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计算方法 > 清朝年收支计算方法

清朝年收支计算方法

发布时间:2022-02-27 20:02:45

① 清朝时间怎么计算

按时辰划分,一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过去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以下为个时辰对应的时间:
子时23~1点
丑时1~3点
寅时3~5点
卯时5~7点
辰时7~9点
巳时9~11点
午时11~13点
未时13~15点
申时15~17点
酉时17~19点
戌时19~21点
亥时21~23点。

② 清朝怎么算日期

干 支 纪 年 法

一.十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二.查看不同时间段的万年历。如:1516—2060年的万年历,记着五百年的干支,一查便知。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己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根据“六十年甲子(干支表)”的公元年对应进行向上或朝下地反推。如:《辛亥革命》的辛亥年是1911年(48号干支),《戊戌变法》的戊戌年为35号干支,比辛亥年早13年,则“1911-13=1898”故《戊戌变法》是1898年。
应用公元年进行计算。应用公元年的某一年,聊以60(指六十年甲子),余数小于60,再用余数减去3(干支纪年是从公元4年开始使用的),便知。
如2002年:2002÷60,余数为22,再22-3,得数是19,查六十年甲子(干支表)19号干支,得知是壬午年。

三.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见下图)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的人都是属“牛”。以此类推。(如下表)

十二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2.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时,而我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如下表)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 丑 寅 卯 辰 己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戊 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四、由公元推干支记年
为了便于运算和使检索更加直观,借用六十干支表并按顺序加以编号成表一如下:

六十干支表
甲子0 乙丑1 丙寅2 丁卯3 戊辰4 己巳5 庚午6 辛未7 壬申8 癸酉9

甲戌10 乙亥11 丙子12 丁丑13 戊寅14 己卯15 庚辰16 辛巳17 壬午18 癸未19

甲申20 乙酉21 丙戌22 丁亥23 戊子24 己丑25 庚寅26 辛卯27 壬辰28 癸巳29

甲午30 乙未31 丙申32 丁酉33 戊戌34 己亥35 庚子36 辛丑37 壬寅38 癸卯39

甲辰40 乙巳41 丙午42 丁未43 戊申44 己酉45 庚戌46 辛亥47 壬子48 癸丑49

甲寅50 乙卯51 丙辰52 丁巳53 戊午54 己未55 庚申56 辛酉57 壬戌58 癸亥59

该表于公元前后的推算均适用,具体的方法如下:

1,求公元后某年(设为Y)的干支。方法是:先以Y除以60得出余数,然后再减去4,最后根据所得结果查表一中相应序数所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

例如求公元1911年的干支:1911÷60余数为51,减4后得47,查表一47对应的干支是辛亥,即1911年为辛亥年。由于干支纪年60年一循环,当Y÷60的余数小于4时,需借干支纪年的一个周期60之数,例如1981年除以60余数为1,直接减4不够减,加上60之后再减4等于57,查表一便知1981年为辛酉年。余可类推。

2,求公元前某年(设为X)的干支。方法是:先以X除以60求其余数,再用57减去所得余数,根据所得结果再查表一中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

例如求公元前221年的干支:221÷60,余数是41,以57-41=16,查表一16对应的是庚辰,即公元前221年对应的干支应为庚辰。同样由于干支纪年的循环周期为60年,当余数大于57时,也需再借60。例如求公元前479年(孔子卒年)的干支:479除以60余59,用57减59不够减,加上60之后再减59等于58,查表一知该年对应的干支为壬戌。其余可以类推。
上述方法简便易行,只要记住表一,就完全可以不用纸笔,直接由心算推出结果。

附录:速查干支、公元对照表

甲子
1804
1864
1924
1984 乙丑
1805
1865
1925
1985 丙寅
1806
1866
1926
1986 丁卯
1807
1867
1927
1987 戊辰
1808
1868
1928
1988 己巳
1809
1869
1929
1989
庚午
1810
1870
1930
1990 辛未
1811
1871
1931
1991 壬申
1812
1872
1932
1992
癸酉
1813
1873
1933
1993
甲戌
1814
1874
1934
1994 乙亥
1815
1875
1935
1995
丙子
1816
1876
1936
1996 丁丑
1817
1877
1937
1997 戊寅
1818
1878
1938
1998 己卯
1819
1879
1939
1999 庚辰
1820
1880
1940
2000 辛巳
1821
1881
1941
2001 壬午
1822
1882
1942
2002 癸未
1823
1883
1943
2003

