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田作物都有什么
花生、红薯属于大田作物
大田作物指的是在大片田地上种植的作物,如小麦﹑水稻﹑高粱﹑玉米﹑棉花﹑牧草等。直接供给粮食,油料和衣物原料为主。
露地种植,温室大棚里面的蔬菜等不算;烟草、中草药不算;木本的苹果、葡萄不算。
5. 防病:病毒病可在发病初期用5%的菌毒清250倍液喷雾,紫斑病可于开花后喷施50%的苯来特或代森锌800倍液。用75%百菌清700倍液防治霜霉病。用65%粉锈宁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溶液防治锈病。
6. 治虫:开花、结荚期用3%速杀乳油1500倍液防治钻心虫。15%高效氯氧乳油1200倍防治豆天蛾。
B.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种植小麦宜选用高产品种,在整地施肥后适时播种,生长期间做好化学防控以及浇足越冬水、春季追肥等工作。
一、夯实播种基础
1.因地制宜,选用良种。早中茬地块应选用增产潜力大、抗寒性好的半冬性品种,如“众麦1号”、“ 周麦22”、“矮抗58”、“周麦16”;搭配种植“泛麦8号”、“周麦27”、 “豫教5号”等晚茬地块宜选用稳产性能好、晚播早熟的弱春性品种,如“周麦23”、“众麦2号”、等。
2.科学施肥,培肥地力。一般亩施农家肥3-5方、尿素25-30公斤、过磷酸钙60-75公斤、氯化钾5-10公斤、硫酸锌1公斤,或者施用含量45%以上的复合肥40-50公斤。也可以把秸秆粉碎后直接还田,还田后要深翻,并增施速效氮肥。
3.精细整地,打好畦田。按照“秸秆还田必须深耕,旋耕播种必须耙实”的要求,提倡大型机械深耕,耕深25厘米以上,耕后机耙两遍,除净根茬,粉碎坷垃,达到上虚下实,地表平整;旋耕机作业的地块要旋耕两遍,旋耕深度15厘米左右,并要耙实。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必须深耕一次,以打破犁底层。根据播种机播幅做好畦埂,平整畦面,以便灌溉。
4.适期足墒匀播,确保一播全苗。半冬性品种(早中茬)应在10月8-15日播种为佳;弱春性品种(晚茬)应在10月20-30日播种。凡墒情充足,又能做到精耕细作的高水肥地块,一般半冬性品种亩播量8-10公斤,基本苗控制在16 -20万;弱春性品种亩播量10-13公斤,晚播一天,亩增加播量0.5公斤,最大播量不超过15公斤。播种深度3-5厘米,深浅一致,达到种均苗匀。
5.土壤处理和种子处理。主治全蚀病、纹枯病、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土壤处理可选用50%辛硫磷(或55%甲拌磷)200毫升拌细干土(或麦麸)10-15公斤,耕地前撒施。种子处理选用2%力克秀(或3%苯醚甲环唑20毫升)10克加40%甲基异柳磷10毫升或55%甲拌磷乳油20毫升,兑水0.5-0.75公斤,拌麦种10公斤,堆闷3小时,晾干播种。
二、冬前麦田管理措施
1.促弱控旺。小麦出苗后叶色发黄,生长慢,根少而变褐,田间成片状或带状发生,系上茬除草剂残留药害所致,应及时亩喷洒0.01%芸苔素内酯30克加氨基酸叶面肥75毫升,兑水40-50 公斤,全田喷雾;对晚播弱苗麦田,以促为主,采取增施有机肥和浅中耕等措施提高地温,实现促弱转壮;对群体偏大,有拔节趋势以及植株偏高的旺长麦田,应于冬前(12月上中旬)亩用15%多效唑30-40克兑水30公斤,叶面喷雾进行化控。
2.除草防病。11月中旬-12月中旬,气温8度以上,杂草2-3叶时,防除猪殃殃、播娘蒿等阔叶杂草,每亩用10%苯磺隆15克加20%氯氟吡氧乙酸30毫升;防除野燕麦、早熟禾等禾本科杂草,每亩用6.9%骠马浓乳剂50-60毫升。先把除草剂配成母液,再加水30公斤,田间均匀喷雾。亩用12.5%烯唑醇40克,加水40公斤,小麦茎基部喷雾,预防纹枯病。
3.浇好越冬水。小麦越冬前,在日平均气温降到3度左右时,及时浇好越冬水,并及时中耕松土,保墒防旱,弥实土缝,预防冻害。
C. 怎样种花生不死苗又产
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
世界栽培花生资源1万余份,我国2000份,山东省花生种植历史也很久,主要种植品种如:海花1号、鲁花11、鲁花14、花育16、花育17、丰花1号、维花6号等。
一、培肥地力,轮作换茬
花生能很好的利用前作施肥的残效,前作施肥、培肥地力是花生增产的基本环节。
连作花生病虫害严重,植株矮,落叶早,果小,减产明显。花生轮作的增产效果十分显着,在一定的年限范围内,轮作的年限愈长,增产幅度愈大。但花生属于豆科,蝶形花亚科,花生属,所以在花生轮作中不要与豆科作物轮作。
1、轮作增产的原因
(1)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花生与小麦、水稻、玉米或甘薯等作物轮作,由于需肥特点不同,栽培条件不同,通过轮作换茬,可以充分利用土壤的养分,因而有利于作物生长。禾本科作物需氮肥较多,需磷、钾肥相对较少;花生是豆科作物,具有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而从土壤中吸收磷、钾较多,吸收氮素相对较少;禾本科作物具浅生的须根系,主要利用耕作层养分,花生为直根系,入土较深,可吸收深层的养分,同时花生还能将固定的氮素遗留一部分到土壤中,供下茬作物利用。花生的残根落叶及茎叶回田,能显着提高土壤肥力。同时,栽培条件不同的作物进行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水稻连作,易造成土壤板结,孔隙度小,渗透性差,而水稻和花生轮作,由于作物生活环境和栽培条件的改变,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通透性改善。
(2)减少病虫和杂草危害。合理轮作通过换种不同属的作物之后,使为害作物的害虫失去适宜的生活条件,病原菌失去寄主,杂草没有共生的环境,病虫或杂草数量会大大减少。
