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散文的提問方式和答題技巧
首先先來說一下散文的提問方式:
1.有可能問你散文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2.有可能問你散文語言的賞析問題
3.有可能問你改掉一處可以不可以之類的
答題技巧:
1:結合題目和文中作者重點抒情的句子來分析
2.分析句子的修辭一類
3.一般都是不能改,再說明理由。理由一般有一個定律:為什麼不能改,改前意思是什麼,改後意思是什麼,兩者對比改後句子意思有什麼變化……
2. 初中語文散文閱讀答題技巧和方法
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答這種題必須得把課文讀懂讀熟,根據所提的問題,再回看課文,比如朱自清春這一課就是圍繞春寫的有春草,春風,春雨,春天的人。主要用了一些修辭方法,都有哪些修辭方法間架結構看明明白了,就能夠根據問題進行回答
3. 散文相關知識點及答題技巧
散文閱讀題型及答題技巧
題型一:「詞語或句子的含意是什麼?或有什麼意蘊?
解題方法:
考查詞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動、形象、含蓄的句子;
2、運用了修辭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關鍵作用的句子。
解題時要先從詞句的表層含意理解,再聯系前後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規范答題」1.標明句子出處。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體和喻體。3.去掉喻體成分,概括為平實准確的語言即可。
抓關鍵詞+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結合主旨)
題型二:人稱類
提問方式:使用這種人稱寫的好處是什麼?或:為什麼要改變人稱?
——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稱寫……,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A.第一人稱:親切、自然、真實,適於心理描寫以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小說除外——小說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強見聞和感受的真實性。
B.第二人稱:以對面交流的形式,加強了互動效果,親切(有親和力),強化了抒情作用,還能起擬人化的作用;
C.第三人稱:作者從旁敘述,增強了客觀性,顯得客觀冷靜,不受時空限制,便於敘事和議論。[
題型三:分析作品結構
語段在文中的結構作用
提問方式:某句(段)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從全文看,×× 件事在內容和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分析作品結構,考查某句(段)話或某物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方法:結構作用(專用術語):
(1)文首:
①開篇點題、總領全文。
②渲染氣氛,營造氛圍,烘托情感;
③設置懸念,為下文作鋪墊。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呼應前文、照應後文。
(3)文末:①點明中心、升華感情;深化主題;②收縮全文(總結全文)、照應開頭,結構嚴謹;畫龍點睛;言有盡而意無窮。
4. 散文的答題技巧
散文閱讀答題技巧一、散文知識儲備(一)、明確概念何為散文?散文,是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摹社會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內涵、哲理,表達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悟的一種文體。(二)、理解特點:形散:1、 取材自由:寫人,記事,繪景,狀物2、表現手法靈活多樣:象徵、襯托、對比、3、表達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為把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融為一爐。神聚:主題集中鮮明(三)、散文的分類(1)抒情散文(2)記敘散文(3)議論散文(四)、常見的藝術表現手法象徵 襯托 對比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詠物寄情寓理於事 融情於事 先抑後揚以小見大(五)、散文的線索散文線索就是文章結構的紅線。抓住線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根據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為線,以事為線;可以以人為線,以情為線;也可以以時間為線,以地點為線。找線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標題(有的標題直接揭示線索,有的標題包含線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復出現的詞語、句子;三要特別注意文中的議論抒情,因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組織材料的重要線索。(六)、散文的主題散文的主題歸根結底就是作者對自然、社會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會在文章內容中的主觀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義。(七)、散文的語言 (1)質朴、自然(2) 生動、形象(3)深刻、雋永二、考點及常見題型分析(一)、整體感知考點1.寫什麼(文章的主要內容)考點2.為什麼寫(寫作意圖,即 文章要表達的情、理、觀點)考點3.怎麼寫(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寫什---再寫什麼---後寫什麼)例1:2006年資陽市中考題《一位母親與家長會》第1題:本文以 為線索,通過對母親四次參加孩子家長會的描寫,勾勒出孩子的成長歷程,塑造了一個的母親形象,歌頌了母愛的偉大。(二)辨析句子所運用的修辭及作用1.比喻:生動、形象2.擬人:人格化、生動化、形象化3.排比:增強語言氣勢4.反問:加強語氣5.反復:強調6.對比:突出其中一個。7.對偶:句式整齊 結構統一8.誇張:極力的表現。(三)理解詞語的語境義及作用方法指導:堅持「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原則,切忌「斷章取義」。聯繫上下文,推知其語境義。例如:《一位母親與家長會》第2題,當兒子接到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時,母親「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凝聚在心中的淚花」,問:句中「悲喜交加」在文中的含義是什麼?[賞析] 這是一篇短小卻蘊含了深刻哲理的文章。文中的母親可謂用心良苦,每次,她都能把老師的批評、指責、不屑化作表揚、鼓勵,如點點春雨般灑在兒子的心頭,激勵兒子充滿自信的成長。這樣的教育,與我們平常所見的大多數家庭教育恐怕有很大的不同。我們的很多家長,崇尚的是批評的武器,而且,往往是一種擴大化的批評。讀完這篇文章,不妨想一想,哪一種教育更好?
