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拍照的技巧和角度
拍摄角度与构图
对于拍摄人像来说,我们通常使用平视的拍摄角度,即相机与拍摄着的眼睛成水平直线,过高过低的拍摄角度容易导致模特脸部的变形,除了平视之外令一种常见的拍摄角度就是仰视拍摄即从下往上拍,仰视拍摄通常使用广角,近距离的仰拍能够达到那种戏剧化的夸张效果。拥有 28 毫米以下广角镜头的数码相机用户可以尝试拍摄,这种角度的拍摄可能你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效果的照片。
一、人像拍摄技巧与角度——突出人物身高的仰视角度
仰视角度拍摄人像,可以很好地突出女性腿部曲线,使女性身材显得更加修长优美。对于腿部过短的女性,摄影师可以选择仰视拍摄,以弥补模特自身的不足。
仰视拍摄时,摄影师要注意模特背最不要杂乱,仰视背景大多选取天空,以蓝天为衬托,可以很好地突出画面的主体。
二、人像拍摄技巧与角度——真实自然的平视角度
平视拍摄,是指相机与被摄人物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平视角度减少了摄影师的主观意识,显得更加客观,更加贴近生活,人物更显亲切自然。
拍摄时摄形师要掌握好被摄者的视钱,无论站姿、蹲姿,还是卧姿都要以被摄者的眼睛为中心点,这样拍摄出来效果才会更加真实自然。
三、人像拍摄技巧与角度——增强趣味性的俯视角度
俯视拍摄是指用相机从上而下拍摄在人像摄形中,俯视角度并不常见,不过在有些场合合理利用俯视角度拍摄,往往会得到一种跟平常视角不同效果的画面,改变常规的拍摄,可以给我们习以为常的人像作品增添另类情趣。
在拍摄人像的卧姿时,可以选择俯视拍摄。选择恰当的构图,是俯视拍摄的关键点,一般来说可以选择对角线构图,也可以利用一些道具作为陪衬,以丰富画面,并且可以达到一种平衡。
四、人像拍摄技巧与角度——突出人物表情的特写人像
特写人像,类似于大头照,是人像摄影中比较常用的取景构图形式。拍摄人物特写时,模特的面部在画面中占据足够大的比例,能够清晰地呈现模特的五官和表情,任何一点小的缺陷。都会在画面中暴露无疑,所以在拍摄前,摄影师需要仔细观察模特的面部特点,以选取一个最佳的拍摄角度,扬长避短,将模特最美、表情最自然的一面展露出来。这一点,在拍摄人像特写时显得尤其重要。
为了使人像特写画面更加美丽生动,摄影师可以利用一些花草作为点缀,使画面看起来更加清新、惬意。
五、人像拍摄技巧与角度——兼顾人物姿态与表情的近景人像
近景人像一般选取人物腰部以上部分构图,也称半身人像。半身人像一般会配合人物手部动作和上半身的姿态造型。
拍摄时人物的手部动作要自然协调,以增加面面的线条感,使画面更加丰富,避免呆板乏味;近景人像在展示人物姿态的同时,也会兼顾人物面部表情,所以在拍摄时模特表情要自然放松。
六、人像拍摄技巧与角度——兼顾人物姿态与表情的近景人像
近景人像一般选取人物腰部以上部分构图,也称半身人像。半身人像一般会配合人物手部动作和上半身的姿态造型。
拍摄时人物的手部动作要自然协调,以增加面面的线条感,使画面更加丰富,避免呆板乏味;近景人像在展示人物姿态的同时,也会兼顾人物面部表情,所以在拍摄时模特表情要自然放松。
七、人像拍摄技巧与角度——在视线方向预留空间
在拍摄人像作品时,尤其是拍摄侧面人像的时候,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那就是在人物视钱方向应保留一定的空间,这会让照片里富有空间感,也会让观赏者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否则会给人一种局促、压抑的感觉。
以上趣编网为大家整理的七个人像拍摄的技巧和角度超级实用的,大家不妨在下次拍照的时候用一下,试试具体效果如何。
B. 拍照跟摄影的技巧,教教我吧!
新手学摄影 第1课 光圈与景深
各位同学好,上星期老师要大家准备的器材都搞定了没?从这个星期开始,我们就要进入“新手学摄影”的实拍实用的课程了。今天是第一课,我们今天要来一起讨论“光圈与景深”这两项内容。
首先我们来谈“光圈”,光圈的是一组制作在镜头里面可以活动的叶片,借由控制光圈的大小,就可以控制光线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相机内光量的多寡。一般在拍照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都是借由调整“光圈”与“快门”的大小组合,来完成一张相片的曝光。“快门”我们留到下一堂课中来研究,在这里老师要请大家有空时背一下下面的光圈数值:
f1.4 / f2 / f2.8 / f4 / f5.6 / f8 / f11 / f16 / f22 / f32
上面的光圈数值,是我们一般相机镜头上常用的光圈值,其中号码越小的光圈( 例如f1.4)它的进光量会越大,相对的光圈号码越大(例如说f22)的进光量反而小。所以一般我们在说大光圈时,就是指号数越小的光圈值,这点初学者时常会搞混。
在每一组邻近光圈值之间,都有“一格”(或称为“一级”)的光量差异。例如f1.4 与f2两个光圈差了一格,f5.6与f8两组光圈间也是差了一格。每一格光圈的进光量都是以倍数成长,例如f4的进光量是f5.6的一倍,f2.8又是f4的一倍,这样倒算回去,f2.8的进光量就是f5.6的四倍了。其实不会算这个没有关系,目前你只要知道光圈每一格之间光量的差距是一倍就可以了,另外就是把上面几个光圈值花点时间记下来。
接下来我们要来谈谈“景深”,景深所指的是当我们对焦完成之后,在底片上呈现完全清楚(也就是说不会模模糊糊的样子)的距离范围。景深的大小与镜头焦距的长短、光圈的大小以及摄影的距离有密切的互动关系。通常镜头焦距越长(例如说是长镜头)、光圈越大、摄影距离越近,景深就会越浅;而镜头焦距越短(例如广角镜头)、光圈越小、摄影距离越远,景深也就会跟着变深。
每一支焦聚、光圈大小不同的镜头,它的景深变化都会不一样。在大部分手动的镜头上常会刻有景深表供使用者来判断,而自动对焦的镜头则大多是使用了简化的景深表。在我们的初级课程中并不教大家如何看景深表,一来是学起来乏味,二来是一般拍照的人真的很少在查这个功能。
由于景深对于一张照片的影响非常重要,所以在这个课程中要大家自己体验一下在使用不一样的光圈和镜头时,会有怎样的景深变化。在熟悉自己常用镜头在景深上变化的表现后,以后拍照才能更得心应手。
首先需要一位模特儿来跟自己配合一下(找自己的亲朋好友就行啦,美丑别挑剔,我们现在作的是光圈景深练习课程,不是在拍写真),然后找个背景较具变化的场地(例如在公园),将相机接上快门线架在三角架上。因为待会我们在使用小光圈拍摄时,快门的速度可能会拉的很慢,如果没有使用三角架拍摄,可能会得到晃动的画面。