2、轮作原则及轮作的主要方式
(1)合理轮作的基本原则。作物的茬口是换茬轮作的基本依据。合理的轮作是运用作物--土壤--作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不同作物的茬口特性,组成适宜的前作,轮作顺序和轮作年限,做到作物间彼此取长补短,以利每作增产,持续稳产高产。花生是豆科作物,与禾本科(小麦)、十字花科等作物换茬效果好,与生态型相近的豆科作物轮作效果较差。轮作顺序,一般先安排花生,花生收获后,安排需氮较多的禾本科作物。故花生有“先锋作物”、“甜茬”之称。一般情况下,花生轮作年限最好在3年以上,但目前我国花生产区的轮作年限以2~4年者居多。
(2)花生主要的轮作方式。我国北方花生产区的主要轮作方式有春花生--冬小麦--夏玉米(秋甘薯或其它禾谷类,少数用大豆或其它夏作物),冬小麦--花生--春玉米(或春甘薯、春高梁等)、冬小麦--夏花生--冬小麦--夏花生三种方式。第一、二种轮作方式是二年三熟隔年轮作制的主要形式,第三种轮作方式是一年两熟轮作制的主要方式。
二、加深熟化耕层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活化耕作层,增强花生抗旱防涝能力,提高产量。
1、深耕适宜时间
深耕要利用秋末冬初农闲季节进行,以便翻上的部分生土冻融熟化,翻下的土块风化和自然沉实。同时,还能消灭部分越冬病虫害;积蓄冬春雨雪,缓解春旱。开春解冻之后,应及时耕耢保墒,以免水分散失,影响播种。秋末冬初来不及深耕的地块,早春提前深耕。一般在春分以前,不晚于清明进行,仍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春耕必须随耕随耙,使土壤下部沉实,表土松细。试验表明,冬深耕比春深耕增产16.8%,比浅耕增产53.9%。
2、深耕的适宜深度
由于花生70%~90%的根系集中在0厘米~30厘米土层内,一般耕深25~30厘米。重茬连作地块为提供给花生根系一个新的土壤根际环境,深耕应打破这个深度,一般为40~50厘米。表土层下为较好的酥石硼地,可适当深些,可达50厘米;熟土层浅,质地差的地块适当浅些。
3、深耕结合改土
在适宜深耕的地块,冬前深耕50厘米,使生土与熟土混合。经过冬季冻融风化,加厚活土层,释放营养元素。同时,平整地面,挖高填低,使活土层一致。枯萎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可结合深耕,撒施生石灰,每667米2使用40千克,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粘重土地,可结合深耕压沙改良,调节土层结构,改变土壤质地,调节土壤水、气、热的状态,利于花生生长。粘重土地压沙,每667米2可用10~15米3为宜。沙土地,每667米2可压粘土或淤泥20~25米3,协调土壤状态,达到利于花生生长的目的。
三、配方施肥
1、配方施肥的技术要求
(1)配方施肥的目标产量与实际产量的吻合度达90%以上,其它参数指标化。
(2)要有稳定的增产效果,不同年度间其增产幅度是:高产田稳定在5%以上,中、低产田稳定在10%以上,并相应地提高花生的品质和化肥利用率。
(3)要根据不同土质、土壤肥力和不同品种类型合理施肥,逐步改进分析测试手段和计算手段,施肥数据定量化和半定量化。
(4)增加有机肥的投入,投入量要高于当地的平均水平。
(5)要有利于下茬轮作作物的生长发育。
2、配方施肥的基本技术--目标产量配方法
花生的产量形成要由土壤、肥料和根瘤菌供给养分,应根据这一原理计算肥料施用量。可以按土壤肥力决定目标产量,也可以按当地三年的平均产量为基础,增加5%~10%作为目标产量。该法又分为2种。
(1)养分平衡法。以土壤养分测定值来计算土壤供肥量,再按下列公式计算肥料需求量:
肥料需求量=(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 - 土壤养分测定值×0.15×校正系数)/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式中: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作物吸收养分量。
土壤养分测定值×0.15×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
土壤养分测定值以毫克/千克表示,0.15是土壤耕层养分测定值换算成667米2土壤养分含量的系数。即一般把0~20厘米厚的土层看成植物营养层,该层每667米2土重为15万千克。土壤测定值换算成每667米2土地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的计算方法是:
150000(千克土)×1/1000000=0.15
校正系数:表示土壤测定值和作物产量的相关性。
校正系数=空白区产量×作物单位产量吸收养分量/土壤测定值×0.15
例如,某农户花生田每667米2的目标产量为300千克,测定土壤速效氮含量为60毫克/千克,速效磷含量为30毫克/千克,速效钾含量为90毫克/千克,求需肥量。
需肥量为:
花生吸收养分(氮)量=0.05(每千克花生需氮量)×300=15(千克)
土壤供肥量=60×0.15×0.55(校正系数)=4.95(千克)
代入公式并折成尿素为:(15-4.95)/(0.46X0.50)=43.7(千克)
由于花生的氮素来源60%来自自身的根瘤固氮,故实际施氮量按计算所得的40%即可,即每667米2施尿素17.48千克即可。
同理可求出所需磷、钾肥量。
该法的优点是概念清楚,容易掌握;缺点是土壤测定值是一个相对量,因为土壤养分处于 动态平衡中,还要通过试验取得校正系数来调整,而校正系数变异性大,很难准确。
