阴道炎治疗方法 浏览:835
增值税按什么方法 浏览:303
概念教学的研究方法 浏览:523
背诵高中政治的方法和技巧 浏览:114
h型钢跨梁的计算方法 浏览:710
手术体检梅毒是什么方法 浏览:617
能玩手机还能写作业方法 浏览:110
盆栽牡丹种植方法 浏览: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