接下来准备好一张纸笔来做纪录用。首先装上你常用的镜头,检查一下镜头光圈值从最大到最小的范围,然后将它记录起来。以我们这次的镜头为例,从最大光圈f2.8开始、然后是f4、f5.6、f8、f11、f16。
请模特儿就定位之后,我们就要开始拍照了,使用自动相机的人可以把相机切换到“光圈先决”模式。一开始我们从最大光圈开始拍起,然后依序调整光圈,一直拍到最小的光圈为止,一边拍别忘了一边要记下你拍摄时使用的光圈值。使用自动相机的人因为可以交给相机来测光,所以只要依序变动光圈就可以了。使用手动相机(像是FM2)的人就要自己变化合适的快门值来配合每一段光圈,反正就是先设定好光圈,再寻找可以曝光OK的快门就对了。至于不知道如何使用“光圈先决”、或是不会作正确曝光的人,请翻阅自己相机的使用说明书,里面都会教你怎么作的。
新手学摄影 Step by Step 第2课 快门与移动轨迹
今天老师要跟大家讲的是快门,快门是一组做在相机机身内的一个装置(有些中、大型相机的快门是做在镜头上),用来控制每一张拍摄底片的感光时间。首先我们来看看一般相机上面快门的组合:
1 1/2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1/500 1/1000 1/2000
上面每一组数字的单位都是秒,譬如 1 是一秒、 1/15 代表的就是15分之一秒、1/125 代表的就是125分之一秒,这个意思就是说每一次我们照相时,让底片曝光的时间。跟光圈一样,上面每一个相邻的快门值之间都有“一格”(或说是“一级”)的差异。例如 1/8 跟 1/15 两个快门相差了“一格”、 1/125 与 1/250 也有“一格”的差距。
眼尖的同学们可能会注意到上面的每一段快门时间,都是以倍数的方式在增减,也就是说每一段快门的时间都是次一段快门的两倍。越大值的快门进光时间越长,相对的让底片接受光量的大小就会越多,快门跟上一课谈的的光圈组合搭配起来,就是每一次我们拍摄底片曝光组合。
一般单眼相机上面的快门组合还有一种称为“B快门”(就是在快门转盘上标示B的快门),它是借由快门按下时间的长短来决定每一次曝光的时间,所以没有一定的秒数。“B快门”我们留到以后的课程再来详谈,至于上面的快门组合同学们倒不一定要强迫自己把它背下来,不过倒是要记得每一段快门的差距都是一倍这样的观念。
上一课我们提到利用光圈来控制被摄物体的“景深”,这一课老师要教大家利用快门来控制被摄物体的“移动轨迹”。同样的要请同学准备好你的相机、三角架和快门线,我们接下来要开始进入实际拍摄的动作了。
新手学摄影 Step by Step 第3课 手持拍摄的稳定度
同学们大家好,老师在偷懒了一个星期之后,终于鞭策自己开始努力,所以今天要来聊聊关于手持拍摄的稳定度。
在之前的作业,为了求稳定度,老师都有要求同学们使用三脚架来拍摄。不过并不是在任何情况都适合三脚架,事实上有许多的拍摄行为都是使用手持拍摄来完成,这时候,手持拍摄的稳定度就是一个在拍摄前要注意的问题。
一张照片的清晰与否,常常是被人用来检讨拍摄成果的重要参考点,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一张“成功”的照片,都必须要有清楚的(也就是不可以模糊不清的)画面。所以要如何然自己可以拍出一张“清楚”的照片,是初学者们要注意的一个课题。
手持拍摄的稳定度,主要取决于拍摄时所使用的快门速度、和你的镜头焦距长短当然采用良好的拍摄习惯和姿势也是非常的重要。过几天,老师会另外写一篇关于拍摄习惯和姿势的建议事项给同学,现在我们先来看看今天的课题:稳定度。
我们可以在甚么样的底限下拍出稳定而清晰的照片呢?一般来说,有一个简单的公式可以作为同学们拍摄时的参考值,那就是:
快门 = 1 / 镜头焦距
这个意思,就是将你所使用拍摄的镜头焦距当成是分母,就成了安全(也就是可以拍出清晰照片)的快门时间。举个例子吧,如果我们使用 50mm 的标准镜来拍摄,那么只要快门不要低于 1/50 秒(不过好象没这个快门,那就看成是 1/60 秒吧),我们就可以拍出清晰的照片。如果使用的是到200mm的长镜头,那么快门时间就不可以低于 1/200 秒(也没这个快门,那 1/250 秒吧)。
这样子我们可以发现,焦距越长的的镜头,我们所能用的快门时间就会越短,而手持广角镜头来拍摄却可以用到 1/30 秒这么长时间的快门。不过上面的数值只能当成是个参考,一般来说每个人可以掌握的拍摄稳定度都不太一样,有的人可以用很慢的速度却拍出很清晰的照片,有的人就算拿着广角镜头用了短时间的快门,却还是拍出了晃动模糊的照片(别不相信,老师就看过拿广角镜,用 1/60 秒拍还会拍不清楚的人)。
老师没办法告诉你的快门速度可以掌握到哪里,这堂课我们也不需要作测试照片,因为今天你可以用 1/30 秒拍出很清晰的照片,可是搞不好明天因为体力不好,连用 1/125 秒都拍不稳。你只要注意到自己使用镜头焦距、和快门速度不要搭配的太离谱就可以了,事实上同学们也可以多尝试看看自己大概的稳定度到哪里。像老师的老师就号称在年轻时可以拿大炮(就是很大只很大只那种的长镜头)用手持拍摄拍出清晰的照片,不过现在却因为撑大炮撑久了,手腕常常会犯风湿....。
一般我们在拍人像照片时,为了能有机动性多采用手持拍摄,所以喜欢拍人像的同学们就多练习一下自己的手臂,让它壮壮稳稳的。至于报名了风景组的同学还是用三脚架来拍,再怎么壮的手臂也不会有三脚架稳,为了美美的风景,出门还是多扛一只脚架吧。
新手学摄影 Step by Step 第4课 良好的拍摄姿势
要拍摄一张清晰的照片,使用三角架是最好的选择了,不过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在许多的场合及状况下,使用手持拍摄的机率还是最高的,所以,拍摄者如何掌握良好的拍摄姿势,便是拍好照片一个重要的课题。有趣的是即使是一个拍摄多年的老鸟,他的拍摄姿势却未必是最稳当的,虽然他可能是一个可以拍出好照片的高手,但是却似乎不怎么注意应该可以使用更好的姿势。
今天老师要跟大家提几个拍摄时的良好姿势,同学们要注意的是,我们并不一定需要依照这些动作来拍照,毕竟每一个人的拍摄习惯都不太相同,但是这些动作的的确确可以帮助我们更稳定的来拍照,所以同学们可以自己选择就手的方式来试试看。
图一
首先我们来看看一般的标准姿势,站着拍照是大家最常遇到的情况,从图一的示范中,在拍照时我们使用左手来支撑机身和镜头的重量,而右手则负责稳定机身和按下快门的动作。尽量避免使用右手来分担相机的重量,这样在按快门时,比较可以减少无所谓的晃动。
