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教幼兒打大鼓的花式表演的方法
摘要 你好,剛開始學習的時候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然後循序漸進,多給孩子看一些花式表演的視頻。
② 怎麼打大鼓
一、
大鼓(曲藝曲種):
大鼓是漢族曲藝曲種分類中的一個重要類別,主要戲曲劇種有京韻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樂亭大鼓、東北大鼓、山東大鼓、上黨大鼓、北京琴書、河南墜子、溫州鼓詞,澧州大鼓等數十種。
二、
分類:
大鼓主要流行於中國北方諸省、市的廣大城鎮與鄉村。
其表演形式大為1人自擊鼓、板,1至數人用三弦等樂器伴奏,也有僅用鼓、板的。大多取站唱形式。唱詞基本為七字句和十字句。
主要伴奏樂器為三弦(這是不可缺的),另有四胡、琵琶、揚琴等。演員自擊的鼓,也稱書鼓,其形狀為扁圓形,兩面蒙皮,置於鼓架上(鼓架依不同曲種有高矮之別),以鼓箭(竹製)敲擊。板有兩種,一種由兩塊木板組成(多以檀木製成);一種由兩塊半月形的銅片或鋼片組成,俗稱「鴛鴦板」。
三、
特色:
大鼓的文學腳本稱為鼓詞,基本為七言或十言的上下句體。作品(即曲目)有短篇、中篇、長篇之分。短篇只唱不說,中、長篇則有唱有說。人們往往稱唱短篇為唱大鼓,唱中、長篇為唱大鼓書。大鼓的唱腔音樂結構為板腔體,唱腔曲調多源於流行地的漢族民間音樂及地方小調,並用當地方言語音演唱。音樂唱腔是區別不同大鼓曲種的主要標志。
四、
方法:
切記手腕放鬆,握槌力度適中。將大臂力量揮動傳送手腕,乃至手臂,鼓槌。最終敲擊到鼓面。練習時一定要放鬆,感受力度的協調變化與反饋,多感受,多練習。
③ 大鼓的打法口訣
出旗曲
大鼓、大鑔:‖︰x x ︱x 0 ︱x x 0 ︱x 0 ︱x x 0 ︱x x 0 ︱x x 0 ︱x 0 ︰‖
退 旗 曲
大鼓、大鑔:‖︰X X ︱X 0 ︱〒 〒 ︱〒 0 ︱X X ︱X 0 ︱〒 〒 ︱〒 0 ︱
出旗曲號 :‖︰5.5 5 5︱5 - ︱3 3 1 3 ︱5 - ︱1 1 5 1︱3 3 1 3 ︱5.5 3 5 ︱ 3 - ︰‖1 - ︰‖大鼓、大鑔:‖︰x x ︱x 0 ︱x x 0 ︱x 0 ︱x x 0 ︱x x 0 ︱x x 0 ︱x 0 ︰‖小 鑔:‖︰0 x 0 x ︱0 x x x︱0 x x x ︱0 x x ︱0 x x x ︱0 x x x ︱0 x x x ︱0 x ︰‖小 鼓:‖︰x xx x xx︱x xx x x︱x x xxxx︱x 0 xxxx︱x x xxxx︱x x xxxx︱x x xxxx︱x 0 xxxx︰‖
退 旗 曲號 :‖︰ 1 3 ︱1 - ︱5 5 ︱5 0 ︱3 5 ︱3 - ︱1 1 ︱1 0 ︱大鼓、大鑔:‖︰X X ︱X 0 ︱〒 〒 ︱〒 0 ︱X X ︱X 0 ︱〒 〒 ︱〒 0 ︱小 鑔:‖︰0 X 0 X ︱0 X X X︱0 X 0 X ︱X 0 0 ︱0 X 0 X ︱0 X X X︱0 X 0 X ︱X 0 0 ︱小 鼓:‖︰X XX X XX︱X XX X X︱X⊕ X⊕ ︱〒0 0 ︱X XX X XX︱X XX X X︱X⊕ X⊕ ︱〒0 0 ︱
樂器結構
大鼓由鼓身、鼓皮、鼓圈、鼓卡和鼓棰等部分組成。
