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胆囊息肉怎么处理
胆囊息肉的处理方法有许多,通常建议患者去当地的正规医院做一个相关检查,从而明确自己胆囊息肉的严重程度,进而可以对症治疗。一般来说患有胆囊息肉最好是及时的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然后再配合服用一些阿莫西林,消炎利胆片或者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来促进病情的恢复,缓解临床症状就可以了。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配合做一些针灸或者艾灸来进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
❷ 肠息肉怎么治疗
大多数肠息肉是良性病变,不会危及生命,但也有一部分的息肉会发生癌变倾向,需要及时的治疗。息肉的治疗一定要遵循息肉治疗原则,不要盲目切除息肉。息肉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内镜或者手术的方法予以切除。第一、就是内镜治疗。内镜治疗是切除肠息肉,尤其是结肠息肉的最常用方法,最适用于有蒂息肉。内镜息肉切除的方法很多,应根据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有蒂或者无蒂等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提高,结肠镜内镜切除的手段越来越多,适应症也越来越扩大。一般来说,对于较大的有蒂或亚蒂息肉,直径2cm的可直接用高频电的圈套器套住息肉根部一次性进行切除,大于2cm的宽基里的息肉可分次摘除,或用尼龙绳套扎。扁平无蒂息肉的可以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也就是EMR方法切除。在基底部黏膜下层分点注射肾上腺素盐水,待病变隆起后,即圈套切除,既可预防出血和穿孔,又达到了治疗的目的。对于小于0.5cm的息肉,直接用活检钳取,或者用氩气激光电凝的方法治疗,安全快速。内镜下切除息肉一般要收回,并送去病理标本。第二、就是手术治疗,息肉及息肉病的手术治疗一般包括局部切除、肠段切除、结肠次全切除和全结肠切除、全结肠及直肠切除等。现在随着内镜下治疗技术的普遍和提高,手术治疗已经很少应用。
❸ 胆囊息肉最佳治疗方法有哪几种
通常胆囊息肉治疗的标准方法是行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是治疗胆囊息肉较好的方法,但是息肉处理选择手术切除还是保守治疗视具体情况而定。因为胆囊息肉是较常见的疾病,绝大多数为良性,无需手术,胆囊切除术手术指征如下:
1、息肉明显>1cm且有继续增大的趋势;
2、息肉形态为横行,且周边隆起;
3、胆囊息肉有明显血液供应;
4、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 而对于多发胆囊息肉若带有细蒂,且最大不超过1cm,则可行保守观察。
❹ 肠道息肉怎么调理
其实,大肠息肉就是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总称。这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但前者与癌发生关系密切,是癌前期病变,后者与癌的发生关系较少。
分期批摘除法这个方法主要用于10~20颗以上息肉患者活性和无法一次切除的患者。 治疗肠息肉也要从改善自身的体质开始做起,这就要求患者多吃碱性食品。通过这种方法来改善自身的酸性体质,同时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❺ 胃息肉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治疗
1.内镜治疗经内镜切除是胃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主要有高频电凝切除法、激光及微波灼除法、尼龙丝结扎法及氩离子凝固法等。内镜治疗息肉方法简便,损伤小,费用低,多数为1次性治疗,少数需分次切除。通过内镜定期随访,还可发现息肉复发,并给予及时治疗以防止癌变。
