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測量中放線方法

測量中放線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04 13:38:50

❶ 修路怎樣測量放線

首先,我們在去現場之前,你就要把需要放的軸線從圖紙上移出來,就是把主要軸線之間的長度,距離標在筆記本上,只要簡簡單單的長度和距離數據即可。先標大軸線,長的軸線,後標小軸線。注意,這個順序適合今後你放線的順序是一致的。不可顛倒。

2/3

放線時,你找到參考物,就是原始點之後,要首先的第一條,就是把大軸線(就是比較長的重要的軸線)定下來,放出來;然後根據大軸線再去放比較短的軸線。這樣可以減少誤差。

       要記住 一條,從大軸線引出小軸線,就是儀器和人眼觀測的誤差再大,反映到小軸線上的誤差也會很小,但是,要是你做翻了,從小軸線去引測大軸線,那麼 再小的誤差反映到大軸線上也會有很明顯的誤差的。比如:用30米長的軸線轉90度角放出3米長的軸線,你在儀器里觀測30米軸線的另一端誤差30毫米,那麼在3米軸線的另一端也僅僅只有3毫米的偏差。而用3米長的軸線轉90度角放出30米長的軸線,你在儀器里觀測3米軸線的另一端誤差3毫米,那麼在30米軸線的另一端就會有30毫米的偏差。所以,小軸線引測大軸線,每個人的偏差都不一樣,而用大軸線引測小軸線,每個人的施測效果都差不多,這是一個簡單的幾何問題,但是也是最重要的問題。

3/3

 放線時,以上兩步解決了速度和順序的問題,那麼,第三步就是,要多留一步神,每次觀測讀數你要讀兩次。如果沒有大的誤差就好。如果兩次誤差很大,那這次讀數的步驟就要重來,待校正好了再重新讀數。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你的測量放線數據是可用的。千萬要記住,測量錯一步,施工錯十步的危險啊。

注意事項

 要注意的一點是,以後在同一個部位放線,最好是沿著同一個放線順序來放以保證准確。

❷ 用電子經緯儀怎麼放線測量

經緯儀可以採用視距法進行測距,就象光學水準儀的視距法測距一樣。具體的方法是:照準待測點處的水準尺,在視場里讀去上下絲的讀數,(上絲-下絲)*100即為儀器到水準尺的距離。如果採用的倒像經緯儀,距離為(下絲-上絲)*100。

在測距儀出現之前,地形圖測量常常採用這種方法做碎部測量。採用這種方法測量距離的局限性很大,能觀測的距離很短,而且精度十分低,工作效率不高,所以目前已經基本淘汰。

經緯儀是一種的大地測量儀器,有光學經緯儀和電子經緯儀,是測量方位角的主要儀器,可以測量水平角、豎直角和距離。

安臵儀器是將經緯儀安臵在測站點上,包括對中和整平兩項內容。對中的目的是使儀器中心與測站點標志中心位於同一鉛垂線上;整平的目的是使儀器豎軸處於鉛垂位臵,水平度盤處於水平位臵。

(2)測量中放線方法擴展閱讀:

電子經緯儀型號眾多,有相同的特點如下:

1、儀器橫軸和豎軸採用相同的合金鋼製造的密珠式軸系,軸與軸套之間是螺旋形排列的滾珠,採用輕壓過盈配合。其間隙為零,它的誤差僅僅是加工形狀誤差,因此這樣軸系具有精度高,溫度影響小,低溫轉動靈活,抗震性能好,不易卡死,壽命長等特點,從而保證儀器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2、光柵條數少(水平盤的光柵條數僅 6480 條),因此降低結構的技術要求,從而增大儀器的穩定性,提高儀器抗振能力。