(2)地力差减法。花生在不施肥下的产量称为空白田产量,它所吸收的养分全部来自土壤和根瘤菌固氮。根据花生产量由土壤生产和由肥料增产的原理,从目标产量中减去空白田产量,就是施肥所增的产量。肥料需要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肥料需要量=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空白田产量)/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例如,某农户花生田,每667米2空白田产量为150千克,目标产量为300千克。则每667米2应施尿素量为:尿素用量=0.05×(300-150)/0.46×0.50=32.6(千克)
按60%的氮素来自根瘤菌固氮,则实际每667米2应施尿素13.04千克。
每667米2应施过磷酸酸钙量为:
过磷酸钙用量=0.01×(300-150)/0.18×0.20=41.7(千克)
该法适用于无测试手段的地区。缺点是空白田的产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也无法表达多种元素中某种元素的丰缺情况。
四、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1、适时播种
覆膜可使5厘米处地温提高3~5℃,可比露地栽培早播7天左右。当膜下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2℃时即可播种。山东省覆膜春花生适宜播种期,果播在4月上旬;米播的,鲁中南、鲁西南在4月中旬,胶东半岛和沿海地区在4月下旬播种为宜。播深3厘米。目前,生产中有抢墒早播的现象,如遇倒春寒,出苗率大大降低,造成很大损失。
麦套花生套种早晚,决定了小麦、花生两种作物共生期长短。套种早,共生期长。苗期,花生在不利的郁弊环境里生长,严重影响第一对侧枝的生长。套种较晚,花生茎部(胚轴)木质化程度较低,比较脆嫩,收麦时容易践踏折断,难保花生种植密度。据试验,鲁西南适宜套种期为5月20~25日,花生与小麦的共生期15~20天,每667米2产为383.8~390.5千克,较其它处理增产均达到极显着水平。近两年,由于收麦时大型机械作业,对花生苗毁坏较重,造成缺苗断垄。根据生产实际,既有利于机械收麦又保证花生全苗,可以把套种期提前3~10天,即在5月15~20日套种,花生小麦共生期延长到20~25天。收麦时,花生基部已充分木质化,主茎叶片6~7片,第二对侧枝长出1~2厘米,这时的花生苗耐人机踏轧,不易折断,有利于花生全苗。
2、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在单位土地面积上适当增加株(穴)数,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提高花生荚果产量。目前,我国生产上推广的主要品种,在各花生产区,按照以下的密度种植,属于合理密植的范围。
(1)珍珠豆型品种的合理密植范围。目前北方旱地春花生,种植花11、鲁花3号等品种,每667米2以12000~15000穴,高肥力有水浇条件春花生,每667米2以10000~12500穴,每穴2粒为宜。
(2)普通型和中间型品种的合理密植范围。目前,北方各花生产区推广种植的鲁花4号、鲁花9号、鲁花10号、花17等品种,在中等肥力土壤种植,春花生以每667米28080~9230穴,每穴2粒为宜。麦田套种和夏直直播,每667米2以8888~10000穴,每穴2粒为宜。花37、徐州68-4、豫花1号等品种,在中等肥力土壤种植,每667米2以8080~8888穴,每穴2粒为宜。在高肥力土壤创高产,以每667米26896~7407穴,每穴2粒为宜。
五、加强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做到前促早发,中控稳长,后保不衰,是花生获得高产的保证。
1、清棵蹲苗
这是花生最具特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措施。当花生出齐苗后,用手将幼苗根际的浮土扒出,使两片子叶外露。花生的主要结果部位是第一对侧枝和第二对侧枝的茎部,特别是第一对侧枝对产量的影响较大,清棵的目的是使第一对侧枝早点露出地面,从而生长健壮,提高产量。根据调查清棵的花生比不清棵的花生增产15%左右。
2、中耕培土
一般进行3次。第一次在苗期进行,这次中耕宜浅,防止茎部埋土过多,影响侧枝发育,只要疏松表土,把杂草除净即可;第二次中耕在根瘤形成期,这次中耕可稍深些,一般在6厘米左右;第三次中耕在花期,这次中耕要格外小心,避免损伤果针,中耕深度在5厘米左右。
3、灌溉追肥,促进生长
花针期以促为主,力争快发枝,早开花,多下针,要适当追肥或叶面喷肥。土壤含水量低于10%时,要浇一次水,以喷灌或沟灌润浇为好。
4、化学调控,防病保叶,控制营养生长
高产田花生生育中后期,如遇高温多雨,易徒长倒伏,应抓住时机,进行化学调控。植株接近或已封行时,喷施800倍“壮饱安”液,以控制地上部茎叶继续增高,防止倒伏,促使地下部荚果发育。
5、保叶防衰,排水防烂果
进入结荚期后的管理,应以提高叶片活力,延长叶片功能期为主。一般可叶面喷施2%~3%的过磷酸钙水溶液。如植株生长较弱,可喷施1%的尿素和2%~3%的过磷酸钙混合溶液。进入结荚成熟阶段,要特别注意结果层土壤水分的变化状况,若高于土壤含水量12%时,要排水降湿,以防烂果。
六、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1、花生病害
花生常见的病害主要有茎腐病、根腐病、叶斑病、锈病、白绢病等。
(1)茎腐病。苗期子叶黑褐色,干腐状,后沿叶柄扩展到茎基部成黄褐色水浸状病斑,最后成黑褐色腐烂,后期发病,先在茎基部或主侧枝处生水浸状病斑、黄褐色后为黑褐色,地上部萎蔫枯死。
防治方法:茎腐病主要以种子带菌为主,连作病重,因此应实行合理轮作,种子贮藏前要充分晒干,播前要进行晒种、选种,不用霉变、质量差的种子,做好种子消毒,用扑力猛拌种;当病墩率达到5%时,用鸽哈、丽致喷淋茎部。
