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制作菌种
一、生产季节
平菇的制种和播种时间,因各地气候不同、品种耐温程度不同而有差异。以华中、华东、华北地区为例,利用自然气温生产平菇,一般中、低温型品种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制原种,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制生产种;中温型品种在11~12月制原种,1~2月制生产种;高温型品种在3~4月制原种,4~5月制生产种。播种可分为秋播、冬播和春播。秋播的播种期在8月中旬至10月上旬。8月上旬以前播种的,因日平均气温在25℃以上,虽然出菇较快,但在发菌期容易遭致杂菌污染。秋菇的最适播种期在8月下旬至9旬下旬,此时日平均气温已降至20℃以下,于杂菌生长不利,一般经35~40天方可出菇,从事大批量商品菇生产最好在这段时间内播种。冬播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播种。10月下旬播种的,约经两个月方可出菇,春节前后进入盛产期,有较好鲜菇市场;11月下旬播种的,需80~90天,至次年3月初气温回升时方可出菇。春播在2月以后播种,虽然气温较低,发菌慢,但很少有杂菌污染,至4月中、下旬出菇,迟至3月以后则不宜播种。
二、配料和拌料
传统配方一:玉米芯80%,麦麸18% 石膏1% 石灰1% 多菌灵 0.15%
传统配方二:棉籽壳70% 麸皮12% 过磷酸钙 1% 稻草1.5% 糖 l% 石膏1% 多菌灵 0.15%
传统配方三:玉米芯69% 豆秆30% 石灰0.5% 过磷酸钙0.5% 多菌灵 0.15%
雪梅内部配方:即用“菇耳壮”拌料,为食用菌提供全面营养,以利菌丝体的生长繁殖,达到适合平菇生长发育的碳氮比。本配料方法在降低成本方面,每一万袋节省精料1200元,并会增产30%-40%。
雪梅推荐配料方法
二级种配方
锯末:80斤
麦麸:3斤
玉米粉:2斤(或白糖半斤)
菇耳壮:0.16斤
石膏:0.8斤(必须纯石膏)
三级种配方
棉籽壳、锯末(或混合料):80斤
菇耳壮:0.18斤
石灰:1斤
多菌灵(无硫、25%粉剂):0.15%
原料要求无霉烂。混合料比单一料效果好。秸秆、玉米芯等原料要粉碎成粗屑或玉米粒大小颗粒状。
以上配方中,用棉籽壳、木屑、玉米芯作培养料生产平菇的,先把各配方的干料拌匀,再分别把菇耳壮和多菌灵溶于温水中,边拌料边加水,勿使拌水流失,含水量达到65%左右。拌完料后堆在一起焖12小时,让其充分吸足水,将酸碱度调至pH7.5左右,此时含水量65%(用手用力握,指逢间有水渗出,但不下滴为宜),然后装袋、 灭菌。
若用秸杆粉作培养料的,为防止吸入粉尘,应带口罩操作。
以上摘自 柴河食用菌学会《平菇栽培技术》,希望对你有用。
Ⅱ 食用菌栽培有哪几种方法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有三种,即纯培养法、选择性培养法和优势培养法。
一、 菌种制作的基本设备
1、 食用菌菌种制作的工艺流程 培养料的贮备和预处理------- 容器、工具的洗涤------ 配料、培养基制作------ 灭菌------ 冷却------ 接种------ 培养------- 贮存 2、 基本设施 ① 厂房:② 原料库③原料预处理场地④ 洗涤室:5配料室⑥ 灭菌室⑦ 接种室⑧ 化验室 ⑨ 培养室⑩贮存室 二、 纯种分离 菌种的分离方法主要有: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基内菌丝分离法和土中菌丝分离法。
1、 孢子分离法:属有性繁殖。对于香菇、平菇异宗结合的菇类,为避免产生单孢不孕现象,必须采用多孢分离法。单孢分离法主要用于杂交育种的研究。
