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传染病的传染方式分几种
一、呼吸道传播,病原体存在于空气中的飞沫或气溶胶中,易感者吸入时获得感染,如麻疹、白喉、禽流感等。
二、消化道传播,病原体污染食物、水源等,于进食时获得感染,如伤寒、霍乱等。
三、接触传播,与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土壤接触时获得感染,如血吸虫和钩虫病等。密切生活接触也有可能获得感染,如麻疹、白喉、流行性感冒等,不洁性接触可传播艾滋病、乙肝等。
四、虫媒传播,被病原体感染的吸血节肢动物,如按蚊、白蛉、硬蜱等,叮咬时会把病原体传给易感者,可引起疟疾、黑热病、莱姆病、恙虫病等。
五、血液体液传播,通过应用血制品、分娩或性行为等传播,如疟疾、艾滋病等。
六、医源性感染,只在医疗工作中人类造成的某些传染病的传播。
七、垂直传播,又称为母婴传播,是指婴儿出生前从母亲或父亲获得的感染,称为先天性感染,如梅毒、弓形虫病等。
⑵ 传染病如何防治的
南瓜、西葫芦上发生病毒病种类多,有西瓜花叶病毒(WMV)、黄瓜花叶病毒(CMV)、甜瓜花叶病毒(MMV)、烟草花叶病毒(TMV)等几种常发性病毒。
(1)症状 西瓜花叶病毒病症状表现较重,植株矮化,叶脉带绿,叶畸形,花叶明显,绿色部分往往突起。果实产生黄绿斑驳和疣状。黄瓜花叶病毒病症状较轻,多表现新叶黄化斑纹和花叶,发病早,植株矮缩。甜瓜花叶病毒病症状较重,表现系统花叶或褪色斑驳,叶面出现深绿凸起疮斑,叶脉皱曲,茎节缩短,病瓜表面凹凸不平,或有疣状突起。田间一般有几种病毒复合侵染,表现复杂症状。
(2)传播途径 主要由瓜蚜、桃蚜等蚜虫为害时传毒,也可由农事操作时汁液传毒和人为传播。高温干旱有利于发病,露地栽培夏、秋季节发病重。一般气温在24~28℃,植株感病症状不明显,温度高于30℃症状显露出来,特别是高温干旱有利于蚜虫迁飞和繁殖时,也有利于植株发病。
(3)防治方法①定植后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防治好蚜虫。蚜虫迁飞前铲除四周杂草,并及时防治蚜虫、粉虱、斑潜蝇等害虫。播前将种子用10%磷酸三钠50克兑水500克,浸泡3~4小时,清洗后播种。
②发病初期喷洒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83增抗剂100倍液或毒必克800倍液 10天左右1次,连喷2~3次。
③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④喷洒0.5%抗毒丰1000倍液。
⑶ 知道春季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吗
[在南方]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甲肝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除甲肝外)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人员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较容易传播,会对大家工作带来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⑷ 冬春季传染病预防小常识
冬春季传染病预防小常识: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2、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3、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擤鼻涕后)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5、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6、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保证睡眠时间,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7、不食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
8、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幼儿园出现传染病及时消毒,尽量疏散幼儿。
9、按计划接种疫苗,出现发热、出疹或有其他不适及时就医。
10、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11、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带上口罩,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并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禽类接触史、是否去过活禽市场、近期去过哪些地方旅行等。
12、从事家禽养殖、运输、销售、宰杀等的职业人群在接触禽类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戴手套、口罩、穿工作服等),接触后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发现病、死禽及时报告动物卫生管理部门,以及时、妥善处理。发现传染病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冬春季节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的共性为:发热、乏力、头痛、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尘埃进行传播,病人在讲话、咳嗽、打喷嚏时可以从鼻咽部喷出大量含有病原体的黏液飞沫悬浮于空气中,被易感者吸入,即可造成传染,也可形成大面积流行。
冬春季传染病常见的有以下几点: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流感病毒主要通过咳嗽和打喷嚏等方式传播,正常人也可能通过接触带有流感病毒的物体,再接触自己的口鼻而导致感染。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患有流感后,应及时就地适当隔离、休息、多喝开水、房间多通风和消毒,对症治疗来减轻症状和控制细菌性继发性感染,发病早期(48小时之内)可服用抗流感病毒药物。症状严重的患者,如严重肺炎、剧烈咳嗽、呼吸困难、高烧不退等需住院治疗。
2、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传染物品。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
需要注意的是,本病传染性很强,如果发现儿童患病应立即隔离,起码到痘疹全部结痂。发热患儿应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食物和充足水分。病儿皮肤应注意清洁,由于皮肤瘙痒,防止抓伤,应剪短指甲,带手套。
3、流行性腮腺炎
俗称“乍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4、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病,5岁以下儿童易发病,主要症状是发热、手、足、臀、口腔出现皮疹或疱疹。绝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经治疗可痊愈且不留后遗症。个别患者可出现重症表现,合并其他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需及时抢救。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较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的飞沫)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由于目前手足口病重症患儿早期表现较难鉴别,建议家长引起重视,当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严禁个体诊所、乡村医生收治5岁以内有皮疹或发热(体温≥38℃)儿童病例。
