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孩子的卤门一般什么时候闭合
卤门闭合一般是在宝宝1.5岁左右卤门在1岁前闭合容易造成幼儿小脑,或大脑发育不全,那样是不好的现象。有的小儿在1岁时前囟门就已经闭合,有的小儿前囟门要到1岁半才闭合,这都是正常的。 前囟门闭合的早晚,反映着颅脑的发育情况,也反映骨骼系统的发育情况。小儿前囟门闭合的正常时间一般为1岁~1岁半,如果闭合过早或过迟,都要引起重视,应到医疗保健部门去检查一下以确定是否属异常。如前囟门闭合过早则要考虑有无小头畸形等,如前囟门闭合过迟则要考虑有无小儿“缺钙”、甲状腺功能减退、脑积水等。
‘贰’ 儿童囟门纵横径是多少
前囟在新生儿出生时对边中点连线约1.5-2厘米,头几个月头围增长快,前囟也随着变大,约至6个月时最大达到2.5-3厘米,以后随着颅骨逐渐骨化,前囟逐渐变小,正常情况下前囟1-1.5岁闭合,也有闭合的早一些或晚一些的
不要过分关心小儿囟门,你测得可能不准
‘叁’ 小儿囟门
囟门有前囟门和后囟门。
前囟门位于小孩头顶的前部,呈菱形,出生时约成人拇指头大小(1.5~2厘米,对边中点连线的距离)。由于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大脑的生长速度较颅骨的生长速度相对要稍快些,故在这一阶段,正常小儿的前囟门可随着头围的增加而略变大,但一般不超过3厘米,也不向外突出,小儿也无多汗、夜惊、烦躁等表现。如果前囟门大小超过3厘米,或伴有多汗、夜惊、烦躁等其它异常表现,则要考虑是否有“缺钙”或其它颅脑疾患,要请医生检查。前囟门通常要到生后6个月左右才又开始逐渐变小,一般在1岁~1.5岁闭合。
后囟门在头顶后部正中,呈三角形,一般在生后2~3个月时应闭合。你没说明是哪个部位。
小孩囟门部位缺乏颅骨的保护,故在闭合前要防止坚硬物体的碰撞,但可以用手轻轻摸,也可以洗。
‘肆’ 前囟门测量的正确方法是
前囟门对于宝宝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妈妈们在平时照顾宝宝的时候一定要留意,如果宝宝的前囟门出现了异常可能会对宝宝产生不利的影响。
前囟门的正确测量方法
婴幼儿的前囟门是可以摸到的,绝大部分会在一岁到一岁半左右出现闭合。它具体的位置是在头顶处,可以通过摸头顶正中稍微偏前的位置,如果摸到相对比较软的区域就是前囟部位。具体的就是在头顶前半部中央,呈菱形状的十字骨缝合交界,在这个位置建议不要按压,也需要避免碰撞。但头部如果受到外伤或者碰到,是不会导致这个地方损伤的,因为囟门范围还是比较小的,出现直接的暴力损伤还是比较少的,但也需要注意尽量避免摔伤。
前囟门呈菱形,我们测量囟门大小指的是菱形的面积,即菱形两条边之间的距离。测得结果一般用厘米×厘米来表示。 新生儿前囟呈菱形,测量时,要分别测出菱形两对角线的长度。 比如一垂直线长为2厘米,另一垂直线长为1.5厘米,那么宝宝的前囟数值就是2厘米×1.5厘米。
后囟门呈三角形,我们测量囟门大小指的是三角形的面积大小。测量结果一般用厘米×厘米来表示。 测量时,要分别测出三角形底边的长度和底边上垂直线的长度。 比如底边长为2厘米,另一垂直线为1.5厘米,那么宝宝的后囟门数值就是0.5×(2厘米×1.5厘米)。
‘伍’ 小儿前囟门大怎么办
小儿出生时前囟门和后囟门已经形成,颅骨尚未发育完全的时期,骨与骨之间相互衔接的部位存在着骨缝。囟门也是反映小儿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窗口。前囟门大小约为1.5×2cm,平坦或稍稍有些凹陷,18个月左右,前囟门基本闭合。后囟门很小,约2-3个月先闭合,一般不引起家长注意。
囟门隆起
△前囟门突然隆起,哭闹时,触诊有紧张的感觉,并伴有发热、呕吐,甚至惊厥,反映小儿颅内压力增高。通常是由于颅内感染所引起,如脑膜炎、脑炎等。
△前囟门逐渐饱满,注意硬膜下积液、积脓、积血、颅内肿瘤等。
△长时间服用大剂量的鱼肝油、维生素A、四环素,或使用肾上腺素,均可使小儿的前囟门出现饱满。停药后会变得逐渐平坦。
囟门凹陷
△囟门凹陷,要考虑到小儿身体内缺水,如腹泻脱水。
△使用大剂量的脱水剂,也可使前囟门因脱水而凹陷。
△营养不良儿,前囟门也经常呈凹陷表现。
囟门早闭
△囟门早闭时,应测量头围大小。如果头围大小低于正常值,要考虑脑发育不良。
△有些小儿在5-6个月时,前囟门也仅剩下指尖大小,似乎要关闭了,其实并未骨化,应注意鉴别。
附【小儿测量头围正常值参考】
月份
男婴
女婴
1个月
38厘米
37厘米
3个月
40厘米
39厘米
4个月
41厘米
40厘米
5个月
42厘米
41厘米
6个月