這篇文章以千餘字的篇幅敘述了一個孩子從上幼兒園到考上大學的十幾年的人生經歷,其中,作者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閱讀的時候,不妨想像一下:這個並不聰明的孩子,是怎樣在母親的鼓勵下刻苦學習,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四)理解句子的深層含義有深層含義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種修辭或寫作手法,故意將句子的真實含義隱藏,就好像為它遮上了一層面紗。理解句子的深層含義,就應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隱身」術,有的放矢地去分析。例如:《給我未來孩子的信》中第3題:「文中有這樣一段話:『這些高尚的情趣會支撐你的一生,使你在最嚴酷的冬天也不會忘記玫瑰的芳香。』這句話的實際意思什麼?」(五)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應兩方面去分析:1.內容上,應從句子表現的句意和與主題的關繫上分析考慮。 2.結構上,應從總領全文、承上啟下、前後照應、為下文作鋪墊、推動情節發展、點題、總結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1、把握文章內容, 概括文章主題
散文選材廣泛,行文自由,表達的細想感情豐富多彩,所以准確把握文章的主題也是散文的考點之一。把握散文主題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題的提示語、關鍵詞語,從中概括文章主題;(2)從所選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為文章中心服務的,我們可以看文章所選的材料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觀點、態度、感情,從中找到作者要表達的主題思想。
考題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題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題要點:(1)能利用原文詞語,盡可能使用;(2)沒有原文詞語可利用時,要注意語言文字表達的准確性和層次性,要做到言簡意賅又不漏掉答題點。
2、理清文章脈絡,把握順序
作者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會精心組織、選取材料;在表達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別注意詞語在表達上的順序、層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順序,一般包括:選取的材料順序;段落順序;句子順序;詞語順序等。
(1)線索
線索是作者選擇材料的准繩,我們形象稱之為線索,是作者選擇材料脈絡或描寫、記敘的脈絡。例如:《回憶我的母親》以「母親勤勞」為線索;《藤野先生》以「我與藤野先生交往的過程」和「我的愛國思想感情」為線索等。
考題形式:直接問文章的線索是什麼或說說作者選擇材料的依據等
答題要點:找到線索,根據提問靈活回答。關鍵是能判斷准線索。
(2)順序
考題形式:(1)連續的材料或幾個段落或詞語能否調整順序?為什麼?(2)從原文中抽出一句話或幾個詞語,讓你放迴文中可以選擇的幾個地方。
答題思路:形式(1),要注意審題,有的題是不能顛倒順序的,有的是可以顛倒順序的。出題人在出題時會有暗示;同時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詞語之間的關系。不管能還是不能,都要談為什麼。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詞語之間的邏輯關系(參照說明文考點分析的順序分析部分)。
形式(2),從原文中抽出的語句,往往是總結性的或承上啟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語感修養;二是對語句進行理性分析。詞語順序也要憑借語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語言環境和詞語搭配的問題。這樣的題,往往是有選擇答案,即使沒有選擇答案,也不要回答為什麼,但思維過程要考慮道詞語的邏輯順序和詞語搭配的習慣。
3、品味語言
在散文閱讀中,這是一個大的考點,可以包含很多小項,分析如下:
(1)字詞含義:原文給一個詞語的拼音,讓你根據語境和拼音寫出詞語並結合語境解釋詞語的含義。這個考點是今年的必考題。填寫詞語要靠平時的積累,解釋詞語要根據該詞語所在的語境來推斷。答題思路:①考慮文章或段落的主題,結合主題來答詞語的含義;②根據該詞語前後語句的內容、含義來推斷。注意:如果知道該詞語的原始意義解釋,一定不要忽略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
