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做古诗的技巧和方法

做古诗的技巧和方法

发布时间:2022-05-19 18:39:33

❶ 语文的古诗鉴赏题应该怎么做答题技巧和方法是什么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A、注意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 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 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

B、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春涧” 的幽静。

C、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特殊意象:

“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鸿雁——思乡,信使;

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

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山尘脱俗之境;

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依离别;

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

桃花——美人;鸟——自由。

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 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a.借景抒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b.托物言志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咏石灰》)

c.感物伤怀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

d.情景交融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1、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

2、注意“诗眼”(“炼字”)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梅影疏淡,幽香缕缕,梅花神态活现。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字新鲜,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

3、注意 “炼句”

由于诗歌篇幅、韵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诗人往往会对诗句进行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才能读懂诗歌,进而鉴赏诗歌。

A、词类活用

如: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使……欢快;空,使……空明。

B、互文见义

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

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花径不曾缘客扫而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而今始为君开。

C、倒装

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杜甫在这里主要写京城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的非同寻常。

D、省略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2、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

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

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杜牧的诗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拓跋焘的故事;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专用术语“以静衬动”,“以响衬静”。

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正衬(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

对比(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与最后一句)

通感,感觉器官的沟通。(李白“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此时的雪花仿佛是春风中盛开的梨花,香飘万里。视觉与嗅觉沟通,诗人的情意饱含其中。)

其他必备的知识和能力:

1、诗词流派——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词有豪放派、婉约派。

2、诗歌的个人风格

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朴素自然、李白—豪迈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杜牧—清健俊爽、王维—诗画一体、王昌龄—雄健高昂、李商隐—朦胧隐晦、苏轼—旷达豪放、柳永—柔美婉丽、陆游—悲壮爱国。

3、鉴赏诗歌应懂得“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最早由孟子提出,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4、鉴赏诗歌应善于联想、想象

表面上,读者阅读诗歌时似乎跟着诗的形象走,处于被动地位。事实上,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审美习惯和美学理想等,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给诗的形象和诗人意到而笔未到的艺术空白加以补充和丰富。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不仅使读者看到杏花盛开的情状,而且还可想象出花丛中鸟儿的嬉闹,鸟语花香,有声有色,把春的意境写活了。

四、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评价是鉴赏的最后一步:由对诗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概括。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从字面上看,此诗似在指责酒家卖唱女的无知和无心。但商女所唱得由听者来点,可见这不过是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该是座中的豪绅、贵族、上层官僚。他们才是作者实际抨击的对象。)

❷ 古诗文答题技巧及格式

一、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 或词作赏析。
2、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3、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找出诗中的物象、 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 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 要答具体。 (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表达了诗人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分析形象意境”复习建议]

1、重视解题思路和步骤的训练,平时训练时要养成“按部就班” 的习惯,一步一步地走,拒绝“越级”做题。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水到渠成。

2、解答题目时一方面要“宁多勿少”、“宁滥 勿缺”、、“宁详勿简 ”,多答多写总是没有害处;另一方面要“点到”、“ 面到尽可能答到“点”子上,不能遗漏任何一个方面。

3、适当了解一些诗歌鉴赏“专门术语”,在本节尤其要注重一些关于意境(氛围)特点方面的“术语”积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

(古代诗歌的常见意境类举]

●1、雄浑、开阔 2、高远、纯清 3、庄严、肃穆●4、清幽、明丽 5、深隐、旷达 6、静谧、悠闲

7、空灵、秀美 8、慷慨、豪迈 9、和谐、融洽●10、激越、狂野

●a、缠绵、悱恻 b、萧瑟、落寞 c、苍凉、悲壮●d、 凄婉、冷落 e、荒凉、 衰败 f、凄苦、悲凉●g、痛苦、悲愤 h、低沉、怨婉 i、幽暗、忧惧
二、情感、主旨型,
1、提问方式: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这首诗写了几个层次?你同意某种看法吗?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2、解答分析:
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涉及 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 (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3)诗 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 (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3、答题步骤:
●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运用何种表达技巧;③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三、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这首诗的某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这幅画面的。试从动和静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这一意象的? 对第三联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 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3、答题步骤: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的效果或者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3、答题步骤: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 -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者运用的艺术手法