43厘米
42厘米
7个月
44厘米
43厘米
8个月
44.5厘米
43.5厘米
9个月
45厘米
44厘米
10个月
45.5厘米
44.5厘米
11个月
46厘米
45厘米
12个月
46.1厘米
45.1厘米
22-24月
48.44厘米
47.39厘米
囟门迟闭
△囟门迟闭,18个月后,前囟门还未闭合,常见于佝偻病、呆小病。但也要考虑遗传因素,即家族性囟门迟闭
△有少数脑积水或其它原因所致的颅内压增高的小儿,囟门也会延迟闭合,应进一步检查。
囟门过大
出生后前囟门达到4-5厘米的囟门过大的小儿,首先考虑先天性脑积水(可作颅脑B超确诊),其次也可能是先天性佝偻病所致。先天性脑积水的小儿在出生时,经过产道时头颅受挤,刚出生时囟门可能并不大。但在出生几天后,前囟门会逐渐增大。先天性佝偻病的小儿出生后不但前囟门大,后囟门也大,正中的一条骨缝(矢状缝)也较宽,将前后两个囟门连通。
囟门过小
△有的小儿囟门仅有手指尖大,要警惕存在头小畸形。
△此外,囟门过小也可能是颅骨早闭所造成,特别是矢状缝早闭,会使小儿头颅变长、变窄,头颅形成舟状畸形(枕部突出,前额宽,前囟小)。
△囟门过小时,也要测量头围,特别是满月前头围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每个月或每两个月都应检查头围的增长速度,并与正常的小儿比较,观察是否有明显的落后。如头围在随访3-4个月后测量正常,即使囟门偏小一些,也不会影响大脑的发育。
‘陆’ 宝宝前囟门什么时候闭合比较好
你的孩子现在多大了? 中国有句老话“丑话说在前面”。 我见到的很多脑瘫、智力障碍的孩子就诊都是在1岁以后。因为他们都能吃能喝,也长肉。但好多家长都不能及早发现孩子的异常。孩子智力运动发育的好坏需要经过专门培训的医生进行评分后才能作出准确判断。所以说,没亲自检查过孩子很难说有没有问题。 但小头畸形还是比较容易发现的。 同时在孩子囟门很小的时候,有的家长不一定能摸出了,认为囟门已经闭合,实际不然。 ********************* 正常情况下,前囟门在出生后12~18月闭合。婴儿刚出生时,因为头颅受压迫,颅骨互相重叠,因此囟门比较小。不久,由于大脑迅速生长,颅骨缝被脑内部的压力分开,囟门也变大。同时,每块颅骨又在各自的边缘处软骨上下不断加上新骨,待新骨的增加超过脑的增大时,颅骨缝就开始接合好(约3个月),囟门也逐渐缩小。 对囟门早闭的幼儿,应该测量一下他的头围(一般出生时头围约为32~34公分,6个月时约42公分,1周岁时约46公分,2周岁约48公分)。如果头围发展正常,不会影响智力的发展,家长则不必担忧。如果头围过小,则囟门早闭可能是由于脑不发育或发育太慢所造成,则可能是头小畸形或脑发育不全等。 目前,有些家长认为囟门在6~10个月关闭,说明钙质已够,不必再补充,如果再吃钙粉,会使头围不长,脑的发育也受到限制。实际上囟门闭合不等于头围增长停止,头围增长要到13~15岁时才停止。 ************** 1~1.5岁 头颅骨发育:根据头围大小、前、后囟及骨缝闭合情况,来衡量颅骨的发育。 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前囟对边中点连线的长度在出生时约1.5~2cm,6个月变小,1~1.5岁时闭合。 后囟: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出生时很小或已闭合,至迟于生后6-8周闭合。 颅骨缝:出生时尚分离,约于3-4 个月时闭合。 囟门和骨缝的闭合反应颅骨骨化过程。 前囟检查在儿科临床很重要,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克汀病;前囟饱满常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前囟凹陷见于脱水、极度消瘦小儿。 其他骨骼发育 http://www.familydoctor.com.cn/detail.asp?id=1424 ######## 其他的已经说明了 强调一下头围的测量方法: 测量头围用一条软尺(弹性要小),前面经过眉间,后面经过枕骨粗隆最高处(后脑勺最突出的一点)绕头一周所得的数据即是头围大小。量时软尺应紧贴皮肤,注意尺不要打折,长发者应先将头发在软尺经过处向上下分开。 头围的意义 头围大小与脑发育有关,因胎儿脑的发育在全身处于领先地位,故出生时头相对地大。正常小儿出生时平均头围为34厘米,出生后头部发育迅速,前半年增加8—10厘米,后半年增加2—4厘米。一岁时比出生时增加12厘米,达48厘米。
‘柒’ 小儿前囟门
有点不正常.这时候应该闭的比较严了.......