(2)根腐病。茎基部水浸状,黄褐色,植株较矮,叶片自下向上干枯,主侧根变褐腐烂,后期只剩褐色干缩的主根。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严格选种、晒种,用扑力猛拌种,发病初期病株率达到5%时用鸽哈、丽致全田喷雾。
(3)叶斑病(主要包括褐斑病、黑斑病) 褐斑病病斑圆形、暗褐色,较大,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后期有灰色霉状物;黑斑病病斑圆形、黑褐色,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病斑比褐斑病小。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高温多雨的7、8月份是防治叶斑病的重点时期,发病初期病叶率达到10%时,可喷洒赞米尔或代森锰锌,每隔15天喷药一次,共喷2~3次。
(4)花生锈病。底叶最先开始发生,叶片产生黄色疱斑,小形,周围有很窄的黄色晕圈,表皮裂开后散出铁锈色粉沫,严重时叶片发黄,干枯脱落。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丽致或鸽哈全田喷雾。
2、花生虫害
花生的主要虫害有蚜虫、地老虎和蛴螬。
(1)蚜虫。蚜虫不仅吸食花生汁液,也是传播病毒的主要媒介。防治花生蚜虫必须立足早字,当每墩达到10头时,用70%挺克防治即可。
(2)地老虎、蛴螬。地老虎和蛴螬是地下害虫,不仅危害期长而且危害严重,常造成缺苗断垄现象,2004年,部分乡镇地下害虫造成花生田间死秧率达5~20%,是目前影响花生产量的最主要的虫害。因地下害虫常在地下活动,隐蔽性强,防治困难,所以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
合理轮作 花生良好前茬是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避免重茬、迎茬。
秋季深翻 秋季深翻可将害虫翻至地面,使其曝晒而死或被鸟雀啄食,减少虫源。
种子包衣 播前用好年冬包衣,此方法也能有效地防止鼠害。
土壤处理 播前整地时,每公顷用3%呋喃丹颗粒剂22.5~30千克均匀撒施于田面,浅翻入土;或将呋喃丹撒于播种沟内,之后播种;也可将杀虫剂拌入有机肥内做基肥使用。
防治幼虫 6月下旬和7月下旬在金龟子孵化盛期和幼龄期每公顷用辛硫磷颗粒剂35~45千克加细土250~300千克撒在花生根际,浅锄入土。
注意:1、拌种用扑力猛好年冬。1、栽种的温度大粒花生10cm地温在15摄氏度以上,小粒花生10cm地温在12摄氏度
D. 小麦什么时候播种啊
关于小麦播种时间的问题,由于区域不同,会有差别,南方和北方来看,相差半月是很正常的现象,一些特别区域,能相差一个月,所以,单从时间分析,大概在下面这个时间段。
一般我国每年3~4月份播种春小麦,8~11月份播种冬小麦。但是不同地区有其适宜的播种时期。冬小麦:9、10月份播种,也就是10月1号到10月23号之间进行秋小麦播种实最为合适的。每年的9月和10月都是小麦播种的高峰期,不过关于具体的播种时间,各个小麦产区还是有差异的。
小麦要高产适期播种是关键:
适期播种是充分利用当地光热和水土资源,打造适宜群体起点,培育冬前壮苗,保苗安全越冬,构建合理群体结构,预防冬春冻害和后期倒伏早衰,奠定稳产高产基础的重要技术措施。
小麦播种适期与气温和品种特性关系最为密切。河南省目前推广的小麦品种均为半冬性或弱春性品种,这两类品种冬前形成主茎5~6片叶、单株分蘖3~5个、次生根5~8条壮苗标准的适宜积温为500~600℃,若冬前积温小于400℃,将导致分蘖不足,群体偏小,次生根发育不良,苗情偏弱;大于750℃则易造成冬前旺长,冬春易发生冻害,并为后期发生倒伏和早衰埋下隐患。
各地在具体确定小麦播种适期时,还要考虑当地麦田肥力水平、土壤墒情、地形和劳动力及整地播种机具情况等作出适当调整。要特别提醒的是,由于今年秋季气温偏高,且高温持续时间长,秋作物成熟收获早,加之9月下旬全省多次出现降水过程,目前绝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适宜,农民朋友一定注意不要抢墒播种,以免冬前旺长,为冬春冻害和后期倒伏、早衰埋下隐患。
一定要抓住秋作物收获腾茬早和近期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提高整地质量,做到科学配方施肥,严格控制播量,掌握适宜播种深度,大力推广播前或播后镇压,并注意使用包衣种子或药剂拌种,对于目前墒情不足的麦田还要提前浇水造墒,确保足墒播种,努力提高播种质量,为小麦正常生长和稳产高产奠定基础。
E. 如何种植绿豆,要说得详细一点
一、绿豆种子处理:
1.晒种:在播种前选择晴天,将种子薄薄摊在席子上,晒1-2天,可增强种子活力,提高发芽势。晒种时要勤翻动,使之晒匀。
2.选种:利用风、水、机械或人工挑选,清除秕粒、小粒和杂粒及杂物,选留干净、粒大、饱满的种子播种。
3.擦种:对硬实较多的种子,可采用机械摩擦处理,使新皮稍有破损,增加其吸水能力。
4.接种:拌种或浸种:在瘠薄地每亩用50-100克根瘤菌接种或0.3克钼酸铵拌种,可增产10%-20%。在高产地块用种子量3%的增产菌拌种,增产12%-26%,生产水平愈高效果愈明显。另外,用1%磷酸二氢钾拌种,也能增产10%。
二、绿豆播种适期:
绿豆生育期短,播种适期长,在许多地方既可春播亦可夏播。一般在地温达16-20℃时即可播种。播期试验表明,绿豆在太原春播以5月10日到25日。夏播6月10日至20日为好,不宜晚于6月底;晋中地区夏播绿豆,应尽量选择生育期短的品种,在7月10日以前播种。
绿豆是喜温作物,春播如播种过早,个体发育不良,生育期延长,产量降低。夏播绿豆以早播为好,幼苗生长健壮,开花结荚期处在高温多雨阶段,有利于花荚形成,荚多、粒多、粒重、产量高。
另外,早播绿豆苗期正处在雨季到来之前,利于田间管理,能及时间苗、中耕除草,实现苗齐、苗壮,无草荒、无板结、无病虫为害。播种过晚,会使前期营养不良,错过高温期,生育后期花荚不能大量形成,粒重降低,且易遭受雨涝和低温影响,造成减产。
