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腹部触诊如何诊断疾病
触诊
•触诊方法:(1)浅触诊法:用以检查腹壁的紧张度及有无压痛、肿块、搏动感;(2)深部滑行触诊法:用以检查腹腔脏器或肿块,触诊肝脾时尤其注意与呼吸运动的配合;(3)双手触诊法:主要用于肾的触诊,也可用于脾触诊;(4)深压触诊法:用于检查压痛及反跳痛;(5)冲击触诊法:用于有腹水的病人检查腹腔内肿大的脏器或肿块;(6)钩指触诊法:适于腹壁薄软者和儿童
•
触诊内容:
(
1)腹壁紧张度:正常腹壁柔软,紧张度增加见于腹膜炎、血腹、大量腹水;
(2)压痛及反跳痛:正常人无压痛及反跳痛,当腹腔脏器炎症未累及壁层腹膜时仅有压痛,若累及壁层腹膜即可引起反跳痛,腹膜炎三联征包括腹肌紧张度增加、压痛及反跳痛。
(3)肝脏:正常人肋下不能扪及,少数人可触及肝下缘,但不超过肋下1cm,剑突下小于3cm,质软光滑无压痛。肝大可见于肝炎、肝肿瘤、肝脓肿、肝淤血等。应注意肝大小、质地、压痛、表面形态、边缘、搏动及摩擦感;
(4)胆囊:正常人不能触及,如在右肋下腹直肌外缘触及一梨形或卵圆形张力较高的包块,随呼吸上下移动,即为肿大的胆囊,见于胆囊炎、癌及结石,壶腹癌引起的胆囊肿大无压痛。Murphy征阳性和Courvoisier征阳性的区别。
(5)脾脏:正常人脾脏不能触及,脾肿大的测量法,临床将脾肿大分为轻、中、高三度。轻度肿大时,脾下界在左肋下2cm以内;中度肿大时,超过2cm至脐水平以上;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为高度肿大;
(6)肾脏:采用双手触诊法,正常人一般不能触及,小儿或消瘦者可触及右肾下极。肾、输尿管压痛点:季肋点――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点处,相当于肾盂位置;上输尿管点――脐水平线上腹直肌外缘;中输尿管点――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缘,相当于输尿管第二狭窄处;肋脊点――背部第12肋骨与脊柱的夹角的顶点;肋腰点――背部第12肋骨与腰肌外缘的夹角顶点。肾及尿路炎症或结石病变时,上述各点可有压痛。
(
7)膀胱:充盈的膀胱可在耻骨上方扪及,呈半球形囊样感,排尿后消失
(
8)胰腺:正常不能触及
3.腹部包块:
(1)正常腹部可触及的包块:腹直肌肌腹及腱划;腰椎椎体及骶骨岬;乙状结肠粪块;横结肠;盲肠;右肾下极;腹主动脉
(2)异常包块:扪及除上述外的异常包块,需注意包块位置、大小、形态、质地、压痛、搏动、移动度及与腹壁、皮肤的关系
4.
液波震颤:有大量腹水,超过3000-4000ml,才能查出
5.振水音:胃内有多量液体和气体存留时可出现,正常人在餐后或饮食大量液体时可有上腹振水音,病理状态见于幽门梗阻或胃扩张。
B. 深部触诊法分为哪几种各适用于什么检查
深部滑行触诊法、双手触诊法、深压触诊法、冲击触诊法深部滑行触诊法:用以检查腹腔脏器或肿块,触诊肝脾时尤其注意与呼吸运动的配合;双手触诊法:主要用于肾的触诊,也可用于脾触诊深压触诊法:用于检查压痛及反跳痛冲击触诊法:用于有腹水的病人检查腹腔内肿大的脏器或肿块钩指触诊法:适于腹壁薄软者和儿童
C. 妇科检查有哪些方法呢
妇科检查主要是包括全身检查、腹部检查和盆腔检查。检查外阴、阴道、子宫颈和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宫旁组织和骨盆腔内壁的情况。主要作用是对一些妇科疾病作出早期诊断、预防以及早期治疗。妇科检查有着与其他科室不同之处,盆腔检查更是妇科检查所特有的一项检查。女性在发现自己感染了妇科病之后,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接受专业的检查,而且每年的体检也是很重要的。
1.全身检查
