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位公差中的平面度、直线度、平行度、垂直度、面轮廓度定义和测量
形位公差及其检测方法
一、概念:
1.1定义:
形状公差:单一实际要素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位置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形位公差: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的总称。它控制着零件的实际要素在形状、位置及方向上的变化。
形位公差带:用以限制实际要素形状或位置变动的区域。由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四个要素所确定。
公差原则: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独立原则与相关要求。
独立原则:图样上给出的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各自独立,彼此无关,分别满足要求的公差原则。
相关要求:图样上给定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相互有关的公差要求。具体可分为包容要求(E)、最大实体要求(M)、最小实体要求(L)和可逆要求(R)。
1.2形位公差的项目及符号:
2.8跳动量的测量:
建立基准,并使被测件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旋转。指示表面固定位置上的变动量反映该截面的圆跳动值;指示表沿被测要素的理想方向移动(连续或间断),则指示表的示值最大变动量为全跳动值。无特殊规定时,提示表的测头均应垂直于被测要素。
2. 形位公差图示及解释
形位公差一般也叫几何公差,包括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是几何误差的允许变动范围。
1、公差带的形状和位置
形位公差描述的是形状和位置的误差。形状公差,如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和轮廓度等,描述的是物体或表面形状的误差。位置公差,如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和同轴度等,描述的是物体或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误差。
形位公差测量方式
1、直接测量法
这种方法可以直接从被测零件上获得测量结果,如用卡尺、千分尺等直接测量直径、长度等线性尺寸。对于简单的形状公差,如平面度和直线度,也可以使用平尺、平板等工具进行直接测量。
2、间接测量法
对于一些无法直接测量的形位公差,如圆度、圆柱度等,可以采用间接测量法。这种方法通常是通过测量与该形位公差有关的线性尺寸来计算其实际值。例如,圆度和圆柱度的测量可以通过测量一系列直径和半径尺寸,然后通过计算得到误差值。
3、坐标测量法
坐标测量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形位公差测量方法,它通过建立零件的坐标系,测量出各个点的坐标值,然后通过计算机软件计算出形位公差。这种方法可以精确地测量出各种复杂的形位公差,如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等。
3. 形位公差的测量方法
形状误差
指零件上的点、线、面等几何要素在加工时可能产生的几何形状上的误差。
如:加工一根圆柱时,轴的各断面直径可能大小不同、或轴的断面可能不圆、或轴线可能不直、或平面可能翘曲不平等。
位置误差
指零件上的结构要素在加工时可能产生的相对位置上的误差。
如:阶梯轴的各回转轴线可能有偏移等。
目前有一种高效测量各种形位误差的测量方法,就是可以直接利用数据采集仪连接各种指示表 ,如百分表等,数据采集仪会自动读取测量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无需人工测量跟数据分析,可以大大提高机械测量效率。
测量仪器:偏摆仪、百分表(或其他指示表)、数据采集仪
测量原理:数据采集仪可从百分表中实时读取数据,并进行形位误差的计算与分析,各种形位误差计算公式已嵌入我们的数据采集仪软件中,完全不需要人工去计算繁琐的数据,可以大大提高测量的准确率。
测量示意图:
优势:
1)以较低的成本提高测量效率:与类似产品比较,其成本非常低,测量效率有较大的提高;
2)提高测量的准确性:传统方式采用测量人员的目视观看的方法容易导致错误的测量结果;
3)数据可追溯:保存数据记录,并可进行追溯与分析,传统模式由于无实时的记录,可追溯性较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