(2)詞語妙用:
考題形式:品評加點詞語作用(妙用)或加點詞語能否刪除
答題思路:①解釋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②表達作用,詞語的表達作用,要結合語境或主題思想來回答,要答該詞語對表達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題思想的作用,有時也可以考慮詞語對景物描寫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體現詞語的准確性或生動性。
(3)哲理性語句的深層含義
這樣的題,往往結合發展性考題來考(見考點5分析)。有時,也會單純考哲理性語句的含義,這樣的考題,關鍵要抓住中心詞,要體會詞語的深層含義和雙關意義。
4、表達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個文段,一般會以一種表達方式為主,為了表達主題需要,往往幾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有時會考(或變相)其它表達方式的作用,有時會把修辭融合在這里考。
(1)描寫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寫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寫等。景物描寫,主要考意境描寫的作用,答題時,重點是景物描寫對表達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嚴格區分小說景物描寫與散文景物描寫的不同(小說景物描寫是渲染氣氛或交代時令(季節),襯託人物;散文景物描寫是直接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題的);人物描寫主要是考外貌、神態、動作、心理,有關細節描寫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寫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議論的作用
散文中的議論,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題或和抒情結合在一起,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點一般不單獨出題。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傾向,一般不單獨出題,往往和詞語表達考點結合起來考。
談感受
這也是散文閱讀的熱門考題,可分為:(1)對描寫對象;(2)對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4)對文章某些內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等。此考點靈活多變,把握的關鍵是:①能准確讀懂原文的含義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確的觀點或態度,不能模稜兩可;③答題時,語言要流暢,不能出病句,語言要有層次性。可以引用詩文或名言回答此題。
5. 散文閱讀答題方法和技巧
第一步:審讀題干,把握要求
根據題干中的關鍵詞,確認題目是要求直接梳理行文思路,還是要求梳理人物心理(感情)變化。
第二步:通讀全文,梳理結構
要根據題目要求和文本具體內容,或側重劃分層次,或側重找尋線索,或側重梳理心理(感情)變化。梳理時要注意勾畫圈點關鍵詞或關鍵句,尤其是梳理心理(感情)變化,更要注意提煉出「心理詞(感情詞)」。
第三步:分條陳述,規范作答
模式一(採用表次序的詞語表述):文章圍繞×××(線索),首先寫了×××,其次寫了×××,最後寫了×××。
模式二(採用分條表述):①寫×××;②寫×××;③寫×××;④全文整體上寫×××。
題型二線索作用分析題
一、 什麼是線索作用分析
先清楚線索與行文思路的區別:
行文思路是作者寫作時為了深化和表達其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維活動的線路,回答的是先寫什麼、後寫什麼的問題;
線索則是文章前後內容中都有的某個共同的東西,回答的是圍繞什麼展開的問題。
雖然在「行文思路分析題」中已涉及線索,但這種涉及只是將線索作為解題的一種手段,圍繞線索去梳理行文思路,並不是考查線索本身;而高考卻常就散文線索自身方面設題,考查的重點往往是線索的作用。
6. 散文的答題格式與技巧