3、具有自動修正功能,能修正儀器指標差、視准軸誤差值和橫軸誤差,從而提高儀器精度。

4、電路板小,採用信號自動平衡數字電路,實現電調自動化,增強儀器可靠性。

5、耗電小,工作電流低。

6、採用激光對中,對中醒目、清晰,使用方便。

7、有全站儀操作功能。

8、角度有三種表示形式:60 進制,400 進制,6000 制密位。特別是密位制可供部隊使用。

什麼是測量中的放線

基礎施工放線:建築物定位樁設定後,由施工單位的專業測量人員、施工現場負責人及監理共同對基礎工程進行放線及測量復核(監理人員主要是旁站監督、驗證),最後放出所有建築物軸線的定位樁(根據建築物大小也可軸線間隔放線),所有軸線定位樁是根據規劃部門的定位樁(至少4個)及建築物底層施工平面圖進行放線的。放線工具為「經緯儀」。

基礎定位放線完成後,由施工現場的測量員及施工員依據定位的軸線放出基礎的邊線,進行基礎開挖。放線工具:經緯儀、龍門板、線繩、線墜子、鋼捲尺等。小工程可能沒有測量員,就是施工員放線。

注意:基礎軸線定位樁在基礎放線的同時須引到擬建建築物周圍的永久建築物或固定物上,防止軸線定位樁破壞了,用來補救。

(3)測量中放線方法擴展閱讀:

放線技術要求

(1)測量工作的基本要求:按照測量規范,以及合理的天氣條件。遵守先整體後局部和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要有嚴格的校核制度。建立一切定位放線工作要自檢、互檢合格後,方可申請項目部驗收的工作制度。 

(2)測量儀器必須按規定進行檢測,鋼捲尺應送法定專業機構檢定。 

(3)、測量人員應提前熟悉施工圖紙和現場各種高程坐標,控制點及精密導線網點,精密水準點,平面方格網點,仔細檢查審核施工放線依據。 

(4)測量放線是確保施工質量的最關鍵的工序,必須嚴格按施工工藝進行,為保證測量精度,除熟悉圖紙,採用合理的測量步驟外,還要選用比較精確的經緯儀、水平儀、鉛垂儀等儀器設備進行測量放線,測量工作開始之前,必須與總承包方取得聯系,與土建單位確認三項基準數值,由總包方移交控制網點等測量情況。 

(5)測量放線時應控制分配誤差,不使誤差累計。 

(6)測量點要統一;測量結構要隨時記錄,記錄清單要清楚明了,同時要有據可查。

施工放線現場操作有多種放線方法;一般分有龍門板定位尺量放線和儀器測量放線,前者根據圖紙已知的控制點或現場確定的控制點,在要放線的建築物基礎外四周一定距離打樁、架設龍門板,在龍門板上用施工線拉一個大致的直角線,盡量把線拉緊。

然後用勾股定理採用鋼尺合尺,尺寸要大一點,一般6、8、10m,這樣比較准確,首先在兩控制線上量取尺寸用紅鉛筆放點,然後兩人拉尺,一人擺動可以任意那根線與鋼尺的尺寸穩合。

然後龍門板上固定施工線,用鋼尺從頭再校對一次,確認無誤後四周掛線、鋼尺校核,根據圖紙上的軸線尺寸用鋼尺量取放點,用鉛垂垂於地面,這樣就可以用石灰粉分別放開挖線了,用水準儀在龍門板上測放控制高程。

❹ 建築工程測量,放線的步驟是什麼 最好有圖說明下

測量工作必須遵循「從整體到局部,先控制後碎部」的原則,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控制點(樁)的閉合,道路的中線准確的定位,道路原狀橫斷面的測量,設計道路邊線的確定,管線定位及測量,模板邊線及高程,竣工高程及線型.其中道路中線的定位是最為嚴謹的工作,它直接決定了道路的線形,而圓曲線的定位是測量過程中最為突出的一個方面,圓曲線測設一般分為兩步,先確定曲線上起控製作用的主點,即曲線的起點(ZY)、曲線的中點(QZ)和曲線中點(YZ);然後結合設計給出的圓的半徑(R)、切線長(L)、外矢距(E)和曲線對應的圓心角(á)測設所求曲線上每隔一定距離的加密細部點,用於詳細標定圓曲線的形狀和位置.主點的測設方法為:先將經緯儀置於JD,望遠鏡後視ZY方向,自JD點沿此方向量取切線長T,打下曲線起點樁;然後轉動望遠鏡前視YZ方向,自JD點沿方向量切線長T,打下曲線中點樁,再以YZ為零方向,測設水平角(90-á/2),沿此方向,從JD量外矢距E,打下曲線中點樁.現在著重介紹一下偏角法放樣圓曲線細部點,具體步驟為:
1.檢核ZY、QZ、ZY三主點的位置.計算固定弦長L』對應偏角á』.
2.安置經緯儀於ZY點,經緯儀調平後,將水平度盤置零,照準JD點.

