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们怎样保护黄河
记者:目前的水污染形势对黄河饮水安全构成多大威胁?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总工程师连煜:可以说形势严峻。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水源。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水量的短缺也决定了流域大部分河流水环境低承载力的基本特性,使有限和宝贵的水资源更易受到污染的威胁,黄河以占全国2%的水量资源承载了全国接近10%的污染物量,致使多年来黄河水质状况急剧恶化,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黄河供水安全已构成严重威胁。黄河水污染趋势发展迅速。据统计,1980年黄河流域城镇工业和生活废污水排放量21.7亿立方米/年,流域主要河流总体水质状况良好,干流水质均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的要求,河流污径比小于5%,河流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再生净化能力可得到基本维持。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对黄河流域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重视不够,在流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造成了日趋严重的水污染问题。饮用水水源地功能难以得到保证。受河流上游污染影响,目前黄河干流石嘴山至河口镇、潼关至三门峡和花园口以下河段,几乎所有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都不合格。
记者:实现流域和相关地区饮水安全,在当前黄河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中处于什么地位?
连煜:采取综合手段控制黄河水污染,确保饮水安全,已成为目前黄河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许多河流水域已变成了废物倾倒的场所,导致了严重的河流水功能破坏和生态系统失衡。水是一种可循环再生的资源,生态圈中地表水、地下水和空中水的变化构成了水循环的完整周期,一旦这个循环的任何环节受到污染,则整个水循环体系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难以预计的破坏。污染的水必然会对水循环和人类饮水安全构成威胁。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我们在环境中排入某种污染物,则极有可能会在我们的水龙头中也流出相同的污染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讲,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持水源的清洁也是维持黄河健康的基本条件。
记者:保护黄河水资源和河流生态难度有多大?
连煜:这个工作十分艰巨,这是黄河流域的基本特性决定的。黄河流域人口压力重、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低,黄河流域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并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保护构成影响。为此,我们应该对黄河生态和水环境保护的艰巨性有清醒的认识,在科学制定水功能区长远保护工作任务时,应针对工作重点把黄河省界和饮用水的保护列为近期工作重点。
记者:保障黄河饮水安全当前要采取哪些措施?
连煜:要达到保障黄河饮水安全的目标,只有采取综合措施。
首先要健全我国和黄河的水法规与标准体系。国家要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范围的界定、行政管理职责与部门工作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原则、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要求等方面的要求进行确定;尽快制定和颁布《黄河法》,依法保护黄河水资源,为确保黄河饮水安全提供法规保障;要完善饮用水保护的相关标准。
其次要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型社会。多年来,黄河流域忽视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制约作用,大量资源高消耗、技术低水平和污染高产出的建设工程得以重复建设,流域资源流失、生态破坏及产生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流域各级政府应在经济建设与水资源管理中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对资源利用、保护和配置的管理,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型社会。
其三要切实加强水污染治理和环保监督。目前向黄河干流直接排污的入河排污口稳定达标率不足50%。究其原因,一是企业治污成本远高于生产成本,企业治污设施形同虚设;二是目前环境保护监管工作乏力、环保行政处罚的警示作用极为有限;三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第四是要形成水利和环保等部门“团结治污”的工作配合机制。水利、环保等部门应对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监测,并实现管理和监测基础信息的资源共享,建立起以流域和区域管理相结合、水利和环保管理相配合为基础,多部门分工合作的水环境保护体制和工作机制。
第五要构建完善的水功能区管理体系。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强化对河流水域纳污能力使用和入河排污限制总量的监督管理。流域管理机构要对流域各省(区)污染源治理和排污总量的消减与控制任务进行监督核查,力争实现重点水域省界水资源质量状况的根本好转,有效控制和改善流域性污染的恶化局面。建立黄河流域省(区)际水质责任考核体系,并纳入地方政府主要行政首长的责任考核工作。