鼓的材料,鼓身∶初期有金(金屬)、玉、木、石等種種製品。一直到現代,則多已改用木料和牛、馬、豬皮等製造。用金屬製造的叫「鉦鼓」,用石料製造的叫「石鼓」,獸皮製成的稱為「皮鼓」。鼓圈和鼓卡:多用鋁合金製成。鼓棰:短而粗的木棰,一端包以皮條、布料或絨氈,呈球狀。
近世佛寺中所用的鼓,其狀多為矮桶式,大型鼓多半懸掛在鼓樓中,或大雄寶殿的檐角下。中、小型的鼓,則配以吊鍾,架放在鼓架上,以備贊誦唱念之用。手鼓則於離位行進時執持敲用。
④ 新手怎麼學打大鼓
一、注意呼吸均勻,氣沉丹田呼吸盡可能深一些。
二、注意把肩、肘關節放鬆,自然下沉,不要端架子,胳膊太高。
三、前緊後松:指的是演奏狀態與拿槌的感覺,「前緊」指拿槌要緊,但不能拿死,而是一種內緊外松的感覺。
新手學習大鼓的技巧有熟悉鼓棒、打啞鼓。
1、熟悉鼓棒
新手學鼓的第一步就是 找鼓棒的感覺。知道握鼓棒的正確姿勢,新手一般是推薦用拇指和食指扣在鼓棒三分之一處其餘三指順勢握緊鼓棒,主要以拇指和食指用力,手背朝上。注意打鼓棒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打」,而是甩出去,找到甩鞭子的感覺。
2、打啞鼓
如果想學真本事,至少前三天老師一定會讓你打啞鼓墊而不是碰真鼓。打啞鼓是學習大鼓的基本功,只有把基本功練扎實了,真鼓打起來才能得心應手。打啞鼓時要把啞鼓墊調整到合適的位置建議是與肚臍平行,打的時候一定要開節拍器從60開始練。
(4)打大鼓的技巧和方法擴展閱讀:
學習大鼓的好處
1、大鼓沒有音高限制,最容易讓孩子接受,可以滿足孩子好玩的好奇心
2、通過學習打擊樂練習雙手和雙腳的相互配合,對孩子的左右腦進行開發和訓練。
3、增強孩子自信心,磨練孩子性格,充分開發孩子潛能,訓練孩子擁有一技之 長電鼓不同於其他器樂,適合孩子的天性,孩子會感到敲鼓就是娛樂,易於接受,興趣高,提高快。
⑤ 如何打大鼓小鼓,好想學
大鼓,小鼓,純手工工藝,看著簡單學著難。 金杯制鼓廠專業生產大鼓模仿架鼻子不要呼吸 嘴唇動 利用嘴裡的氣發聲!. 不需要肺發聲子鼓的打鼓B-BOX里稱為K ,鼓搽叫做H ,架子鼓裡的小鼓稱為S ,這三個音是組成完整B-BOX節奏的基礎.
1. K=KICK 大鼓音 ,發音方法 『不』,近似於』不』. ,發音技巧 連續發出』不』,你會注意到在說這個字的時候會帶有一點鼻音和』U(WU音)』,之後需要的便是去掉這兩個音,你會感覺到口腔里有一口氣被擠壓出去,這就是大鼓音 。注意事項 大鼓音做好是不會用到胸腔出氣,是很自然的口腔和嘴的動作,如果你在練習過程中感覺有不妥的地方,就試試能不能輕松的做20個KICK,若能,那說明你做法應該為正確。
2. H=HIHAT 鑔 ,發音方法 『刺』,近似於』刺』 『仄』近似於輕聲』仄(ZE) ,發音技巧 牙齒自然閉緊,舌頭放在上牙和口腔的連接位置,然後做』刺』的音,或者直接做』刺』, 這個字的念法於發音方法相同,』仄的發音方式雷同 .
3. S=SNARE 小鼓音 ,發音方法 吸式 。發音技巧 先自然閉嘴,用嘴形成一個小的縫隙,的向肺里吸氣,會發出近似於放屁的聲音,然後把嘴張開,這個聲音就做完了,之後開始循環的練習,然後縮短向里吸氣的時間,也就是當有氣進入嘴裡產生摩擦聲音的時候立刻把嘴張卡,如此循環練習,就可以做出SNARE 注意: 摩擦音發音不太好找,最好把縫隙一點點調整 作到摩擦音 。
注意事項 :SNARE分為吸氣吐氣,此為吸氣,算是比較常用在FreeStyle里的聲音.此音對於一般初學者來說可能會比較難學,在這個音上放棄BBox的人也比較多,只要能多加練習,其實這個音不難.
