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練書法的基本步驟
練書法的基本步驟
練書法的基本步驟,書法之用筆之法,目的在於通過毛筆和筆毫在紙面運動,寫出有骨有肉有生命力的線條來,練就一手好字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俗話說「字無百日功」。下面分享練書法的基本步驟。
一、逆勢起筆
逆勢起筆要求做到「欲右先左」 欲下先上」 欲左先右」。凡起筆都必須有一個」逆勢」。這是一個按照筆畫前進的方向取一個反方向的落筆動作。就是能使筆畫剛勁有力,含蓄飽滿。
在掌握逆入的基礎上,應注意:橫畫直落筆,豎畫橫落筆。落筆實際上是個迅疾的頓筆動作。這樣可以充分鋪毫,為筆畫方起創造條件。
起筆動作,可分為三步。以橫畫為例:第一步先逆勢向左;第二步快速直落筆,鋪開筆毫;第三步略拎鋒毫慢慢向右上方。
起筆有藏鋒、露鋒兩種。落筆時用逆鋒取勢寫成的謂「藏鋒」,也稱「逆鋒」。藏鋒可以使筆畫圓潤、渾厚,所謂「藏鋒以包其氣」。
露鋒,是由斜筆或尖落筆寫成的,筆鋒入紙時,其鋒外露。斜落筆寫成的叫「側鋒」。露鋒可使筆畫俊秀生動,所謂「露鋒以縱其神」。
要使用筆富於變化,用筆時,應該將藏、露配合使用。藏鋒求動起筆要逆入以蓄勢。「逆入」就是倒逆筆鋒,起筆時筆尖朝向筆畫走向的一方,欲下先上,欲右先左。
起筆的藏鋒就是用的逆入筆法。逆勢起筆使得書法這種靜態藝術產生一種動勢的美,好像射箭,往後一拉弓,就產生了百步飛矢之勢。
藏鋒蓄勢有實地和凌空兩種,實地就是在紙上藏鋒,凌空是在空中完成蓄勢動作。
二、中鋒行筆
運筆首先要掌握中鋒行筆的方法。這是中國書法傳統的基本筆法。中鋒行筆是指筆毫鋪開後,筆鋒沿筆畫中線移動的一種方法。
基本功扎實,擅長中鋒行筆者,用濕墨把字寫在大薄紙上,晾乾後反過來看,只見筆畫中間有一條黑線,這便是中鋒運行的路徑。
我們來看毛筆,毛筆筆尖最主要的一撮筆毫叫主毫,圍繞在它周圍的筆毫叫副毫。當我們寫字的時候,讓筆的主毫經常在筆畫的中心行走,這就叫「中鋒行筆」。這樣寫字,筆頭所含的墨汁從筆的主鋒注入紙里,滲向筆畫邊緣,寫出來的點畫中間濃重,兩邊淺淡,有立體感。
如果在運筆的時候,毛筆的主毫在筆畫的一側,副毫在另一側運行,那就叫「偏鋒行筆」。這樣行筆筆力不能貫注,筆頭所含的墨汁就會過多地滲入點面一側,如果總是偏鋒行筆,點畫浮薄無力。
在筆運行時,筆的運行方向和整個筆毫的指向肯定是相反的,中鋒和偏鋒不一樣的是:中鋒行筆的筆尖(鋒)指向筆的運行方向相反的一方,並在筆畫中心運行;而偏鋒行筆的筆尖(鋒)指向和筆的運行方向的中軸線相垂直的一方。
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我們略一停頓,把筆鋒提一提讓主毫端接觸紙面,再接著運筆,又是中鋒行筆了。
我們不斷地寫字運筆,不斷地提、按,就能不斷地調正筆鋒,保證中鋒用筆,好像踩鋼絲的人,左右搖擺,而重心常不離開中心。
我們在起筆之後,筆毫在紙面上運行,如果又浮又滑,寫出的線條必然浮薄無力。要寫出道勁生動的線條,必須運筆要「澀」,筆意往前走,卻好像有物阻擋,兩力相爭,對抗前行,筆毫在紙面上摩擦「沙沙」作響,這就是「澀筆」。
但是,澀容易「滯」,片面求澀則筆墨就會凝滯失去神采,所以還要行筆有求速的動勢,這就是所謂「疾」,疾就是快,也稱為「捷」。疾澀相生,寫出的線條自然蒼潤有神。
三、收筆的方法
字的每一點畫全靠收筆以最後完成,要使一筆形神兼備,必須寫好收筆。
寫好收筆要注意兩點:一是將筆運送到最終端,穩、准、明、利,不可倉促收筆或遲疑不決;二是起筆時回鋒映帶,力求筆雖盡而趣無盡,筆短而意長,令人回味。
在寫收筆時,筆力要一直送到家,筆鋒臨離紙的時候仍須是力透紙背的。筆是在提起,而鋒卻是在入紙,這樣的收筆可使線條神完氣足。如果力未貫注至筆畫終端即倉促收筆,即筆枯氣短;如果該收筆回鋒時卻遲疑不決,即筆鈍墨滯,都成敗筆。這不是我們想要提倡的。
一、掌握正確的執筆方式
