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滴水线有图片更好。
滴水线是防止雨水顺墙面向下流,污梁墙面所做的措施。一般是在外挑檐的底外边 60mm宽的抹灰带。
⑵ 建筑里面滴水线是如何做的啊
呵呵,原理就是“水往低处流”呀!有了滴水线,水就会顺着滴水线挂下来,而不会渗过滴水线,渗到墙体里面去呀!
其实你只要看一下实际的滴水线,上面浇点水就知道这水是怎么回事了!
⑶ 窗户滴水檐做法
雨水拍打在墙面处,墙面处的雨水会沿着窗檐处流到窗口,流入的雨水会渗入到墙面内或者沿窗缝处流入室内,引起墙面发霉等问题,在工程中窗口滴水处理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采用窗上口边框外边抹鹰嘴处理,此施工方法因施工人员技术问题或成型后容易遭到破坏等因素,最终影响其发挥滴水功能;二是在外窗台板下边开设一条凹形的线条,防止雨水沿窗檐流到墙里的设计,但这种设计有一个缺点就是,开设的线条由于是在混凝土上开设往往也会产生渗水,且线条宽度较窄,雨水过大时,仍会漫过线条进入窗缝及渗入墙体, 造成内墙体发霉等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防止雨水内流进入窗缝及渗入到内墙面,美观实用,施工成本低廉的窗口处防滴水构造。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窗口处防滴水构造,包括在墙体与窗体相交处沿向外延伸的窗檐底面开设的方形体防水槽,所述防水槽内表面设置有凹陷部,在防水槽内、与凹陷部及防水槽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塑料质的滴水槽,所述滴水槽为一U字型凹槽,滴水槽内设有防止雨水流入窗檐与窗体相交处的隔水槽,在防水槽与滴水槽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有用于增加防水槽与滴水槽连接强度的混凝土,所述滴水槽靠近窗体处的内侧面伸出窗檐的底面,滴水槽靠近窗檐外侧的外侧面与窗檐底面平齐。
上述的窗口处防滴水构造,所述防水槽设置多个并沿窗檐向窗体方向匀布开设。
上述的窗口处防滴水构造,所述滴水槽的槽宽为1-2cm。
上述的窗口处防滴水构造,所述隔水槽设于滴水槽顶面的中间位置,隔水槽的宽度为滴水槽顶面宽度的一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窗檐底侧开设的方形体防水槽,在防水槽内固定连接有塑料质的滴水槽,可以防止雨水流过窗檐渗入到内墙面及沿窗缝进入室内,且塑料质的滴水槽防水效果更好;防水槽内表面设置有凹陷部,防水槽与滴水槽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有混凝土,凹陷部增加了混凝土与防水槽及滴水槽之间的连接强度;滴水槽内设有隔水槽,可以雨水进行二次阻隔;滴水槽的外侧面与窗檐底面平齐,便于雨水从滴水槽的外侧面流下,滴水槽的内侧面伸出窗檐底面,即使雨水流过隔水槽也不会与屋檐底面接触,雨水沿内侧面流下,隔水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滴水槽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3所示,一种窗口处防滴水构造,包括在墙体1与窗体2相交处沿向外延伸的窗檐3底面11开设的方形体防水槽4,所述防水槽4设置多个并沿窗檐3向窗体2方向匀布开设,所述防水槽4内表面设置有凹陷部5,在防水槽4内、与凹陷部5及防水槽4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塑料质的滴水槽6,固定连接为现有技术,设置凹陷部5是为了便于滴水槽6与防水槽4的固定,固定连接的方式为首先采用掺胶混凝土将滴水槽6与防水槽4进行简单固定,在采用螺钉将滴水槽6固定在防水槽4内,所述滴水槽6为一U字型的凹槽,凹槽包括顶面7及两侧面,所述两侧面分为内侧面8及外侧面9,所述滴水槽6的槽宽为1-2cm,滴水槽6内设有防止雨水流入窗檐3与窗体2相交处的隔水槽10,所述隔水槽10设于滴水槽6顶面7的中间位置,隔水槽10的宽度为滴水槽6顶面7宽度的一半,在防水槽4与滴水槽6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有用于增加防水槽4与滴水槽6连接强度的混凝土,所述滴水槽6靠近窗体2处的内侧面8伸出窗檐3的底面11,滴水槽6靠近窗檐3外侧的外侧面9与窗檐3底面11平齐。
具体施工步骤:
1、基层处理,在窗过梁下口(即窗檐3处)横向开设防水槽4,防水槽4的内表面采用錾子剔毛,剔去光滑面使其粗糙不平;
2、在防水槽4内弹好滴水槽位置线,采用掺胶混凝土砂浆将滴水槽6固定在防水槽4内,并采用螺钉进一步加强固定;
3、在滴水槽6与防水槽4之间的缝隙内采用混凝土进行填充,进行抹平,使滴水槽6的外侧面9与窗檐3的底面11平齐,完成施工。
⑷ 请问滴水线是什么
具体定义我也说不出来,给你举个例子你可能会明白,在外窗台板下边一般都会有一条凹形的线条,那是为了防止雨水延板流到墙里的设计,雨水在这条线外就会跌落,这个就是滴水线,你后面补充的,不知道是哪的楼梯,你根据现场考虑一下吧!
