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测量声速用什么样的方法具体测量的是那些物理量
测量声速的方法较多。
说个简单粗侧的方法吧:
找个有里程桩且车辆较少的公路直段,在两个里程桩处,一个人按喇叭的同时打开灯光,另一个看见灯光后开始计时,听到喇叭后停止计时。声速=里程差/计时数
注:两人相距越远,结果越准确。
② 什么是样方法样方法与标志重捕法的区别是什么
样方法即样本,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作为参考。
区别:
1、性质不同:样方法是适用于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一种最基本的调查取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是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进行粗略估算的一种生物统计方法。
2、适应性不同: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样方法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
3、取样不同:样方法常用的为五点取样法。标志重捕法是选择的区域必须随机,不能有太多的主观选择。
(2)样方法测量什么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用标记重捕法对结果的误差分析,关键是公式中的m值变化。应首先从分析公式中m的值开始入手,思考此值在实际操作中是偏大还是偏小,然后代入公式计算的判别。
2、标志物脱落-偏大,NM=nm中,标记的m值偏小,计算出的种群数量要大于实际数量。
3、在调查期内种群数量有变化-偏小,前提条件是在调查期内没有新的个体出生或死亡,同时也没有迁入或迁出,但在实际调查中种群数量可能有所变化。假如种群还在增长,种群数量大于计算出来的值。
4、标记个体与被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不同-偏大,在采用标记重捕法对田鼠种群密度调查研究时,要求被标记个体与未被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相等,但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那么通过计算所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使得N值比实际值偏高。
③ 用样方法测量双子叶种群密度的注意事项
用样方法测量双子叶种群密度时,注意根据地段的不同,选取不同取样方法,如五点取样法还是等距取样法,另外样方大小要合适,再有注意随机取样,然后取平均数,
④ 样方法测量种群密度
可不同种有不同要求取样面积,在单位面积内植物株数就是了
⑤ 抽样检测法与样方法
首先,你应该明确:抽样检测法和样方法都是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它们之间的不同在于:调查对象的不同,调查方法也不同。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时要用样方法;微生物要用抽样检测法。而活动能力强的动物要用标志重捕法。另外,再告诉你:使用样方法时,要注意,1样方大小(乔木100平方米,灌木16平方米,小的植物1平方米)2样方的多少,3取样要随机,4计数。
⑥ 物种丰度可以用样方法测定么
不可以.
样方法是种群密度的测定方法,而物种丰富度的测定用目测估计法和记名记数法,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采集、调查
⑦ 怎么样测量声音、电的速度
测量声速可以利用回音来测量的方法:
所谓回声,
就是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碰到高大的障碍物被反射了回来,
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这样的原理,站在离高墙较远的地方
(事先测出你到高墙的距离)大声地喊一下,在你喊的同时按下秒表,当你听到自己的回声再按一下秒表,这样一来,你的喊声从你那儿到高墙打了一个来回,你只要把上面说的你跟高墙的距离除以测得的时间的一半,这声音的速度也就出来了(这里要注意的是因为人能分辨出自己的回声的时间间隔要超过0.1秒,声音有传播速度是340米每秒,所以你与墙的距离,至少不得少于17米才行,而且中间还不能有障碍物)。
光速测量
法国物理学家斐索(Fizeau,1819-1896)才利用非天文方法在地面上第一次成功地测量了光速,斐索的仪器是非常精巧的。
斐索的方法被称为“旋转齿轮”法,它的核心是一个快速旋转的并可调整转速的齿轮,利用这个齿轮我们可以精确地测量时间。由于当时电灯尚未发明,斐索使用的光源其实是蜡烛,它发出的光波射到8公里远的镜子上并返回。假设齿轮不转动,那么蜡烛发出的光将从相邻两个齿之间穿过,然后又回来射到观察者的眼睛里。
斐索的方法被称为“旋转齿轮”法,它的核心是一个快速旋转的并可调整转速的齿轮,利用这个齿轮我们可以精确地测量时间。由于当时电灯尚未发明,斐索使用的光源其实是蜡烛,它发出的光波射到8公里远的镜子上并返回。假设齿轮不转动,那么蜡烛发出的光将从相邻两个齿之间穿过,然后又回来射到观察者的眼睛里。
现在假设齿轮开始转动,但转速较慢,当光被镜子反射回来的时候正好被相邻的齿挡住,因此没有光射到观察者的眼睛里。如果加快齿轮的转速,使光被反射回来的时候恰好转过一个齿轮,那么光又可以射到观察者的眼睛里。于是斐索知道当齿轮恰好转过一个齿的时间,就对应的是光传播16公里所需要的时间。斐索得到的光速是313111公里/秒,考虑到他所利用仪器的局限,这个结果已经相当精确了
⑧ 样品测量方法
(一)样品制备
厚样品制备比较简单。对于固体的岩矿样品、土壤样品等,一般粉碎到200目以下,混合均匀装入底上蒙有一层6~10μm聚酯膜的样品杯中压平(应为饱和层厚度),即可测量。或者加入适量黏合剂,在压机下压成圆片。如果是液体样品,可以直接装入样品杯中进行测量。
薄样品制备要复杂得多,提出的制作方法也很多。主要可分为湿式和干式两类,现简要介绍如下。
