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么缠手上的绷带
怎么缠手上的绷带
怎么缠手上的绷带,生活中,人们总是会因为一些原因或者自己不小心就导致自己的手部受伤,这时候是需要为我们的手部缠上绷带的,但是很多人并不会,那么怎么缠手上的绷带呢?
一、常用绷带包扎方法:
1、环形包扎法。用于肢体较小或圆柱形部位,如手、足、腕部及额部,亦用于各种包扎起始时。绷带卷向上,用右手握住,将绷带展开约8cm,左拇指将绷带头端固定需包扎部位,右手连续环形包扎局部,其卷数按需要而定,用绞布固定绷带末端。
2、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周径近似均等的部位,如上臂、手指等。从远端开始先环形包扎两卷,再向近端呈30°角螺旋形缠绕,每卷重叠前一卷2/3,末端胶布固定。在急救缺乏绷带或暂时固定夹板时每周绷带不互相掩盖,称蛇形包扎法。
3、螺旋反折包扎法。用于周径不等部位,如前臂、小腿、大腿等,开始先做二周环形包扎,再做螺旋包扎,然后以一手拇指按住卷带上面正中处,另一手将卷带自该点反折向下,盖过前周1/3或2/3。每一次反折须整齐排列成一直线,但每次反折不应在伤口与骨隆突处。
4、“8”字形包扎法。用于肩、肘、腕、踝、等关节部位的包扎和固定锁骨骨折。以肘关节为例,先在关节中部环形包扎2卷,绷带先绕至关节上方,
再经屈侧绕到关节下方,过肢体背侧绕至肢体屈侧后再绕到关节上方,如此反复,呈“8”字连续在关节上下包扎
每卷与前一卷重叠2/3,最后在关节上方环形包扎2卷,胶布固定反回包扎法用于头顶、指端和肢体残端,为一系列左右或前后反回包扎,将被包扎部位全部遮盖后,再作环形包扎两周)。
二、绷带包扎的注意事项是:
1、包扎部位伤口必须覆盖上无菌的或者干净的敷料,受伤者体位要舒适,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
2、根据不同的肢体选用宽度适宜的绷带。包扎时从肢体远端向近端方向包扎,以促进静脉血液的回流。
3、包扎时应该先环形绕2圈,以固定起点,后面每一圈压力均匀、松紧度要适度,如果太松容易脱落,过紧容易影响血运。
4、包扎时肢端(如手、脚或者手指,脚趾)最好暴露在外边,以便观察肢体血运的情况。
5、绷带每圈缠绕时应该压着前面绷带的一半宽度,可以起到充分固定的作用。绷带的`来回与交叉应当成一条直线。
6、包扎完毕,需要环形再次缠绕两圈,再用胶布或者撕开绷带的尾部打结固定。固定处保留在肢体的外侧为宜,不能留在伤口、骨突或者容易受压的部位。
7、去掉绷带时,先松解固定的结或者取下胶布,然后再交替松开绷带。紧急的情况下或者绷带被伤口的分泌物浸透干结时,可以用剪刀剪开绷带。
手腕扭伤如何缠绷带
手腕扭伤后使用弹力绷带包裹,一般需要在跨手部腕关节上下10厘米左右的范围进行固定,能够有效的减少损伤部位活动,利于减轻手腕扭伤的肿胀、疼痛。通常可用“8”字绷带包扎法,将腕部与手掌固定在一起,包扎步骤如下:
1、弹力绷带经腕部缠绕2周;
2、再经手掌四指缠绕2周,拇指除外;
3、往返于腕部和手掌,进行“8”字形缠绕,每周覆盖上周的1/3-1/2;
4、最后在手腕处缠绕2周后固定。
包扎时一定要松紧适当,过松易滑脱而失去作用,可适当增加包扎压力,利于减轻局部肿胀,但也不可过紧,以免压迫造成肢体远端缺血。
此外,早期冰敷可以减少炎症反应及肌肉痉挛,缓解疼痛抑制肿胀,不可直接冰敷患处,以免冻伤。抬高患肢可促进静脉回流,至少高于心脏平面,利于消肿。后期可进行中药热敷及理疗促进血肿吸收,还可以遵医嘱口服非甾体抗炎药。适时进行康复锻炼,有助于恢复关节功能。
