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家庭教育有哪些教育方法。
鏈接:
⑵ 關於家庭教育的好方法
成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
並不是因為事情難我們不敢做,而是因為我們不敢做事情才難的。
1965年,一位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主修心理學。在喝下午茶的時候,他常到學校的咖啡廳或茶座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這些成功人士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某一些領域的學術權威和一些創造了經濟神話的人,這些人幽默風趣,舉重若輕,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順理成章。時間長了,他發現,在國內時,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騙了。那些人為了讓正在創業的人知難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創業艱辛誇大了,也就是說,他們在用自己的成功經歷嚇唬那些還沒有取得成功的人。作為心理系的學生,他認為很有必要對韓國成功人士的心態加以研究。
1970年,他把《成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給現代經濟心理學的創始人威爾;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讀後,大為驚喜,他認為這是個新發現,這種現象雖然在東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還沒有一個人大膽地提出來並加以研究。驚喜之餘,他寫信給他的劍橋校友--當時正坐在韓國政壇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說,"我不敢說這部著作對你有多大的幫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個政令都能產生震動。"
後來這本書果然伴隨著韓國的經濟起飛了。這本書鼓舞了許多人,因為他們從一個新的角度告訴人們,成功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梁,錐刺股"沒有必然的聯系。只要你對某一事業感興趣,長久地堅持下去就會成功,因為上帝賦予你的時間和智慧夠你圓滿做完一件事情。後來,這位青年也獲得了成功,他成了韓國泛業汽車公司的總裁。
提示:人世中的許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該克服的困難,也都能克服,用不著什麼鋼鐵般的意志,更用不著什麼技巧或謀略。只要一個人還在朴實而饒有興趣地生活著,他終究會發現,造物主對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⑶ 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小技巧,你知道哪些呢
培養孩子健康成長,是家長的責任和義務。不管家長在事業上取得多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他培養孩子失敗所帶來的損失。所以,如何培養孩子,值得所有家長去關注、探索、深思。
我認為,在孩子小的時候(1至3歲),多陪伴孩子,親近孩子,與父母建立親密的情感。讓孩子心理健康、有安全感,培養良好的性格是家長的重要任務。
最後,要多關注他、鼓勵他。當孩子需要你的時候,你一直都在他的身邊;當孩子需要你的幫助的時候,你總能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每一個健康成長的孩子背後,都少不了父母的默默地、無私的付出。這是一個漫長而又需要耐心的過程。當然,你的每一份愛,每一次陪伴,都是一粒種子,也許會經歷風吹日曬,嚴寒酷暑,但終會在雨水的滋潤下,破土而出,茁壯成長。
⑷ 家庭教育怎麼進行
1.提供良好的環境與機會