甲申
1824
1884
1944
2004
乙酉
1825
1885
1945
2005 丙戌
1826
1886
1946
2006 丁亥
1827
1887
1947
2007
戊子
1828
1888
1948
2008 己丑
1829
1889
1949
2009 庚寅
1830
1890
1950
2010 辛卯
1831
1891
1951
2011 壬辰
1832
1892
1952
2012 癸巳
1833
1893
1953
2013
甲午
1834
1894
1954
2014 乙未
1835
1895
1955
2015 丙申
1836
1896
1956
2016

丁酉
1837
1897
1957
2017 戊戌
1838
1898
1958
2018 己亥
1839
1899
1959
2019 庚子
1840
1900
1960
2020 辛丑
1841
1901
1961
2021 壬寅
1842
1902
1962
2022 癸卯
1843
1903
1963
2023
甲辰
1844
1904
1964
2024
乙巳
1845
1905
1965
2025 丙午
1846
1906
1966
2026 丁未
1847
1907
1967
2027
戊申
1848
1908
1968
2028 己酉
1849
1909
1969
2029 庚戌
1850
1910
1970
2030
辛亥
1851
1911
1971
2031 壬子
1852
1912
1972
2032 癸丑
1853
1913
1973
2033
甲寅
1854
1914
1974
2034 乙卯
1855
1915
1975
2035 丙辰
1856
1916
1976
2036 丁巳
1857
1917
1977
2037 戊午
1858
1918
1978
2038 己未
1859
1919
1979
2039 庚申
1860
1920
1980
2040 辛酉
1861
1921
1981
2041
壬戌
1862
1922
1982
2042 癸亥
1863
1923
1983
2043

五、速查干支农历纪月法
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 ,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详见下表:

年 份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甲、巳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乙、庚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丙、辛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丁、壬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戊、癸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乙丑

由上可见,农历的月份,地支是固定的,天干却不固定,要经过推算才能排出。注意:农历的闰月是不记干支的。
例如:2006年为‘丙戌’年,查天干年份为‘丙’子头,在上表的第三行,其正月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

六、速查干支纪日法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 C 是世纪数减一,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奇数月i=0,偶数月i=6。G 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 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计算时带[ ]的数表示取整。

例如:查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 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
G =4*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3 =197
除以10 余数为 7 ,天干的第7位是‘庚’。
Z =8*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7 + 6 =213
除以12 余数为 9 ,地支的第9位是‘申’。
答案是: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是庚申日。

③ 年金现值的计算方法

普通年金现值
P=A/(P/A,i,n)
递延年金现值
(1.)P。=A*(P/A,i,n)*(P/F,i,m)
(2)P。=A*[(P/A,i,m+n)-(P/A,i,m)]
(3)P。=A*(F/A,i,n)*(P/F,i,m+n)

④ 在清朝时期,一个知县一年的收入究竟有多少呢

明清两代都采取官员低薪政策,但明清又有所不同,明朝的低薪政策贯穿始终,而清朝前期继承明朝采取低薪政策,但从雍正开始,则进行了一场变革,采取低薪加丰厚的养廉银政策。那么,在清朝,一个知县的年收入到底有多少?

雍正以前,知县的年收入不好估算,这是因为当时的知县除了工资收入,还有一项已经半合法化的陋规收入——火耗。

所谓火耗,是指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向百姓多征钱银。至于多征多少,视当地官员的良心而定,有的征得多,有的几乎不征。而多征的钱银,有的归公,有的全部放进自己腰包,也有的只放部分,所以根本无法估算其收入。

但雍正以后,随着养廉银政策的实行,朝廷同时实行了一项制度,那就是火耗归公。火耗归公是指中央统一耗损比例来征收赋税,地方官不能再以火耗为名横加征税,也不能再将火耗收入囊中。

90年代,上海财报刊登了一篇《清代县衙开支一瞥》的文章,文中提到,一个姓方的上海知县每年过节给他的上司知府、布政使、巡抚送礼,

一次就多达1100两白银。按方知县的“豪爽”,每年支付陋规的金额,少说也要5000两。

当然,上海属于经济发达地区,油水多,普通知县肯定没有这么豪爽,但千八百两总少不了。

综上所述,一个清代知县仅三大部分的开支,就高达1000+1000+800=2800两白银,折合人民币56万元。而一个清朝知县的合法收入,不过26.7万元,一年做官下来,还倒亏近30万元。

当然,以上开支都是根据普通知县的开支水平计算,那些清官的开支,往往会低许多,比如他们只请一两个幕僚,尽可能不支付或少支付陋规,每天吃咸菜,但一年下来,也存不了几个钱。然而众所周知,清代大多数知县都过得非常滋润,至于其中缘由,就不必赘述。