1、首先准备绷带并打开,一头是带标志的粘帖,一头是绳圈。
2、第一步把绳圈套到大拇指上,绑带搭在手背上,第二步从手背开始,在手腕上饶2-3圈。不要太紧或太松,具备一定的束缚力就行。
3、然后从手腕的下方把绑带从手内侧开始绕手掌缠绕3-5圈。
4、接着把绑带活的一头搭在手背上,并把绑带送手的下方经过手的内侧绕到大拇指根部和手腕的交界处,拉到小拇指和无名指之间。
5、随之继续按照上面的步骤,把绑带从大拇指后的绕过其他手指的缝隙。
6、绕完每个指关节的缝隙以后,把绑带从大拇指后面拉到手背上方,在手掌上绕俩圈。
7、最后把绑带拉到手背,从手下方拉到大拇指后面,绕大拇指一圈后,再从手背拉到腕关节出,并绕腕关节3-5圈,用尼龙粘贴固定就完成了。
护手绷带的正确戴法
拳击护手绷带的正确戴法是从手腕开始绑绷带,将绷带的绳套套在大拇指上,从手腕开始缠绕,依次缠绕手掌、其他手指、大拇指,最后绕回腕关节,再将尾端的粘贴贴好就完成了。
1、首先把护手绑带打开后,五指张开,把绳圈套在大拇指上面。
2、接下来把绷带在手腕上缠绕两三圈,再绕着手掌缠绕4圈。
3、然后将绷带经过手掌的内侧绕到大拇指根部和手腕的交界处,拉到小拇指和无名指之间。按照同样的方法,把每个手指缠好。绷带最后从大拇指后面拉到手背上方,在手掌上绕2圈。
4、最后把绷带拉到手背,从下面拉到大拇指的后面,在大拇指处缠绕一圈。把绷带从手背拉到腕关节出,并绕腕关节3-5圈,用尼龙粘贴固定就完成了。
‘贰’ 包扎有哪些方法
1.指压止血法。在伤口上方,即近心端,找到搏动的动脉血管,用手指或手掌把血管压迫在骨头上,即可止血。手和前臂出血,可用双手拇指压迫上臂内侧动脉搏动处;脚和小腿出血,可压迫大腿根部股动脉搏动处。
2.加压包扎止血法。用干净的,最好是无菌的纱布、绷带或手绢、毛巾等物品填塞伤口,外用绷带或布条、毛巾等加压包扎,即可止血。松紧要适度,止住出血即可。
(一)绷带包扎的方法
1.环形包扎:这种方法是各种绷带包扎中最基本的方法,常用于手腕部、足踝、颈、额部和身体其他粗细相等的部位。
环形重叠缠绕,第一圈环绕稍作斜状;第二、三圈作环形,并将第一圈斜出的一角压于环形圈内,再缠绕数周,每周盖住前一周。
2.螺旋包扎:包扎时先按环形法缠绕数圈,再作单纯的斜旋上升缠绕,每周压盖前周的1/2。
常用于臂、指和躯干等粗细不等的部位。
3.螺旋反折包扎:先用环形法固定始端,再按照螺旋的方法但每周反折一次,反折时以左手拇指按住绷带上面的正中处,右手将带向下反折,向后绕并拉紧,反折处不要在伤口上或骨隆起处。
此法用于粗细不等部位,如小腿和前臂等。
4.“8”字形包扎:此法是在关节弯曲的上、下两方,先将绷带由下而上缠绕;再由上而下成“8”字形来回缠绕。
多用于肘、膝、腕、踝、肩、髋等关节处。
5.回反包扎:这种方法是做一系列的反折,第一周常在中央,以后各周分向左右,直到伤口全部包盖后,再作环形包扎固定。
常用于头部和断肢包扎。
(二)三角巾包扎
1.头顶帽式包扎:将三角巾的底边折叠约2指宽,放于前额齐眉处,顶角向后盖头上,三角巾的两底角经两耳上方拉向后头部交叉并压住顶角再绕回前额相遇时打结,顶角拉紧掖入后头部的交叉处内,或翻到上面用别针别上。
2.头部风帽式包扎:先在三角巾顶角和底边中央各打一结,形似风帽。把顶角结放于前额,底边结放于脑后下方,包住头部,两底角往面部拉紧,并分别向外反折成三、四横指宽后左右交叉,包绕下颌,然后再拉到脑后的结上打结固定。