執筆的位置與寫字的大小密切相關,執筆越高時,筆所需揮灑的范圍越大,一般來說字也寫得更大。所以如果要寫同等大小的字,行書執筆位置比楷書高,草書執筆位置比行書高。
執筆方式很多,有搓管法、捻管法、三指法。需要掌握:指實,手指要實,不可軟弱無力;掌虛,筆桿不可靠在手掌上;腕活、手腕要靈活,不能僵硬或貼在桌面上等等要點。
二、從楷書入手,練習書法
因為楷書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字體,所以建議從楷書入手,練習書法。楷書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在隸書中獨立發展而成,楷書於隸書與行書之間,於上承接隸書,於下則便於我們掌握與楷書相近但技法更為復雜的行書。所以一通百通掌握好楷書就基本上能掌握毛筆書寫技巧,對學習其他書體(隸書,行書等)也大有幫助。
三、練習中盡量多臨帖少摹帖
因為在摹的過程中,絕大多數人都不會主動深入的去分析理解每個字體的各個基本畫筆來龍去脈。
但是如果掌握臨摹字帖的方法,將會事半功倍。掌握臨摹字帖的方法需要選擇合適的字帖,選擇毛筆字帖或者鋼筆字帖。
掌握臨摹字帖的方法:挑選字帖,先摹後臨、臨摹結合在習字時,要先摹後臨、臨摹結合,仔細讀貼,背、核、用除了臨摹外,還要會背、核、用。並且博採眾家之長,練習不同的字帖。
四、參加書法展覽、競賽等多種形式
在練好軟筆字的基礎上,提高硬筆(鋼筆)字的書寫能力,逐步提高書法創作鑒賞水平,在練習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參加一些書法比賽,來以此檢驗自己的水平,並能從其他同等水平的人群中看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相信只要努力,一定會提高書寫水平。
一、堅定意志
在人們認識到寫字的重要性,產生練字的慾望後,還要根據練字的要求,擬定計劃,選擇練習手段,循序漸進地進行練習。這種自覺確定目的、支配和調節自己的行動,克服困難,以達到預期目的的心理活動,就是錘煉意志的過程。練就一手好字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俗話說「字無百日功」。
練字要經歷一個反復訓練,逐步提高和形成書寫技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感到枯燥無味,練習時間難以保證,效果不明顯。這時,如果不具備良好的練字意志品質,就會出現棄筆停練、半途而廢的現象。
因此,必須加強練字意志品質的'鍛煉,做到忙中抽閑,持之以恆。要長計劃、短安排,求質不求量,天天寫、天天練。如果每天能堅持寫好兩、三個字,兩年後,就可把兩干多個最常用字練好了。
練字的時間其實不須有多大的講究,只要面前有紙、筆就行。如果是學生,可以在課間時間寫寫,調劑一下腦筋。也可以在剛坐下來時寫寫,鎮定一下心神。也可以在一時想不起該干點什麼的時候寫寫,緩解一下心情。總之,只要有一顆練字的心,桌面上常備著紙筆,便可利用各種的空閑時間來練字。
二、練字方法
1、選帖,在選帖的基礎上,還要經過讀帖、描摹、臨帖、背帖、創作五步。建議練司馬彥或龐中華的楷書,字體比較大而且有自己的發揮空間。在選好一本字帖之後,就要專心致志練下去,不可隨意更換字帖。
2、練字不是機械的重復,苦練還要巧練,平常練字不要養成「抄帖」的壞習慣,用筆率意、不加分析、塗塗改改是練字的大忌,「抄」得越多,錯得也越多。練漢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用心去記字的間架結構,寫完字後和字帖上的對比一下,要找出其中的微小差距,並且要不斷的修正。不要花太多的時間去摹寫,就是拿紙放在書法的原體上進行摹仿練習,那樣的效果真的不好。
3、每天應該至少練半個小時,不要追求寫字速度,每天練二三十個字就好,每個字應當至少寫30遍,這樣才會有效。
