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江挂面的做法
中江挂面的做法
原料配方:小麦粉(七五粉或八○粉)50公斤清油0.3~0.35公斤食盐0.35~0.7公斤清水30公斤
制作方法:
1.和面:按配方取主、辅料,将食盐溶于水中。气温高时,盐和水应略多一些。放入圆桶内和面,搅拌均匀,20分钟后便可划条。
2.划条:将面团从圆桶中取出,放在面板上,揉成方形,划成10条左右,搓圆,擦上清油,放入圆桶内,盖上薄膜,一小时左右后,就可抻大条。
3.抻大条:将划出的条,从圆桶中取出,放在面板上,搓成直径3厘米左右的大条,将所有的条接成一根,盘成单帽形,放在面板的一端(盘时,每层之间擦少许清油)。待7~8分钟后再抻小条。
4.抻小条:在面板的另一端放好扑粉2~2.5公斤(面粉、淀粉各半),将面板上盘好的大条搓成直径1厘米左右,经过扑粉,盘入圆桶中,每盘完一层,擦少许清油,从边盘至中心,由中心再盘到边上,反复进行,直至盘完,盖上薄膜,待4小时后再上竹。
5.上竹:先将“羊头”(一种抻长面条的工具)插在圆桶边缘上,再将两根面竹插在“羊头”上。取圆桶中1厘米粗的小条绕在两根面竹上,每绕三周,要马上抻一次,抻长够20厘米左右(因时间长了就抻不动)。然后马上放入面槽内吊起(一根面竹架在面槽缘上,另一根以面条吊在槽内)。每根面竹相距1厘米,然后盖上草席,进行发汗1~2小时。
6.挂面:将发汗后的面条取出放在面板上,抖撒一些扑粉,然后将面槽内下端吊着的那根面竹,插入面桩上端的孔内,将面轻轻往下抻,抻至40厘米后,用扑粉分离一次,以免粘结在一起,然后继续再抻,再分离,抻至80厘米时,从面桩上取下,放在面板上,再抖撒一次扑粉,取下面竹,将面条自然吊在面槽内,发汗1~4小时,即可取出晾面。
7.晒面:将面条从面槽内取出,放在晒坎上的面架上晒干。作法是将面槽内面条,提拢到面架时,将一根面竹插在面架上的第二排孔内,另一端用双手将面条抻长至160厘米左右,再将下端的一根面竹插在旁边的一个孔内,这样反复操作,有十多竹后,站上高凳,将这些面竹取下,插在第三排孔上,边插边抻,抻至插入第一批孔为止(如天气不好,空气干燥,不易抻下时,可抻到抻不动为止)。这样反复进行,直至抻完。晾晒一二小时后,面条成白色,立得起,折得断,就算晒好了,马上收回,放在面板上,准备切断包装。
8.包装、保存:将面要切成20厘米长的段,每500克一包,一头整齐,贴好标签,放在干燥、避风之处储存。
B. 中江手工挂面的介绍
中江挂面是四川省中江县的汉族传统名吃之一。味甘色白,柔嫩可口,手工精致,营养丰富,健脾和胃。起源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外驰名的特产食品。中江挂面细如发丝,味甘色白,柔嫩可口,风味独特,深受人们欢迎,是面食中一朵“奇葩”。2010年,中江挂面的制作工艺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C. 中江空心挂面的原料配方
小麦粉(七五粉或八○粉)50公斤 清油0.3~0.35公斤 食盐0.35~0.7公斤 清水30公斤
D. 手工挂面是怎么做的
纯手工空心挂面味道鲜美可口,煮时耐煮耐泡,绑把成型,携带方便,是老、幼及病人、产妇喜爱的方便食品。现将其制作方法简介如下:
1】和面,春秋两季每公斤面粉放食盐50克左右,夏季放60克左右。冬季放30-40克,食盐先溶解成盐水后再和进面中。和面时,不能和得过硬或过软,要反复用力揉和。直至不粘手,不粘盆为止。
2】醒面,将和好的面进行放置20分钟;
3】盘条,将和好的面团放在平整的桌面上,用快刀将面团划割成直径3厘米左右的圆形长条。连续划割,中途不能停断,随之用手来回反复捻搓成直径1-2厘米的圆条。再将其层层盘入盆中,接着放入食油(每公斤放10克),以防条与条之间相互粘边。切不可用面粉替代食油,否则挂面会显得粗糙。
4】绕条,把两根65厘米长、一指粗的竹扦固定好。将盘好的面交叉地缠绕在竹扦上。至竹扦绕满为止。扦与扦之间的距离为35厘米。绕条时用力要均匀。自然有序,最好一气绕成。一般情况下,1分钟可绕满两根竹扦。每两根竹扦可绕面条3公斤左右。
5】二次醒面,将绕好得面放入发酵槽中,进行发酵,一般为30分钟。温度较低,可延长到5分钟;温度高则20分钟即可。
6】拉条,拉制时要平均用力向外慢慢伸张,拉到80厘米左右时;
7】三次醒面,将拉至80里面的面双起,再次放入发酵槽中,一般为30分钟;
8】上杆,将面条从发酵槽中取出,放置高为2米的架子上;
9】二次拉长,将面从架子上垂直下拉至1.80米长,进行晾晒;
10】下杆,将晾干的空心面取下;
11】包装,根据要的规格进行裁切,包装;
E. 中江挂面的介绍