包括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必要时测量身高和体重。其他检查同其他内科查体。
2.腹部检查
是重要组成部分,应在盆腔检查前有系统的进行望、触、叩、听。观察腹部形状,有无龙骑或成蛙腹状,腹壁有无瘢痕,静脉曲张等。门诊腹壁柔软及紧张状态,有无压痛、反跳痛或肌紧张,能否扪到包块。触摸肝脾肾等有无增大及压痛。叩诊时要注意有无移动性浊音存在。
3.盆腔检查
(1)外阴检查观察外阴发育、阴毛多少和分布情况。正常外阴,阴毛呈尖端向下,三角形分布,会阴部位无溃疡、皮炎、赘生物及色素减退,尿道口周围黏膜淡粉色,无赘生物。已婚妇女处女膜有陈旧性裂痕,已产妇处女膜及会阴处均有陈旧性裂痕或会阴部可有倒切伤痕。必要时有时医生会嘱患者向下屏气,观察有无阴道前后壁膨出、子宫脱垂或尿失禁等。如有异常会详细记录。
(2)阴道检查使用窥器进行检查:动作要轻柔,尽量避免摩擦引起的出血。正常阴道壁黏膜色泽淡粉,有皱襞,无溃疡、赘生物、囊肿、阴道隔及双阴道等先天畸形。正常阴道分泌物呈蛋清样或白色糊状,无腥臭味,量少,但于排卵期及妊娠期增多。如有异常,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瘙痒、烧灼感等。如有白带异常,可在此时去分泌物进行涂片找滴虫、念珠菌、淋菌及线索细胞等,必要时作细菌培养。白带是阴道黏膜渗出物、宫颈管及子宫内膜腺体分泌物等混合组成,其形成与雌激素的作用有关。
一般的白带常规中白带清洁度可分为4级:
Ⅰ度:显微镜下见到大量阴道上皮细胞和大量阴道杆菌。
Ⅱ度:镜下见有阴道上皮细胞,少量白细胞,有部分阴道杆菌,可有少许杂菌或脓细胞。
Ⅲ度:镜下见有少量阴道杆菌,有大量脓细胞与杂菌。
Ⅳ度:镜下未见到阴道杆菌,除少量上皮细胞外主要是脓细胞与杂菌。
注:Ⅰ~Ⅱ度属正常,Ⅲ~Ⅳ度为异常白带,表示阴道炎症。
(3)宫颈检查正常宫颈周边隆起,中间有孔。未产妇呈圆形,已产妇呈“一”字形,质韧,肉红色,表面光滑。如检查时正常,则指的是,光、质中、无痒痛等等。如发现异常,则会详细描述糜烂的分度(轻、中、重),宫颈肥大的程度,以及赘生物的大小、位置等。此时可行宫颈防癌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这是防癌普查的主要方法,对诊断宫颈癌前病变、早期宫颈癌有重要价值。
(4)子宫及附件检查检查者带好手套,示指中指涂润滑剂后,两指或者一指轻轻通过阴道口沿后壁进入阴道,另外一只手在腹部配合检查,称为双合诊。双合诊是盆腔检查最重要的项目。目的在于扪清阴道、宫颈、子宫、附件、子宫韧带和宫旁结缔组织,以及盆腔内其他器官和组织是否有异常。正常子宫呈倒梨形,长7~8cm,宽4~5cm,厚2~3cm,质地中等硬度,活动度好。卵巢及输卵管合称“附件”,触之略有酸胀感。正常输卵管不能触及。若向上或者两侧推动宫颈时患者感疼痛,称为宫颈举痛,为盆腔内脏器有病变的表现。如有包括,则应注意位置、大小、形状,活动度、与子宫的关系以及有无压痛等。
(5)三合诊即腹部、阴道、直肠联合检查,是双合诊的补充检查。可了解后倾后屈的子宫大小;有无子宫后壁、子宫直肠陷凹或宫骶韧带的病变,尤其是癌肿的浸润范围以及阴道直肠隔、骶骨前方或直肠内有无病变等。
直肠-腹部诊:适用于无性生活史、阴道闭锁或其他原因不宜行双合诊的患者。
(6)盆腔检查结果记录通过盆腔检查,将检查结果按下列解剖部位先后顺序记录。①外阴:发育情况、婚产式,有异常时应详加描述。②阴道:是否通畅,阴道黏膜情况,分泌物量、色、性状,以及有无异味。③宫颈:大小、硬度、有无上皮异位、撕裂、息肉、腺囊肿、接触性出血及举痛。④子宫体:位置、大小、硬度、活动度及有无压痛等。⑤输卵管和卵巢:有无肿块、增厚或压痛。若扪及肿块,记录其位置、大小、硬度、表面光滑与否,活动度,有无压痛及与子宫和盆壁的关系,左右情况需分别记录。