4、下功夫練最基本的字,所有的努力都用來打基礎。先自己選出來。每天只寫兩三個,千萬別多寫!記住,越慢越好,越慢進步越大。可以先描,但最重要的是照著寫,不斷地對照改進,直到特別像。
三、練字的注意事項
1、書寫工具的選擇。「工欲善其事,必先得其器。」鋼筆。筆跡的墨色以藍黑色為最好。
2、練字應注意寫字的姿勢和執筆的方法。
3、練字要心平氣靜,善始善終,不能心浮氣躁,敷衍了事。寫字的時候要做到一筆不苟,每一筆都要寫得實實在在。有人練字的時候,喜歡在結束前亂畫一氣,這種亂畫是練字的大忌。
4、不要輕易變換字體。練字要有恆心,有毅力,要練好扎實在基本功。須知:一日練功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在掌握了字體結構的基礎上,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字體堅持不懈的練下去,輕易不要變換字體。
5、要學用結合,練寫合一,有的同學練字的時候寫得很好,但寫作業的時候又瞎寫一氣,這們是永遠練不好字的。練過的字平時用到了,應該寫的象練時那樣好,練一個用一個,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學用結合才能練好字。
Ⅱ 學習書法正確方法
正確學習書法的方法包括以下幾步:
一、首先要有強烈的願望想把字寫好。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任何事物只要有興趣就成功了一半,練習寫字也不例外,首先要樹立一種觀念,不是別人要把字寫好,而是我要把字寫好。如果一時沒有興趣,就要慢慢培養,你想寫字有那麼多的好處,你就會有願望想把字練好。
二、了解學習硬筆書法的基本常識。
練習寫字前,我們要了解一些基本常識:
1、備用工具:普通白紙、鋼筆、圓珠筆、藍黑或碳素墨水等;
2、握筆方法:三指執筆法,拇指和食指兩指緊握筆桿,中指靠在筆桿的下面,主要是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握緊筆桿,無名指和小指輕輕靠在中指的下面即可,三指握筆桿的地方距筆尖大約1寸的距離,筆桿距紙面大約45度的角度;
3、寫字姿勢:坐姿,要頭正、身直、臂開、足安。
三、「讀、摹、臨、背、意、用」六字是學習書法的不二法門。
「讀」即讀帖,讀什麼?讀字的用筆方法、結字的方法、神采和通篇的章法等,讀帖要抓住帖的特徵及字的形象特點。在腦海中形成一定的印象。讀帖要經常讀,沒事閑暇時要經常拿出來翻看。
「摹」即摹帖,就是用透明的白紙蒙在字帖上照著描寫,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描紅。
「臨」即臨帖,就是帖放在一邊,一邊看一邊照著帖的寫法進行練習,最好不要看一畫寫一畫,要看一個字寫一整個的字。古人雲:「臨書易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臨書易進,摹書易忘。」
臨帖是學習書法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臨帖還要進行比較,就是把自己寫的字同帖上的字進行比較,比較字的形態,短長肥瘦,字的用筆、結字及神采等,看差在哪裡,好在下次臨寫時進行改進。
「背」就是背臨,我們經過一段時間的臨寫後,學寫的字在腦海中會有一些記憶,我們就要試著不再看字帖,能夠背著寫出字帖上一樣漂亮的字來。開始如果有一定難度,說明臨帖記憶的功夫不到家,就要繼續花功夫進行認真臨寫直到能夠背臨出來。只有能夠背臨才離成功不遠了。
「意」即意臨,再創造的過程。在能夠背臨的時候,融入自己的思想、理解、情趣、個性修養入書,進行再創造,最終走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特點,不然臨得再象也是別人的東西,古人稱之為「書奴」。