只要建立起育兒教育計劃,父母會為了實踐計劃內容而下功夫。與計劃相關的情報資訊,也會因此特別關注並提供給孩子吸收,經過這個過程的用心,父母更會配合孩子的成長,來給予適宜的生長教育環境,這正是啟發孩子能力發展的最佳環境。
2.讓生活中注入「緊張感」
平時如果沒有計劃好「未來」的目標,平常每天只會與孩子一起反復過著散漫的日子。但是如果有必須要執行的事也就不易怠惰,為了實現計劃內容,也會警惕自己收斂那種「慢慢來」的心態,而增添一些緊張感,也為生活注入活力元素。
3.生活會變得充滿安定感
不妨想像一下孩子四五年以後的模樣吧!趁孩子還小,就從現在起計劃一下他入學前該成為什麼樣的學齡兒童。有了教育計劃為前提,生活也會因內心的想法而變得更為踏實。
讓「育兒計劃」能容易實現
所謂「計劃」聽起來不免生硬、枯燥,更不必談育兒教育計劃是長期奮戰。因此,為了避免難度高、花費大且不耐久試的計劃,應該以父母本身的狀況和家庭整體的條件來考慮,在不勉強的范圍內建立計劃,以如何能夠落實在孩子身上的計劃為前提。
1.考慮孩子的能力
如果要孩子在語言、才藝、體能上有所發展,首先應該考慮把握孩子現階段的能力,但大多數的父母一般會以希望孩子能達成哪種「程度」來作為計劃目標。但對於幼兒來說,不論是年齡、心智,還是對學習內容提出疑問的能力都有限,甚至還要考慮孩子的健康狀況與體力問題,這些都是比如何制定學習計劃,讓孩子達到某種水準還應優先考慮的;其次才是針對孩子狀態來決定學習進度,最後才確定如何讓孩子進行具體的學習內容等細節。
2.考慮經濟能力
育兒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計劃安排孩子的教育前,應按家庭經濟能力來衡量。如果計劃著每個月都能帶孩子去旅行,或者讓孩子進入幼兒園還是參加才藝班,都要相當的花費。因此若以現行的收入是否能有足夠比例來分配,須仔細考慮。
3.建立有連貫性的計劃
育兒也是有流行風潮的,像是奶粉中添加了從DHA到益菌寡醣的成分,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流行」。當你在計劃有效率的育兒企劃時,不要盲目追求時下的風潮,東學一種西學一種,不但給自己和孩子壓力,也造成學習不連貫。只要相信自己的感覺,孩子在不斷地成長,學得開心,以針對孩子個別的情況來安排,就是最好的育兒方式。
4.實行過程中隨時修正不適合的計劃內容
通常在不知不覺的育兒過程中,便造就了一個孩子的雛形,即使你有心制定育兒計劃,實際執行起來也有適合與不適合的內容,但往往在沒有察覺的情況下,繼續著錯誤的教育方式。因此,育兒計劃不是像憲法大綱那般無法更改,應邊實行邊觀察孩子的狀況,如有不當都可做適當的修正,才會是個實用的計劃。
充分活用時間的方法
為了能實踐育兒教育計劃,有效的運用時間也是很重要的。除了配合孩子的成長特性以外,也可隨著家長本身工作的時間,與生活環境來做彈性的調整安排,以利於計劃能落實。
1.把握可能突出的時間
即使是做同性質的工作,有些人早上比較有效率,有些人則是晚上效率較高。因此,把握自己的做事時間集中效率,上班族父母不要回到家還繼續工作,專職媽媽不要整天像是有做不完的家事,而減少了與孩子的相處機會。
2.善用家中你與孩子常逗留的地方
如果你計劃給孩子長期念故事書,可以試著把握時間和地點,如在孩子的床邊或你的工作台邊,甚至玩具箱旁邊,只要是你與孩子常去的地方,都可以輕易完成你想要為孩子做的計劃,「念故事書」不一定非得在書房內,只要親子都感覺舒適又唾手可得的地方即可。
分階段育兒計劃項目
所謂的計劃,除了5、10年的長期性計劃以外,也有短時間內,計劃在每天24小時要做的基礎事項,項目上可分短、中、長期性的各種目標,而且除了智能、體能等各項發展也是必要。
1.培養健康寶寶的計劃
孩子在新生兒時期,重要的就是身體健康。隨著孩子的逐漸成長,各種預防接種或這時期容易出現的感染疾病要預防,要准備好各種相關資料,或上醫院檢查健康等。而各種鍛煉孩子體能的游戲活動,也可歸納在計劃之中。
2.以長、短期為單位的計劃
訂計劃,可以將要做的事簡單寫在備忘錄上,可以作為1個月甚至幾年內的中長期計劃來施行。如果是雙職工家庭,可另行安排周末、假日的特別計劃。
3.以度假或旅行為目標的計劃
「今年春天去賞花、夏天去海邊戲水、秋天去賞楓」等等,按季節和季度活動來給孩子做不同的計劃,除了靜態的學習,別忘了小小的外出旅遊體驗,帶給孩子的刺激比什麼都大。幼兒常去公園玩,也是一種良好學習體驗。
想要培育喜愛 大自然與音樂的孩子
不要把我們所提的「計劃」想像成多麼困難嚴肅的事,其實簡單來說,就是父母對子女的一種「心願」而已。例如這個模擬的希望「想要培育喜愛大自然與音樂的孩子」時,該怎麼做呢?