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五、分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
3、答题步骤:
●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 ;
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六、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2、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3、答题思路:
①认真审题;
②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③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4、答题注意:
紧扣诗文内容, 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七、比较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2、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❸ 古代诗歌写作技巧有哪些

诗歌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诗歌表达技巧:
①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描写、抒情
叙述: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②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比拟)、夸张、对比、对偶、借代、双关、用典、反问、设问、反复、互文、通感等。
③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象征、衬托(正衬、反衬)、借古讽今(用典)、虚实相生、先抑后扬、以动衬静、想象、渲染、烘托等。
其实,不管是古诗也好,现代诗也好,写作技巧和表达技巧有时是很难区分开来的,有时写作技巧里就含有表达技巧,反之亦然。

如何创作古诗

诗词创作很简单,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难。以我个人的学习经历为例,一共有如下要点:
古诗创作:
1:掌握格律。古诗的格律很重要,分为七言、五言(一句话7个字和一句话5个字)以及律诗、决绝(一共8句话和一共4句话,一个逗号为一句)。
2:注意韵脚。古诗创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押韵。双数句子末尾及开头第一句必须押韵,押韵及每一句最后一个字的韵母必须相同(这种说法不算太准确,因为有些韵母不完全相同,比如hen和hun也是同一个韵脚,但韵母却不同。详细分类请参考网络。)
3:虚实相对。虚对虚,实对实。及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颜色对颜色……诸如此类。不过,这一条不需要太刻意去遵守,如果有比较好的构思,虚实不相对也是可以的。
古词创作:
1:选择词牌。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格律,写作之前务必先选择一个词牌,如“醉花阴”。
2:按照词牌的格律填写。每一句的字数,必须和词牌相同,韵脚也必须按照词牌的要求填写。
3:填写规律。初学者建议直接选择一首古人的词,然后自己分析那一句的韵尾是相同的。如李清照的《醉花阴》上阕只有1、2、5句韵脚相同,韵母都是ou。然后在填写的过程中,只要按照此法填写,一般就不会出错。
以上均为个人经验,不属于正规模式。但是个人认为,诗词之属条框甚是复杂,如果楼主只是想大概抒发胸臆,并非想深入研究,只要依照我所说的方式去练习即可。
以上均为肉打,如有不正确的地方,请诸位高手多多指教……TAT,楼主如果真的很喜欢诗词,可以HI我,大家共同讨论,相互学习,以求进益~O(∩_∩)O~

❺ 古诗词“创作技巧”有哪些

1、直抒胸臆和含蓄委婉

直抒胸臆也称直接抒情,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寒士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节操。

含蓄委婉是不把自己的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采用婉曲、象征、比拟、隐语、用典等手段间接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抒情方式。古诗经常把要抒发的情感,要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所描绘的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结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将依依惜别之情寓于帆影、碧空和长江流水的景物中了。

2、景与情

景指景物,情指人的感情。出现在诗歌里,有种种不同的情况,最常见的是先景后情,情因景生,即触景生情。如杜甫的《旅夜书怀》,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不少的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似乎已成常规,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也有一些诗是先情后景。还有一些诗,看上去完全写景,而实际上景物里面蕴含着诗人的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人间词话》(王国维)]。以上这些都属寓情于景。一般情况下,有什么样的景,就生什么样的情,如乐景生乐情,哀景生哀情。但有时,触景生情,生出的情与客观的景截然相反,这种情况叫情景相异。古诗中以乐景写哀情较为常见,以哀景写乐情比较少见。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乐景写哀情。古诗中以乐景写哀情的名句还有“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等。

3、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的三种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赋、比、兴三者各有特点,又相辅相成。交待事实,直抒胸臆,以赋为佳。变抽象为形象,比兴为优。

施肩吾的《夜笛词》“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半花”,用赋的手法写成,言东家妇闻笛而生思亲之情,误剪同心之花,别开生面。还有古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动人佳句,“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含蓄之句,“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精警之句,均用赋的手法写成。

比喻的手法在诗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运用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能把陌生的东西变成人们熟悉的东西;有创造优美的意境,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的作用。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运用比喻,把无形的音乐描写得形象鲜明,栩栩传神,仿佛就在眼前。