双手及双肩自然的下垂,不要拱肩或是耸肩,双腿微张,让重心可以很平稳的分配到两只脚上,前后弓的脚步也很适合机动性的拍摄,只要不要把双腿并的紧紧的,像是立正一样就行了。
图二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图二,双肩双臂自然下垂后,让自己保持一个比较轻松的姿势来拍照,另外最好养成将两只上臂往身体靠拢的习惯,因为如果习惯性的将双臂张开,那么我们就没办法靠腋下的身体来分担像机的重量,这时负担会全部移动到肩膀跟手臂的关节上。这样拍没多久酸痛一定容易产生,自然不容易拍出稳定的照片。
图三
图三是跪姿拍摄的参考照片,跪姿拍摄上半身的姿势跟立姿所掌握的要点一样,下半身则使用双腿张开右膝着地、左膝抬起的高跪姿。抬起左膝的原因是可以利用膝盖来支撑负责机身的左手,此时左手便像个单脚架一样,可以用来辅助稳定。右脚右膝着地,将臀部坐在脚跟上,让身体成为一个很安定的环境,这样的拍照姿势对提高我们拍照的稳定度有很大的帮助。
图四
对了,我们还要注意一下相机的背带。对很多同学来说,背带可能只有挂在肩膀或是脖子上的作用而已。其实背带是一个很好利用的工具,左手在握住机身前,像图四一样的将带子在手臂上缠个两圈,再用力扯紧,这样可以帮助让你的相机和左手合为一体,减少因支撑所产生的晃动,这种观念有服过兵役打过靶的同学就应该知道了。另外它也可以保护相机,即使因为碰撞,也不会从你的手中摔落。
最后在拍摄按快门的时机,有些同学可能有听过要配合停止呼吸的说法,这点老师的倒是觉得不必太去强求,不如把心思放在你要拍摄的对象,感觉要按快门的时机,时机一到,按下快门就对了。如果你可以憋着呼吸拍照倒是不妨试试,不过老师的肺活量小,这种作法对我来说只是会造成反效果而已。
前面这几堂课,老师已经把说了不少拍照的基本准备工作,不知道同学们学的如何呢?下一堂开始,就要开始愉快的正式去拍照去啦,接下来要讲的是构图,我们要开始准备作功课咯。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的课程要来跟大家讨论一下基本的构图。在上课之前,老师要跟同学先建立一个观念,所谓的构图,并没有“绝对”的铁律,我们其实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作。而今天老师教大家几种构图的方式,是一般在拍照时的基本方法,同学们可以跟着试试看,然后再把它延伸出来,寻找自己最喜欢构图选择。
图一
1.摄影构图是一种“减法”的工作
首先大家要了解的是,在摄影的构图思考来说,其实是一种“减法”的工作,我们在拍照时,用相机的景观窗匡住要拍摄的画面之后,接下来就必须要滤掉不要的画面。借由前进后退、变换镜头的焦距,然后来把主题框在画面里。
一般人在拍照时比较容易犯的问题,就是将太多的“杂物”放在画面里,而减淡画面主题的重要性。尤其在使用广角镜头拍照时,因为宽广的视角容易收录进来太多与主题无关的东西,这种错误便特别容易发生。有时因为拍照者过于贪心,一次想要撷取太多主题在画面,反而让整张照片失去了重心。
图一的范例中使用了35mm的镜头,透过靠近主题(小女孩和帽子)的方式来拍照,运用“减法”的观念来删除主题之外不需要的杂物,让整个画面的主题可以更凸显出来。
图二
2.拍出主题的完整的个整体是最稳当的方式
运用“减法”的观念来构图,其实是一件需要经验累积的事,要减去画面上的哪一个东西,需要同学花时间多多拍照来体验。如果不谈减法,那么将拍摄主体的全身都给撷取下来,就是一种最稳当,也最安定的方式。
图二的范例将小女孩的全身都撷取在画面里,并且把她放在画面的正中央,清清楚楚的将要表现的主题显现出来,这是最安全、也最简单的构图手法。另外在小女孩的头上留一点空间,可以制造出一种安定感,让画面的重心落在下方,这点同学不妨自己另外拍拍看,试试留空间和不留空间的差异。
图三
3.将主题塞满整个画面
让一张照片满满的将主题完全呈现,不加入其它的杂物,是一种相当讨喜的构图方式。因为画面中只有主题出现,没有其它干扰的物品,所以会让整张照片的意念表达的相当的清楚。
图三的画面将小女孩都塞到四条框线里,不让其它的东西出现,运用同样的观念同学也可以只拍一张脸、一朵花甚至是一只眼睛来表现。
图四
4.适当的留白,可以让画面多添意境
上面谈到塞满画面,其实适当的留白,还可以让照片有令一种意境,让观赏者有其它的想象空间。在背景比较单调或是不复杂的环境,可以运用这种方式,缩小主题在画面中所占的空间,同时不一定要将被拍摄物摆在正中央,有时这样的表现可以让主题更为抢眼、醒目。
图四的画面小女孩只占了画面的左半边,留下了右方及上方的空间,跟图一比较起来,表现的韵味就不相同了。
新手学摄影 Step by Step 第5课 基本构图
图五
5.动线是考虑留白位置的条件之一
谈到留白,那么留白要留在甚么位置,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有一个简单的决定方式,就是我们可以使用主题的“动线”,来决定留白的位置。
甚么是动线呢?以图五为例,这张照片是以小女孩眼睛所看的方向来作为动线的参考,小女孩的眼睛望向右方,所以便将留白的位置决定在整个画面的右边。以这个作参考点来延伸,同学还可以依据身体的动线、物体前进的动线等来决定位置。
这种选择方式的先决条件是主题要有明显的动线,一般的静物可能就不能用这样的方式来判断了。老师一直认为留白跟“感觉”很有关系,同学们不妨试试用自己的感觉来留白,多拍,多看看不一样的表现意境。
图六
6.慎重的决定切割主题的位置
我们拍照的时候,并不是一定会把主题完全的呈现,有时会裁切掉一些部分,来作为我们所要表达主题的方式。裁切主题的方式需要好好的思考,因为如果裁切的方式失当,往往会破坏的整个画面的协调性。
那么我们要如何选择才可以做出协调的表现呢?这门学问非常广泛,不是我们新手班马上就可以谈的完的,所以老师在这,先以人物的拍摄作例子。
拍摄人物切割主题最大的禁忌,就是将框线切在人物的关节处(像是颈关节、手腕关节、腿关节、腰部关节等),构图的线只要切在关节处,就会让人物看起来有“断掉”的感觉。
以图六为例,同学试试拿一张纸,遮在主题的关节处仔细看看,就会了解老师所说的意思了。
今天的构图范例老师主要是以人物表现作为例子,因为人物摄影的构图比较有脉络可寻,考虑的东西不会太复杂,另外为了简化画面,这次的范例都以单色背景来拍摄。同学们试着以今天教的课程作出发点来延伸,思考看看其它拍摄主题的构图问题。有机会老师也会请其它对风景摄影较有心得的人,来为大家谈谈专门属于风景摄影的构图问题。
另外回答一下网友凯威来信提到的问题,他提到“如何决定用多快的快门,和用多少的光圈值呢?我们通常怎样组合它们的呢?”