⑴ 种菇的选择和处理 种菇选择的标准:必须纯正,具有本菌株性状,发育健壮,无病虫害,成熟度适当。种菇选定后,首先除去附着在菇体表面的杂物,如蘑菇、草菇可用0.1%升汞浸泡消毒2-3分钟,然后用无菌水漂洗3次,以洗除表面附着的药物,最后用无菌纱布吸干水分。香菇、平菇可用75%酒精进行表面消毒。
(2)多孢分离法 ① 整菇播种法② 钩悬法③ 贴附法 4菌褶上抹取孢子法⑤ 孢子印分离法 ⑥ 空中孢子捕捉法
(3)单孢子分离法 一般采用方法:平板稀释法、连续稀释法、毛细管法等。
2、 组织分离法
(1) 子实体分离法
(2)菌核分离法
(3)菌索分离法:对一些不易找到子实体及菌核的菌类
3、基内菌丝分离法 对于子实体只有在特定的季节下出现,平时不易采到,或子实体小而薄或呈胶质状态
(1)菇木(或耳木)分离法 在食用菌繁殖旺盛期
(2) 代料基质分离法 分离前,选择一批子实体发生早、产量高、菇体尚幼嫩且生活力强而无病虫害的栽培袋,待子实体将近成熟时,去掉子实体,然后用75%酒精将培养袋进行消毒后,在培养料下1.5cm处挑取0.3cm的培养料小方块组织,接入试管培养基的中央,置于恒温下培养。
3、 土中菌丝分离法: 用于采集生长在土中的菇类菌丝体
三、制种技术 采用孢子分离、组织分离和基内菌丝分离等方法分离培养而获得的纯菌丝,经过原种的扩大培养和母种、栽培种的制作,即可作为食用菌生产用的菌种。
1、 菌种的类型 母种、原种、生产种
2、 培养基的种类 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
3、 原种制作 从担孢子或菇体组织直接分离培养获得的原种或引进的原种
4、 母种及生产种制作 将原种菌丝体移植到由粪、草、木屑、棉籽壳或麦粒等原料配制成的培养基上,而制成的菌种称母种。将母种再扩大繁殖制成的菌种,称栽培种或生产种。
5、 培养基灭菌
(1)高压蒸汽灭菌法 琼脂培养基采用1.05kg/cm2 压力,温度121℃ ,灭菌45-60分钟;母种和栽培种固体培养基采用1.2-1.5kg/cm2 压力,温度123-129℃ ,灭菌1-1.5 小时。 (2) 常压蒸汽灭菌
6、 接种室消毒灭菌 熏蒸消毒法:甲醛与高锰酸钾混合熏蒸法
(2)紫外线消毒:(3)石碳
酸灭菌
7、 接种 在无菌条件下,将原种或母种菌种移接到经过严格灭菌的培养基上,称为接种。 8、 菌种培养
四、菌种保藏方法及复壮技术
1、 菌种保藏方法 菌种保藏的基本手段是采用低温、冷冻、干燥、减少供氧量等方法,终止其繁殖,降低其代谢强度,使之处于休眠状态。
Ⅲ 怎么制作桑枝食用菌
食用菌大棚栽培是我国传统的种植项目,现在国内、国外的市场需求量很大,已成为我国农业出口创汇的主要项目。目前,冬季高档食用菌出口中出现有害金属及二氧化硫超标现象,发生问题的原因是冬季采用燃煤炉直燃加温造成的。对此,大棚水温空气调节器应用后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另一方面,食用菌夏季栽培(反季节生产)货少价高,而大棚水温空气调节其可充分高效地利用地温资源,实现低电耗、大功率制冷,很好满足食用菌反季栽培的温度要求其种植效益是常规栽培效益的2-3倍,因此推广和应用大棚水温空气调节器,可摧生食用菌反季节栽培这一新的种植行业,为农民增收开拓了一种新的渠道。
Ⅳ 蘑菇菌怎么制作
食 用 菌 制 种 技 术
江苏新沂市康原食用菌研究所 TEL:0516-88939450
(一)母种的制备 用试管制成斜面培养基,并接种原始试管种(保留种,并用于生产的母种)即为生产母种,可用于扩接原种。
1. 培养基配方
配方一 马铃薯培养基(PDA)马铃薯200克 蔗糖20克 琼脂20克 水1000毫升
配方二 综合马铃薯培养基 马铃薯 200克 葡萄糖20克 磷酸氢二钾3克 硫酸镁1.5克 维生素B1 10毫克 琼脂20克 水1000毫升 PH值自然
配方三 合成培养基 马铃薯 20克 葡萄糖20克 磷酸二氢钾2克 蛋白胨5克