我們請教了一位教師媽媽崔老師,她有一個14個月大的女兒,她這么計劃著:
1. 6歲以前讓她學會拼音:崔老師認為只要語言能力增加,孩子就會自行向外吸收新的知識,思考能力也會劇增,所以入學前希望她能學會漢語拼音,打算先從家裡的每樣物品上貼著名詞標簽開始,讓孩子從日常生活中去活記辨認。這也是很多媽媽身體力行的教育方式之一。
2.讓她學會一種樂器:把音樂或繪本當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常聽音樂或直接學習某種樂器都好,用音樂的陶冶來培養豐富的感受。
3.希望她健康又喜歡運動:由於現在的孩子都住高樓大廈,運動量明顯的不足,而且飲食也較油膩,體能不如外表看起來的白胖來得好,因此打算從現在她正學走穩跑步時,固定帶她去散步,從小鍛煉體力讓身體健康,成為充滿活力的孩子。
4.希望她多接近大自然:隨著季節的變換帶著她外出,去體驗各種不同的感覺與視覺上的變化。但是接近大自然也可以從家裡樓下的樹木,或是和孩子一起種植各種小盆栽開始,讓孩子在實踐中感受大自然的變化。
5.為她製作充滿回憶的相本:雖然大部分的父母都會為孩子拍照,但是崔老師希望隨著女兒各方面的成長與變化,以故事書的生活化方式來拍攝整理,好讓幼兒期能有完整的回憶記錄。
讓孩子成為計劃中的主人
讓孩子也參與計劃的安排
孩子年紀還小沒有完整表達語言的能力,但只要能表達出自己的喜好時,父母就該徵求孩子的「想法」,而不要一味的以大人的意志為轉移。訓練孩子從小就對自己的事情負起責任。
協助孩子完成計劃內容
和孩子一起完成計劃的安排後,父母要扮演從旁協助的指導者,而非完成計劃的主導者,一切以孩子的自身能力和步調來決定「進度」。而父母要做的只是把所處周圍的環境布置成適合推動你們計劃的空間。
無論結果如何都要贊美孩子
如果孩子自己決定要做的事能有好的結果,當然值得贊美。但即使決定的內容效果不理想,也要鼓勵孩子把一件事情完成。
徹底執行計劃的方法
制訂一個計劃並不難,如何按時去執行計劃才困難,因此為了能具體落實,可以用以下的方法來提醒自己。
1.把計劃記錄下來
把想要實現的計劃做成記錄表,或製作成檔案夾分類整理,並將相關資料收集在一起,就可一目瞭然並隨時提醒自己,並且因較有正式感而會下定決心去做。
2.把計劃表或檔案夾放在明顯之處
做成的計劃檔案,不要將其束之高閣,而應把它放在常去、常用的地方。像短時間內要做的計劃,不妨寫下貼在冰箱上或者兒童房的門上,以孩子也能看得到的高度為原則,像是個備忘錄般提醒大家。
3.定期評量計劃結果
給這項育兒教育計劃一個「評量表」,以每日或每周為一個單位來評量,檢查計劃內容的實踐程度或孩子的表現等等,以貼紙或彩色筆來標注成果,也讓孩子感覺自己正在做一件事的榮譽感。
實行育兒計劃的技巧
盡管計劃人人都有,但巧妙卻各自不同,這里集合一些媽媽的實行技巧提供參考。如果是想常念故事書給孩子的話……
想要孩子多念故事書
想要孩子培養豐富的想像力,故事書或圖畫都是好方法,因此,首先要創造一個讓孩子能容易接近書本的環境。
方法1把故事當成玩具
大部分幼兒對於書本都還不會主動接近翻閱,但是若把書本拿來當玩具,排成各種形狀引起孩子的興趣,然後漸漸的帶孩子翻閱內容,先從瀏覽開始培養「看」書的習慣。
方法2念孩子喜歡的書
在各式各樣的繪本或故事書當中,一定有孩子特別鍾情的類別,可以常念給孩子聽,讓他聽習慣故事的走向後,再慢慢換別的書本,先挑讓孩子有興趣的書開始試試。
方法3反復的念同一本書
幼兒有個特性就是喜歡反復做同一件事,如果書中有孩子喜歡的圖畫或句子,就多念給孩子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方法4加強繪本的翻閱
幼兒的另一個特性是不耐久候,因此不要挑戰他們的耐性,想要培養閱讀興趣,先從圖畫多、文字少的圖畫本開始,在還沒有被字句設限之前,讓寶寶自行從豐富的色彩和圖案中,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也很好。
方法5讓孩子把有印象的故事情節畫下來
對於還不識字的幼兒,如何訓練他們做「讀書心得報告」呢?方法就是鼓勵孩子把最有印象的故事情節或人物給畫下來,比較會說話的孩子,還可請他們自己解釋圖書內容。
方法6家長自己要多翻書
所謂大人的「以身作則」在幼兒身上特別有用,想要孩子親近書本,父母本身就該多「擺」出看書的樣子,讓孩子耳濡目染,減少家中開電視的時間,全家一起坐下來「看」書,即使幼小的孩子也都會靜下來「翻」書的。