(7)盆腔检查基本要求①动作轻柔;②检查前嘱患者排空膀胱,大便充盈者应在排便后检查;③一般应尽量避免与经期行盆腔检查,异常出血者除外。检查前消毒外阴并使用无菌手套及器械,以防发生感染;④每检查一人,应更换臀垫,防止发生交叉感染;⑤膀胱截石位,检查者面向患者,站在患者两腿间。危重症不宜搬动可在病床上检查;⑥对未婚否认性生活患者禁做双合诊及阴道窥器检查,应行肛腹诊。若确有必要,正的本人及家属同意后可试用示指缓慢进入或在麻醉下进行检查。⑦妇科检查室温度要适中,天冷时要注意保暖;环境要尽量安静,让患者感到舒适与放心。⑧避免在月经期作盆腔检查。若为阴道异常流血需作妇科检查时,应先消毒外阴,并使用无菌器械和手套进行检查。⑨男医生对未婚患者进行检查时,需有其他女性在场,以减轻患者紧张心理和避免发生不必要的误会。⑩对疑有子宫或附件病变的腹壁肥厚或高度紧张的患者,若盆腔检查不能清除了解子宫及附件情况时,应行B型超声检查,必要时可在麻醉下进行妇科检查。
4.其他检查
(1)盆腔和阴道B超可早期发现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病变。
(2)阴道镜检查阴道镜不能直接确诊是否患有癌症,但可协助活检进行宫颈癌的检查。据统计,在阴道镜协助下取活检,早期宫颈癌诊断率高达98%左右。
(3)宫腔镜检查可同时了解子宫内膜情况、输卵管通畅性。
(4)腹腔镜检查该检查费用很贵,但是准确度较高。初次就诊不适合,但有些反反复复地做检查仍找不出原因时,腹腔镜检查可了解盆腔粘连情况,又可以同时进行输卵管通畅试验,但需麻醉和住院。
(5)检查输卵管如果前面的妇科检查都正常了,则需在月经干净后3~5天,做个输卵管通液检查,这是最简单的方法。如有输卵管堵塞则需治疗使之通畅。
(6)检查生殖激素水平包括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泌乳素,睾酮,人绒毛膜促性腺素等。需要在月经的第2~5天内抽血检查。
D. 触诊法详细分为哪几种 分别适用于什么部位的检查
深部触诊法分为以下几种,并各有适用。
1
深部滑行触诊法:这种触诊法常用于腹腔脏器,包块和胃肠病变的检查。
2
双手触诊法:主要用于肝
脾
肾和腹腔肿物的检查。
3
深压触诊法:用于探测腹腔深在病变的部位或确定腹腔压痛点,如阑尾压痛点,胆囊压痛点,及输尿管压痛点等。
4
冲击触诊法:又成为浮沉触诊法,一般用于检查大量腹水时的肝脾或腹腔包块。
E. 深部触诊法分为哪几种各适用于什么检查
深部触诊法分为以下几种,并各有适用。
1
深部滑行触诊法:这种触诊法常用于腹腔脏器,包块和胃肠病变的检查。
2
双手触诊法:主要用于肝
脾
肾和腹腔肿物的检查。
3
深压触诊法:用于探测腹腔深在病变的部位或确定腹腔压痛点,如阑尾压痛点,胆囊压痛点,及输尿管压痛点等。
4
冲击触诊法:又成为浮沉触诊法,一般用于检查大量腹水时的肝脾或腹腔包块。
F. 检查肝和肾,应该做什么检查
既然肝功能正常,那么还想检查肝脏到底有没有问题的话,就只能做肝穿了,其实真的没有这个不要,肝穿很痛苦,而且伤身体。
想检验肾脏,可以直接抽血化验肾功及血常规,通过提取尿液化验尿检。
去检查的时候要记得早上不要吃饭,空腹抽血,而且还有憋一些尿液,好应对检查。
既然肝穿有很大伤害,那么只需做个腹部彩超就行了,只要是检查肾脏和肝脏,这样可以直观的看出有没有发生病变。
尿黄有时候跟饮食和最近的生活作息有一定的关系,请问您脸色发黄吗?食欲咋样?如果您脸色和食欲都很正常,那么就不要大惊小怪了,没事的。
提醒:注意饮食和休息,适当锻炼身体,多吃蔬菜和水果,不喝酒等等。
G. 简述腹部常用的触诊法及适应征
想起大三的诊断学考试的题目了。嘿嘿(诊断学习题集上标准答案)1.浅触诊法:用以检查腹壁竞紧张度及压痛,肿块,搏动。2.深部滑行触诊法:用以检查腹腔脏器或肿块,触诊肝脾时尤其注意与呼吸被配3.双手触诊法:主要用于肾,脾触诊。4.深压触诊法:检查压痛及反跳痛5.冲击触诊法:用于腹水的病人检查腹腔内肿大的脏器和肿块。6.钩指触诊法:适于腹壁柔软着和儿童。
H. 腹部体格检查顺序是什么