酵母膏5克 硫酸镁1克 水1000毫升 PH值自然
2.培养基制作方法 先将马铃薯洗净去皮(挖去芽眼) 切成簿片,称取200克,加水1000毫升,煮沸15—20分钟,用4层纱布过滤,取其滤液补足水至1000毫升,加入琼脂20克,再加热,琼脂溶化后,再加入其它药品。 培养基的分装,应在培养基凝固前进行(琼脂培养基40℃凝固)一般用漏斗,或分装瓶,下端连接一段软橡皮管,橡皮管下面再连接一段玻璃管,在橡皮管上安装一个止水弹簧夹,分装时将玻璃管插入试管内,但不要碰到管壁,装入量为试管长度1/4。装好后塞上棉塞,用线绳捆扎起来,棉塞部分用报纸包扎。
3.灭菌 将试管直立放入高压蒸气灭菌锅,在0.11MPa/C㎡压力下(锅入温度达121℃)灭菌30-35分钟,使微生物包括芽孢全部杀死。待压力降到0时,慢慢放出锅内气体,趁培养基没有凝固时,将试管摆成斜面。
4.接种、培养 通过无菌操作方法将菌种接入试管斜面上,置28℃、3天后将温度降至24℃继续培养,7—15天左右,菌丝长满整个试管斜面,即成(生产)母种。
(二)原种、制备 母种接种到原种培养基上,进行扩大繁殖育种即为原种,原种一般采用广口瓶或袋装。
1.培养基配方 配方一 木屑麸皮培养基 阔树木 78% 麸皮 20% 糖 1% 石膏粉 1%
配方二 棉籽壳木屑培养基 棉籽壳 80% 木屑15% 糖 1% 麸皮 5% 过磷酸钙 3% 石膏粉 1%
2.拌料与装袋 选用新鲜无霉变原料,充分混匀,加水比例为1:1.3左右拌匀,总含水量60%-63%。含水量以手紧握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欲滴为宜。堆闷30分钟后,装瓶(袋)。用机械或人工装袋稍加压实,袋口用无棉盖体封口。
3.灭菌 灭菌方法有两种,高压灭菌和常压灭菌。高压灭菌又称加压蒸气灭菌,灭菌原理:在高温(121℃以上)、高压(0.11MPa/C㎡)条件下灭菌2小时,将芽孢在内的微生物全部杀死。常压灭菌称流通蒸气灭菌,由于灭菌设备、条件和基本因素的不同,温度变动在95-105℃之间,其热力、穿透力不强,在一定温度下要维持足够时间才能达到灭菌目的,通常在100℃下维持10-12小时。
4.接种与培养 不论用接种箱或接种室接种,在接种前,需对接种箱或接种室用0.2%的来苏水或漂白粉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将灭菌过的料瓶(袋)放在箱内,用烟雾剂密闭薰蒸消毒。接种室消毒,一间房需点燃3盒50克规格烟雾剂;接种箱消毒每次用4克,一支母种试管可接4—6瓶(袋)原种。将接种后的菌种瓶(袋)放入发菌室黑暗处培养。培养室温度22-26℃,相对湿度70%以下,发菌期间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原种从接种到菌丝长满瓶(袋)需30—40天。
(三)栽培种制备 原种进一步扩繁,即为栽培种。栽培种一般采用塑料袋制备,用无棉盖体封口。一瓶原种可接50-60瓶(袋)栽培种。栽培种培养基配方及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与原种相同。
Ⅳ 最简单的羊肚菌菌种制作方法
羊肚菌是一种名贵食(药)用菌,目己开始仿生驯化栽培。羊肚菌母种的生产制作是仿生驯化栽培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环节。目前羊肚菌母种一般以PDA培养基为母种培养基,这种母种培养基的菌丝在试管或培养皿上表现出菌丝纤细、扭结力不强等特点,用这种母种培养基制作的原种或栽培种菌丝也较纤细并且不易形成菌核,造成产量比较低。
因此,研究一种母种健壮、扭结力强并能在原种或栽培种上形成菌核的优质母种制作方法对羊肚菌的提高产量有重大促进作用。
