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计算方法 > 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方法

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方法

发布时间:2024-03-06 20:53:44

⑴ 诉讼时效的时间是怎么计算的

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规定于下列法律条文中:

诉讼时效时间是: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资料扩展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

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值得注意的是,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虽可拒绝履行其义务,权利人请求权的行使仅发生障碍,权利本身及请求权并不消灭。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后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理后,如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且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如果另一方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则视为其自动放弃该权利,法院不得依照职权主动适用诉讼时效,应当受理支持其诉讼请求。

⑵ 行政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法律分析:1、正常情形下起诉期限的计算。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2、未告知具体行政行为之起诉期限的计算。正常情况下起诉期限以被征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作为起算点。3、未告知起诉期限时起诉期限的计算。4、紧急情况下起诉期限的计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与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带眼镜的正确方法 浏览:675
英皇芭蕾课程教学方法 浏览:604
部队组织训练的方法 浏览:91
高尿酸的治疗方法果蔬 浏览:935
橡木砧板初次使用方法 浏览:370
工业内水计算方法 浏览:575
杜高犬训练方法 浏览:634
胃肠感冒高烧最快治疗方法 浏览:650
大型台式电脑连接网线方法 浏览:698
加湿罐安装方法 浏览:779
磁力支架使用方法 浏览:750
什么方法积分落户最快 浏览:197
大班的篮球课程教学方法有哪些 浏览:609
冷藏柜门封条的安装方法 浏览:471
三相辐射加热管的电流计算方法 浏览:97
如何防止风险的方法 浏览:277
幼儿园简单的折花方法 浏览:380
学习方法有哪些有什么特点 浏览:841
小孔成像方法及步骤 浏览:515
手机后期处理方法 浏览: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