1.找「要素」。閱讀敘事性散文,必須掌握記敘的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通過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變性質來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可以說,對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對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理順序。敘事散文以敘述和描寫為基本表達方式,閱讀時,應注意研究記敘的順序(順敘、插敘、倒敘),研究文章怎樣過渡和照應,如何開頭和結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線索。線索是情節發展的脈絡,線索的作用在於聯系事件和場面,貫串情節。一篇文章以什麼為線索,是由文章的中心決定的。根據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為線,以事為線;可以以人為線,以情為線;也可以以時間為線,以地點為線。總之,凡能貫串繁多材料,體現材料間內在聯系,有利於中心、事件、活動的,都可以作為文章的線索。把握文章的線索,有利於把握文章的內容、結構以及所表現的中心思想,讀起來整體感更強。
4.品情感。抒情散文著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樂都包含在字里行間。抒情散文常常抒寫作者的感情歷程,表達心靈之聲,因此,閱讀時,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脈搏。即使是敘事散文,由於文中所寫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觸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關、患難與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寫、事件的記敘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獨特的情感。
5.析哲理。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蘊含的哲理。散文的抒情,總是在敘事、詠物的基礎上進行,常說的見物思情就是這個道理。作者在文中所抒發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對生活的高度認識,即思想的升華。它傳達著作者的心聲,給人以啟迪,仔細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閱讀時,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過關鍵詞句(段)去體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隱含在以下諸方面:
7. 散文考點和答題技巧
1 從選材的角度去鑒賞
材料為中心服務,是任何文體都要遵循的。有利於中心的材料可潑墨如水,不利於中心的
材料要惜墨如金。因而,材料的典型與否、新穎與否、恰當與否,是決定一篇文章成敗的關鍵。還是以《六國論》為例,文中論述「弊在賂秦」及「不賂者以賂者喪」時使用的例證,都非常
恰當地論證了觀點。
2 從表現手法的角度去鑒賞
散文中,襯托、對比、象徵、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等手法的運用,可使文章內涵更為豐富,
行文更具特色,表情達意更熟練、更深刻。因此,需注意散文的表現手法。
3 從表達方式的角度去鑒賞
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是五種基本的語言表達方式,散文作為一種文學樣式
因記人敘事、寫景抒情、哲理、政論、寓言等散文體的不同,表達方式又各有側重。但是,一 篇散文中,一種表達方式貫穿始終的現象基本不存在。所以,從表達方式的角度鑒賞散文,
主要看錶達方式是否能運用自如。如《六國論》,作者主要運用議論的方式闡述觀點,其中 又間雜運用了敘事的寫法。議論記敘運用自如,使文章觀點鮮明、論證充分。
4 從內容方面去鑒賞
散文分記人敘事類、寫景抒情類、政論、寓言類等內容,要根據不同的內容去鑒賞、去把握主旨。記人敘事類要注意人事之間的辯證關系,寫景抒情類要注意寫景的同時流露的情,政論性散文要抓住作者的觀點態度,寓言類要透過表面內容把握實質。總之,要根據散文的不同側重點去鑒賞。
8. 散文答題技巧
對文章的表達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達方式運用上的技巧和文體知識運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辭手法的運用和其他相關寫作方面的技巧。
9. 高考語文散文閱讀答題技巧和方法
高考必備:語文散文閱讀的答題技巧與方法
2017-12-15 09:04:45
文/宋岩峰
如何學好高中語文散文,散文答題技巧和方法有哪些,下面高三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必備:語文散文閱讀的答題技巧與方法》,僅供大家參考。
高考語文復習備考辨析並修改病句專題復習
高中語文閱讀答題公式及模板
怎樣答好高考語文閱讀題?