本发明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羊肚菌毋种制方法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菌丝健壮、扭结力强和在原种或栽培种七容易形成菌核的羊肚菌母种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1、按质量比将1~3份的新鲜无虫蛀圆叶杨碎枝条或圆叶杨树叶放入10份的水
中煮沸25~30min,过滤取汁制得圆叶杨浸出液。
2、圆叶杨浸出液和PDA培养液按质量比1:1混合后,按混合液的质量百分比再
加入Na3P04·12H200.2 % , KH2P040.2 % , MgSO4O.05 % , VB1O. 0059/o,搅拌均匀后在121士1℃下灭菌30min,制成培养基。
3、培养基冷却后接羊肚菌母种,把接好种的培养基在23 0C恒温下培养10~12d
后,再放入8~12℃的培养箱中培养4-6d,羊肚菌母种即制作完成。
本发明既能使羊肚菌母种培养基上表现出菌丝生长前段整齐、菌落呈圆形、放射状蔓延,双核菌丝多、扭结力强的特点,又同样在原种或栽培种上继续这些特点并且能比普通羊肚菌菌种多形成30%的菌核,因而在产最上比现有羊肚菌菌种种植所得的产量提高15%,从而对羊肚菌的驯化栽培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下而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木发明的具体内容。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
1、选用200g新鲜无虫蛀圆叶杨枝条剪成1~2cm小段或粉碎100g原叶杨干树叶,
加入1L水中煮沸25~30min,过滤取汁制得网n十杨浸出液。
2、圆叶杨浸出液和PDA培养液按质量比1:1混合后,按混合液的质量百分比再
加入Na3P04·12H200. 2%, KH2PO4O.2%, MgSO4O. 05%, VB1O. 005%搅拌均匀后在12±1℃下灭菌30min,制成培养基。
3、培养基冷却后接羊肚菌母种,把接好种的培养基在23℃恒温下培养11d后,再放入10℃的培养箱中培养5d,羊肚菌母种即制作完成。
Ⅵ 怎么把蘑菇做成菌种
先买到些鲜蘑菇,然后选好的大的蘑菇把干劈开,选取中心的一小块,将其放入培养基中即可。(过程一定要快,防止其他菌类沾到选取的蘑菇和培养基上)
麻烦采纳,谢谢!
Ⅶ 鲜松茸的家常做法大全
将松茸洗净切丁,同胡萝卜略翻炒后放入电饭煲内与大米同煮,最后在配上用黄油煎过的松茸片,一餐体验了两种不同的松茸吃法。
做法:
1、大米洗净后加入约1.2倍的水,浸泡30分钟。
2、胡萝卜洗净切丁,香葱切碎段;松茸清理干净,两个松茸切丁,一个松茸切片;
3、平底锅内放少量的油,油热后下胡萝卜煸炒后下松茸丁,放适量盐调味,翻拌均匀后关火。
4、将炒好的松茸和胡萝卜转至电饭煲中,调入一大勺酱油,然后启动煮饭功能烹制松茸饭。
5、另起锅,加入一小块黄油,油温6成热后下切好的松茸片,一面撒适量的盐调味,翻面撒适量的黑胡椒碎,煎熟出锅。
6、将煮好的松茸饭装盘,盖上两片煎好的松茸,撒上一点香葱碎点缀即可食用。
Ⅷ 食用菌制菌种技术是什么
食用菌制菌种技术是:
一、母种制作
1、母种特征。
优质母种一般要求菌丝洁白、浓密、粗壮、生长整齐、气生菌丝少,有菇香味。
2、母种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水1000ml,ph控制在5.5-6.5之间。
3、培养基制备。
挑选出尚未发芽,无病害,不发青的新鲜马铃薯。在洗净去皮后,称取200g,并将其切成小块,装入烧杯之中。倒入1000ml清水,加热煮沸并保持20-30分钟左右,直至马铃薯酥而不烂(加热过程中略微加以搅拌)。