選故事書的方法
1.字體清晰粗大,容易辨別的;圖畫色彩鮮艷、不渾沌的。
2.外語童話書的話,最好是字句與插圖能一致,並反復出現多次。
3.使用較多形容詞或象聲語等,具律動感的內容較佳
⑸ 家庭教育如何做家庭教育應該如何做
爸爸教育靠做,媽媽教育靠說爸爸媽媽在家庭教育中的差異不僅僅體現在教育理念上,也體現在教育方法和技巧上。要想實現密切配合的家庭教育模式,就必須對自己和對方的教育方法有深刻的了解。有了了解,才有密切的配合,才能獲得最好的教育成果。爸爸教育靠做,媽媽教育靠說。讓孩子獲得的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他們才會成為最優秀的孩子!
⑹ 家庭教育小技巧
做好雙方大人的行為規范,孩子是模仿的,你的缺點與優點都會在孩子身上體現,沒有技巧,只有做好自己
⑺ 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
鏈接:
⑻ 家庭教育的技巧和方法
01
1. 家長應該為孩子樹立榜樣
榜樣是以別人的好思想好行為來影響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不管家長的言行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對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響。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時時刻刻、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
02
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家長要有意識地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場所,家長要組織好生活,處理好成員之間的關系,堅持正確的道德行為為准則,形成團結和睦的家庭氣氛,建立井井有條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03
說服教育要尊重孩子
說服教育的具體做法:
一是談話,家長根據子女的思想實際,擺事實,講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談話要有針對性、靈活性,態度要和氣,不要板著面孔,居高臨下地訓斥、挖苦。
二是討論,家長與子女共同討論。討論時要尊重孩子,耐心傾聽其意見,有不正確的觀點,也要耐心地講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長觀點不正確要勇於承認。
04
實際鍛煉,讓孩子在實踐中成長
上初中後跟小學朋友斷了聯系,上高中後跟初中朋友斷了聯系,上大學後,高中的朋友也不大聯系了 ,估計大學畢業後就沒朋友了, 從一個環境到另一個環境 ,過去的關系全都無力維系,是青春太過單薄,風輕輕一吹就散了,離開時請記得彼此的微笑,給彼此祝福。驀然回首,生命是一場無法回放的絕版電影。
05
表揚獎勵孩子,精神獎賞為主
表揚獎勵是對子女的思想行為給予肯定和好評。通過肯定和好評,以加強子女進取心和榮譽感,爭取更大的進步。表揚獎勵要實事求是,要及時,要說明原因,並且應以精神獎賞為主,物質獎賞為輔。
換來一個個騰飛的孩子
我們將用心連接我們的友誼
這個冬天
06
批評懲罰不能少但不要侮辱孩子
批評和懲罰都是對子女不良思想行為的否定,不過後者是對嚴重不良思想行為的一種教育手段。
批評懲罰時,首先要全面了解情況,掌握不良思想行為的具體情節和嚴重程度,從錯誤的實際出發,批評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進而產生改正錯誤的動力。
批評時不要諷刺,不要奚落,不要謾罵。懲罰主要是剝奪某種權利,而不是體罰,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殘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