⑥ 大鼓的打法口訣,
1、出旗曲
大鼓、大鑔:‖︰xx︱x0︱xx0︱x0︱xx0︱xx0︱xx0︱x0︰‖
2、退旗曲
大鼓、大鑔:‖︰XX︱X0︱〒〒︱〒0︱XX︱X0︱〒〒︱〒0︱
3、出旗曲號:‖︰5.555︱5-︱3313︱5-︱1151︱3313︱5.535︱3-︰‖1-︰‖
大鼓、大鑔:‖︰xx︱x0︱xx0︱x0︱xx0︱xx0︱xx0︱x0︰‖
小鑔:‖︰0x0x︱0xxx︱0xxx︱0xx︱0xxx︱0xxx︱0xxx︱0x︰‖小鼓:‖︰xxxxxx︱xxxxx︱xxxxxx︱x0xxxx︱xxxxxx︱xxxxxx︱xxxxxx︱x0xxxx︰‖
4、退旗曲號:‖︰13︱1-︱55︱50︱35︱3-︱11︱10︱
大鼓、大鑔:‖︰XX︱X0︱〒〒︱〒0︱XX︱X0︱〒〒︱〒0︱
小鑔:‖︰0X0X︱0XXX︱0X0X︱X00︱0X0X︱0XXX︱0X0X︱X00︱
小鼓:‖︰XXXXXX︱XXXXX︱X⊕X⊕︱〒00︱XXXXXX︱XXXXX︱X⊕X⊕︱〒00︱
(6)打大鼓的技巧和方法擴展閱讀:
敲大鼓的技巧
側擊邊是演奏時拿鼓槌的手型不變,從平腕變成扣腕或者側腕,然後用斧錘擊打鼓邊或者鼓幫,製造出鼓槌與鐵釘相互碰撞的聲音,這種聲音短促、清脆、響亮、與擊打鼓面發出的聲音截然不同。
平擊邊是演奏時手型略微改變,手持鼓槌讓鼓槌與鼓面保持平衡然後去抽打鼓面的左右邊緣區域,相比側擊邊來說平擊邊更加考驗演奏者的技術和演奏的感覺。
靠近鼓邊有較多的共鳴、靠近正中心則是點比較清楚但是共鳴不足。如果是短促或是要扎實的聲音時,打的位置則會靠近中心,或是也可以直接打在中心。
⑦ 大鼓怎麼敲
大鼓的基礎打法主要有擊鼓心、打鼓邊、磕鼓面、蹭鼓面、擊鼓槌、按鼓等。用適中的力度握槌,手腕放鬆,將大臂的力量揮動傳送至手腕,乃至手臂、鼓槌,最終敲擊到鼓面,一般是右手打強拍,左手打弱拍。
持鼓槌的手法和方法是右手呈直握東西的手形去握住小鼓槌後三分之一處(槌棒圈槽處),左手呈持筆寫字的手形去握住小鼓槌後三分之一處。其優點是左、右手擊奏時強弱變化表達良好,也有一定的演奏持久力。敲擊時要充分利用手指,手腕動作靈活,富有彈性。
注意事項
在敲擊大鼓的過程中,手腕一定要放鬆,通過臂力來揮動手腕。雙手拿鼓槌的力度不能過緊,也不能太松。過緊會使手使不上力,過松會在擊打過程中將鼓槌甩出去。
想要實現強勁、飽滿、音色雄渾的效果,那麼敲擊時不僅需要手指、手腕、手臂、腰的結合運用,而且還要包括腰部、雙膝和雙腳等部位乃至整個身體的協調運動才能演奏出好的曲子。
在日常的練習中,一定要放鬆,感受力度的變化,多練習,做到身心合一,才能打出既有力量又有精神的鼓聲。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大鼓
⑧ 農村大鼓怎麼打
1、第一段:OOXX OOXX OX OX OX OX OOXX OXX。
2、第二段:OXX OXX OXX OXX OOXX OXX。
3、第三段:OOOX OOOX OX OX OX OX OOOX OXX。
4、第四段:OXX OXX OXX OXX OOXX O
註:O是大鼓敲的,X不用敲
(8)打大鼓的技巧和方法擴展閱讀:
簡介