首先在之前老师要同学拍摄过各种光圈、快门的测试照,就是要大家了解不同光圈、快门所拍出的画面是怎样的情况,了解之后,我们才可以依拍摄主题的需求,来决定光圈快门值。
拍照时养成一个习惯,就是在按快门之前,先选择你要使用“光圈先决”还是“快门先决”。所谓的“光圈先决”、“快门先决”,就是决定拍摄条件是要以光圈为主、还是快门为主。
以“光圈先决”为例,譬如说我们在要拍人物为主题,背景模糊的照片,这时我们就要选择好大光圈(例如将光圈决定在 f2.8),决定光圈值之后,开始测光,采用调整快门的数值的方式,来完成测光设定的动作。
现在以“快门先决”为例,譬如说我们在要将瀑布拍成像是一条银白色的丝缎一样,这时我们就要选择好慢速快门(例如把快门订在 1/4 秒),决定快门值之后,开始转动光圈值来配合测光。
这样说同学应该可以了解了吧,光圈值牵涉到景深、快门值牵涉到速度表现,依需要我们来决定采用“光圈先决”或是“快门先决”,在变动另一个数值来组合成测光的动作。
C. 拍照的基本技巧
善用拍摄模式。“傻瓜”相机,就有傻瓜相机的优势,生产厂商一般都在相机上预设了一些模式,例如人物、风景、运动、夜景等,每种模式的光圈、快门等参数都不一样,在不了解相机基本参数的情况下,这些模式能够帮助使用者提高拍照速度和水平。毕竟,不可能让“领导”站在那里,等你调整参数。同时,使用者最好能够理解相机的一些基本使用方法,包括几种模式(光圈优先、快门优先、手动、全自动、风景、人物、夜景等等)的区别和使用、对焦测光点的调整等。不少人在使用全自动模式的时候,拍出来的人总是模糊的,就是因为其对焦点是相机随机选择的,当其它物体(如背景)的亮度比人物高时,相机就会对着那个物体对焦和测光,导致被摄主题—人物成了陪衬。
要发挥数码相机的特点—回放,这是数码相机相对于胶片机而言最强的特点之一。好不容易挤到一个景点,抢到一个拍摄的位置,如果回到家才发现照片中的女友闭眼睛了或者一个壮汉闯进了镜头,后面几日,就要好好思考如何“过关”了。如果拍摄的时候,即时回放,并适当放大,看看女友的姿势、表情是否合适,就可以避免上述悲剧的发生了。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回放比较耗电,所以,为避免更大的悲剧,请多备几块电池。
多拍几张。即使使用回放,也不排除有遗漏的地方,安全起见,每个场景最好多拍2张,反正记忆卡越来越便宜了,要发挥数码的优势。
图片格式最好选择最大的。有的朋友以为自己只是把图片放在网上,不用很高像素的图片,又或者,有的人觉得中等格式的图片也能冲印照片了,为节省记忆卡,就使用较小容量的图片格式。这是一个误区。图片的容量越大,其包含的信息越多,可供处理的余地也越大。同样是把图片压缩成800x600,大容量图片的压缩效果就要比小容量的好很多。而且,记忆卡价格也不贵了。
旅游旺季,大家对于热门景点的“人头”景像大多记忆深刻,在景点前留影的时候,如何让“闲杂人等”只保留在记忆中而不存在记忆卡上?让相机靠近你的主角,把无关人员剔除出去,同时用相机的广角,“包容”背后的景物。拍完之后,记住用回放看看是否满意。如果这样还不能奏效,就请用你的微笑和礼貌请旁人配合了。
使用广角的注意事项。前面讲到在人多的时候用广角拍摄,不过也要注意广角的一些特点。一般不要把人脸放在镜头的中心,否则因为广角的变形作用,MM的翘鼻子就会变成“狗”鼻子了。拍摄的时候,不妨变换几种构图方式,多拍几张,最后只把好看的挑出来。另一方面,也可以故意利用广角的变形效果,让MM或其他人把脸凑近镜头来拍摄,也可以同时作一些搞怪的表情,会很有个性。不过,如果发觉拍摄失败,就要赶紧找个钢盔戴上或者毁尸灭迹。
如何把背景拍虚。很多人看到背景虚化的照片,人物很突出,都会觉得很漂亮,以为只有比较贵的相机才能拍出这种效果。其实用你手中的傻瓜数码相机,你也可以拍出这种效果,让你的MM高兴一下。其原理也十分简单,找一个背景相对空旷的地方,MM(或其他被拍摄者)离背后的景物尽量远一些,而你和MM的距离则近一些,然后把你的相机的光圈开到最大(数值最小),这时候,就比较容易拍出背景虚化的照片了。如何把光圈开到最大?可以尝试内置的人物模式,或者参考后面的“手动档的操作”。
手动档。在胶片机时代,过于复杂的测光、快门、光圈等参数,导致普通人十分依赖傻瓜设置,浪费胶片事小,浪费宝贵的旅游和比旅游还珍贵的表情就事大了。但是在数码时代,有即时回放、有几乎不花钱的内存,为什么就不尝试一下手动档呢?根据回放的效果,调整快门和光圈,再拍,连包围曝光都不用了。用手动档,可以尝试更多的拍摄效果。
MM的姿势。广角拍摄和虚化背景拍摄,对于MM的表现力来说,要求会高一些。以前大家都喜欢“Yeah”,如果现在还用这招,一定要温柔而又坚决的制止。在这个提倡个性的年代,当然要用个性的姿势。如何个性,还要靠自己去设计,但是一些基本原则可以供参考。MM的整体姿势,要尽量展现曲线或折线,而不是一根直线,例如手臂的弯曲、腰臀的弯曲。芙蓉姐姐是这种曲线表现的绝顶高手,虽然效果比直线还糟糕。
正午拍摄人物的时候,要注意避免脸上的光斑。正午的时候,MM都喜欢躲在树荫下面拍照,这时候,就要看看有没有一束阳光像狗仔一样穿过树叶钉在MM的脸上甚至鼻子上,这种光斑一定要避免,否则别人还会以为MM肚子里面有超级蛔虫呢。
同时,正午拍摄的时候,鼻子下面容易有阴影,如果想拍成猪头小队长的样子,可以利用一下,否则就把拍摄时间提前或推后一些,或者把身上的白衣服放在MM的头部下方,作一个简单的反光板,前提是确保不会走光。
合影拍摄。如果是一群人出去玩,拍合影的时候可以尝试摆脱集体照的模式。选择一个有落差的地方,例如山坡、阶梯,大家略微分散开,或立或坐或卧,动作表情各异。想象一下,十八罗汉拍合影会摆什么动作?