3.向YZ方向轉動照準部,將度盤讀數對准1點之偏角值á』,用鋼尺沿ZY-1方向量取弦長L』以標定細部點1.繼續轉動照準部,將度盤讀數對准2點之偏角值2á』,並從1點起量取弦長L』與ZY-2方向相交(即距離與方向交會),以定細部點2,依法放樣曲線上所有細部點.

4.最後應閉合於曲線終點YZ.轉動照準部,將度盤讀數對准YZ點偏角á/2,由曲線上最後一個細部點起量出尾段弧長相應的弦長與視線方向相交,應為先前測設的主點YZ.
5.如果閉合差超出規定後,則要分析誤差對測量數據進行平差,引起閉合差超出的原因
除了儀器系統誤差、讀數誤差、氣候影響外,最主要的是拉尺的人為誤差而產生的測點誤差
的積累,要減少誤差的積累,可將經緯儀安置於ZY和YZ點分別向中點QZ測設曲線細部點.並且將多次測量的點記錄進行平差.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先在電腦上繪制一份大樣圖,詳細的標注每個細部點的偏角和距測站點距離,然後應用全站儀進行放樣.

❺ gps公路測量放線步驟

1、我們首先是要把全站儀架設在已知點上(側站點),進行調平。然後打開機器,點擊菜單按鈕,menu。

❻ 土建施工過程中怎樣測量放線

土建/房屋工程施工放線是從建築物定位開始的,一直到主體工程封頂都離不開施工放線。

大致分三個階段:建築物定位(放線)、基礎施工(放線)和主體施工(放線)。

一、建築物定位,是房屋建築工程開工後的第一次放線,建築物定位參加的人員是:城市規劃部門(下屬的測量隊)及施工單位的測量人員(專業的),根據建築規劃定點陣圖進行定位,最後在施工現場形成(至少)4個定位樁。放線工具為「全站儀」或「比較高級的經緯儀」。

二、基礎施工放線,建築物定位樁設定後,由施工單位的專業測量人員、施工現場負責人及監理共同對基礎工程進行放線及測量復核(監理人員主要是旁站監督、驗證),最後放出所有建築物軸線的定位樁(根據建築物大小也可軸線間隔放線),所有軸線定位樁是根據規劃部門的定位樁(至少4個)及建築物底層施工平面圖進行放線的。放線工具為「經緯儀」。

基礎定位放線完成後,由施工現場的測量員及施工員依據定位的軸線放出基礎的邊線,進行基礎開挖。放線工具:經緯儀、龍門板、線繩、線墜子、鋼捲尺等。小工程可能沒有測量員,就是施工員放線。
注意:基礎軸線定位樁在基礎放線的同時須引到擬建建築物周圍的永久建築物或固定物上,防止軸線定位樁破壞了,用來補救。

三、主體施工放線,基礎工程施工出正負零後,緊接著就是主體一層、二層...直至主體封頂的施工及放線工作,放線工具:經緯儀、線墜子、線繩、墨斗、鋼捲尺等。根據軸線定位樁及外引的軸線基準線進行施工放線。用經緯儀將軸線打到建築物上,在建築物的施工層面上彈出軸線,再根據軸線放出柱子、牆體等邊線等,每層如此,直至主體封頂。

施工放線有多種方法,條件允許的場地只要釘多一次龍門樁就可以搞定,一般龍門樁主要用於基礎施工放線,基礎完工後再把軸線及水平引測到基礎上部四大角的側面,用墨線彈出垂直、水平線做出三角標記,在引之前需用基準點校驗龍門樁是否准確,這樣不管你放N多次線只要以基礎側面的基點用儀器或鉛垂向上引測軸線,用鋼尺量測標高,這樣就可以到主體封頂。這種方法是最簡單實用的。