(1)高频电凝切除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组织凝固、坏死而达到切除息肉的目的。一般电流频率在300kHz以上,输出功率为30~80W。术前应尽量抽吸胃内液体,小于0.5cm的无蒂息肉应首选前端球形的电凝器或电热活检钳电凝灼除。使用电热活检钳时,应先将其头部咬持轻轻提拉后灼除,对于有蒂及大于0.5cm的无蒂息肉应尽量选择圈套器切除,但也可用球形电凝器或电热活检钳分次灼除。对有蒂息肉应将圈套器套于蒂上并尽量保留残蒂1cm左右后通电,以避免组织灼伤过深而致穿孔。对于无蒂息肉灼除时应先以高渗盐水或1∶10000肾上腺素溶液注入息肉基底部1~2点,每点1.0ml,以免圈套切除时损伤肌层及浆膜层,然后用双活检管道内镜先以抓持钳提拉息肉头部,使其基底形成假蒂后再行圈套切除。对过大息肉可分期处理,即先将息肉头部以圈套器进行部分斜行切除,间隔2周后斜行切除对侧部分,如未能完全切除可再重复,直到全部摘除;亦可采用吸引与电凝结合进行治疗,即在内镜前安置吸引套,将电凝用圈套器经活检孔置于吸引套内槽中,将内镜送至胃腔内,以吸引套头端与息肉紧密接触后,负压吸引息肉至全部吸入吸引套内,收紧圈套器,退出息肉进行电凝。对于较大有蒂或亚蒂息肉也可采用金属夹结扎后圈套电凝治疗,方法为经内镜活检孔置入可旋式夹闭装置器,于息肉蒂茎部进行多枚交叉金属钳夹,阻断病灶血供,待息肉头端呈紫色时,进行圈套电凝切除。采用圈套电凝术时需注意通电前要缓慢收紧圈套襻,并轻轻提拉以避免机械切割所致出血及组织过深灼伤,圈套襻收紧后要先电凝后电切,反复交替,每次通电时间数秒钟,也可用混合电流间歇通电治疗。
(2)微波灼除法:利用微波可使极性分子振动产生热效应的原理,而使组织凝固气化进行息肉灼除,且有止血作用,适用于直径小于2cm的无蒂息肉,对较小息肉可1次性灼除,较大者则需多次治疗。其输出功率为30~40W,治疗前可调整并固定每次烧灼的时间,一般为5~10s,也可用脚踏开关控制。操作时经活检口插入微波同轴电缆(天线),使球形探头密切接触病变部位,或针状探头刺入病变部位后进行灼除,应注意控制组织灼伤深度,以免造成穿孔。该法操作简单、安全、成本低、易于开展。
(3)激光法:将激光器产生的高能量激光,经内镜活检孔导入的光导纤维照射病变部位,通过光能转变的热能,使其组织蛋白凝固、变性破坏而达到治疗目的。多用于宽蒂或无蒂息肉的治疗。目前多采用Nd:YAG激光,功率可根据息肉大小选用,一般为50~70W不等,操作时光导纤维头端距离病灶1cm左右,每次照射0.5~1s,时间过长可致穿孔,应予注意。较大息肉可分期多次治疗。另外亦可用激光治疗,其特点为对病灶周围组织损伤小,穿透深度浅。激光对准病灶后应迅速进行照射,以免胃蠕动损伤周围组织。
(4)尼龙丝及橡皮圈结扎法:通过结扎息肉根部,使其缺血坏死,达到治疗目的。病理证实,治疗后结扎部位肌层完整,仅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产生局部缺血坏死。结扎后1~4天内局部黏膜发生急性炎症反应,肉芽组织增生及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浅表溃疡,并逐渐被瘢痕组织取代而愈合,故有可避免穿孔发生的优点。方法:于内镜前端置一透明吸引套。将结扎器自活检孔送入并自前端探出,将尼龙丝结扎套或橡皮圈置吸引套内槽内,将内镜送至胃腔内,以吸引套头端与息肉紧密接触,负压吸引息肉使息肉全部吸入至吸引套内,拉动结扎器手柄,使用尼龙丝或皮圈结扎于息肉根部。结扎后第1周内息肉脱落并形成浅溃疡,第3~4周形成白色瘢痕而愈合。
(5)氩离子凝固术:氩气可通过离子化传导由钨丝电极产生的高频电能,使组织发生凝固效应,近年来应用于内镜治疗,收到较好的疗效。主要适用于广基无蒂,直径小于1.5cm者。经内镜活检孔插入氩离子凝固器导管,使导管头端距离病灶上方0.3~0.5cm,启动脚踏开关进行氩离子凝固治疗,每次1~3s。
(6)冷冻法:将致冷气体经特制导管通过内镜活检孔直接喷洒在息肉表面,或用特制的冷冻杆对病灶进行接触冷冻,使组织坏死脱落。因此法对单个较大息肉难以1次性治愈,故目前少用。
(7)射频法:射频为一种200~750kHz的电磁波,进入病变组织后,局部产热使其水分蒸发、干燥而坏死达到治疗目的。操作时控制射频治疗仪输出功率为23~25W,工作时间为5~10s,将电极经内镜活检孔导入后,对病变进行治疗。
(8)酒精注射法:内镜下用无水酒精围绕息肉基底部一圈作点式注射,每点0.5ml,见白色丘状隆起为度。一般只用于广基息肉的治疗。
2.抗Hp治疗近年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增生性息肉的发生密切相关,Hp阳性的增生性息肉患者在成功根除Hp感染后,其中约40%病例息肉完全消退。因此,对于增生性息肉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时应行Hp检测,若阳性则应行根除Hp治疗,然后根据息肉的消退情况再作相应的处理。
3.手术治疗手术适应证为:
(1)大于2cm的无蒂或广基型息肉。
(2)息肉进行性增大者。
(3)病检为腺瘤性息肉伴异型增生、可疑癌变和癌变者。
(二)预后
胃息肉一般多为良性,无症状者勿需治疗。增生息肉为非肿瘤性息肉,因为不会发生恶性病变,经内科对症处理,效果较好。腺瘤性息肉癌变率可达30%~58.3%,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即手术治疗。
❻ 息肉怎么治疗
息肉,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多余肿物,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粘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
手术或微创治疗
息肉一般选择手术或者微创切除,切除后及时送病理科确定其病变性质。对于息肉进行内镜(胃镜、肠镜)下的息肉切除,是防止其癌变十分有效的措施。镜下治疗息肉的方法有:高频电凝电切、高频电灼、激光治疗、微波治疗、注射摘除、冷冻疗法等。
息肉切除术后的随访复查,一般认为,单个腺瘤性息肉切除,术后第一年随访复查一次,如检查阴性者则每3年随访复查一次。多个腺瘤切除或腺瘤大于20mm伴有不典型增生,则3~6个月随访复查一次,阴性则为1年随访复查一次,连续两次阴性者则改为3年随访复查一次,随访随访复查时间不少于15年。
腹腔镜胆囊息肉切除术的适应症
1、各种不同类型有明显临床症状的胆囊结石,如单纯慢性胆囊炎并结石、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并结石、充满型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结石嵌顿等。
2、胆囊息肉样病变。
3、无症状性单纯胆囊结石,下列病人应采取LC治疗:①陶瓷胆囊,因其胆囊癌发生率高达25%;②胆囊结石超过3cm,即使无明显症状亦应积极治疗,因结石大于3cm的胆囊结石患者,其胆囊癌发生率明显高于结石小于3cm者;②无症状性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者。
4、糖尿病患者合并胆囊结石,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应尽早手术治疗,甚至目前有观点认为即使无症状也应手术。
5、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胆囊结石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出4-5倍,虽然肝硬化病人不是LC的禁忌证,但属于困难的LC手术,因为门静脉高压症胆囊周围及胆囊三角区血管丰富,易出血,易发生粘连,作此手术应慎重。
6、慢性胆囊炎并结石急性发作患者,大多数经用解痉、止痛、抗炎等治疗后,急性胆绞痛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能迅速缓解,抓紧手术时机,可实行此手术:而另一类型为胆囊结石嵌顿,虽已对症用药处理,体征和症状均不能缓解,胆囊壁易发生坏死、甚至胆囊穿孔形成腹膜炎,这种病人尽早手术,超过24小时不宜作LC手术。
❼ 胆囊息肉最佳治疗方法
胆囊息肉是一个统称,一般是做B超时发现的胆囊内非结石性异常回声。在医学上可分为假性息肉与真性息肉。假性息肉一般为胆汁代谢异常引起的胆固醇结晶析出,并逐渐聚集增多,附着在胆囊壁上形成的黄色颗粒,属良性病变。只偶而感觉上腹部不适,一般也不引起注意。这是最常见的胆囊息肉。
另一种假性息肉称为炎性息肉,是由于反复多次的胆囊炎症,在胆囊
胆囊息肉怎么办,胆囊息肉现在也算是比较普遍的一个病了,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目前对待胆囊息肉主要的处理方式为中药的德尃的利柦舒茶来调理。起到内部调理,养胆护肝,降低胆固醇。同时,因为胆囊息肉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饮食方式造成的,所有日常的饮食尤为重要。
1、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
2、宜多食干豆类及其制品。
3、宜选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
4、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如胡萝卜、番茄等。维生素A能减少胆固醇结晶的形成。