三、绿豆播种技术:
绿豆的播种方法有条播、穴播和撒播,以条播为多。播量要根据品种特性、气候条件和土壤肥力,因地制宜确定。一般下种量要保证在留苗数2倍以上。播量过大,幼苗拥挤,易形成弱苗;播量过小,会造成缺苗断垄。
如土质好,墒足,虫少,整地质量好,种小粒型品种,播量要少些;反之,可适当增加播量。鉴于绿豆子叶拱土能力较弱和植株有“稠不抗、稀不长”的群体生育习性,在黏重土壤要适当加大播量。一般条播为每亩1.5-2公斤,撒播为4公斤,间作套种的用种量根据种植情况而定。
播深对出苗率影响很大,要根据土壤状况、水分和种子大小及播期等因素而定。在黏土和湿墒地,播深要浅,以3-4厘米为宜;土壤疏松、墒差地,播深以4-5厘米为宜。6-7月份雨水多、气温高,应浅些;春天土壤水分蒸发快,气温较低,可稍深些。
(5)豫禾781种植方法扩展阅读:
绿豆性状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20-60厘米。茎被褐色长硬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盾状着生,卵形,长0.8-1.2厘米,具缘毛;小托叶显着,披针形;小叶卵形,长5-16厘米,宽3-12厘米,侧生的多少偏斜,全缘,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浑圆,两面多少被疏长毛,基部三脉明显;叶柄长5-21厘米;叶轴长1.5-4厘米;小叶柄长3-6毫米。
总状花序腋生,有花4至数朵,最多可达25朵;总花梗长2.5-9.5厘米;花梗长2-3毫米;小苞片线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4-7毫米,有线条,近宿存;萼管无毛,长3-4毫米,裂片狭三角形,长1.5-4毫米,具缘毛,上方的一对合生成一先端2裂的裂片;旗瓣近方形,长1.2厘米,宽1.6厘米,外面黄绿色,里面有时粉红,顶端微凹,内弯,无毛;翼瓣卵形,黄色;龙骨瓣镰刀状,绿色而染粉红,右侧有显着的囊。
荚果线状圆柱形,平展,长4-9厘米,宽5-6毫米,被淡褐色、散生的长硬毛,种子间多少收缩;种子8-14颗,淡绿色或黄褐色,短圆柱形,长2.5-4毫米,宽2.5-3毫米,种脐白色而不凹陷。花期初夏,果期6-8月。
F. 我种的韭菜苗不长干尖是怎么回事呢
导致韭菜干尖黄叶的既有病害,又有虫害,形成原因复杂,本文仅介绍韭菜干尖黄叶的病害诊断及无公害防治技术。
1 韭菜疫病
1.1诊断
主要危害叶片、叶鞘、鳞茎和根系,病源菌属于鞭毛菌亚门。夏季高温多雨、植株生长过密、郁蔽倒伏、高湿弱光是主要发病条件。发病初期叶鞘上部,叶片基部首先受害,受害叶片病斑初呈半圆形深绿色,周围有暗绿色晕圈,外叶首先受害。并从带有病斑一侧及尖端变黄,后期叶片腐烂,出现白色霉层,鳞茎、根部受害呈褐色,轻者根毛减少,肥水吸收能力下降,植株生长速度减慢,危害严重时韭菜大片亡。
1.2防治措施
①选用豫韭菜1号、豫韭菜2号、平韭4号、平丰6号等抗病品种。
②多年连作,病源积累较多,轮作倒茬可以减轻疫病发生。
③夏季雨后及时排水可以消除发病条件,防止倒伏,通风透光可以减少病源。
④合理施肥,培养壮株,增加抗逆能力。
⑤高温期雨后及时用70%代森锰锌800倍液喷洒防病保护。发病初期可用90%乙膦铝500倍液或用砷杀毒矾400倍液或用72%普力克1200倍液喷洒叶面,三种药交替使用,6~7天1次,连续2~3次。
2 韭菜灰霉病
2.1诊断
是韭菜中低温高湿条件下的一种真菌病害,病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黄淮地区露地栽培多发生于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和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同时又是冬春保护地栽培常见病害。主要为害叶片,按为害症状不同可分为干尖型灰霉病、白斑型灰霉病和湿腐型灰霉病三种类型。病原随风传播,叶片受害后干尖,白斑或腐烂,阴天和早晨湿度较大时病斑上可见灰色霉状物。
2.2 防治措施
①选用791、平韭4号、平丰6号、赛松等品种。
②每茬韭菜收割后都要及时清除田间枯叶杂草,集中深埋,减少病源。
③保护地栽培时,晴天中午棚内相对湿度达到85%以上时要及时通风换气,降低湿度。
④发病前可用50%木霉菌 (特立克) 1000倍液喷洒叶面,预防灰霉病。发病初期可用10%宝丽安(多氧霉素)3000倍液,或用90%灰霉特1000倍液喷洒叶面,温棚韭菜每667m2可用20%百菌清.速克灵复合烟剂250~300g,于傍晚时用暗火点燃熏棚10~12h。7天用药1次,每茬用药1~2次即可。
3 韭菜白绢病
3.1诊断
病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主要危害韭菜的须根和鳞茎。病源主要从伤口侵入,高温高湿季节发病严重,黄淮地区6月中旬开始发病,一直危害到10月上中旬。发病初期叶片干尖变黄,须根、鳞茎周围有白色绢丝状菌丝体,中后期植株四周地表处可见白色菌丝,并有油菜籽状菌核,菌核前期为黄白色,后期变成茶褐色。须根、鳞茎受害后初期呈褐色,后期须根、鳞茎腐烂,整株亡。危害轻时可造成缺苗断垄,危害严重时可造成绝收。
3.2 防治措施
①发病严重的地块可与玉米进行轮作,玉米茬种韭菜白绢病发生较轻。
②白绢病菌为好氧型真菌,深耕深埋可抑制菌核萌发生长。
③避开高温高湿季节定植。在高温高湿季节移栽,易从伤口侵入,条件适宜,发病加重。
④发病初期,发现个别植株感病要及时拔除病株,带出园外深埋,并在病穴周围撒石灰粉或用50%代森铵800倍液灌根灭菌。
⑤发病初期可用15%三唑酮1000倍液或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灌根,每7~10天1次,连续2~3次即可。
4 韭菜菌核病
4.1病诊断