掌握一些基本的构图原则,能够有效的提高拍摄水平:
a. 三分之一原则。被摄人物或物体置于图片的三分之一处(距离图片边界),这是一个比较普遍适用比较保险也比较中庸的原则,熟练拍摄后可以尝试其他方式。
b. 拍大头、半身等类型的照片,或没有把人完整的拍下来,切记不要从人的关节处分割,例如脖子、腰、肘、手腕、膝盖、脚踝,否则就成了血案证物照。
c. 拍人物时,如果可以让人物“刺”穿背后的大海或山峰,会使得图片更有立体感。
d. 拍摄风景的时候谨防贪多嚼不烂。有的地方,山好水好天也好,大家就想在一张照片里面全部反映出来,但是这样的照片会给人感觉比较杂乱,如果简化一下,每次只拍一个景物,既突出主题,又能多拍几张,灌水都可以多贴一些,是吧。
e. 天空和地(水)面的取舍。大地晴空、碧海蓝天,两者都想拍,一般的做法是地(水)平线放在中间或者三分之一处。大家可以尝试把地(水)平线放在上面或下面四分之一或无分之一处,对比一下效果如何,反正内存空间不要钱。
f. 一般来说,拍摄风景的时候,地(水)平线一定要平,否则看了会让人不舒服。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准则,在人物拍摄中,如果要拍摄有一些动感的照片,反而要故意让地(水)平线倾斜。
g. 线条的利用。在野外和城市里,总会有大量的线条存在,例如树木、电线杆、道路、楼房、河流、墙壁、栅栏,这些线条可以被放在对角线位置上,也可以用来营造透视效果。
拍小景。一般人都喜欢拍高山、大海、蓝天或者亭台楼榭这些比较大的景物,这些景物固然可以拍的比较大气,但绝对不是旅游过程的全部,大家所经过的一株野花、一棵小树,旅馆的一扇木门、一把竹椅,寺庙的一个把手、一根香烛,民居的一个窗棂、一个屋檐,这些看起来普通的东西,才是旅行生活的过程和大部分。除了高山大海,试一下从旅行的过程中也发掘乐趣吧。
D. 有哪些拍照的技巧
很多童鞋在拍照时很紧张,总感到无所适从
摆出的姿势很僵硬,拍出的效果也很不理想。
那我们就专门总结了一下拍照技巧
相信大家看完之后一定会大有帮助
再也不用为拍照姿势发愁咯,好好学学吧!!
捂住一只眼睛
E. 摄影小技巧
出门旅行相机可是必备品,普及点小知识,让我们留住的瞬间更美好,以下是转载来的一些常用拍摄技巧:
数码相机拍摄技巧30招
永远记住摄影界里有一句格言:一流摄影靠想法,二流摄影靠技术,三流摄影靠器材。
照片达到如下3个标准,就是出色的作品。
第1招:让你的照片具备一个鲜明清晰的主题,(是人、是静物还是一件事?)你需要清晰的表达出来,而不是模棱两可或面面俱到。
第2招:一幅好照片必须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你需要观众一下子注意到你的主体,因为这个主体是你要表达的核心。
第3招:让你的照片更简洁,那些不能烘托你主体、甚至分散注意力的元素要统统压缩或排除。
人物数码摄影技巧:
世界上有很多摄影师以拍摄人物着名。在他们的照片中,你感觉得到被摄人物都在为你“讲述”一个故事或表达一种感情。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身边的照片不具感染力?很多情况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不管是单人像或是多人拍摄,在我们做到让人物传神(或讲故事)之前,还是先看看经常犯的毛病,并设法改变它。
1 单人像
1)不让肖像变形的简单方法:
有些顶尖的摄影师为大人物拍摄人像时故意让肖像变形,那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表达。而对于大众摄影,肖像变形却是低级和致命的失误。
第4招:让肖像不变形的简单方法,是离被摄人物站位尽量保持距离,尽量不用广角镜,肖像照适于用80-90mm镜头拍摄。
2)如何获得浅景深以凸出人物:
如果人物的周围场景,不能帮助或衬托该主体“讲故事”,我们尽量删剪或模糊掉背景。
第5招:获得浅景深(让主体背景模糊)的方法,是尽量使用大光圈,长焦距,(如果有条件),让人物站位离背景尽量远。
3)让你的拍摄对象更自然
“当我拍什么人的时候,我总是想回避他们那种自己在被拍摄的样子。”着名摄影师约翰-洛恩加德说。显然,在拍摄中人物放松是很重要的。人物放松的时候才会更自然地流露情感,如果不是抓拍(或偷拍),生活中的人物在面对镜头时通常很别扭(不自然),这需要沟通,让他/她忘记拍摄。
4)POSE要领:
借助环境道具和摆姿势有利于让形象更生动,不至于让画面呆板。
第6招:让拍摄对象根据场景站立、屈体、依靠、坐下或躺下。
第7招:注意在灵活应用整体姿势时,让拍摄对象的手有所动作,如摸头、撩头发、抚面、脱腮、按嘴角、摸颈部、拉衣襟、撩臂膀、叉腰、搁大腿、撩脚部(如拉鞋带),总之,手部动作可以在全身上下自由摸索,核心是保持自然和有助于表达情绪。除此之外,手部还可以捏拿道具,如帽子、眼镜、丝巾、书籍、香烟、足球、一枝花等等,以此活化照片,让形象更生动。
第8招:拍摄带POSE单人像时,你要特别留意对象的头部和肩膀。通常,头部与身体尽量不在一条直线上,双肩及双脚忌平行。
第9招:在单人像摄影时,摄影师昼与被摄对象保持距离以避免人物变形,在构图上,通常对角线方式是最保险的。
第10招:如果被摄对象实在摆姿势困难、着装或身材不好表现,那么请你尽量拍摄半身像或大头照,此时被摄对象的表情是你唯一应该抓住的。
5)特殊光线下的人像拍摄(烈日下、夜晚、背景亮光)
第11招:在强烈日光下拍摄,需要注意对象遮阳以避免眼神不自然,多用侧光,以让对象棱廓分明;尽量少用逆光拍摄人物,太阳光对镜头的照射可能会使光学元件退化,从而减损图像的效果。需要逆光拍摄时,你只需把阴影挡在镜头上,而不让遮荫的物体(如帽子、手掌等)进入到画面即可。
夜景中的人像拍摄比较难,糟糕的PP不是人物面庞太暗看不清楚,就是因闪光生硬导致人物面庞过亮、背景暗淡。对初学者而言,简单可以从三方面来缓解矛盾。
第12招:首先调高感光度,关闭闪光(强制不闪光,相机的闪光系统很高明除外);其次让被摄对象尽量在光线较亮的环境中(如路灯下)保持姿势不动;最后拍摄时用慢快门(最好有三脚架),让曝光足够成像。
第13招:背景亮光一般用闪光灯补充,使前景人像更明亮,如果能用散射闪光灯,效果会更柔和。
拍室内照时,以光亮背景设置曝光,不开启闪光灯,成像主体会漆黑不清;若仅以主体设置曝光,开启闪光灯,主体背景也将曝光不足;为达到自然效果,可先测出窗外光亮背景曝光为1/125、f8,然后在主体(肩膀位置)使用f8的散射闪光灯,平衡室内外曝光。
抓拍与多人照
1、为什么抓拍是更吸引人的?