大鼓是藏、壯、瑤、苗、侗、彝、水、土家、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額阿。壯語稱種勞。苗語稱嗯鐸。侗語稱工。彝族稱額格子嫫。流行於全國各地,尤以廣西、雲南、貴州、湖南、湖北等省區最為盛行。
古往今來,大鼓一直成為各族人民喜愛的民間樂器。因流行地域、使用對象的不同而形制也有區別。多用於報時、祭祀、宮廷儀仗、軍事、宗教、器樂、舞蹈、戲曲、婚喪、節日和民間娛樂等場合中。
戒晨鼓
作為報時的大鼓又稱戒晨鼓,常置放於城池的鼓樓之上。北京鼓樓上的大鼓制於清代,是專門作為公共報時使用的,為使北京居民都能聽到報時,鼓做得特別大,鼓面直徑150厘米,曾有「鼓王」之稱。每到夜間報更時分,鍾鼓樓上鍾鼓齊鳴,低沉的鼓聲傳播全城。
直到1915年鍾表普遍使用後,它才完成了歷史使命,成為供人們觀賞的文物。在北京天壇,也收藏有一面清代製造的大鼓,鼓面直徑150厘米、鼓高200厘米,是舊時皇帝祭天時才使用的。大鼓用於報警的稱警鼓,用於告狀的稱登聞鼓。
在全國各大佛教寺院,建寺時已在山門之後建有鍾、鼓樓。鍾樓在東、鼓樓在西,互相對應。大鼓懸於鼓樓之上,鼓的大小往往隨寺院規模和等級而定,鼓面直徑小者60厘米以上,大者可達150厘米以上。
河南白馬寺的大鼓,鼓面直徑128厘米、鼓高130厘米,橫置在120厘米高的木架上,僧人要站在梯子上擊鼓。有的寺院在大雄寶殿西南側的木架上也置有大鼓。寺院的大鼓,用於僧人早晚上殿作功課、農歷初一、十五及佛教盛典儀式做法事時敲擊,晚上還作為報時用。
藏族的額阿
藏族的額阿,呈圓筒形。流行於西藏等藏傳佛教各寺院中。鼓框用多塊木板拼合而成,外部箍以數圈寬窄不同的扁鐵條,並用釘固定住。
兩端蒙以氂牛皮為面,皮面四周邊緣用鐵釘 固定。各地規格不一。西藏薩迦寺的額阿,當地又稱錯阿欽布,鼓面直徑135厘米、鼓身長(鼓框高)150.5厘米,鼓身兩側各置一對鼓環,鼓身塗深紅色漆,箍鼓的五圈扁鐵條漆為綠色,大鼓橫置於特製的高132厘米的鼓架上,放於寺院的大經堂內。常用於重要的誦經活動,在宗教節日舉行羌姆表演時,也用於樂隊合奏中。
壯族的種勞
壯族的種勞,呈圓墩形。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和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大農村。鼓框用杉木板拼制,以竹篾圈箍緊。鼓面直徑和鼓高均為60厘米,上口單面蒙以牛皮或蟒皮,用鼓釘固定。鼓腰稍粗,兩側各置一對鼓環。鼓底敞口並向內收束。將鼓置地,雙棰擊奏,發音洪亮。常用於節日鑼鼓合奏或為舞獅、舞龍伴奏。
瑤族大鼓
瑤族大鼓,呈圓柱形。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丹、田林等地。各地形制不同。南丹縣里湖、瑤寨一帶的大鼓,多用整段樟木掏空作鼓框,上口單面蒙以未經處理的帶毛牛 皮,用竹釘固定,鼓面直徑60厘米~70厘米、鼓高90厘米~100厘米,下端敞口。
田林縣平山等地的大鼓,鼓框用木板拼成,兩端均蒙牛皮,鼓面直徑80厘米左右、鼓高100厘米~120厘米。瑤族大鼓是瑤族銅鼓樂隊的指揮和領奏樂器。演奏時置於樂隊中央,用雙棰敲擊,聲音洪大。奏法有跨腿擊、彎腰擊、反擊擂、交叉棰等,並交替擊奏鼓心、鼓邊或鼓框等。奏者 邊擊邊舞,奏法千變萬化,舞姿優美動人。多用於民族節日、婚喪禮儀等場合。
