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快速學習高等代數
1.上課要注意聽講,認真做好筆記,課後習題要弄懂,課上沒聽懂的要及時問不要積累問題
2.多做練習題,准備錯題本把錯的題整理並寫出錯誤的原因,保證相類似的題不會再錯第二次
3.給自己定個目標,
4、經常復習,以一周為一個周期
5、注意解題方法的應用,理科就是這樣你會一個方法就可以解決一類題,所以一定要總結方法,
6、制定學習計劃合理利用時間
7、不要給自己壓力,要化壓力為動力
最後告訴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你要喜歡數學,找到解題的樂趣,每天都要有個好心情啊,不輕易放棄,加油,祝學習進步,金榜題名!加油!O(∩_∩)
2. 曹重光《高等代數典型方法與技巧》哪兒有賣的
我手裡有一本,考完研之後倒是可以考慮賣給你。我是從學長那裡買到的
3. 高等代數該怎麼學
經驗一:
1.1、不妨給自己定一些時間限制。連續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自己產生厭煩情緒,這時可以把功課分成若干個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時間。
1.2、不要在學習的同時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誰都明白,可還是有許多同學在邊學習邊聽音樂。或許你會說聽音樂是放鬆神經的好辦法,那麼你盡可以專心的學習一小時後全身放鬆地聽一刻鍾音樂,這樣比帶著耳機做功課的效果好多了。
1.3、不要整個晚上都復習同一門功課。我以前也曾經常用一個晚上來看數學或物理,實踐證明,這樣做非但容易疲勞,而且效果也很差。後來我在每晚安排復習兩三門功課,情況要好多了。
1.4、除了十分重要的內容以外,課堂上不必記很詳細的筆記。如果課堂上忙於記筆記,聽課的效率一定不高,況且你也不能保證課後一定會去看筆記。課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應當是把老師的講課消化吸收,適當做一些簡要的筆記即可。
經驗二:
2.1、本來,有付出就應該有回報,而且,付出的多就應該回報很多,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實際的情況卻並非如此,這里邊就存在一個效率的問題。效率指什麼呢?好比學一樣東西,有人練十次就會了,而有人則需練一百次,這其中就存在一個效率的問題。
2.2、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呢?學習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頭腦,所以適當的休息,娛樂不僅僅是有好處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項學習效率的基礎。
2.3、那麼上課時的聽課效率如何提高呢?
以我的經歷來看,課前要有一定的預習,這是必要的,不過我的預習比較粗略,無非是走馬觀花地看一下課本,這樣課本上講的內容、重點大致在心裡有個譜了,聽起課來就比較有針對性。預習時,我們不必搞得太細,如果過細一是浪費時間,二是上課時未免會有些鬆懈,有時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東西。上課時認真聽課當然是必須的,但就象我以前一個老師講的,任何人也無法集中精力一節課,就是說,連續四十多分鍾集中精神不走神,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上課期間也有一個時間分配的問題,老師講有些很熟悉的東西時,可以適當地放鬆一下。
2.4、作題的效率如何提高呢?
最重要的是選"好題",千萬不能見題就作,不分青紅皂白,那樣的話往往會事倍功半。題都是圍繞著知識點進行的,而且很多題是相當類似的,首先選擇想要得到強化的知識點,然後圍繞這個知識點來選擇題目,題並不需要多,類似的題只要一個就足夠,選好題後就可以認真地去做了。作題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作題之後的過程,對於做錯的題,應當認真思考錯誤的原因,是知識點掌握不清還是因為馬虎大意,分析過之後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這樣作題效率就會高得多。
經驗三:
3.1、第一點,要自信。學習的過程,應當是用腦思考的過程,無論是用眼睛看,用口讀,或者用手抄寫,都是作為輔助用腦的手段,真正的關鍵還在於用腦子去想。舉一個很淺顯的例子,比如說記單詞,如果你只是隨意的瀏覽或漫無目的地抄寫,也許要很多遍才能記住,而且不容易記牢,而如果你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運用聯想的方法去記憶,往往可以記得很快,而且不容易遺忘。現在很多書上介紹的英語單詞快速記憶的方法,也都是強調用腦筋聯想的作用。可見,如果能做到集中精力,發揮腦的潛力,一定可以大大提高學習的效果。
3.2、第二點, 另一個影響到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是人的情緒。我想,每個人都曾經有過這樣的體會,如果某一天,自己的精神飽滿而且情緒高漲,那樣在學習一樣東西時就會感到很輕松,學的也很快,其實這正是我們的學習效率高的時候。因此,保持自我情緒的良好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當有較為開朗的心境,不要過多地去想那些不順心的事,而且我們要以一種熱情向上的樂觀生活態度去對待周圍的人和事,因為這樣無論對別人還是對自己都是很有好處的。
經驗四:
提高效率,途徑大致有以下幾點:
一、每天保證8小時睡眠。 晚上不要熬夜,定時就寢。中午堅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飽滿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二、學習時要全神貫注。 玩的時候痛快玩,學的時候認真學。一天到晚伏案苦讀,不是良策。學習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補充能量。學習之餘,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學習時,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腦並用。我學習的時侯常有陶淵明的"雖處鬧市,而無車馬喧囂"的境界,只有我的手和腦與課本交流。
三、堅持體育鍛煉。 身體是"學習"的本錢。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再大的能耐也無法發揮。因而,再繁忙的學習,也不可忽視放鬆鍛煉。有的同學為了學習而忽視鍛煉,身體越來越弱,學習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這樣怎麼能提高學習效率呢?