人在一种自然(或不经意)状态下表露出的神态是最真实的,在摄影家的眼里,有些人把它称为“真相”。很多杰出的摄影作品就是用抓拍完成的,不管是单人照还是多人照。现实生活中,很多摄影人迷茫于没有什么可拍的,那是因为初学者还没真正打开心扉,把镜头投向于周遭和生活。
第14招:到街上、主题活动场所或突发事件现场,抓拍事件内外的人物表情及关系等,注意不用闪光、宁静拍摄,多用长焦镜头,埋伏拍摄效果更佳。抓拍的速度可以训练,但能拍到感人的作品,真谛尽在意识、感受和发现。
自然姿势和摆创意造型
1)日常生活中,朋友聚会、亲人团聚、孩童成长,免不了拍照纪念,记录气氛。这种有意识的拍摄活动,让被摄人物摆POSE的要领是自然。
第15招:生活中的合影拍摄,摆自然姿势拍出气氛不仅是你首要考虑的,人物之间的关系更要追求淋漓尽致的反映。
2)除了自然姿势的合影,一切戏剧性的创意POSE合影,更能收到爽心悦目、焕然一新的效果。成功的创意姿势灵感源于对生活的领悟和创造力,没有一套模式教会所有人做创意POSE,不过可以多做尝试。
旅游风光摄影技巧:
不可否认,有一部分人正是因为拍摄旅游风光而购买数码相机的。但事实告诉我们,相当多的人群拍摄的风光照平淡无奇,说到珍藏更是勉为其难了。一个很核心的原因——也是大多数人的通病——他们迷失在目不暇接的风景中,无法聚焦在一处风光或景物上,而这一处风景给他的感觉他没有意识到(或抓不住),由此更难设计站位(相机定位)和画面构图,来凸显这处风光的意境或主题。
1、是什么打动了你,你如何表现(主题)?
克里斯?斯蒂尔一帕金斯通常不拍“风花雪月的甜俗之作”,无独有偶,英国摄影师乔?科尼什也崇尚把风光拍得更有思想,他说:“只有经过格外的努力才能超越摄影的实际内容,去传递情感、活力与激情,甚至是其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第16招:不要试图把所有风光照拍得大而全,确定拍摄一个主体,其它的景物若不能烘托就压缩或排除掉,默默感受一下这个主体,用一个形容词来概括它。例如:拍一座坚固的桥,拍一个古老的村寨,拍一面恬静的湖水,拍一个闷热的菜市、拍一位忧伤的母亲、拍一条懒洋洋的狗……
拍摄角度(相机定位)在风光摄影中的重要性
风光摄影家有句口头禅:“好照片是走出来和等出来的。”透过专业精神,我们看到角度(相机定位)对于风光摄影是多么重要了。角度通常分为3种,最多的平脚,其次是仰拍和俯拍。
第17招:角度的选择是用来凸主题的,如前所讲的“形容词”,如果这个角度是最能反映你所表达的主题(意境),那么就使用这个角度,不管要走多远的路。例如拍瀑布,三种角度很分明的表现了瀑布的汹涌(仰拍)、瀑布的宽广(平角)和绚丽(微俯拍)。
介绍几种典型的构图
在很大的程度上,构图决定着拍摄主题的实现,决定着作品的成败。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提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对摄影初学者而言,这听起来相当复杂,我们在此简单说明基本构图的方式。
第18招:在确定主体并确定表达意境的前提下,通常有井字形、三角形、斜三角形、垂直式、斜线式、水平式、曲线式几种方法。
第19招:黄金分割的适当应用。对初学者而言,黄金分割手法的学习和应用必不可少,很多教材把黄金分割构图另称为“三三交叉法”,在交叉点“黄金分割点上”表现主体通常是实用和完美的。
大部分的傻瓜机是中心自动对焦成像的,如何把前景(如人像)凸显在黄金分割位置成了一个难题。这就需要半按快门技巧的应用,(实际上大部分的傻瓜机操作手册有这个实用技巧的说明。
第20招:先用镜框中心对准前景,(让相机定焦于你要拍摄的主体上),此刻半按快门,再移动镜头,把主体摆放于你设想的黄金分割拉上,最后彻底按下快门,完成拍摄。
更合适的站位和变焦
“很少有摄影者会对相机的摆放位置给予充分的考虑,其实只有在相机的精确定位下才有可能产生好的构图。在任何既定的视角中,有必要确定机位应该靠左还是靠右,靠前还是靠后,稍高还是稍低。所有这一切都会影响场景中各被摄对象间的关系,明显的比例以及是否在有效的景深范围之内。”
“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变焦镜头的性能越来越好,你无法忽略它们的创造潜能。但重要的是,摄影者必须懂得不同的焦距对被摄对象间的视觉关系、比例和景深和影响。一般说来,广角镜头会拓宽空间,长镜头则会压缩空间,但这是一个可能会产生误导的概括。像阿特?沃尔夫、高伦?罗厄尔、吉姆?布莱登伯格、扬?亚瑟斯一伯特兰和尼尔?本维这样的摄影家都用35毫米相机拍出了令人难忘的风光摄影作品。对风光摄影来说,选择极端的镜头通常是一个错误,广角、标准和短的摄远镜头通常就足够了。”
不同环境光线下的成像操作窍门
有人把摄影说成处理光的学问,这说明光线对于完美成像多么重要。抛开主题和构图(内容布局)的重要性不提,成像质量是我人大多数人最渴望提升的。决定成像质量的因素不外乎环境光线、相机和镜头的品级、以及摄影者的操作技能。如你所知:作为普通大众,在没有人为布光、相机或镜头也不可能很专业的情形下,想完成及时的、较高品质的拍摄,操作技能变得越来越重要。
不得不承认,在较难处理的环境光线下完成好质量的成像,过于傻瓜型的数码相机几乎不可能做到。令人欣喜的是,今天绝大部分入门级数码相机也具备半手动功能,那些有助于提升成像质量的技术如“光圈”、“快门”、“曝光补偿EV”、“ISO感光度”及“白平衡”,终可以让你的照片栩栩如生了。
对摄影初学者而言,上面的技术(概念)难免生疏,我们在此简单说明“光圈”、“快门” 、“曝光补偿EV”、“ISO感光度”及“白平衡”是如何影响照片成像的:
我们把“成像”比喻成“注水”,光圈大小就像水管的大小,“快门”就是灌水时间,“曝光补偿”是让水管可大可小的卡子,“感光度”就是水桶深浅,水桶越浅水量需要越少,(感光灵敏更容易成像)。曝光不足就是灌水未满,曝光过度就是灌水过量。拍成一张照片,可以调节“光圈”、“快门”、“曝光补偿 EV”和“ISO感光度”等变量,同样注满一桶水,可以调节水管大小、时间长短、卡子大小和水桶深浅一样。而“白平衡”控制就是通过图像调整,使在各种光线条件下拍摄出的照片色彩和人眼所看到的景物色彩完全相同。数码相机一般提供自动白平衡和太阳天、阴天、白炽灯、荧光灯等几种模式。初学者可以根据光线环境选择对应的白平衡模式,想更简单的话,就完全选用自动白平衡模式。