第六要重建黄河生态平衡。确保河流生态平衡是维持和提升河流水质净化能力的重要基础。在污染源达标基础上开展流域生态和废水土地处理系统建设,是目前世界各国河流保护中的一项重要经验。建议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及河南等有条件的省区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在重点工业污染源和城市污水治理基础上,根据陆域和河道管理的要求,构建黄河生态修复计划,有效减控入河污染,确保黄河水源地的水质安全。(记者 王海)
⑵ 保护黄河的几点措施
1。在黄河周围植树。原因: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2。关闭在黄河周围的一些高污染化工厂。原因:在黄河里排放污染物
3。在平缓地方建立沉淀池。原因:过滤一些有害物质和大量泥沙
⑶ 保护黄河的方法
中上游地区都要多种树,保护好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下游地区则要开拓河道,疏通河道,减减少淤积的泥沙
宣传上要做到位,深化保护黄河的意识
⑷ 我们国家采取了哪些治理和保护黄河的措施
1、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区河流主要分为外流河和内流河两大类,有大小河流约180多条,河流面积0.16 平方公里。外流河主要是通天河、黄河、澜沧江(上游称扎曲)三大水系,保护好了黄河、长江的源头,也是保护了长江和黄河。
2、加固黄河大堤
黄河大堤是春秋中期形成,位于河南省和山东省内河交界,是河南省、山东省境内河道两岸修筑的束范河水的堤防。黄河大堤对束水攻沙、蓄清刷浑、淤滩固堤具有重要意义。
3、植树造林
在长江上游地区严禁采伐原始森林,同时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4、在长江,黄河上建立一些水利枢纽.例如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控制洪水,也可以发挥灌溉,航运,发电等作用.在黄河,小浪底和三门峡联合进行调水调沙工作,加速泥沙的入海,降低地上悬河的水位。
5、保护母亲河活动
"保护母亲河行动"是一项大型的群众性社会公益活动,由保护母亲河宣传教育活动、保护母亲河工程和保护母亲河基金三部分组成,主要目的是动员包括青少年在内最广大的社会力量,在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等江河湖泊流域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防治污染,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意识、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做贡献。
⑸ 怎样保护黄河
.1、在管理体制上,流域机构的法律地位和权限尚未明确,缺乏广泛的水行政管理权
根据流域机构“三定”方案,流域机构只是水利部的派出机构,而不是一级行政单位,它只能根据水利部的授权在本流域内行使水行政管理权。既然是授权,就不可能有完全的“权”,它因授权而具有的管理职能就肯定不会跟法律确定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行政管理职能一样,它的职能范围要比后者窄很多,因而就不可能对本流域的水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较为突出的例子就是在每年用水高峰的4~6月份,为了争抢黄河水,即使是黄河系统管理的引黄涵闸,也不时受到地方行政干预而难以按计划调度运行,使原本并不复杂的引水变得复杂而无奈,给黄河水资源管理工作平添了许多被动和难度。
2.2、在用水机制上,不鼓励节水的机制,使得黄河水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现有的用水机制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节水无奖、浪费不罚、用多用少一个样。这样的用水机制让人感觉到用水多少与自己的经济利益关系不大,同时黄河水资源费尚未征收、水价又偏低,加上节水“投入成本较大”,使用水单位感觉到节水收益甚少,甚至不但不收益还要“赔本”,在现实中,搞节水与多用水的费用比起来,在很多情况下,多用水比搞节水措施费用要低很多,在市场经济下,谁愿意去多化那份钱。所以,人们都明白黄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已严重影响了沿黄两岸人民群众的生活、工农业的生产及发展,可是在节水上,谁也不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于是,农业灌溉中仍是大水漫灌;各类引黄灌区工程不配套,渠道及建筑物老化、失修,渠道衬砌状况差,也任由它跑、冒、滴、漏;工业用水中单位耗水量偏高,也不去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可以说黄河水资源的大量浪费与我国现行的用水机制有很大关系。
2.3、在水资源管理方式上,仍是简单粗放、低水平的管理。
其主要表现有三:第一,黄河部门对黄河水资源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和管理手段,难以控制和协调用水户的取水,以至在取水过程中存在着用水户的计量设施施测误差很大,有些用水户在取用黄河水时甚至根本没有安装计量设施,用水户们瞒报、虚报或不报实际取水量的现象时常发生;第二,基层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在引水过程中不去实测引水流量,有的只是目测或者干脆坐在办公室里“估计”,另外还有一部分基层管理人员对计量设施的计量方法、技术原理和操作规程等知识掌握的很少;第三、黄河部门只管放水,而很少真正掌握引水的用途、水的利用效率、水量的超指标引水以及用水户的节水措施等。这样的管理方式难以对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实施有效的科学管理,也难以使用水户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方面真正信任和服从黄河水资源管理部门,从而使黄河部门的职责和权威无法真正到位。
