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安装方法 > 平衡性测量方法实验报告

平衡性测量方法实验报告

发布时间:2022-06-30 16:02:07

㈠ 谁有“二组分气液平衡相图的测定实验报告”范文推荐一下 要尽量完整

完全互溶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的绘制

报告人: 同组人: 实验时间2010年05月24日

一.实验目的
1.测定常压下环己烷-乙醇二元系统的气液平衡数据,绘制沸点-组成相图。
2.掌握双组分沸点的测定方法,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分馏原理。
3.掌握阿贝折射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两种液体物质混合而成的两组分体系称为双液系。根据两组分间溶解度的不同,可分为完全互溶、部分互溶和完全不互溶三种情况。两种挥发性液体混合形成完全互溶体系时,如果该两组分的蒸气压不同,则混合物的组成与平衡时气相的组成不同。当压力保持一定,混合物沸点与两组分的相对含量有关。
恒定压力下,真实的完全互溶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T-x),根据体系对拉乌尔定律的偏差情况,可分为三类:
(1)一般偏差:混合物的沸点介于两种纯组分之间,如甲苯-苯体系,如图1(a)所示。
(2)最大负偏差:混合物存在着最高沸点,如盐酸-水体系,如图1 (b)所示。
(3)最大正偏差:混合物存在着最低沸点,如正丙醇—水体系,如图1(c))所示。

图1 完全互溶双液系的相图
对于后两种情况,为具有恒沸点的双液系相图。它们在最低或最高恒沸点时的气相和液相组成相同,因而不能象第一类那样通过反复蒸馏的方法而使双液系的两个组分相互分离,而只能采取精馏等方法分离出一种纯物质和另一种恒沸混合物。
为了测定双液系的T-x相图,需在气-液平衡后,同时测定双液系的沸点和液相、气相的平衡组成。
本实验以环己烷-乙醇为体系,该体系属于上述第三种类型,在沸点仪(如图2)中蒸馏不同组成的混合物,测定其沸点及相应的气、液二相的组成,即可作出T-x相图。
本实验中两相的成分分析均采用折光率法。 图2
折光率是物质的一个特征数值,它与物质的浓度及温度有关,因此在测量物质的折光率时要求温度恒定。溶液的浓度不同、组成不同,折光率也不同。因此可先配制一系列已知组成的溶液,在恒定温度下测其折光率,作出折光率-组成工作曲线,便可通过测折光率的大小在工作曲线上找出未知溶液的组成。

三.仪器与试剂
沸点仪,阿贝折射仪,调压变压器,超级恒温水浴,温度测定仪,长短取样管。
环己烷物质的量分数x环己烷为0、0.2、0.4、0.6、0.8、1.0的环己烷-乙醇标准溶液,各种组成的环己烷-乙醇混和溶液。

四.实验步骤:
1.环己烷-乙醇溶液折光率与组成工作曲线的测定
调节恒温槽温度并使其稳定,阿贝折射仪上的温度稳定在某一定值,测量环己烷-乙醇标准溶液的折光率。为了适应季节的变化,可选择若干温度测量,一般可选25℃、30℃、35℃三个温度。
2.测定待测溶液沸点和折光率
(1)无水乙醇沸点的测定
将干燥的沸点仪安装好。从侧管加入约20mL无水乙醇于蒸馏瓶内,并使传感器(温度计)浸入液体内。冷凝管接通冷凝水。按恒流源操作使用说明,将稳流电源调至1.8-2.0A,使加热丝将液体加热至缓慢沸腾。液体沸腾后,待测温温度计的读数稳定后应再维持3~5min以使体系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不时将小球中凝聚的液体倾入烧瓶。记下温度计的读数,即为无水乙醇的沸点,同时记录大气压力。
(2)测定系列浓度待测溶液的沸点和折光率
同(1)操作,从侧管加入约20mL预先配制好的1号环己烷-乙醇溶液于蒸馏瓶内,并使传感器(温度计)浸入溶液内,将液体加热至缓慢沸腾。因最初在冷凝管下端内的液体不能代表平衡气相的组成,为加速达到平衡,须连同支架一起倾斜蒸馏瓶,使小槽中气相冷凝液倾回蒸馏瓶内,重复三次(注意:加热时间不宜太长,以免物质挥发),待温度稳定后,记下温度计的读数,即为溶液的沸点。
切断电源,停止加热,分别用吸管从小槽中取出气相冷凝液、从侧管处吸出少许液相混液,迅速测定各自的折光率。剩余溶液倒入回收瓶。
按1号溶液的操作,依次测定2、3、4、5、6、7、8号溶液的沸点和气-液平衡时的气,液相折光率。
(3)环己烷沸点的测定
同(1)操作,测定环己烷的沸点。测定前应注意,必须将沸点仪洗净并充分干燥。

