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么算时区
不知道你到底是算时区还是区时?
1、用经度除以15并四舍五入取整数,可以算出时区的区号。例如题中发生地震的地区经度为东经43.5度,用前面的方法可算出其时区为东3区。
2、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即东8区时区为2011年10月23日18时41分,东3区区时等于东8区区时减5小时(区时计算法则:东加西减),所以东3区区时为2011年10月23日18时41分-5小时,等于2011年10月23日13时41分。
结论:地震发生时,当地区时为2011年10月23日13时41分。
‘贰’ 怎样计算世界时差
如下:
某地地方时=已知的地方时±4分×两地经度差。
1、式中正负号的选用:如果所求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用加号;如果在已知地的西边,则用减号,即“东加西减”。
2、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0度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经度数相减(大数减小数);如果两地在0度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经度相加,即“同减异加”。
3、计算地方时的步骤: ① 确定两地的经度差;② 确定两地地方时差;③ 确定两地东西方向;④ 代入公式计算。
4、已知两地地方时和其中一地经度,求另一地经度的方法步骤是: ①求出两地的地方时差;②计算两地的经度差;③求经度(东加西减)。
拓展资料
时差
1、平太阳时和真太阳时的差。一年之中时差是不断改变的,最大正值是+14分24秒,最大负值是 -16分24秒,有4次等于零。
2、两个地区地方时之间的差别称作为时差。
地方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 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同一时区内所用的同一时间是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时(0度经线的地方时)。区时经度每 15 度差一小时,地方时经度每1 度差 4 分钟。
各地的标准时间为格林威治时间(G.M.T)加上 (+) 或减去 (-) 时区中所标的小时和分钟数时差。许多国家还采用夏令时(DST), 比如美国每年4月到9月实行夏令时,时间提前一个小时。
时差的计算方法:两个时区标准时间(即时区数)相减就是时差,时区的数值大的时间早。比如中国是东八区(+8),美国东部是西五区(-5),两地的时差是13小时,北京比纽约要早13个小时;如果是美国实行夏令时的时期,相差12小时。
‘叁’ 地理时区怎样计算
计算的区时=已知区时-(已知区时的时区-要计算区时的时区),(注: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
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例1:已知东京(东九区)时间为5月1日12:00,求北京(东八区)的区时?
北京时间=12:00-(9-8)=11:00(即北京时间为5月1日11:00)。
例2:已知北京时间为5月1日12:00,求伦敦(中时区)的区时?
伦敦时间=12:00-(8-0)=4:00(即伦敦时间为5月1日4:00)。
例3:已知北京时间为5月1日12:00,求纽约(西五区)的区时。
纽约时间=12:00-[8-(-5)]=-1:00+24:00-1天=23:00(即纽约时间为4月30日的23:00)。(注:当算出的区时为负数时,应加上24:00,日期减一天,即从5月1日变为4月30日)。
例4:已知纽约时间为5月1日12:00,求东京的区时?
东京时间=12:00-[(-5)-9]=26:00-24:00+1天=2:00)即东京时间为5月2日2:00)。(注:当算出的区时大于或等于24:00时,应减去24:00,日期加一天,即从5月1日变为5月2日)。
判断新旧两天,要看两条线,一是人为日界线-180度国际日期变更线,二是自然分界线-当地时间为0点的地区经线。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应减1天,比如你在国际日期变更线西侧,当地时间是20日的00:30,当你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后,你所在位置的当地时间是19日的00:30。如果是自东向西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则应该加1天。
‘肆’ 地球时区如何划分和计算
地球时区划分为24个时区;计算方法:要计算的区时=已知时区-(已知区时的时区-要计算区时的时区),其中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
以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为零时区,国际上采用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的方法,向东为东一区到东十二区,向西是西一区到西十二区,东区时间比西区早。
其中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的时区为中时区也称零时区,由此向东到180°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向西到180°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均为半时区。
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零时区向东,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增加1小时,向西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减少1小时。西十二区比东十二区在时间上少24小时。
‘伍’ 地球时区的划分和计算
这个问题问得好,实际上地球时区划分为二十四时区这件事并没有达成共识,只是全世界的一些国家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达成了一次共识,这才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实际上划分为十二个时区也不是不可以的。
另外,之所以设定二十四个时区,估计是为了对应二十四小时,分了二十四个时区,每一个时区的时间差是一小时。这样划分也是比较合理的。但要较真的说,划分为十二个时区也无不可,直接按照每个时区2小时计算就可以了。就好比我国占了五个时区,但却都按照东八区的时间作为校准时间,所以按照十二个时区划分,也是可以的。
‘陆’ 时区计算
你好
时区的计算应该提供经度,是计算已知经度在哪个时区。
国际上规定:0°经度东边7.5度东经度和西边7.5度西经度为中时区,也叫0时区;然后从0时区起向东向西各分为12个时区;东12区有7.5度和西12区有7.5度实际上是和为一个时区的。0时区的经度范围是7.5°W过0°经线至7.5°E;东1区的范围是7.5°E往东到22.5°E……