使用三层纱布进行过滤,然后取出过滤液,并加水补至1000ml。在马铃薯汁液中加入琼脂,并继续加热至琼脂完全融化,最后加入葡萄糖、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并加水补至1000ml。
使用试纸检测ph。将其装入试管中,添加高度以试管高度的八分之一至五分之一为宜,然后加棉塞,并进行包扎。
接着将其放入高压锅内进行灭菌处理,等到指针指向0.04MPA时,排放冷空气,然后接着升压至0.105MPA,并保持半个小时左右。自然降温至60℃后出锅,摆放成斜面。
4、接种
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接种。接种结束后,将其放入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3-2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5%左右。在培养7-10天后,即可用于原种接种。
二、原种制作
1、原种配方
配方一:小麦(玉米)95%,石膏粉2%,过磷酸钙2%,尿素0.5%,白糖0.5%,ph保持在5.5-6.5之间。
配方二:籽壳87%,麸皮10%,蔗糖、白糖0.5%,石膏粉1%,过磷酸钙1%,尿素0.5%,并加水120-130%。
2、培养基制备(配方一)
将小麦(玉米)筛检干净,并称重,然后放置于清水中浸泡2小时左右。浸泡结束后,将其放入开水之中,一边煮一边搅动,并及时检查煮的程度,尤其是煮至15分钟后,需要更加频繁的进行检查。
当小麦粒(玉米)没有白心,熟而不烂时,将其捞出,并放置在尼龙布上进行晾晒。等到小麦粒(玉米)表面无多余水分时,加入过磷酸钙和石膏粉,并搅拌均匀。
将其装入瓶中,并使用高温塑料和橡皮圈将瓶口封好,然后进行灭菌处理。灭菌时,压力保持在0.105MPA左右,并维持2-3小时。灭菌过程中,注意冷空气的排放时间。
3、培养基制备(配方二)
将白糖、石膏粉、尿素、过磷酸钙溶化制成母液,然后加水进行稀释。用稀释液将棉籽壳拌湿,堆放2-3小时左右。
加入麸皮,不断搅拌,等到用手捏紧培养料,指缝中有水外渗而不滴落时为宜。装瓶,然后按照配方一的制备方法进行接下来的操作。
4、接种
等到培养基出锅冷却至室温后进行接种。
接种后,将其放入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3-2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5%左右。在培养20-25天后,即可长满瓶子(培养至10-12天时,需要摇晃瓶体)。
三、栽培种制作
1、培养基配方及制作
培养基配方及制作方法与原种相同。
2、接种
使用75%酒精擦洗手部,并对原种瓶外进行消毒。倒出少量原种于灭菌瓶中(该步骤于酒精灯火焰上方进行),每瓶原种大约可以接种20-25瓶。
将其转移至温度为23-25℃,空气相对湿度为65%的环境下进行培养,20-25天后即可长满。
培养结束后,立即进行播种。如果暂时不用,在低温环境下保存(10-14℃环境下,保存时间不超过10天,2-4℃环境下,保存时间不超过20天)。
经过低温保存的菌种,在使用前需要放置在常温环境下恢复1-2天左右。
制作食用菌菌种的意义:
菌种性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好坏。优良的菌种应具备遗传性状稳定、生命力旺盛、高产、优质、纯度高、抗逆性强等特性。
因此,选用优良菌株,掌握好制种技术,严格菌种质量,做好菌种的保藏工作,是食用菌生产中的重中之重。
Ⅸ 食用菌培养基及其制作方法
食用菌品种很多,培养基也不同,在这里是无法说清楚的。而且没有实地操作也是有一定的风险的。建议你最好实地学习操作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