2.4、在黄河水资源管理体系上,黄河系统内仍存在着“多龙管水”,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专家们早就呼吁,应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的权属管理。这一理论当然是针对水资源的区域管理与流域管理而言的,但是,我认为它也应该包括水资源的“归口”管理,而在我们黄河系统内,“管”水的口还真不少,比如黄河取水许可、水量调度、水质管理权分别隶属于不同部门。就拿山东局各局属单位来说吧,水政(水资源)科、防办(有的局是工管科、有的局是涵闸科)都从不同角度对黄河水资源进行管理,水政(水资源)科一般负责年度取水计划、取水许可、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情况统计、水费征收,每月要填报逐日取水量用报表,年终对全年取水进行汇总、总结;防办(有的局是工管科、有的局是涵闸科)一般负责水量调度、水量分配、涵闸维修管理等,每月有涵闸(虹吸)逐日放水量月报表,年底还有涵闸资料整编。虽然各口管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归根到底都是对水资源的管理,各口在管理中工作中难免有所重复,不但增加了工作量,不利于减员增效,也容易在实际工作中造成推诿,甚至扯皮,更主要的是多部门管理,影响了水资源管理效能的发挥。
2.5、在黄河水资源管理的法律保障上,立法滞后,配套法规不健全
由于黄河实行流域管理,黄河水利委员会只是水利部的派出机构,在制订有关法规、政策时,既无政府可靠,又无人大可依,所以在有关法规、政策的制订和出台上往往要相对滞后并且难度很大,使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依据,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征收黄河水资源费的法律依据问题,新水法规定:“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征收管理水资源费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新水法已颁布实施近二年了,也未见关于黄河水资源费征收的有关规定。
⑹ 怎样才能保护黄河,让黄河不受污染
保护黄河措施:
1黄河旁边多种一些树木,防止泥土松陷。
2.减少用水量。
3.对于水土流失做出措施。
4.源头上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植被
5.沿途污水净化处理在排放 。
6.减少农业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7.禁止任意向河床倾卸固体垃圾 。
8.禁止过度捕捞 。
⑺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黄河
1.黄河旁边多种一些树木,防止泥土松陷。 2.减少用水量。 3.对于水土流失做出措施。 4.源头上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植被 5.沿途污水净化处理在排放 。6.减少农业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7.禁止任意向河床倾卸固体垃圾 。8.禁止过度捕捞 。
⑻ 为了保护黄河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采取综合手段控制黄河水污染,确保饮水安全,已成为目前黄河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许多河流水域已变成了废物倾倒的场所,导致了严重的河流水功能破坏和生态系统失衡。水是一种可循环再生的资源,生态圈中地表水、地下水和空中水的变化构成了水循环的完整周期,一旦这个循环的任何环节受到污染,则整个水循环体系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难以预计的破坏。污染的水必然会对水循环和人类饮水安全构成威胁。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我们在环境中排入某种污染物,则极有可能会在我们的水龙头中也流出相同的污染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讲,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持水源的清洁也是维持黄河健康的基本条
⑼ 如何保护黄河
我们认为,黄河污染问题是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现状,污染越治越严重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近些年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太快,而治理污染的投资和速度无法同步跟进。为此建议: 1.将市场机制引入污染防治领域。通过市场作用,从原来“谁污染谁治理”的企业个体行为,引申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分工和供求关系,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的环保企业乃至环保行业,向污染责任方提供商业性环保服务,逐步实现环境治理市场化、社会化、企业化。同时,在企业比较集中的工业园区鼓励多家企业污染处理设施共建共享和治污设施专业化运行,提高治污设施处理效率,降低污染治理费用,逐步解决普遍存在的投入大量资金建成的环保设施,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 2.树立“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治河理念。一是划定黄河水功能区,根据黄河水资源量和水流的纳污能力,提出各省(区)允许排入黄河的污染物总量,实行省(区)际断面水质行政首长负责制;二是依法治污,在相关法规中明确相应的水污染超标处罚措施,对于污染超标省(区)要停止审批新的水资源利用项目;三是建立和完善水利、环保联合治污机制,在排污监测和监管处理水污染突发事件上统一行动、团结治污。 3.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行绿色GDP,把环保工作纳入地方党政一把手的政绩考核。 4.环保体制需要进一步理顺,实行垂直管理,脱离地方的制约。 5.给予环保部门更大的执法权。如处罚力度,关停污染企业等。 6.地方新上项目论证必须有科学的决策程序,有环保部门参与,对新上项目,如果发生大的污染事件,实行事后决策追究制度,以加强地方“一把手”对黄河污染监督管理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7.应该在具备了有效的监测网络基础上,探索建立排污区域赔偿制度,让过度占有资源者付出应有代价。可以通过“排污收费”的办法,由河流段面水质不达标者,向下游提供补偿,迫使沿黄地区政府加大对本地区污染的治理。 总归一句话:多说不如多干,虚干不如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