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恒温槽温度: 29.15 ℃ 大气压: 97.40 kPa
环己烷沸点:76.1 ℃ 无水乙醇沸点 79.2℃

表1 环己烷-乙醇标准溶液的折光率
x环己烷 0 0.25 0.5 0.75 1.0
折光率 1.3475 1.3658 1.3854 1.4075 1.4280

表2 环己烷-乙醇混和液测定数据
混和液编号 混合液近似组成x环己烷 沸点/℃ 液相分析 气相冷凝分析
折光率 x环己烷 折光率 y环己烷
1 74.6 1.3575 0.1215 1.3631 0.2256
2 71.1 1.3605 0.1678 1.3745 0.3589
3 64.8 1.3730 0.3205 1.3838 0.4568
4 63.8 1.3863 0.5012 1.3950 0.6007
5 62.5 1.3965 0.6105 1.3975 0.6322
6 62.6 1.4021 0.6859 1.4005 0.6689
7 69.7 1.4175 0.8803 1.4085 0.7602
8 72.5 1.4218 0.9287 1.4107 0.8009

1.作出环己烷-乙醇标准溶液的折光率-组成关系曲线。

2.根据工作曲线插值求出各待测溶液的气相和液相平衡组成,填入表中。以组成为横轴,沸点为纵轴,绘出气相与液相的沸点-组成(T-x)平衡相图。

3.由图找出其恒沸点及恒沸组成。
答:由图知:恒沸点为62.5℃,恒沸点组成为x环己烷=0.57

六.注意事项

1.加热电阻丝一定要被欲测液体浸没,否则通电加热时可能会引起有机液体燃烧;所加电压不能太大,加热丝上有小气泡逸出即可。
2.取样时,先停止通电再取样。
3.每次取样量不宜过多,取样管一定要干燥,不能留有上次的残液,气相部分的样品要取干净。
4.阿贝折射仪的棱镜不能用硬物触及(如滴管),擦拭棱镜需用擦镜纸

七.思考题
1.取出的平衡气液相样品,为什么必须在密闭的容器中冷却后方可用以测定其折射率?
答:因为过热时将导致液相线向高温处移动,气相组分含有的易挥发成份偏多,该气相点会向易挥发组分那边偏移。所以要在密闭容器中冷却。
2.平衡时,气液两相温度是否应该一样,实际是否一样,对测量有何影响?
答:不一样,由于仪器保温欠佳,使蒸气还没有到达冷凝小球就因冷凝而成为液相。
3.如果要测纯环己烷、纯乙醇的沸点,蒸馏瓶必须洗净,而且烘干,而测混合液沸点和组成时,蒸馏瓶则不洗也不烘,为什么?
答:测试纯样时,如沸点仪不干净,所测得沸点就不是纯样的沸点。测试混合样时,其沸点和气、液组成都是实验直接测定的,绘制图像时只需要这几个数据,并不需要测试样的准确组成,也跟式样的量无关。
4.如何判断气-液已达到平衡状态?讨论此溶液蒸馏时的分离情况?
答:当温度计读数稳定的时候表示气-液已达到平衡状态;
5.为什么工业上常产生95%酒精?只用精馏含水酒精的方法是否可能获的无水酒精?
答:因为种种原因在此条件下,蒸馏所得产物只能得95%的酒精。不可能只用精馏含水酒精的方法获得无水酒精,95%酒精还含有5%的水,它是一个沸点为的共沸物,在沸点时蒸出的仍是同样比例的组分,所以利用分馏法不能除去5%的水。工业上无水乙醇的制法是先在此基础上加入一定量的苯,再进行蒸馏。