病原菌属于子囊菌亚门,主要为害韭菜叶片、叶鞘和鳞茎。发病初期病斑呈水浸状,鳞茎受害后呈灰褐色或褐色,后腐烂干枯。湿度较大时病踌周围可形成灰白色菌丝,并形成菌核。菌核薄片状、椭圆或不规则形,前期呈黄白色,以后变成黑褐色。氮肥偏多、密度过大和雨水偏多,田间积水时发病严重。
4.2 防治措施
①合理密植,促进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②配方施肥,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抗病性。韭菜追施肥时,不要大量偏施氮肥,应按照韭菜需肥规律,按氮磷钾为1:0.6:1.2的比例,适当增施磷钾肥。
③雨后及时排水,防止菜田积水。
④发病初期可用5%冈霉素水剂1000倍液或用50%农利灵1000倍液或用50%扑海因10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800倍液喷雾防治,7~10天1次,连续用药3~4次。
5 细菌性软腐病
5.1诊断
可为害韭菜叶片、叶鞘、鳞茎和须根。发病初期叶鞘首先受害,呈水浸状软腐,有粘液溢出,干燥时出现菌脓结块。须根、鳞茎受害后呈黑褐色,叶片受害斑呈灰白色半透明状,新老叶同时干尖变黄,最后整株连片亡。黄淮地区3~4月发生,雨水或灌溉随水传播。
5.2 防治措施
①禁止施用未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②发病初期及时清除个别病株深埋,并在病区撤石灰粉杀菌。
③发病初期可用77%可杀得500倍液,或用高锰酸钾1000倍液,或用农用链霉素2500倍液,或用氯霉素3000倍液灌根防治,5~7天灌根1次,交替使用,连续用药4~5次。
6 韭菜病毒病
6.1诊断
引起韭菜干尖黄叶的病源是韭菜萎缩病毒。黄淮地区一般4~5月发病。发病初期叶片中下部出现沿叶脉坏的条纹斑点,逐渐出现叶片弯曲匍匐,后期叶片干尖枯黄,外叶重,心叶轻。6月上旬以后随气温升高,症状消失,潜伏至翌年发病。
6.2 防治措施
①选用豫韭菜1号、豫韭菜2号、平丰1号、平丰6号等抗病品种。
②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抗病能力。
③发病初期及时清除病株,消灭病源。
④收割时应先收割无病株,再收割感染病株,并用肥皂水对镰刀消毒,防止再侵染。
⑤发病初期用1:40的豆浆水或0.2%磷酸二氢钾喷洒叶面,5~7天1次,连续3~4次。
7 氨害
7.1诊断
露地栽培时施用易挥发氮肥,施肥过浅,施肥方法不当会发生氨害;保护地栽培时氮肥施量过大,施肥过浅,施肥后不浇水,放风不及时,也常发生氨害。韭菜受害后新老叶片上部均呈灰白色,受害长短整齐一致。
7.2 预防措施
①适量深施氮肥,每667m2每次追施尿素不超过3Okg;尽量不追施氨水、碳酸氢铵等易挥发氮肥;有机肥腐熟捣碎后深施,禁止地表撒施氮肥和未经腐熟的人畜粪尿。
②深施肥,施肥后及时浇水,减少氨气挥发,特别是保护地韭菜,应在扣棚前15天深施肥,并及时浇透水。
③通风换气,防止氨积累。保护地栽培时扣棚后的前10天,每天中午应适当放风,以防氨中毒。
8 韭菜生理干旱
8.1诊断
当韭菜根系吸收水分少于叶面蒸腾散失水分时表现出生理干旱特征,轻度生理干旱时外观上无症状;当生理缺水达到一定程度时首先表现出叶片萎蔫下垂,严重时出现叶尖青干枯萎。
8.2预防措施
①严禁过量施肥。
②适当增施磷钾肥,促迸碳水化合物积累,提高抗旱能力。
③及时补充水分,满足韭菜水分需求,当土壤中盐分含量过高时浇大水洗盐。
④保护地韭菜在天气连阴转睛时,应逐渐加大光照强度,以防闪苗干尖。
9 药害
9.1诊断
农药使用不当也会产生干尖黄叶,主要原因是药害。叶面喷洒农药浓度过大或搅拌不匀时,会使叶片出现分布均匀的白色圆形斑点;保护地韭菜棚内使用防病烟剂施药集中时会形成叶片青枯状干尖,并以施药点为中心呈点片块分布;杜邦巨星、克阔乐等除草剂可使韭菜叶片形成白色药害斑;草甘膦等除草剂可抑制韭菜新根生长,造成叶片枯黄。
9.2预防措施
①使用药量要适当,喷药前要搅匀。
②棚内使用烟剂时尽量在傍晚多点施药。
③使用除草剂时对症限量使用。杂草萌动前,每667m2可用50%扑草净100g,或用33%施田补100ml,加水60kg喷洒地面,杂草萌动后可用12.5%盖草能60ml稀释1000倍喷洒杂草叶面,防治禾本科杂草
G. 玉米用哪个品种最高产,最抗倒伏,抗病虫!
1、德单9玉米种
陕审玉2010008号
【特征特性】
该品种生育期99.8天,比郑单958晚熟1天。株高265厘米,穗位高109厘米,叶片数20片,穗长
16- 18厘米,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42粒,千粒重379克,出籽率89%。
【抗性鉴定】高抗大斑病、小斑病,中抗穗粒腐病,感茎腐病。
【品质分析】籽粒容重729克/升。粗蛋白9.5%,粗淀粉67%,粗脂肪4.9%。
【产量表现】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18公斤。
栽培技术:适宜陕西省关中灌区夏播种植。夏播6月15日前播种。宜宽窄行种植。在高水肥及中等
肥力土壤适宜密度4000-4200株/亩,一般土壤条件下适宜密度3500-3800株/亩。播种前施足底
肥,复合肥30公斤/亩,中期追施尿素25公斤/亩。
2、廉玉1号玉米种
【苗期苗壮】活秆成熟、抗病、抗倒伏、株型紧凑透光性好!
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抗小斑病、高抗大斑病、抗茎腐病、高抗矮花叶病、
抗玉米螟。
容重高、丰产性好,种植密度3800——4200株/亩。
3、正成018玉米种
正成018是北京奥瑞金种业最新推出的划时代品种。
【品种表现】
正成018,美系血缘,国际优良品质,苗期长势好,中期抗旱耐涝;
正成018,茎秆粗壮,抗病超前,抗倒超前,产量领先!
正成018,轴细粒深、结实好、抗性好,质优高产,脱水快、好机收!
正成018,北京奥瑞金种业独家推荐,大企业,大品牌,值得信赖。
植株健壮,活秆成熟,抗病抗倒、密植穗不小,稀植更大棒!