视诊
•腹部外形:正常人腹部外形平坦对称;弥漫性全腹膨隆见于腹水、胃肠胀气或巨大卵巢囊肿等;局部膨隆见于肿块或肿大的脏器等;腹部凹陷如舟状者见于恶病质及严重脱水;局限性凹陷见于手术瘢痕收缩。
•腹部呼吸运动:男性和小儿以腹式呼吸为主;正常人腹式呼吸运动自如;腹式呼吸运动减弱见于腹膜炎症、腹水、急性腹痛、腹腔内巨大肿物或妊娠,消失见于急性腹膜炎或膈麻痹。
•腹壁静脉:正常人一般不显露,腹壁静脉怒张见于肝硬化及上、下腔静脉梗阻,通过血流方向鉴别。
•胃肠型和胃肠蠕动波:正常人一般看不到胃肠蠕动波;幽门梗阻者上腹部可见胃型或胃蠕动波;肠梗阻可见肠型或肠蠕动波
•上腹部搏动:可见于正常较瘦者;病理情况见于腹主动脉瘤、右室肥大、肝血管瘤
•腹壁其它情况:皮疹、色素、腹纹、瘢痕、疝、脐部和腹部体毛
•听诊
•肠鸣音:正常人为4-5次/分钟;超过10次/分钟为肠鸣音活跃,同时伴响亮、高亢、金属音为肠鸣音亢进;肠鸣音少于正常为肠鸣音减弱;持续听诊3-5分钟未听到肠鸣音,且刺激腹部仍无肠鸣音,为肠鸣音消失;故要求听诊至少3-5分钟
•血管杂音:腹主动脉瘤可听到收缩期杂音;肾动脉狭窄可于脐左右处听到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癌肿块压迫肝动脉或腹主动脉,可听到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壁怒张静脉可听到连续的静脉嗡鸣音。
•摩擦音:脾梗塞,肝脾周围炎,可在深吸气时于各相应部位听到摩擦音
•搔弹音:可协助测定肝下缘、微量腹水及扩张的胃界
•叩诊
•腹部叩诊音分布
•肝叩诊:(1)肝上界叩诊:由右锁骨中线各肋间从上至下叩诊,叩诊音由清音转为浊音即肝上界。正常人位于第5肋间,正常肝浊音区(右锁骨中线)为9-11cm。当触及肝下缘时,应叩肝上界明确肝脏是否真正肿大。(2)肝下界叩诊:肝下界与结肠、胃等空腔脏器重叠,叩诊准确性差。(3)肝区叩击痛:可见于肝脓肿、肝炎
•胃泡鼓音区叩诊:位于左前胸下部,呈半圆形的鼓音区,为胃内含气所致;此区缩小或消失见于脾肿大、左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肝左叶肿大及急性胃扩张或溺水患者
•脾叩诊:正常在左腋中线9-11肋间为脾浊音区,前缘不超过腋前线,宽度为4-7cm
•肾叩诊:正常无肾叩击痛,当肾炎、肾盂肾炎、肾结石、肾结核及肾周围炎时,可有不同程度叩击痛。
•膀胱叩诊:一般从脐下叩至耻骨联合上方,了解膀胱充盈度。
•移动性浊音叩诊:根据游离腹水随体位转换而发生浊音区的改变,用来检查有无腹水的存在,一般在1000ml以上才能扣出。
•触诊
•触诊方法:(1)浅触诊法:用以检查腹壁的紧张度及有无压痛、肿块、搏动感;(2)深部滑行触诊法:用以检查腹腔脏器或肿块,触诊肝脾时尤其注意与呼吸运动的配合;(3)双手触诊法:主要用于肾的触诊,也可用于脾触诊;(4)深压触诊法:用于检查压痛及反跳痛;(5)冲击触诊法:用于有腹水的病人检查腹腔内肿大的脏器或肿块;(6)钩指触诊法:适于腹壁薄软者和儿童
•触诊内容:
(1)腹壁紧张度:正常腹壁柔软,紧张度增加见于腹膜炎、血腹、大量腹水;
(2)压痛及反跳痛:正常人无压痛及反跳痛,当腹腔脏器炎症未累及壁层腹膜时仅有压痛,若累及壁层腹膜即可引起反跳痛,腹膜炎三联征包括腹肌紧张度增加、压痛及反跳痛。
I. 脾脏触诊的正常值
正常情况下脾脏不能触及。脾脏是一个富于血供的实质性脏器,质软而脆。一般认为生理脾长10-12cm,宽6-8cm,厚3-4cm,重110-200g。脾脏位于左季肋区后外方肋弓深处,与9-11肋相对,长轴与第10肋一致。膈面与膈肌和左肋膈窦相邻,前方有胃,后方与左肾、左肾上腺毗邻,下端与结肠脾沟相邻,脾门与胰尾相邻。脾脏为腹膜内位器官,由胃脾韧带、脾肾韧带、膈脾韧带和脾结肠韧带与邻近器官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