說白了就是把圖紙上的形狀按1:1的比例投放到地面上。
但要學會看圖紙,學會必要的儀器操作。
線工是個綜合性很強的工種,不僅要掌握各種儀器的操作,而且得能識圖,並且能快速地記憶數值,要求精確的操作等等。首先學會水準儀、經緯儀的操作,然後學習識圖,最好是能畫圖,接著熟悉圖紙,從放大線開始,確定軸線位置,最後放局部軸線,彈出牆體留置洞口等等,只有多練習,勤問人,等你放一兩棟樓的線就會慢慢熟練的。

施工放線現場操作有多種放線方法;一般分有龍門板定位尺量放線和儀器測量放線,前者根據圖紙已知的控制點或現場確定的控制點,在要放線的建築物基礎外四周一定距離打樁、架設龍門板,在龍門板上用施工線拉一個大至的直角線,盡量把線拉緊,然後用勾股定理採用鋼尺合尺,尺寸要大一點,一般用6、8、10m,這樣比較准確,首先在兩控制線上量取尺寸用紅鉛筆放點,然後兩人拉尺,一人擺動可以任意那根線與鋼尺的尺寸穩合,然後龍門板上固定施工線,用鋼尺從頭再校對一次,確認無誤後四周掛線、鋼尺校核,根據圖紙上的軸線尺寸用鋼尺量取放點,用鉛垂垂於地面,這樣就可以用石灰粉分別放開挖線了,用水準儀在龍門板上測放控制高程。
後者如果會用經緯儀或全站儀那就簡單多了,只要根據圖紙已知的控制點或現場確定的控制點,圖紙上的距離、角度關系就可測量確定軸線的具體位置。

具體一點:
1、一般情況下是在預先選好的內控點位置上預埋鋼板,用經緯儀在鋼板上找出交點,刻痕,做為豎向投測軸線的基點,然後用大線錘怎樣往上吊比較方便。用線錘尖對准軸線的基點,當線錘對准基準點時,用對講機通知樓層上人員定位。在對准下方吊錘時,對點人員要從兩個相互垂直的方向觀測吊錘尖部與鋼板的點位差值,並通知樓上人員及時調鋼絲線中的位置,當從兩側方向錘尖與十字中都重合時,可通知上層定點。
至於鋼絲線的彈力問題確實是存在的,關鍵是在於樓層上的放鋼絲線的絞線輪要經過特製,可以進行微小高度調整,並能可靠的鎖定,這樣放線時就比較方便了。

2、高層因層高高及有外腳手架,故線錘法及外控法均不適宜,可採用內窺法.即在每個樓層的同一位置留兩個預留孔,通過這兩個孔將下面樓層的軸線引上來,如留3個孔的話,經緯儀都可不用,僅線錘和鋼尺就可完成放線。

3、 +-0.000以下採用外空法,即打好控制樁,用經緯儀投測軸線.+-0.000以上採用內控法,即用經緯儀將控制軸線投測到首層平面上,首層平面在可通視的位置上預埋鋼板,用經緯儀在鋼板上找出交點,刻痕,做為豎向投測軸線的基點,然後用鉛垂儀以此點向上可引測軸線n層. 高層放線普遍用的就是內控法.具體講在建築軸線附近平行與軸線找一合適的距離我一班找1米左右這個位置予埋鋼板,在鋼板上找出交點,刻痕,做為豎向投測軸線的基點,然後用鉛垂儀或激光經緯儀以此點向上可引測軸線n層. 比如你現在從一層向二層引,你對准一層的點用激光經緯儀向上打,在二層用玻璃接住從下面傳來的點就是了.然後從二層這個點往回量1米那就是建築物軸線的位置了。