四、學習要主動。 只有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才能對學習越發有興趣。有了興趣,效率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學基礎不好,學習過程中老是有不懂的問題,又羞於向人請教,結果是鬱郁寡歡,心不在焉,從何談起提高學習效率。這時,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請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點一滴地積累,才能進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五、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學融洽相處。 每天有個好心情,做事干凈利落,學習積極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個人和集體結合起來,和同學保持互助關系,團結進取,也能提高學習效率。
六、注意整理。 學習過程中,把各科課本、作業和資料有規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時,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學生查閱某本書時,東找西翻,不見蹤影。時間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尋找中逝去。我認為,沒有條理的學生不會學得很好。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4. 怎樣學好高等代數
一、將三門基礎課作為一個整體去學,摒棄孤立的學習,提倡綜合的思考
二、正確認識代數學的特點,在抽象和具體之間找到結合點
三、高等代數不僅要學代數,也要學幾何,更要在代數和幾何之間建立一座橋梁
學好高等代數的有效方法應該是:深入理解幾何意義、熟練掌握代數方法。
四、學好教材,用好教參,練好基本功
好像就是這 還是看原文吧。 還望採納!!!!!!~~~~~
5. 高等代數怎麼學
高等代數,應該就是高等數學了,它是以導數微積分為主要內容的知識學習及其應用。
6. 高等代數學習方法
觸類旁通,融會貫通,多面進攻,培養抽象概括思維與聯想思維能力。
7. 怎樣學習高等代數才不掛科
1.到網上搜相應內容的課件,選擇性的看,針對薄弱環節。掌握基本概念。1天時間全部完工。
2.到網上搜考題,其他學校的都行 只要不是研究生入學考試,那個價值不大。不斷做不斷思考——考點,知識點,你沒掌握的地方。結合課本來比較。3天時間。
3.總結思考。大學考試很簡單,出題思路很相似的,總結是關鍵!!!
8. 如何學好高等代數
<<返回學習交流 同學們,當你們正在《數學分析》課程時,同時又要學《高等代數》課程。覺得高等代數與數學分析不太一樣,比較「另類」。不一樣在於它研究的方法與數學分析相差太大,數學分析是中學數學的延續,其內容主要是中學的內容加極限的思想而已,同學們接受起來比較容易。高等代數則不同,它在中學基本上沒有「根」。其思維方式與以前學的數學迥然不同,概念更加抽象,偏重思辨與證明。尤其是下學期,證明是主要部分,雖然學時不少,但是理解起來仍困難。 它分兩個學期。我們上學期學的內容,可以歸結為「一個問題」和「兩個工具」。一個問題是指解線性方程組的問題,兩個工具指的是矩陣和向量。 你可能會想:線性方程組我們學過,而且解它用得著講一門課嗎?大家一定要明白,首先我們的方程組不像中學所學僅含2到3個方程,它只要用消元法即可容易地求出,這里的研究的是所有方程組的規律,也就是所必須找到4個以上方程組成的方程組的解的規律,這樣就比較難了,需要對方程組有個整體的認識;再者,數學的宗旨是將看似不同的事物或問題將它們聯系起來,抽象出它們在數學上的本質,然後用數學的工具來解決問題。實際上,向量、矩陣、線性方程組都是基本數學工具。三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它們可以互為工具,在今後的學習中,你們只要緊緊抓住三者之間的聯系,學習就有了主線了。 向量我們在中學學過一些,物理課也講。中學學的是三維向量,在幾何中用有向線段表示,代數上用三個數的有序數組表示。那麼我們線性代數中的向量呢,是將中學所學的向量進行推廣,由三維到n維(n是任意正整數),由三個數的有序數組推廣到n維有序數組,中學的向量的性質盡可能推廣到n維,這樣,可以解決更多的問題;矩陣呢?就是一個方形的數表,有若干行、列構成,這樣看起來,概念上很好理解啊。可是研究起來可不那麼簡單,我們以前的運算是兩個數的運算,而現在的運算涉及的可是整個數表的運算!