中江挂面(又称为中江空心面12)是四川省传统的汉族面食小吃。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3,是中外驰名的特产食品,面条细如头发丝,洁白空心,光滑柔韧,风味独特。在四川省中江县众多的土特产品中,中江的“银丝挂面”,由于独特的工艺,符合营养科学的原料搭配,受到食者的欢迎。2010年,中江挂面的制作工艺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5。
F. 挂面的制作方法
食品用料
手工挂面是以小麦粉添加盐、碱、水经手工拉制悬挂干燥后切制成一定长度的干面条。纯手工空心挂面味道
再和进面中。和面时,不能和得过硬或过软,要反复用力揉和。直至不粘手,不粘盆为止。
2)醒面,将和好的面进行放置20分钟;
3)盘条,将和好的面团放在平整的桌面上,用快刀将面团划割成直径3厘米左右的圆形长条。连续划割,中途不能停断,随之用手来回反复捻搓成直径1-2厘米的圆条。再将其层层盘入盆中,接着放入食油(每公斤放10克),以防条与条之间相互粘边。切不可用面粉替代食油,否则挂面会显得粗糙。
4)绕条,把两根65厘米长、一指粗的竹扦固定好。将盘好的面交叉地缠绕在竹扦上。至竹扦绕满为止。扦与扦之间的距离为35厘米。绕条时用力要均匀。自然有序,最好一气绕成。一般情况下,1分钟可绕满两根竹扦。每两根竹扦可绕面条3公斤左右。
5)二次醒面,将绕好得面放入发酵槽中,进行发酵,一般为30分钟。温度较低,可延长到50分钟;温度高则20分钟即可。
6)拉条,拉制时要平均用力向外慢慢伸张,拉到80厘米左右时;
7)三次醒面,将拉至80里面的面双起,再次放入发酵槽中,一般为30分钟;
8)上杆,将面条从发酵槽中取出,放置高为2米的架子上;
9)二次拉长,将面从架子上垂直下拉至1.80米长,进行晾晒;
10)下杆,将晾干的空心面取下;11)包装,根据要的规格进行裁切,包装;
营养价值
手工挂面细如发丝、清如白玉,而且口感好,好看好吃,营养价值也很高,从食补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三方面的饮食功效:
1、补血益气:适宜肤色没有光华,失去红润、手脚冰冷的人群。
2、养阴补虚:补虚损,益精气,润肺补肾,用于肺肾阴虚。适宜与久病体虚或是虚劳的补益。
3、增强免疫力:富含维生素E:捕捉破坏细胞的自由基,可以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并且增加抗体的数量。
挂面适用于以下几种人群长期食用:体虚体弱者,如病人、老人、产妇孕妇、小孩,食用可以增强免疫力、益气补虚。而且挂面易消化,易于食用;美容养颜、滋阴补肾,适合男女性长期食用;
速食者,挂面开水煮两三分钟即熟,且营养丰富,适合速食。挂面有很多种吃法,做法非常灵活。可以打卤子吃、夏天可以过熟之后捞出来过凉水做凉面、也可以过凉水之后做麻辣面等等,各种吃法百吃不厌。
G. 中江挂面怎么做
中江挂面的特点是味甘色白,柔嫩可口,面体因经多次发酵而有微孔,故有“茎直中通”之说,其特别柔嫩易消化也缘于此。中江挂面为手工制作,历史悠久,传统工艺独
中江挂面
特。其特别柔嫩易消化也缘于此。为增加其营养成份,在制作过程中又分别加以韭汁、菠菜汁、鸡蛋精、鸡蛋黄、朱神砂等制成蛋清面、蛋黄面、朱砂面、翡翠面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中江挂面曾先后数次被省、地、市、县评为地方优质特色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是探亲访友、馈赠亲朋的最佳食品之一。
H. 中江空心挂面的介绍
中江空心挂面是四川省中江县汉族传统名吃。手工精制,条细如丝,粗如韭叶,神奇而中空,堪称一绝。因工艺复杂,受气候限制,历代以珍品上贡。它的特点是味甘色白,柔嫩可口,面体因经多次发酵而有微孔,故有“茎直中通”之说,其特别柔嫩易消化也缘于此。现在为增加其营养成份,在制作过程中又分别加以韭汁、菠菜汁、鸡蛋精、鸡蛋黄、朱神砂等制成蛋清面、蛋黄面、朱砂面、翡翠面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中江挂面曾先后数次被省、地、市、县评为地方优质特色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是探亲访友、馈赠亲朋的最佳食品之一。
I. 中江挂面怎么煮才好吃啊
先把汤做好,看你喜欢的口味做汤,让后在锅中放入水,烧开,将面条放入锅中,开至2-3分钟,取出面条,放入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