㈡ 某同学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设计了一份探究性实验报告,报告的内容如下:(1)依次完成上述探究

(1)A、为了测量力臂大小,所以需要刻度尺;
B、调节杠杆平衡,需要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
C、F1×L1=1N×0.1M=0.1N?m;
D、最终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调节杠杆上平衡螺母使其水平平衡,此时力臂就在杠杆上,易于测量;
(3)他们只从一次是研究得出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实验结论必须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得出.
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实验结果偶然性出现.为实验结论更令人信服,应当要求实验数据的取值范围尽可能大一些,分散一些.
答:(1)A、刻度尺; B、平衡螺母;C、0.1; D、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便于在杠杆上测量力臂(读取力臂)
(3)记录数据只有一组,应多测多记几组数据.

㈢ 碘平衡的测定实验报告中碘单质浓度怎么

具体视浓度而定吧。
生成的碘单质可以在溶液中溶解以分子形式存在。你说一个溶质是什么状态的?只有浓度很大的时候才会因为溶解不下了产生浑浊沉淀,也就是碘固体。所以单纯就写方程式而言,可以不写箭头,也可以写一个沉淀的箭头,具体视浓度而定吧。
一:碘是不溶于水的单质碘化钾是溶于水的离子化合物另外碘在加热的状态下容易升华所以用以下的方法可以得到单质碘溶解->加热->收集气体->冷却气体->收集固体固体就是碘了
二:加热就可以,碘单质易挥发.还可以整体溶解于水,用四氯化碳萃取。

㈣ 关于天平测量的实验报告

电子天平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掌握电子天平的基本操作;2 掌握实物称量的技术;3 掌握准确、简明、规范地记录实验原始数据的方法。仪器和试剂电子天平、称量瓶(内装试剂)、称量纸、试剂勺、小烧杯(接收器)实验步骤1 直接法 先整理好天平,调零后,取一张称量纸,叠成铲子,轻轻放在天平托盘上,当显示数字稳定后,即可读数,并记录数据m1,纸铲留用2 加重称量法 将上述小纸铲轻轻放在天平的托盘上,显示数字稳定后按一下“除皮”键,显示即恢复为零,用加重法称取0.2034g试样,并记录数据m2。3 减重称量发 天平调零后,将称量瓶从干燥器中取出,放在天平托盘中央,显示数字稳定后读数,记录数据m3。 用减重称量法称取0.2~0.3g样品至小烧杯中,将称量瓶再次进行称量记录数据m4。4 m3- m4即为所称样品质量。5 制作表格将其实验数据记录并计算实验结果。注意事项1 电子天平属精密仪器,要精心操作。2 所称试样不准直接放置在秤盘上,以免沾污和腐蚀仪器。3 不管称取什么样的试样,都必须细心将试样置入接受器皿中,不得洒在天平箱板上或称盘上。若发生了上述错误,当事人必须按要求处理好,并报告实验指导教师。4 天平称量练习为分析化学实验课的首次实验,学生必须做好预习、准备好三个实验本子并将每页编上号码。5 实验数据只能记在实验本上,不能随意记在纸片上。6 实验者必须主动接受规范化的严格训练,掌握分析测试的基本操作技术,并进一步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实验数据表格