可以想像,整個數表的運算必然比兩個數的運算難。但是我們不必怕,先記住並掌握運算,運算再難,多練幾遍必然就會了。關鍵是要理解概念與概念間的聯系。 再進一步說吧:中學解方程組,有一個原則,就是一個方程解一個未知量。對於線性代數的線性方程組,方程的個數不一定等於未知量的個數。比如4個方程5個未知量,這樣就不可能有唯一的解,需要將一個未知量提出來作為「自由未知量」,也就是將之當做參數(可以任意取值的常數);還有,即使是方程個數與未知量個數相同,也未必有唯一的解,因為有可能出現方程「多餘」的情況。(比如第三個方程是前兩個方程相加,那麼第三個方程可以視為「多餘」)總之,解方程可以先歸納出以下三大問題:第一, 有無多餘方程;第二, 解決了這三大問題,方程組的解迎刃而解。我們結合矩陣、向量可以提出完全對應的問題。剛才講了,三者聯系緊密,比如一個方程將運算符號和等號除去,就是一個向量;方程組將等號和運算除去,就是一個矩陣!你們說它們是不是聯系緊密?大家可不要小看這三問,我認為它們可以作為學習上學期高代的提綱挈領。 下學期主要講「線性空間」和「線性變換」。所謂線性空間,就是將上學期所學的數域上的向量空間加以推廣,很玄是吧?首先數域上的向量空間,是將向量作為整體來研究,這就是我們大學所學的第一個「代數結構」。所謂代數結構,就是由一個集合、若干種運算構成的數學的「大廈」,運算使得集合中的元素有了聯系。中學有沒有涉及代數結構啊?有的,比如實數域、復數域中的「域」就是含有四則運算的代數結構。而向量空間的集合是向量,運算就兩個:加法和數乘。起初向量及其運算和上學期學的一樣。可是,它的形式有局限啊,數學家就想到,將其概念的本質抽取出來,他們發現,向量空間的本質就是八條運算律,因此將它作為線性空間(也稱向量空間)的公理化定義,作為原始的向量、加法、數乘未必再有原來的形式了。比如上學期學的數域上的多項式構成的線性空間。 繼而,我們將數學中的「映射」用在線性空間上,於是有了「線性變換」的概念。說到底,線性變換就是線性空間保持線性運算關系不變的自身到自身的「映射」。正因為保持線性關系不變,所以線性空間的許多性質在映射後得以保持。研究線性空間與線性變換的關鍵就是找到線性空間的「基」,只要通過基,可以將無數個向量的運算通過基線性表示,也可以將線性變換通過基的變換線性表示!於是,線性空間的元素真正可以用上學期的「向量」表示了!線性變換可以用上學期的「矩陣」表示了!這是代數中著名的「同構」的思想!通過這樣,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了,這也就是我們前邊說的「矩陣」和「向量」是兩大工具的原因。同學們要記住,做線性空間與線性變換的題時這樣的轉化是主方向! 進一步:既然線性變換可以通過取基用矩陣表示,不同的基呢,對應不同的矩陣。我們自然想到,能否適當的取基,使得矩陣的表示盡可能簡單。簡單到極致,就是對角型。經研究,發現若能轉成對角型的話,那麼對角型上的元素是這樣變換(稱相似變換)的不變數,這個不變數很重要,稱為變換的「特徵值」。矩陣相似變換成對角型是個很實用的問題,結果,不是所有都能化對角,那麼退一步,於是有了「若當標准型「的概念,只要特徵多項式能夠完全分解,就可以化若當標准型,有一章的內容專門研究它。這樣的對角型與若當標准型有什麼用呢?我們利用它是同一個變換在不同基下的矩陣表示,可以通過改變基使得研究線性變換變得簡單。 最後的「歐氏空間」許多人不理解,一句話,就是仿照我們可見的三維空間,對線性空間引進度量,向量有長度、有夾角、有內積。歐氏空間有了度量後,線性空間的許多性質變得很直觀且奇妙。我們要比較兩者的聯系與差別。此章主要講了兩種變換:對稱變換與正交變換,正交變換是保持度量關系不變,對稱變換在正交基下為對稱陣。相似變換對角化問題到了這里變成正交變換對角化問題,在涉及對角化問題時,能用正交變換的盡量用正交變換,可以使得問題更加的容易解決。 說到這里,大家對高代有了宏觀的認識了。最後總結出高代的特點,一是結構緊密,整個課程的知識點互相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無論從哪一個角度切入,都可以牽一發而動全身,整個課程就是鐵板一塊。二是它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再是像中學那樣的重視技巧,以「點」為主,而是從代數的「結構」上,從宏觀上把握解決問題的方案。這對大家是比較抽象,但是,沒有宏觀的理解,對此課程必然學不透徹!建議同學們邊比較變學習,上學期的向量用中學的向量比較,下學期的向量用上學期的比較。在計算上理解概念,證明時注重整體結構。關於證明,這里一時無法盡言,請看我的《證明題的證法之高代篇》,那裡有詳細敘述。忠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