⑸ 树脂瓦滴水檐怎么安装
一是主瓦要对齐 二是滴水边每二个对好 最后全部对好和加固盖帽和螺丝钉
⑹ 滴水线槽和滴水线的区别、做法介绍
滴水线槽和滴水线不一样,主要区别是深度不同,并且后期能够达到的效果可能也不太一样,适合采取的方案也是不尽相同的,比如在滴水槽内用色浆勾抹平整可增强观感效果,醒目美观。那么今天举例的就是关于滴水线槽和滴水线的区别、做法介绍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这些板块的信息可以帮助大家拟定合适的施工操作方案,还可以借此收获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滴水线槽和滴水线的区别
滴水线、滴水槽的主要区是深度不同。
滴水线在外窗台板下边一般都会有一条凹形的线条,那是为了防止雨水沿板流到墙里的设计,雨水在这条线外就会跌落,这个就是滴水线,适用于建筑工程中有阻断滴水要求的部位,一般滴水线(槽)做在窗过梁下口,若混凝土表面很光滑应对其表面进行"毛化处理"。
滴水槽用宽度和深度不小于10mm的米厘条留设(一般用八字形木条)在整个建筑立面上做到顺直方正,上下整齐一致。在滴水槽内宜用色浆勾抹平整可增强观感效果,醒目美观。
腰线等部位用鹰咀代替滴水槽时,应与底面抹灰一次做成,突出底面抹灰的高度为10mm,要求做到顺直一致。当采用向下、向外泛水做流水坡度时,其坡度不应小于1:6(即>15%)
二、做法
1、基层处理:一般滴水线(槽)做在窗过梁下口,若混凝土表面很光滑应对其表面进行“毛化处理”:一是“凿毛”,即用錾子剔毛,剔去光面,使其粗糙不平。另一种方法是“甩毛”,即在清理干净的混凝土表面上用机械喷涂或用笤帚甩上一层1:1稀粥状水泥砂浆(内掺适量建筑胶)使之凝固在混凝土表面,用手掰不动为止。
2、粘贴滴水线(槽):按照事先弹好的位置线,采用掺胶砂浆将滴水线(槽)粘贴好,视现场情况,约50~80cm布一个粘贴点,小于2m的窗洞口布2~3点,大于2m的窗洞口布3~5点。
3、滴水线(槽)施工应与建筑外沿抹灰同时进行,当外墙抹灰进行到窗洞口或阳台底口时,先完成洞口外大墙面抹灰,然后翻尺板,将尺板夹于已抹好的大墙面上,尺板坡口朝里,下边线与事先粘贴好的滴水线(槽)找水平,然后抹窗口部位。
4、如做不出台滴水线(槽)(一般在外窗上口),底面灰一直抹到窗边,如采用钢、木窗,将窗边封堵严密即可,如采用铝合金或塑钢窗应在窗边留下5mm左右凹槽,以便封堵密封胶;如做突出底口的滴水线(槽)(一般在阳台或雨罩的底口),在底口灰抹到一抹子宽(约8~10cm)时,从外墙向内5cm左右的位置,比着尺板切齐,然后铁抹子压光,里面的小阳角用阳角镥子镥直、压光。
5、截水处理:为防止滴水“尿墙”,滴水线(槽)不可通到墙边,应在离墙5cm的地方截断,使滴水既不流进窗口(阳台上),又不能流到墙面上。
6、在底口抹灰达到一定强度(终凝后),用小开刀或湿毛巾将槽内砂浆清理干净。注意在处理槽内小面时,应保持槽内棱角,不可勾抹成圆弧状。
(二)结构施工时,留出滴水线(槽)
在全现浇工程中,提倡在结构施工时留出滴水线(槽),具体做法是:在结构施工阶段采用定型洞口模板,计算好滴水线(槽)的位置将滴水线(槽)与门窗洞口一并浇筑,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模板设计时,应计算好滴水线(槽)的大小位置,使滴水线(槽)上下整齐一致。
2、滴水线(槽)厚度计算也很重要,既不能减少了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也不能“吃”进窗洞口。
3、洞口模板安装就位人员操作时要精心,洞口模板的位置、标高要准确。有可靠固定措施。
4、做好成品保护工作,尤其在拆模初期,混凝土强度较低,定要做好保护工作,以免到装修后期,滴水线(槽)损坏过多,影响装修质量。
(三)滴水线做法
在施工中,有些部位如:女儿墙小沿、通风口盖板,或突出墙面腰线等部位,这些部位的上沿一般都做泛水,坡度不小于1:6,下口通常采用滴水线(俗称鹰嘴)的做法(其体部位应参照施工图纸或与设计单位协商)。滴水线的施工应与墙面抹灰同时完成,突出底面至少10mm。要求做到顺直一致、四周交圈。做法如下:
1、基层处理:将残存的砂浆、污垢、灰尘清扫干净,用水润湿,“甩毛”或“凿毛”。
2、吊垂直、找水平:边角部位应吊垂直,底口应在同一水平线上,这些部位应提前弹墨线或拉通线控制。
3、施工时应先完成上面及底面抹灰,然后将尺板夹于抹好的底面上,尺板坡口朝外,用事先弹好的水平线找水平,使之在同一水平线上,并且四周交圈,然后完成侧面抹灰,这样底口就形成了形似“鹰嘴”的滴水线。
4、拆下尺板后,再将滴水线压光、馏直,保证观感质量。
5、滴水线也可在结构施工时做出,在女儿墙小沿支模时,用ф50的架子管做底模,里口用木条垫平,外口利用架子管本身形状浇筑成“鹰嘴”,拆模后再抹灰修整
虽然滴水线槽和滴水线命名很是相似,但是它们两者实际上还是或多或少存在区别以及差异的,比如深度不同。因此对于施工操作人员来收,有必要参考具体的情况加以分析,拟定对应的合适合理的方案,否则不仅仅无法收获令人满意的效果,而且可能因为不符合实际导致额外的修补情况。那么上文举例的滴水线槽和滴水线的区别、做法介绍方面的知识或许可以派上用场。
⑺ 滴水线槽是什么滴水槽滴水线的区别介绍
天气变幻莫测,晴天的时候阳光普照,大多数人都喜欢晴天,下雨天则是乌云密布,让人十分的不愉快,相比之下,雨天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就比如说雨水滴落到房檐边,它还会渗入到墙里面,对墙体造成损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人们都会在窗台装上滴水线槽,这样的话,水就会顺着流入到槽中,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滴水线槽是什么,这里就为大家具体的解释一下。
滴水线槽是什么?
滴水槽通常用在水泥砂浆或抗裂砂浆外门窗楣处,深度、宽度规格要求一般为8-12mm,位置一般距饰面外表面为20-40mm,其滴水槽的位置、尺寸在单位工程上应统一,贯通门窗洞宽。以前滴水槽均使用木质米厘条粘贴粉刷基层,待抺面层达到起条强度后起条形成。但由于工序多、要求高,米厘条已被塑料U形嵌线条替代。施工现场使用的塑料U形嵌线条通常都是外包尺寸仅有10*5mm,其深度、宽度不能满足>=10mm要求,遇暴风雨时高层外门窗因爬水引起框周边渗漏的情况屡见不鲜。
滴水槽滴水线的区别
滴水线是在沿口处做成阳角三角形状的鹰嘴的,而滳水槽是在沿口做凹进去的槽,一个是突出的,一个是凹进去的,作用都是避免雨水返进沿口内,现在各地基本上都要求做成凹进去的滴水槽。
说到房屋建筑滴水线平常人都不知道指的什么东西或是什么部件,但这么个滴水线在房屋功能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缺少它房屋通常会出现各立面的女儿墙和外门窗洞口,以及外墙面装饰腰线因日常积累空气中灰尘等,遇雨水冲刷流淌而污染墙面;缺少它房屋外门窗洞口遇下雨时水顺风向爬越门窗楣,引起门窗的渗漏。
因此,凡雨水冲刷室外立面(包括墙面、女儿墙压顶、阳台样板、门窗、腰线等)后顺立面下流,至下部平面再可能向室内方向流动的部位,均须设置滴水线(槽),以隔断水流,使水向下滴落,不致进入室内或影响装饰效果。
滴水线槽其实就是为了防止水乱流,对生活用品造成损坏,在一些雨季较多的地区最好装上滴水线槽,滴水线和槽虽然都是接水用的,但是它们的构造不太一样,需要根据不同的窗台来选择使用,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在购买之前我们要清楚两者有何区别,这样使用起来就能更加的方便,也让人们更好的使用。滴水线槽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人们可以进一步的了解。
⑻ 什么是滴水线
滴水线是在外窗台板下边一般都会有一条凹形的线条,那是为了防止雨水沿板流到墙里的设计,雨水在这条线外就会跌落,这个就是滴水线,适用于建筑工程中有阻断滴水要求的部位,一般滴水线(槽)做在窗过梁下口,若混凝土表面很光滑应对其表面进行“毛化处理”。
滴水线的原理