【稳产高产】
2012~2013年参加山西春播中晚熟玉米区耐密组区域试验,2012年亩产920.6千克,比对照先玉
335增产5.8%
2013年亩产886.4千克,比对照先玉335增产6.4%,两年平均亩产903.5千克,比对照增产6.1%,
18点试验,增产点83%。
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65.7千克,比当地对照增产9.8%,8点试验,增产点100%。
4、垦玉90玉米种
该品种数中晚熟玉米品种,春播生育期127天左右,全生育期需≥2750℃左右。
品种特性:株型紧凑,株高295厘米左右,平均穗位115.5厘米,成株叶片数19-20片,雄穗分支
4-6个,果穗长筒形,穗长23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紫红色,籽粒商品性好,有光泽,马齿
形,千粒重370克。
适宜区域:在甘肃、宁夏、内蒙、新疆、山西等中晚熟区均可种植。
栽培要点:建议水地密度为4500株/亩,旱地密度为3800株/亩。
5、豫禾988玉米种
高产玉米品种豫禾988推广6年来,连续高产稳产,年年冠军表现,深受种植户的认可与青睐。
该品种主要要特点是高产、稳产、抗病性强,抗逆性强。自2008年起,推广面积2000多万亩,
累计为农民增收30多亿元人民币。
【品种来源】
选育单位:河南省豫玉种业有限公司
亲本组合:581×547
报审单位:河南省豫玉种业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
幼苗叶鞘浅紫色。成株株型紧凑,株高258cm,穗位112cm,全株叶片数21片左右,生育期104天
左右。雄穗一级分枝10个左右,护颖绿色,花药浅紫色,花丝红色。果穗筒型,穗轴白色,穗长
17.2cm,穗行数16行,秃尖0.9cm。籽粒黄色,马齿型,千粒重336.6g,出籽率85.9%。2012年
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粗蛋白质(干基)9.44%,粗脂肪(干基)3.73%,粗淀
粉(干基)74.15%,赖氨酸(干基)0.27%。
抗病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2010年,高抗矮花叶病,中抗小斑病、大斑病、
茎腐病;2011年,高抗矮花叶病,中抗小斑病、茎腐病,感大斑病。
【产量表现】
2010年河北省夏播低密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5.4kg。2011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22.1kg。
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1.7kg。
6、伟科966玉米种
该品种春播生育期125天左右,夏播生育期98天左右;幼苗叶鞘紫色,苗齐、苗壮,出籽率90%
以上,适宜密度3800-4000株/亩;叶片肥厚、浓绿,株型紧凑,通透性好,茎秆坚韧;抗性更
好,抗大小斑病、褐斑病和锈病。
该品种株高261cm,穗位适中,全株叶片数20片左右,果穗长筒型,穗长20cm左右,穗行数
16-18行,白轴,籽粒金黄色,马齿型;稀植棒子大,密植不秃尖!
【产量表现】一般春播亩产900公斤,夏播亩产800公斤左右,具有1000公斤以上的增产潜力!
【适宜区域】适宜黄淮海玉米主产区(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
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区域)种植。
伟科966优势说明
a.种子均匀饱满,芽率高;单粒播种,一播全苗;
b.进口锐胜包衣,苗齐苗壮,抗病虫性突出;
c.植株矮,穗位低,高抗倒;
d.没有边行优势,内外果穗一致;稀植棒子大,密植不秃尖;
e.玉米后期不生蚜虫,收获果穗没有蛀虫,抗虫性好;
f.籽粒马齿型,穗行数多,单棒籽粒出籽率高。
7、齐单1号玉米种
山东鑫丰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齐单1号先后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
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07013、鲁农审2006002。
该品种高产稳产、抗病抗倒、适应性广、根系发达、抗旱性好。它夏播生育期100天左右,春播
生育期128天左右;株型半紧凑,株高265厘米左右,穗位100厘米左右,果穗筒型,穗长23厘米
左右,穗行数16-18行左右,籽粒黄色,出籽率89.7%,马齿型,千粒重386克;高抗小斑病、瘤
黑粉病、矮花叶病,抗大斑病,抗弯孢菌叶斑病。
该品种适宜在我国西南地区、山东省玉米种植区及东北、华北春播区种植;适宜种植密度为
每亩3000-3300株。
H. 特大穗超高产玉米品种是什么
特大穗超高产玉米品种是:
1、泰棒111:泰棒111是一种半紧凑型的玉米品种,果穗呈长筒状,成株有21片叶片。平均穗长在21cm,最长可以达到35cm左右,穗行数在14-16行左右。
2、八强10号:八强10号植株为紧凑型,植株的平均高度在251cm左右,穗位高度在101cm,成株有19-20片叶片,穗行数在18-24片左右,最多可以达到30行左右,是行数最多的玉米。
3、祺华703:是一种紧凑型的玉米品种,平均植株高度在279cm左右,穗位高度109cm左右,是一种根系比较发达的玉米品种,而且具有较强的抗倒伏性。
4、平玉8号:是一种紧凑型玉米品种,植株平均高度在240cm左右,穗位高度90cm。平玉8号的根系比较发达,而且长势是比较强的,抗倒伏和抗旱性都是比较强的。
5、华农887:植株平均高度在283-298cm左右,穗位高度107-114cm,玉米茎秆的弹性是比较强的,而且根系比较发达,抗旱和抗倒伏的能力比较强,穗行数在16-18行左右。
I. 西瓜的种植过程
您好!