根据这个划分依据和各时区经度的分布规律,计算任意经度的时区的方法是:看已知经度中有几个15°的整倍数,然后看余数,余数小于7.5度,整倍数是几,这个经度就在几时区;余数大于7.5度,这个经度所在时区是整倍数加1。东经度在东时区,西经度在西时区。
例1:123.4°E所在时区是( )时区。
解:123.4°中有8个15°的整倍数,余数是3.4°小于7.5°,所以,123.4°E所在东8时区,
答: 123.4°E所在时区是( 东8区 )时区
例2:176.7°W所在时区是( )时区。
解:176.7°中有11个15°的整倍数,余数是11.7°大于7.5°,所以,123.4°E所在西12时区,
答: 167.7°E所在时区是( 西12区 )时区
‘柒’ 地理时区和时差的计算公式
可以以北京时间为标杆算,北京是东八区 .东时区的时间总是早于西时区的,各区时从西到东递增.所以如果从西五区开始算,往东算13个时区就到了东八区.如果在西五区往西算,可能会得到时区差是11的结果,这是错误的,因为忽略...
‘捌’ 时区如何计算
肯定要考虑日期变更线的问题
一般来说,从变更线东往西加一天,从西向东减一天
至于时区,东加西减
作题时,你可以先算时区再看变更线
最麻烦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题放入地图中做
当然,前提是要对世界地图熟悉
这样,你可以联系到我们生活实际来作题,把握性会比较大
做这种题,不在乎到底做过多少题,而在于到底弄懂了多少
1.向东是+,向西是-
2.目前,全世界多数国家都采用以区时为单位的标准时,并保持与格林尼治时间相差整小时数;但是,有些国家仍然采用其首都或重要商端口的地方时为该国的标准时间。这样,这些国家的标准时间与格林尼治时间的差数就不是整小时数,而有时、分之差。
3.西三区
以本初子午线东西各15度(经度)为0时区,然后各向东、向西,每30度为一个时区,向东为正时区(比如:北京
+8:00
为东8区),向西为负时区(比如:纽约
-5:00
为西五区),东西时区最后相会于国际日期变更线(东西经180度)
世界时区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标准。从西径7.º5到东经7.º5(经度间隔为15º)为零地区。由零时区的两个边界分别向东和向西,每隔经度15º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东十二时区与西十二时区相重合;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平太阳时作为本区的标准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标准时相差一小时。时区界线原则上按照地理经线划分,但在具体实施中往往根据各国的行政区界或自然界线来确定,以方便使用。
‘玖’ 时区计算的公式是什么
地理时区&区时
⒈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
2.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
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
(2)公式计算:
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3.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
(3)公式计算:
(甲经度-乙经度) 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
两地之间的太阳高度角的差=两地之间的纬度差
5.日出、日落时刻
(1)地方时、区时计算
(2)日出时刻=(24-昼长)/2
日出时刻=12-昼长/2
(3)日落时刻=24-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12+昼长/2
6.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图上推导(略)
(3)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
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4)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
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
7.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23 26′N—R—6月22日*(23 26′*4/365)
说明:
(1)此公式只能大致计算一年当中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2)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为北纬;若为负值,则为南纬;
(3)R为某日日期,R-6月22日为该日与6月22日相差的天数,(23 26′*4/365)为太阳直射点一日内移动的纬度距离。(假设其移动是匀速的)
8.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
9.某地昼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
10.某地夜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
即:纬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长+夜长=24小时
11.昼长、夜长
(1)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注意:前后时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时,比如都是北京时间
(2)昼长=(12-日
昼长=(日落地的地方时-12)*2注意:均指该地地方时
(3)图上计算:
昼长=24小时*昼弧/360度
(4)北纬某地昼长=对应南纬的夜长
(5)夜长=24-昼长
1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
(x-1) h≤H<(x+1) h,其中H为相对高度,h为等高距,x为等高线条数
‘拾’ 求地理时区的计算公式
(1)已知某地经度求其所在时区:经度数÷15算到一位小数,得数四舍五入取整数,该整数即为时区数,是东经为东时区,是西经为西时区。
(2)求某地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时区差是指你要求的某地所在时区数与已知区时的某地所在的时区数之差,如果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时区差为两地时区数相减;如果两地一个是东时区一个是西时区,则时区差为两地时区数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