⑤ 清朝一品大员的收入,折合人民币是多少

在清朝,多少学子十年寒窗苦读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谋得一官半职,改变命运,可是只有真正当官之后才会知道当一个清官真的不容易,有时候可能连自己一家子都养不起,很多清官家里都是一贫如洗。

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清王朝尽管施行了十分可观的养廉银,但是预防腐败的效果并不好,反而极大地加重了底层人民和国家财政的负担,导致整个清王朝在统治的后期,绝大多数时候都需要向外国的银行团借款度日,而这一笔利息又是巨大的支出。其实,不管从哪一方面来分析,满清政府带给中华民族的磨难和伤害都远远超出了它的贡献,这也是它最终走向覆灭的重要原因。牢记住这段悲伤黑暗的历史,不走回头路!大家说是吗?

⑥ 历史年份怎么计算的

关于公元纪年的计算方法:

一、世纪

100年一个世纪,百位前面数值加1, 例:1069年(王安石开始变法),10+1=11,所以,公元11世纪; 例: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2+1=3,所以,公元前3世纪; 例: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0+1=1,所以,公元前1世纪; 例:公元9年(西汉结束),0+1=1,所以,公元1世纪。

二、年代

1.早期(初期):世纪头二十年 例:20世纪早期,1900——1919年左右; 例:前594(鲁国实行“初税亩”),公元前6世纪早期。

2.上半期:世纪前50年 例:1800年——1850年左右,19世纪上半期。

3.中期:40——60年代 例: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19世纪中期。

4.后半期:世纪后50年代 例:1851年——1899年,18世纪后半期。如:公元20年—公元29年,为公元1世纪20年代;公元1980年—公元1989年则为公元20世纪80年代。20~29年称为20年代,30~39年称为30年代,……,90~99年称为90年代。

三、计算涉及跨公元前后的时间

与单纯的计算公元前或公元后的时间有所不同,即必须在计算出的时间总数上减去一年,如计算公元前841年到1949年之间有多少年,正确的计算是841+1949-1=2789年,可以把这种算法归纳成一个简单公式“前后相加再减一”。

这里之所以要减出一年是因为公元纪年不设公元0年,不能按照数学上的正负数的概念来计算跨公元前后的时间。

(6)清朝年收支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中国历史的划分:

1、中国近代史: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

1840年鸦片战争是古代史与近代史的分界点,标志着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现代史:1919年-1949年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近代史与现代史的分界点,这标志着中国的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3、中国当代史:1949年至今,也有将中国现代史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⑦ 清朝295年怎么算的

若从清太祖努尔哈赤1616年建国算起,到1912年2月清宣统帝下诏退位的话,计296年;
若从清太宗皇太极1636年改国号为清算起,到1912年2月清宣统帝下诏退位的话,计276年;
若从清世祖福临1644年迁都北京,进统华夏算起,到1912年2月清宣统帝下诏退位的话,计268年。

⑧ 清朝一年税收多少

明朝灭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每年的财政收入无法弥补亏空,甚至连军队的军饷都出现拖欠。据《明史》记载,明朝平均每年的财政收入为300万两白银。

不过,明朝大部分时间里都不是按现银收税的,如田赋是直接交粮的。如果把田赋、盐税、工商税、钞关税以及徭役全部换算成现银计算,明朝平均每年的财政收入大约是2000万两,高峰出现在1602年,达到2295.3万两

清朝财政收入远高于明朝,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通货膨胀。如:干隆时期财政收入是5500万两,米价是每石1.48两;光绪时期财政收入是8969万两,米价是每石2.17两,这么算下来,清朝的“有钱”其实是虚的。典型的例子就是1901年时,清朝收入8820万两,支出却高达1亿两。除了入不敷出,清朝还要承担巨额的战争赔款。

可见,清朝远比明朝多的财政收入并不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而是多种因素导致的。

⑨ 清朝妃嫔在正史上记载的年收入有多少她们有什么收入来源

但故事毕竟只是故事,真实的后宫生活中,即使是号称母仪天下的皇后也不可能只靠一口仙气度日。那么,这些妃嫔们又是靠什么生活呢?