西瓜的种植技术 :
一、教你鉴别西瓜种子
西瓜种子质量的好坏,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益的基础。为了保证瓜农购买到质量好的西瓜良种,购买西瓜种子时请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纯度。纯度是指受检种子符合本品种性状特征的种子占全部受检种子的百分率。也就是说百分率越高,种子质量越好。
2、净度。净度是指除去夹杂物,纯净种子的重量占全部受检种子重量的百分数。
3、千粒重。千粒重是指一千粒西瓜种子的重量。不同品种千粒重不同,但同一品种的种子千粒重基本上是一定的。在标准含水量条件下,种子千粒重反映出种子饱满程度,千粒重高的种子质量就好。
含水量
种子含水量对种子寿命和保存年限影响较大。在常温下贮存种子含水量应保持在12%—14%以下。也就是说含水量越低,表明种子质量越高。
4、发芽率。种子发芽率是指发芽试验终期,在规定的日期内全部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的百分率。发芽率(%)=规定日期内全部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粒数×100,发芽率是确定播种量大小的依据之一。一级种子发芽率不低于95%,二级种子发芽率应在80%以
二、西瓜大田整治注意啥
首先是对土壤进行消毒。种植西瓜的田块可用1平方米3-5克的地菌灵撒施或亩用生石灰100公斤进行撒施消毒(以上两种方法均在撒后进行翻耕,让药土混匀,生石灰不能连年用)。虫害较多的田块可用土壤杀虫剂进行点播窝,或者全田撒施杀虫剂。
第二是重施底肥。底肥可选择的配方是:农家肥3000公斤,磷肥100公斤、硫酸钾40公斤;或鸡鸭粪3000公斤(鲜粪经发酵后用)、磷肥50公斤、硫酸钾30公斤。
第三是田地整厢。把肥料均匀地混入土中后,按2.5-3.5米,进行开厢(包沟)。如果实行套种,瓜路留1.3米,其它1.3米种其它蔬菜,这样,西瓜瓜路用的底肥的用量就要减半。若没有硫酸钾的,每亩可用10公斤磷酸二氢钾代替,效果更佳。然后把施好肥的瓜路在定植前翻匀整细,做好厢,沟深20厘米以上,做好围沟(围沟应为30厘米,达到雨停水过、沟干即可)。
第四是采用化学药剂除草。西瓜田由于面积大,人工除草非常麻烦。经过实验表明,在覆膜前土壤喷雾封闭,用以下除草剂效果较好:氟乐灵、杜尔对禾本科和马齿苋、地乐胺对香附子、敌草胺对禾本科和莎草防效都相当的好。
三、西瓜咋个防治病虫害
西瓜的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白粉病、炭疽病等。如果患猝倒病和立枯病,可用多菌灵和绿亨一号进行苗床消毒;如果患枯萎病,可用15%的西瓜重茬剂一号300-350倍液灌根。每次0.5公斤,在定植后3-4片真叶时用药,防治效果较好;如果是白粉病和炭疽病,可用百菌清,托布津,粉锈灵等药防治效果较好,交替使用。
西瓜的虫害主要有蝽象,蚜虫,瓢虫,根蛆,红蜘蛛等。防治药剂可选用阿维菌素、敌敌畏、敌杀死等交替防治,根蛆可用敌百虫灌根。提倡安装杀虫灯和黄板诱杀,进行物理防治。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根结线虫非常严重,在很多地区都有暴发。根结线虫主要在苗期对植株进行感染,造成较大危害。所以苗床地一定要选择无根结线虫的地块。在幼苗定植以后若发现线虫,可用阿维菌素类药剂如1%螨虫清2000倍液、1.8%阿巴丁3000倍液灌根。大田可以在整地的时候选用辛硫磷、米乐尔、丁硫克百威、二嗪磷、毒死蜱等药剂撒施。
西瓜性喜炎热,极不耐寒,瓜体大,皮厚,却不耐贮藏。西瓜对低温敏感,在9.5℃以下贮藏,
就有冷症状;而在高温下贮藏,则糖分含量降低,随后腐烂。
J. 马铃薯种植高产技术
马铃薯具有营养丰富、粮菜兼用、高产高效、生育期短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其主要高产栽培技术是:
选用良种河南省属马铃薯春秋二季作区,应选用结薯早、块茎膨大块、休眠期短、高产、优质、抗病的早熟品种,如豫马铃薯1号、豫马铃薯2号等。这些品种最好是脱毒薯种,脱毒薯苗出苗早、植株健壮、叶片肥大、根系发达、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
地块选择选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耕作层深厚、土质疏松的沙壤土或壤土。前茬以禾谷类作物、豆类、棉花、萝卜、大白菜等为宜,不宜以茄科作物,如茄子、辣椒、番茄、烟草等为前茬,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精细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深耕30厘米左右,使土壤冻垡、风化,以接纳雨雪,冻死越冬害虫。早春解冻后应及早耕耙,达到耕层细碎无坷垃、田面平整无根茬,保住墒情,以待播种。
施足底肥马铃薯是高产喜肥作物,结合早春整地,施足底肥。底肥一般亩施优质腐熟有机肥4000~5000公斤、尿素2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30~40公斤。切块催芽春播每亩需种薯120公斤左右,播前一个月将种薯放在温度15℃~20℃的黑暗环境中春化处理。播前20~25天将种薯切块,每块有1~2个芽眼,重量25~30克。种薯切块后用600倍多菌灵悬浮液冲洗切口表面淀粉,晾干后放在温度为15℃~18℃的室内用沙土层积法催芽,待芽长到2厘米左右时,放在散射光下晾晒,芽绿化变粗后即可播种。
适时播种河南省春播马铃薯的适宜播期为2月下旬至3月上旬,若播种过早,幼苗易受冻害。播种过晚,薯块膨大时正处于高温多雨季节,地上部茎叶易徒长,影响块茎养分积累,导致严重减产,且薯块易感染病害烂薯,不耐贮藏。
合理密植采用起垄宽窄行栽培,垄距1米、垄顶宽60厘米、垄高15厘米,一垄双行,宽行70厘米、窄行30厘米、株距25~30厘米。开沟播种,薯块在沟内芽朝上摆好后,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2~3公斤,对细土15~20公斤顺沟均匀撒施,以防地下害虫。然后覆满沟土,镇压平整,每亩用72%都尔100毫升或50%乙草胺120毫升,对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防治杂草,随后立即覆膜。
田间管理1.及时破膜。播种后20~25天苗将陆续顶膜,选择晴天及时将地膜破孔放苗,并用细土将破膜孔掩盖。2.中耕培土。结合追肥、浇水,分别在现蕾初期和开花初期各培土一次,以防块茎露出地面。3.肥水管理。结合墒情,在齐苗期、现蕾期、开花期、薯块迅速膨大期各浇水一次。结合浇水视苗情,在开花初期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收获前5~7天停止浇水,以防田间烂薯和影响薯块贮藏。此外,在植株生长中后期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两次,每亩每次40~50公斤,以防早衰。4.化控:在现蕾开花期,对徒长趋势的田块,亩用15%多效唑20~25克,对水40~50公斤喷雾,控制徒长。5.病虫防治。病毒病发病初期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晚疫病发病初期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瑞毒霉6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天喷药1次,连喷3次。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适时收获春马铃薯不一定等到成熟后再收获,应视市场需求,掌握在高温和雨季到来前进行,收获应选晴天土壤干爽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