用托盘天平测质量写一篇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验证空气有质量 材料 托盘天平,两个纸盒,大烧杯 步骤1,把两个纸盒放在托盘天平两端调平 2,把大烧杯放在冰箱冷冻室一段时间 3,把大烧杯拿出来马上向天平一端纸盒倒 结果,天平偏向倒的那端 结论:空气有质量 分析:纸带中只有空气,所以空气有质量,同时证明冷空气比热空气重 提示,不能找个气球,先吹气称重,再放气称重。那样是没有结果的,因为空气有浮力(就像装满水的带子在水中悬浮),所以两次结果一样。

1.称量前的检查

检查天平是否正常,天平是否水平,称盘是否洁净,圈码指数盘是否在“000”位,圈码有无脱位,吊耳有无脱落、移位等。

检查和调整天平的空盘零点。用平衡螺丝(粗调)和投影屏调节杠(细调)调节天平零点,这是分析天平称重练习的基本内容之一。每个同学都应掌握。

2.称量

当要求快速称量,或怀疑被称物可能超过最大载荷时,可用托盘天平(台称)粗称。一般不提倡粗称。

将待称量物置于天平左盘的中央,关上天平左门。按照“由大到小,中间截取,逐级试重”的原则在右盘加减砝码。试重时应半开天平,观察指针偏移方向或标尺投影移动方向,以判断左右两盘的轻重和所加砝码是否合适及如何调整。注意:指针总是偏向质量轻的盘,标尺投影总是向质量重的盘方向移动。先确定克以上砝码(应用镊子取放),关上天平右门。再依次调整百毫克组和十毫克组圈码,每次都从中间量(500 mg和50mg)开始调节。确定十毫克组圈码后,再完全开启天平,准备读数。

3.读数

砝码确定后,全开天平旋钮,待标尺停稳后即可读数。称量物的质量等于砝码总量加标尺读数(均以克计)。标尺读数在9~10 mg时,可再加10mg圈码,从屏上读取标尺负值,记录时将此读数从砝码总量中减去。

4.复原

称量数据记录完毕,即应关闭天平,取出被称量物质,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内,圈码指数盘退回到“000”位,关闭两侧门,盖上防尘罩,并在天平使用登记本上登记。

5.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1)开、关天平旋钮,放、取被称量物,开、关天平侧门以及加、减砝码等,动作都要轻、缓,切不可用力过猛、过快,以免造成天平部件脱位或损坏。

(2)调节零点和读取称量读数时,要留意天平侧门是否已关好;称量读数要立即记录在实验报告本或实验记录本上。调节零点和称量读数后,应随手关好天平。加、减砝码或放、取称量物必须在天平处于关闭状态下进行(单盘天平允许在半开状态下调整砝码)。砝码未调定时不可完全开启天平