‘捌’ 前卤门测量的正确方法
前囟门对于宝宝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妈妈们在平时照顾宝宝的时候一定要留意,如果宝宝的前囟门出现了异常可能会对宝宝产生不利的影响。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前囟门的正确测量方法?事不宜迟,赶快跟着小编一起阅读下面的文章吧。
前囟门的正确测量方法
婴幼儿的前囟门是可以摸到的,绝大部分会在一岁到一岁半左右出现闭合。它具体的位置是在头顶处,可以通过摸头顶正中稍微偏前的位置,如果摸到相对比较软的区域就是前囟部位。具体的就是在头顶前半部中央,呈菱形状的十字骨缝合交界,在这个位置建议不要按压,也需要避免碰撞。但头部如果受到外伤或者碰到,是不会导致这个地方损伤的,因为囟门范围还是比较小的,出现直接的暴力损伤还是比较少的,但也需要注意尽量避免摔伤。
前囟门呈菱形,我们测量囟门大小指的是菱形的面积,即菱形两条边之间的距离。测得结果一般用厘米×厘米来表示。 新生儿前囟呈菱形,测量时,要分别测出菱形两对角线的长度。 比如一垂直线长为2厘米,另一垂直线长为1.5厘米,那么宝宝的前囟数值就是2厘米×1.5厘米。
后囟门呈三角形,我们测量囟门大小指的是三角形的面积大小。测量结果一般用厘米×厘米来表示。 测量时,要分别测出三角形底边的长度和底边上垂直线的长度。 比如底边长为2厘米,另一垂直线为1.5厘米,那么宝宝的后囟门数值就是0.5×(2厘米×1.5厘米)。
前囟门虽然有弹性,但是如果被碰破了的话,是会影响孩子智力的,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有影响。一定要小心谨慎,孩子前囟门一般在1-1.5岁闭合。只要孩子出现哭闹,烦躁,精神障碍,不出现呕吐,等不适症状,就受到了很大影响,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就需要去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否则可能损伤到脑髓,严重的可引起脑瘫。
如果没有必须的情况,尽量不要触碰孩子的卤门,因为宝宝刚刚出生,宝宝的囟门还没有闭合完全,很柔软。被碰后观察碰撞的地方有没有红肿,鼓包。如果碰撞严重,出现颅内出血,颅内压升高,那么宝宝会出现喷射状的呕吐。如果脑部受到损伤,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就医,以免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玖’ 怎样测量小儿的头目和囟门有什么意义
头围是指从眉弓上方最突出处,经枕后结节(枕骨突出部位)绕头一周的长度。头围可反映出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小儿出生时平均为3
4厘米。出生后前半年头围增长很快,可增加8~12厘米,后半年可增加2~4厘米。一岁时头围平均为46厘米,两岁时可达48厘米,5岁时为50厘米,15岁时即接近成人,为54~58厘米。头小畸形及大脑发育不全时,头围过小,头围过大时应注意有无脑积水。前囟是指头部额骨和顶骨所形成的菱形间隙。出生时其大小为1.5~2厘米,6个月以后即逐渐变小,1~1.5岁时应闭合。后囟是指由两块顶骨和一块枕骨所形成的三角形间隙,一般在出生后6~8周应闭合。囟门早闭合可见于头小畸形,囟门晚闭合多见于佝偻病,呆小病或脑积水。颅内有病变时,前囟就饱满紧张,这也是婴儿脑膜炎或脑炎的重要表现之一。所以,观察囟门尤其是砚察前囟门的大小,闭合时间、饱满与否,对判定婴儿是否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查看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