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超市生鲜商品的损耗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损耗率(scrap rate,SR):一个子件在制造某个父件的过程中,变成不良品的几率。同一子件用来生产不同父件时可能有不同的损耗率,因此定义在材料表BOM中。指生产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根据正常的残次和损耗情况在核定单位产品的消耗和总耗料量后所确定的损耗的一定比率。 1:损耗率=(商品盘点损耗数量*平均成本/期间销售成本 (未税) 2:损耗率=(商品盘点损耗数量*商品售价/期间销售金额 (未税) 3:损耗率=(商品盘点损耗数量*平均成本/期间销售金额 (未税)
‘贰’ 超市如何核算成本
商品进货时的价格,税金,还有房租,管理人员的工资水电费,都是记入成本,这样比较准确,超市这样算就可以了。
具体方法如下供:
进货时,一方面存货增加,现金流出(或负债增加)。
很简单的,会计分录是:
借:库存商品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贷:应付帐款-某单位
当你售出商品时,一方面,现金流入(或债权增加),一方面即形成收入。
那么:
借: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借:应收帐款-某客人
贷:商品销售收入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销售发生的同时,随着商品被卖出,你的当期成本发生了。
借:商品销售成本
贷:库存商品
销售收入,一定是来自于“售出商品”的收入;同理,与销售收入“对应的成本”必是被销售出去的商品的成本。就叫匹配性原则。
如果把进的货全部计入当期成本,你的营利状况就看不出了。
例:当月进了1000件货,单价20元,总计进价20000元。当月你零售出去750件,单价26元,总计19500元。
当期的利润(此时当然只是毛利)为(26-20)*750=4500元。这是很清楚的。
但若把进货成本全放进来,则变成当期营利为负500元,显然是不对头了。
将发生的费用,如房租、水电费、工商管理费、人员费用等,就简单的计入销售费用。
那么:
借:销售费用-房租
借:销售费用-水费
......
贷:库存现金
最后,对当期的收入与成本、费用进行结转,得出当期利润。
借:主营业务利润
贷:销售费用
贷:商品销售成本
贷:营业税金及附加
借:商品销售收入
贷:主营业务利润
当期净收益反映在主营业务利润的贷方。
‘叁’ 生鲜超市如何有效的计算生鲜的真实成本
那么生鲜超市怎样才能控制好成本呢?要能真正控制成本就必须清楚的了解生鲜的真正成本。在生鲜食品的成本核算上,不同的生鲜区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超市灯具专家博客将向大家一一分析:一、面包、日配区此区域最为简单了,只要在生鲜食品的采购上下好功夫,和供应商谈好最优化的价格,并协商好运费、退换货问题等,就基本上能很好的控制此类生鲜食品的成本了。这类生鲜食品的显着特点就是成本基本上由采购商品价格和运费组成。二、蔬果类、水产、肉类(非分割)此类生鲜食品的损耗一直是生鲜超市比较头痛的区域。蔬果类在运输、保存、陈列以及销售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各方面的损耗、比如水分蒸发、食品腐烂或者人为等机械原因损耗。水产和肉类(非分割)存在由于食品的新鲜度下降、食品失水、或者腐烂变质等各种原因产生的损耗,特别是活的水产还存在因为食品死亡而发生商品品质等各方面的变化而影响到生鲜食品的价格。所以此类生鲜食品在考虑的成本在计算商品的实际采购成本以外还必须考虑商品的损耗等各方面的成本的一个综合成本。让消费者采购更疯狂,选择超市灯具专家照明灯具三、分割型生鲜食品此类食品的成本核算比上面两种就更为复杂了,此类商品在蔬果、水产、肉类基本上都存在,但是此类商品典型的是出现在肉类生鲜食品上。对于此类食品的怎样分割,超市灯具专家有非常详细的文章进行讲述,大家可以参考“超市生鲜区猪肉分割图及分割等级标准”。对于此类商品的成本核算,大家可以根据分割然后再计算。因为猪肉的各个部分的成本都是不一样的,事先做一个比较全面的成本分析,对于算出分割的每个部位的价格是很有帮助的。四、现做型生鲜食品此类生鲜食品在生鲜的面包和熟食区最为典型了,在蔬菜水果区、水产、肉区的配菜加工区域也比较常见了。举例来说,在制作面包的过程中,需要很多材料主要包括:改良剂、鸡蛋、砂糖、面粉、酵面、牛油、水、盐等。这些原材料经过员工的加工和制作以后就生产出来面包了。但是这些原材料都是需要分开进货的,这样就需要计算各种原材料的进货成本。所以最终的面包的成本核算应该是:面包的各种原材料的进货成本+原材料合理比较的损耗成本+员工成本=面包的实际综合成本。