「用」即我們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要在日常的生活、學習、工作中進行應用。如今天經過練習會寫好了一個字,明天就要在作業、寫信、寫文章中按練習的寫法進行書寫應用。徹底改掉以前的不良寫法習慣,重新按練習的新一套寫法進行書寫。
如果我們只是練習寫字的時候按字帖上能夠把字寫好,而平時又按原先自己的習慣寫法進行書寫,這樣就永遠不會有進步。
四、關於學習硬筆書法的幾點注意事項。
(一)、忌見異思遷,宜目標專一。
見異思遷、朝秦暮楚是做任何事物的大忌,學習硬筆書法也不例外,很多初學者學習書法,今天喜歡「二王」,明天又臨顏真卿,過幾天又學習米芾、蘇東坡……見異思遷,目標不專一這是學書之大忌,也是很多習書者為什麼經常臨帖,遲遲不能進步,到頭來什麼也沒有學到的根本原因。
因此我們必須選准一本自己喜歡的一家一帖後,老老實實臨寫,等學到八九分,再臨臨其它帖也是無妨的。
(二)、忌「一曝十寒」,貴堅持。
書法大師魏開學告訴有些初學書法的朋友.練字象犯冷熱病,興趣誄時就練一陣子,有時十天半月就不動筆,如此「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式的練字肯定是練不好的。貴在每天堅持練上一兩個小時不間斷,如果有時出差在外,也可以帶上帖進行讀。
(三)、正確認識「高原現象」。
所謂高原現象就是開始練字感得有進步,練了一段時間後,覺得沒有進步了,反而覺得比以前退步的現象。有些人遇到這種現象悲觀失望,先是自怨自艾,有時乾脆換一本帖,或者停止不練。
要知道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是自己欣賞水平提高了,常言說「眼高手低」,這不是退步而是進步,是手底下的進度沒有眼睛的進度快,遇到這種情況,只有繼續加緊臨帖練習,使手上的功夫達到眼上欣賞的水平。
(2)科學的練字方法及步驟擴展閱讀:
軟筆書法的基本練習:
一、身法。
從來我們習字的唯一途徑,就是面對範本、學習寫好漢字。
習字時要端正姿勢。端坐桌前,與桌保持一些距離,紙放正,右手運筆成字時,筆的位置,對准鼻的前方而稍偏右,頭正而稍偏左,可看得清楚些,又可使字不歪斜。兩腳踏實,八字開,到了寫較大的字幅,要端立,右腳可稍前踏出,因右臂右肩有時須前伸,上下取得一致。
左臂或按桌上,或向後伸開些,也可取得姿勢平衡。腳樁站得穩不穩,也可影響字的穩不穩。故前人把「正腳手」作為習字的第一步驟(手的安排,下面再說)。
全身須松開下沉,肩不要聳,背不要弓。站著寫大字,腳站穩,用腰推動肩,肩帶動腕,這叫「力發乎腰,其根在腳」。又把腰肩之力或竟是全身之力達到筆尖,再跟著筆送到筆畫盡端,這樣,寫出的字就可厚重到家。又不論坐著立著寫,要眼到、心到、手到,注意力集中。
寫時能心、手、眼一致,自然而認真地對待它。這端正姿勢,也是端正學習和工作態度,於效果和進步都有好處。
二、工具使用法。
習字用筆,初學先備大楷、中楷羊毫,到寫小字時添小楷羊毫或兼毫。狼毫價貴,初學不一定即備。羊毫性柔,狼毫性剛,兼毫剛柔相參。練到後來,看情況需要而陸續添些。用筆大小,應視字的大小而定,寧可筆稍大些,寫起來寬裕些,筆小了易感薄促。
新筆開用,或用涼水溫水浸開,或用手指搓開,不宜用沸水泡開(筆頭根膠易軟化而脫落),不宜用牙咬(易傷毫)。
羊毫、狼毫的筆頭可開一半,或開四分之三,或全開,都可以,如只開四分之一(大材小用)不好;兼毫只宜開一半,全開則鋪了。開多少有時看寫用情況而定。
蘸墨時筆橫執,上端向右外,筆頭輕接硯墨,邊蘸邊滾轉,以使筆頭吸墨而保持圓尖。用後洗清餘墨,甩干勒挺,放好或掛起(筆頭向下)。倘不洗清,被墨膠結,下次動用時就多了再浸開之麻煩,且易損毫。要筆經用,須注意保養。
習字用紙,初學不必精好,以元書紙、玉扣紙、毛邊紙、八多紙……等普通本紙最為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