户外常见难处理光线操作技巧:
1、烈日下的拍摄:
通常这种情况下不宜拍摄人像以及全景照片,因为光线过于明亮,微距拍摄倒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机会。
第21招:烈日下拍摄风光建议用小光圈、曝光补偿减低1-2级、感光度降低,并让白平衡调整在太阳天模式。有遮光罩效果更佳。
2、夜景技巧
第22招:一个稳定的三脚架必不可少,尽量将对焦点手动对准明亮的景物上,对准焦后再锁定焦距进行构图,少用自动白平衡,尝试用“白天”或“室外”模式,强制不闪光,用光圈优先曝光是比较保险的;如果有遮光罩效果更佳。
3、雪景技巧
第23招:对准白色物体手动调整白平衡,视白色面积加强曝光补偿1-2档,如有UV镜安装,可以避免色彩偏蓝。
4、雨天技巧:
雨天拍摄常常会出现曝光过度的情况,一般多采取减少曝光的方法,避免拍出的画面灰蒙蒙一片。
第24招:采用大光圈、较高感光度、快门一般以使用1/30秒至1/60秒速度为好,可以强调雨水降落时的动感;选择灰墙、绿树、山峦、深色建筑物、山洞等物体作背景,逆光或侧光拍摄效果更佳。
5、室内常见环境光线操作技巧:
室内环境由于受采光的限制,光线亮度远远低于室外,室内灯源及色温差异、自然光线的进入、室内墙壁反光、采光处有无遮挡物等,都会直接影响室内光线的性质,让光线更为复杂。
6、风光摄影的其它技巧:
1)三脚架的使用
“不用三脚架也能拍摄风光照片,但是大多数成功的风景画面都是使用三脚架拍摄的。精通三脚架的使用,确保它在风中保持平稳、安全和位置正确,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
2)对曝光控制效果的意识
“大多数摄影爱好者早已掌握了快门速度、光圈的设置与调焦,但有一点一直没有完全充分地认识与理解:光圈和快门并不仅能让你拍摄到曝光正确的清晰画面,它更是重要的创造工具。
在风光摄影中,试验和探索光圈、快门和焦距的控制的创造性潜能,对于建立信心和增强理解是十分必要的。”
3)另一种手法拍名胜
第25招:在名胜地拍摄与众不同的照片,让名胜烘托你的故事(主题)。
运动及特写摄影技巧
快门的恰当使用可使运动影像更富感染力。大多数摄影师通过影像充分展现动感,提示力量之美、速度之美和生命之美。特写在摄影中同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用局部传递信息,用细节说明主题。难点在于选题,那些具备敏捷思考力和行动力的人可以用这种简洁手法渲染主题、引发联想,获得更杰出的作品。
运动照是快门的艺术
快快门使用:高速快门凝固运动
第26招:拍到更富张力的运动照,建议在运动的高潮瞬间拍摄成像,注意主体(人物)表情,光线要明亮,通常那些肉眼看不清特征的高速运动情景适宜快快门使用。
慢快门使用:低速快门创造动感
第27招:用慢快门与追随拍摄技法或变焦拍摄技法结合,使运动主体在画面上是清晰的,以背景上流逝状的线条或主体周围放射状的线条,可以将主体的运动强烈烘托。
数码微距拍摄的技巧
第28招:拍摄时应该尽量仔细选择焦平面的位置,把需要表现的细节尽量放在一个平面内,并使这个平面与相机后背平行。
第29招:控制光线的方向和质量,拍摄微距应该尽量避免阳光直射,那样容易产生高反差,把有的细节抹掉了。
长焦特写拍摄技巧
第30招:在拍摄时要运用高快门速度(最好高于1/200秒),如果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最好能使用三脚架。如果被拍物是动物和人,我们就要突出其特写神态。如果被拍物是静物,就突出它有特色的地方,比如一座被晨光照着的山峰,我们就去拍摄它被晨光照射的部分。
F. 拍照的技巧
照相机的位置在腰下方
就是在拍照的时候,相机放在摄影对象的腰部以下位置,而不是斜着拍或者从上往下拍,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看的清楚个人以及搭配,同时还能显腿长。当然要注意的一个是不要忘记对焦还是要对在脸上,除非你想强调身上的某件单品,还有就是从下往上拍有可能拍出双下巴,所以拍的时候可以嘟个嘴之类的
G. 摄影抓拍的技巧和方法
你好
录像抓拍应留意的题目及办理设施1.拍照抓拍人物结果拘束在欧洲曾有一名闻名的拍照巨匠说过,要是想要拍出的人物结果调和、天然,辣么你必需得意忘形,抛开拍照师的身份,和拍摄工具成为身边的人。
在拍照抓拍中,作品失利的很大一片面缘故是由于抓拍的结果太甚拘束,不敷逼真。
当举行拍照抓拍时,眼前的镜头、园地的空气以及按下迅速门那一顷刻的声响都邑使得拍摄工具的神经处于紧绷状况,不行满身心的轻松下来,这干脆造成了拍摄结果拘束,不行充裕的表白拍照的意境。
以是,作为消息记者在拍摄抓拍以前应当与拍摄工具举行必然的交换,打听拍摄工具的内心天下,成为他们的身边的人,如许便在拍摄中获取更好的结果。
同时,在拍摄举行的过程当中非常好能播放少许合乎意境的音乐,音乐能够让人的神经轻松下来,再加上拍照师的指导,抓拍过程当中天然能够或许拍出人物神志的实在写照。2.抓拍时应当潜藏本人拍照抓拍另一个失利的缘故即是拍照师在拍摄时陡然被拍摄工具发掘,从而落空了原有的神志,以是在抓拍过程当中潜藏本人是抓拍过程当中非常紧张的关节。有过拍摄现实履历的人都邑碰到如许的情况:关于方才发掘的好的拍摄素材,一旦拿出相机,拍摄工具的神志、空气就会登时消散,这关于抓拍事情是非常晦气的。
以是在拍照抓拍的现实过程当中,消息记者必然要学会潜藏本人。潜藏本人的非常好设施即是找到一个绝佳的拍摄角度举行拍摄,比方大树的背面、汽车之中、房间里,这是非常抱负的设施,但是不轻易完成。经常使用的设施就是混迹人群之中,拍照师的穿着装扮应当合乎拍摄的情况,而且与现场的大众相相似。要让拍摄工具纰漏拍照师的存在。别的,也能够或许充裕行使本人的拍摄手艺应用一般机身、较短焦距的镜头以举行拍摄,但是这对消息记者的手艺请求极高。