‘肆’ 超市蔬菜怎么算加价率
超市蔬菜加价率=(销售额-销售成本)/销售成本*100%。3.1*120% = 3.72。20个点就是20%,但生鲜只加20%不会有钱赚,因为损耗大。
例如:某商品售价130元(不含税),毛率利为25%,计算则此商品的加价率。
加价率=毛利率÷(1-毛利率)=25%÷(1-25%)=33.33%。
(4)生鲜超市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加价率与毛利率的关系
1、毛利率=加价率÷(1+加价率)
2、加价率=毛利率÷(1-毛利率)
公式推导:
加价率=(售价-进价)÷成本*100%
==>加价率=(售价-进价)÷(售价-毛利)*100%
==>加价率=毛利÷(售价-售价*毛利率)*100%
==>加价率=毛利÷售价(1-毛利率)*100%
==>加价率=毛利率÷(1-毛利率)
‘伍’ 生鲜超市一个月挣多少钱
一线城市,每天营业额1万多,一月营业额30-40万 30%毛利 就是10万左右,扣除房租1万,人工6人工资2万5 水电3000 杂费2000 还有6万净收入
‘陆’ 超市生鲜商品的利润比率是多少呢
1∶6。
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1、成本利润率=(28-19)/19*100%=47。37%
2、成本利润率=(98-80)/80*100%=22。5%
每年的净利润至少不会少于20万。
对于生鲜超市而言,最好的地点就是大型的小区。选在大型小区有几个显着的好处,店租一般不会太高,比起商业区域来说,住宅的店租只有商业区的一般左右,而且虽然没有商圈那么大的客流量,但是顾客较为精准,覆盖面很精确。
(6)生鲜超市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利润率既然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因此影响利润率变化的因素,首先取决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利润率的高低同剩余价值率的高低成正比,而同预付总资本价值的大小成反比。利润率的高低还取决于以下2个因素:
①资本有机构成。在剩余价值率既定的条件下,利润率的高低同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成反比,即:资本有机构成愈低,一定量资本吸收的活劳动就愈多,榨取的剩余价值量也愈多,利润率就愈高;反之,则相反。
②资本周转速度。利润率一般是以一年为期来计算的。假定其他条件(资本有机构成、剩余价值率、工作日长度)相同,则年利润率的高低同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成正比,而同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成反比。
‘柒’ 一般300平米左右的生鲜超市所有开销(包括房费、人工、电费等等)占销售额的百分之多少谁能系统的说
300平如果外聘员工的话费用大概在8个点左右
举例给你:日均销售1.5万 月销售45万
300平人员外聘 全场自营 按照标配生活超市
鲜肉人员:2人 蔬菜水果2人 食用品 2-3人 收银2人 合计:8-9人
人均工资按照2000算就是 1.8万
设备包括:冰箱、冷柜、保鲜柜、收银设备、照明设备、等其他 按照商业用电1.2/度 每天按照120度 费用144/天*30天=4320元
房租按照1.2万计算
损耗按照每天50元(全场)*30天 合计1500元
费用总计:人工1.8万+电费4320元+房租1.2万+损耗1500元=35820元
以上计算具体数据可以按照当地费用计算进去
‘捌’ 超市生鲜熟食的计算方法
这个(2.6+利润)就是你占售价的0.83
也就是 你的0.83+超市0.17=售价
‘玖’ 超市如何核算成本。。请教高手。