5、增加食品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以保证热量需要和利于肝糖原的生成。
6、增加进餐次数,以刺激胆汁分泌,减少胆囊中胆汁淤滞浓缩。
不能吃:
1、少吃辛辣食品,如辣椒、芥末等。
2、不用油煎、炸、烤、熏的烹调方法。
3、应避免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
壁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的炎性隆起。临床上比较少见,也属于良性病变,一般会有右上腹部的钝痛。
您现在胆囊息肉并不是很大,目前一般可以不用治疗,定期复查超声就可,辅助祖方茶疗德甫的俐胆舒茶,清肝利胆,每天两杯滋润胆囊,口感温和,纯植物草本配方。
❽ 息肉怎么处理
息肉,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多余肿物,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粘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
原因病理
息肉的原因可能与炎症内分泌紊乱特别是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比如长期炎症会容易导致宫颈息肉。
现代医学对其真正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慢性刺激
由于饮食习惯改变,粪便性质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特殊刺激;或因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蛲虫病等肠道疾病的刺激;以及慢性便秘、粪便干结等,均可刺激直肠黏膜而发病。
遗传因素
建议激光治疗去除,一般1-2周恢复。如果不想激光治疗,可以使用中药鸦胆子治疗。使用方法:鸦胆子去壳捣碎,用布包扎外敷疣体,有腐蚀性,尽量避免接触正常皮肤,一般连用几次会逐渐恢复
❾ 胆囊息肉最佳治疗方法有哪些
答:1用药治疗,在多发性胆囊息肉前期,绝大多数病人能够挑选用药治疗,根据化除积血,健脾胃养胆等中药材方法,将粘附在胆襄上的囊肿化掉,修补胆襄内腔深层次组织的体细胞,抑止囊肿发作,完全医好,另外再相互配合中药材将存有囊肿下边的发炎清除以避免 发作
2、手术医治,一般 多发性胆囊息肉用药治疗早已失灵时,病人会觉得腹胀和肚子疼,乃至气喘、呕吐酸水或是呕血,这时理应挑选手术治疗切除胆囊息肉,手术医治的周期短,手术后要应用药品开展推进医治,手术治疗医治方式能够立即治疗康复,但较为非常容易发作,因此手术后理应留意维护保养
3、改进饮食结构,许多 情况下许多多发性囊胆囊息肉是因为过多服食高脂,高热量食物造成的,许多 病人不仅喜欢吃油炸食物,还伴随抽烟喝酒食材习惯性,因此理应在饮食搭配层面改进。平常要多吃水果、蔬菜水果。饮水时,放点绿茶叶、山楂果、银杏,具有降血脂的功效
❿ 胆囊有息肉怎么处理
胆囊上长息肉怎么办
1、胆囊上长息肉怎么办
西医治疗
治疗胆囊息肉最好的办法就是手术切除。虽然说大部分的胆囊息肉都是非肿瘤性的,但是当它的直径小于10毫米而且病人的身体状况比较好的情况下,建议还是采用手术将其切除,这样可以减少恶变的可能。有些炎性息肉或者是胆固醇息肉是有可能会增长的,当其长到12毫米以上时再进行手术就会增加风险了。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胆囊息肉是讲求辨证治疗的,在中医看来,肝胆气滞型的胆囊息肉主要是由于神志不调引起的,这种情况下治疗应该以疏肝利胆为主;而对于肝胆湿热型的胆囊息肉主要是由于肝郁气滞、湿热内蕴引起的,治疗应该遵循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的原则;而对于肝肾阴虚型的胆囊息肉,则应该以养肝护肝、滋阴养肾的治疗原则为主。
2、胆囊息肉患者的食物要易于消化,因为易消化的食物可减轻对胆囊等消化器官的负担,容易消化的食物有面条、大米粥、豆制品、蛋类、菠菜等。
3、胆囊息肉患者要多吃清淡的食物,少吃或者不吃油炸食品、肉汤等,避免胆囊过度紧缩、胆汁分泌增加。
4、不要吃得太饱,以免胆囊过度收缩,使胆汁分泌增加。
5、胆囊息肉的患者一定要多喝水,一般患胆病的人都应当多喝水。曾经有统计显示,部分胆囊息肉患者容易并发胆囊结石,大量饮水既可稀释胆汁使胆汁不易形成胆石,也可在胆汁代谢失衡,即胆石形成初期将胆石前期物质或小胆石冲刷入胃肠而排泄掉,防止了胆结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