滴水线运用了流体沿凸面流动的现象,将水引至墙外,保证了墙体不受雨水的侵蚀。这种流体趋向沿凸面流动的原理被称为康达效应。
康达效应(Coanda Effect)亦称附壁作用或柯恩达效应。 流体(水流或气流)有离开本来的流动方向,改为随着凸出的物体表面流动的倾向。当流体与它流过的物体表面之间存在表面摩擦时,流体的流速会减慢。只要物体表面的曲率不是太大,依据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原理,流速的减缓会导致流体被吸附在物体表面上流动。这种作用是以罗马尼亚发明家亨利·康达为名。
⑼ 屋面滴水线条做法
1、基层处理:一般滴水线(槽)做在窗过梁下口,若混凝土表面很光滑应对其表面进行“毛化处理”:一是“凿毛”,即用錾子剔毛,剔去光面,使其粗糙不平。另一种方法是“甩毛”,即在清理干净的混凝土表面上用机械喷涂或用笤帚甩上一层1:1稀粥状水泥砂浆(内掺适量建筑胶)使之凝固在混凝土表面,用手掰不动为止。
03
2、粘贴滴水线(槽):按照事先弹好的位置线,采用掺胶砂浆将滴水线(槽)粘贴好,视现场情况,约50~80cm布一个粘贴点,小于2m的窗洞口布2~3点,大于2m的窗洞口布3~5点。
04
3、滴水线(槽)施工应与建筑外沿抹灰同时进行,当外墙抹灰进行到窗洞口或阳台底口时,先完成洞口外大墙面抹灰,然后翻尺板,将尺板夹于已抹好的大墙面上,尺板坡口朝里,下边线与事先粘贴好的滴水线(槽)找水平,然后抹窗口部位。
05
4、如做不出台滴水线(槽)(一般在外窗上口),底面灰一直抹到窗边,如采用钢、木窗,将窗边封堵严密即可,如采用铝合金或塑钢窗应在窗边留下5mm左右凹槽,以便封堵密封胶;如做突出底口的滴水线(槽)(一般在阳台或雨罩的底口),在底口灰抹到一抹子宽(约8~10cm)时,从外墙向内5cm左右的位置,比着尺板切齐,然后铁抹子压光,里面的小阳角用阳角镥子镥直、压光。
06
5、截水处理:为防止滴水“尿墙”,滴水线(槽)不可通到墙边,应在离墙5cm的地方截断,使滴水既不流进窗口(阳台上),又不能流到墙面上。6、在底口抹灰达到一定强度(终凝后),用小开刀或湿毛巾将槽内砂浆清理干净。注意在处理槽内小面时,应保持槽内棱角,不可勾抹成圆弧状。
07
(二) 结构施工时,留出滴水线(槽)在全现浇工程中,提倡在结构施工时留出滴水线(槽),具体做法是:在结构施工阶段采用定型洞口模板,计算好滴水线(槽)的位置将滴水线(槽)与门窗洞口一并浇筑,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模板设计时,应计算好滴水线(槽)的大小位置,使滴水线(槽)上下整齐一致。2、滴水线(槽)厚度计算也很重要,既不能减少了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也不能“吃”进窗洞口。3、洞口模板安装就位人员操作时要精心,洞口模板的位置、标高要准确。有可靠固定措施。4、做好成品保护工作,尤其在拆模初期,混凝土强度较低,定要做好保护工作,以免到装修后期,滴水线(槽)损坏过多,影响装修质量。
08
(三) 滴水线做法在施工中,有些部位如:女儿墙小沿、通风口盖板,或突出墙面腰线等部位,这些部位的上沿一般都做泛水,坡度不小于1:6,下口通常采用滴水线(俗称鹰嘴)的做法(其体部位应参照施工图纸或与设计单位协商)。滴水线的施工应与墙面抹灰同时完成,突出底面至少10mm。要求做到顺直一致、四周交圈。做法如下:1、基层处理:将残存的砂浆、污垢、灰尘清扫干净,用水润湿,“甩毛”或“凿毛”。2、吊垂直、找水平:边角部位应吊垂直,底口应在同一水平线上,这些部位应提前弹墨线或拉通线控制。3、施工时应先完成上面及底面抹灰,然后将尺板夹于抹好的底面上,尺板坡口朝外,用事先弹好的水平线找水平,使之在同一水平线上,并且四周交圈,然后完成侧面抹灰,这样底口就形成了形似“鹰嘴”的滴水线。4、拆下尺板后,再将滴水线压光、馏直,保证观感质量。5、滴水线也可在结构施工时做出,在女儿墙小沿支模时,用ф50的架子管做底模,里口用木条垫平,外口利用架子管本身形状浇筑成“鹰嘴”,拆模后再抹灰修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