❼ 施工測量放樣的方法有哪些

施工放線。大致分三個階段:建築物定位(放線)、基礎施工(放線)和主體施工(放線)。一、建築物定位,是房屋建築工程開工後的第一次放線,建築物定位參加的人員是:城市規劃部門(下屬的測量隊)及施工單位的測量人員(專業的),根據建築規劃定點陣圖進行定位,最後在施工現場形成(至少)4 個定位樁。放線工具為 「全站儀」或「比較高級的經緯儀」。二、基礎施工放線,建築物定位樁設定後,由施工單位的專業測量人員、施工現場負責人及監理共同對基礎工程進行放線及測量復核(監理人員主要是旁站監督、驗證)最後放出所有建築物軸線的定位樁,(根據建築物大小也可軸線間隔放線),所有軸線定位樁是根據規劃部門的定位樁(至少 4 個)及建築物底層施工平面圖進行放線的。放線工具為「經緯儀」。基礎定位放線完成後,由施工現場的測量員及施工員依據定位的軸線放出基礎的邊線,進行基礎開挖。放線工具:經緯儀、龍門板、線繩、線墜子、鋼捲尺等。小工程可能沒有測量員,就是施工員放線。注意:基礎軸線定位樁在基礎放線的同時須引到擬建建築物周圍的永久建築物或固定物上,防止軸線定位樁破壞了,用來補救。三、主體施工放線,基礎工程施工出正負零後,緊接著就是主體一層、二層... 直至主體封頂的施工及放線工作,放線工具:經緯儀、線墜子、線繩、墨斗、鋼捲尺等。根據軸線定位樁及外引的軸線基準線進行施工放線。用經緯儀將軸線打到建築物上,在建築物的施工層面上彈出軸線,再根據軸線放出柱子、牆體等邊線等,每層如此,直至主體封頂。施工放線有多種方法,條件允許的場地只要釘多一次龍門樁就可以搞定,一般龍門樁主要用於基礎施工放線,基礎完工後再把軸線及水平引測到基礎上部四大角的側面,用墨線彈出垂直、水平線做出三角標記,在引之前需用基準點校驗龍門樁是否准確,這樣不管你放N 多次線只要以基礎側面的基點用儀器或鉛垂向上引測軸線,用鋼尺量測標高,這樣就可以到主體封頂。這種方法是最簡單實用的。說白了就是把圖紙上的形狀按 1:1 的比例投放到地面上但要學會看圖紙,學會必要的儀器操作。線工是個綜合性很強的工種,不僅要掌握各種儀器的操作,而且得能識圖,並且能快速地記憶數值,要求精確的操作等等。首先學會水準儀、經緯儀的操作,然後學習識圖,最好是能畫圖,接著熟悉圖紙,從放大線開始,確定軸線位置,最後放局部軸線,彈出牆體留置洞口等等,只有多練習,勤問人,等你放一兩棟樓的線就會慢慢熟練的。施工放線現場操作有多種放線方法;一般分有龍門板定位尺量放線和儀器測量放線,前者根據圖紙已知的控制點或現場確定的控制點,在要放線的建築物基礎外四周一定距離打樁、架設龍門板,在龍門板上用施工線拉一個大至的直角線,盡量把線拉緊,然後用勾股定理採用鋼尺合尺,尺寸要大一點,一般用 6、 10m, 8、這樣比較准確,首先在兩控制線上量取尺寸用紅鉛筆放點,然後兩人拉尺,一人擺動可以任意那根線與鋼尺的尺寸穩合,然後龍門板上固定施工線,用鋼尺從頭再校對一次,確認無誤後四周掛線、鋼尺校核,根據圖紙上的軸線尺寸用鋼尺量取放點,用鉛垂垂於地面,這樣就可以用石灰粉分別放開挖線了,用水準儀在龍門板上測放控制高程。後者如果會用經緯儀或全站儀那就簡單多了,只要根據圖紙已知的控制點或現場確定的控制點,圖紙上的距離、角度關系就可測量確定軸線的具體位置。具體一點: 1、一般情況下是在預先選好的內控點位置上預埋鋼板,用經緯儀在鋼板上找出交點,刻痕,做為豎向投測軸線的基點,然後用大線錘怎樣往上吊比較方便。用線錘尖對准軸線的基點,當線錘對准基準點時,用對講機通知樓層上人員定位。在對准下方吊錘時,對點人員要從兩個相互垂直的方向觀測吊錘尖部與鋼板的點位差值,並通知樓上人員及時調鋼絲線中的位置,當從兩側方向錘尖與十字中都重合時,可通知上層定點。至於鋼絲線的彈力問題確實是存在的,關鍵是在於樓層上的放鋼絲線的絞線輪要經過特製,可以進行微小高度調整,並能可靠的鎖定,這樣放線時就比較方便了。 2、高層因層高高及有外腳手架,故線錘法及外控法均不適宜,可採用內窺法. 