3.面具式包扎:先在三角巾顶角打一结,结头下垂,提起左右两角,形成面具样。再将三角巾顶角结兜起下颌,罩于头面,底边拉向脑后,左右底角提起并拉紧交叉压住底边,再绕至前额打结。包好后,根据情况可在眼及口、鼻处剪小洞。
4.单眼包扎:将三角巾折叠成约四横指的带形,以2/3向下斜放于伤侧眼部,此端从伤侧耳下绕脑后经健侧耳上至前额,压另一端绕行,然后另一端于健侧眉上向外反折后于耳上拉向脑后,两端相遇时打结。
5.双眼包扎:将三角巾折叠成约四横指宽的带形。以中点放于枕部下方,两端从耳下绕至面部,在两眼处交叉并遮住双眼,两端再经两耳上方拉向脑后打结。
6.单肩包扎:将三角巾折叠成燕尾式,燕尾夹角约90度(大片压小片,大片放背后,小片在胸前)放在肩上,燕尾夹角对准颈部,燕尾底边两角包绕上臂上部并打结,再拉紧两燕尾角,分别经胸、背部,拉到对侧腋下打结。
7.双肩包扎:
使两燕尾角等大,燕尾夹角约120度,夹角朝上对准颈后正中,燕尾披在双肩上,两燕尾角过肩由前往后包肩到腋下与燕尾底边相遇打结。
8.胸(背)部包扎:把燕尾巾放在胸前,夹角约100度对准胸骨上凹,两燕尾角过肩于背后,再将燕尾底边角系带,围胸在背后相遇时打结。然后将一燕尾角系带并拉紧绕横带后上提,与另一燕尾角打结。
背部包扎时,把燕尾巾调换到背部即可。
9.侧胸包扎:将三角巾盖在伤侧,顶角绕过伤侧肩到背部,底边围胸到背后,两底边角相遇打结,再与顶角相遇打结。
背部包扎法与此法相同。
10.腹部包扎:把三角巾叠成燕尾式,夹角约60度朝下对准外侧裤线,大片在前压向后面的小片,并盖于腹部,底边围腰相遇时打结,两燕尾角包绕大腿根打结。
发现腹部有内脏脱出时,不要马上送回腹腔,以免引起腹腔感染,可将脱出的内脏先用急救包或大块敷料覆盖,然后用饭碗、茶缸等扣住,再用三角巾包扎。把三角巾顶角向下横放在腹部,底边齐腰,两底角围绕到腰后作结。顶角由两腿间拉向后面和另两端作结。
11.单侧臀部包扎:将燕尾巾的夹角约60度朝上,盖伤侧臀部的后片要大于并压着向前的小片,两角分别过腹腰部到对侧打结,两底边角包绕伤侧大腿根打结。
12.四肢包扎:①上肢包扎:把三角巾一底角打结后套在伤手上,另一底角过伤肩背后拉到对侧肩的后上方,顶角朝上,由外向里依次包绕伤肢,然后再将前臂屈至胸前,两底角相遇打结。
②小腿、脚包扎:将足趾朝向底边,把足放在近一底角侧,提起顶角与另一底角包绕小腿打结,再将足下底角折到足背。绕脚腕打结固定。
③膝、肘部带式包扎:根据伤情将三角巾折叠成适当宽度的带状,将带的中段斜放于伤部,两端分别压住上下两边,包绕肢体一周打结。
④手、足部包扎:手(足)指朝向三角巾的顶角,将手(足)掌平放于三角巾的中央,底边横放于腕部或踝部,将顶角折回,盖于手(足)背,两底角分别围绕到手(足)背侧交叉,再在腕部或踝部围绕一周后,在手(足)背侧作结,顶角折回用别针固定。
13.悬臂带:①大悬臂带:将三角巾一底角放于健侧胸部过肩于背后,底边和身体平行,顶角对着受伤的肘部,伤臂弯屈成直角放在三角巾中部,另一底角包绕伤臂反折越过伤侧肩部,两底角在颈后作结,顶角向肘前反折,用别针固定,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主要用于前臂伤或前臂骨折及肘关节伤。肱骨骨折禁止使用此方法。
②小悬臂带:将三角巾折叠成适当宽带状,中央放在伤侧前臂的下三分之一(手腕)处,两底角分别经健侧和伤侧肩上在颈后打结,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主要用于锁骨和肱骨骨折、上臂损伤、肩关节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