总的来说,清代妃嫔们的年俸其实并不算丰厚,在无冻饿之虞的前提条件下,她们甚至还需要想方设法的开辟财源,因此网友们大可不必对这些妃子们待遇优厚的种种羡慕嫉妒恨。一入宫门深似海,宫中的生活究竟如何,只能说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了。

⑩ 雍正时期清朝巡抚的一年收入是多少

清朝官员的俸禄分为俸银与禄米两种,每年春秋两季发给。由于官员的年俸并不高,难以维持其庞大的家族开销,所以还存在所谓的养廉银制度,其中京官的养廉银由国库支出,一般很少,主要要年俸,而外官的养廉银则要远高于其工资。另外清朝领取俸禄的人员大体可分为3类——文官、武官和皇族宗室(即王爷、公主等人)。根据本博客前文——《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清朝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175元左右,清代一斛米约为现在200斤,现在的米价大约为1.8元/斤,据此本文进一步计算了各级年俸相当于现在的工资水平。下面就请诸公欣赏。 (注:每品级均包含哪些官职,以及这些官职相当于现在什么官,可参见博文《明朝官职列表》和《古今官职对比》)
(一)文官 年俸 禄米 养廉银 收入(元/年)
一品 180两 180斛 16000两(总督) 290万
二品 155两 155斛 13000两(巡抚) 236万
三品 130两 130斛 6000两(按察史) 112万
四品 105两 105斛 3700两(道员) 70万
五品 80两 80斛 2400两(从四品知府) 46万
六品 60两 60斛 1250两(从五品知州) 25万
七品 45两 45斛 1200两(知县) 23万
八品 40两 40斛 2万1千
九品 33两1.14钱 33斛1.14斗 1万8千
未入流 31两5钱 31斛5斗 1万1千
评:从工资来看,相当于现在县长年收入23万,市长年收入46万,省长年收入236万。与目前我国各级干部的实际收入(正当收入)应当差不多。但这里面已经包含了养廉银,所以目前再提“高薪养廉”似乎不太合适了。
(二)武官 年俸 蔬菜烛炭银 灯红纸张银 养廉银(内地) 收入(元/年)
一品 609两 180两 200两(提督) 2000两 52.3万
二品 599两 140两 160两(总兵) 1500两 42.0万
三品 243两 48两 38两(参将) 500两 14.5万
四品 141两 18两 24两(都司) 260两 7.8万
五品 90两 12两 12两(守备) 200两 5.5万
六品 49两 (千总) 120两 3.0万
七品 36两 (把总) 90两 2.2万
八品 40两 7千
九品 33.114两 5千8百
评:与文官相比,武官的收入要逊色得多了,相当于现在团长年收入2万,师长7.8万,军长42万,集团军司令52万。本文对军队情况几乎一无所知,所以现在具体收入如何还无法比较。
(三)皇族宗亲
清朝皇室成员的爵位大致分10级,从高到低依次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另外一种排列依次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这些爵位每传一代降一级,比如某亲王,传到儿子应赐爵某郡王,到孙子为某贝勒,依次降低,但最多降4级,也就是说亲王的子孙降爵位到镇国公后,就不再降低,一直为镇国公;而郡王子孙最低到辅国公;依此类推。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朝廷特批,例如钦赐“世袭罔替”,也就是所谓的“铁帽子王”,他的子孙将永远保持亲王的爵位。
宗亲 年俸 禄米 收入(元/年)
亲王 10000两 10000斛 535万
郡王 5000两 5000斛 268万
贝勒 2500两 2500斛 134万
贝子 1300两 1300斛 70万
镇国公 700两 700斛 37万
辅国公 500两 500斛 27万
镇国将军 410两 410斛 22万
辅国将军 310两 310斛 17万
奉国将军 210两 210斛 11万
奉恩将军 110两 110斛 6万

阅读全文

与清朝年收支计算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反渗透膜解决方法 浏览:485
扯面的正确方法和技巧 浏览:494
文彦博树洞取球方法好在哪里 浏览:853
四川泡洋姜的正确泡水方法 浏览:497
黑檀手串的鉴别方法图解 浏览:816
延迟满足实验研究方法 浏览:159
种植业污染解决方法 浏览:893
论文的研究方法有那些 浏览:124
孩子学习方法不对该如何 浏览:836
艾莱依真假鉴别方法 浏览:799
在家怎么制作果冻方法 浏览:50
关于氮和硫的化学计算方法 浏览:627
手环核酸检测方法 浏览:417
高层窗户封闭的安装方法 浏览:127
嫩肉粉煮牛肉的食用方法 浏览:124
关羽上王训练方法 浏览:905
旅行社如何引进客流的十种方法 浏览:211
秃顶快速治疗方法 浏览:628
华为清理手机垃圾方法 浏览:940
秒开手机壳的方法 浏览: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