即在每個樓層的同一位置留兩個預留孔,通過這兩個孔將下面樓層的軸線引上來,如留 3 個孔的話,經緯儀都可不用,僅線錘和鋼尺就可完成放線。 3、 +-0.000 以下採用外空法,即打好控制樁,用經緯儀投測軸線.+-0.000 以上採用內控法,即用經緯儀將控制軸線投測到首層平面上,首層平面在可通視的位置上預埋鋼板,用經緯儀在鋼板上找出交點,刻痕,做為豎向投測軸線的基點,然後用鉛垂儀以此點向上可引測軸線 n 層. 高層放線普遍用的就是內控法.具體講在建築軸線附近平行與軸線找一合適的距離我一班找 1 米左右這個位置予埋鋼板,在鋼板上找出交點,刻痕,做為豎向投測軸線的基點,然後用鉛垂儀或激光經緯儀以此點向上可引測軸線 n 層. 比如你現在從一層向二層引,你對准一層的點用激光經緯儀向上打,在二層用玻璃接住從下面傳來的點就是了.然後從二層這個點往回量 1 米那就是建築物軸線的位置了.四、測量工作程序 1、機構設置針對本工程建築小區內地形復雜、佔地面積大、單位工程多、建築高度大的特點,我公司在本項目技術部下設專職測量小組,測量小組主要由一名測量工程師和各區段兩名技術人員組成,場區導線控制網作業人手不夠時由項目工程部其它人員配合。 2、職責劃分 2.1 測量小組負責從規劃部門接收導線控制點、施工現場控制網的建立、樓層控制線投測、標高引測、沉降觀測及其它重要部位的施工測量;測量工程師還負責對項目計量器具的管理、日常維護及檢測。 2.2 施工員根據測量小組給定的樓層控制軸線放出柱、牆體的控制線,梁的位置線和預留、預埋位置線。 2.3 項目技術負責人負責對軸線控制網進行復核,項目質量員負責對施工員所施測的樑柱邊線、控制線進行詳細復核。2.4 每樓層施工測量放線完畢,項目內部復核完成後,由項目測量工程師對施工測量結果向監理工程師進行報驗,經監理工程師復核認可後才能進行上部結構施工。五、基礎施工測量 5.1 控制網的建立 5.1.1 場區控制網因基礎施工階段地形變化大、地勢錯階起伏,單位工程數量多,為實施有效測量控制,開工初在場區內設置由二~四個樁位形成的導線控制網(場區四周邊及中間高處各布一點,保證通視即可),場區控制網是單位工程軸網設置的依據,控制網用全站儀進行投測。 5.1.2 單位工程軸線控制網單位工程軸線多且密集,根據建築物特點選擇有代表性的軸線設置軸線控制網。控制樁盡量設在開挖區外原始地坪上;另外在基坑底部及長軸線中部加密設置輔助性控制樁,以便於基礎施工測量。工程開工後,測量小組根據規劃局給定的坐標點以及總平面布置圖中建築物角點標注坐標作為放線依據。由於兩幢住宅樓及車庫軸線關系較復雜,根據施工圖設計的主軸線,對B車庫的樁基礎,採用極坐標法放樁位,方法是,先按總圖坐標,計算出各樁位在總圖上的坐標,再跟據點出的坐標和測設的場地控制網,將全站儀架在靠B車庫的場地控制點上,定出各樁位的坐標,同時建好控制軸線。在建築物外圍將控制軸線引出。利用放出的控制軸線對各樁位進行復核。對於A車庫,先用全站儀定出事先在總圖上點出的Qa 軸上的兩個軸線交點,再用 DJD2-1GJ 激光經緯儀配合 50 鋼捲尺定出各主控制線,並以主控制線為中心線,用 50m 鋼捲尺分出其它各條軸線,作為下一步柱基開挖線的放線依據。基礎施工軸網設置詳見附圖。 5.2 控制樁的設置方式所有位於土層上的控制樁點(含軸網控制點及高程式控制制點)均為砼墩埋地設置,砼墩截面為 300×300,深度不小於 500,做法如右圖;樁面上用紅油漆對樁號、軸線及高程等進行標示。若控制樁位於完整的基岩上,則可直接將控制點設在基岩面上。控制樁點設置完成後必須在樁的周圍設置可靠、醒目的圍護設施,對控制樁進行保護。 5.3 基礎施工測量基礎施工階段,用經緯儀結合 50m 鋼捲尺根據控制樁直接對各軸線進行投測,然後根據設計截面對各構件進行放線;用 S3 水準儀結合五米塔尺直接進行高程引測。因基礎施工階段控制樁往往容易遭碰撞及受地面沉降影響移位,故在每次進行軸線投測前必須先對控制樁有無移位現象進行校核後才能施測。