北大文科學霸的高三語文復習方法
1高中散文答題技巧
1.捕捉線索:散文的線索可以使散文由分散到聚合,由朦朧到明朗,可以牽一發而動全身。時間與空間的轉換、作者的思想感情、記敘內容的變化、事情發展的階段、一定的語言標志、文章的題目等都是捕捉線索的主要切入點,另外,游記類散文一般以游蹤為線索。
2.注意文體特點:敘事散文講求以小見大,形與神的關系是重點;寫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與景的契合是關鍵;詠物散文托物言志,盡可能體味象徵手法。
3.透析寫作手法:寫作手法是散文布局謀篇的外在形式,回答問題時通常以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托物寓意、寓情於景、對比、聯想和想像、欲揚先抑等作為鑒賞的術語。
4.研讀重點:對散文中精彩鋪陳的段落,要感受形象、領悟內涵、捕捉情感、揣摩語言;在結構上起重要作用的段落,位於開頭的往往是總起全文,中間的往往是承上啟下,結尾的往往是總結全文,首尾呼應,是主題的深化和感情的升華;記敘描寫以外的議論段落,是散文明事析理的關鍵段落,是文章的中心主旨所在;環境描寫段落往往是為烘托氣氛、襯託人物心情的。
5.揣摩關鍵:作者情感態度轉化的語句、帶有修辭手法的語句、文章的主旨句是揣摩的關鍵。一定要字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要前後照應、整體觀照;要緊扣語境來答題。
2散文閱讀答題注意事項
1.把握文章內容,概括文章主題
散文選材廣泛,行文自由,表達的思想感情豐富多彩,所以准確把握文章的主題也是散文的考點之一,把握散文主題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題的提示語、關鍵詞語,從中概括文章主題。(2)從所選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為文章中心服務的,我們可以看文章所選的材料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觀點、態度、感情,從中找到作者要表達的主題思想。
2.理清文章脈絡,把握順序
作者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會精心組織,選取材料;在表達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別注意詞語在表達上的順序,層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順序,一般包括:選取的材料順序、段落順序、句子順序、詞語順序等。比如,線索是作者選擇材料的准繩,我們形象稱之為線索。是作者選擇材料脈絡或描寫、記敘的脈絡。例如:《背影》以父親的背影為線索;《藤野先生》以「我與藤野先生交往的過程」和「我的愛國思想感情」為線索等。
小編推薦:高考散文閱讀答題技巧及套路
3.品味語言
在散文閱讀中,這是一個大的考點,更是考查的重點和難點。可以包含很多小項,分析如下:
(1)字詞含義:原文給一個詞語的拼音,讓你根據語境和拼音寫出詞語並結合語境解釋詞語的含義。這個考點是今年的必考題。填寫詞語要靠平時的積累,解釋詞語要根據該詞語所在的語境來推斷。答題思路:①考慮文章或段落的主題,結合主題來答詞語的含義;②根據詞語前後語句的內容、含義來推斷。注意:如果知道該詞語的原始意義解釋,一定不要忽略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
以上散文散文答題技巧與方法全部內容由高三網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高三網
10. 散文怎麼答題技巧
一、行文思路類
【一】行文思路(或結構)
1、常見題型
①文章以什麼為線索?請你進一步地理解文章思路。或除了以×××為思路安排的文章結構外,本文還有另一個隱喻性的表達結構,請寫出體現這一線索的思路來。
②本文主要分幾個畫面來寫,這些畫面是如何組織到一起的?
③請概括文章寫了哪些方面?或概括特點?
④為什麼從這里寫起;先寫這個後寫那個,為什麼?為什麼作者在文章開頭寫某某內容?
2、解題思路:答題程序應該是分析層次結構,把握段落大意,然後准確切分文章層次並概括層意,最後把層意按照先後順序組合起來。一般從結構、內容(表現形象,思想情感、主題思想)與藝術手法三個方面回答。
3、答題格式:先寫了什麼,然後寫了什麼,再寫了什麼,最後寫了什麼。
附:記敘文(散文)的文章結構特點:①時間上組織材料;②從空間(場面)上組織材料等;③以什麼(物件、觀察點)為中心; ④以情感或認識過程來組織材料;⑤由實到虛,層層層深入。同時要適時的結合中心回答。
【二】行文表達作用
1、常見題型:
①局部某句話、某處敘述句(段)在文中起什麼作用?或者這樣寫對全文結構安排有什麼作用?文中某段文字不要行不行?為什麼?
②某一引文(詩句或典故等)在文章中有什麼作用?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③某一處環境描寫的作用或文中描述了某某景色,請加以簡要概括,並說說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2、解題思路:主要從內容和結構上解答分析。
3、答題格式:
某段或語句:寫了……內容(概括這句話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運用……手法,起到了……作用或表達效果(聯系中心)
引文的作用: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豐富了文章內容,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結構上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