(3)对于热的或冷的称量物应置于干燥器内直至其温度同天平室温度一致后才能进行称量。

(4)天平的前门仅供安装、检修和清洁时使用,通常不要打开。

(5)在天平箱内放置变色硅胶作干燥剂,当变色硅胶变红后应及时更换。

(6)必须使用指定的天平及天平所附的砝码。如果发现天平不正常,应及时报告指导教师或实验室工作人员,不要自行处理。

(7)注意保持天平、天平台、天平室的安全、整洁和干燥。

(8)天平箱内不可有任何遗落的药品,如有遗落的药品可用毛刷及时清理干净。

(8)用完天平后,罩好天平罩,切断天平的电源。最后在天平使用记录簿上登记,并请指导教师签字。来源:interner 上海佰衡仪器科技

㈤ 急求:初三物理"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某同学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设计了一份探究性实验报告,报告的内容如下:
探究目的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 杠杆(含支架)、钩码盒一套、弹簧测力计、细线、和 A 。
探究假设 杠杆的平衡可能与“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有关。
实验方案
设计 步骤1.调节杠杆两端的 B ,使横梁平衡。
步骤2.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用细线依次悬挂个数不同钩码,(假设左端砝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阻力F2,右端钩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动力F1,)先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再选择适当的阻力F2,然后移动阻力作用点,即改变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分别记录下此时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步骤3.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改变阻力F2的大小,再移动阻力作用点,即改变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记录下此时的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填入到实验记录表格中。
步骤4.改变动力F1的大小,保持动力臂l1的大小以及阻力F2大小不变,再改变阻力F2作用点,直至杠杆重新平衡,记录下此时动力F1大小和阻力臂l 2的大小,并填入到实验数据记录表。
步骤5.改变动力臂l1的大小,保持动力F1和阻力F2不变,移动阻力作用点,直至杠杆重新平衡,记录下此时动力臂l1、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填入到实验数据表中。
步骤6.整理实验器材。
数据记录 实验数据记录表如下:
动力F1
(N) 动力臂l1
(cm) 动力×动力臂
(N•m) 阻力F2
(N) 阻力臂l2
(cm) 阻力×阻力臂
(N•m)
1 10 C 2 5 0.1

分析论证 根据实验记录数据,探究结论是: D 。
(1)依次完成上述探究报告中的A、B、C、D四个相应部分的内容:(每空1分)
A ; B ;
C ; D ;
(2)在上述探究实验中,为什么每次都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在探究报告中,该同学所设计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是否存在一些缺陷,如何改进?
1)A、B、C B、螺母
C、0.1 D、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便于在杠杆上测量力臂(读取力臂)(3)记录数据只有一组,应多测多记几组数据
(你自己想一下吧)

㈥ 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的实验报告怎样写

(2)通过实验,体会用定量方法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规律基本程序,掌握相关的实验操作规范。(3)掌握“Na2S2O3+H2SO4=Na2SO4+S+H2O、FeCl3+3KSCN Fe(SCN)3+3KCl”等反应,体会用化学实验研究某个化学反应的一般程序。2.能力和方法目标(1)定量实验中数据采集、记录和处理方法。(2)通过从实验现象、实验数据推测理论规律,提高推理分析能力。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本实验中的实验现象生动有趣、实验操作简便、推理和分析过程引人入胜,所以可以通过本实验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规律、研究自然现象的乐趣。[实验内容和实验要点]本学生实验共包含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5个内容,实验过程中既有定性研究要求、又有定量研究要求,要求学生用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综合思维来分析和研究。实验中应要求带着研究的观点、在探究的层面上去思考。

㈦ 杠杆平衡实验报告单

目的: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器材:等臂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
原理:F1*L1=F2*L2
步骤:1先将等臂杠杆调至平衡。2先称出一个钩码的质量。在分别挂在离支点的不同的距离挂上钩码,使天平平衡,记录数据。
结论:平衡条件 F1*L1=F2*L2
误差:可能是一开始没有调平衡,在读数时没有读正确

㈧ 小刚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设计了一份探究性实验报告,报告的内容如下:探究目的:探究杠杆的平衡

(1)为了测量力臂大小,所以需要刻度尺;
调节横梁平衡,需要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
动力×动力臂=1N×0.1m=0.1N?m;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阻力×阻力臂=0.1N?m,所以得出的结论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平衡,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同时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故答案为:(1)A、刻度尺; B、平衡螺母;C、0.1; D、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平衡,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同时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阅读全文

与平衡性测量方法实验报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春节晚会图片制作方法 浏览:52
手机版装载电脑版模组组件方法 浏览:735
雨伞架安装方法 浏览:716
木质手机架安装方法 浏览:28
循环水中铜离子检测方法 浏览:60
钛的快速治疗方法 浏览:888
龙胶囊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358
鼻漏的治疗方法 浏览:387
哄老婆的方法有哪些现实 浏览:508
一氧化氮有哪些检验方法 浏览:95
日本电池检测方法 浏览:102
如何快速让心跳加速的方法 浏览:117
餐巾纸盒图片制作方法 浏览:499
野钓小罗非闹窝解决方法 浏览:285
木扶手与立柱连接方法 浏览:533
打伊藤的最佳方法 浏览:369
来电显示位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01
单元阀安装方法 浏览:549
一个口腔里溃疡最快解决方法 浏览:652
鱼石脂软膏的使用方法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