超市经营管理的基础之一是标准化管理,而超市生鲜管理中,非标准生鲜品及其加工过程与高度标准化的超市管理要求之间形成了很大反差,使得生鲜区管理面临一系列的难题。损耗控制就是生鲜经营的难题之一,从表面来看,它是生鲜卖场管理问题;再进一步说它与生鲜经营成本核算方法相关;如果上升到生鲜供应链管理的高度,大处着眼则是怎样整合规模经营的连锁企业各方面资源,从生鲜供应链管理战略上寻求整体生鲜经营运作成本最优的控制和把握。
生鲜商品成本如何核算?影响商品定价的因素多种多样,如进价成本、毛利加成、供应商和采购环境变化等。
按照超市生鲜经营商品分类状况,生鲜商品成本核算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自制生产加工产品
超市生鲜区自制生产加工的产品包括熟食制品、半成品配菜、面点和大众主食厨房类产品,还有肉禽类产品和少量水产品,按照加工方式不同主要包括两大类:
组合加工类生鲜商品:主要指熟食制品、半成品配菜、面点和大众主食厨房类产品等,由于需要使用各种相关原料经过加工生产流程转化为某一固定产品,成本也随产品经过“由多到一”的组合过程,所以称为组合加工类生鲜商品。因每个单品的原材料配方、加工方法和产品生命周期不同,与同类竞争产品的价格可比性不大,很容易形成差异化经营优势并取得较高的销售毛利,因此它是生鲜经营重点发展的经营项目之一。
分拆加工类生鲜商品:主要指肉禽类和水产品等,相对完整的屠体进场后要经过分割成为特定的销售单品定价销售,成本随产品经过“由一到多”的分解过程,因此称为分拆加工类生鲜商品。由于是顾客购买频率最高的基本生鲜品类,价格敏感度比较高,在生鲜商品结构上也比较容易出现同构化倾向,但它却是超市生鲜区必须经营而且必须经营好的重要项目。
2、蔬果类农产品
由于生鲜区中部分水果蔬菜品种随行就市,价格波动和变化较大,顾客对价格的敏感程度较高,需要经常做出价格反应,反应越及时迅速,因调价速度而产生的核算难度和工作量就越大;另外因保质期短,损耗极易发生且频繁出现,损耗随时记录有难度,所以果蔬商品管理水平对成本核算也有一定影响。
3、供应商商品
供应商商品主要包括供应商制作的面包、点心和日配商品,由于可以作为标准化产品进行正常的采购谈判,其成本核算与控制相对容易把握。
目前生鲜经营的平均毛利相对较高,其中又以自制生产加工产品的毛利最高,而成本核算的难点也恰恰在这些品类上,现就组合加工类和分拆加工类生鲜商品成本核算的主要问题介绍如下:
组合加工类生鲜商品是以自制面包和主食厨房产品;熟食和半成品配菜等加工部门为主,在成本“由多到一”的转化组合过程中,加工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程度对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制面包、主食厨房产品和半成品配菜由于配方和加工生产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只要标准配方制定出来,制作过程管理到位,其成本核算可以相对稳定,并能够将损耗和误差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而熟食中的中式熟食和快餐等品种,由于从配方到生产制作过程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受制作人员操作的影响比较大,下料和配方误差导致成本核算的浮动性较大,因此始终是个管理难题。
加工制作标准化问题并不是超市生鲜区所独有,实际上在国内快餐和餐饮行业中已经为此争论了多年,西式麦当劳连锁快餐店标准化运作和中式餐饮非标准的个性化风格体现之间的争论,实际上反映了各自饮食文化上的差异。但对于强调管理规范和标准化的连锁超市经营来讲,生鲜加工的标准化是规模化连锁经营和提高管理水平的基本前提。
分拆加工类生鲜商品多集中于肉类部和水产部,在成本核算上主要问题一方面受到来自生鲜供应链上游非标准化商品原料的影响比较大,例如猪源在品种和等级上能否保持稳定性;另一方面是操作人员在分拆加工时作业标准化程度;最后是准确的、与市场价格相适应的“由一到多”的成本分配模型,只有这三个方面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分拆加工类生鲜商品成本核算的误差才能变得可以把握。
由于现行生鲜品成本分类核算在不同管理水准下的准确性差异很大,为改进管理所提供的深度分析依据不足,使得企业管理人员衍生出生鲜单品核算的需求,并不断探讨其可能性和现实性。实际上,无论分类核算还是单品核算,准确性的提高都存在着管理前提(如同电脑管理系统和管理保障的关系一样),如果没有高水准生鲜管理体系的配合,任何成本核算方式的准确性都不会太高,核算方式方法的讨论也就失去了意义。