❽ 建築施工測量放線有幾種方法

1、一般情況下是在預先選好的內控點位置上預埋鋼板,用經緯儀在鋼板上找出交點,刻痕,做為豎向投測軸線的基點,然後用大線錘怎樣往上吊比較方便。用線錘尖對准軸線的基點;
當線錘對准基準點時,用對講機通知樓層上人員定位。在對准下方吊錘時,對點人員要從兩個相互垂直的方向觀測吊錘尖部與鋼板的點位差值,並通知樓上人員及時調鋼絲線中的位置,當從兩側方向錘尖與十字中都重合時,可通知上層定點。

至於鋼絲線的彈力問題確實是存在的,關鍵是在於樓層上的放鋼絲線的絞線輪要經過特製,可以進行微小高度調整,並能可靠的鎖定,這樣放線時就比較方便了。
2、高層因層高高及有外腳手架,故線錘法及外控法均不適宜,可採用內窺法.即在每個樓層的同一位置留兩個預留孔,通過這兩個孔將下面樓層的軸線引上來,如留3個孔的話,經緯儀都可不用,僅線錘和鋼尺就可完成放線。
3、 +-0.000以下採用外空法,即打好控制樁,用經緯儀投測軸線.+-0.000以上採用內控法,即用經緯儀將控制軸線投測到首層平面上,首層平面在可通視的位置上預埋鋼板,用經緯儀在鋼板上找出交點,刻痕,做為豎向投測軸線的基點,然後用鉛垂儀以此點向上可引測軸線n層. 高層放線普遍用的就是內控法.

❾ 建築高層的測量放線方法

先用全站儀定位,後用經緯儀放線,再把基坑裡的線引到基坑上邊,方便以後放線,出正負0後,在一層底板預埋鋼板,把樓的4個定點放在鋼板上,以後放線每層都在鋼板垂直位置留有放線孔,之後就好放了,用垂准儀垂直把點引上樓層,再用經緯儀引點,打線,一層線就放完了,以上各層類似。注意,每次放完線要拿大鋼尺復核,把誤差降到最低。

閱讀全文

與測量中放線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按鉚接方法如何分類呢 瀏覽:515
武漢治療失眠的好方法 瀏覽:843
如何運用管理原理和方法 瀏覽:798
臉部快速消水腫的方法 瀏覽:372
論文如何運用研究方法 瀏覽:198
色差儀的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829
釣魚竿鋼鋁連接方法 瀏覽:534
語文教學方法的內容 瀏覽:735
快速除甲醛除異味方法 瀏覽:451
水管變徑接頭的安裝方法 瀏覽:865
伺服器集群解決方法 瀏覽:871
岩桐怎麼種植方法 瀏覽:177
純白t5種子的種植方法 瀏覽:948
三鼎經緯儀測量方法 瀏覽:566
電視安裝支架怎麼安裝方法 瀏覽:547
石材橫梁與立柱的連接方法 瀏覽:300
碧然德凈水壺使用方法 瀏覽:663
抓老鼠最簡單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642
滑動變阻器的連接方法視頻 瀏覽:152
燒電焊焊方通的技巧與方法 瀏覽: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