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药的熬药方法
1.煎药器具:在煎药时尽量使用砂锅、不锈钢、玻璃、搪瓷等器具为佳,忌用铁器、铜锅。因为前者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以保证药物的疗效。而铁铜类成份性质较为活泼,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影响疗效。
2.浸泡方法: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5cm,浸泡20-60分钟为宜(过久则药物易发霉变质),这样有利于药物有效成份的煎出。
3.煎煮方法:每剂药煮两次。第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好的药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第二煎加水适量少些(以淹没过药面),火候同第一煎。煎时最好加盖, 一般情况下煎药时注意不宜频频打开锅盖,否则气味易走失,药效降低。
4.煎熬时间:药物煮沸后开始计算时间。一般药物第一煎20-30分钟,第二煎15-25分钟;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第一煎40-60分钟,第二煎30分钟左右;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的药物第一煎6-15分钟,第二煎5-10分钟。
5.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决定,成人量一般每煎约200-500ml,儿童量约为成人的1/4-1/2,即50-250 ml。
6.服用时间: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上午服用第一煎所煎出的药液,下午服用第二煎所煎出的药液,这样可以使两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所起的作用均匀可靠。也可以将两煎药汁混合,分上午和下午两次服用,两次以相隔6小时左右为宜。当天煎的药当天最好服用完,不宜保存。滋补药宜饭前半小时服用;清热药及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半小时服用;其它药剂请遵医嘱。
7.服用方法:服用方法分热服、温服、冷服3种,一般而言,发汗解表药和温补药宜温服;祛寒药、治疗关节痛和溃疡病的药宜热服,清热解毒药宜冷服。
8.注意事项:中药包里经常看到用纸或纱布另包的中药,标有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字样。一定要按要求去做,否则将影响药物的效果。煎煮过程中视情况可以补加水量,但要不断搅拌,防止溢锅、糊锅。
(注意:熬焦、熬糊药物的药液切不可服用,以免中毒。)
特 殊 煎 法 要 切 记
对一些性质特别的药物,根据病情需特殊煎煮的,医师一般都在处方上注明,负责调配处方的药师也会特别嘱咐病家,并予以单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先煎: 对于矿石类、动物角甲、贝壳药物、有毒类药物,如生石膏、龟板、乌头等,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份不易煎出、具毒性等原因,需在煎煮其它药物之前砸碎,提前煎煮30分钟;
后下: 对于含挥发性成份如薄荷、青蒿、藿香等,还有不宜长时间煎煮的如钩藤、杏仁等药,应该在其它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再放入锅内煎煮;
包煎: 对于一些花粉种子类如松花粉、蒲黄、葶苈子等,质地较轻体积小的颗粒种子的如车前子等,含细小绒毛的如旋复花等,煎煮前须用纱布包好后与其它药物同时煎煮;
烊化: 对于某些胶质或粘性较大且易溶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饴糖等,先加温使其溶化,再加入已去渣的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之溶解;
溶化: 对于芒硝、玄明粉等易溶化的药物可直接在煎好的药液中溶化;
另煎兑入:对于人参、西洋参、鹿茸、虫草等贵重药物可以另行煎煮,汁液直接兑入其它药液服用;
冲服: 对于牛黄粉、三七粉、麝香等可直接用药汤冲下
抱歉,我没煎过药不太懂,但是我帮你找到了这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2. 电陶炉能不能放汤煲煲中药
电陶炉能放汤煲煲中药;
电陶炉一种由炉盘的镍铬丝发热,电陶炉采用电阻丝发热。电陶炉一炉多能除了具有煎炒、烧烤、火锅、爆炒、热奶、煲汤、 慢炖、预约等强大功能外,还能配套烤盘,烤网; 进行铁板烧,烧烤等休闲娱乐;另外还有一项独 特优势,因为其发热原理为电阻式发热技术,低辐射。当寒冬岁未,电陶炉还可以当暖炉用。
3. 请问沉香的使用方法
熏烧两种方式:用电子熏香炉或者用品香炉。
沉香是香树在受到外部的伤害,或者本身病变等情况下而分泌出的树脂和木纤维的混合物。
沉香,中药名。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含有树脂的木材。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地。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之功效。常用于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
4. 焖烧杯怎么用
焖烧杯使用流程:
1、以真空焖烧杯,先开水预热2-3分钟,然后注入摄氏95度以上的热开水,放入材料将焖烧杯盖锁紧 ,焖烧20~30分钟后饮用其汤汁。(注意,不同食物焖烧时间是不同的)
2、方便包浸泡于焖烧罐(壶)内勿太久(建议在4~5个小时内取出),以避免养分部分回溯,勿放置隔日,请于当日饮用完毕,温热喝可带动身体健康循环,效果最佳。
3、以沸水浸泡可焖冲食物,例如焖烧稀饭、热汤饮品、绿豆、中药材、花茶等,轻松方便(红豆太硬不适用)。
4、使用焖烧罐焖熟食物,需先将焖烧罐以沸水烫过,将食物放入用沸水预热,摇晃数下后水倒出,再冲入沸水盖紧瓶塞闷煮,关紧盖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