苗族的嗯鐸,漢稱苗族皮鼓,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那坡、南丹等地。鼓框用整段原木掏空製成,兩端蒙以牛皮,用竹釘固定,鼓腰置鼓環。各地尺寸有別。那坡縣的鼓面直徑60厘米、鼓高80厘米;南丹縣的鼓面直徑50厘米、鼓高100厘米。演奏時,雙手執棰,邊擊邊舞。常與銅鼓、鑼、鈸等樂器一起合奏,用於婚娶喪事等場合中。
侗族的工
侗族的工,呈圓筒狀。流行於貴州、廣西、湖南等省區。鼓框用整段「梅香雪」 原木挖空製成,兩端收束,中腰稍粗,鼓面直徑50厘米、鼓高100厘米~150厘米,兩端蒙牛皮, 邊緣 用竹釘固定,鼓兩側置鼓環。系繩橫吊於侗寨鼓樓中。以兩棰擊奏,發音洪亮、渾厚,遠聞數里。平時不用,僅在盛大節日、傳達上級公文和聚眾議事時方可擊奏。
彝族的額格子嫫
彝族的額格子嫫,圓筒狀。流行於雲南省路南彝族自治縣、彌勒和瀘西等地。鼓框用一整段椿木或核桃木掏空製成,兩端蒙以羊皮,鼓面直徑60厘米、鼓高95厘米。演奏時置於架上, 用雙棰擊奏,棰頭一端包以絨布。也可前面一人背鼓,後面一人邊走邊擊。每逢節日、喜慶或趕集場合,用於伴奏民間歌舞《大三弦舞》(又名《跳月》)。
水族大鼓
水族大鼓,呈圓筒形。流行於貴州省各地。鼓框用整段椿木、樟木或桑木挖空製成, 中間略粗,兩端蒙牛皮。鼓面直徑45厘米、鼓高100厘米,置於鼓架上,以短木棰敲擊。用於六月六、過端(水族過年,八、九月間)、過捻(正月)等傳統民族節日,常與銅鼓、蘆笙等樂器合奏,眾人圍鼓歌舞。
土家族大鼓
土家族大鼓,又稱堂鼓,圓筒形,流行於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鼓框用杉木板拼合而成,兩端蒙牛皮,鼓皮邊緣用兩排鐵釘或竹釘固定。鼓面直徑44厘米、鼓高46.5厘米。鼓置於地,雙棰敲擊。
也可鼓綁長桿,前後兩 人抬鼓,中間一人擊奏,發音粗獷洪亮,常與嗩吶、鑼、鑔等樂器用於花鑼鼓或絲弦鑼鼓合奏。喜慶或節日也用於民間舞獅、舞龍伴奏。
⑨ 大鼓的打法口訣
首先,我們用雙手拿住鼓搥,進行敲打鼓中心和鼓邊緣的這兩個位置,在敲擊過程時,手腕一定要放輕松,然後在通過臂力,力量來揮動手腕,最後再打到鼓搥上。
最後,在大家平常練習大鼓過程中,一定要讓手腕放鬆,平時要多感受手臂的力量,變化和肢體協調性。
⑩ 大鼓的製作方法
首先把鼓圈做出來 ,選用優質楊木來做鼓圈。在鼓圈上打好膩子,使鼓身光滑容易上漆,膩子用滑石粉和皮膠兌制而成.然後上漆兩遍選用優質水牛皮做鼓面,傳統老工藝把皮子刨均勻,厚薄均勻.鼓面用水浸泡後,泡軟即可,然後開始釘鼓。方法:把泡好的鼓面蒙在鼓圈上鼓面的周圍打好孔用剛勁穿上,然後用繩子盤好剛勁,鼓圈放在釘鼓的架子上,架子有一個木質的圓盤和2到4個千斤頂和一個鐵質的圓框架組成。框架的四周帶有許多彎鉤,把繩子掛到彎鉤上記牢,這時開始打千斤定,把皮子拉緊,越緊鼓出來的聲音就越響。希望能夠採納哈洛陽金杯鼓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