兴是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兴同诗歌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如《氓》的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和第四章开头两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了兴的手法。前者既隐喻女主人公的貌美,又暗指女主人公的痴情;后者桑叶由嫩绿变为枯黄,既隐喻女主人公青春不再,又暗指“士贰其行,二三其德”。兴经常有统摄下文,提纲撮要的作用。

要注意,比和兴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运用比兴手法,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

❻ 语文 古诗鉴赏做题技巧

希望你耐心看完
你学业顺利!
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果以及语言风格。
三、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结合、比兴、直抒胸臆等表达方式方法的运用。
四、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作品的内容与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态度,作品的意义(包括作品的积极意义与局限性,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审美趣味与感情基调。要准确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是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
对于赏析诗词,首先必须要有一定的词汇语言的积累,这是基础。只有一定量的积累才能获得质的转变,从而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把握诗人的观点态度和所寄托的情感,进而深刻理解作品的意义,深一层地鉴赏古诗。

❼ 古诗鉴赏中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方法都有哪些具体点哦!

写作方法就是写作手法,又称表现手法,可分为如下几种: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7)做古诗的技巧和方法扩展阅读:

古诗的叙事方式

顺叙法

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

倒叙法

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而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

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

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插叙法

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补叙法

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在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分叙法

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

详叙法

详叙一般用在对每件事发展变化过程的具体叙写。详叙时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细节进行详尽、细致的描叙。作文时,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部分,要详叙。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而又与也须交代的,则几笔带过。否则文章会出现无中心或多中心,显得繁琐。

略叙法

略叙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详叙的内容。它与详叙相结合,便整个叙述有详有略。略叙一般用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与中心思想关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

❽ 如何能学会做古诗词有什么诀窍吗

如何学会写古诗词并且有诀窍的问题。就我个人之体味,在此想告诉诗友们一些自已的感悟与体验。说出来与大伙共享。不足之处望众友们见谅。

首先要热爱古文化,要对它产生强烈的兴趣。

大家学唱一首新歌,耳听心记几遍就会唱了。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你喜欢和热爱唱歌。同理诗词也同然,你背会几十首古诗,你就会写。尽管写不好,日积月累,总是会天天进步。比如谐音式写诗法,过去有一卖元霄的,馅子坏了。吃家边吃边自言道:有点臭,卖家听到后马上接一句:秤不够?不够再来一碗。这就叫谐音。还有象521就是我爱你的谐音发声,等等,例子大多就不多说了。写诗先要模仿古人诗的口气与韵味,变成自已音同字不同的诗。这是个最减单易行的办法,天长日久你就自学成材了。

另外写诗不是写文章,它无需主语、宾语或谓语。它是舞者,(不是行者)要有韵律和节奏,需要跳跃与飞翔。更要有联想和意淫。把大脑中梦想与科幻的东西放大或缩小到带音符感的字里行间,这诗就飘逸和灵动起来了。这一定是首超越自我的好诗佳作。在许久后自我心赏时,你会诧异,不相信自已能写出这么神妙的好诗来。但这确实是真的。

阅读全文

与做古诗的技巧和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茅台vip用酒查真伪鉴别方法 浏览:141
手臂刮汗毛用什么方法 浏览:737
调理肌酐最好的方法如何降 浏览:936
狗风疙瘩最快治疗方法 浏览:800
大蒜治疗金鱼肠炎土方法怎么治疗 浏览:769
江苏高质量考核发展指数计算方法 浏览:917
虫牙土方法怎么治 浏览:291
水胶体敷料使用方法 浏览:829
粉丝的训练方法 浏览:778
铝盖发霉怎么处理方法 浏览:317
做生意都有哪些赚钱的方法 浏览:441
黄金三角手臂锻炼方法 浏览:12
根号15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图片 浏览:913
语音提示器安装方法 浏览:204
c32漏电保护空开连接方法 浏览:367
附件炎有哪些治疗方法 浏览:335
36x198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258
高阻计使用方法 浏览:951
水质超标的解决方法 浏览:575
英语大师教学方法 浏览: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