5、人禽流感
一般认为,人类对禽流感病毒并不容易被感染上,不过也可能在任何年龄被感染,但13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较高,病情较重,其属于易感人群。人禽流感的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禽类,特别是鸡。野禽在禽流感的自然传播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家禽分泌物和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水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毒株也可被感染。高危人群有:一是家禽养殖业者。二是在发病前1周内去过家禽饲养、销售及宰杀等场所者。三是接触禽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为高危人群。
日常防治应尽量避免去活禽市场或摊位,不购买活禽、不自行宰杀活禽,应购买、食用有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及其产品。如在野外发现生病或死亡的野鸟,不要轻易接触,应及时报告所在地区的野生动物(林业)管理部门。注意饮食卫生,禽肉、禽蛋等一定要煮熟煮透食用,注意厨房卫生,砧板做到生熟分开。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由于没有相应疫苗,而冬春季节又是急性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所以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疾病非常重要。
⑸ 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预防传染病可以从提高身体抗病能力、定时接种疫苗、保持生活环境卫生、发现传染病上报和隔离等方面入手。
1、提高身体抗病能力:平时要注意营养的补充,均衡饮食,也要适当的运动锻炼身体,比如跑步、游泳、瑜伽等,提高身体素质。
2、定时接种疫苗:婴幼儿平时要按规定去相关医疗部门定时接种各类疫苗,成人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接种疫苗。疫苗是预防各类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3、保持生活环境卫生:平时居住的场所和工作的环境要注意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害虫,勤洗手、不吃生食、不喝生水、开窗通风,也能够预防传染病。
4、发现传染病上报和隔离:发现传染病人要及早上报相关部分,跟传染病人隔离,防止交叉感染,传染病也是可防可控的,我们要正确认识,从自身做起。
拓展资料: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中国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40种。
传染病是一种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并广泛流行的疾病,经过各种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或物种的感染病。通常这种疾病可借由直接接触已感染的个体、感染者的体液及排泄物、感染者所污染到的物体,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土壤传播、垂直传播(母婴传播)、体液传播、粪口传播等。
⑹ 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菌痢: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与不洁饮食有关。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菌痢类型中最严重的是急性中毒性菌痢,多发生于2-7岁体质较好、平素健壮的儿童。常起病急骤,体温可达41-42摄氏度,烦躁、嗜睡或反复抽搐,短时间内可发生呼吸或循环衰竭而致死亡。预防菌痢要把好病从口入关,注意饮食卫生,教育孩子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的饭菜、水果,不贪食冷饮,生吃瓜果要洗净削皮,饭前便后洗手,婴幼儿奶瓶等食具要定时消毒。
乙脑: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蚊虫为传播媒介。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患儿头痛、呕吐、烦躁不安、嗜睡、颈项强直、高热不退、昏迷、抽搐等,如治疗抢救不及时,可危及小儿生命或留下较严重的后遗症。预防乙脑,除了10岁以下儿童能按时接种乙脑疫苗外,在夏季要特别注意灭蚊、防蚊。要教育孩子不可贪凉,不在室外露宿,可采取多种方法驱蚊、避蚊,防止蚊虫叮咬。
伤寒: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儿童伤寒病人可占总病例数的35%-60%,小儿伤寒临床表现不如成人伤寒典型,年龄愈小愈不典型。新生儿患伤寒时,肥达氏反应常呈阴性,故易被误诊。小儿伤寒多起病较急,持续发热,胃肠道症状明显,呕吐、腹泻多见。预防伤寒要搞好粪便、水源和饮食卫生管理,养成不吃不洁食物,不喝生水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疟疾:由疟原虫经按蚊传播而引起的传染病,以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脾肿大,贫血为发病特征。常见的有间日疟和三日疟两种。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热型不规则,并常以惊厥代替寒战,表现出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恶心、呕吐、腹泻、四肢湿冷等循环不良和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家长要引起重视。预防疟疾重在切断按蚊这个传播媒介,要搞好卫生,消灭蚊子,避免人蚊接触,防止叮咬。
红眼病:病毒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夏季最易被染上的眼科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早期症状是双眼瘙痒不适,有异物感、烧灼感、接着眼睛红、肿、痛、眼屎多、怕光流泪、不敢睁眼,可伴发热、头痛。预防红眼病,要做到勤洗手,不用手揉眼。人们在流行期要少到或不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如游泳池、公共浴室、游乐场等。若要游泳,可用氯霉素等眼药水进行预防性用药。http://www.ycfcyy.com/showmeiti.asp?news_id=107
⑺ 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有哪些
要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关键在于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形成的传播链。为此,要切实做到:
控制传染病最高效的方式在于防控,由于在传染病的三个基本条件中,缺乏任何一个都无法造成传染病的流行,所以对于传染病预防也主要集中在这三个方面:
控制传染源:这是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方式。对于人类传染源的传染病,需要及时将病人或病源携带者妥善的安排在指定的隔离位置,暂时与人群隔离,积极进行治疗,护理,并对具有传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和用具等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然而,如果是未知传染源,特别是动物担任的传染源,由于其确定需要流行病学的因果推断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上得到充分的证据,有的时候并不是很容易得到确切结果,尤其是突发急性传染病发生时,想要短时间内锁定传染源更是困难。不过,一旦确定传染源后,需要及时采取高效的措施控制传染源,以保证传染源不会继续将病原体向易感人群播散。
切断传播途径:对于通过消化道传染病、血液和体液传播的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切断传播途径是最为直接的预防方式。主要方式在于对于传播媒介阻断,消毒或扑杀。如对于污染了病原体的食物或饮水要进行丢弃或消毒处理,对于污染了病原体的房间或用具要进行充分的消毒,对于一次性的医疗用品在使用后要及时进行消毒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在虫媒传染病传播季节采取防蚊防虫措施等。同时,对于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干预手段也是极为必要的,如促进静脉注射吸毒人群对使用针具进行消毒,对会发生高危性行为的人群进行安全套使用的宣传教育等。
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也是传染病预防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往往是较为容易实现的预防方法。对于已经有预防性疫苗的传染病,给易感人群接种疫苗是最为保险的方法,如婴儿在出生后进行的计划免疫,对于传染科医生,护士,从事传染性疾病研究的科研人员和从事禽类养殖工作的人员等接种相应的疫苗。历史上,人们利用高效的疫苗已经成功的攻克了天花,证明对于易感人群的保护在传染病防治上起到了重要角色。对于没有预防性疫苗的传染病,对于易感人群的保护可以采取改善营养,加强锻炼等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的方式进行,必要时也可以采取对易感人群的暂时隔离。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很多,这包括了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如环境,气候,社会经济条件,人民生活水平,人口流动,交通方式等等。随着生物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传染性疾病,人们已经拥有越来越高效的预防性疫苗和治疗药物,极大的提高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成功率。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型城市的产生,交通的便利,也使得传染病的传播越来越容易。为了更好的应对传染病,特别是新型突发传染病的发生,以世界卫生组织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全球突发传染病预警和应对系统,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范围,人们对于新发传染病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方式已经规范化和常态化,可以较为从容的应对突发事件。
⑻ 传染病的三个环节和预防措施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病原体在传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生存、繁殖,并且能够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蝇、虱等),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健康人。
2.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例如,未出过麻疹的一些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下面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为例,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可见,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传播途径是飞沫、空气传播,易感人群则可以包括大多数人。那么,怎样预防传染病呢?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我们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都是分别针对三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个环节的。因此,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
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3.保护易感者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和个人的卫生,消灭苍蝇、坟子、老鼠、臭虫等传播疾病或病的动物,对于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能起很大作用。
⑼ 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1.保持良好的身体免疫力。及时接种流感、流行性腮腺炎、肺炎等预防相关传染病的疫苗,规律饮食,不挑食偏食,多喝水,多吃水果,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加强体育锻炼,劳逸结合,注意及时增减衣物,保持充足的睡眠和愉悦的心情。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佩戴口罩,特别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到人群聚集的场所建议全程佩戴口罩;勤洗手,外出后、饭前便后都要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注意呼吸道礼仪,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手肘捂住口鼻,不面对他人咳嗽或者大声说话。
3.保持环境清洁。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厕所、门把手等重点区域要经常消毒,玩具、被子等物品要定期清洗消毒。
4.保持社交距离。在商场、车站、餐厅等场所排队等候时,都要注意保持1米以上距离,这既可以防范传染病,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5.疾病流行期间不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聚集,避免接触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患者。
⑽ 发生传染病我们应该怎么做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1.控制传染源
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等,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3.保护易感者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和个人的卫生,消灭苍蝇、坟子、老鼠、臭虫等传播疾病或病的动物,对于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能起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