非常后要留意的是,在抓拍过程当中尽大概地不要三五成群,如许会使得拍摄现场的人物神志和感情难以连结。3.抓拍时短缺互动画面认识画面短缺互动认识也是拍照抓拍作品失利的一个紧张缘故。抓拍时短缺互动画面认识,是由于拍照师与拍摄工具之间贫乏须要的交换和默契。作为一个先进的抓拍镜头,必然是具备性命力的,而性命力即是有拍照师与拍摄工具在拍摄抓拍的一顷刻间由拍照师付与的。想要改善这个题目,非常要紧的设施即是从拍照师的根基拍照本质动手,增强拍照抓拍的根基功,从而拍出具备性命力的抓拍镜头
望采纳祝你好运
H. 拍照的技巧是什么
1. 保持稳定
手机的设计趋势显然是轻薄,所以你不会获得如单反相机般的巨大手柄。同时,并非所有手机都内置了光学防抖功能,所以在拍照时,第一个需要注意的因素便是保持稳定。尽量使用双手持机、在拍摄时停留数秒,往往能够获得更加清晰稳定的图像。
2. 先想后拍很多朋友使用手机拍照时喜欢“无脑”似得狂拍一通,但筛选下来往往没有令人满意的照片。虽然数字技术让图像获取的成本更低,但实际上在拍摄前,大脑中依然应该有一个大概的构图、预计效果,这样更能有的放矢,提升照片的可用性。
3. 选择合适的拍摄模式如果你使用的手机内置丰富的拍摄模式、或是安装了拥有场景模式的拍照应用,在拍摄时应该根据场景选择最适合的那一个。虽然“自动”模式听上去很万能,但全面的另一面便是什么都不精,所以善用日落、夜景、高速移动等模式,更容易在特定场景下拍出好照片。
4. 后期图像处理如果想要增强照片的效果,后期处理是难以避免的,手机自然也不例外。方便的是,智能手机平台拥有大量不同侧重点、风格的图像编辑应用,你可以剪裁、锐化、调整对比度,或是添加某种滤镜为照片赠色。
5. 不要在所有场景下使用HDR功能HDR是一种高动态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在一些场合下平衡照片的曝光效果。比如逆光拍摄、或是场景存在较明显的强光和暗光部分,HDR都能够获得更平衡、更多细节的照片。但由于HDR是连续拍摄多张照片进行合成,所以并不适用于快速拍摄或是普通的光线环境。
6. 一个便携三脚架三脚架的作用是增加相机稳定性,尤其是在夜间降低快门速度拍摄时,能够获得更稳定的效果。对于手机拍照发烧友来说,一个便携式三脚架也是值得考虑的,很多时候会帮助你获得更稳定、清晰的照片效果,同时也增强延时摄影等功能的易用性。
7. 不使用数码变焦目前,几乎所有主流手机都没有配备光学变焦功能,手机内所谓的变焦实际上是通过软件插值计算的数码变焦,也许你可以将图像放大3倍,但分辨率和细节也大大降低,照片充满噪点。所以,最好的变焦利器实际上是你的脚,通过移动来寻找最佳取景位置,而不是数码变焦。
8. 经常清洁镜头
I. 拍照有哪些技巧
随着手机镜头像素和硬件的提高,手机摄影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很多情况下,手机的便利和尚可接受的图片质量,在生活中甚至新闻摄影中都具有很大的优势。由于硬件原因,手机摄影与普通相机的摄影有一些区别。在本文将介绍手机拍照需要注意的内容及技巧。
步骤阅读
步骤/方法
>01构图。由于手机属于定焦广角镜头,其拍摄有特殊性。基本的构图与一般相机是一样的,一般需要把事物放在黄金分割线(6:4)的位置。但是由于其是广角的镜头,拍摄景物有其优势,其取景范围比较大。但是拍摄近景,尤其是花草和人物的时候,其镜头会变形,使事物扭曲。因此,在拍摄人物的时候,需要离开一定的距离,必要时可以使用数码变焦。
>02光影。由于手机的感光元件、镜头、闪光灯和快门的原因,其色彩还原度在不同情况下不一样。
手机在拍摄外景 光线比较充足的时候效果不错,好的手机可以接近一般的数码相机的水平。当然受限于镜头,其细节还是要略输一筹。在拍摄室内的时候,由于感光元件小,光线不足,其图像一般会比较灰暗,还原度较差。其快门为自动调节,因此不能进行长时间曝光。解决的方法是采用闪光灯。但是手机闪光灯还是比较弱,其有效范围也就2-3米。因此在进行室内活动拍摄的时候(酒吧表演等)表现力不佳。同样由于快门不能被设定,手机对运动物体很难捕捉。妥协的方法是镜头追着事物,使其在取景框中相对静止。
共5图>03辅助软件(apps)。一般手机会自带一改善照片的功能。以iphone为例,可以进行自动改善照片、裁切、去除红眼和HDR(把三张不同曝光度的照片叠在一起,使亮处和暗处的细节都可以展现出来)的功能。手机的辅助软件则五花八门。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相框类:MashiMaro Photos (iphone),Frames & FX for Photos (iphone)。2.LOMO效果:模仿LOMO相机的漏光多镜头等效果 Leme Camera (iphone); VIDA (android)
3.漫画效果: Paper Camera (android & iphone)4.拼贴画效果: ToonPaint (android & iphone)
5.全景拍摄:可以在摄像模式扫一圈景物,然后软件自动拼接成全景图片(最多可以接近360度)例如:Video2Pano (android & iphone)
>04自拍。自拍是手机最大的一个类别。因此在这里重点阐述一下。很多人喜欢采用斜45度自上而下的拍摄方式,优点是:1.灯光也是自上而下,重点突出脸部。2.与平着拍相比,斜45度可以很容易涵盖全身或者半身,而不需要把手机离自己很远。3.可以显得下巴轮廓较小,有锥子脸的感觉。
也有人喜欢在浴室对着镜子平着自拍。好处是:1.可以方便取景。2.有私房照的暧昧感觉。坏处是:浴室需要收拾干净。
共3图>05手机拍摄附件。
在手机外接一个镜头或者脚架,增强其功能。
Kogeto Dot for iphone 全景摄像功能,可通过软件还原出全景的视频。80刀
OlloClip换超广角或鱼眼或微距镜头for iphone6X光学镜头。这种镜头国内有很多便宜的选择。并有适合多种手机的适配器。