1)将矿样磨成小于200目,放入含有5/105火棉胶的乙醚(85%)和乙醇(15%)混合溶液中,倒入拉平的聚酯镀铝薄膜上,并放在已仔细调平的水平台上,等乙醚挥发后即成。
2)由2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3份聚丁烯丙烯酸甲酯,7.5份甲苯和少量添加剂混合制成一种聚合物溶液,可以保存多年待用。使用时一般每次取25mL,加入粉末样品(约1.5~2.5 g),在0.5L左右的金属容器中同时放入1/8in(1in=2.54cm)直径的钢球盖好,放在振动器上振动20min,使其均匀分散,然后在聚酯膜上制成薄约50μm厚层。再烘干1min即成小于25μm的薄膜,再制成1/4in(1in=2.54cm)直径圆片进行测量;要注意的是样品与标准样品均要仔细称量。
3)溶解成膜方法。例如铁粉(或铜矿粉),先用HCl溶解成溶液,再加入聚乙烯醇,混合后取该溶液1mL,放在直径47mm的滤纸上(Toyo-Roshi,No5),安装在一个聚四氟乙烯片上,用红外灯干燥后测量。
4)使粉末样品沉积在微孔滤纸上制成薄样品。这个方法是先制成一个如图10-4-1所示的薄样品收集器,将样品研磨到325 目放入真空瓶;同时在过滤器上放置一个直径2.5cm的0.8μm的微孔滤纸;盖好橡皮塞,开动真空泵;进入的空气由快速活塞控制,成脉冲式进气,吹动样品成粉尘,使之在滤纸上沉积,即可获得需要薄样品。
(二)样品测量方法
使用平衡滤片的NaI(Tl)单道谱仪(或多道谱仪),分析样品时,干扰能量峰由使用平衡滤片两次测量求取差值(ΔI)得到解决。较宽范围的能量峰干扰主要靠选择测量道宽解决。这种方法在样品分析中已经很少应用,但在野外找矿中仍然有用。
使用高能量分辨率的半导体探测器多道X射线能谱仪分析样品,主要测量样品中受激发元素发射的X射线特征能量峰,与标准样品比较按(10-4-1)式,计算元素含量。
图10-4-1 粉末薄样品收集器
特征X射线能量峰,可以用高斯分布表示,即
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
式中:A 为特征 X 射线能量峰的最大值;α=1.3862/R,R为特征X射线能量峰半最大值全宽度(FWHM)。特征能量峰面积为(10-4-8)式的积分,即
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
可见,能量峰面积S与R、A成正比关系。因此,从理论上讲,R或A均可以用来计算待分析元素含量。用一个或几个测点的数据,涨落误差比较大,不如能量峰面积计算含量精度高。
(三)仪器刻度
多道X射线能量谱仪的刻度与γ能谱仪刻度的要求和做法是一样的,包括能量刻度和效率刻度。
能量刻度,主要是检查仪器的线性程度。线性好,定性确定元素比较准确。X射线多道谱仪能量刻度的单能辐射源比较容易得到。因为只要选用低能γ放射源激发纯元素的特征X射线,即可用来刻度仪器。容易做到能量峰分布均匀。
效率刻度是能量色散定量准确分析的基础。与所有γ射线能谱分析一样,必须受到重视。长期以来只重视增强、吸收基体效应校正,对效率刻度重视不够。
(四)标准样品与标准(工作)曲线
标准样品是用来与待测样品进行比较分析用的已知元素含量样品,(10-4-1)式表明了这个关系,无论是薄样品或者厚样品都是如此。(10-4-7)式表明薄样品荧光峰计数与样品中待测元素含量成线性关系,与样品中的物质成分无关。因此,一个标准样品可以适用于任何成分的待测样品,只要测量几何条件一致,称量准确、没有其他谱线干扰,就可以获得满意的分析结果。
对于厚样品,(10-4-4)式和(10-4-6)式表明荧光计数与物质成分关系密切。
1.自吸收
由于样品中待测元素含量增高(假定为轻脉石中重元素)自吸收增大,也就是(10-4-5)式中(μ+μf)不能看作常数,例如:使用SiO2+Fe2O3配制的样品,以238Pu为激发源,测得的FeKX射线强度与铁含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如图10-4-2(a)所示。随Fe含量增高,自吸收增大,FeKX射线强度降低。
2.基质成分的吸收或增强
下一节将详细讨论,这里仅举一例予以说明。如图10-4-2(b)所示,在Fe矿石中含有Cu、Zn和Mo时,FeKX射线由于存在二次激发,得到增强,曲线向上弯曲。
图10-4-2 FeKX射线强度与Fe2O3含量关系
(a)含量增高自吸收增大;(b)增强元素增大使荧光计数增大
对于流体样品,例如钻孔泥浆中元素含量分析,石油中硫、锌元素分析等,都需要相应地制作标准曲线。
需要标准样品多,是X射线荧光谱分析的主要特点。这些标准的含量分析都需要依赖于其他分析方法,因而受到限制。
上述两点清楚地表明,厚样品分析需要标准样品的元素组成及含量(%)与之相近似。因此,在岩矿样品分析中所用的标准样品常常就采用已知含量的与待测样品同类的岩石、矿石样品作为标准样品;而且是含量由低到高的一套标准系列,在与样品测量相同条件下进行测量。因此,同一批量(基体相同)样品分析往往先由标准样品做成校正曲线,之后就可以根据相同条件下样品测量的荧光计数率,在标准曲线上求得相应的待测元素含量。岩矿露头或其他现场原位测量,也要类似这样选择标准。
⑨ 测种群密度用的样方法的原理是什么
由于种群密度的总数量调查比较困难,研究者只计数种群的一小部分,用以估计种群整体,这种方法称为取样调查法。常用的取样调查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1.
样方法
原理: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这种方法常适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样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①确定调查对象;
②选取样方:必须选择一个该种群分布较均匀的地块,使其具良好的代表性;
③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
④计算:取各样方平均数。
2.标志重捕法(略)
⑩ 高中生物样方法和抽样检测法有什么不同,会的来说一下,不要复制的答案!
样方法多用于调查植物及活动性不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肉眼可见。
抽样检测法课内用于酵母菌的种群密度检测,也可用于其他肉眼不可见的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