从日本等生鲜经营精细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地区来看,其发展历程中都经过了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过程,作为管理前提的高水准生鲜管理体系必须有效地解决三个关键问题:
1、建立加工原料和自制产品的标准体系
由于来自生鲜供应链上游原料非标准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会在未来一段时间给标准体系建立带来不小的困难,但作为生鲜采购人员要了解各种商品及原料的品质属性、用途和市场行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逐步制定相关专业标准,降低非标准化给生鲜加工带来的直接影响。
生鲜采购人员针对自制和分拆加工产品要制定产品配方,无论是自己做还是与委托开发者共同制定,要在试制的基础上观察掌握成品率和损耗情况,测算产品加工成本,最终确定产品配方标准和成本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可以依此检查核对部门毛利状况。
2、标准化的加工流程和操作手册
生鲜经营者要十分熟悉自制和分拆加工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按照不同商品分类制定出标准化的加工操作手册,对本部门每一个单品的配方和加工制作过程做详细说明,并进行必要的现场加工培训,定期跟踪检查,以确保现场操作人员执行手册标准的工作质量。
3、成本核算方法
准确的成本核算依靠稳定的数据来源,需要适用的数学模型和算法,需要一定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因此电脑管理系统的配合就显得十分重要,它有助于改善生鲜经营管理,而现在电脑管理系统在生鲜经营中的应用水平确实显得微不足道。
只有在生鲜管理体系中采用标准化的算法、操作手册和加工作业才能产生标准化的产品,有标准化的产品才能够完善生鲜商品的质量管理,才能够做出准确的成本核算进行成本分析,并发现问题。将问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在稳定的基础上逐步探讨进一步的解决方法。通过前期周密的准备工作、准确的计算和后期细致的管理、严格的操作共同达到生鲜区的成本管理目标。
就目前生鲜经营的内外部环境和实际运作状况来看,100%的实行单品核算是否具备条件,或者在现有条件下推行生鲜单品核算的投入产出比是否理想,这些尚值得深入探讨。
比较现实的策略是根据连锁企业实际情况,在生鲜分类核算和单品核算之间寻求过渡模式,即首先做到单品进货收货和单品销售,按小分类做成本核算;其次在能够做到单品核算的商品分类推行单品核算管理,难度较大分类维持小分类核算方式,逐步缩小问题范围,加大核算透明度;最终在条件完全具备的情况下全面推行单品核算。
‘拾’ 超市的生鲜食品是如何定价的需要从哪几个方面考虑有没有专门的计算公式
生鲜食品常用定价方法
1.成本导向法
它主要根据商品的成本来定价,较少考虑竞争者的价格水平,它是在成本数额上加一定比例的利润,形成商品的售价。它的计算公式是:
商品价格=商品成本÷(1—毛利率)
对于面包、熟食以及日配等加工产品,由于各家的品质多有不同,超市之间价格难以比较,因此,这类商品更多地运用这个成本导向定价方法。
2.竞争导向法
它是以主要竞争者的价格水平为定价基础。其价格水平可能与竞争对手持平,也可能略高或略低。竞争导向定价法虽然可以顾及到商品价格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但是极易产生负作用。如有些超市在与对手之间的竞争中,忽视整体营销策略,一味的降价,其结果可能遭致更强烈的报复和反击,利润全部丧失。在这里,要明确的是,竞争导向定价绝不是或主要不是竞相降价,靠降价而取一时之利是超市经营不成熟的表现。有竞争力的竞争导向定价是以成本为基础,通过降低成本来降低价格。
对于初级生鲜食品——果蔬、水产、肉类,顾客对价格非常敏感,这些商品主要采用竞争导向性。这些商品定价前要做好市场调研及访价工作,并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及时做好本超市商品价格的调整工作。一般来说,这类商品的毛利率都比较低。现将某一大型超市的各类生鲜食品的毛利率和损耗率列表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